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吐蕃與「吐播」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吐蕃與「吐播」

吐蕃與「吐播」 今人喜歡附和,一有標奇立異之說出籠,便必有附和者,這些附和者又多為傳媒,於是標奇立異之說立刻變成「正」,傳統則自然是「負」。! J" y  S# \# i7 @5 T7 ?

, X4 ]& ~& |) n4 O* g+ q0 Y最明顯的例子是「吐蕃」,此乃西藏的「唐名」,一向讀為「吐凡」,從無異說。然而大陸忽然有兩個所謂專家,認為「蕃」字要讀「播」,此說一出,香港傳媒立刻跟進,居然找出個理由,說「吐播」的音與tibet相近云。稍有學問者,則謂藏人自稱為brod,故當然是「播」音。! F* c; @, J2 L
9 j' I% X4 d' o! y
其實若由頭說到,便知道這些人一直是在發謬論。首倡「吐播」的大陸出位專家,說「蕃」字在唐代無「番」音,他連《唐韻》都懶查,就一口咬定。加上發表文章的編輯也照例不核對資料,於是就人「播」你「播」,冤枉唐代人。
3 n# p6 F0 T0 D/ n; k$ w$ T) W! ^: W: K/ i" m
在黑水城發現的文書,乃唐宋元三朝的文物,許多文書直用「吐番」來稱呼西藏,這「吐番」當然即是「吐蕃」,因為有些文書即用「吐蕃」之名。足見當時,「土番」與「吐蕃」二名通用,此乃強烈的證據,證明「蕃」字應音為「番」,轉讀為「凡」音可以,但卻一定不能夠讀「播」。# J. B& j4 v$ i- g" w% v7 A# i
3 A% e+ r: N. I' K' k% ]- G4 ?
這即是一個「以訛為正」的實例,此例無可辯駁,除非恃著面皮厚。1 s! I. L! U6 ]
1 N$ E+ {, N5 _4 I4 V  Y
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 X5 {  L5 a8 L8 z0 J; o( N
2006年7月24日
THZ.....明白了
oooh
6 ^+ D9 E, }( [3 `9 N8 `) a( V$ Oreally good explanation on the newspaper...
9 s& E2 e+ P" l. S) d$ K1 p3 O) s5 r$ ?
thank you man
明白明白......very good essay! E& R4 g% C! }
thx man
但係呢段野都係得個講字
民主定民粹?
Originally posted by pigcat at 2006-8-6 04:54 PM:
$ h% B" A( o  G5 P: ?) ^6 D但係呢段野都係得個講字
.....摶貼的....

「倚」──千餘年的古語

Originally posted by BarristerSpring at 2006-8-6 04:03 PM:
5 c% r, u% j5 [; a& v明白明白......very good essay
* d- r, c, x" Fthx man
) s0 R& C8 i: [thx....又再轉..+ R0 D' b) x) F+ r7 v
.......................................................& `  p& v3 Z$ t) J. ?1 e3 g
「倚」──千餘年的古語5 a  Z" [, g" z! _, N

1 g+ W6 G" R4 S$ |# c& h5 P$ m/ x! B4 h
  l4 [( ?' j& a. ] 廣府話有一個「倚」字,甚古。此字作「恃」字解。
/ q3 ~# K- N5 b
% B+ O! V, ]$ E3 _% |! `7 H% |「嗟(音車),佢倚住個老竇之馬」;「咁醜樣,有乜好倚呀」;還有一句常用語,人人都識:「倚老賣老」。
) P- V5 y" n" N3 b8 a
# D3 F; H6 p. S' @1 t( F4 L) q0 O讀《紅樓夢》五十七回,薛姨媽說最好是將黛玉嫁給「寶兄弟」,黛玉的丫環紫鵑聽說,滿心歡喜,便「跑來笑道」:「姨太太既有這主意,為甚麼不和太太(指王夫人)說去。」薛姨媽呵呵笑道:「你這孩子急甚麼,想必催著你姑娘出了閣,你也要早些尋一個小女婿去了。」紫鵑聽了,也紅了臉,笑道:「姨太太真個倚老賣老起來。」  {0 U4 r% n# D& C

- U4 h% R* E& a" I讀《紅樓夢》見到這句廣府話,自然得意。不過,其實元曲中也常見「倚」字。例如關漢卿的《救風塵》,「我當初倚大呵,妝環主婚」,這「倚大」即是「恃大」。" [$ F3 g4 O' ]# D8 p
  F) J& R; v. `* w! o# f3 c. x
然而再往前想,很自然就想到李太白那句「可憐飛燕倚新妝」;唐子言評詩,認為妝不可倚,那他是將「倚新妝」當成有如「倚闌干」了。此即是不識廣府話之弊。若識,便知此句等如「可憐飛燕恃新妝」,亦即是「恃靚」、「倚風騷」。. ?0 m& W/ S/ s- H; M/ P5 F( o
0 o( z9 g' W6 ^
一個「倚」字,可以追溯到唐代,下訖元清兩朝,亦可謂源遠流長。
) G# H" q) Z! H. q( d: W! s/ @! t
: q# [/ R! b/ D+ i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
6 W' s2 l: z9 N2 @. d3 @! }$ [# X2006年7月25日
Originally posted by BarristerSpring at 2006-8-6 04:03 PM:; {+ Z6 J3 V+ }& S" _4 {3 R( S
明白明白......very good essay6 P7 p3 v4 Q& q) [) e
thx man
* z, q5 I6 @6 E
「三及第」文體 廣府文人有一種文體,稱為「三及第」,此即文言、白話、方言齊用。有人以為這種文體創於香港,其實不然,四五十年代的廣州報紙,於副刊即見此種文體,尤多用於小說。# h0 `( j# y# L6 k" P& {; V
" I4 A. {0 o. M$ v, [0 Q" p
對於「三及第」,爭論頗多,讚之者捧到天花龍鳳,詆之者則簡直痛心疾首。王亭之也寫這種文體,蓋得之於童年時讀報的薰陶,此事當年唯古大呂知其端末,蓋於把盞讀報時,彼此娓娓而談也。難為一些號稱「研究」香港文學的人,只知香港,不知廣州,更不知香港的講稿佬多來自廣州者也。
* e: R% f2 M2 t% A# d2 o# f# n3 l: x$ q0 i# i4 a* m% @
「三及第」文體其實一點也不俗。朱熹老夫子即用這種文體,當時稱為「語歸」體焉。
5 a% b. X6 M' d  ~  ]9 m
1 f2 p* t/ z) ^5 E於宋詞,更見文言白話方言三合,可舉一詞為例──「向尊前酒底,見得些時,似憑地好,能得幾回細看。待不眨眼兒覷著伊,將眨眼底工夫看幾遍。」8 V' _0 a) b+ X: m' R
& W- O9 n; Q5 w5 k  q8 q
此即是「三及第」的詞。此詞為贈妓之作,文中有白,白中有文,實在比南宋文人堆砌出來的詞更好,尤其是結煞兩句,即是「睇到唔眨眼」而已,他卻鋪排得十分自然流暢。若非兼文兼白,那得有此好句。
! r+ \/ u: k: M& J) ^2 D9 w6 Z# x2 U# _8 X& f
蓋宋詞本來入樂,唱詞即不宜太文,文則只能詠誦,不宜歌唱,昆曲受到淘汰,即因其太文。是故「三及第」文體則必能永久。
% R5 f* o, @2 v0 g5 ]/ g$ ~# A4 e. ]/ m. @/ [* X' M  S( b
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 E0 W* r9 r$ F! ~
2006年8月9日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吐蕃與「吐播」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