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閒情逸誌 » [圖文]美國(巴爾的摩)[+]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旅遊區] [圖文]美國(巴爾的摩)[+]

巴爾的摩簡介:

巴爾的摩以熱情好客,獲得了「魅力之城」的稱號,這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幢建築,以及每一位市民,都洋溢無比熱情,同時還流露作巴爾的摩一分子的自豪。環繞內港 (Inner Harbour) 的摩天大樓、博物館前衛的設計、精心雕琢的街區,以及城市五個主要市場的攤販叫賣聲中,處處能體現巴爾的摩的自豪。

巴爾的摩在美國獨立戰爭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但自此以後卻歷經繁榮與衰落的起伏和動蕩。近年來,巴爾的摩成了城市復興運動中的亮點之一,儘管有些街區仍然髒亂破舊。

獨立戰爭後,巴爾的摩一度成為美國的第二大城市。南北戰爭期間,由於追隨南北不同的制度,城市出現了分裂,並一度發生暴力衝突,需實施軍政管治。19世紀後期鐵路建設的興起,促進了巴爾的摩的再度繁榮。然而,1904年的一場大火,把短暫的繁榮化灰燼,緊接著經濟大蕭條的洗禮,巴爾的摩的經濟一直處於停頓狀態,同時也滋生了大量社會問題。隨著1980年代城市復興工程的全面展開,巴爾的摩才真正煥發昔日勃勃的生機。

[ Last edited by william303 on 2005-8-11 at 08:55 PM ]

07dalglish.jpg

07dalglish.jpg (7.4 KB)
200 x 150 PIXEL下載

我是車仔迷
陳皮好殘忍,
見死不夠
一般資料

地區: 210 平方公里

人口: 76萬

國家: USA


時區: GMT/UTC -5 (美國東部標準時間)

電話區號: 410
春秋兩季是華府地區氣候最溫和、也是風景也最好的季節,但冬夏也是不錯的旅行季節。由於地處切薩皮克海灣,瀕臨大西洋,馬里蘭州東部地區冬季天氣溫和,夏季非常濕潤,全年降雨量比較平均,7、8月到來最好帶備雨傘。儘管降雨非常頻繁,但由於大量的戶外活動,夏季依然遊客不斷,夏季夜晚氣候非常溫和,有些活動持續到晚上。


歷史背景

1812年,美國向英國宣戰,一名英國將軍聲稱「巴爾的摩將是一座災難之城」。巴爾的摩歷史上遭遇了一次次的厄運,但因此也變得越來越堅強。起初巴爾的摩主要是煙草和麵粉加工中心,1729年正式起名巴爾的摩之後,很快便繁榮了起來。
巴爾的摩的榮耀似乎都與海運有關,由於氣候適宜、港口優良和有一流的造船木材,巴爾的摩在18世紀迅速發展成北美殖民地的航運和造船中心,並且在隨後的美國獨立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由巴爾的摩水手和船隻主體組建的武裝民船隊,切斷英軍補給線,最終迫使英軍投降。1814年9月14日巴爾的摩部隊還在麥克亨利堡 (Fort McHenry) 英勇擊退英軍的一次攻擊。此次勝利大大提高美利堅人民決勝的信心,最終使美國脫離英國殖民統治。
戰後巴爾的摩成了美國第二大城市,但很快又成了南北戰爭的焦點。南北戰爭期間的麻省第六軍團所參與的首次流血衝突,就是在巴爾的摩發生,林肯總統對巴爾的摩實施軍事管治,城郊部署的大炮都對準市區。南北戰爭在當地人中間造成分化,戰爭不僅僅使巴爾的摩喪失大量的生命,也失去了政府的支援。
19世紀後期鐵路的發展推動了經濟發展,巴爾的摩也不甘示弱,穀物、鋼鐵、航運和養蠔成了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然而,命運又一次捉弄巴爾的摩,1904年的一場大火,使整個商業區變成了一片灰燼,巴爾的摩人不得不開始艱辛的重建工作。重建工作見了成效,經濟出現了復蘇,但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再次把巴爾的摩下萬丈深淵。人口多、教育程度低,以及大量的失業人口成了經濟發展主要的阻力。第二次世界大戰和1950年代的經濟繁榮,使巴爾的摩一度出現轉機,然而城市衰落影響眾多工業中心,因而受到多方非議。1960年代,大量城市居民遷到了郊區居住,逃避市中心嚴重的犯罪活動和混亂的秩序。內港附近的街區因聚集大量脫衣舞吧、妓院和毒品交易泛濫而出名。馬丁路德.金1968年遇刺後,憤怒的民更對城市進行大肆破壞。
1980年代初起,巴爾的摩實施大規模的市政復興工程,一直持續到今天。該工程獲譽美國城市發展史上最大的成功之一,今天巴爾的摩的實幹嚴肅,內港活力膨湃的景點,富活力的少數民族飛地,以及眾多的球賽,使巴爾的摩成了一塊磁石,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觀光。

