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滿紛 26FUN's Archiver

leeyanta 發表於 2005-6-9 01:29 PM

六道輪迴之人道概說

:):):)
[img]http://www.26fun.com/bbs/attachment.php?aid=361909&checkid=0ab18[/img]
人間的受生方式是胎生。有因緣受生人間的中陰身,具有人形的身相。中陰身在業力成熟時,便遇上其下生父母交合的情景,心識便投於父母精血之中結胎。如果胎兒與父母間的因緣較屬和諧的因緣,兩代便會相處愉快,甚至在母胎中時,胎兒也不會令母親感到太大的痛苦。如果雙方因緣並不協調和諧,則懷胎時痛苦不堪,孩子出生後也只會令家庭不和諧。因此,西藏人便習慣把不肖子女罵作「來討債的」!

要生在人間並不容易,必須在前生多作布施及嚴持善業。

人間可以分為四大部洲,我們身處的地方是南瞻部洲。其他三個大部洲的人,壽命比較固定,而南瞻部洲的人壽則並不一定,有甫出生便死去的,也有壽逾百歲的。我們大家都常會聽到友人中白頭人送黑頭人的例子,也常常會聽到小孩夭折的例證,可見在我們的世界中人命不定,生死無常。即使我們自己,也不可能預知死期,甚至不可能保證下一分鐘我們是否尚在人間!但人是很懂得自欺的,我們一方面知道死期不定,另一方面卻永不認為自己今天就可能死去!我們在心中總會以為自己不會死,或者起碼相信自己不會在近期內死去,這一種自我安慰是十分愚昧的!衲有不少年紀大的徒弟。年屆七、八十的他們常常向衲說:「待我再多做幾年生意,把手上的事辦完了,我便會好好地認真修行!」但世俗上的事豈是能做完的呢!人壽又豈是我們能預計的呢!結果是,他們往往都未能好好地修行,最後往往由衲來為他們修法,修的卻是超度法!

人間的苦有很多,但可把它們歸納為八苦。

生苦 — 從一受孕開始,受生的生命便感到各種痛苦。這些痛苦衲在前面說及投生過程時,已概略地描述,在此就不多談了。

老苦 — 我們不要以為在年過六十以後,才會感到年老的痛苦。事實上,我們自出娘胎,這種經歷便可說是開始了。在逐漸衰老的過程中,我們智力漸漸衰退,記憶力也日漸減弱,肉身的體能及功能之衰退更加不用說了。

病苦 - 人的一生,不但要遇上多次大大小小的生理病患,更有各種心理上及情緒上的問題。在座的大多是年青人,有可能並未經歷過甚麼大病,但如果往醫院中走一趟,便能親眼見到疾病帶來之大苦。這種痛苦,有時更嚴重至令人生無可戀。

死苦 — 在死時,我們不但承受極大的痛楚,更要被迫與親友及財產分離,心中的恐懼不安是令人難以想像的!

愛別離苦 — 在一生中,我們要經歷無數生離死別,往往不能與自己喜愛的人事長期在一起。

怨憎會苦 — 這是指無奈地不斷遇上自己不喜歡的人和事,例如遇上被盜劫、被傷害或要與自己不喜歡的人共事等等。

求不得苦 — 人世間的痛苦之一,便是永遠不能滿足。有些人以為財主及名人便是最快樂的,但由新聞中我們可讀到富豪、明星及名人自殺的消息,可見他們也往往不能得到真正的滿足。當我們想得到某些事物時,我們會被欲望所折磨。在得不到它們時,我們會很不快樂。即使我們得到了它們,仍然不感滿足,還會欲求更多的「好東西」,而且還要千方百計守護自己的財產,或者更會因失去它們而痛不欲生。

五取蘊苦 - 因為我們被迫得到了這個五蘊肉身,就自然會遭遇世上的諸種苦楚,無從脫身。

eraser 發表於 2005-6-9 03:05 PM

所以做人應當珍惜生命, 能夠成人要有很多[積分], 亦要面對必須經歷的苦難, 不應輕言放棄甚至自了餘生.

bengrace50 發表於 2005-6-9 03:15 P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bengrace50 發表於 2005-6-10 09:39 PM

因果與輪迴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leeyanta 發表於 2005-6-18 12:27 PM

十二因緣

外圈
[img]http://www.26fun.com/bbs/attachment.php?aid=377288&checkid=2d937[/img]
在生死大輪的最外環,是十二個小格子,每個格子中都有一個小圖。這十二個小圖,表達了眾生在六道中生死流轉的運作過程,亦即佛學名詞中的「十二因緣」。

環上端右邊的小格,表達了十二因緣中的無明。其餘的十一格,順時鐘反向數下來便是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及老死等其餘十一支。有關這些名詞及其意思,衲慢慢會講到。


