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 要把這 post 頂回上頂先 (就... [/quote]
thx fatfatdragon for the info of him,,... crap 兄 & 眾兄弟,
其實, 我地可以收集眾兄弟對武將(或五虎將)+軍師的選擇, 然後出一個"交流區武將,軍師排行榜".
然後定時更新. (我可以幫手統計 :P)
不過要眾兄弟多些投票, 和"捉"人 (笑, 汗~~)投票, 好似我捉/帶(再汗~~) 十仔回來一樣.
到時會幾趣. :P:P:D:D:lol::lol::lol:
[[i] Last edited by fatfatdragon on 2005-7-4 at 12:18 PM [/i]]
三國靚女有幾多 ?
成日講武將同軍師太旱啦 :P:P:D:D 自古有云 一笑傾城, 再笑傾國....[color=Blue][size=5]三國裡面有幾多女角呢 ?[/size][/color]
[size=5][color=Red]有名有姓到無名無姓 有幾多呢 ? 其中有幾多公認 靚女呢 ?[/color][/size]
[size=4][color=Maroon]大家可以寫出來研究研究[/color][/size] :lol::lol:
小弟先講....
1. 貂蟬 - 肯定靚女
2. 大喬 - 靚絕東吳
3. 小喬 - 靚絕東吳
4. 劉媽媽 (劉備母親, 靚唔靚唔知)
5. 蔡夫人 (劉表老婆, 劉綜阿媽, 樣唔知, 鍾意偷聽...)
還有很多留比兄弟姊妹同板主玩 ..... :D:D:D:lol::lol::lol: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亨九利[/i] at 2005-7-3 12:41 PM:
[b][size=6]最強的五人軍師團[/size][... [/quote]
我第一次入來這topic...
其實小弟對三國只懂皮毛, 還請各位指教指教:D:D
三國軍事天才真是好多.. 小弟唯獨愛諸葛亮
[b]諸葛亮的人格與特性:[/b]
諸葛亮的治蜀是「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處事謹慎過於小心翼翼,大事小事皆管,因此操勞過度。處理戰事過於嚴謹,所以無法隨機應變(不採取魏延的奇襲之戰)。諸葛亮曾經講過:「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他一生謹慎,治兵就是穩重而不輕易冒險,正如兵法上所謂「先為不可勝,然後能夠取勝」。後出師表裡面有一句「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當知臣伐賊,才弱敵強;然不伐賊,王業亦亡」,說明諸葛亮北伐的出發點,就算他不打,蜀漢政權遲早也是煙消灰滅。因此,諸葛亮為整個蜀漢政權,做出了最後的努力,成不成功祇能聽天由命了。
[b]諸葛亮的內政:[/b]
隆中對,顯示了他對日後三分天下的局勢之發展預測是正確的。
所謂的隆中對策,是把天下形勢看清,再綜合劉備本身的政治本錢,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就是唯一可以「移動」(廣府話)的,就是兩位老劉的地盤。大方向就是聯合東南方的孫權,抗衡北方的曹操。正確一點的說法,就是趁曹操和孫權兩個大勢力對戰時,借勢打劫爭地盤,向自己的親戚下手。
諸葛亮多次北伐,但蜀國仍然強盛,可見他是個卓越的政治家。造就蜀國賢才氣候,國家政治穩定,無人謀朝篡位。讓蜀國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在一個廉潔政府所統治的環境之中。史上記載的蜀國制度之總結:減輕賦稅,獎勵農耕,在都江堰設堰宮,創造農業基本條件。
