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吹水版 » 【空間靈幻異次元】 » 佛學文章、故事分享站(不斷加料)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佛學文章、故事分享站(不斷加料)

歡迎各位分享精彩的佛法文章、故事,尤其是Morris兄及聖兄。

[ Last edited by 機密 on 2006-1-17 at 10:56 PM ]
網上身份誰不『機密』?

禪與淨土

禪與淨土
香港寶蓮禪寺退居方丈初慧大和尚開示



        禪者禪心也,亦即清淨的心體,想達到清淨心體,必須修學禪定之法,於寂靜處跏趺而坐,眼觀鼻、鼻觀心,屏息諸緣,勿生分別。一心不亂,能所兩忘。一念不生時,自可了悟本心本性。時時保住此心體。般若智照、念念不迷,常自見性。此乃是頓教法門,正如六祖大師云:「努力自見莫悠悠,後念勿絕一世休」。即此義也。

        楞嚴會上,阿難尊者請佛開示:「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顯示「三觀法門」為成就菩提之本。三觀法,就是無上法。佛曾責阿難:「汝但以緣心聽法,此法亦緣,非得法性」。以緣心聽法,衹益多聞,於奢摩他微密觀照,心未開悟。

        奢摩他此云止,謂止息諸妄,三觀中屬於空觀。三摩缽提,此云觀,觀諸法為幻化相,但有假名,三觀中屬於假觀。禪那此云靜慮。靜是止,慮是觀,止觀不二。空有圓融名叫「妙禪那中觀」。此中道觀法,是要一切無著,不著空有,又不離空有,空有圓融,真俗不二,名中道第一義。一中一切中,無空無假無不中,名圓妙三觀, 是至高至妙之禪觀也。在楞嚴會上「佛許有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所謂妙莊嚴路者,菩提覺路,最微妙、最莊嚴,屬於修正之位,在圓教初住位,已能分破一品無明,分証一分法身真理,能現身百界,八相成道,利益眾生。例如:已真見一分明月,而非月影。修証期間,經歷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覺位。無明分分破,真理分分顯。已見圓滿明月,直至最後一分生相無明盡,位登妙覺,那時三覺圓,萬德具,名究竟証到佛果之位。諸佛菩薩莫不依此三觀妙祥那而修道也。以上所言是無上禪法。」

        至於修淨土法門,與修禪觀法,下手雖不同,而究竟處是一。所謂異途同歸。修行淨土法門,最簡易而成功高之妙方便門。單以「持名念佛」,便可一生成辦。單念一句阿彌陀佛,於一切時、一切處,「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假使忙似箭,不離阿彌陀、心念口念、心口相應,念到無能念之我,無所念之佛,能所兩忘,一心不亂之境,常能現前。意識動相全消,功夫到此」,一片清淨,當下就是淨土矣。信、行、願具足,臨終決定作得主,決不隨生死流轉。阿彌陀佛與諸聖眾,親來接引,生於極樂國土上品上生。恆常念佛,目前減少內心許多煩惱,將來可以往生淨土,「歸原無二路,方便有多門」。一切唯心造,若能以真誠心懇切心去造功夫,一定成功的。
網上身份誰不『機密』?
禪淨雙修
2003年 紹根法師開示


      「禪」是攝心一處,閉目思維一句話頭,以七日為期,剋期修証,故名為禪七。

       「禪」有「如來禪」和「祖師禪」,如來禪可以從經教文字入手,後者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只許以意會,不可以言傳,是不依經教,不立文字,不立漸次,是以心印心,此心即是諸佛本妙明淨之佛心。亦是我們每一位本具「清淨本然」的真心,若能覺悟此佛心,就是見性成佛,故此又名「傳佛心宗」。其始宗就是摩訶迦葉尊者,由於釋迦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當時在會大眾,八尊人天悉皆惘然,不了解佛的意旨,唯獨迦葉尊者破顏含笑,佛言:「善哉,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托於汝」,因此迦葉尊者成為傳佛心印第一代祖師,從此祖祖相傳,直至廿八祖達摩祖師,傳來東土中國,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因此而有祖師禪之興起。

