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滿紛 26FUN's Archiver

fatfatdragon 發表於 2005-7-23 10:02 AM

[轉貼] [真情] 至少還有你

出自新浪生活

这是一个普通家庭里谱写的一曲令人荡气回肠的真爱之歌:十年前,刘大禹的妻子——年仅46岁的田薇薇被昆明市延安医院诊断为遗传性小脑萎缩。在以后的两年里,病情迅速恶化,全身肌肉萎缩,双眼失明,四肢瘫痪,完全失去了自理功能。更为可怕的是到了2000年,灾难再次降临这个不幸的家庭,他们的独生子20岁的刘凯宁也患上了和妈妈一样的病——遗传性小脑萎缩。医生曾经断言,这是不治之症,病轻时双脚颤抖不能走路,病重时四肢瘫痪,不能吃喝,内脏衰竭,生命最多只能维持三年,但是刘大禹创造了奇迹,至今十年过去了,田薇薇依然活着,儿子刘凯宁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用毅力意志与病魔抗争,尽量延缓病情发展。刘大禹曾经动情的说过:“我这一生再没有所求了,只想一家三口在一起,谁也别离开”

  一个天命之年的男人究竟用什么样的力量挽救妻子和儿子的生命?三口之家里到底又有着怎样的真情故事呢?

  1965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刘大禹唱着“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歌曲,怀着一颗火热的心从上海来到祖国边陲城市昆明,参加支援边疆建设。那一年刘大禹刚满18岁,当他兴高采烈的将报名的消息告诉家里人时,爸爸非常支持,体弱多病的妈妈却悄悄流下眼泪,她是担心儿子是否适应外地生活,二是身边少了一个能够照顾家的人。临走的那天,刘大禹坚持没有让父母送,而一再叮嘱唯一的弟弟,好好照顾家,好好照顾爸爸妈妈。

  到了昆明以后,刘大禹被分配在昆明市化肥厂。三年以后由于聪明好学,工作认真,被厂里指派做了一名技术员,专门负责金属材料检验工作。由于工作关系,刘大禹认识了在化验室工作化验员田薇薇。通过聊天,;刘大禹知道了田薇薇也是上海人,是和她同年来到昆明支边的三百名知青之一。田薇薇是因为兄弟姊妹多,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主动要求来到昆明的。

  年轻时的刘大禹个高,瘦弱,一副书生摸样,而田薇薇则是一个扎着长辫子、长着一双大眼睛、生性活泼爱笑的姑娘。也许是两个人同在异乡,也许是命运的安排,虽然两人性格不同,但特别能谈得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下班后只要有空余时间,他们就会到铁路上散步聊天,田薇薇总是不停的说,不停的笑,而刘大禹总是默默的看着她,不怎么说话。太累了,就在铁轨上坐下休息,因为铁轨尽头连着他们的故乡——上海。

  1967年春天,刘大禹和田薇薇在昆明化肥厂的单身宿舍里举办了简单的婚礼。两人的单人床拼成了一张大床,桌子板凳是和当地农民借的,虽然条件十分简陋,但田薇薇心里倍感幸福。

  到了1980年,而立之年的刘大禹得到重用担任了厂级领导干部,田薇薇也因工作成绩突出,负责起了检验科的工作。同年年底,他们的儿子刘凯宁哇哇落地。事业,家庭,儿子,三口之家温馨甜蜜。

  1995年,病魔第一次降临这个幸福家庭。一天晚上手拿针线为刘大禹缝补衣服的田薇薇突然感到右手臂有些颤抖,不听使唤,双腿也没有了力气,怎么也站不起来。田薇薇没有敢将这些不适告诉丈夫刘大禹。第二天一大早一个人悄悄来到医院,医生通过CT检查,诊断为遗传性小脑萎缩。在回家的路上,田薇薇悲伤极了,她不敢看手里的病情诊断书,她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她不愿躺下来,因为她还年轻,她更不愿意拖累这个温馨的家,因为这个家有她的丈夫和儿子。

