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吹水版 » 【每日一篇好文區】 » [轉貼] 莫讓民族瑰寶消亡 傳統中醫出路何在?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轉貼] 莫讓民族瑰寶消亡 傳統中醫出路何在?

中醫是否該廢止?一夜間成為爭論熱點,甚至招致包括管理部門、藥廠、專家以及無數民眾的熱烈回應。雖然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以及有關權威人士,都已經表態,國家對中醫的支援一如既往,並不會有任何改變,但中醫還是面臨持續萎縮、苦苦支撐的局面,正面臨著日漸退出大眾視野的嚴峻形勢。中醫的出路在哪?中醫的突破口在哪兒?這些都是中醫要面對的嚴峻問題。

出路一充分發揮價廉優勢,推動醫療體制改革

近20多年來,“中國製造”的中醫被“外國製造”的西醫趕上並超過,縮小了自己的銷售範圍,甚至造成了發展停滯。在記者隨機採訪的十幾位市民中,很多人表示,近幾年生病都是用西醫進行治療,因為西醫效果明顯,見效速度快;有的時候患上小病也不用去醫院,自己就知道該吃什麼西藥,直接去藥店購買,很方便。但對中醫藥卻不是很了解,不敢亂用。也有市民表示,曾試過中醫藥,效果不甚滿意,以後就不用了。

在採訪中了解到,在大部分市民的心裏都把原本是治病技術的中醫,已不再是治病療疾的方法,而逐漸演變為一種文化傳統。這樣的變質,是一種退化,還是一種昇華?

一位衛生行政部門的官員表示,要解決目前醫療領域中的諸多問題,就必須要建立適應新形勢的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保健體系,即要立足於現有國情建立惠及中國13億人口的醫療保健體系。中國曾以世界1%的衛生費用,解決了世界22%人口的醫療保健,公共衛生體系使醫療人口覆蓋率高達85%,創造了發展中國家發展公共衛生事業的奇跡。而這個奇跡的發生靠的就是中醫藥學和以中醫為主、中西醫並舉的農村合作醫療,那個時期的“赤腳醫生”,用大量廉價中草藥和自製成藥,減少了費用。所以在當前中國廣大農民醫療健康和城市的弱勢群體及貧困人群沒有充分保障的情況下,研究和探索如何用中醫建立醫療保健體系也是符合現實選擇的。同時這也是中醫走出重圍的突破點,在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上充分發揮中醫中藥“簡、便、廉、驗”的優勢,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社區衛生服務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曹洪欣也表示,中醫醫療體系對全民醫保的貢獻是顯著的。西醫的成本比較高昂,因為它要對病人進行大量的儀器檢查,才能作出判斷,比如做CT等,因此造成了成本的上升。而中醫在診斷、治療方面費用低廉是它的絕對優勢,這些能夠解決全民醫保的根本性建設特別是對農村醫療改革、社區醫療建設能起到推動作用。但目前的醫保建設、醫療體系卻沒有充分發揮中醫的作用。

出路二解決“墻內開花墻外香”,立法保護已刻不容緩

在北京一所中醫診所裏記者見到了從非洲來此學習的學生,他們告訴記者,在非洲,中醫針灸和中草藥受歡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非洲人來中國學中醫。“中國有這麼好的寶貝,我不明白為什麼你們自己反而要丟棄呢?”就在中醫在中國飽受“身份質疑”的時候,許多國家卻把目光投向了中醫。據有關數據顯示,中醫已被74個國家承認,在澳大利亞,已經有若干省把中醫列入了醫保範圍;在德國,農民開闢了專門的種植園,大力發展中草藥種植業……

目前,中醫出現的“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局面令中國人尷尬。著名的中醫專家鄧鐵濤指出,如果我們不注意的話,到國外學中醫不是危言聳聽。一部《大長今》電視劇不僅講述曲折動人的故事,還涵蓋了飲食、服飾和醫藥。如果我們不去挖掘、整理、宣傳和繼承,針灸甚至中醫就可能成為南韓的文化遺產,就象端午節已被南韓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

