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滿紛 26FUN's Archiver

magic 發表於 2005-12-31 03:22 AM

hk搞「正音」是歷史醜劇 !!

.[[[.轉貼]]]..8dWbl,KI[,|&t9P
...[[[「正音」是歷史醜劇 ]]].....
GalbUu Z 「正音」可以說是復古,而且只復宋代的古,除宋代外,其餘時代傳入廣府的音都不准讀。其橫蠻霸道,可謂無以尚之矣。
.Y_ k.H"^2w'{&O
g$vro|6K9Fl 王亭之那組《請勿謀殺廣府話》的文章發表後,反應不俗,即是因為王亭之根據音韻專家羅常培、趙元任等人的粵音研究,提出質疑──例如,廣府話有六個時代傳入的中原音,由秦漢至明末。如「盎」( 即是「罌」字),是奏漢音,要不要跟正音寡頭,依《廣韻》,讀為「央」呢?如果要,就要講「沙烋央罉」了。.aw1g"r Z'E ^~

g5w8c0}7\o'h 有一個傳媒告訴王亭之的徒弟:我們實在不知道「正音」有那麼多問題,不過,近幾年已經出街了,點收返轉頭?3xE7iQi R0`&i;N

c!|5s9L9f1H _9^(S 此傳媒有點「知恥近乎勇」。比起本地一味「握太華」、「微敦道」的人,面皮已經薄許多。K"qf:NO'IPS

_:e2V.Wq9r 所以如今正音寡頭的成就,只在於當初有無知的傳媒頭頭跟風,其餘傳媒成員,在頭頭的壓力下盲從,於是一時成為風氣,至今雖有人悔不當初,但實在放不下那面子。既然如此,寡頭就謀殺廣府話成功。
ii6[3V;k y-Y4D\ A M @(DRAF/P
不過歷史始終是邪不勝正者。目前香港教育部門施壓力於教師,將來歷史評價,無非只是醜劇而已。:lol::D
6kG B)\ HZ B!W .......................................................................................................................
vt:wj/s)]*T9B [[[對粵語妖音有四問 ]]]1tv7m7t$zY
對於粵語妖音,王亭之公開向何文匯博士教授質詢四個問題──-s-Fq-P%i"Z
"MG:i}`
第一,有六個時期的中原音傳入廣府,所以如今廣府話還保存著《詩經》時代的中原音,是則豈能專用宋代的《廣韻》來規範廣府話,其餘五個時期傳入來的語音怎麼辦?:mu#x*WH%A?
/b~R'L!~$g
第二,廣府話有九聲,《廣韻》只有五聲,那麼,其餘的四個聲調是否要作廢?(夾硬將「刊」字讀為「看」,看更的「看」便是取消廣府話的聲調變化。)
Kr/Q;[ [
{(X S4w*o$CFNv 第三,如果要一律依《廣韻》發音,所以任劍輝的「任姐」(讀為「飲遮」),要改音為「淫者」,那麼,姓蘇的人為甚麼不依之改音為「衰」?此是否雙重標準?2a S$yU4rN
Y9J.u JT4NVNr
第四,過往研究粵音的音韻學家,是先承認既存的廣府音,然後才去研究它的音變規律。這工作,趙元任做過兩次粵音調查,有詳細報告。為甚麼現在卻可以反其道而行,認為傳統的粵音讀錯,要跟宋代的中原音來改正,那就是不承認方言音的存在,嚴重違背音韻學的原則。
G5K@.gWls1j
J U4r(ip 除此之外,王亭之還可以根據趙元任、羅常培、馬宗霍、王力等專家的研究,向何博士教授請教至少一百個問題。對於音韻學,王亭之可算不是個外行。h B']!^,x:~3|)uA

