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滿紛 26FUN's Archiver

ellen520 發表於 2014-7-19 05:18 PM

行山×文創:山中遊子

仲夏,這兩位八十後年輕人,一個馬頭,一支日式武士旗,組成不一樣的行山組合,拍攝出非一般的迷離異境,令他們開始在網絡世界薄有名氣。「我會說我們是一個喜歡在山中玩樂的創作團體。」這是他們的自我簡介,一系列文字、繪畫和影像,為的不只是呃like,更希望誘惑觀眾來一趟自我發掘、以好奇心探索崇山峻嶺的旅程。
記者:韓繼聰
攝影:楊錦文                                                                        
                           
                        
                    
                                                                                                                                                                                                                                                                                                                                                                                                                                                                                                                         面書群組「山中遊子」於2012年初成立,兩位成員張正宇(大宇)和黃智強(AM)早在讀書時期結緣,2011年開始一起行山,志趣相投,便興起組成組合一同發表作品的念頭。
喜歡行山的基本原因普通不過,就是希望遠離都市繁囂,親近大自然,讓身心更舒適,「因我們都愛上山遊玩,起初想組合名字時已想到《遊子吟》這首詩,再過大半個月,AM又突然想起山下智久這日本男星,再者我又發現了日本的一個歷史人物山中鹿之介,覺得這複姓極有型,一併之下,便成了今天的『山中遊子』。」
馬頭和日式武士旗好像早已成了山中遊子的獨特標記,也是他們的相片風格化的重點之一,一切源於懶惰和意外,他們解釋:「山中遊子初成立時的第一個大作,本來是拍攝一段以香港眾山為背景、改編《西遊記》的短片,這馬頭就是道具之一,可惜淘寶到貨後,卻因我們的懶惰而擱置拍短片。為了不浪費,某次行山便帶出來影相,誰不知效果非常有趣。」大宇:「起初選擇馬也有原因,白龍馬在《西遊記》裏雖然戲份不多,但牠也默默完成旅程,對我來說,很有一種鞭策自己繼續走下去的意味。」「說到尾,最大原因是可以影到有人的相,同時自己又不用出樣!哈!哈!」AM這一句,把滿有意境的解釋推至最低點。
至於武士旗,則源於山中遊子第一次外闖,攻台灣合歡山之頂,「當時覺得要有一件信物,代表我們一同的經歷,加上我們的名字富有日本味,便想到以日式武士旗為藍本,製作我們的專用旗幟。」這旗已是第二代版本,第一代有標誌之餘,更有「山中遊子」四隻大字,非常霸氣!可惜一次行山丟掉,才重製如今的無字版本,「起初生怕沒人認識我們,現在卻想走低調路線。」AM再說冷笑話。

已走過香港三分二山                                                                                                                                        山中遊子行山,多在下午起行,日落前回程,要是過夜,則多數席地而睡,AM更不時坐上一整晚,少有帶營具和煮食用具上山。
三年多行山經驗,出動次數頻密,他們大概已行過香港三分二的山。「香港山多,交通方便,想行的話,個半小時車程內一定去到,可是大部份山頂總會看到城市,想真正遠離都市很難。不過能夠每周上山看看廣闊的視野,已比在都市中只能看緊窄的天空好得多。」AM一直想去卻又未去的山是上水華山,「它很矮,很易行,冬天時有很多芒草很漂亮,很適合hea遊。」大宇則想一行八仙嶺,「自己很怕熱,一直想在冬天行一次,但每每冬天也極忙,希望今個冬天能一次行完八個嶺。」                                    

闖老人山 360度看大嶼山靚景                                                                                                                                        相約山中遊子訪問,地點當然是他們主場──山,結果他們帶了我到大嶼山的老人山。「這是較少人行的山,其一原因是在貝澳下車後還要走約30分鐘車路才到達山徑入口,不過我覺得行這段路作為熱身,其實很不錯。」大宇邊走邊說。
這山徑其實是芝麻灣郊遊徑,貝澳下車後往拾塱方向走,即可到達入口,在入口處見「龍尾經老人山」路牌便可沿路上山,路不算太崎嶇,主要是一直往上爬的梯級,不過對少行山經驗的人來說也頗吃力,上落部份沒梯級的泥地斜路也要留神。兩位年輕人健步如飛,精力充沛的AM更不時小跳步快走,我也不敢怠慢,約一小時終於來到山頂,不過──「其實我們的目標是對面,有一間小屋的山頂才是老人山。」大宇說。
然後又一輪落山再上山,到了這裏難度才升級,路途佈滿蜘蛛網,可見這段路真的甚少人行,他們小心翼翼盡量避開蜘蛛網而行,必要時也只會非常小心地輕輕撥開蜘蛛網小部份。AM見蜘蛛捕捉到昆蟲進食,興奮得大叫:「第一次見!」然後慢慢欣賞,可見他們對大自然的好奇和愛護。
又過了個多小時,終於到達目的地,老人山山頂的小屋原來是70年代初建造的山火瞭望台,四邊窗戶都被寫上東南西北及數字的木條封着,近山邊豎立了一個寫着「老人山」和畫了個可愛老人公仔的木牌,感覺頗有趣。「老人山不特別高,但卻能環顧大嶼山四周360度靚景。」大宇介紹:「大多人都愛上大東山影相,但卻少有從旁較低點觀看大東山的壯麗。                                    