        這祖師禪若非上根利智,宿植德本之人,不易修証,更何況參禪並非一門從語言文字可以研究的學問,而是由實踐修証所領悟的工夫,修行過程全憑自己力量,不是靠他人之力。所以修禪之人,非有根基深厚,智慧銳利,加以持戒嚴謹,方可成功。否則據《楞嚴經》講:「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楞嚴經》又講:「殺心不除,魔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魔道。」又云:「偷心不除,魔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偷,必落邪道。」又若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則三摩地,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可知修習禪定,既要斷淫,還要戒殺、戒盜、戒妄語,才不怕被邪魔所侵。

        可惜世人修禪,大多數都是殺心未除,淫心熾盛,貪求享受,好大喜功,必為魔所侵,因此,未得謂得,未証謂証,胡言亂語,必淪為邪魔眷屬。

        現今正處於末法時代,眾生障深慧淺,修習禪定之人,未能悟道事小,著魔事大,所以最好是禪淨雙修,憑藉佛力加庇,既可不為邪魔所侵,又可積聚生西資糧,一到淨土樂邦,便可親覲彌陀,見佛聞法,何樂不為?

        所以虛雲老和尚經常開示,都是勸人參禪之外,要兼修念佛法門,因為念佛法門是三根普被利鈍兼修,不論上智下愚都可修持。

        印光大師有云:「吾人心性與佛同儔,只因迷昧,輪迴不休,如來慈憫,隨機說法,普利含識,就路還家,法門雖多,其要唯二,曰禪曰淨,了脫最易,禪唯自力,淨兼佛力,二法相較,淨最契機末世眾生,惟此甚行,否則違機,勞而難成。」徹悟禪師亦云:「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乎?其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一句佛號俱懾悟修兩門之要,舉悟則信在其中,舉修則証在其中,信解修証俱攝大小諸乘一切諸經之要,罄無不盡,然則一句彌陀非至道乎?」徹悟禪師說出念佛法門之殊勝,為六方諸佛所共讚,今日在會大眾,多數都是根鈍障重,連本人在內,若不是業障深重,又豈會「諸佛出世我沉淪,今得人身佛滅度?」我們生逢末法,魔強法弱之時代,若修其他法門,希望了生脫死,實非容易之事,所以我們莫如老實念佛來得直捷妥當。

        釋迦世尊所說,修行之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之多,只要依教奉行,皆可離苦得樂而趣向佛果菩提,但若講到難與易的比較,是以念佛法門較為便捷,不但簡便易修,行、住、坐、臥皆可念,古時有位大詩人白居易,其晚年退隱於洛陽,天天誦經念佛,他寫有一首詩:「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縱使忙似箭,也念阿彌陀。」所以末法眾生修念佛法門,最為便捷。

        一般人只知念佛是求生淨土法門,殊不知念佛也是屬於禪的一種行門。
        淨土法門就是執持一句聖號,念到一心不亂,淨土自然現前,這一心不亂就是「定」。《大集經》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至心想像見佛時,即是不生不滅法。」此不生不滅法就是佛性,專心念佛,至誠懇切之時,我心佛心融合為一,既無能念之我,亦無所念之佛,能所兩亡,此即是無上深妙禪。大勢至念佛圓通章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成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謂心開」。這心即佛,佛即心,是唯心淨土,故云「心淨即土淨」禪宗和淨土宗都是佛教的修行法門。

         淨土念佛法門最要具備「信」、「願」、「行」這三個條件才能達到目的。「信」要信西方確有阿彌陀佛以慈悲力接引眾生,信彼佛世界的莊嚴。「願」必要發願往生彼國。「行」必須依教去行。老實念佛,念到一心不亂,這一心不亂不是「定」是什麼?因此古往今來大善知識,都是勸人持名念佛,其理在此。
網上身份誰不『機密』?
往生淨土實錄二則
節錄自淨空法師講解之《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民國五十七年,佛光山剛建立不久,慶雲法師請我去幫忙,在山上住了十幾天。

