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滿紛 26FUN's Archiver

singgeihot 發表於 2005-7-8 03:00 PM

【飲食天地】 吉林乾辣椒 爆炒喉嚨 [轉貼]

[b]吉林乾辣椒 爆炒喉嚨[/b]  [轉貼自東方日報]

樂 壇 組 合 近 年 大 翻 身 , 新 組 合 一 個 接 一 個 , 彷 彿 愈 是 風 馬 牛 不 相 及 的 人 走 在 一 起 , 就 愈 能 擦 出 新 火 花 。 在 食 壇 也 是 一 樣 , 京 、 川 、 滬 菜 這 個 中 菜 組 合 大 家 吃 得 又 厭 又 膩 , 各 大 廚 立 刻 變 陣 以 待 。 好 像 尖 沙 咀 月 滿 坊 舊 址 , 現 在 變 了 賣 吉 林 和 無 錫 菜 的 三 鳳 橋 , 兩 地 位 置 南 轅 北 轍 , 菜 式 口 味 各 異 , 但 對 香 港 人 來 說 都 是 新 鮮 的 菜 系 , 不 難 成 為 地 方 菜 的 新 寵 兒 。

南 北 口 味 各 有 千 秋 -
無 錫 與 吉 林 菜 在 香 港 可 算 冷 門 , 在 京 川 滬 店 子 , 要 吃 無 錫 名 菜 , 大 抵 只 能 品 嘗 到 無 錫 骨 和 炸 脆 鱔 , 吉 林 佳 餚 可 謂 絕 無 僅 有 。 掌 廚 的 張 師 傅 指 出 : 「 在 香 港 , 京 川 滬 菜 館 開 得 幾 近 飽 和 , 菜 式 也 不 外 乎 東 坡 肉 、 小 籠 包 之 類 , 倒 不 如 以 少 有 的 吉 林 與 無 錫 菜 作 主 打 , 希 望 為 客 人 帶 來 新 鮮 感 。 」 無 錫 位 近 上 海 和 揚 州 , 吉 林 則 是 東 北 三 省 之 一 , 地 理 位 置 一 南 一 北 , 菜 餚 口 味 自 然 大 不 同 , 前 者 味 道 清 淡 , 後 者 則 偏 濃 厚 。 張 師 傅 說 : 「 無 錫 與 吉 林 兩 地 都 有 特 色 的 土 產 , 菜 式 亦 有 自 己 的 個 性 , 好 像 無 錫 就 以 鮮 筍 和 河 鮮 最 佳 , 雖 然 鄰 近 上 海 和 杭 州 , 菜 餚 既 沒 有 滬 菜 般 濃 味 和 肥 膩 , 亦 沒 有 杭 州 菜 般 淡 口 , 盡 量 以 少 油 少 調 味 為 烹 調 原 則 , 菜 式 清 新 適 口 , 甜 中 帶 鮮 ; 至 於 位 處 東 北 的 吉 林 , 當 地 盛 產 馬 鈴 薯 和 菇 菌 , 食 材 較 簡 單 粗 糙 , 由 於 天 氣 寒 冷 , 當 地 人 更 多 以 燉 煮 的 方 式 烹 調 , 食 味 亦 較 濃 郁 。 」

親 往 當 地 學 藝 -
為 了 煮 出 正 宗 口 味 , 張 師 傅 特 別 於 開 店 前 親 往 兩 地 「 學 藝 」 , 了 解 當 地 名 菜 的 用 料 、 煮 法 及 當 地 人 的 口 味 。 無 錫 當 地 也 有 間 老 字 號 三 鳳 橋 , 以 醬 排 骨 聞 名 , 張 師 傅 便 專 程 向 當 地 老 師 傅 學 習 炮 製 方 法 , 是 以 同 樣 做 得 骨 酥 肉 腍 、 甘 香 惹 味 , 做 出 江 南 肉 類 菜 式 的 精 髓 , 也 順 理 成 章 成 為 這  的 招 牌 菜 。 此 外 , 師 傅 更 到 處 搜 羅 了 不 少 地 道 食 材 入 饌 , 例 如 以 惠 山 的 菜 乾 做 扣 肉 , 又 特 別 從 吉 林 運 來 粉 條 、 滑 子 磨 、 辣 椒 和 多 款 菇 菌 , 就 連 煮 粉 條 的 酸 菜 , 也 是 從 東 北 地 區 運 來 的 , 師 傅 謂 當 地 人 以 醋 和 糖 將 菜 發 酵 和 醃 製 兩 至 三 個 月 , 是 以 酸 菜 特 別 酸 香 入 味 , 與 普 通 在 香 港 買 到 的 差 得 遠 。