  田薇薇突然从爱说爱笑的人变成一个沉默寡语的人。刘大禹多次询问,田薇薇就是不说,一次偶然找东西,刘大禹翻出田薇薇藏起来的诊断书。毫不知情的刘大禹带着诊断书去询问医生时,医生告诉他,这种病属于家族式遗传病,刚开始时手脚颤抖,行走无力,再以后便是肌肉萎缩,全身瘫痪,丧失吞咽功能。病情发生后,最多只能活两三年。

  刘大禹相信医生的话是真的,但是他不能让妻子束手待毙,他要和病魔搏斗,哪怕用自己的生命。刘大禹带着妻子到过上海,北京等大医院都没有看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妻子的病情逐渐加重,从扶着东西走路到四肢瘫痪,从吃东西困难到双眼失明。田薇薇从一个70多公斤的人瘦成了一个30公斤的人。到了1999年,田薇薇的病情又加重了,完全靠有人服侍才能生存下去。刘大禹决定提前退休,在家精心照顾妻子。几年下来,刘大禹创造了一个奇迹。尽管已是骨瘦如柴,双目失明,但田薇薇依然活着。

  田薇薇的病情刚刚被确诊的时候,她赶紧让刘大禹把在上海读书的儿子接到昆明,夫妻二人最担心儿子是否也会得这种病。那时儿子已上高中,1米80的个,喜爱打篮球,即使这样刘大禹还是常常暗中观察儿子,看有没有病前的症状,甚至在深夜也要跑到儿子的床前,长时间观察一番。三年下来,见儿子没什么异常,夫妻二人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这种病也许是传女不传男吧。

  2000年,高考落榜的刘凯宁也进了昆明化肥厂做一名驾驶员。一次深夜运货途中,突然双眼模糊,双手发抖,险些造成翻车事故。刘大禹得知后慌了,赶紧带儿子去医院检查,他的独生子,20岁的刘凯宁也患上了和妈妈相同的病——遗传性小脑萎缩。三口之家彻底跌入了痛苦的深渊。

  由于长期没日没夜照顾妻子,刘大禹的体质也越来越差,原来只有五十多的他看起来倒象是一个六十多岁的人。同时他还患有糖尿病。现在家里又多了一个病人。刘大禹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

  到了2001年。儿子刘凯宁病情迅速加重,开始出现四肢颤抖,要扶着妈妈曾经用过的专用扶手才能走路,一分钟夜走不了十米远,头也开始左右摇摆,神志虽然清楚,但语言出现了障碍,讲话断断续续。吃一顿饭要用左手死死抓住桌角,稳住身子,用半个小时才能将面条全部吃完。刚开始知道得的是遗传性病时,刘凯宁非常恨自己的妈妈,在家里经常发出愤怒的喊叫。听到儿子凄惨的叫喊,田薇薇总是从干涩的眼角流出眼泪。每在此时,刘大禹总是劝儿子,妈妈也是没有办法,她心里也很痛苦,一家人应该团结起来,彼此鼓励,共度难关。后来,刘凯宁也想通了。在爸爸不在家的时间里,总是颤颤巍巍的走到妈妈身边。和妈妈说说心里话。

