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滿人乾坤大挪移II--分合取蒙古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滿人乾坤大挪移II--分合取蒙古

滿人對中國的奇謀妙計 , 由努爾哈赤對李成樑 ,$ Y; d  N: \/ I' d. S% h/ G
皇太極降洪承疇 ; 到最出色的趁大順西之亂 , 結合東北軍閥 ,
' n5 @6 ?0 r9 p# ?分裂南明 , 逐個擊破達到極致 ; 之擾亂東兩藩和鄭氏 ,8 N- y: r& ], `- r- F/ |
平定三曲為結尾 ... 不過 , 滿人不只對漢人有方法 ,$ C% O  e  Z) \5 Q: w3 G' \
對蒙古人也一樣~~& J' q$ ]- O4 M1 P- r" w
# v: d7 f% k8 v8 Y
請看此圖 :( @3 i  V9 v8 B- ^8 r0 a# i2 A2 c' i
http://photo.hanyu.iciba.com/upload/encyclopedia/25/b9/bk_25b9eb4ab98ff799d7c73ced42cdf9c7_eZ0Vhu.jpg
% t) L) [/ Q1 b( T這圖其實要解釋一下 , 首先這是明朝圖 , 到清統一中原後 ,2 |: L3 G$ F# z' F. {. h
準噶爾已經是個兼統新疆 中亞東部的大汗國 , 4 N) S3 o' z8 G5 L5 A
另外和碩部也據青海 西藏二地 , 而圖中清的漠南領土 ,
" o  Y9 D/ u/ [( S其實是他們襯家科爾什的 , 加上漠北的喀爾喀 ,
2 K, m9 u  c/ ]3 c( D; g: G: N還清的蒙古勢力就有四大部了 ...
" F5 F! ^3 U; a  N9 X. S
/ J7 |$ u7 s/ h; o: c+ v如果擴大一點來說 , 大蒙古系統的勢力 , 除了印度的莫臥兒 ,5 ?0 G. {) B# m+ A" X0 u  o9 V5 ?0 i
其他都在16世紀期間一步步消亡了(在西亞 , 帖木兒帝國崩潰後就沒了 ;
3 A8 m$ W* M' T7 Z, j) t15世紀莫斯科勢力開始超越蒙古 , 16世紀更一步步消滅東歐汗國) ,
7 G; Z: J9 E" @: w' Z: Z只有弱小的中亞汗國 ... 而莫臥兒又和四部關係太疏遠了 ,
' @* ?7 a( a  N' B7 D而且這四部都是本部系統 , 所以四部可以說是蒙古的最後餘輝了~~5 _: F& z& V' F: A7 w, ~: Z( O
" V- m/ e$ C* ]) r7 U" W/ s5 R5 q1 o
雖說如此 , 但蒙古一點也不弱 ... 事實上 , 其實整個明王朝
2 l- t8 }% j8 q/ i2 N(不論時間和空間上) , 都是被蒙古勢力所包圍(包括廣義蒙古勢力) ,
; K. E: f1 y" M" \" y. J我不明的是 , 為何滿人的乾坤大挪移 , 連蒙古人都耍得著???
