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Sports討論版 » 馬德興新書《球殤》:用人介竟爭議 孫鄭李張問題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馬德興新書《球殤》:用人介竟爭議 孫鄭李張問題

  第二節 用人介竟爭議

  阿里﹒漢確定了中國隊的技戰術打法後,在亞洲杯賽上達到了他執教中國隊兩年介竟高潮。但在2004年整一年中,外界對這一戰術打法一直持有懷疑態度,對他在這個戰術體系中具體的用人則更有爭議,甚至包括孫繼海的父親孫宗亮都曾公開責難過阿里﹒漢。阿里﹒漢為什麼要堅持他自己的用人觀點?

  (一)孫繼海問題

  前面談到中國足球沒有"團隊思維"時,已涉及到了孫繼海的問題,就是孫繼海在踢球的時候更多的是在"在為自己踢球而不是在為球隊踢球"。但這並不表明阿里﹒漢不認可孫繼海的能力,相反,阿里﹒漢十分欣賞孫繼海的能力,他認為最適合孫繼海的位置並不是在後防線上,尤其是在邊後衛位置上。

  盡管孫繼海是從後衛的位置上開始出道的,但特點並不是以防守見長,他的向前意識非常強烈。防守中首先講究的是位置,但孫繼海從邊後衛位置上前助攻後常常不能及時歸位,不能及時歸位的主要原因是跑位不對,這也是阿里﹒漢不起用徐雲龍司職右後衛位置的最主要原因,盡管徐雲龍在世界盃賽上被米路當作是右後衛來使用。

  按阿里﹒漢的設想,如果孫繼海一定要安排在後防線上的話,適合孫繼海的位置應該是中後衛或者是拖後自由人。這個設想其實與當年霍頓率中國國奧隊參加悉尼奧運會九強賽時安排孫繼海司職中後衛是一致的。

  漢認為,最適合孫繼海的位置應該是在中場,左中場、中中場或攻擊型中場,這幾個位置最能夠體現出孫繼海的特點。另一方面,孫繼海在曼城最早司職右後衛,但在2004-05賽季,主教練基崗在這個位置上引進前英格蘭國腳米斯,開始先安排孫繼海打替補,之後再不斷地換變換位置,孫繼海嘗試過的位置先後包括防守型中場、中中場和左中場。

  阿里﹒漢執教中國隊對巴西隊的首場比賽之前,漢曾與孫繼海進行過交流,結果恰恰就是安排孫繼海在比賽中司職左中場。從實戰來看,這個決定完全正確,孫繼海在比賽中不僅成功地防守住了巴西隊的右路進攻,更重要的是,中國隊有威脅的進攻幾乎大多由孫繼海發起。2004年亞洲杯賽期間,孫繼海被替換出場時,每次都是在這幾個位置上。

  亞洲杯賽前的備戰中,阿里﹒漢特別希望孫繼海能夠從一開始就歸隊參加集訓。在前三場世界盃預選賽中,他感覺到孫繼海在右中場位置上表現並不是很理想,加上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沒有參加過國家隊的集訓,每次比賽都是賽前臨時從英國趕回來,狀態也未處於最佳,如果能從備戰一開始就隨隊參加,阿里﹒漢希望在熱身賽中嘗試一下自己的想法,即尋找孫繼海最合適的中場位置。遺憾的是,孫繼海結束英超聯賽返回國內後先請假休息,並跟著自己的父親進行訓練,錯過了讓阿里﹒漢嘗試的機會。孫繼海歸隊後,身體情況和競技狀態又不是讓阿里﹒漢很滿意,導致在亞洲杯賽上未能爭取到主力位置。

  沒有選擇孫繼海而選擇魏新踢右後衛,阿里﹒漢還有另一層考慮,就是"平衡"。足球比賽中,攻防需要平衡甚為重要,不僅僅前、中、後三條線需要平衡,每一條線上的各個位置之間也需要平衡。整條後防線上,李緯峰是"核心",還有鄭智這樣一名"球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安排孫繼海去司職右後衛,則這條線就會失去平衡,所謂"紅花尚需綠葉襯。"相比之下,魏新在場上屬於那種任勞任怨的"勤懇型"球員,在場上很少說話,這樣與李緯峰、鄭智等人配合也就不會有大的問題。而且,在阿里﹒漢執教中國隊期間,重大比賽中,魏新很少在右後衛位置上出現過致命失誤,這就更堅定了他起用魏新打右後衛的信心。

