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滿紛 26FUN's Archiver

wer 發表於 2005-10-5 04:36 PM

[圖文]中國遊(1)故宮[+]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其位於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門,後倚景山,東近王府井街市,西臨中南海。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故宮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封建帝製--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後五百餘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裡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
    紫禁城,四面環有高10m的城牆和寬52m的護城河。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占地面積達780,000㎡。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門和北面的神武門現專供參觀者遊覽出入。城內宮殿建筑佈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牆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臺,高低錯落,壯觀雄偉。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間僊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皇極等殿,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和後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稱為“後寢”。前後兩部分宮殿建筑總面積達163,000㎡。整組宮殿建筑佈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製,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在封建帝製時代,普通的人民群眾是不能也不敢靠近它一步的。
    辛亥革命後,這座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溥儀卻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後寢”部分。當時的政府決定,將熱河(承德)行宮和盛京(沈陽)故宮的文物移至故宮的“前朝”部分,於1914年成立了“古物陳列所”。溥儀居宮內,一直與亡清殘餘勢力勾結,圖謀復辟,且以賞賜、典當、修補等名目,從宮中盜竊大量文物,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嚴重關注。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逐出宮禁,同時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接管了故宮,對宮內文物進行清點。又經過一年的緊張籌備,於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門前廣場舉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禮,併通電全國,宣佈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開放的第一天,人們以爭先一睹這座神秘的皇宮及其寶藏為快,北京市內萬人空巷,交通為之堵塞,此亦成為當天各大報紙的重大新聞。
    經初步清點,清代宮廷遺留下來的文物,據1925年公開出版的二十八冊《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報告》一書所載,計有一百一十七萬餘件,包括三代鼎彝、遠古玉器、唐宋元明之法書名畫、宋元陶瓷、琺瑯、漆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匏、金銅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後妃嬪服飾、衣料和傢具等等。可謂金翠珠玉,奇珍異寶,天下財富,盡聚於此。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為此故宮博物院下設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分別組織人力繼續對文物進行整理,併就宮內開辟展室,舉辦各種陳列,還編輯出版多種刊物,公開資料,進行宣傳。各項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人文薈萃,極一時之盛。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夕,日本帝國主義鯨吞了中國東北領土,步步進逼華北,形勢危急。為了保護故宮文物不至遭戰火毀滅或被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故宮博物院決定采取文物避敵南遷之策。從1933年2月至5月,宮內重要文物被裝成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運抵上海,後又運至南京。遂於南京建立文物庫房,併成立了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抗日戰爭全面展開。南遷文物又沿三路輾轉遷徙至四川,分別存於四川省的巴縣、峨嵋和樂山。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三處文物復集中於重慶,於1947年運回南京。