        一天晚上,我們二十幾個同修坐在放生池邊聊天,在山上做工的一個工人走到我們中間,給我們講了個把小時的開示,我至今不忘。

        這個工人是台南將軍鄉人,他的鄰居有位老太太,念佛三年,站著往生了。所以他勸我們也念佛,講的很懇切,我們很受感動。
        他告訴我們,他鄰居那位老太太,非常厚道,待人很好,也不識字,不曉得什麼是神,什麼是佛,她是有會必到,有廟必拜。三年前,她娶了個兒媳婦,多少懂一點佛法,勸她不要到處亂拜,教她專門拜阿彌陀佛,專門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位老太太很了不起,居然能聽兒媳的話,那裏也不去了,在家裏設了一個小佛堂,天天念,念了三年。往生的那天晚上,她叫兒子媳婦們先吃飯,不要等她,說她要洗個澡。兒子媳婦很孝順,就等著她。可是等了好久,沒見她出來,到她房間裏一看,她確實洗了澡,也換了衣服,但人不在。又到小佛堂一看,見她穿著新換的海青蘭衣服,站在佛像面前,一面看著佛像,手裏還拿著念珠,叫她也不答應,走近仔細一看,老太太已往生了,是站著往生的。這是民國五十六年發生的事。她往生前不告家裏人,就避免了家裏人找麻煩,不然的話,一耽誤,就去不成了。這老太太多聰明啊!


        這樣成功的例子,我在美國舊金山也聽到一個。
        舊金山有位闞老居士,她一位親戚的老太太,也是念佛人。平時在家裏燒飯,照顧孫子。每天都早早地起來把飯燒好。有一天早晨,老太太沒有起來,家裏人起來後見沒有人燒飯,到她房間裏一看,她正在打坐。叫她也不應。仔細一看,她已往生了。什麼時候往生的也不知道。奇妙的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老太太把遺囑都寫好了,擺在面前,後事交待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此,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她把兒孫們的孝服都親手縫好了,一人一身,還寫了名字,也擺在她面前。你說這個妙不妙!看來,這位老太太數月之前就知道自己要往生了,預知時至!於是她就把自己的後事料理得清清爽爽,不讓後人操一點心,她老人家打坐往生了。這件事情是闞老太太親眼看到的,絕對不是假的,絕對不是騙人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覺悟,若把這個法門看輕了,疏忽了,那真是一生當中無比的憾事。所以,我們要把這一件事當成我們一生中唯一的一件大事,認真地去做。


        無始以來,我們在這個世界裏生死輪迴,沒有辦法超越。我要告訴諸位實實在在的狀況:決定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這是肯定的。如果你不相信,你從今天早晨起,到晚上反省一下,我在這一天當中,究竟是善的念頭多,還是惡的念頭多?一天當中如此,何況一年,何況一世,何況生生世世,必定是惡念多、善念少啊!善念感三善道,善念既然少,住三善道的時間就短;惡念感三惡道,惡念既然多,那麼決定住三惡道的時間長。這是一定的道理。有因必有果!非常非常可怕。所以,人不能死啊,死了就不得了啊!一定要在這一生當中把這個問題解決,決定在這一生當中永遠超越六道輪迴,以後再也不幹這些迷惑顛倒的事情了!我們做到做不到?決定能做到。眼前這些人能做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呢?


        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以後,你放不下心,想見眷屬並不難。阿彌陀佛非常開放,絕對不會找你的麻煩。你向他老人家請假,他老人家一定點頭:好,你去一下,再馬上回來。你馬上就可以回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真正得了自由自在。不但我們這一生的家庭眷屬能見到,從今以後,生生世世的眷屬都能見到。你的宿命通、天眼通、他心通等本能恢復了,智慧恢復了,你就有能力度你的世世代代的眷屬。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實利益。真正明白的人不多,真正明白的人沒有一個不認真的去修學,不認真去做的。眼前縱然吃點苦頭也要忍耐一下,眼前再苦時間也是有限的。這個有限的短時間的苦能夠忍受,才能得究竟之樂,得永恒之樂。這是我們一定要覺悟的,這個覺悟就叫作菩提心。真正覺悟了,就要修諸功德。
網上身份誰不『機密』?