, q+ L2 d4 \* [. R& `9 }% M
  ^; a8 C; m" ?% ~; ]四部中 , 科爾什是和親 , 而兩強之一的和碩是附從 ,
! ^* t" P! P0 ^+ ]# j/ Z最強的準噶爾是100%對抗(喀爾喀是怎樣???) ... 結果 ,
% H3 j. p! l! e* H4 Y4 s: s( _就形成了準噶爾要單獨應付清朝 , 甚至被包圍 :
* ]9 C+ T: r/ O9 t8 M% F2 _: Chttp://photo.hanyu.iciba.com/upload/encyclopedia/25/b9/bk_25b9eb4ab98ff799d7c73ced42cdf9c7_BzE4QO.jpg
科爾沁' ~/ X0 N2 j8 p: Z4 C2 N% K; Z
  为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撒尔后裔孛儿只斤氏,科尔沁有好儿趁、豁尔臣、胡洛真、火儿赤、尔填等多种汉语音译名见著典籍。科尔沁部原居住在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和呼伦湖一带。明代中期东迁至嫩江一带。为区别于同族之阿鲁科尔沁,称为嫩江科尔沁,亦即嫩科尔沁。明正德年间,达延汗之死,导致漠北兀良哈万户反叛,发生战乱。为避战乱,嫩科尔沁部于嘉靖年南迁到已西迁的兀良哈三卫之地驻牧。明天启四年(1624),科尔沁部首领与努尔哈赤于伊克唐噶哩坡刑白马乌牛正式结盟。1626年,努乐哈赤封奥巴为土谢图汗。1636年,皇太极即皇帝位,改元崇德,定国号为大清。清对蒙古部族实行盟旗制,其时嫩科尔沁又分为科尔沁、郭尔罗斯、扎赉特、杜尔伯特等部。嫩科尔沁按满洲旗制编为10旗:科尔沁一部6旗,分左右翼各前中后3旗;郭尔罗斯一部2旗,分前后各1旗;扎赉特一部1旗;杜尔伯特一部1旗。这也就是人们所主的“嫩十旗”。旗上置哲里木盟。   历史上,孝庄皇太后、孝端皇太后、福临的皇后都是来自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   东北是大清王朝的发祥地,也是其祖陵(其远祖葬永陵,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葬福陵,太宗文皇帝皇太极葬昭陵)所在地。康熙皇帝于康熙十年(1671年)第一次到东北巡幸祭祖,从此定下大清皇帝要亲自来东北谒陵的祖制。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三次(1671年、1682年、1698年)到东北来祭祖。此后,乾隆四次(1743年、1754年、1778年、1783年)来东北祭祖,嘉庆二次来东北祭祖,道光一次(1829年)来东北祭祖。从道光皇帝1829年到东北来以后,大清皇帝来东北祭祖也就成了“绝后”的一次。由于大清王朝内外交困,江河日下,各地农民不断起义,外国列强入侵,国无宁日,财力匮乏,道光以后的皇帝很少巡幸,也就没能把来东北祭祖的这个“祖制”遵从下来。   大清皇帝来东北祭祖,很少从山海关直接走,多是经过驿道绕到内蒙古、吉林,然后到盛京(今沈阳)。祭祖活动完后,从山海关返回京师,不走“回关路”。当时出关到内蒙古的驿道有五条,即经喜峰口、古北口、独石口、杀虎口、张家口出关。喜峰口驿道关外设十六个驿站,经二十个旗,哲里木盟的十个旗全包括其中。古北口驿道关外设有十个驿站,经扎鲁特左右翼、巴林左右翼、翁牛特左右翼等和哲盟临近的九个旗。喜峰口驿道和古北口驿道往往是大清皇帝来东北祭祖的首选线路。因为这两条线路都经过蒙古部落,通过皇帝的巡幸能够进一步加深清廷与蒙古各部的感情,同时驿道所经过的克什克腾、翁牛特、喀喇沁、敖汉、科尔沁蒙古诸部地区是天然的围场。大清盛世的两位帝王———康熙和乾隆都酷爱行围打猎。康熙曾经对侍卫说,他一生共射虎135只、野猪132只、鹿数百只。乾隆一生行围次数更难以统计了,他最后一次参与指挥打猎时已经是80岁的老人了。他们把祭祖省亲、稽查地方、了解民情与游乐狩猎结合在一起,科尔沁草原也就成了他们的必经之地。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四次到东北来祭祖,三次路经科尔沁草原。
喀爾喀
, v3 X. k& u" o+ |
    清代漠北蒙古族诸部的名称。初见于明代﹐以分布于喀尔喀河得名。15世纪末叶﹐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五世孙巴图孟克(达延汗)统一东部蒙古后﹐将漠南﹑漠北各不相属的大小领地合并为六个万户﹐分为左右两翼﹐每翼三万户。喀尔喀万户属左翼﹐共十二部。内五部居喀尔喀河以东﹐巴图孟克封授第五子阿尔楚博罗特﹔外七部居河西﹐封授幼子格埒森扎?扎赉尔珲。巴图孟克死后﹐内五部逐渐南徙﹐清初编旗﹐属内札萨克(jasak﹐即内蒙古)旗﹔格埒森扎留居故地﹐仍号所部为喀尔喀﹐“析众万余为七旗”﹐授子七人分领﹐辖地逐渐扩大﹐据有漠北地区(即外蒙古)﹐东接呼伦贝尔﹐西至阿尔泰山﹐南临大漠﹐北与俄罗斯接壤。   
