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滿紛 26FUN's Archiver

abcde1918 發表於 2005-8-21 11:29 AM

[圖文] 澳洲(坎培拉)[+]

坎培拉簡介:
堪培拉是個風光如畫、獨特的20世紀混合體,坐落貝里格芬湖 (Lake Burley Griffin) 畔,一直努力把自己塑造成澳洲的焦點所在,更是澳洲其他地方感受到的「權力之城」,為各政客和官僚注視之地。

然而,只要離開國會三角區 (Parliamentary Triangle),你就會發現堪培拉有的,不只是詭計和金錢。堪培拉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人工首都城市,巿內設計對稱、出奇地實用,並且蘊藏著無盡的陰謀。

堪培拉是個獨特的20世紀混合體,坐落在貝里格芬湖 (Lake Burley Griffin) 畔,一直努力把自己塑造成澳洲國家歷史自豪身份的象徵。堪培拉長久以來是有權有勢的人居住的城巿,還是政客和官僚為國家人民工作的地方。然而,只要離開國會三角區 (Parliamentary Triangle),你很快就會發現實情不止於此。堪培拉已經從一個聯邦嬰兒成長一個成人城市,經歷了成長過程中的快樂和問題。新國會大廈 (New Parliament House) 和澳洲國家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Australia) 都是很值得一看的景點。

[[i] Last edited by william303 on 2005-8-24 at 09:01 PM [/i]]

abcde1918 發表於 2005-8-21 11:31 AM

一般資料

人口: 309,500
國家: Australia
時區: GMT/UTC +10
電話區號: 02
3月至5月秋季的堪培拉絢麗多彩。那時陽光燦爛、空氣清新,樹木色更,一切看起來都那麼可愛。6月至8月冬季異常寒冷,有些早上,你更會感到吸入的冷空氣,差不多把你的肺刺穿。但這段時間天空卻依然藍,陽光依然燦爛。儘管很受大家歡迎的堪培拉花節 (Floriade festival) 會帶來歡樂的氣氛,但9月至11月這裡的春季很潮濕,風也很大。12月至2月夏季就有點太熱了。

歷史背景

據信土著居民曾把如今的澳洲首都直轄區作聚會場所,可能是了徹夜狂歡,慶祝邦剛莫夫 (Bogong Moth) 的遷移。1824年,歐洲人首次居住在堪培拉,那時安摩爾 (Joshua Moore) 買到了第一張黑山腳下的土地許可證。到了1845年,一座城市在山下拔地而起,其中有新建的聖約翰教堂和城市中心附近的學校。

1901年,澳洲各省加入澳洲聯邦,堪培拉作為國家首都和澳洲首都直轄區是憲法的其中一項條款。堪培拉於1908年獲選為首都,是因為其外交位置的好處,正處於悉尼和墨爾本之間,避免了兩個省份之間的爭議。堪培拉這個名字始於1913年,源於土著的言語,意指「聚會之地」,國際比賽中美國建築師葛里芬 (Walter Burley Griffin) 獲勝,負責設計這座城巿。雖然國會於1927年在首都召開首次會議,這裡的城巿發展仍然緩慢,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家首都之夢才開始真正得以實現。
1957年,孟席斯 (Menzies) 政府成立國家首都發展委員會 (National Capital Development Commission),把堪培拉建設成政府所在地,並且把城巿管理得整潔一些。隨後的20年裡,這裡全速發展,計劃所在的人工湖上架起了橋梁,然後人工湖就建立起了,其後是造幣廠、國立圖書館、植物園和排鐘樓 (Carillon)。巿中心也擠滿了辦公室、商店和劇院。整個60年代,隨著各個部門服務從全國各地搬到首都,帶來大批幸福的家庭來此搜尋新居所,公共服務成了堪培拉最主要的行業。與其作規劃城市的聲譽相比,堪培拉的發展進行得並不是很有組織性,市中心塞得很滿,而市郊則圍繞巿中心四周伸延,國家首都發展委員會 (NCDC) 忽略了南北「衛星城市」的建立。南面的沃登首先建起,然後是北面的貝爾康嫩。70年代緊隨的是塔格蘭農,還有80年代的根加連。
打從聯邦時期起,澳洲首都直轄區就在聯邦政府的管轄之下,沒有自己的地方政府。1978年的公民投票中,堪培拉人對自治政府投了反對票,但是儘管如此,1988年聯邦政府還是通過4項議案來使這個地區自治,並且於1989年選出了第一個立法機構。在自治的頭幾年中,政權在工黨和自由黨之間變更幾次,中間還伴隨著非自治政府黨、群集會,以及澳洲首都直轄區綠色機構代表的一些小插曲,並且自此以後自由黨牢固地掌握了政權。

