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8997
- 精華
- 3
- 威望
- 502
- 魅力
- 1780
- 讚好
- 0
- 性別
- 男
|
1#
發表於 2011-4-8 03:18 PM
| 只看該作者
(轉貼)丟那媽, 粵語係傳承大量中古漢語!
以下這些字語在普通話中已經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或說漸行漸遠,它是我們的古漢語,現在反而被某些一知半解的人質疑成為粵語不是漢語的證據,而它大量存在於粵語的現用語中:
9 U) ] A' o) S$ t# U4 P- s
$ O9 I; H0 D5 G9 f. u 佢:
( D0 K! D; t" u; u “佢”是“渠”的通假,“渠”字在古語第三人稱代詞。 & ]# J- L$ U- k3 i- B5 B( G
滕如期往,乃陽求索書,驚言失之,雲:“女婿昨來,必是渠所竊”。——西晉·陳壽《三國志·吳趙達傳》 . w( U! T. p% t; h
田不曾耕地不鋤,誰人閒散得如渠。
7 R. y( q- b$ ~ q. R + `; h# G8 [0 i" |- e
渠將底物為香餌,一度抬竿一個魚。——唐·杜荀鶴《釣叟》
* N8 [: F; Z; I1 X9 n, N
+ c7 e3 v c! v$ R) |9 s 莫掩夜窗扉,共渠相伴宿——唐·白居易《北窗竹石》
6 K9 u; B6 ^: N/ L- |+ P & P6 @. V( Y( N% y& u" W0 G2 ?
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鹿門攜不遂,雁足系難期。——唐·杜甫《遣興》 ! @ Q) e$ `# [. k& a% }
) Z8 n: b6 D! z2 `
使我不成眠,為渠滴清淚。民膏日已瘠,民力日愈弊。——唐·唐彥謙《宿田家》 3 D9 c4 b6 X( V' ^; Q3 H
, s6 T& Y; v! K0 @5 N a) U
澗水空山道,柴門老樹村。憶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軒。——唐·杜甫《憶幼子》 * H; x' X2 L8 X, u2 N
% }* I5 z# ~( E9 P* c
睇:“看”之意 7 Y1 N& q! e0 l5 d1 f# A
依然谷口,覺子真之咫尺;靜睇岩灘,信子陵之非遠——南朝.王僧孺《與陳居士書》
7 B+ R) A# Y' {$ j! d2 } 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唐·白居易<<長恨歌>> ( P- T/ |; }8 u
睇視。——《禮記·內則》。注:“睇,傾視也。”
& l& V7 _: Z" c% ~ 忽見水影中一女子面,年狀少麗,依時樣妝飾,以目仲躬。仲躬凝睇之,則紅袂半掩其面微笑——唐·谷神子《博異志·敬元穎》 $ Z( Y; d4 p( w/ l/ _! `; p$ U
話窮猶注睇,歌罷尚持頤——唐·溫庭筠《詠寒宵》 ; R3 U0 |% j: I9 }! A8 I. ]
朕駐驆于野,有事岐陽,瞻睇風雲,徘徊以想——《宋書·武帝紀》
+ A% v, d5 @- i' |0 F' n. k / u) v% i& w9 ~' t) B+ S
啖: 2 |( j! ?+ T7 x4 Y3 j O' e. m
飲啖湯(喝口湯): ( o# C# {# n- j: \
啖,噍啖也。——《說文》注:噍為嚼之意.
, L! Y0 k# T+ d. X 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史記·項羽本紀》
^1 L `+ s7 \1 [9 y% H) N J; p 與君啖肥馬,可使照地光。 ' D1 {% Y* F! p/ G/ S
願易馬殘粟,救此苦饑腸。——唐·白居易《埰地黃者》 ( }9 b1 s; J6 j, R
將炙啖朱亥。——唐·李白《俠客行》
$ ]6 H9 q+ U9 i- n R6 `4 J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惠州一絕>>北宋·蘇軾 % J8 s H+ r7 p5 K; \5 `! O
飄泊道途零落,疏慵鬢髮鬖。從來涉世戒三緘。只好隨時飲啖。
1 u7 P2 V# ]: Z1 D9 h+ O8 Q ——宋·高登《西江月》 0 M, t: w6 ~' ~0 o J) p. T# U2 }
/ v& O: K% D7 Y; M: y 7 W" X! ^0 `$ x$ x
嘅: “的”之意
' W) q$ r8 s8 ~% b0 P$ a/ d 觀此圖也,可以茫然而思,粲然而笑,嘅然而歎矣。----宋·蘇軾《虔州八境圖》
( M3 _" u% e! P& }8 f* t
/ f" Q4 _% `5 F( M 揾:“尋覓、擦拭”之意。 ( L. ?, l/ W' C* B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辛棄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