+ k; y" h7 K! L  ^  P, Y& |2 N1 ?) s' ^, y! d+ U; ~
    清朝入关以前﹐喀尔喀蒙古的三大封建主──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和清朝政府建立了联系。天聪九年(1635)致书与后金通好﹔崇德三年(1638)﹐喀尔喀三部“遣使来朝”﹐以后﹐每年各贡“白驼一﹐白马八﹐谓之九白之贡”。顺治十二年(1655)﹐清朝赐盟宗人府﹐并在喀尔喀设八札萨克﹐分左右翼﹐从而使喀尔喀蒙古与清朝中央政府的政治联系更加密切﹐土谢图汗衮布子察珲多尔济﹑车臣汗硕垒子巴布﹐札萨克图汗诺尔布及赛音诺颜部长丹津喇嘛“各表遣子弟来朝”。此后﹐喀尔喀三部之间发生纷争﹐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乘机插手﹐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向喀尔喀大举进攻。土谢图汗等猝不及防﹐拒战失利。沙俄趁喀尔喀战败﹐向其上层人物威逼利诱﹐要他们投降俄国以寻求保护。经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倡议﹐喀尔喀蒙古举旗投清。三十年﹐康熙帝与内外蒙古各部首领于多伦诺尔会盟(见多伦会盟)﹐宣布保留喀尔喀三部首领的汗号﹐废其封建王公的济农﹑诺颜旧号﹔按满洲贵族的封号﹐各赐以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的爵位。其行政体制也和内蒙古一样﹐实行札萨克制﹐加强和巩固了清廷对喀尔喀各部的管辖。雍正十年(1732)﹐喀尔喀亲王额驸策棱击败准噶尔部有功﹐清廷从土谢图汗部分出二十一旗隶属于额驸策棱的赛音诺颜部﹐由是赛音诺颜部始为大札萨克﹐与三汗部并列。车臣部﹑土谢图部由清朝驻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办事大臣管辖﹐赛音诺颜部﹑札萨克图部由清驻乌里雅苏台的定边左副将军统辖。
和碩特# _! |6 Z% g3 y  I$ l
和硕特和硕特部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卫拉特蒙古是蒙古族古老的一个支系,在中国史籍上,蒙元时称“斡亦刺”、“外刺”,明代称“瓦刺”或“卫拉特”,清代称“额鲁特”或“厄鲁特”。其牧地在西北地区,所以也称作“漠西蒙古”或“西蒙古”。约在16世纪时,包括有准噶尔(绰罗斯)、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硕特四部。和硕特部游牧在天山以北乌鲁木齐和塔尔巴哈台一带。漠南蒙古附属清国后,各部蒙古主张用协商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关系问题,1640年9月,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喀尔喀部素巴第汗、和硕特部固始汗等蒙古族首领和章嘉呼图克图、咱雅班第达一些上层喇嘛共44位首领人物集会,制订了著名的《蒙古·卫拉特法典》,旨在巩固各部封建秩序,规定了共同对敌和各部之间的权利、义务、牧场疆界及民刑事案件处理条款。这次会议以后,各部都与清朝保持着和平往来关系。
/ A+ I; `* q3 [0 e# j9 G
' W, [$ I2 D' m9 p+ g% a! N和硕特-开拓者顾实汗     
: h; I9 Y' Y: f3 F0 X" y& i8 @
9 J$ f3 M* k4 K2 n% G& v5 k1 Q& h) p  s: |! @5 T) w
和硕特    顾实汗原名图鲁拜琥,蒙古语意为"天资聪颖"的意思。生于1582年,卒于1656年。一些史料上又译为固始汗。他是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哈尼诺谚洪古尔的儿子。哈尼诺谚洪古尔共有六个儿子,顾实汗排行第四。在他成为和硕特部的首领时,准噶尔部已逐渐强大并实行对外扩张政策,这种政策给卫拉特各部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 _) }- U6 U; e+ n