#l0x'|9vC\n.x!I 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gbi2iC6IZ ~
2005年12月20日
$eC]j @^ G? .....................................................................................................................
y5J(p vd$w [[[[[妖音開始受反擊 ]]]]]
\!{cE0e!E 看電視新聞的朋友,最近不知有沒有留意,在新聞中同一個字,無線電視記者的讀音,不同圖麟都新聞報告員的發音。W(N2R"~-wU)w w e
l&B!BS2hT pa.\
例如報告煤礦大火,無線記者已講返人話,將礦字讀回「抗」音,可是我們本地,卻依然堅持要kwong,妖音依舊。
4|]LK;W? K"d0Q U]+R4i^
何以如此?只因為香港人對何文匯博士大教授的妖音已開始反擊,此事由學校而起,何博士大教授糾集港台的朱台長,連同十幾個中學校長,組織起來強銷妖音,企圖謀殺廣府話,要學校老師逼學生改姓,姓韋要改姓「圍」、姓任要改姓「淫」、姓樊要改姓「煩」……,於是招來學生家長的抗議,由此引起傳媒的注意,雖然低調反應,但一些明顯的妖音已然改邪歸正,例如姓「鄺」的人,已經恢復其「抗」音,「礦」字因此亦蒙特赦。
_ LM+H6Kgq
S k`%Gk9m&}x 一家報紙,轉載了王亭之一組反妖音的舊文;一家出版社,搜集了王亭之百餘篇談廣府音的文章,準備出書;另一家出版社,建議王亭之編一本粵音字典,報紙專欄亦開始有支持王亭之的聲音,不再像從前那樣,怪王亭之「理埋晒的閒事」,因為知道這已經不是閒事了。/MuXY Qd b

BQ4M4P j#yi;}r 圖麟都眼看就有兩三家中文電視開台,王亭之希望他們不可跟用妖音,用人話來報新聞,便不致害人子弟,好過食長齋。
V4l0BP+If,y
%Oc6qE d#d^v 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R `k9el
2005年12月19日zH l+k;Rt"ya8iR
...............................................................................................................................l/]UY"y7}s[.J{
請勿謀殺廣府話 - 關於邪音充正音的討論
gM5b~V2i c? N,Kj Z |4QsHW/D
1H Ge-eWq
一 問題的提出
DQ i4ou [4C ^ d 0F1]4M6F7ziL(` IB1]Z

(^"N};o;~4}h 文章上網兩年,頗有一些反應,唯反應者無拳無勇,無非只是退休的老教師退休的廣播人,王亭之深感「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之道,是故心灰意冷,即使邪音橫行也就由得它罷,在網頁上已將這些文章收回。ux }mV4D I%@o
0di mf0ijP#[2xH
碰巧,即忽地得到一個消息,香港電台居然利用電視來搞「正音問題比賽」。這個電台,頗多王亭之的相識,竟然無知一至於此,未免有些傷感,為他們受人蠱惑而不自覺而感到失望,譯事既暫時告一段落,因此索性重新積極面對邪音,決定較系統地寫幾篇文章上網,以求能正香港人的視聽,當然更希望電台電視有關人士,給點耐心,細讀這些文章,對問題重新思考,以免廣府話受到侮辱。
T q5A+y8oMh Iw8yq6Q/TBW"n@ v
對邪音推波助瀾,亦顯示出特區政府的處事作風不當,官員只重視一兩個所謂權威的意見,根本不從大原則去考慮問題,由是一度變成跛腳鴨政府。最近,由於自由行帶活香港的經濟,窮怕了的香港人鬆一口氣,民怨稍減,但即使董建華下台,亦不等如政府已懂得處事要看原則。倘若這種處事作風不改,遊行上街示威,一定依然是社會現象。說老實話,王亭之如果在香港,必定參加七一示威,不是為了爭取普選,而是為了不忿邪音可以充正音來強姦廣府話。{&G7J_O }5i
rS3Z~i/] q c w
表態已畢,下來即入正題。
~c2p,l g%QP
qCS'}/TKJ OT0f~Y0gXc
二  限用《廣韻》不合理;dbb4C4]R(n,e
Q;qeGF!e![F