一切莫執著

開示語錄 一切莫執著(一九八○年九月十日)
宣化上人開示

這世界上無論好和不好,都是教人覺悟。好,就是教你覺悟好的地方;不好,就是教你覺悟不好的地方。好和不好都能覺悟,便沒有問題了。若好的不覺悟,便執著在這個好上;不好的不覺悟,便執著在一個不好上。無論執著「好」或「不好」,都是一種執著,有這種執著,在道業上就不能有所成就。必須要把好和不好的都看破,順境逆境都能處之泰然,就可以不被境界所轄。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世間上一切有為法,好像作夢一樣,並不真實。又好像水中的浮泡一樣,是不實在的。像影子一樣,看是有,卻捉不住。又如同露水、雷電,瞬息消逝。應作這樣觀察,才能真正的看破;看破之後,還要放下。如果放不下,執著這個,執著那個,便得不到自在。無論順境或是逆境,把它放下,毫不執著,才能得到自在。
[禪法] 論真心與妄心
初慧大和尚開示

        永嘉大師云:「心是根 , 法是塵, 兩種猶如鏡上痕, 塵垢盡時光始現, 心法雙忘性即真。」根者, 屬於意根,意根屬於心法。 人人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稱為六根),根之所對,就是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叫做六塵。) 根對境時未起分別,名為清淨四大。 未有境所對, 未起意識分別, 未有憎愛取捨、人我是非, 叫做清淨四大。 眼只有見色之功能, 耳只是聽聲, 鼻只嗅香, 舌只嘗味, 身只感觸, 意只知法。 未起意識之分別, 未有憎愛取捨、人我是非等意念。 一起分別想念, 即屬意識, 此識又名分別事識。 一起分別, 則有人我是非、 憎愛取捨、 鬥爭等煩惱心起。 貪瞋痴愛煩惱叢生, 起惑自然作業,有業必受果報, 故意識為生死根本,名叫妄心。 未起意識分別叫做「真心」。 是帶有一分生相無明在, 如第二月, 捻目所成。 若放開手捻, 則純是真月。 所以認知真妄界別, 則能降伏塵勞煩惱。

       若識得修行成佛方法,依戒定慧力, 當要時時收懾六根, 念念不與六塵相合,名為背塵合覺 。保守六根,不起分別,功夫純熟,自然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因緣成熟,自然明心見性,故說:「塵垢盡時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即此理也。

        由於凡夫眾生無明所覆,故無智慧,不辨真妄,認妄為真,隨逐六塵,起諸惑業,貪嗔癡、殺盜淫等身口意業,廣作諸惡,有惡因感惡果,故有六道輪迴的苦惱。生又死,死又生,生生死死,輪轉不息,受無邊苦痛,沈淪苦海,無有了期,故佛嘆言,誠可憐愍!
      
        今既了知,生死癥結之所在,趁此康健之年,勤行懺悔,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時時收攝六根,不起妄想分別。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無常、念死苦,常修六念,持戒清淨,自然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啟發無漏智慧 ,念念無妄,三惑既除,二種生死,自然解脫。修福修慧,福慧圓滿。萬德莊嚴,方名為佛。
        
        我們博地凡夫,修行首先止息妄想,古德云:「不必求真,但能息妄。」妄念若息,真性自現。所謂:「心無分別想,清淨達本源。」經云:「分別不生,斯則名為真三摩地。」大道在前,須分明認去。

         我見如是,願與眾生共勉!
網上身份誰不『機密』?
[佛經故事] 神奇的誦經聲
    ——譯自《小兒聞解經》


        在一座山上有一茅舍,住著一個比丘僧。比丘對佛法真可謂精進持戒,毫不懈怠。
  從日出到日落,從日落到日出,他足不出戶,只是一心誦讀般若波羅蜜經。
  他那朗朗清脆的讀經聲,從窗戶、門口、壁縫傳出來,在山間回響著,似鳥語花香,如淙淙清泉,遍布整個山麓。

