是否定[[何氏讀音]],不是爭論 .....
[[[轉貼]]]^6\!Iok:}2qg/d
是否定,不是爭論 C!B1W5tt R
i@/UO0P,Ni8Z
王亭之在圖麟都高調反「病毒音」,正由於高調,香港才有反應,足以證明王亭之並非「激烈」。反應相當正面,甚至有一位高官電郵鼓勵:「一定要堅持到底。」
)r,x:\s4qQq
電視與報紙的傳媒亦開始留意,不過許多年輕的編輯及記者卻有誤會,以為這只是「王亭之跟何文匯的論爭」。這也難怪,畢竟王亭之離開香港已二十多年,他們不熟悉王亭之的為人,而且對「病毒音」的來龍去脈亦所知甚少,只知道,傳媒報新聞的音不為市民接受。sq'^2{C)q#A~X
整件事情只是──何文匯認為自從有了《廣韻》之後,由於「正音南移」,所以廣府話就應該完全依據《廣韻》。如今音變了,他就依《廣韻》將之重新修正。s;X\8gG"J3b
這是個荒謬的「認為」。古往今來,沒有一個音韻學家,會認為語音不得改變。《廣韻》紀錄一千年前的音,經歷一千年,社會改變、文化改變、習俗改變,語音焉能不變。
&sX:z7|uU.Is
這是否定何文匯「病毒音」的主要理據。&w wL/e^#E n @
E~_D4`j%P7D+vZ
同時我們還須知道,在《廣韻》時代前後,中原音都曾傳入廣府,又豈能說「正音南移」,便令廣府語音一律唯依《廣韻》呢?
至於何文匯用蠱惑、用霸權來推銷他的「病毒音」,更是令人不齒的手段。k#d\s,{tO
因此王亭之不是「爭論」,是指出事實。QW%x6^9vy s$T
6\QBB'zNE$K
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
2007年3月19日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近來, 我在街上留意有很多人, 尤其是婦孺,
用"何氏正音" ....
她們很少接觸電視以外的資訊. Su;|:hk
我們有沒有什麼可以做,
教育好她們?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支持者[/i] at 2007-5-2 03:10 PM:
近來, 我在街上留意有很多人, 尤其是婦孺,
用"何氏正音" ....
她們很少接觸電視以外的資訊.
我們有沒有什麼可以做,&[\sv3O*p9v5x
教育好她們? [/quote]yb] hp'Z
......這就是何氏陰險的地方...[似乎蘋果都係佢地人...] 一篇比較學術性的文章y:_zV&X6kSV
I%tbe8I l-s;ww
[url]http://forums.cantoneseculture.com/forums/449/ShowThread.aspx#449[/url]
[quote][color=Red]語言有活潑的生命力,她會隨著時代流變,是鐵一般的事實。此所以我們不能認同一千年前的《廣韻》,可以用來為當今的廣州話正音。茲簡述從《切韻》開始各代的語音流變如下。[/color]{8F(@'niYo3L)j5x
3W(x,fh_ NJO
隋代至中唐
這一時期的語音研究,主要是以陸法言的《切韻》為基礎。其間語系初有33個聲母,到了天寶年間,知切澄三母出現,變成36聲母。但仍未產生輕唇音,也沒有舌上音。韻部分化合併,如歌部分化為歌麻兩部,耕部分化為庚青兩部,冬部分化為冬江兩部。反之,之支脂三部合併為脂部,職得兩部合併為職部,得部消失。聲調為「平上去入」四大調。
J4C,|jUOt&sM
晚唐至五代
7R^;kXg'SM
這一時期的音韻研究,主要是依據南唐朱皋羽作品中提到的反切。他的反切與《唐韻》不符。由於《唐韻》前身是《切韻》,這證明他使用的音韻不同於中唐時期,而是屬於當時的語音。(S?(K7S7Qx
dr#S&CKtn7l0_
這百餘年間,語音的聲母繼承了唐天寶以來的36個,但區別是:非敷、從邪、床禪合一,而照部分為莊照兩部,穿分為初穿兩部,審分為山審二部, 並且明微開始分化,出現了唇齒音。m'bN9^4}@I!V%N
(C#k6Ne(~eP-t_6{2d
晚唐至五代繼承了「平上去入」四大調,但全濁音上聲轉變為去聲。學術界稱之為「濁上變去」,語音逐漸清化。L E/[i;w T)@!B
&yO(_.w.J!C [
宋代
k` o6ih3i!h$x-O
宋代聲母韻母都比五代大幅減少,而且入聲開始模糊。例如全濁聲母完全消失,併入其他聲母,語音「清化」開始大規模進行。直到今天,北方方言完全清化,而南方只有客家方言大部分清化和吳方言部分清化。其他南方方言仍然「古音重濁」,尤其是閩粵語。k4xG3{8u
K/H2qb8j`D
宋韻仍然是「平上去入」四聲,但是入聲有逐漸混用的趨勢,宋詞中也出現了入聲混合壓調的情形。部分北方方言和客家方言保留了入聲,但是全歸作一個混合入聲。故此,宋代除語音開始清化外,也是後世北方方言入聲消亡的開端。jn ev8R;[O"YvW1N
元代\;C+~"[ {
H Oz+m:wQ5y;NmF
元代語音的研究,主要根據周德清的《中原音韻》、卓從之的《中州音韻》。現代北方方言正在這一時期逐漸形成,開始與南方方言有非常明顯的差異。@]0W+}W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