) P' \* n' W( B/ M    1621年和1623年,以准噶尔部为首的卫拉特各部和喀尔喀蒙古连续发生了两次战争,惨败的结局使卫拉特各部遭受了严重损失。1625年准噶尔内部为争夺牧场发生内乱,引起整个卫拉特蒙古的大乱,造成各部首领之间的严重分裂。1628年(明崇祯元年)土尔扈特部因受准噶尔部的排挤,迁往额济勒河(今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接着和硕特部与土尔扈特部之间也发生了武装冲突。 1634年的冬天,卫拉特四部联盟又和哈萨克发生了激烈战争。外部不断的军事冲突和内部的重重矛盾,使顾实汗产生了转移牧地的念头。这时,西藏黄教与其它教派的斗争也十分激烈,派出代表请求顾实汗进军青海援助黄教,这一要求正好给顾实汗别图发展提供了条件。
6 [7 T7 j1 l( M6 h$ b; ]# @3 h! [& h. P2 B
    1637年(明崇祯十年)秋冬之际,顾实汗率众自乌鲁木齐出发经哈密南下进入青海。他的弟兄六人中,昆都仑乌巴什(排行第三)、布雅鄂特吹(排行第六)仍然留在乌鲁木齐;拜巴噶斯(排行第二)率所属部众迁到黄河西套,史称阿拉善额鲁特;哈那克土谢图(排行老大)、色棱哈坦巴图尔(排行第五)跟随他到青海。另有土尔扈特和辉特各一部也随顾实汗迁到青海,后来又有准噶尔部的一支迁到青海,附牧于和硕特部,称为绰罗斯。所以青海额鲁特蒙古包括和硕特、土尔扈特、辉特、绰罗斯四部。
8 s1 u5 Q( c: {2 \, p- G5 j" Q# x9 a5 K
; l: {9 ]  z9 c+ W4 Z+ z% d) e9 k    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春,顾实汗击败当时统治青海的喀尔喀蒙古朝克图台吉所率领的四万军队,取得了青海地区的统治权。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他又率部占领了喀木(今四川阿坝、甘孜及西藏昌都地区)。1641年(崇祯十四年),顾实汗应五世达赖罗桑嘉错手下苏纳木吹佩勒的邀请,率兵入藏打败了却图汗,占领了前藏。
顾实汗是一个具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他对当时的形势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当时的明王朝已经江河日下、日暮途穷,处于山海关外的满族政权正在兴起,而且采取了与蒙古各部紧密联系的政策。 1642年(崇祯十五年),顾实汗派遣他的儿子多尔济和西藏达赖喇嘛的使节率领使团到盛京(今沈阳),同关外时代的清政府建立联系,要求对他的地位给予承认和支持。清太宗皇太极对此表示了高度的重视,亲自率领大臣到郊外迎接并设宴招待。第二年,使团返回时,又亲自率领大臣送到演武场饯行。由于当时喇嘛教的黄教势力强大,蒙藏地区大多数贵族信奉黄教,谁掌握了黄教的领导权,谁就能够拥有蒙藏地区的统治权。皇太极明确的看到了这一点,在为使团送行时致书顾实汗要求帮助促请达赖喇嘛入京。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清太宗八年),顾实汗进军后藏,消灭了唐古特巴汗(藏巴汗),彻底推翻了第悉藏巴政权,与达赖五世合作,取得了整个西藏的统治权,并拜罗桑却吉坚赞为师。1645年(清顺治二年)尊罗桑却吉坚赞为班禅博克多,顾实汗最终取得了黄教护法王的身份。此后他作出决定:达赖居于拉萨,前藏为其香火地;班禅居于扎什伦布,后藏为其香火地。并命他的长子达延(鄂其尔汗)坐镇拉萨,第六个儿子多尔济(号达赖巴图尔)助理藏务。任命苏纳木吹佩勒为第巴,管理西藏行政宗教事务。8 H+ K: D  y; l7 Z0 w- l
& s/ w* {4 H( r, E0 E2 Y
    为了巩固已经取得的统治权,顾实汗将青海部众分为左右两翼,由他的十个儿子分别统领。按照《蒙古游牧记》的记载,左翼东自西宁边外的栋科尔庙,西止嘉峪关边外讨赖河界八百余里;南自西宁边外博罗充克克北岸,北止凉州边外西喇塔拉界四百余里;东南自西宁边外拉喇山,西北止甘州(今甘肃张掖)边外额济纳河四百余里;东北自永昌边外 ,西南止嘉峪关外布隆吉尔河岸两千余里。包括今天青海的海北、柴达木盆地的一部分,甘肃西部以及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由其子达延(号鄂其尔汗,驻于西藏,遥领青海)、鄂木尔(号车臣岱青)、达兰泰、巴延阿布该阿玉什(号达赖乌巴什)分别统辖。右翼东自栋科尔庙,西止噶斯池界两千五百余里;南自松藩边外漳蜡岭,北止博罗充克克河南岸一千五百余里;东南自洮州边外达尔吉岭,西北止嘉峪关边外色尔腾、西尔噶拉金界两千余里;东北自西宁边外克腾库特尔,西南止穆鲁乌苏河一千五百余里。包括今天青海的黄河南岸、海南、玉树、果洛、及柴达木盆地的一部分和甘肃西部的南山地区。由其子伊勒都齐、多尔济(达赖巴图尔)、瑚鲁木什(号额尔德尼岱青)、桑格尔扎(号伊勒登)、衮布察珲、达什巴图尔分别统辖。
& @) Q, L/ m, D9 l7 v* h3 w4 R6 ?