bn1369_39-s.jpg

bn1369_39-s.jpg (9.1 KB)
200 x 150 PIXEL下載

bn1619_28-s.jpg

bn1619_28-s.jpg (5.6 KB)
200 x 150 PIXEL下載

我是車仔迷
陳皮好殘忍,
見死不夠
觀光娛樂

巴爾的摩的夏季集中大量的節日和慶祝活動,從4月底5月初內港區的巴爾的摩海濱節 (Baltimore Waterfront Festival) 開始了,便難以停止。中央廣場音樂會系列 (Center Plaza Concert Series) 帶來一系列爵士樂、藍音、撒爾撒樂 (salsa) 和雷鬼搖擺樂 (reggae) 音樂會,巿中心舉行從5月一直持續到7月。5月底到9月,6號碼頭音樂廳 (Pier 6 Concert Pavillion) 有免費的大型樂隊、搖滾樂、爵士樂等其他樂隊的免費演出。7月份,費爾斯岬市場廣場 (Market Square) 北邊的帕特森公園 (Patterson Park) 舉行切薩皮克烏龜德比賽 (Chesapeake Turtle Derby) ,勝出參加決賽的烏龜都以巴爾的摩名人的名字來命名。同樣在帕特森公園還舉行公豬比賽 (Hog Calling Contest) ,比賽實況跟它的命名差不了多少。藝景 (Artscape) 是當地戲劇、音樂、藝術及美食盛會,每年7月在是皇室山 (Mount Royal) 舉行。

防禦紀念日 (Defender's Day Celebration) 在9月12日,紀念1812年的巴爾的摩之戰。紀念活動在麥克亨利堡 (McHenry) 舉行,包括閱兵儀式、燃放煙花和音樂會等。10月份,巴爾的摩的船隻都要穿越港口航行一次,祈求上天的祝福。


內港

內港是巴爾的摩城市復興後的繁榮地帶,這兒是帕塔普斯科河支流的源頭,今天是巴爾的摩的旅遊勝地。寬闊的沿岸漫步大道、博物館、遊船、具有歷史意義的一些船隻,以及別具一格的國家水族館,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觀光。水族館的兩個玻璃金字塔中有5千多種海洋動物,遊客乘升降機到達塔頂,然後拾級而下,盡情欣賞海底世界的絢麗多彩。水族館以西的巴爾的摩海事博物館,建在一座廢棄的船和潛艇上,美國潛艇鱈魚 (Torsk) 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後一艘擊沈日本軍艦的潛艇。內港以北是由著名建築師貝聿銘 (IM Pei) 設計的世貿中心大樓,這是世界上最高的五邊形建築,登上27層頂樓,巴爾的摩市區的風景盡收眼底。


弗農山莊 (Mount Vernon)


弗農山莊在內港西北不到半英里遠的地方,弗農山莊中央是巴爾的摩的華盛頓紀念碑,位於麥迪遜大街 (Madison St) 和中央大街 (Centre St) 交匯處的十字形公園裡面。弗農山莊裡身著黑色制服的年青人,十有八九都是琵琶地音樂學院 (Peabody Conservatory) 的學生,這是美國目前最古老的古典音樂學校。華盛頓紀念碑以南相隔一個街區的沃爾特藝術館,是一座具義大利風格的建築,一座私人展覽館。所謂的「旅館區」在查爾斯大街 (Charles St) 南北的延伸區域。


蘇威泊 (SoWeBo)

造訪巴爾的摩西南部蘇威泊的遊客,很快就會融入這裡與不同的生活。蘇威泊是一個正在興起、涵蓋不同風格的社區。社區大部分位於馬丁路德.金大道以西。過去十年中,有大量藝術家和工匠進入這裡,並在霍林斯市場 (Hollins Market) 周圍居住了下來,他們的到來使這裡充滿了生機,與紐約的蘇豪區非常相像。這種文藝復興活動是實實在在的,還遠遠沒有完成。蘇威泊有大量貧民區,晚上外出有一定危險。

除了霍林斯市場周圍一些獨特的餐館以外,克雷爾山車站 (Mt Clare Station) 鐵路博物館也是遊客常去的地方。環形展廳中陳列著火車車頭和車廂等龐然大物,展廳有一個跟教堂非天花相似的圓形火車機車庫。如果你是為巴爾的摩《晨鋒報》Morning Herald 、太陽報和美國水星 (American Mercury) 工作過的一位機智的記者 (1880-1956) 的支持者,紀念這位記者的麥肯屋 (HL Mencken House) 你一定不會錯過。此外貝布魯斯出生紀念館 (Babe Ruth Birthplace & Museum) 是慶祝這位綽號「全壘打蘇丹」的棒球英雄而建,同時也讚揚棒球運動。其中有一個展廳描述了貝布的714個全壘戰績,你很難想像「他一打了球,就馬上跑,跑過了第一壘、第二壘,然後第三壘、第四壨,就勝了」,你可以嗎?