  卻說這山中,每天清晨和黃昏,都有一個七歲的牧牛郎在山麓放牛,聽到朗朗經聲,心中甚為歡喜。
 “多美妙呀,念得多好呀!”牧童每次到山麓放牛時,都聽到誦讀聲。漸漸地,他入了迷。

        在一個黃昏時分,牧童循著誦經聲來到比丘的門前,說道:“請問,您讀得是什麼呀,這麼好聽!”

  比丘正讀得入迷,猛聽得一個聲音叫他,便抬起頭來,只見一個小孩倚在門柱上。
 “孩子,進來說話。”比丘招呼道。

 “您讀得是什麼呀?”牧童走到比丘的面前再次追問,然後靠著書桌,眼睛放出智慧而渴求的目光。

 “是佛經——般若波羅蜜經。你年紀太小,長大了就懂了。”比丘答道。

  牧童一聽,卻說:“用不著長大,我現在就懂!”

 “你才多大就懂了?”比丘大為驚奇。

 “七歲了,我覺得您讀得美妙極了!”

  比丘心裏讚道:“真是一個聰慧過人的小童,絕非凡人!”

  沒過多久,小童便告辭回去了。
  牧童回到原地,一看牛不見了。
 “呀,肯定進山去了。”牧童便進山找牛。他走了很遠,也沒有找到牛,太陽已下山了,但他怕回家被父母打罵,不給飯吃,便硬著頭皮繼續往深山裏走去。越走天色越黑,他不禁朝山裏喊了起來:“牛啊,牛啊,你在哪裏?”

  忽然,從林間深處傳來一陣響動。牧童以為是牛在裏面,忙走上前去,卻朦嚨地看見前面正有一只餓虎朝他走來。

 “媽呀!哇!”牧童嚇得大哭起來,轉身就跑。

  但已經遲了,一幕慘不忍睹的悲劇發生了,那牧童被猛虎吃得連骨頭都不剩了。
  而那比丘還在等著這個有絕頂大智的非凡神童呢。當然,比丘失望了。再也沒有牧童經過他的門口了。

  牧童死後轉世到一個長者貴族家裏。
  那長者家裏應有盡有,只是無兒無女。此番長者聞聽妻子懷孕,高興得不知如何是好。只是自從妻子懷上孕後,嘴裏老是嘮叨著什麼,一副昏昏迷迷的樣子,如同做夢一般。
  他見妻子總是躺在床上,不斷地哼著什麼,長者心中疑惑:莫非是妖孽作怪?便趕緊讓僕人去請相師來占卜。

  相師占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說道:“我也說不清是什麼原因但肯定不是鬼怪!”說罷驚慌而去。

  長者見狀,不知是凶是吉,整日愁眉不展,但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一天,山中那比丘化緣到了這個長者家門口,遠遠地就聽到長者妻子嘴裏的哼哼聲,心裏不禁歡喜起來:“這不是我天天念的般若波羅蜜經嗎?”

  比丘即快步走入長者家門,見長者一臉的愁雲,便問道,“請問,貴府是誰在念佛經呀?”

 “什麼?什麼?”長者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只是驚訝地看著比丘。

 “貴府誰在念佛經呀?”比丘又問。

 “沒有人念佛經。”

 “那聲音我非常熟悉的,貴府一定有人在念佛經!”比丘邊說邊坐下來,長者莫名其妙,心裏很不高興。

 “那是我妻子得了病,在胡亂哼哼呢!”長者沒好氣地說。

 “您妻子在念般若波羅蜜經啊!”

 “什麼般若波羅蜜經?”

 “就是佛經。”

 “可是真的?”

