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三國時的東北霸權--公孫一族
公孫氏割據遼東起自公孫淵的祖父公孫度。公孫度本是遼東襄平人,後跟隨父親到了玄菟,受到玄菟太守公孫琙賞識,助他就師學並娶妻。建寧三年(公元170 年)公孫度舉有道,被任為尚書郎,後曾任冀州刺史,地位顯赫,但受人謠言,又被免職。直到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當道,與公孫度同郡的徐榮推薦其為遼東太守,這時他才得以復出。到任後,公孫度立刻在郡中排除異己,樹立威信,隨後出兵攻打高句麗。此時,高句麗正當新大王伯固在位(公元126年至公元 191年),其在過往數十年內多次與漢軍交戰,攻掠漢邊高句麗諸郡。至此時,始為公孫度擊服,效力之。新大王於下一年(公元190年)遣大加優居、主簿然人協助公孫度,一同剿滅富山賊寇。當年公孫度野心膨脹,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公然有獨立於中土的行為。此後,公孫度遣柳毅越海並青州東萊諸縣,命之為營州刺史,完全控制了今渤海和黃海的通道。公孫度又西敗三郡烏桓,蕩平遼東西界,東並玄菟、樂浪。為了牽制高句麗等國,他又嫁宗女給夫餘王,使之忠屬於己。公孫度一時成為東北亞的霸主。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公孫度病故,其子公孫康即位。此時北方曹操正掃蕩袁紹諸子,對公孫氏壓力很大。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破袁譚,張遼率軍順勢擊潰當年公孫度所置營州刺史柳毅,奪取公孫氏的東萊。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大破三郡烏桓,屠柳城,袁尚等投靠公孫康,後被康所殺獻與曹操。在曹操強勢之下,公孫康只能暫時表示臣服,後接受曹操授予的襄平侯、左將軍。不過,當曹操把視野投向南方後,公孫康也明顯活躍了。約公元209年,公孫康利用高句麗山上王伊夷模與其兄不和,大破高句麗軍,攻陷高句麗都城,迫使伊夷模將都城遷到丸都。後來,公孫康又分樂浪郡屯有縣以南荒地為帶方郡,派遣公孫模、張敞等收集遺民,興兵討伐韓濊,由此樂浪、帶方也興盛起來。公孫康在用武力壓服三韓的同時,也效法父親的和親收服政策,將宗女嫁給馬韓中最有勢力的百濟,於是百濟成為公孫氏屬國。設立帶方郡後,公孫氏在東北亞的影響達到了極限,此後朝鮮半島南部的三韓各國及在今九州北部的倭各國(分屬邪馬台女王國)都附屬於帶方郡,所有向公孫氏的朝貢都由帶方太守負責。到此時為止,濊貊成為化內之地,夫餘、三韓、倭都歸附,高句麗、烏桓皆破敗,公孫氏之威東北亞諸國無敢抗者。而且公孫氏數世領有遼東,天子以為其絕域,委以海外之事,於是便隔斷東夷,完全切斷了中土與各國聯系,獨斷於遼東。這樣,公孫氏復有各國為砝碼,不懼中土王朝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