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即將渡江之際,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2,972箱文物運往臺灣,後於臺北市士林外雙溪建立新館,公開對外展出。餘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後陸續運回故宮博物院一萬餘箱,但至今還有2,221箱仍封存於南京庫房,委託南京博物院代為保管。在這場長達十餘年的慘烈的戰爭期間,由於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不畏艱難險阻,盡職盡責,南遷文物數量雖巨,卻沒有一件丟失和損傷,故宮人員的精神、事跡,可歌可泣。可又是因為這場戰爭,致使故宮的文物分處異地。這份祖國傳統文化之珍藏應是一個整體,而尤與紫禁城建筑不可分離,人們相信,終有一日,其終將得以完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故宮博物院的職工以嶄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拔除雜草,疏通河道,清理垃圾。50年代初,從宮內清除出去的上百年的垃圾竟達250,000立方米,自此院容煥然一新。故宮博物院製定了“著重保護、重點修繕、全面規劃、逐步實施”的古建維修方針,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許多殘破、滲漏、瀕臨倒塌的大小殿堂樓閣得到了修復和油飾,愈顯金碧輝煌。院內各處高大宮殿都安裝了避雷設施,又以巨額投資建設了防火防盜監控係統和高壓消防給水管網,使這座古老的宮殿建筑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護。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徹底整治了環繞故宮的筒子河,更好地凸現了昔日皇城的風貌。
    在文物工作方面,五六十年代的重點是對故宮博物院舊藏的清宮文物重新清點核對,登記造冊,進行鑒別、分類和建檔,糾正了過去計件不確之處併增補了遺漏的文物,例如從雜物堆中發現了用草簾裹著的象牙席、修復漱芳齋戲臺時發現在地板下存放的傳為唐代盧棱伽的《六尊者像》冊等。通過長達十餘年的工作,總計清理出清宮舊藏文物七十一萬餘件。與此同時,還通過國家調撥、向社會徵集和接受私人捐贈等方式,新入藏文物達二十二萬餘件之多,大幅度地填補了清宮舊藏文物時代、類別的空缺和不足,諸如石器時代的彩陶,商、周時代的青銅器、玉器,漢代的陶俑,南北朝時代的石造像,唐代的三彩等。而新入藏的古代法書名畫尤為大宗,為世所注目。如晉代陸機《平復帖》、王珣《伯遠帖》、顧愷之《洛神賦圖卷》,隋代展子虔《遊春圖卷》,唐代韓滉《五牛圖卷》、杜牧《張好好詩卷》,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卷》,宋代李公麟《臨韋偃牧放圖卷》、郭熙《窠石平遠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等,均是人間瑰寶。此項工作數十年堅持不懈,近年還從市場上以巨資購回宋代張先《十詠圖卷》,元代迺賢《城南詠古詩》,明代沈周《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清代石濤《高呼與可圖卷》等,尤其前兩件是溥儀以賞溥傑為名從宮中盜出而流散民間的,今日復歸寶藏。
    為保護好這批數量巨大的古物瑰寶,從五六十年代起對原有庫房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采取了防潮、防蟲的各種措施。九十年代後又建立了新的文物庫房,可入藏文物六十餘萬件。新庫房恒溫、恒濕,防火、防盜,併采用現代化技術自動控製,可保文物安全無虞。自1950年開始,組建了文物修復工廠,1980年擴建為文物保護科學技術部,繼承、利用傳統工藝技術和引進自然科學新成果,對殘損的文物進行修復,數十年來為本院及兄弟單位累計修復文物達十一萬餘件。
     為了使院藏瑰寶和廣大觀眾見面,在陳列展覽方面,除了保存和復原三大殿、後三宮和西六宮等處的原狀陳列之外,又不定期開辟了青銅、陶瓷、工藝、書畫、珍寶、鐘錶等專館,供參觀者欣賞。還開設有臨時展廳,舉辦各種主題性展覽,如近年來的《古書畫真偽對比展》、《古陶瓷真仿品對比及古窯址資料展》、《清代宮廷包裝藝術展》、《五十年入藏文物精品展》等,都是廣受社會各界歡迎的展覽。同時也引進國內各兄弟博物館和國外的收藏文物展。為滿足廣大群眾的要求,故宮博物院還組織小型文物展到各省市博物館展出,併應邀到國外舉辦各種形式的展覽,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此類展覽愈見頻繁。曾赴展的國家有英國、美國、法國、前蘇聯、德國、奧地利、西班牙、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等,所到之處,無不引起當地觀眾的極大興趣,使異國的人民得以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藝術,為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關係和文化交流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近十幾年來,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觀眾600-800萬人次,而且,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觀眾的人數有增無減,可見人們對紫禁城的興趣長盛不衰。
    除了直接面向觀眾之外,故宮博物院同時組織編輯出版各種圖書畫冊和定期刊物,向社會各界廣泛介紹故宮的宮殿建筑和文物收藏。已出版的大型圖冊有《故宮博物院藏歷代名畫集》、《故宮藏瓷選》、《國寶》、《紫禁城宮殿》、《清代宮廷生活》、《國寶薈萃》、《故宮博物院藏珍品文物全集》(共60卷,已出版18卷)等等,不勝其數。定期刊物有《故宮博物院院刊》、《紫禁城》兩種。
    從1997年起,為了適應故宮博物院深化改革開放的需要,院內組織機構又進行了重大的改革,將原先分置的保管、陳列和研究三個部門進行改組,成立了古器物部、古書畫部、宮廷部和展覽宣教部。新組建了資料信息中心,專司推進故宮博物院的信息化工作。陸續投入資金,引進現代科學技術,開通了故宮院內的計算機光纖網絡係統和各類管理用數據庫.