  2000年至今,每天五点多钟,刘大禹就必须起床,要烧五个热水瓶的开水,然后将新鲜的鸡肉,猪肉,用小火熬汤再将好几种蔬菜用榨汁机打浆,这些都是给田薇薇准备的“饭”。田薇薇失去吞咽功能以后,刘大禹只能将这些有营养的流汁通过鼻腔用针管推到她的胃里,每天要推七八次,每次需要半个小时,这样做可以增强她的体力。刘大禹漱洗完以后,又赶快为儿子准备早饭,帮儿子洗脸,漱嘴,叠被子。为了保证田薇薇不生褥疮,每天清晨,刘大禹就会把她抱到客厅的轮椅车上,为她按摩一番,然后打开电视,调到有音乐小品的频道,这样能让妻子安静一会。中午十一点,要赶到菜市场去买菜,因为这时的菜价便宜。虽然说两个人都有病退工资,但家中看病,吃药花费很大,刘大禹不得不考虑处处节省。每天下午都要为妻子用温水洗澡。这是多年来刘大禹坚持的。一是田薇薇经常大小便在身上,二是为了帮助她舒筋活血。晚上10点多钟,妻儿都安静的睡了,刘大禹却疲惫的瘫坐在椅子上久久站不起来。

  在田薇薇病重的时候,有些人曾劝刘大禹说“放弃算了,她不知道什么,活着没有什么意义,还要拖累你”。

  刘大禹说:“妻子在,就是一个家,何况她以前对我很好,虽然我们有过生活中的吵架,但还是一个家,我们同处在异乡,我不能丢下她”。在多年照料妻子、儿子的过程中,有两件事使刘大禹终身难忘。

  2003年1月,刘大禹的胆结石突然发作,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必须马上手术。在打电话给家里的时候,他听到电话里妻子凄惨的叫声,儿子难过的哭声,他马上就和医生商量,能不能改在晚上手术,征得医生同意后,刘大禹忍着巨大疼痛赶回家里,照料妻子儿子。晚上,当妻子睡着以后,他拎着一个小包,和儿子打了一个招呼,乘公共汽车赶到医院做了胆囊切除手术。手术过后,他谢绝医生的住院要求,坚持带药回家。在路过病房的时候,当他看到许多病床前有很多亲人围在病人旁,呵护着吃这吃那的时候,从没有掉泪的刘大禹眼睛湿润了。深夜十一点当他回到家时,看见五楼自家的窗户还亮着灯时,他知道儿子还在等他,平时四五分钟上楼的时间这次却用了一个小时。到刀口拆线的时候,刘大禹整整瘦了5公斤。

  2003年10月17日,云南大姚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并波及昆明。刘大禹所住的楼房里的人惊恐地大声尖叫:地震了!地震了!并纷纷冲下楼去,惟独刘大禹一家人仍然留在家里。看着楼下众多的邻居又回头看看毫不知情的妻子和不知如何是好的儿子,刘大禹的心情十分复杂,又一次流下了眼泪。他说,只有我不可以走,真的不可以……

  经历了这两次磨难后,儿子刘凯宁似乎更能理解爸爸,也更能相信爸爸的努力。每天中午刘凯宁都会颤颤微微走到阳台,举哑铃,扳腿来增强体力,虽说不能治病,但可以减轻爸爸的劳累,延缓病情的发展。说不定时隔不久,医学发达了,这个病就能治好!刘凯宁说:对于这个家庭万劫不复的灾难,他现在看得很淡,如果有下辈子,他还选择这个家庭,还选择这样的父母。

  刘大禹至今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如果有一天他有时间坐在池塘边哪怕钓上一小时的鱼。那种感觉是再幸福不过的了。这个愿望对一般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而对刘大禹来说就是一种奢望了,也许很多人都难以相信这样一个书生模样的男人,怎么会蕴藏那么大的力量,也许一切都很简单,只是缘自他对妻儿的不离不弃,对家庭的责任和眷恋。当我们所有的人再次向往云南的天堂美景和动人传说的时候,我们无法割舍对刘大禹和田薇薇的牵挂,我们相信他们的爱情和亲情会如同苍山雪洱海月一样成为我们热爱云南的又一个理由。(文/安宁)

====================================
睇完眼濕濕.
人間有情, 不離不棄........................ 祝福.....

twh1110 發表於 2005-7-23 11:59 AM

wow~
我这一生再没有所求了,只想一家三口在一起,谁也别离开
好有情義~~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