儘管有了自治政府,堪培拉的命運依然掌握在山上的那些大人物身上。國家公共服務是這座城市的機房,霍華德政府 (Howard Government) 90年代中期大幅裁員時,全城的生意都受著公務員停止花錢帶來影響,堪培拉的確感到了困苦。澳洲國立博物館的開幕引起爭議,保守派政府指定委員會檢討當中爭議,總的來說,委員會還可以澄清問題。
堪培拉依然樂觀大膽,儘管立法機關不斷提出一些其他州政府不敢觸及的想法,堪培拉雷德橄欖球隊 (Canberra Raiders) 依然出,這座城市的咖啡館、音樂廳和藝術場所也是越來越好。

abcde1918 發表於 2005-8-21 11:31 AM

觀光娛樂

堪培拉節 (Canberra Festival) 期10天,音樂、食品、狂歡、展覽、木筏比賽和巡遊,就是人們慶祝堪培拉生日的節目。3月堪培拉有盛大的全國民俗節 (National Folk Festival) 。慶祝春天到來,有堪培拉花節 (Floriade Festival) ,屆時聯邦公園 (Commonwealth Park) 會變成花海。新年期間最好就不要來堪培拉,那時街道夏季機器競賽 (Street Machine Summer Nats) 將引來多部 hot-rods名車和濕T恤競賽帶入這個國家首都。


國會大廈 (Parliament House)

國會大廈作堪培拉的存在理由 (raison d'etre),遊客來到大多想親眼目睹這一橦建築。這座1988年開始使用的新國會大廈,大家都知道這個叫法是為了分開新舊兩國會大廈。新國會大廈彷似一個大理石鋪成的巨人,蹲踞於國會三角地帶的尖端 (Parliamentary Triangle)。新國會大廈一直建到山中,屋頂都種滿了草,跟山中景色融一體。可惜,根據澳洲慣常的天氣,屋頂的草是進口的草坪混合種類,需要大量的水和除雜草劑保持鮮綠和光澤。大廈內部給人極其深刻的印象,主要部分用澳洲木材襯托,有3千多件從澳洲藝術家那裡購買或租用的藝術品點綴其中。

遊客可以到大廈的公共地方逛逛,其中包括眾議員和參議員大廈,儘管還在爭議中,你可能需要預約,但在沒有會議的日子裡,建築內有一些免費的導遊團。


澳洲國家植物園 (Australian National Botanic Gardens)


這座50公頃美麗的植物園是專門為澳洲植物而設。國家植物園坐落黑山 (Black Mountain) 低坡之上,在澳洲國立大學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的後面,那裡有一些教育徑,其中有一條是在土著所種的植物中。其中最突出的是雨林地區,是在乾燥氣候中的一個霧氣的系統,桉樹草坪上有6百多種這些常見的澳洲樹種。你可找個導遊帶你走走,或者在宜人的笑翠鳥咖啡館 (Kookaburra Caf) 中坐坐。