[[i] Last edited by william303 on 2005-10-10 at 02:09 PM [/i]]

wer 發表於 2005-10-5 04:40 PM

故宮博物院是在中國明、清兩代帝王的宮殿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占地72萬平方米。在這所博物館裡,收藏和展出著近百萬件記錄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珍貴文物。
    要想走遍故宮的各個角落,將整個博物館都看個清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個欄目是專為您親臨故宮博物院參觀而設計的,可幫助您了解故宮博物院正在展出的各個歷史原狀陳列室和文物專館的陳列內容,方便您設計出參觀的最佳路線。
    希望您能來故宮博物院參觀,能在故宮博物院度過美好的時光。
故宮博物院全年開放
10月16日至4月15日:開館時間 8:30--16:30
                  止票時間 15:30(含鐘錶館、珍寶館)
4月16日至10月15日:開館時間 8:30--17:00
                  止票時間 16:00(含鐘錶館、珍寶館)
故宮博物院常設展覽
《珍寶館──故宮藏珍貴文物展》─皇極殿廡房 養性殿
                              樂壽堂 頤和軒
《石鼓館──秦國石鼓專題陳列》─皇極殿西廡
《鐘錶館──故宮收藏鐘錶展》─奉先殿(館內11點和14點
                            有鐘錶演示)
《青銅器館》─承乾宮
《清宮戲曲展》─暢音閣 閱是樓
《溥儀生活展》─麗景軒
《清代妃嬪生活展》─永和宮
    因故宮古建修繕暫時關閉繪畫館和陶瓷館,將於2005年在新址重新開放。
故宮博物院是在中國明、清兩代帝王的宮殿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占地72萬平方米。在這所博物館裡,收藏和展出著近百萬件記錄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珍貴文物。
    要想走遍故宮的各個角落,將整個博物館都看個清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個欄目是專為您親臨故宮博物院參觀而設計的,可幫助您了解故宮博物院正在展出的各個歷史原狀陳列室和文物專館的陳列內容,方便您設計出參觀的最佳路線。
    希望您能來故宮博物院參觀,能在故宮博物院度過美好的時光。

wer 發表於 2005-10-5 04:43 PM

淡季(自11月1日--翌年3月31日)門票:40元(學生20元)
旺季(自4月1日--10月31日)門票:60元(學生20元)
(珍寶館10元 鐘錶館10元 聯票無半價)

    1.2米以下兒童免費參觀。大、中、小學學生(含港、澳、臺,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憑學生証、學校介紹信購20元優惠門票(不含專館,下同)。《故宮博物院接待中小學生集體參觀免票實施辦法》
    離休人員憑離休証免費參觀。 老年人憑老年証,門票半價優惠。 持有社會保障金領取証的人員門票半價優惠。“三八”婦女節,婦女半價參觀。“六一”兒童節,兒童免費參觀(隨同家長一人半價)。
    “八一”建軍節,軍人憑証件免費參觀。殘疾軍人、榮譽軍人憑証門票半價優惠。