[b]諸葛亮的外交:[/b]
劉備羽毛未豐時,親自會東吳說服孫權與其聯手抗曹。劉備襲吳後,派鄧芝和吳讓魏國的誘降東吳之策無法得逞。為蜀國埋下日後與東吳的良好關係,只可惜被關羽與劉備前後破壞,不過到頭來還是和議。
[b]
諸葛亮的戰事:[/b]
趁時機南征四郡,再助劉備於三分天下的局勢中分一杯羹。對付孟獲時採取了馬謖的攻心策,後七擒七縱孟獲。讓關羽守荊州,卻沒出良策讓其維持下去,導致關羽等將最終被殺。計擒張任,打敗了名將張合。某奇襲戰原有機會取勝,只可惜孔明不敢一試,然而此事備受爭議,如:勝了後也難守,不如不攻。五次北伐卻始終對司馬懿無可奈何,也只有最後兩回是與司馬懿兵戎相見。三出祁山嚇走郭淮。率領了幾萬人大軍,卻無法打敗只有區區幾千兵守城(陳倉)的郝昭。
[b]諸葛亮的其他專長:[/b]
善於奇門遁甲並且將其原理用於八陣圖,但八陣圖並非像《三國演義》那神奇。是個傑出的發明家,創造連弩和木牛流馬。八陣圖傳說是黃月英的繪製,據說黃夫人幫了很大的忙於製作木牛、流馬。
[b]虛構的謀略或戰爭劇情:[/b]
孔明未曾火燒博望坡,如果吾沒有記錯,博望坡是劉備打的;孔明未曾舌戰群儒和借東風;草船借箭此乃孫權之計而並非孔明;空城計則是趙雲和文娉之計而並非孔明;孔明未曾遺計砍魏延,魏延的死因是和楊儀內訌而被後者幹掉;有關北伐的戰爭和七擒七縱孟獲的劇情於正史有出入。
[b]結論:[/b]
不可否認,諸葛亮也是人,或許真有野心吧!他之所以大權一把抓,是劉備臨危托孤,不管劉備意思如何?造就未來諸葛亮權勢一把抓。諸葛亮即使有野心,但他克制的很好,不搞結黨營私,不踰越臣子的本分,這可以從諸葛亮的思想開始研討。但他確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無論如何,從古至今,他都是智慧的象徵,忠臣賢士的一個榜樣!
若以上的說法有不足之處或過失之處,麻煩有識之士幫吾補充糾正一番。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fatfatdragon[/i] at 2005-7-5 07:02 AM:
成日講武將同軍師太旱啦 :P:P:D:D 自... [/quote]
甄宓....落神的化身,一個才女能令曹家三父子傾慕,一定殊不簡單
貂蟬 (中國4大美女)
大喬
小喬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will213[/i] at 2005-7-5 05:19 PM:
我第一次入來這topic...
其實... [/quote]
我認為第二位是[b]郭嘉[/b]
在下覺得郭嘉是一位不下於諸葛孔明之人,他在不少戰事之中,往往發揮出其驚人的才智,我想如果曹操缺少了這位軍師的話,恐怕會錯失很多良機~
就以以下的例子為例﹕
建安二年,正當曹操猶疑於是否攻打袁紹之時,郭嘉向其分析了袁紹的十大弱點、曹操的十大優點,說得頭頭是道,最後他建議先打呂布。曹操與他談後,更非常高興地說:「使我成大業者,必此人也!」而郭嘉談完出來也高興地說:「這正是我要找的主人。」曹操馬上上表獻帝,對其為司空軍祭酒。這時郭嘉才二十七歲。
曹操採納了郭嘉的建議 —出兵攻打呂布,下彭城,逼下邳,圍呂布。最後,呂布死守於下邳,不再出戰。曹操軍久攻不下,士氣開始低落,正當曹操準備撤兵之時,郭嘉向其分析戰勢:「呂布軍已無鬥志,應趁陳宮尚未拿定主意時,急攻求勝。」。曹操採納此建議,結果成功地擒殺呂布、陳宮等人~
另外,郭嘉有時也會從形勢之中,推測到將會發生的事~
話說孫策聞袁紹和曹操相持,決心渡江攻許。消息傳到許都,大家聽了之後都有一些擔心。但只有郭嘉說:「孫策最近剛兼併江東,誅殺了不少英雄豪傑,有許多人要為他們報仇。孫策驕傲而不防備,必死於匹夫之手。」很快就傳來消息,孫策被刺客所殺。