十二因緣概說

十二因緣教法,是一套濃縮地描述眾生如何被煩惱及業力所控制、無奈地在六道中生生死死的教義。在明白了十二因緣的每一支及十二支間的連發牽引關係後,我們便能瞭解生死流轉的運作程式,同時亦會看到把我們鎖在六道中的枷鎖之面目。為甚麼這十二支叫做「因緣」呢?這是指它們一支引致另一支,互相有因果係,十二支串起來就如一個環,令我們頭昏腦脹,不知情地不斷作業、不斷生死輪迴。這十二支,並沒有首尾。它們一支引致另一支,串連引發我們一次又一次的輪迴。哪究竟這十二支是何時開始運作的呢?我們根本不能找到它運作的起點,因為我們的輪迴是沒有始端的。

如果我們由十二支因緣中的無明開始研究,會發現它如何導致十二支的第二支 — 「行」。再推論下去,我們可以清楚明白它們一支導致另一支的情況,從而明白輪迴內苦的本質 — 苦諦。

反過來推論,我們可以由最後一支 — 「老死 」—開始參,從而看到它的導因是「生」(第十一支),「生」的導因是第十支…透過逆推的方法,我們可以參悟苦的來源 — 集諦。

如果我們由第一支(「無明」)之斷絕息滅開始推論,便會明白如果沒有無明,便不會有第二支(「生」)…從而瞭解到滅苦的境界 — 滅諦。

反過來推論,我們便會明白諸苦息滅的境界是如何達到的,亦即滅苦的次第方法 — 道諦。

故此,我們可以知道十二因緣包含了四聖諦教義在內,亦即苦的本質及其來源與無苦的境界及達到此境界的方法。

十二因緣分說

現在我們先說十二支因緣的每一支。在個別解說了十二支後,衲會講解它們的共同運作情況。



[b]無明[/b]
「無明」這一支,蓋括了對善惡、因果、業力及世上萬事萬物之實際情況的誤解。這些無明,就似是一塊黑布,障住了我們的眼睛,令我們看不到事物的真正面目。自無始始輪迴以來,無明就伴隨我們,從沒有一刻離開過我們。

無明的相反狀態便是智慧。只要有了多一點智慧,無明便會少一分。二者就似是一對死敵,從無始輪迴以來不斷在我們的心中鬥爭。由於我們的心太熟習愚痴無明了,要戰勝無明,必須慢慢地、一步一步地來。衲在此舉一個例子:剛才也已談過,六道的本質是痛苦。但若要生起悟苦的智慧,必須經過好一番心內的掙扎及辯論。這時候心中的無明會說:「不是呀!我十分快樂呀!你不要杞人憂天吧!」智慧答:「在輪迴中,根本不可能避免苦及變幻!」無明又會答:「但這六道其中也有不少樂趣嘛!」智慧便勸:「即使是福樂,也不是恆久的,只是猶如夢一般,並無實質可言,也沒有真正的意義!」無明又會辯答:「反正現在有吃、有住、有穿的,你廢話些甚麼呢!」…在二者爭持很久後,我們的智慧才有可能增長那一點點,無明才會稍挪後一小步。

在十二支因緣中,「無明」尤指執戀自我為實有的我執。因為這種我執,眾生才會作出種種業,引致種種果報。因為這種我執,眾生才被縛在輪迴之內而不得脫出苦的循環。  

在圖中,我們可見一個盲人持杖而行。由於無明可以比作瞎了眼睛,這况便以盲人來表義它。 
[img]http://www.26fun.com/bbs/attachment.php?aid=377289&checkid=8a36d[/img]
要究竟地戰勝無明,我們必須體悟空性的智慧,了知「我」及一切事物的真正面目。




[b]行[/b]
由於我執無明的驅使,眾生才會作出種種善惡業,例如我們為了得到別人的財物,而把他人殺害等等。這些業,導致我們將繼續在六道中輪迴。善業令眾生投生於天、阿修羅及人道、惡業則令他們墮入三惡道之中受生。
[img]http://www.26fun.com/bbs/attachment.php?aid=377290&checkid=b9a25[/img]
在圖中,這一支因緣以陶塑工匠來表義。在他身旁的陶泥,表義無明。這些陶泥經陶匠的運作,而變作各式各樣的成品。其中有好的,也有壞的。這一小格,表義說基於無明,便會發作出種種形式不同的善業及惡業。




[b]識[/b]
上一支所涵括的業,會成為留在心識中的種子。任何的業,都會似種子一般存在心識中,等待遇上適當的外緣誘發成果。
[img]http://www.26fun.com/bbs/attachment.php?aid=377291&checkid=28171[/img]
猴子是永不停下來的,只會走來走去,就似眾生的心識,永不止息地帶各種業因而在六道中轉來轉去。所以,圖中的小格以猴子來表達「識」。




[b]名色[/b]
「名色」這個名詞,是指在眾生在受孕入胎的一剎那之蘊身。「色」是指色身,「名」是指受、想、行及識蘊。在入胎時,投生的心識其實已包含了十二支的前三支 - 「無明」、「行」與「識」。父母的精血是受生的器皿,心識是投生的主角。在投生後,心識便乘這個名色肉身生存。
[img]http://www.26fun.com/bbs/attachment.php?aid=377292&checkid=55312[/img]
在圖中,可見數人乘船渡河。船象徵色身,乘船者表義其他四蘊。