' x; ?/ p1 W( p
$ N( k: u/ T) z5 }* ^& F+ p9 k2 p: \6 Y) A. m& K
和硕特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清军入关,李自成退入陕、甘,顾实汗乘机进据青海湖以东的西宁、贵德以及甘肃的河州 、甘州一代。自此,一个包括整个青海、西藏和部分甘肃、四川在内的以蒙、藏民族为主体的大部落联盟形成。- {# c% A1 e6 S* x# C+ V
/ j; m: b( i# U5 M
    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军攻入陕、甘,顾实汗派遣使者到北京向清朝庭表示通好,并答应促使达赖五世入朝。清朝庭表示进一步结好顾实汗,承认顾实汗为额鲁特蒙古的首领。并希望顾实汗约束所属各部与朝廷保持朝贡、贸易关系。1646年(清顺治三年),顺治皇帝正式命顾实汗统辖青海额鲁特蒙古各部。顾实汗将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准噶尔部各部台吉二十一人的名单上报朝廷,各台吉也列名上报朝廷,请以顾实汗为首领。至此顾实汗在青藏地区的统治地位正式得到了清政府和青藏地区各方面的认可。也就是从这时起,青海额鲁特蒙古基本形成。额鲁特即卫拉特,不过在清代的各种史料中,大多译为额鲁特、厄鲁特等等。
) K; A: w: v  F  Q+ T/ E8 z6 U  P) R, H" D- t+ I+ c
    1652年(清顺治九年),顾实汗导引五世达赖喇嘛入京觐见顺治皇帝并贡驼马方物。第二年,当达赖五世返回西藏时,顺治皇帝诏封其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坦喇达赖喇嘛",封顾实汗为"遵行文义敏慧顾实汗",并赐以金册,使顾实汗在青藏地区的权力和威望达到了顶峰,青海额鲁特蒙古的势力和黄教势力相结合,使额鲁特蒙古达到了鼎盛时期。(
準噶爾
) q3 M' {) A4 ?
准噶尔(蒙古语:jekün γar “左手”),是厄拉特蒙古的一支。17世纪到18世纪,准噶尔部控制天山南北,在西起巴尔喀什湖,北越阿尔泰山,东到吐鲁番,西南至楚河、塔拉斯河的广大地区,建立史上最后的游牧帝国。宗教上他们信奉藏传佛教,对西藏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过在18世纪由清帝国几次军事行动灭亡。   目录: |% S4 j! d6 J+ A7 ~2 M
• 简介
2 ]! a! B( W, j# `% B• 综述 ; o: p1 W( q4 y
简介[回目录]词条名( H& M& N9 {, x9 H9 c
  准噶尔汗国    同 准格尔汗国 综述[回目录]建国
5 ]; D+ I0 w& b% c6 v# ~  准噶尔汗国(1640年~1756年)    【建立准噶尔汗国的准噶尔部落是属于蒙古族的一支--卫拉特蒙古,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部族,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元朝称翰亦剌惕,明朝称瓦剌,清朝称卫拉特,亦称厄鲁特、额鲁特或西蒙古、漠西蒙古。国外则称之为卡尔梅克。明末清初之际,卫拉特蒙古分为和硕特、准噶尔、杜尔博特、土尔扈特四大部落。】    1634年,准噶尔部的首领哈喇忽剌去世,其子巴图尔即位,对外扩张疆土,并在1638年在博克塞里(今博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建成自己的都城,1640年,制定了《卫拉特法典》,正式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巴图尔被称为巴图尔珲台吉,连续两次击退俄罗斯的侵略,迫使俄罗斯承认了准噶尔汗国的的独立,相互间建立了平等的国家与国家间的外交关系,两国互通贸易。此前1636年后金已经改国号为清。1648年,巴图尔珲台吉授命喇嘛咱雅班第达将过去的蒙文改造而制定成“托沁”文字,作为准噶尔汗国的统一文字。