劉備來投靠曹操。曹操以客禮相待,並讓皇上給他當豫州牧銜。郭嘉見此曾勸過曹操:「劉備是一個英雄,善於收買人心,又有關羽、張飛效死力,不會久處人下,主公應早做防備。」不久,袁術敗逃經過下邳。曹操令劉備去攔擊。郭嘉和程昱知道後,便立即趕去勸阻曹操,但可惜為時已晚。劉備離開許後就舉兵叛曹,攻佔下邳,有與袁紹相配合夾攻曹操之勢。曹操後悔沒早聽郭嘉之策,想立刻出兵攻打劉備,但係又擔心袁紹從北邊打來。但郭嘉卻認為:「袁紹反應遲緩,劉備立足末穩,應立即出兵快攻,這是改變被夾攻局面的唯一機會。」曹操採用此計,立即出兵,大破劉備,生擒關羽。
後來,郭嘉跟隨曹操,參預了官渡之戰的整個戰略謀劃。袁紹戰敗病死後,郭嘉又跟隨曹操攻打袁氏諸子。當時,曹軍在黎陽打袁譚、袁尚,連打勝仗。諸將主張應乘勝猛攻。郭嘉認為袁氏二子本有嫌隙,都想爭當袁家嫡子,若攻之過急,二子必聯合抗曹,不好對付;不如暫緩進攻,擺出欲南攻劉表的姿態,待其自相殘殺後再攻,必有勝利把握。曹操採用此計,退兵觀望,二子果然相攻。袁譚兵敗,假裝降曹。曹操乘勝定鄴,佔有河北,又擒斬袁譚。袁尚敗後逃入烏桓。此後,郭嘉又建議大量任用當地知名人士為官吏,迅速安定河北。
曹操欲遠征逃到烏桓的袁尚。當時,許多人擔心大軍遠征後,劉表、劉備攻許。郭嘉分析道:「袁尚、烏桓自以為距曹軍很遠,必不防備,攻其不備,定可取勝。若不政滅袁尚,以後他可能在河北死灰復燃。劉表只是一個座談客,他知道自己不能駕馭劉備,若把兵權全交給劉備又不放心,不交兵權,劉備又不會賣力,我們遠征不會出事。」於是,曹操開始率大軍遠征。大軍到達易縣(今河北雄縣)後,郭嘉再次建議輕裝快進。曹軍即留下裝備,密出盧龍塞(今河北喜峰囗附近),直指單于廷,斬烏桓首領蹋頓,袁尚、袁熙逃往遼東,被殺。
但可惜,就在回軍路上,郭嘉突發急病。後來郭嘉病死軍中,年僅三十八歲。 郭嘉死後,曹操極為悲痛,親臨喪禮,對荀攸等人說:「平定天下的事完畢後,我還想要把我的後事囑托給他呢!沒想到他卻中年夭折了,這真是命運啊!」赤壁之戰,曹軍大敗。曹操返回北方後曾嘆息說:「郭奉孝如在,不會讓我弄成這個樣子!」
由此可見,郭嘉絕對可以稱得上天下之間數一數二的軍師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will213[/i] at 2005-7-5 05:36 PM:
我認為第二位是[b]郭嘉[/b]
... [/quote]
完全同意 :lol: 三國演義同三國志系赤壁之戰﹐曹操
敗走華容道時﹐三國演義有關雲長義
釋曹操﹐但三國志則冇。雖然正史已經
證實義釋曹操係虛構既﹐但大家希唔希
望義釋曹操係正史 d個區開佐好耐咁,小弟都唔知tim,早d知咪好囉,唔洗慢慢睇番d回覆,睇佐我足足半粒鍾:(
但係咁我先發覺我對3國真係好多野都唔知,自問我睇佐好款3國演義,之但係我連張遼既逍遙x之役都唔知係乜,唉.........(有冇人可以講番比我知:P)
另外如果比我揀5個武將同1個智將黎係3國入面打仗既話
武將:帶領步兵既將領首先我會揀 ○張飛○ (佢需然性格火爆,但係佢粗中有細,粗方面,你可以在『長板橋』一役中見到,而細方面,你亦可以係『義釋嚴顏』同『智取瓦口隘』中見到)
帶領步兵既當然唔可以只有1個人,次選係 ○張遼○ (佢當然無張飛咁神勇,但係佢有武將無既冷靜同計謀,係合淝一役以八百幾騎大破吳軍十幾萬大軍,就足以令人敬佩)
之後我會揀 ○許褚○ 做保鑣(你地可能會問,點解唔揀典韋,但係你地記唔記得典韋點死嫁,飲酒後比人拎走佐武器先中伏死,你地幾時聽過保鑣可以飲酒:mad:所以我先揀許褚,佢同典韋武力可以話有過之而無不及,但係智慧一定更高,唔係曹操d個奸人點會係典韋死佐之後,連個名都唔比佢,許褚就有個『虎痴』丫?)