wer 發表於 2005-10-5 04:45 PM

又稱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建成於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至今已有580年的歷史,位於北京城的中心,占地72萬㎡,有房屋8700間,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宮殿建筑群。1961年國務院頒佈故宮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故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紫禁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四面圍有高10m的城牆,城外有寬52m的護城河,真可謂有金城湯池之固。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南面為午門,北面為神武門,東面為東華門,西面為西華門。城牆的四角,各有一座風姿綽約的角樓,民間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之說,形容其結構的復雜。紫禁城內的建筑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三大殿左右兩翼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組建筑。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其後為御花園。後三宮兩側排列著東、西六宮,是後妃們居住休息的地方。東六宮東側是天穹寶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宮西側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內廷之外還有外東路、外西路兩部分建筑。外東路南部是皇子居住的擷芳殿,俗稱南三所,北部是乾隆皇帝營建的太上皇宮殿──寧壽宮。外西路南部是皇太後居住的慈寧宮、壽康宮,北部除皇太後居住的壽安宮外,還有英華殿等佛堂建筑。
中國古代建筑融政治、經濟、哲學、美學、宗教於一體,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紫禁城宮殿建筑不僅受著這些因素的影響,而且集中反映了中國傳統禮製思想,其建筑佈局、形式、裝飾等無不體現出中國所特有的建筑特色,她不僅是中國建筑歷史和東方藝術史的典型例証,也是研究我國政治經濟、社會歷史、哲學思想的文化寶庫。
    從事中國古代建筑、宮廷歷史、美學藝術、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研究的故宮博物院和海內外專家學者都把故宮建筑作為重要的研究內容,分析借鑒、著書立說、成果斐然,紫禁城宮殿建筑的歷史、藝術、科學三大價值也愈來愈充分的顯示出來