[img]http://www.26fun.com/bbs/attachment.php?aid=428472&checkid=289df[/img]
張 師 傅

[img]http://www.26fun.com/bbs/attachment.php?aid=428473&checkid=23b84[/img]
高 麗 第 一 椒 -
吉 林 與 朝 鮮 靠 近 , 當 地 亦 有 不 少 高 麗 族 人 定 居 , 故 部 分 吉 林 菜 會 融 入 朝 鮮 元 素 , 口 味 更 多 元 化 。 這 道 高 麗 第 一 椒 , 便 是 高 麗 族 人 常 吃 的 菜 式 , 雖 然 採 用 東 北 辣 椒 乾 , 卻 以 高 麗 方 法 炮 製 , 將 辣 椒 乾 加 入 花 生 和 芝 麻 爆 炒 至 極 乾 身 , 沒 有 炒  , 很 考 師 傅 的 功 架 。 辣 椒 乾 入 口 不 辣 , 爽 脆 無 比 , 更 充 滿 花 生 與 芝 麻 香 , 當 你 鬆 懈 下 來 繼 續 吃 , 辣 勁 才 從 喉 頭 飆 升 , 刺 激 惹 味 , 佐 酒 一 流 。 $38

[img]http://www.26fun.com/bbs/attachment.php?aid=428474&checkid=060fd[/img]
三 鳳 橋 醬 排 骨 -
亮 紅 的 色 澤 , 濃 濃 肉 香 , 這 道 招 牌 醬 排 骨 , 一 上  已 覺 名 不 虛 傳 。 新 鮮 的 肋 排 加 入 秘 製 汁 料 炆 足 兩 小 時 , 吃 落 肉 爛 骨 酥 , 濃 厚 的 醬 汁 酸 中 帶 甜 , 酸 咪 醒 胃 , 是 必 試 菜 式 。 $58

[img]http://www.26fun.com/bbs/attachment.php?aid=428475&checkid=f7541[/img]
惠 山 乾 菜 扣 肉 夾 餅 -
採 用 馳 名 的 無 錫 惠 山 梅 菜 乾 炮 製 , 味 道 甘 香 少 甜 、 甜 中 又 帶 鹹 , 將 發 透 腍 身 的 乾 菜 加 入 薑 、  和 酒 炒 香 後 , 與 香 滑 五 花 腩 夾  同 蒸 , 乾 菜 吸 收 了 腩 肉 的 脂 香 與 肉 汁 , 而 腩 肉 則 盡 吸 梅 菜 鹹 香 , 入 口 鬆 化 , 甘 味 回 長 , 以 荷 葉 餅 夾  吃 , 惹 味 不 覺 膩 。 $48

[[i] Last edited by singgeihot on 2005-7-8 at 07:03 PM [/i]]

tenmadio 發表於 2005-7-8 04:00 PM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singgeihot[/i] at 2005-02-01 02:00:
[b]吉林乾辣椒 爆炒喉嚨[/b]  [轉貼... [/quote]

hi sing sing 姐姐
謝謝姐姐介紹 張師傅 給大家
謝謝謝謝
謝謝sing sing 姐姐

:D:D:D:D:D

sohozhk 發表於 2005-7-8 07:41 PM

我愛醬排骨

一見到「三鳳橋」三個字,立刻反應。有來自小資產階級的小報告。

很多人小時都食過梅林牌罐頭的紅燒排骨、梅菜扣肉,依家可能改成真空熟食包裝了,三鳳橋醬排骨也是其中一種。在一河之隔的深圳,有兩個牌子的醬排骨可以在某些超級市場找到,大概賣$14.50-$18.50一包(200-230g),但三鳳橋的絕無僅有。幸好小資產階級有朋友在杭州,間中會帶幾包回來。真空熟食可以當手信,仲要空運,可見三鳳橋有幾聞名,等同無錫醬排骨。

話說三鳳橋醬排骨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相傳約在八百多年,濟公和尚雲游江南,為報答肉莊王老板的施舍,獻出配方烹製而成。以豬肋排為主要原料,通過神秘的秘方和燒製技巧的積累、使其具有色澤醬紅、香味濃鬱、骨酥肉爛、油而不膩等獨特風味,成為“江南一絕”流行百年,風靡全國。

據道聽途說得知,三鳳橋醬排骨的弄法,是先將腩排滾熱,然後落醋、香料、花雕和糖等,再將其炆腍。火候控制得準,腩肉不會散,且能做到骨頭入口鬆化的效果,食完,骨、肉、汁醬三者都毋剩。

