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1819
- 精華
- 0
- 威望
- 269
- 魅力
- 0
- 讚好
- 0
- 性別
- 男
|
1#
發表於 2006-8-6 11:36 AM
| 只看該作者
吐蕃與「吐播」
吐蕃與「吐播」 今人喜歡附和,一有標奇立異之說出籠,便必有附和者,這些附和者又多為傳媒,於是標奇立異之說立刻變成「正」,傳統則自然是「負」。9 r+ T8 v, J. _- e; a
7 q: `' C' E# N, L F O最明顯的例子是「吐蕃」,此乃西藏的「唐名」,一向讀為「吐凡」,從無異說。然而大陸忽然有兩個所謂專家,認為「蕃」字要讀「播」,此說一出,香港傳媒立刻跟進,居然找出個理由,說「吐播」的音與tibet相近云。稍有學問者,則謂藏人自稱為brod,故當然是「播」音。2 [6 x7 \ x% n( a& m) F) d# S# |/ w
1 H, b) Y! j7 W其實若由頭說到,便知道這些人一直是在發謬論。首倡「吐播」的大陸出位專家,說「蕃」字在唐代無「番」音,他連《唐韻》都懶查,就一口咬定。加上發表文章的編輯也照例不核對資料,於是就人「播」你「播」,冤枉唐代人。- Y, c7 Y$ ^5 Q, t4 n
9 A: y& w, H/ _0 ]; r. [$ b2 C& r
在黑水城發現的文書,乃唐宋元三朝的文物,許多文書直用「吐番」來稱呼西藏,這「吐番」當然即是「吐蕃」,因為有些文書即用「吐蕃」之名。足見當時,「土番」與「吐蕃」二名通用,此乃強烈的證據,證明「蕃」字應音為「番」,轉讀為「凡」音可以,但卻一定不能夠讀「播」。
$ S* X0 H4 A B
4 k- y& N. u7 r9 P3 o0 J這即是一個「以訛為正」的實例,此例無可辯駁,除非恃著面皮厚。2 ~2 S& Z. V, J+ r+ R& v: r2 x- v
2 \9 W/ {( T: s# \
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
% t3 k5 u( G! Y* f" W& R g) H2006年7月2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