h%VZ1guk&j3J~7E(Q+k| 根據羅常培先生的意見,古今音韻變遷可以分為六個時期:周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現代。這個分期雖未必可以成為定論,例如清代學者即有認為漢末的音韻不同西漢,但就音韻變遷應該分期來認識這一點來說,實已更不能爭論。
}BO&us?v+Q%W(A
6t5h_b P9{2{_/sV VB 廣府話音韻複雜,原因就是,六個時期的音韻變遷,對廣府話都有影響。因為六個時期都有中原移民來到嶺南。
4pkQ7Iu b6TC5~ G-Y/a3V L!Tt}
於秦代,曾徙五十萬人入南越,其後,南越要求秦始皇徙三萬女子來「縫紉」,秦始皇答應徙一萬五千人。這即是說,於秦代,以廣州為中心,即接納了五十多萬中原移民。所以有些廣府話實由秦代傳來,只不過稍為變讀。}@H2z0k@

x9tE Fg 例如「缹」字,後代都讀為「缶」,只廣府人讀之為「煲」── 這「煲」字,實是廣府人後來創製的字,不見於唐宋韻書,亦不見於字書(例如《康熙字典》),創製這個字,即是用來代替「缹」字,這即是秦代音韻傳入廣府的一例。
G:T'liY){sjb w!i&d(o6]
又如李白的《俠客行》,有句云「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用廣府話讀,「人」、「行」叶韻,假如用國語來讀,就不叶韻了。這即是因為廣府話吸取了唐代的音韻,「行」字讀為「胡庚切」(畧如「恆」hung。本文無法排出音韻符號,只好用英文拼音勉強代替,讀者只須意會)。9dt pP[2bJ@L
5s|j*Qft-rW
可是同一個「行」字,廣府話又有「戶剛切」(畧如吭hang,即是「行街」的「行」)。所以《樂府》:「行行重行行」,用廣府話即應讀為「吭吭仲吭吭」。這應該是魏晉時傳入廣府的音韻,甚至可能是漢代。
7Pa_P9] L3`C*V u2wKq!h.}ce
舉這些例,只畧明廣府話音韻的複雜。這些例子,還只涉及音與韻,完全未涉及音韻學家之所謂「頭頸腹尾神」。如果涉及,讀者可能悶死,但只須談及音(如hang字的h,即稱為音),韻(如hang 字的ang ,即稱為韻),已經知道,研究廣府話,絕不可能限定一個時期來研究。.E(J&FAc"I4Qc)Bd

T1q?R?xM)a 可是,如今的邪音冒充正音,卻限定用宋代的《廣韻》來轉讀廣府音。這樣一來,廣府人便只能「缶」飯,不能「煲」飯,真的豈有此理。5gT"qO*w~~
,lf.d!{ \
1~9E e|#O1J}4^rf
三 違反音韻原則}.ZgUFH8pj:x
*Fak D#l[v

,sNKC/Yp 語言是生動的,因為它有生命力。廣府話明明是方言,方言每多變讀,亦正由於變讀,才能顯出它的生動。H7mh k,e#X n*r
4w:W^p1H wB4n4S
因此,音韻學家才要做方言調查。趙元任先生於一九二七年即曾調查兩廣方言。所謂調查,即是先承認方言的音韻,然後根據這些音韻來模索出它的規律。所以羅常培、馬宗霍、王力等音韻學家,於研究廣府話音韻時,都是先承認這些音韻,然後研究其與古代音韻的開合。從來沒有一個專家會拿著一本韻書,來批評廣府話的音韻。
%rw5kJ ^
-oL4l+Qpp(h 可是,如今提倡邪音的人,卻拿著一千年前的《廣韻》,來訂正廣府話。這真是一件違背音韻學原則的大笑話。如果照這樣來「訂正」,不只廣府話,其實潮州話、閩南話的音韻,都要給他們弄到翻天覆地。qDk!?D6N?+T