第4個就係 ○黃忠○ 喇(佢年過70,但係曾經打贏關羽,因為關羽同佢比武,黃忠kick馬腳,關羽放過去,之後黃忠打贏唔殺佢,唔係關羽死得仲早d tim呀:(而且百步穿揚仲可以用黎暗殺tim=.=)
第5個係 ○呂布○ (點解我要放呂布最後?事關佢係個弱智既=.=不過佢太過神勇,可以留番係武將單挑個陣出場,上陣殺敵又唔怕死,係較小型戰爭發揮到好大功效)
智將:點解無人提 ○司馬懿○ 既嫁=.= (需然佢每每為自己做皇帝鋪路,但係佢可以攪到諸葛亮六出祁山仲要無功而還,可以話係比起孔明有過之而無不及)
次選我一定揀郭嘉(如果佢唔係早死,係38歲就病死,孔明未必可以事事如意,司馬懿都唔會比曹操賞識,因為郭嘉既智力一定比佢地高)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gogo8281[/i] at 2005-7-8 03:41 PM:
三國演義同三國志系赤壁之戰﹐曹操
... [/quote]
gogo 兄, 歡迎你的加入.
我都好同意 [三國演義] 和 [三國志] 不要混在一起看. 想像空間會少很多. 我自己最唔想睇到偶像 諸葛孔明 被淡化 於正史之中.
多d嚟分享呀 :D:D:lol::lol: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色者生存[/i] at 2005-7-9 12:07 AM:
d個區開佐好耐咁,小弟都唔知tim,早d知... [/quote]
生存兄, 好高興可以同你响處分享三國.
其實, 張遼受命守在合淝主要是防止東吳北上, 因此成就 "威震消遙津". 唔影響你睇演義的樂趣, 可參考第53回 -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 第67回 - 張遼威震消遙津.
之前睇冇留意, 最近睇發現...
- 許諸在大戰馬超時 (第59回), 曾被稱為 - 虎侯 (曹操都咁講). 不過好似 虎痴 嗰名有型啲. :P:D
生存兄 以後多d喺交流 :D:D:D:lol::lol::lol: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fatfatdragon[/i] at 2005-7-2 04:35 PM:
嘻! 要把這 post 頂回上頂先 (就... [/quote]
好耐無回=.="
唔好殺我...
我覺得係名聲同俾面...即第三點係主要原因
可記得安居平五路中, 其中一路就是靠馬超的名聲而"擊"退
要撫平西方, 馬超可是重要棋子
交流交流:D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fatfatdragon[/i] at 2005-7-3 10:45 AM:
大家不如選一下你心目中, 最強的五人軍師團 [/quote]
諸葛亮
徐庶
郭嘉
魯肅
陸遜
呢個組合唔係單靠智慧
仲考慮左化學作用 (懶醒中..)
如果軍師團既意思係佢地要共相大計,
佢地性格都係比較忠直
諸葛亮既高智能, 用兵如神 同 死而後已出曬名, 唔需要多解釋
陸遜既事跡我之前既一版講左
徐庶俾我既感覺一d都唔渣, 原因係赤壁之戰既計劃俾佢睇穿左
魯肅係一個戇直, 有腦, 有合作精神既人, 響一個團體中需要佢黎作為平衡同溝通既橋樑
郭嘉係云云曹操謀士中感覺最唔奸既一個, 加上佢亦係出名高智慧, 就選佢啦....
呢五個人都唔係野心型, 或貪功型, 而且較大方, 有容人之量
如果要合作, 相信會合作得唔錯
無選周瑜因為要左諸葛神...
無司馬懿因為佢太有野心...
無龐統因為無咩功績同貪功...
無其他曹操謀士因為唔鍾意佢地.....
無其他人因為佢地應該最多同徐庶同級
交流交流:D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fatfatdragon[/i] at 2005-7-5 09:02 AM:
成日講武將同軍師太旱啦 :P:P:D:D 自... [/quote]
我覺得識打交既好型嫁:lol::lol:
孫夫人同祝融啦:P
論空城計!!!