北京中醫藥大學的趙教授向記者介紹,要多頭並進,為中醫發展提供支援和保障。一是法律保障。國家應制定中醫專用的法律保護中醫。加強中藥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雖然以《中藥品種保護條例》為核心,初步建立了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但是對我國中藥知識產權的保護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不僅要保護中藥有效成分及提取工藝,也要保護在創新的中醫理論指導下研發的復方中藥,並注意保護中國歷代中醫文獻記載的經驗和處方,防止國外搶注我國傳統中藥知識產權。在條件成熟時,制定《中醫藥法》,最大程度地保障中醫藥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二是體制問題。國家每年用於中醫藥研究的專項資金要用於真正需要研究的中醫領域。同時醫療體制中要加入中醫,使中醫從業人員增加就業的機會。併發揮中醫治療花費較低的優點,如社區醫療機構就可以增設中醫。

三是政府重視。政府要營造一個保護中醫的良好環境,切實保護中醫學術、傳承中醫學術、光大中醫學術。要鼓勵採用產學研結合的機制,引進民間資本或者吸引外商投資等多元化的投資模式發展中醫。研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以醫帶藥,以藥促醫。

出路三教育體制要改革,“多層次”培養人才

管理學中有一個著名原理叫短板理論,即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取決于組成它的最長的板塊,而是取決於最短的板塊。優秀人才的缺乏、後繼的無人就是我國中醫發展的“短板”。政府要重視教育,建立健全適合中醫發展的教育體制和模式,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培養優秀的中醫人才,防止後繼乏人而形成斷檔。加強對中醫院校的管理,學科設置、課程設置要體現中醫特色,切忌讓中醫院校的“泡沫化”,即學中醫是形式,學西醫是內容的不良局面。

南京中醫藥大學王旭東教授表示,教育體制必須改革。中醫是精英教育,而不是大眾教育。我們學校一年招收3000人,可能有一半學生都轉行。因為中醫的關鍵是靠療效來生存,如果中醫大夫給病人看病沒有效果,就無法生存。而在大學能否培養一些中醫精英是關鍵。所以關鍵是教育體制要改革,一方面是大學改為精英教育;另一方面,政府需要用政策來扶持民間中醫教育的發展,因為中醫幾千年以來一直就是來源於民間。

有專家也呼籲,現在對於中醫學來說,最重要的任務應該是培養“多層次”的中醫人才,以滿足社會不同的需要。所謂“多層次”主要有三類,一是“研究型中醫人才”,這類人主要是進行中醫研究生教育,在中醫特色及臨床的基礎上,要求他們涉獵多學科知識,並把這些知識落實到中醫研究上來;第二種是“外向型人才”,這類人必須在牢固的中醫根基基礎上,學好外語,準確把握中醫理論的外語表達,把中醫“推向世界”;第三種是“亦中亦西的人才”,這類人的學制可以從一般的4年延長到6年,先學中醫、再學西醫,或先學西醫,再學中醫,培養的人才既會用中醫理論指導防病治病,又會用西醫理論指導。

此外,中醫人員的繼續教育非常重要,必須要“活到老,學到老”,特別是中醫各專科人才,不可能僅在院校中培養,更多的要靠臨床實踐和繼續教育才能完成。

出路四拿來主義已行不通,與時俱進才是關鍵

造成中醫如此艱難局面的根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是患者崇洋媚外,總是覺得國外的技術高;有的認為是政府支援不夠,財政補貼太少;有的認為是西醫的衝擊力太大,醫療市場被瓜分。其實,這些都並不是最關鍵的原因。最關鍵的原因在於中醫本身,在於中醫沒有與時俱進,沒有創新,沒有超越。

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鞭策我們要用新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開發傳統中醫理論。但目前我們並沒有隨著科學的發展而有太大的進步,中醫診治方法已經幾千年不變,中醫現在的困境告訴我們:躺在老祖宗留下的金山上睡大覺的拿來主義已經行不通了!應當把祖業發揚光大才是關鍵。

面對世界經濟競爭日趨激烈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新形勢,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曹洪欣教授指出,當今中醫的創新發展比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緊迫和重要。中醫現代化是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需要國家的重視,需要社會的關心,更需要幾代中醫藥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醫自我封閉是沒有出路的。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吹水版 » 【每日一篇好文區】 » [轉貼] 莫讓民族瑰寶消亡 傳統中醫出路何在?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