wer 發表於 2005-10-5 04:47 PM

明朝(1368-1644年)和清朝(1644-1911年),是中國封建王朝史上最後兩個朝代。兩朝宮廷,既指是明清帝王使用的皇宮,也是明清兩朝最高統治核心的代名詞。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作為整個明清史的一部分,以對帝後活動,包括等級製度、權力鬥爭、宗教祭祀、飲食服飾等問題的研究,向人們展示這五百多年來明清帝後多姿多彩又冷酷殘忍的生活畫卷,同時,揭示了最高統治者統治權術、言行起居等對國家民族興衰和社會生活走向的影響。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  辛卯)
五月 紅巾軍起義爆發。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  丙申)
三月 朱元璋集慶建製。徽州老儒朱昇獻策。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  癸卯)
四月 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
五月 設禮賢館,集劉基、陶安等人講論經史。
八月 陳友諒中矢死,漢遂平。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  甲辰)
正月 參知政事李善長、大將徐達屢上表勸進,至是奉朱元璋為吳王。建百司官屬。置中書省,以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常遇春及俞通海為平章政事、汪廣洋為右司郎郎中、張昶為左司都事。
三月 朱元璋至建康(南京)定大都督府等衙門官製品級。江西行省以陳友諒所用之鏤金床進,朱元璋認為“陳氏父子窮奢極靡,焉得不亡,”即命毀之。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丙午)
八月 拓建康(南京)城。命劉基等卜地,作新宮於鐘山之陽,在舊城東,白下門之外二裡許。(另本作三裡許)
十月 派徐達北征故元勢力。
十二月 主持營繕者以宮室圖進呈,朱元璋見圖中有雕琢奇麗處,即命去之。
吳元年(1367年  丁未,元至正二十七年  )
二月 拓建康城完工。
七月 命選道童俊秀者充樂舞生至是集中。朱元璋御戟門召學士朱昇、範權領樂舞生入見。併親擊石磬命朱昇辨五音,昇不能辨,以宮為徵。
八月 圜丘、方丘及社稷壇成。圜丘在京城東南正陽門外鐘山之陽;方丘在太平門外鐘山之北,社稷壇在宮城之西南,北向。
九月 太廟成。在宮城東南,皆南向。置內使監,秩正四品。後改置內使監、御用監皆正三品,各設令、丞、奉御、典簿正三品至正七品,皇門官、春宮門官、御馬司正五品,尚寶司兼守殿、尚衣、尚佩、尚履、尚藥、紀事等奉御,皆正六品。新宮殿成。正殿曰奉天殿,前為奉天門,後為華蓋殿,再後曰謹身殿,皆翼以廊廡。奉天殿之左右曰文樓、武樓。謹身殿之後為乾清宮、坤寧宮,六宮以次序列,周以皇城,城之門南曰午門,東曰東華,西曰西華,北曰玄武。
十月 命百官禮儀俱尚左。改右相國為左相國,左相國為右相國,餘官皆同。
十二月 置尚寶司、教坊司官職。尚寶司卿一人,秩正五品,少卿一人,從五品;丞一人,正六品。置侍儀司秩從五品;置教坊司秩正九品,掌宴會音樂,以樂工為之,設大使副使各一人,和聲郎二人。命置內職六尚局。中書左相國李善長率禮官進即皇帝位之禮儀、鹵簿、百官拜位之製,及冊立皇後、皇太子禮儀。
明洪武元年(1368年  戊申,元至正二十八年  )
正月 初四日,朱元璋祀天地於南郊,即皇帝位。定國號曰明,建元洪武。立妃馬氏為皇後,立世子朱標為皇太子。布告天下。朱元璋自舊內遷新宮。置東宮官屬,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徐達兼太子少傅,常遇春兼太子少保。以下官各有兼職。中書省翰林院進郊社宗廟祭儀。
八月 朱元璋決定實行兩京一都,詔以應天(原建康)為南京,以開封為北京。前後數至北京巡狩。
洪武二年(1369年  己酉)
二月 得元代十三朝實錄,命左丞相李善長、前起居注官宋濂等人率部分文人纂修《元史》。洪武帝親享先農,耕南郊籍田。
八月 定內侍諸司製。計:內使監奉御六十人,尚寶一、尚冠七、尚衣十、尚佩九、尚履八、尚樂七、紀事二、執膳四、司脯二、司香四、太廟四、涓潔二。置尚酒、尚面、尚醋、尚染四局,御馬、御用二司、內庫倉及東宮典璽、典翰、典膳、典服、典樂、典乘六局,又置門官。
九月 作御寶六:白玉三,青玉三,文曰:天子行寶、天子信寶、天子之寶、皇帝行寶、皇帝信寶、皇帝之寶。詔建臨濠(鳳陽)為中都。
洪武三年(1370年  庚戌)
二月  恢復科舉製度。
四月 分封諸王,詔封皇子樉為秦王、棡為晉王、棣為燕王、為吳王、楨為楚王、榑為齊王、梓為潭王、為趙王、檀為魯王。後個別人有改封。
五月 冊貴妃孫氏、充妃吳氏、惠妃郭氏、寧妃郭氏、定妃達氏、順妃胡氏。
六月 定朝會之禮儀。
九月 定朝會宴享樂舞之數。
十月 定文武官冬衣。重定內使服飾之製。
十二月 作奉先殿。時享、朔望行家人禮。