第九十五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 形勢危殆, 諸葛亮用空城計智退司馬懿, 為人津津樂道.但本人認為這只是小空城計, 孔明六出祁山伐魏才是一個大空城計.
自關羽敗走麥城被殺, 掉失荊州, 張飛遇害, 劉備出兵伐吳被陸遜營燒七百里大敗, 劉備托孤白帝城後病逝, 蜀漢處於極危殆景地, 不但多次戰敗元氣大傷, 人才凋零, 更與魏吳交惡, 隆中三分天下格局己破, 劉禪年幼昏庸, 根本無力統一天下, 能自保己是萬幸, 如此時魏吳洞悉先機, 出兵伐蜀, 蜀漢必亡!!!
諸葛亮惟有六出祁山伐魏, 令魏吳在所顧美忌, 不敢出兵伐蜀, 孔明多次伐魏, 所用戰略過於小心謹慎, 能打敗曹魏的機會極微, 從孔明拒用魏延出兵子午谷之計可見一斑!!! [color=Blue][size=5][b]最強的五人軍師團[/b][/size][/color]
我還沒寫過~~:lol:
諸葛亮 - 不用多說,智謀超高,外交軍事部署也非常利害 :lol:
周瑜 - 智謀也不賴,只可惜... "既生瑜,何生亮啊!!" :(
郭嘉 - 為曹操出十勝十敗論和赤壁之戰,更顯他對曹操的重要性
田丰 - 跟錯袁紹,命也~:(
司馬懿 - 諸葛亮的死對頭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crap[/i] at 2005-7-9 08:00 AM:
我覺得識打交既好型嫁:lol::lol:
孫夫人同祝融啦:P [/quote]
同意,不過唔知令唔令呢?
[[i] Last edited by twh1110 on 2005-7-9 at 05:20 PM [/i]] post歌仔~~~
[wmv]http://www.freewebs.com/tcottage3k/ufs.wma[/wmv]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ming8964[/i] at 2005-7-9 02:57 PM:
第九十五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 形勢危... [/quote]
歡迎 ming 兄加入我地三國交流.
ming 兄從政治層面去考慮諸葛亮六出祁山都特別. 如果我按諸葛亮的性格去睇, 我覺得呢個喺進可攻退可守一法多用的好計. 政治上: 劉備傾全國之兵而大敗, 再冇戰積或其他嘢轉移視線, 劉禪政權會好大問題 (人心低迷都玩死蜀國). 諸葛亮自己都表人心思定, 長時間唔伐魏, 就可能永遠失去動力 (劉禪作為第二代人物就好明顯有這問題). 另外, 蜀以復漢為己任, 伐魏是比較出師有名. 軍事上, 我覺得冇得選擇, 東吳強於水戰, 東去水路又多, 加上剛大敗東吳手水, 地利人和(士氣)都好弱可能未打先輸. 另外, 漢中之地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北伐首選冇其他出路. 嬴可以兵迫長安, 輸可以好似 ming 兄講做勢. 只要唔大敗就得.
唔用魏延之計, 好多原因. 其中一樣就是頭先講要保留已經好弱的實力, 加上諸葛亮性格(保守謹慎, 魏延喜冒險急進)和唔信魏延(話他反骨, 街知巷聞), 實唔用魏延的計啦.
以上小弟淺見. :D
以後ming兄多些來交流.:D:D:lol::lol:
[[i] Last edited by fatfatdragon on 2005-7-9 at 09:20 PM [/i]]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crap[/i] at 2005-7-9 08:00 AM:
我覺得識打交既好型嫁:lol::lol:
孫夫人同祝融啦:P [/quote]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twh1110[/i] at 2005-7-9 05:18 PM:
同意,不過唔知令唔令呢?
[[i] Last edited by twh1110 on 2005-7-9 at 05:20 PM [/i]] [/quote]
祝融夫人唔知, 但是小數民族又喺大佬老婆, 應該唔會太差...:D:D
孫夫人好似在三國無雙(孫尚香?) 先咁好打同咁靚....要睇書研究下先:P:P:lol::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