我們的名色身,在初成胎時並沒有太具體的模樣,慢慢才會發展出四肢、經脈及各種感官功能。由於我們的肉身源自父精及母血,故在逐漸長大後我們會長得像父母的樣子。這種論點及胚胎發展學在佛陀所說《入胎經》及藏醫典著中有詳述,而且這些二千五百多年前所開示的內容,與現代西方醫學的胚胎學及遺傳基因學相符。




[b]六入[/b]  
[img]http://www.26fun.com/bbs/attachment.php?aid=377293&checkid=beb22[/img]
在心識生入名色身一陣子後,我們的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及意識才完全發展出來。「六入」這一支,正是指上述六種功能具備的時候。在這時候,功能雖然具備了,但卻未運作起來,所以圖中以一間有六個窗口的空房子來表義。

[[i] Last edited by leeyanta on 2005-6-18 at 12:33 PM [/i]]

leeyanta 發表於 2005-6-18 12:40 PM

[b]觸[/b]
由於在上一支 — 「六入」 — 的條件具備了,此時乃至我們長大成人後,在感官、外界事物及心識三者碰上時,便會有所作用及反應,例如我們會在透過視覺、聽覺等感官與外境接觸時,產生了樂、苦及中性的知覺。  
[img]http://www.26fun.com/bbs/attachment.php?aid=377343&checkid=c900f[/img]
在圖中,這一支以男女交合為表徵。




[b]受[/b]  
在有了「觸」後,我們對樂、苦及中性的經驗,便會分別產生喜歡、厭惡及中性的分別感
[img]http://www.26fun.com/bbs/attachment.php?aid=377344&checkid=f9fd5[/img]
受,這是「受」的意思。在圖中,此支以一個眼睛中箭的人來表達。




[b]愛[/b]
由於有「觸」及「受」這前二支,我們會對樂、苦及中性的體驗繼而分別產生欲求、抗拒及中性的心態。這便是十二支因緣中的「愛」。
[img]http://www.26fun.com/bbs/attachment.php?aid=377345&checkid=4d7a9[/img]
在圖中,此支以一個嗜酒的人表義。

由於我們的心識對外境事物產生了這三種心態,對=令樂的事物欲求,對令苦的事物抗拒,對不樂也不苦的感受採取沒所謂的態度,我們便不惜為了得樂及避苦而作種種業。這清楚描述了我們以本身的主觀覺受判別,繼而產生分別心的流程。




[b]取[/b]
「取」是指強烈的欲望。這是上一支的延伸。
[img]http://www.26fun.com/bbs/attachment.php?aid=377346&checkid=f29e2[/img]
在圖中以猴子摘取果實為表徵。




[b]有[/b]
由於眾生有了前述的一支 — 「取」,再配合了第二支 -「行」,便具足了再有下一次輪迴的因緣,這便有「有」的意思。「愛」、「取」及「有」是導致我們不斷投生的主要運作材料。 
[img]http://www.26fun.com/bbs/attachment.php?aid=377347&checkid=07bba[/img]
在圖中,這一支以一個懷了孕的女人來表述。




[b]生[/b]
因為上述的各支,眾生便不斷有轉生輪迴,這就是「生」的意思。
[img]http://www.26fun.com/bbs/attachment.php?aid=377348&checkid=6af97[/img]
在圖中,小格內可見一個正在分娩的女人,這是表義「生」。




[b]老死[/b]
既有「生」,便自然會有衰老及最終的死亡,這是「老死」支的意思。
[img]http://www.26fun.com/bbs/attachment.php?aid=377355&checkid=d994e[/img]
在圖中,「老死」支以一個揹屍體的老人表達。




十二因緣總說

在這十二支中,「無明」、「愛」及「取」的屬性是煩惱;「行」及「有」屬於業;「識」、「名色」、「六入」、「觸」、「受」、「生」及「老死」則全屬苦。

如果以四聖諦來解釋的話,「無明」、「行」、「愛」、「取」及「有」屬於苦的來源(集諦),而「識」、「名色」、「六入」、「觸」、「受」、「生」及「老死」全屬苦諦. 。

如果以另一種類來說,「無明」、「行」、「識」、「愛」、「取」及「有」屬因,「名色」、「六入」、「觸」、「受」、「生」及「老死」屬果。

談完十二支因緣的個別定義,說一說它們是如何共同運作的。假設在某一次前生或今生中,我們由「無明」所驅使,作出了殺生業(「行」),在「識」中留下了這殺生之業因。這三者,在今生臨終時遇上了臨終一念的煩惱(「愛」及「取」),便構成了下一生墮於地獄中受生的因素(「有」)。在死後,我們便在地獄中投生(「生」),而漸次有「名色」、「六入」、「觸」、「受」及「老死」,這便完成了一套完整的十二因緣流轉過程。

我們在經歷某一套的十二因緣流轉過程時,同時會因為無明等驅使,作出種種別的業因,發展出極多套尚待完成的因緣流轉。正是這樣,我們便被套在一圈又一圈的生死循環之內,不可逃循出離。

[[i] Last edited by leeyanta on 2005-6-18 at 12:46 PM [/i]]

leeyanta 發表於 2005-6-18 12:42 PM

:o:o:o

頁: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