& }% R6 o0 P3 d) |# K3 R兴衰史
8 i9 |- w4 D" h* q  1653年,巴图尔珲台吉去世,其第五子僧格继承汗位,但其众兄弟不服,起兵反叛,内战爆发,至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僧格才平定了叛乱,但在1671年,他就被自己的两个哥哥--车臣和卓特巴巴图尔所暗杀,他的三个儿子都年小,汗位难以得到延续,在汗国将要陷入分裂时,他的弟弟,正在西藏学习佛学的噶尔丹(僧格的同母弟)征得老师--五世达赖喇嘛的同意还俗。用极快的速度回国,在和硕特首领鄂齐尔图车臣汗的援助下,擒杀了车臣,并将卓特巴巴图尔赶往青海,使国家恢复安定,他自己成为准噶尔汗国的新一代大汗,称为“博硕克图汗”。 但是,由于他的即位是建立在和硕特首领鄂齐尔图车臣汗的帮助之上,汗国实际上有一半的领土在鄂齐尔图车臣汗的控制之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噶尔丹经过多年战争,击败了鄂齐尔图车臣汗,使汗国内部形成了以他为首的绰罗斯家族的一统天下。    6 T9 @, j! c# U* ?! x
准噶尔汗国(噶尔丹时期)极盛疆域噶尔丹深受喇嘛教的影响,一直想建立一个以喇嘛教为国教的准噶尔帝国,所以,他第一步在1678年率兵攻灭了叶尔羌汗国(今中国南疆附近),同时,又用兵于哈萨克,巩固在那里的统治。在他扫除一切障碍准备实施自己的计划时,却因多疑埋下了自己日后败亡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僧格的三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尤其长子策妄阿拉布坦更是英武不凡,按准噶尔法律,策妄阿拉布坦才应是合法的汗位继承人,噶尔丹为不大权旁落,便逐渐打压策妄阿拉布坦,在1688年,暗杀了他的弟弟索诺布阿拉布坦,这使策妄阿拉布坦感到自身安全难以保障,便在7名僧格旧臣的陪同下,率五千部众,逃至博尔塔拉河一代休养生息。    噶尔丹没有将策妄阿拉布坦放在眼里,在征服了西方的哈萨克汗国之后,便集结兵马和清国互相争夺原蒙古的漠南、漠北的旧地,在1690年,攻入喀尔喀,长驱东进,直取乌珠穆沁,然后拨转锋芒,在赤峰附近的乌兰布通南下,喀尔喀诸部首领都无法抵挡,于是联名向清朝的康熙皇帝求救,爱新觉罗.玄烨率领清军,与噶尔丹的准噶尔军在乌兰布通交战,噶尔丹虽然英勇善战,并发明了著名的“驼城”战术,但仍然被装备有重型火炮的清朝军队打败。与此同时,策妄阿拉布坦率军进攻噶尔丹后方,控制了北到额尔齐斯河上游,东到乌布苏湖的整个地区,包括吐鲁番、库车等新疆的广大领土,从背后形成了对噶尔丹根据地科布多的包围。--【斩草不除根的恶果】    -    撤回根据地的噶尔丹已陷于两大强敌的夹击之中,但他认为只要击败清朝军队,打通自己向东的通道,策妄阿拉布坦便不足挂齿,于是,在1695年,噶尔丹再度进兵喀尔喀,这时的喀尔喀已被清占领,康熙再次亲征,噶尔丹抱定必胜的决心,但这时他的实力与上次相比已大为不如,而康熙却集结更多的人马欲将他彻底消灭,两军经过了极为惨烈的战争,噶尔丹的大妃阿奴也在战斗中战死。最终,他的3万铁骑最终难以击败康熙的20万大军,大败亏输,而这时,策妄阿拉布坦又夺取了他控制下的哈密,切断了他回国的道路,在逃亡一年后,即1697年3月13日,在阿尔泰的阿察阿穆塔台,噶尔丹服毒自杀。翌年9月,策妄阿拉布坦遣使清朝,献上噶尔丹尸体,暂时结束了与清朝的战争,次年,策妄阿拉布坦正式登上了大汗的宝座。    