據小道消息,如果將三個牌子比較,三鳳橋的甜味較特出,這也是杭州菜、楊州菜的特色。:cool:

tenmadio 發表於 2005-7-8 08:22 PM

謝謝 sohozhk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sohozhk[/i] at 2005-02-01 06:41:
一見到「三鳳橋」三個字,立刻反應。... [/quote]


謝謝sohozhk again for contributing to 【飲食天地】again.
我岱【飲食天地】 向 sohozhk 說句多謝
thank you very much

audurey 發表於 2005-7-11 06:37 PM

另一個關於三鳳橋排骨的說法:

無錫肉骨頭是無錫名饌,又名「三鳳橋排骨」,相傳為濟公所授。據說濟公某天到了無錫的南禪寺,一時嘴饞,將狗肉放在砂缸裡,投入燒熱的香爐中燜熟,肉香四溢。後來有人用同法去燒豬肉,滋味更美,並將燒製法傳給當地的「黃裕興肉店」。不久後,商人王雲清在三鳳橋附近開設「原餘肉莊」,並高價聘請黃裕興肉店的老師傅來掌廚。那位老師傅又將素材改成豬排骨,並將燒製法加以改良,成品名聞遐邇,所以如今無錫排骨皆以三鳳橋為正宗。
(資料來源:周芬娜《飲饌中國》)

sohozhk 發表於 2005-7-12 06:24 PM

傳說版本無一

[b]關於三鳳橋的說法[/b]:

  無錫城內有座大石橋,橋墩下河灘上,很多年以前,不知誰丟了只破石臼在那裏。年長日久,破石臼裏積滿了垃圾、長滿了青苔。 

  有一天,有個江西人搖船到江南來尋寶。小船在橋下,江西人無意中發現了那只破石臼,橫看豎看、左看右看,不禁失聲驚呼起來:“有緣千里來相會,寶貝滾到眼前來。”他連忙上了岸。

  橋邊有個豆腐店,老夫妻兩個做做小生意勉強度日。那個江西人尋上門來,一腳踏進店堂,就問老老:“老伯伯,橋墩下那只破石臼是啥人家的?”老老見問的是那個破爛貨,感到奇怪,不以為然地回了一聲:“這還是我太公那一輩丟在那裏的哪。”江西人二話沒說,忙拿出兩塊銀子朝桌子上一放,朝老老連連點頭:“好好好!我出五百兩紋銀買你家這個破石臼,今天先付十兩作定金,十天后我帶足銀子來取貨。”老老聽了嚇一跳,一個沒人要的破石臼值這麼多錢,真是天上落下來的財餉!便一口答應了。江西人樂滋滋地走開了。

  老夫妻倆心裏說不出的高興,想想人家出這麼多的銀子,也該把破石臼收拾一番才對。老夫妻倆下到河灘,哼哼哈哈把石臼裏的垃圾扔進河裏,又用洗帚把石臼裏裏外外刷了個乾乾淨淨,然後請了幾個後生家,七手八腳把石臼抬回家。

  過了十來天,江西人急忙來到豆腐店,老夫妻倆笑咪咪地把他迎進店裏。江西人著急地問:“石臼呢?”老老說:“客人別急,石臼在房裏,我已把它洗乾淨了。江西人一聽,心裏暗暗叫苦,進房中一看,連連嘆息,說道:“你們......嘿!這破石臼我不買了,那十兩定金也還給我吧。”老夫妻倆莫名其妙,忙問其中緣故。

  原來這破石臼並不是什麼寶,真正的寶貝是石臼裏的那堆垃圾。俗語說“千年難逢天開眼”,有回,老天真的開了眼。天光閃閃,彩雲飄飄,三隻仙鳳下到凡間,飛到江南變成三隻小鳥,竟在這破石臼裏宿過一宵,並在裏面掉了些羽毛屑屑。要知道,這仙鳳的羽毛本是無價之寶,放到水裏,水清又凈,放到菜裏,鮮美無比。如今,石臼裏的垃圾都扔掉了,夾雜在裏面的寶貝被扔得一乾二淨,剩下的那只光打光的破爛貨,屁個錢也不值。

  老夫妻倆聽清來龍去脈後悔莫及,只好把十兩定金還給人家,老頭想得開,回頭對老太說:“算了吧,你去買兩斤肉骨頭來燒燒,讓我喝兩盅,解解煩。”

  老太買回肉骨頭,見鐵鍋已生了銹,說拿洗帚把鍋刷了一遍,燒火煮起肉骨頭來。只一炷香功夫,滿裏飄起一陣肉香,香得特別,香得出奇!連門口過路人的鼻子都吸引住,探頭朝屋裏看個不完。隔一會兒,肉骨頭盛在青花碗裏,老頭夾起一塊,嘴巴一沾,嘖嘖,活了一世還沒吃過味道這麼好的肉骨頭哩!忙問:“老太婆,你用啥佐料燒的呀?”老太太也奇怪,嘗了一口,果然味道不一般。她細想想,心裏明白了:剛才煮肉以前,是用那把刷過破石臼的洗帚刷過鍋的呀!想心是寶氣帶到鍋裏了吧。