 “您該放心就是,您的妻子不是害了什麼病,而是在誦讀般若波羅蜜經,她懷的必是佛家弟子!”說得長者心花怒放,急忙告訴全家人,大家都高興得不得了。

     轉眼便到了嬰兒出生的時候。
  那嬰兒剛出母腹,即從產床下到地上,雙手合十地跪著,嘴裏不停地念著般若波羅蜜經。
  全家人驚奇地看著嬰兒,再回頭望望長者之妻,見她已不哼哼了,也完全醒了,像從長夢中醒來一樣,根本不知之前自己的情形。

  長者急忙跑到佛所,去請眾僧來看自己的兒子。
  眾僧來到長者家裏,都驚奇地看著地上的嬰兒,被他那連讀帶講的誦經聲吸引住了。

  眾僧一起向長者合掌施禮,道:“這是真正的佛弟子,施主千萬不要干擾他。好好撫養吧,這孩子以後可以為天下眾生之師,包括我們這些比丘。”

  七年過去了。前世的牧童已成為一位貴公子,但他一心只誦讀般若波羅蜜經,已完全悟解了經義,同時背誦了所有的經典。可謂無人可比,智慧超眾。
  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所有經典中原來錯誤或脫落漏掉的字句,他都一一給予糾正補充,完備了原經中的不足。
  于是,比丘僧眾均隨他誦讀經文,聽他講解經義。

  從此,長者的兒子更是身體力行,講經授法無怠,舉止言行為人師表,經常開化弟子們,使他人發大乘心。
  他的足跡遍及整個城市、鄉村、大街、小巷,無論走到哪裏都有他的弟子。經他啟發得大乘心的人共八萬四千,直接學佛法的著名弟子共五百名。

  佛告訴阿難說:“阿難,那時的牧童就是我的前身,那個比丘就是迦葉佛的前身呀。”
網上身份誰不『機密』?
[禪法] 略談心性法門
初慧大和尚開示   
      

        我們每個人都具有「心與性」,若無心性,則同於木石。
        何謂心性?心是本體,性是妙用。心性本體,是不會變遷的。不動不變的名叫心體,其妙用無邊,能夠應物隨緣,叫做妙用,所謂「用則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本體雖不變,應物可以隨緣,例如「觀世音菩薩,應以何身得道,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所以諸佛菩薩悟道後,就有不可思議妙用,廣大圓通。如六祖大師云:「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自性者,無相性也,以無相故,作諸善業,名曰福田。修行人,時時提起覺照,離諸相,無所往。「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生心,所作所為,離相而作,故其功德,不可思量,猶如虛空,廣大無際。從無住本,立一切法。我們學道人,念念在道,心無分別想,用到無分別處,則時時與菩提心相應,人我是非,煩惱鬥爭,自然融入「無所有」之鄉,真實做到「心無分別想,清淨達本源也。」

       一切處無心,是最吉祥之地。故六祖大師云:「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於相離相,於空離空,一切無著,是故此處最吉祥!經上說:「若能無念,則為向佛智也。」「無念」即是無妄想分別,無第六意識分別,意識是污染,智慧是無念清淨,故彌勒菩薩云:「依智莫依識,依識染,依智淨。」智慧是般若,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慧到彼岸),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般若為苦海之慈航,黑夜之明燈,病苦中之良藥。般若智慧,如拔苦之利器,出煩惱之深淵,到菩提之彼岸,修行之人,不可缺少之智慧也。希望人人發揮本有之智慧,斷煩惱,了生死,成就無上覺道,於十方世界,轉妙法輪,普利群生。
網上身份誰不『機密』?
機密兄:
請問現在坊間〈佛頂尊勝陀羅尼神咒〉係咪全文呢?
佛頂尊勝陀羅尼加句靈驗記(http://www.26fun.com/bbs/viewthr ... e=1&highlight=)
Originally posted by morris13 at 2006-1-20 23:22:
機密兄:
請問現在坊間〈佛頂尊勝陀...
孰在此答你。
http://www.26fun.com/bbs/viewthr ... page=25&fpage=1
網上身份誰不『機密』?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吹水版 » 【空間靈幻異次元】 » 佛學文章、故事分享站(不斷加料)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