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1363
- 精華
- 1
- 威望
- 365
- 魅力
- 90
- 讚好
- 0
- 性別
- 男
|
1#
發表於 2005-9-12 06:01 PM
| 只看該作者
[轉貼]不可思議的古代科技
一般人常會認為:現代一定比古代進步、古代科技一定比不上現代。然而歷史上有很多例子卻推翻此種「必然」的想法,反而顯示古代某些科技成就是當代所無法比擬的。例如 1994 年 3 月 1 日,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二號坑正式開始挖掘。這是本世紀巨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 j8 z) v( s, C6 [8 Q ^
: B ?; H$ V1 L" l2 }, r古代的「鉻鹽氧化」鍍劍法) L, }7 e* P6 N' E' B" `
S% j$ {6 X3 F5 B
在二號坑內已出土有銅矛、銅弩機、銅鏃、殘劍等,其中還發現了一批青銅劍,長度為 86 公分,劍身上共有 8 個稜面。考古學家用游標卡尺測量,發現這 8 個稜面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已經出土的 19 把青銅劍,劍劍如此。這批青銅劍結構緻密,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紋理來去無交錯,它們在黃土下沉睡了 2000 多年,出土時依然光亮如新,鋒利無比。科研人員測試後發現,劍的表面有一層10微米厚的鉻鹽化合物。' {# c* n+ j% p! B# g! i* S) u5 ^
5 j6 K0 ]$ I% a3 m% P3 k; s9 c
這一發現立刻轟動了世界,因為這種「鉻鹽氧化」處理方法,是近代才出現的先進工藝,德國在 1937 年,美國在 1950 先後發明,並申請了專利。事實上,關於鉻鹽氧化處理的方法,絕不是秦始皇時代的發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就掌握了這一先進的工藝。
_' a# Z) R" V8 z1 g1 i4 N7 f/ P) B! [- _2 e
4 z$ t& P. x( F* ?0 U
越王勾踐劍% Q) M. O+ B) T3 @5 W4 ^' q5 @2 Y: X
3 P- t! F! B* x1 J5 D' `; R! a
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的原因在於劍身上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大家知道,鉻是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地球岩石中含鉻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鉻還是一種耐高溫的金屬,它的熔點大約在攝氏4000度。0 X; A. g# \# x
+ x8 f0 H! v1 `. Y& j古代科學
Q+ T, \. e* V% f
2 `& X \2 B9 ?2 y) W: D 由此我們思考:為何越王勾踐時期就有了我們無法想像的科技水準?也許古代早已有更多的科技工藝是現代比不上的,的確,又有新的事例發現了,在考古人員清理秦皇一號坑的第一過洞時,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重達 150 公斤的陶俑壓彎了,其彎曲的程度超過 45 度,當人們移開陶俑之後,令人驚詫的奇蹟出現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銅劍,竟在一瞬間反彈平直,自然恢復。當代冶金學家夢想的「形狀記憶合金」,竟然出現在 2000 多年前的古代墓葬裡。 / ?' n. V/ |% J
+ c& w9 j* }' j
「形狀記憶合金」目前用途很廣,連女人的胸罩都用上了,也就是「記形罩杯」,可是有沒有想過,本世紀 80 年代的科技文明,竟然會出現在公元前 200多年以前?又有誰能想像,秦始皇的士兵手裡揮舞的長劍,竟然是現代科技尚未發明的傑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