  阿里﹒漢在中國生活並執教國家隊,不可能不清楚球員相互之間的關系。在起用魏新司職右後衛位置上,恰恰體現出他在用人方面的藝術。但也必須承認,阿里﹒漢雖然一直在不斷嘗試了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也了解了很多,但並不是全部。在孫繼海的問題上,體現出來的是他還沒有完全了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

  中國球員很多時候想得更多的是在比賽中全力,而訓練時則未必將自己的潛能全都表現出來,所以中國足壇常常有"訓練型隊員"和"比賽型隊員"之分,而且關鍵時刻常常是"比賽型球員"扭轉全局。像孫繼海這樣有能力的球員,他所想的是要在比賽中去表現自己、證明自己,而不是在訓練中去證明什麼。可阿里﹒漢和其他所有歐洲教練一樣,並不清楚中國足球的這一"特殊性",就是只根據訓練介竟狀態、表現去判斷哪位球員可以打比賽。孫繼海在訓練介閉態一般,阿里﹒漢尤其是德揚認為他就不能打主力,於是,矛盾也就由此而生。因此,孫繼海的問題反應出的其實還是阿里﹒漢對中國足球的歷史缺乏更深的了解。

  (二)鄭智問題

  可能誰都不知道,阿里﹒漢到現場第一次觀看中國隊也就是沈祥福臨時掛帥的混編國家隊對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聯隊的比賽時,當時並不認為鄭智適合打中後衛位置。而且,從身材來說,鄭智也不是最理想的,"但這可能與當時球隊的技戰術安排有關"。他認為最適合鄭智的位置應該是中中場,由他和李鐵負責中場中路的防守與進攻,阿里﹒漢甚至一度認為這將是未來中國隊最理想的組合。

  但是,在2003年1月份國家隊首期集訓之後,阿里﹒漢便改變了原有的看法,認為由李緯峰和鄭智兩人構成的中後衛組合是目前國內最理想的組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李緯峰凶猛有余、穩健不足。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有一位穩健的中後衛在身後保護李緯峰。在隨後的國內聯賽中,阿里﹒漢也曾嘗試過去尋找合適的人選,問題在於,沒有人能夠頂替鄭智的位置,"我始終沒有看到其他中後衛有像鄭智那樣穩定的發揮與表現。"而且在聯賽期間,阿里﹒漢也曾先後三次與朱廣滬就鄭智的問題進行過交流,朱廣滬也承認:如果在中後衛位置上沒有外援的情況下,鄭智就是與李緯峰搭檔的最佳人選。

  這其實也就解釋了阿里﹒漢在執教中國隊的近兩年時間里始終沒有解放"鄭智"的原因,而且還不顧外界一再強烈呼籲起用杜威與李緯峰搭檔。阿里﹒漢認為,從類型來說,杜威與李緯峰有些相似,雖然杜威的身材較鄭智要好,但在穩健性方面明顯不如鄭智。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杜威的位置感並不是很強,而且他轉身慢的弱點也阻礙了他在中後衛位置上能夠有更好的發展,因此,杜威比較理想的位置應該是防守型中場或後腰。一方面,在與強隊比賽時,中國隊需要在中場進一步加強阻截能力,杜威對對方的進攻有很強的"破壞力",而且他的身材也正好適合在後防線前組織起一道屏障。另一方面,當中國隊投入進攻時,杜威及時插上可以發揮其身高的優勢。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在中港之戰的下半時,阿里﹒漢將杜威替換出場,打的就是這個位置。

  (三)李霄鵬問題

  李霄鵬從2001年世界盃預選賽十強賽首場對阿聯酋隊的比賽開始,由此前的邊緣人物突然成為英雄並就此坐穩國家隊主力右中場位置。但在阿里﹒漢執教國家隊之後,經歷了2003年的美國拉練之後,李霄鵬就一直從國家隊銷聲匿跡了,直至2004年6月9日對馬來西亞隊的世界盃預選賽之前才重返國家隊。