  老太和老老一合計,忙把鍋裏剩下的肉骨頭汁留著,下一次煮肉時添在湯裏。以後,每回煮,每回留,每回煮出的肉骨頭味香的出奇,鮮美無比。後來,夫妻倆乾脆關了豆腐店開起了醬排骨肉店,說是在清朝已有名的現門莫家飯店產前身。至於那座大石橋,也改名為三鳳橋,提到三鳳橋,人們說會想起吃肉骨頭。

  再說,那石臼裏的垃圾連同仙鳳羽毛屑屑,扔在河裏流出西水關,流進太湖,無怪太湖水年年月月總是分外清澈明凈。


[b]關於濟公與無錫排骨的說法[/b]:

  無錫"肉骨頭"名聞各地,暢銷全國,尤以"三鳳橋"產銷的醬排骨為佳。其色澤醬紅,肉質酥爛,骨香濃郁,汁濃味鮮,鹹中帶甜,充分體現了無錫菜肴的風味特徵。

  傳說,無錫"肉骨頭"創制於宋朝,還與活佛濟公有著一段不解之緣。一天,無錫城裏來了一位身穿道袍,手持破扇的討飯人。走進一家熟肉鋪,向店主討錢,店主對他說:"要錢沒有,就給你塊肉吃吧。"於是便提起一塊斤把重的熱豬肉遞給這位討飯人。原來他就是傳說中的活佛濟公。濟公接肉就吃,吃完了又向店主要,就這樣吃了要,要了吃,終於惹得店主不高興起來。他說:"肉都給你吃光了,我明天還賣什麼呀!"濟公便接過話題爽朗地回答道:"賣骨頭唄!"說罷,就從破蒲扇上拉下幾根蒲筋,裹起幾根啃剩的肉骨頭,交給店主,並對他說:"用這幾根蒲筋和肉骨頭一同烹煮,我吃掉的肉會加倍奉還給你的。"店主聞言,上下打量了一下眼前的這位討飯人,覺得他不像開玩笑,但仍是將信將疑。次日清晨,起來燒肉時,他抱著不妨一試的心理,將濟公交給他的蒲筋和骨頭放入鍋內煮燒。誰知很快便從鍋內噴出一股撲鼻的肉汁香味。他打開鍋一看,但見滿滿一鍋帶有精肉的骨頭在冒著誘人的香氣。取出一嘗,肉質酥爛,鮮香濃郁。店主好生奇怪。鄰居們聞訊也趕來觀看這一奇事,並紛紛品嘗,無不覺得異常鮮美。   

  從此以後,這家肉鋪就開始經營起肉骨頭生意,賺了不少錢。清朝時無錫南門"莫興盛肉站"的醬肉排骨頗受歡迎。後來三鳳橋附近的"餘慎肉店"為了擴大買賣,爭得市場,高薪聘請了幾位燒肉師傅,並在吸取前人和其他肉店烹制肉骨頭的經驗基礎上,改進選料、調味、操作方法,所以到了清末,三鳳橋肉骨頭就已名揚天下了。

audurey 發表於 2005-7-12 06:46 PM

sohozhk兄:
你所提供的兩個說法應該是出自竟鴻先生和周三金先生吧。既然拿了人家的東西為何不道明出處?

sohozhk 發表於 2005-7-12 07:43 PM

我好驚

audurey,

見你話「既然拿了人家的東西為何不道明出處?」小的深感惶恐。(出自醫道的對白)

我想網友見到前文,都不會以為傳說會出自我的手筆,也從不會當作是我的研究成果,大家又不是在做歷史研究,我沒想過要去做考據和註腳。如果令你誤會而產生那麼嚴重的指控和聯想「拿了人家東西」,真是令小的過意不去。其實我知的很少,見audurey的留言,見識很豐富,不如請你向大家講多些三鳳橋傳說的來源、考究和流傳,以糾正小的無知。先謝你了!很心急期待著!

另附一資料來源 [url=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4/Opus/DL/DL-174877]文献出处: 中国美食传说与烹饪[/url] (希望合符你要求)

[[i] Last edited by sohozhk on 2005-7-12 at 08:14 PM [/i]]

audurey 發表於 2005-7-12 08:37 PM

自動禁言,直至另行通告。
並向各位 say sorry
:P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