澳洲國家藝術館 (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

湖南面的國家藝術館所擁有的,可能是全國最好的收藏品。澳洲的收藏品涵蓋了從傳統的土著藝術品,到20世紀的藝術家收藏品,包括亞瑟博德 (Arthur Boyd)、西德尼諾蘭 (Sidney Nolan),以及阿爾波特·塔科爾 (Albert Tucker) 等人的作品。 土著的作品包括來自阿林翰地 (Arnhem Land) 的樹皮畫、來自綈維 (Tiwi) 人的pukumani 葬禮柱,以及來自澳洲中部的印製織物,還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各個時代的藝術品,而且世界巡迴展大多會在堪培拉停留展出一下。館中收藏並不僅限於繪畫,連雕塑、印刷品、圖畫、照片、家具、陶瓷、時裝、紡織品和銀器都有展出。這裡有一些舒適的餐廳,還經常舉行一些免費演講。


澳洲國立科技中心 (Questacon)

澳洲國立科技中心是要「動手」的多用途科學博物館,時髦的建築就在國立美術館旁邊。中心5個館收藏超過2百多件裝置儀器,其中包括地震的體驗、澳洲土笛 (thongaphone),以及「你能投球快過艾倫.唐納德嗎?」展覽。雖然這是為小孩子而設計的,但那些童真未泯的成年人仍可毫無問題地玩上一兩個小時。遊戲不但具教育意義,而且很好玩。


澳洲戰爭紀念館 (Australian War Memorial)

這座巨大的戰爭紀念館,不僅是城鎮中心一個普通非常尖的水泥建築,實際上是個澳洲戰爭歷史博物館。構思於1925年,於1941年開館。其中有令人驚異的圖畫、透視畫館、遺和展覽,還有精美收藏的古老藝術品。對微型玩具士兵有興趣的人來說,這裡的微型戰場情景絕對有吸引力。

紀念館的中心是紀念大廳 (Hall of Memory)。內部十分美麗,有些豪華的染色玻璃窗與穹頂是由6百萬義大利馬賽克所做成的。無名澳洲士兵墓 (Unknown Australian Soldier) 是1993年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帶回來的。通往這座大廳的是反光的水池,周圍的牆壁記錄澳洲戰事中逝去的人物姓名。


舊國會大廈

離山下較遠,湖邊的舊國會大廈是1927年到1988年的政府辦公地址。比起後來的政府辦公地來說,這座大廈有點像個不整齊的結婚蛋糕。 你可以到此一遊或於宜人的地方漫步。這座大廈中還有個國立肖像畫藝術館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


芝寧達拉村 (Ginninderra Village)

如果你渴望旅遊知道一些風俗民情,芝寧達拉村是個不錯的選擇。芝寧達拉村距離城市西北大約10公里,芝寧達拉村是這個地區的中心裝飾,殖民時期的建築都集中在這裡,而且已經演變迪雲士尼茶 (Devonshire)、澳洲藝術館、木工場,以及專門貓玩意兒的商店林立。隔壁的卡金頓格林小王國 (Cockington Green) 是一個不整齊的微縮 (如果這種東西有可能出現) 英格蘭村莊,連同裸體蟋蟀運動和蒸氣工作機車,價格高得要命,但是孩子氣的人肯定會喜歡它。

就在村的外面,國家恐龍博物館 (National Dinosaur Museum) 是個私營的收藏所,裡面有10個恐龍骨骼複製品,還有一些真正的骨頭和化石。這裡入場收費很貴,但是很好玩。ACTION巴士從貝爾康嫩前往根加連 (Gunghalin) 的途中,會經過芝寧達拉村。


蘭陽 (Lanyon)

重修的蘭陽歷史農舍 (Lanyon Homestead) 十分美麗,坐落河畔賽瓦 (Tharwa),距離堪培拉約30公里。這裡早期的石屋是由犯人建造的,可追溯至堪培拉放牧時代,並於1859年完成。那裡有的不僅是陳舊美麗的建築,還有這座國民託管農舍的記錄,述說堪培拉出現以前當地的生活。這個家園中的諾蘭藝術館 (Nolan Gallery) 收藏了一些澳洲畫家的作品,包括澳洲最著名的畫家奈德.凱利 (Ned Kelly) 的作品。正如你想的一樣,你可在蘭陽享用極好的迪雲士尼茶。