  李霄鵬緣何從國家隊消失?這其中固然有傷病的原因,但另一方面,他在右中場位置上達不到球隊的戰術要求是更關鍵的一個原因。在阿里﹒漢到任之前,沈祥福率以混編國家隊於2002年12月份赴巴林參加一項四國邀請賽,李霄鵬作為7名老隊員之一隨隊參加。值得注意的是:李霄鵬在這次比賽中並沒有作為主力右中場首發。導致其坐冷板凳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他攻防轉換頻率較慢,球到他的腳下之後速度減緩了。阿里﹒漢一度棄用李霄鵬,也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在2004年6月份重返國家隊後,李霄鵬卻出現在了中中場或者說是攻擊型中場位置上了,而且在與馬來西亞隊的比賽中攻入2球、助攻1球,幫助中國隊4比0大勝對手,重新確立了他的主力位置。亞洲杯賽上對巴林隊的首場比賽中,李霄鵬受傷之後又重新坐到了冷板凳上,雖然每次國家隊集訓都有他的名字。

  對於李霄鵬的"失寵",按中國人慣有的思維方式,肯定是其中有什麼"故事",否則怎麼可能無緣無故從主力突然淪為替補呢?而且,圍繞著阿里﹒漢、比利時隊醫斯蒂尼以及李霄鵬三人之間的"故事"一直就是外界熱衷談論的熱門話題之一,卻沒有人從足球本身的角度去分析其介竟緣由。

  李霄鵬的特點是攻強守弱,防守是他最薄弱的環節。這就好比是法國隊的施丹,進攻、組織是施丹的強項,但防守是他最大的問題。也正因為此,法國隊幾任主教練在使用施丹時,都在他身後安排兩名防守型中場球員,從德尚到珀蒂、到韋拉等。由於身後有兩名防守型中場球員幫助自己防守,因而施丹可以無需多考慮防守的問題,只需考慮如何組織進攻、參與進攻。但是,在中國球員中,一方面本身缺少像德尚、韋拉這樣的防守型中場球員﹔另一方面,李霄鵬最多只能說是一名"attacking midfield(進攻型中場隊員)",而不是像施丹那樣是一名"play-maker(進攻組織核心)"。這就決定了在使用李霄鵬時絕不可能像使用施丹那樣,專門在身後安排人替他負責防守。

  而且,中國隊的中場在無核心的情況下,只能要求四名中場球員每人在攻守方面盡可能保持平衡,從而使得整條中場線保持平衡。於是,在已起用邵佳一的情況下,再派與邵佳一作用相類似的李霄鵬出場,顯然將打破這種平衡。一旦如此,中國隊的"整體"也將受到影響。

  但阿里﹒漢又很認可李霄鵬在中中場位置上的作用,李霄鵬的作用在於他拿球的時候。阿里﹒漢曾這樣評價他:"有球"狀態下是"fantastic(漂亮的、精彩的)",但"無球"狀態下則是"nothing(什麼都不是)。"也就是說,李霄鵬拿到球之後,在該如何處理的問題上,表現得非常突出。但一旦球傳出去之後,下一步該怎麼辦?李霄鵬在場上就顯得有些欠缺。

  一名球員在整場90分鐘的比賽中,拿球、控球的時間最多不會超過3分鐘,絕大多數時間里都處於無球狀態下。此時,無球球員最重要的就是考慮該如何跑位、如何接應、如何與隊友呼應。而這恰恰就是李霄鵬的弱項。在與弱隊進行交鋒時,李霄鵬的這個弱點還不至於暴露的很突出,而且也能夠很好地發揮他的作用。就像在國內聯賽中,由於國內聯賽水平本身比較低,因而李霄鵬也就顯得突出些。同樣,馬來西亞隊的水平和實力有限,李霄鵬也確實在場上發揮出了他的作用。但亞洲杯賽與巴林隊的比賽中,李霄鵬第18分鐘受傷被替換下場之前,在場上無法表現出他的水平,甚至有些令人失望。賽後,外界一致認為是替換他出場的邵佳一改變了場上的局面。但對霄鵬的表現卻只字不提。這就是問題所在。