費爾斯岬 (Fells Point)

費爾斯岬是一個沿岸社區,位於內港以東沿著百老匯街 (Broadway) 1.6公里遠的地方,這裡是美國歷史上最古老的沿岸社區之一,長期以來生活在這裡的各個種族,一直從事海上貿易生意。在鋪滿鵝卵石的街頭漫步,你會發現該區域從貧民區,轉變中產住宅區的痕,同時還夾雜著有些落伍的店鋪、成衣鋪、餐館及酒吧等等。

許多市郊的居民來到這兒閒逛、飲酒和購物,逃避市郊地帶的喧鬧。這兒可有幾十家酒吧可供飲酒。市場廣場位於百老匯的尾端,用磚鋪成,依海灣而建。廣場上不時有一些街頭表演,常常有一大幫人聚在一起觀看。鵝卵石鋪就的街道上還有一些巴爾的摩最古老的房子。


聖米迦勒 (St Michaels)

聖米迦勒位於馬里蘭州東海岸,三面為海灣環繞,人口1千2百人。從18世紀開始聖米迦勒就是切薩皮克海灣的重要港口。聖米迦勒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愚弄英軍的小鎮」,據說1812年戰爭期間的一個夜晚,聖米迦勒市民在荒野中的一片樹林裡掛滿燈籠,使英軍大炮對準樹林不斷轟炸,而小鎮卻在夜幕的掩護下安然無恙。

從海灣望去,聖米迦勒就像一座迷宮。鎮中心以遠是燈塔和教堂的尖頂,岸邊是一片樹林,分佈著一個個碼頭,碼頭通向富麗的莊園。儘管這裡大部分土地都已變成了私人莊園,但仍是短時間內,體驗東岸文化和品嘗啤酒螃蟹的好地方。切薩皮克灣海事博物館生動地記錄了海灣海事文化的每一卷,往不遠的港口走一走,你就會看到水手工作的實況,來到泰爾漢曼島 (Tilghman Island),還可以目睹美國最後一支帆船隊「跳躍傑克」 (skipjacks) 的風采。

聖米迦勒距巴爾的摩100公里,經過安納波利斯,穿過海灣大橋,就到達東岸的聖米迦勒鎮。鎮中心距離33號公路上的伊斯頓 (Easton) 14.5公里。

bn3589_8-s.jpg

bn3589_8-s.jpg (10.1 KB)
200 x 150 PIXEL下載

heshou.jpg

heshou.jpg (6.9 KB)
200 x 150 PIXEL下載

leedsfowler.jpg

leedsfowler.jpg (9.3 KB)
200 x 150 PIXEL下載

我是車仔迷
陳皮好殘忍,
見死不夠
交通網絡

巴爾的摩的公交體系非常完善,路線非常清楚。巴爾的摩最好的交通網路,就是巴士網路。南北穿越市區的是一條長35公里的輕軌列車,儘管在霍華德街 (Howard St) 上約有6個站,但對郊區上班一族來說還是非常方便。地鐵線路從查爾斯街的市中心到奧溫斯米爾 (Owings Mills)。商業區的巴士站沿尤托街 (Eutaw St)。巴士、輕軌列車和地鐵使用的是同一個交費系統,有每日卡和每周卡可供選擇。沿內港、小義大利和費爾斯岬,還有水上計程船服務,沿線設有數站可供乘客上落。內港也有三輪車服務,可議價。

巴爾的摩華盛頓國際機場在市中心以南16公里處,在295號公路一側。從機場到市中心有輕軌列車、巴士或火車等可供選擇,交通便利。美鐵在機場和佩恩車站之間也有客運服務。此外,市區的一些主要酒店也有到機場的穿梭巴士。

rushrush.jpg

rushrush.jpg (6.6 KB)
200 x 150 PIXEL下載

stoke_80win.jpg

stoke_80win.jpg (5.2 KB)
200 x 150 PIXEL下載

我是車仔迷
陳皮好殘忍,
見死不夠
多謝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閒情逸誌 » [圖文]美國(巴爾的摩)[+]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