kt RlJ%kZ)mH 這些人的辯解是:凡轉讀都有規律,因此由《廣韻》變讀為廣府話,亦應該根據規律來正音。aaR Q4} J
P+byZq8]`!F
這個辯解犯了三點錯誤:第一、沒有一位專家可以確定轉讀的規律,因為轉讀時有音變,音變即超出規律以外(下文將就此情形舉一些例)。
-ny(|&_3d
Lj"]?(Ak,J 第二;廣府話的轉讀,受到六個時期中原音韻的影響,若只根據《廣韻》,那麼,許多不同時期音韻的轉讀就要作廢。
p wO&D@h&u)S O9t3pBt D(o
第三,先否定方言的音韻,然後將《廣韻》依自定的規律,依未受音韻學家共同認可的規律來轉讀,那是對方言最大的侮辱。*`7}6oV b$k4vag,D-O

d~'h eJ*b;J,Zcp/X/xf 現在,許多廣府人世代口口相傳的音韻,遭到「訂正」,即是說,廣府人世世代代都讀錯音,這不是侮辱是甚麼?/@4} d"To$Iw'y

#v:`{/c;E(Sc]tK-h~ 而且,生動的語言,每隨時代而變化(要不然,古今音韻變遷就不會有六個時期了),那麼,有甚麼理由要廣府話千年不變,一定要依著一本《廣韻》來轉讀。
M*_]t2S;yv i7Y1O^fr6E
所以,提倡邪音的人,打著「正音」的招牌來嚇人,實際上只顯出他們對音韻的無知。不幸的是,香港的傳媒居然給此一二人嚇倒,那就造成邪音泛濫的社會現象。特區政府又給這社會現象嚇倒,居然以官方身份來提倡,甚至要政務官考拼音,足見其無能、無知,而且可以說是出賣廣府方言。T$zs?!WF f%v2d
R*@^|K^ W%} ]

@;EFD h$s` 四 舉一些變讀為例
K~@4nE j%j&Oy
1A5g a:Yb{0Y!f| 廣府音韻有九聲,《廣韻》只有五聲,是故若完全依《廣韻》來轉讀,那麼,廣府話有四個聲調就要作廢。e:@w,kR*m:N~
Zjz I3c_,I"J[/z'|
所謂聲調,即是平、上、去、入,各分陰陽(粵曲界稱為「尖沈」),是即八聲,加上一個中入聲(或稱「中陰入聲」),是即廣府話的九聲。要由五聲轉讀為九聲,其中自然就少不了變讀的因素。&\)i+kUA.L6b

/o \jT#N O(H 所以「刊」字,《廣韻》讀陰平聲,如看更的「看」,廣府話就可以變讀為「罕」,陰上聲。不過廣府話的變讀並非沒有作用,「刊登」、「刊載」,帶動詞意味者讀如「看」,可是「刊物」、「周刊」等名詞則讀為「罕」。此如「在刊物刊登一段廣告」,就成「在罕物看登一段廣告」,你看多生動、多清楚。7u+w.H4`7@*|#ZqP
v)[-@ eCz
同樣是「間」字。邪音領袖一定就將之讀為「奸」音,是根據《廣韻》上平二十八山韻,廣府音韻多一個「諫」音,是將上平(陰平)讀為陰去聲,因此,時間讀為「時諫」,空間讀為「空奸」,這亦即是聲調的變讀,可以諫,何必一定奸。
uQ+YUi%HZc6q Yu!uk.uc9A
「間一間房」,說成「諫一奸房」,多清楚。一定要「奸」,那就是「奸一奸房」,看有那一個人會接受這句話。
j pD p H/| l @7UF'P W4n'UB+J$D'~A
此外,邪音領袖又失學者風範,他只提「奸」音,卻故意不提《廣韻》一句話:「又、閑、澗二音」,即是說,《廣韻》其實亦承認有一個「澗」音,澗與諫,在廣府話二字同音,然則「時諫」倒底有何不可?明明已依《廣韻》的「又音」,為甚麼偏偏要將這資訊隱瞞,堅持一味「奸」。S h6T }tUDcC