寫生變寫真 策劃大Project                                                                                                                                        愛行山之餘,攝影當然是山中遊子受注目原因。頭戴馬頭,舉着旗幟,在壯麗山景和星空下,拍出鬼馬、富舞台感、型格如電影劇劇照的照片,更是他們的拿手好戲,相信這或多或少跟他們倆都是從事設計工作有關。
大宇說:「起初我有嘗試過行山時帶紙筆寫生,但太難又花時間,還是攝影比較方便容易。」看他們作品,不難發現大多是人物比例很小,他續說:「很多人行山都愛影風景,但單影風景感覺太寂寞了!人類也是自然一部份,所以我們很喜歡相中有很小的人物出現。」

“風景往往需要有人在當中才會顯得宏大壯麗,偌大風景也能凸顯人渺小。”-AM

就是這樣,風格逐漸煉成,問他們可有特別攝影技巧,他們說:「我們只是想分享,從不着重攝影技巧,反而是希望別人看完我們的相片後,會覺得有趣漂亮,從而提起興趣,親自動身走走,去發掘自己的經歷,這也是山中遊子現在的目標之一。」
稱自己為文化創作團體,除相片外,山中遊子還涉獵文字、繪畫甚至短片。在面書發佈的《山中傳》正是他們進行中的計劃,「憑想像力回到古老的時光,與傳說中的原住民一同發掘香港。」這是故事的簡介。「文字由AM負責,但還在創作中,未能公開,而我則負責插畫部份,部份人物設計已完成。」大宇說。看大宇畫風,採用中國水墨風格,相當配合「山」的主題和感覺,加上充滿古代神話風格,令人相當期待,可說是目前他們最大型的創作項目。
短片方面,由AM主導走搞笑路線的《Man, Joy!Yeah!》(人在野)系列,暫時只有五集,雖然沒有深刻主題,多以零碎片段記錄他們行山過程和趣事,但鏡頭運用漂亮,也值得一看。AM說:「其實如同戴馬頭影相,我們的創作都為for fun,希望自己開心,同時也帶樂趣給別人。在推廣行山文化同時,希望他們覺得大自然是可愛有趣的,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再自己探索大自然,從而發掘自己。」

“做人有很多疑惑,無論是行山還是生活,總有一刻會想,究竟還有多久才到終點?”-大宇

大宇續說:「不如放棄,又或是找其他目標,其實我們不在乎是否達到目標,而是追尋目標期間有否助你發掘自己更深。又或者追尋目標期間,目標已慢慢改變……」他們果真是文青。
因為其獨特的風格,他們被本地旅行袋品牌Doughnut邀請,在其店舖舉行作品展,當中以相片為主,每張相片都配上手寫文字,滿有藝術風格,也增強了意境,值得細味。                                    

                                                                                                                                                                                                               亞洲四國大山 挑戰極低溫                                                                                                                                        香港的山行了三分二,出國行山是想像得到他們會做的事,「以山中遊子名義到訪過的已有四個國家的山,包括台灣的合歡山、韓國的漢拏山、日本的富士山和馬來西亞的神山。」大宇說。「有一種行山經驗是香港很難有的,就是在極低溫的情況下行山,好像行韓國的漢拏山,在濟州山下時已冷得要命,上到山頂當然更冷。另一次到富士山更驚險,計劃登頂的一天天氣變差,感覺比香港十號風球更誇張,但我們也堅持攻頂,結果我們驚險地完成後立刻下山,整個人冷得要命,下山時近乎是半走半滾的,想起來也有點瘋狂。」或者這就是年輕人的本錢。他們最新的計劃是在今年9月再到一次台灣,挑戰全台灣最高的玉山。                                                                                                        
                           
                        
                    
                                                                                                                                                                                                                                                                                                                                                                                                                                                
                           
                        
                    
                    
後記:他們的終極目標……                                                                                                                                        AM:「我很喜歡凍,可以的話,我希望去很冷的地方生活,杳無人煙,完全與大自然共存,阿拉斯加是不錯選擇。但畢竟我在城市長大,很難習慣,所以去之前我想我要先改變自己,多點行山,挑戰極限,學習完全投入大自然。」
大宇:「希望能在香港找到一塊土地,建立一條屬於自己的小村莊,分享與自然共存的生活方式。現代生活太多是知識和科技累積的成果,很多人一出生便享受這成果,但其實人類應多觀察和發掘,學習不只聽和看,而是需要驗證、實驗,這才是我覺得的真正生存精神。」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travel/art/20140719/18804658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