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易服癖?女性傾向?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甘國武[/i] at 2005-10-1 10:50 AM:今日睇星島,有單"假女虐男"... [/quote]
咁怪 我唸係
同性戀唔介意自己係同性既,唔會着異性衫吸引同性
易服癖係介意自己同性,但冇變性,所以着異性既衫吸引同性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個人意見({C:@\:V6pi
1)應該以有冇易服黎分界,易服癖有,而女性傾向冇
2)未必,不過男人鍾意做女人既多數都走去變性,想做真女人EQKnb#wyO
3)可能佢地唔想變性,但又想做女人咪易服囉+B]8mJ{:~;m
又可能接受唔到變性,因為一旦變性就冇得還原
4)分開一次次做咪好麻煩??-B4Q:g*[4W
如果夠錢整樣整胸,但唔夠錢整啫啫點算???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甘國武[/i] at 2005-10-1 11:52 AM:K(s xI8P
RRY*GW,F AUI8o
1,女性傾向點會唔著得女性化?-AIU]*{7M(R
4,... [/quote]
5KVe_ l$gm+X[m#G
Y1y y$AJg }-[
1)一個正常女性傾向既男人會唔會着女人衫去識人先???}4PCW\0B0?+ne
你會唔會呀??你食完飯冇野做會唔會揾bar戴ar???同性戀都唔會la!!!'zG$E9KF5n
H8n v2hk;R0D
睇黎你對變性好有認識,咁如果女人變男人除左食荷爾蒙藥之外,條jj點整??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兩性成長與性別身份.F/FWo%yr!_{
U^PlKDfbuE
在一些社會科學的文章中,每當提到生理因素對男女行為的影響時,常用到性/性別 (Sex) 這名詞;而當提到經由文化學習或社會化過程而形成差異時,則是用性別/兩性 (Gender)或性別角色(Gender Role)等名詞。T*Yjw&yGa)z*W K-F7F
?1j,Mv&S_%q
性別
一個人生理上的性別 (sex) 是由基因的遺傳組合所決定的。基於女性的性基因組合是XX,而男性則是XY,因此孩子從母親那裡所遺傳的性基因只可能是X,但從父親那裡所遺傳的則可能是X或Y。當孩子的性基因組合是XX時,其性別就是女,若得出的組合是XY,便會是個男性。
性別身份
性別身份(gender identity)則是指個人對自己是男性身份或女性身份的認同(例如心理上)。基本上,小孩約在一歲半開始發展其對性別身份的認同,他開始根據髮型、服飾等來識辨男、女,也能從父母身上慢慢知道自己的性別身份。而孩童在這方面的發展可透過以下因素影響:1. 生理方面:因著生理的差異而導致行為上的差異,亦引致人們對待他們的不同。但性別身份的建立並非單單靠生理的差異,後天社會學習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2. 社會學習:孩童成長過程中(尤其是一歲半至三歲是性別身份建立的關鍵期),一方面透過父母親對自己性別的肯定及接納,慢慢建立自我的性別身份,另一方面透過觀察、模仿父母或師長的行為,以及父母對子女的教導,學習男性或女性的性別角色及特性。
S,k5ZM*F
雙性別的家長中成長'l%A%`F` Q
有精神科醫生表示,由雙性別的家長組成的家庭,在培養孩子成長上比由單一性別家長的家庭更能提供有利的環境。因為孩童需要模仿父母來學習及了解兩性社交的行為及概念,例如學會怎樣面對衝突,處理情緒等。孩童能在一個穩定的環境裡獲得愛護,對孩童培養自信心和抗逆力也有很重要的影響。另一方面,男女兩性家長所組成的家庭比單一性別家長更能塑造出一個具備差別性的環境,兩性之間更易顯出剛與柔之差別。在這種差別環境下,孩童所體會的人際技巧會更豐富。而在孩童成長過程中,孩童與其同性別父母的關係對其性別身份的建立特別重要。S;N5S}GQT;z5I4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