  所以,李霄鵬在"漢家軍"中"失寵",並非幕後有什麼"故事",而是教練從球隊的技戰術需要角度出發作出的選擇。而這也就解釋了阿里﹒漢在2004年9月9日客場對馬來西亞隊的比賽中為什麼要用楊璞取代李霄鵬出任首發。相比而言,楊璞攻守比較平衡,而且傳球很有特點,"他的那種短距離快速傳球,15米甚至是20米內的轉移、用腳背面傳球都很有隱蔽性。在中國隊兩名前鋒身後,需要有這樣的一名能夠傳球的隊員。另一方面,在鄭斌出場之後,鄭斌可以打突前中場的位置,和楊璞可以在場上隨時換位。"

  在阿里﹒漢看來,李霄鵬的問題其實不僅僅是李霄鵬一個人的問題。他認為這是中國大多數中場球員問題的典型,包括像從未入選過"漢家軍"的申思、入選後又離隊的祁宏以及劉金東等,都存在著像李霄鵬那樣的問題。像一度頗受阿里﹒漢親睞的劉金東,其特點就是上下往返能力較強,而且拿球時思路也很清楚,該如何去處理。但在無球狀態下,劉金東就不知道該如何去跑位了,與李霄鵬類似。中國的大部分中場球員出現這樣的問題,其實最根本還是應該從青少年球員培養的過程中去尋找。

  單純從技戰術角度而言,阿里﹒漢對李霄鵬等人的判斷很有科學性,但另一方面,阿里﹒漢還是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哥們義氣"、"江湖義氣"缺乏足夠的了解與認識。如同歐洲眾多球隊一樣,每支球隊都有兩三位聲望較高的球員,一名教練接手這支球隊後,最重要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與這兩三位球員處理好的關系。這在深受傳統文化影響的中國足壇尤為重要,所謂"江湖恩怨"決定了一位主教練必須在手下有幾位愿意替自己"賣命"的球員,"士為知己者死。"就人緣而言,李霄鵬在中國隊中完全可以排首位,因而深知中國文化的足協官員、中方教練力薦起用李霄鵬,關鍵時刻需要有人站起來把周圍的隊友團結到一起、在比賽介陰命。但阿里﹒漢以西方人固有的思維方式,不清楚其介竟緣由,始終將李霄鵬擱置在替補席上,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四)張玉寧問題

  阿里﹒漢和其他教練一樣,接手中國隊後首先希望找到一條理想的"中軸線"。他稱,在歐洲足壇,每支球隊都會有一位"big striker(大前鋒)",就是這條中軸線上的"箭頭人物",張玉寧應該說是成為中國隊"大前鋒"的最理想人選,"他(張玉寧)的頭球是最好的,用他就是要發揮頭球的優勢。而且,他可以在前場有效地控制住球。"

  阿里﹒漢這個觀點從他上任指揮首期集訓結束後就已形成,即便是他離開中國了,也未曾改變過。中港之戰前,阿里﹒漢現場觀看的最後一場中超聯賽是四川隊主場與上海申花隊的比賽。期間有這樣一個細節:張玉寧並沒有入選備戰中港之戰的國家隊25人集訓名單,但張玉寧在比賽中受傷被替換下場了。就在那時,阿里﹒漢讓翻譯董錚趕緊跑進場地去了解傷勢情況。按說,不在國家隊里的張玉寧根本就不應該是他關心的對象,就像以前觀看中超聯賽時經常有人受傷被替換下場,阿里﹒漢就沒有讓董錚去打探傷勢情況。這個細節其實很說明問題:張玉寧在阿里﹒漢心目中還是有一定分量的。但為什麼張玉寧在"漢家軍"始終無法佔據一席之地?