諾馬治國家公園

諾馬治位處澳洲首都地區最好的位置,堪培拉也沒諾馬治的位置好。公園的部分邊界位於新南威爾士雪山的科西阿科斯山國家公園內 (Kosciuszko National Park)。公園內有6座高度起過1千6百的山峰,你可享受一下叢林探險的挑戰。寶林巴岩 (Booroomba Rocks) 是公園裡人們重喜愛的地方之一,人們可那裡盡情攀爬巨大的花崗岩。諾馬治的雪,有時大得足以讓人越野滑雪。

公園裡有一個遊客資訊中心,或者你可在堪培拉的遊客資訊中心拿一些小冊子。公園裡有幾個供野餐的場地,以及兩個露營地,這些地方以外嚴禁露營。你既可自己驅車,從賽瓦到艾得米那比 (Adaminaby) 的路上來這裡,也可坐堪培拉來的幾路旅遊車。


鐵賓比拉 (Tidbinbilla)

鐵賓比拉自然保護區離城西南45公里,漫步其中,你會發現園內小徑縱橫交錯。遊客大多來到這裡餵飼那些半馴化的袋鼠,感受一下搶東西吃的鴯的恐怖,或者在樹叢中尋找可能並不存在的樹熊。這裡的遊客中心有些很好的關於本土動植物展覽。鐵賓比拉是帶著孩子野餐,或者溜達溜達的好地方。

自然保護區北面的鐵賓比拉太空追蹤站 (Tidbinbilla Tracking Station),另外一個名字是堪培拉太空通訊綜合大廈 (Canberra Deep Space Communication Complex),是美澳合作的通訊站。這裡的遊客中心展示一些太空船和追蹤技術,而且是免費入場的。自然保護區南面的科林森林 (Corin Forest) 是個讓你倍感刺激的冒險地帶,那裡有1公里長的路可使用金屬雪橇、造雪機和飛狐狂奔。這是瞎扯。來到鐵賓比拉你需要自己駕駛。

abcde1918 發表於 2005-8-21 11:32 AM

交通網絡

機場距市中心東南7公里。你可以乘坐穿梭小巴前往城中的卓立蒙中心 (Jolimont Centre) 和各間酒店,價格約 美元,或者乘坐計程車前往市區,價格大約7美元。
堪培拉的公共交通即Action巴士,澳洲首都地區內部公車網路!巴士服務並不很貴,但車次不是很多,尤其是星期天和晚上10點以後根本就沒車。如果你的體力夠好的話,最好騎單車,堪培拉有很好的單車道路網路,你可以想去哪兒,就去哪兒,而不會出現交通堵塞現象,否則就自己開車吧。

堪培拉沒有國際機場。抵達堪培拉的航班,是從其他省府飛抵新南威爾士,其中多在悉尼或墨爾本中途停站。巴士從堪培拉通往悉尼、亞特雷德和墨爾本,並連接到其他的首府。你還可坐巴士前往南部海岸,雪場以及整個新南威爾士。列車通往悉尼,或者你可以通過巴士火車聯乘旅行前往墨爾本。
墨爾本和悉尼之間的休姆高速公路 (Hume Highway)堪培拉北面的50公里處通過,你可驅車前往古爾木 (Goulburn) 或亞斯 (Yass),然後從那裡上高速公路,具體在哪兒上高速取決於你是朝南還是朝北開。通往南部的墨拿珞高速公路 (Monaro highway) 會帶你通往庫馬 (Cooma)、雪場和海岸。

william303 發表於 2005-8-24 09:01 PM

多謝分享!:lol::lol::lol: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