@4v?0b!Ocypy 又如「綜」字,廣府音韻有兩音,一為「宗」,一為「眾」。綜合讀為「宗合」;「錯綜」別讀為「錯眾」,這兩個字音,一為平聲,一為去聲,只是聲調的變化。如今一定要依《廣韻》讀為去聲,不准平聲,那就令廣府音韻頓時變得死板。因此將「綜援」讀作「眾援」,簡直是謀殺廣府話,弄到它毫無生氣。
s&BD t@(m
&oMQnb i 若是連聲調的變讀都不許可(姑勿論這些變讀於古音韻尚有根據),那麼「閩南」就要依《廣韻》讀為「蚊南」或「文南」,其可乎?「生」字就只能讀為小生的生,不准讀為先生的生、生死的生,其又烏可乎?R*lN}%v*NWe

lfvKdO/Hj"g:J
)j#pEc'nB5[a7~ 五 「規律」云乎哉 _5]&];xm*KD
'Wq+I y(Wf)Z}
好吧,就算我們退一萬步,要廣府音韻依《廣韻》變讀,那麼,我們就要請教,這些變讀,真的已釐訂出一套規律出來了嗎?$Zf/eB0l7dF)E:P2T
GTLz;aEe;Y%lX
提倡邪音的人說有規律,那麼,《廣韻》下平十三耕,將罌、鶯、嚶、櫻、鸚、莖等字,列為同音同韻,請問,「罌粟」是否要讀「櫻粟」、「黃鶯」是否要讀「黃櫻」?抑或「櫻花」要讀「鶯花」、「鸚鵡」要讀「鶯鵡」。HC%q7?3Vcd
TJ7h$G F)n'Q v
十三耕的字,廣府音韻變讀甚為複雜,根本不可能定出一個統一的規律。「丁」,《廣韻》音為「登」,我們已不採此音,但同音的「」字,我們卻依足《廣韻》,「將幅布直」,根本不作任何變讀。#t+k*?rr"S
u;I%NO#I
可是「莖」字,變讀為「敬」;「櫻」變讀如「英」,但「鶯」、「罌」二字又不變讀。怎能說有一個規律呢?
4O(gzaU $ehO3FV6K7o
其實,他們根本不講規律。例如「擴」字,廣府話明明是依《廣韻》來變讀,《廣韻》作「乎曠切」,可是,如今要讀「廓」,那就是依《正韻》的「苦郭切」了。影響之下,姓鄺的人要改姓,寃哉枉也。
Q K%L#uxhOu f~
n0d5O}-d-d~v[)x 談到「規律」,就姑且舉這一些字為例,邪音派不知何以自圓其說。
jlEw z^x N['Qg[ z!I%mh
7qkT|'c F6R1]
六  小結
7A j8K_DE
Z:T4j Uw2v 暫時小結,王亭之的意見如下─
&ENtM S9l ,Z BZ3zK#m2|
1. 為甚麼只能依《廣韻》來轉讀廣府音?其他時期傳入廣府的音韻,是否完全要廢掉?
YBz[3z TM7zG QY](H2U
2. 根據甚麼規律來轉讀廣府音韻?這些規律由誰釐訂?意見是否已經統一?
'C5dzzS tU
!^-yl:_^N 3. 是否廣府音韻一定要依據一千年前的古音韻,連聲調都不許改變?例如平聲的「刊」(看)不能變為仄聲的「刊」(罕)
9R b h%qU7S qj.HJG
4. 是否應該先否定傳統的廣府音韻,然後根據一千年前的古音韻來重新釐訂其音韻與聲調?抑或是像從前的音韻學家那樣,先承認傳統的廣府音韻,然後找尋其與古音韻的流變關係?
*u`PE2?)?}*Dd
T%nn| h!o1rb[H 傳媒人士最好能思考這幾個問題。一經思考,就當發覺自己已受人愚。%w:`/K TQ;gz