  這就不能不讓人想起楊晨,盡管他比張玉寧更早離開國家隊。阿里﹒漢認為,"在楊晨身上恰恰可以看到其他中國前鋒所缺乏的一種精神,就是在場上不惜體力地奔跑、拼搶。"論身體素質與身體條件,曲聖卿絕對不比當年國奧隊友楊晨差,甚至正是曲聖卿在國奧隊最終把楊晨擠到了替補席上。阿里﹒漢認為,曲聖卿憑借他的速度和技術,完全可以在歐洲俱樂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曲最大的問題就是"在場上不愿意跑動",按中國教練的說法,曲聖卿顯得比較"懶"。這正是曲聖卿無法博得阿里﹒漢好感的一個最主要原因。而張玉寧和曲聖卿有著同樣的毛病,就是在場上跑動不勤快。

  在2003年前兩期集訓中,張玉寧都被召入了隊中,他當時的狀態還算不錯。2003月4月份,中國足協展開"整風"運動,張玉寧被當作"典型",離開了"漢家軍"。但阿里﹒漢始終在關注著張玉寧的表現,至東亞四強賽之前,國家隊在京集中時,他曾專門提到了這樣一點,在2003年聯賽射手榜上,張玉寧進13球排第二,"但他參加的聯賽場次還不到一半,居然有這麼高的進球率!"直至2004年1月份,阿里﹒漢才重新將張玉寧召入國家隊。

  讓阿里﹒漢徹底下定決心的,還應該從2003年12月份的東亞四強賽說起。中國隊輸給韓、日後,讓阿里﹒漢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特別是前鋒不進球的問題。在這期間,我與阿里﹒漢聊到了張玉寧的問題,他曾問我對張玉寧的看法。我如實地介紹了張玉寧1999年在國奧隊期間先是不被霍頓看好、後被重用的歷史,而且中國足協一度曾因"泡吧事件"打算讓張玉寧離隊,是在霍頓的堅持下才留下的。在隨後的比賽中,張玉寧也確實表現相當不俗,特別是在對付東南亞球隊如越南隊、緬甸隊等屢屢有斬獲。隨後,在米路執教期間,米路遭遇信任危機之時,恰恰也是張玉寧扮演了"救主"角色,在對陣泰國隊比賽中獨進4球,結束了球隊的連敗紀錄。由於當時世界盃預選賽小組賽分組抽簽已經揭曉,中國隊和馬來西亞隊、香港隊同組的現實,讓阿里﹒漢不得不重新審視張玉寧。果然,2004年1月國足海南集訓名單中,張玉寧的名字重新出現了。

  在2004年前期,張玉寧的表現還算可以,但他始終沒有表現出他應有的狀態,加上受傷病的困擾,嚴重影響了他的發揮。另一方面,除了場上跑動不積極之外,張玉寧的平時訓練介竟表現也不是令阿里﹒漢、尤其是德揚滿意,就像在對待孫繼海的問題上一樣,看訓練表現與狀態決定比賽中首發與否。這是歐洲教練在用人思維方式上與中國人最大的差異。亞洲杯賽之前的一次飛行集訓中,張玉寧因傷病未能報道,就此離開了國家隊。這也使得阿里﹒漢被迫改變中國隊的技戰術打法,讓原本應該在張玉寧身後游弋、發揮其把握得分機會能力強的特點的郝海東去充當"箭頭"。

  亞洲杯賽結束後,阿里﹒漢在返回歐洲休假之前曾與中國足協領導就張玉寧的問題有過一次深談。阿里﹒漢曾明確表示:他可以將張玉寧重新召回國家隊,而且張玉寧的特點也是國家隊所需要的,但足協必須說服張玉寧改變他在訓練和比賽介竟態度,更加積極、認真些。"我可以給他一次、兩次機會,而且也已經給過他了。如果我再給他第三次機會的時候,他到國家隊還是那樣,那麼,我希望足協能夠釆取些措施,一旦因為訓練不認真而再次離開國家隊,則應該停止其參加聯賽的資格!"阿里﹒漢的語氣和態度很堅決。

  遺憾的是,足協領導通過俱樂部方面找到了張玉寧,讓他本人與足協領導直接進行聯系,但張玉寧在第一時間里並沒有進行聯系、溝通。直至足協領導第二次通過俱樂部方面找張玉寧,他才與足協進行聯絡。而那時,張玉寧依然受到傷病的困擾。復出之後,狀態也不是很理想。就這樣,張玉寧到最後也未能在"漢家軍"中找到本應屬於他的位置。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Sports討論版 » 馬德興新書《球殤》:用人介竟爭議 孫鄭李張問題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