5 i' `8 a2 @& L2 J4 y( k7 ?准噶尔汗国(策妄阿拉布坦时期)大致疆域策妄阿拉布坦策妄阿拉布坦与其儿子噶尔丹策零统治时期(1698年~1745年),是准噶尔汗国的鼎盛阶段,领土范围包括乌兹别克斯坦、新疆、青海、蒙古高原西部、今哈萨克斯坦、阿富汗等广大地区,人口达到五百余万,拥有三十万大军,数次击败来犯的清朝军队。1745年,噶尔丹策零去世,其子策妄多济那穆扎勒即位,称为阿占汗,他年少又荒唐不理政务,并且囚禁了替自己管理国家的姐姐鄂兰巴雅尔,致使姐夫萨英博落克秘密拥立阿占汗的异母兄喇嘛达尔扎,杀死了阿占汗,汗国长年陷于内乱。1752年,策妄阿拉布坦弟弟大策零顿多布的孙子达瓦齐联合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孙阿穆尔萨那,最终消灭了萨英博落克和喇嘛教达尔扎的势力,达瓦齐自立为汗,这又引起阿穆尔萨那的不满,1755年,阿穆尔萨那投奔清庭,并作为向导进攻准噶尔汗国,达瓦齐率军抵抗,大小战役数十次,终因寡不敌众而败,达瓦齐被新疆贵族霍集占出卖沦为清军俘虏。清将兆惠秉按照乾隆皇帝的旨意,对准噶尔百姓进行了血腥屠杀,在屠刀和瘟疫的双重打击下,准噶尔部众丧失殆尽,最终无力与清朝抗衡,新疆被并入中国版图。    也正是因为以佛教为国教的准噶尔汗国的灭亡,新疆的伊斯兰教才占到了主导位置。
老實說 , 我是一路POST一路看資料的 ...
4 Y) `6 v1 V. @, pE+叫做睇完 , 咁就做下統整拉 :" U2 _" P* w! O0 w
科爾沁係滿清的姻親 , 貴族也分享了滿清政權權力 ,) [5 {3 W1 [( H* i: |( l/ f
不過滿清也把分散統整 , 更控制得較緊的 ;7 f. W6 I+ n$ Z+ Q+ Y5 ]
其他 , 包括喀爾喀 和碩特 準噶爾 , 都和滿清有良好關係 ,- P* E- d+ p/ _! D: p3 O- W  `. e3 [
而因為準噶爾的強大 , 把漠西蒙古的其他四部趕走 ,' D$ X2 P" F/ f- i  B5 f, ~
其中和碩特的顧寶汗則以青海藏族統治者要求下 ,& Z6 G* H- ^5 f7 U1 V$ t
一連入主青海 前藏和後藏 , 後來還得滿清任命為漠西蒙古的霸主 ,9 R$ r9 M$ U/ _4 M* s
甚至在噶爾丹就任時的準噶爾內亂中 , 控制了半個準噶爾汗國 ;
- i- G& S: U2 ^" Z- {4 A7 a而噶爾丹時 , 南滅葉爾羌汗國 , 西侵哈薩克 , 東攻喀爾喀 ,: W" G: h6 A8 t& J5 C* q' R3 T: {
結果導致喀爾喀全面投清, 而和碩特則因為藏亂 ,
# H) H' _6 D. ^" T和準噶爾的入侵而衰弱了~~
科爾沁5 I7 f, f  @/ f* p1 \
  为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撒尔后裔孛儿只斤氏,科尔沁有好儿趁、豁尔臣、胡洛真、火儿赤、尔填等多种汉语音译名见著典籍。科尔沁部原居住在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和呼伦湖一带。明代中期东迁至嫩江一带。为 ...
3 O; p/ n# C* c- ~5 O+ D迦樓羅女王 發表於 2010-10-4 12:27 PM
% o$ F9 `, x' |6 F" b+ _- V孝莊皇太后(大玉兒)就是出自科爾沁蒙古部落, 不知蒙古第一美人之名是否屬實?
6 f2 O' n, [  y
孝莊皇太后(大玉兒)就是出自科爾沁蒙古部落, 不知蒙古第一美人之名是否屬實?
' Z5 h, B3 D! b打狗棒 發表於 2010-10-4 12:31 PM
1 a/ o: W7 }' R- a, R* E6 D呀 ... 佢嫁入滿清果陣先14 15歲 , 仲係細路樣 ... 我覺得係朝臣/宮婢趨附之言吧~~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滿人乾坤大挪移II--分合取蒙古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