洪武四年(1371年  辛亥)
正月  左丞相太師韓國公李善長致仕。中書右丞忠勤伯汪廣洋為右丞相,參政胡惟庸為右丞。
四月 冊常遇春女為皇太子妃。
六月 定中官禁令。定女職之製,設六局一司,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六局,局各領四司,一司為宮正司。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定公主宅製。造紅牌鐫戒後妃之辭。
洪武七年(1374年  甲寅)
八月 建立衛所製度。
九月 貴妃孫氏卒,年三十二歲。
十一月 更建奉先殿。
洪武八年(1375年  乙卯)
七月 改作太廟。
九月 改建大內宮殿。
十月 命皇太子、秦王、晉王、楚王、靖江王遊中都,講武。
洪武九年(1376年  丙辰)
七月 韓國公李善長之長子李洪,娶皇長女臨安公主。
洪武十年(1377年  丁巳)
六月 丙寅,命中外政事先啟皇太子,然後奏聞。
十月 更建大內宮殿成。
十一月 帝以大內宮殿不侈,謂侍臣曰:“節儉足以養性,侈靡必至喪德……。”己卯,皇次孫朱允炆生。丁亥,冬至日,始合祀天地於奉天殿。
洪武十一年(1378年  戊午)
正月 封皇子椿為蜀王、柏為湘王、桂為豫王、 為漢王、植為衛王。改封吳王為周王。建皇陵碑,帝因儒臣多文飾,親自作文,直述微時艱難,刻之。
七月 癸巳,皇孫朱高熾生,燕王出,嫡長子。
洪武十二年(1379年  己未)
二月 作神樂觀。
十二月 右丞相汪廣洋,因欺君貶海南,又追殺之。
洪武十三年(1380年  庚申)
正月 以謀反誅左丞相胡惟庸,併興胡黨之獄,株連者一萬五千餘人。
三月 燕王朱棣之國北平。
九月 乙巳,萬壽節,御奉天殿受朝,宴群臣於謹身殿,後歲以為常。
洪武十四年(1381年  辛酉)
七月 皇後千秋節,始定皇後朝賀禮儀。
洪武十五年(1382年  壬戌)
正月朔 宴群臣於謹身殿,始用九奏之樂。
八月 馬皇後卒。年五十一。定皇後大喪禮儀。謚孝慈。
九月  葬孝慈皇後於鐘山之陽。
洪武十七年(1384年  甲子)
十月 冊李氏為淑妃,攝六宮事。不久卒,更冊寧妃郭氏為淑妃,攝六宮事。
洪武十九年(1386年  丙寅)
八月 皇太子往盱眙,葬三祖帝後衣冠,加修筑,曰祖陵。
洪武二十年(1387年  丁卯)
二月 帝閱武於午門外。命自今起,將軍、衛士每日習射於午門外。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庚午)
四月  因涉嫌謀反,賜太師、韓國公李善長死,時年七十七,其家屬七十餘人皆誅。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辛未)
三月  封皇子為慶王、權為寧王、楩為岷王、橞為谷王、松為韓王、模為沈王、楹為安王、桱為唐王、棟為郢王、為伊王。
十一月 本年八月皇太子奉命巡撫陝西,至是還京師,獻上關洛形勢圖,擬都長安。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壬申)
三月 豫王桂改封代王、漢王橫改封肅王、衛王植改封遼王。
四月 皇太子卒,年三十九。
八月  葬太子於馬皇後陵之右,謚曰懿文。建宗人府、五府、六部、太常司官署於朝門外,東西向,惟三法司仍太平門外。
九月 庚寅,冊立皇第三孫允炆為皇太孫。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癸酉)
正月 冊諸妃生子者。
二月 興藍玉案。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戊寅)
閏五月 八日,帝病危。十日,卒於西宮,時年七十一歲。遺詔,太孫允炆宜登大位。十六日,朱允炆即皇帝位。以明年為建文元年。同日與皇後同葬鐘山之陽,名孝陵。上謚號為“太祖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後。(後有改動)尊母妃呂氏為皇太後。
六月 以受顧命之兵部左侍郎齊泰為兵部尚書,太常寺卿,曾伴讀東宮之黃子澄兼翰林院學士,同參軍國大事。
七月 齊泰與黃子澄建議削藩。周王朱以謀反罪名被逮捕。征漢中府教授方孝孺至,擢為翰林院侍講。日侍帝左右備顧問。臨朝奏事,臣僚面議之事,命方就殿中批答之。
八月 廢周王朱為庶人。又命逮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燕王朱棣則疑懼。
十月 當初隨從燕王來北平的僧道衍密勸燕王起兵。燕王稱病,但暗自練兵。
十一月 帝派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都指揮史,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併受密旨,監視燕王。
十二月 燕府長史葛誠,奉燕王命奏事京師。帝召見,問府中事,葛誠以實相報。帝遣還,令其在逮燕王時作內應。王有所察覺。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