{k%EvmY'pu8e 傳媒有面子問題,此關難過。像在多倫多,有一位蘇先生帶頭讀邪音,還說「聲音五十年一變」,所以王亭之反對這些邪音,就是反對聲音隨時而變。
zp J8\#aL{ 8]J(f4h7_4F:k:\u3[
王亭之哭笑不得,明明是他老人家提倡讀一千年前的古音韻,卻反而說自己是「五十年一變」的新事物。王亭之於是據古音韻,指出「蘇」古音「須」,據「新事物」是否可以稱他老人家為「須先生」?他老人家當然很生氣,叫王亭之「正面的好」,即是千祈不可反諷,一反諷就是罵人。 r.S-yM|B*w1A

R+P_&x1D)Lz%S 這件事,證明傳媒人面子第一,第一到可以不分青紅皂白。但香港的傳媒人應該比較持平,因為不是兩三個人就掌握了天下。7DT+C Nx

ETG0t2t&Q]__-C [[i] Last edited by magic on 2005-12-31 at 04:01 AM [/i]]

阿感 發表於 2006-1-1 04:07 PM

除了發音外,字詞上也很多時會矯枉過正;好像"跳蝨市場"這個名詞,我記得小時所有人都是叫""跳蝨市場"的,不過不知何時,無端端有人改口叫做"跳蚤市場",明明"跳蝨市場"的"蝨"字是存在的,而且廣東人一般都是用個"蝨"字,但是扁扁有些人要跟從北方的叫法,他們跟本不知道什麼是方言

金魚佬 發表於 2006-1-3 03:34 AM

好讚成這篇文。
MG6JA1nq 作為一個學者,是否應該在影響多數人及下一代教育上,先向大部份同科學者取得共識,當大部份學者都認同時,才可以權威性地發表。佢這種做法,豈非間接影響這幾年的學生,對某些詞語發音都學壞了。好像中國的蝮蛇科,各地專家都有些不同見解,用了廿年才去將蝮蛇定義下來。何況教育下一代更要謹慎。怎可以輕率。

lv123 發表於 2006-1-3 11:57 AM

問題正宗漢語無了,現在所謂普通話,都不是正宗的,所以用普通話讀古詩有時個韻不對。

magic 發表於 2006-1-6 01:47 AM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金魚佬[/i] at 2006-1-3 03:34 AM:0v h?JOYLSa
好讚成這篇文。
u5Y.B(H3q\Gd 作為一個學者,是否... [/quote]^-p#hyv%_,b
....輕率...是因可以快快向政府爭支助搞活動...從中掠水!!!!:mad:

magic 發表於 2006-1-6 02:00 AM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lv123[/i] at 2006-1-3 11:57 AM:y)S-n8x @ V
問題正宗漢語無了,現在所謂普通話,都不是正宗的,所以用普通話讀古詩有時個韻不對。 [/quote]古詩用廣東話讀會準些..因現在的國語其實是古代再北方的方言..%dn0\0w5Q U0n
後來北人南下,而中原人又南下..J'l!u*OU3\b(A o.@f
本來在北方關外的人大量搬入才形成現[明清到民國]的北京話..$Gf1d2k'a X
所以要找最近似的漢語..就在廣東了..
]:G2Q#k|?j8F 古詩詞[[明代以前的作品]]用廣東話讀..會合韻得多;)
JY.~1b6p(^D;h \8i,I&s ]B'`3w
[[i] Last edited by magic on 2006-1-6 at 02:02 AM [/i]]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