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轉貼)丟那媽, 粵語係傳承大量中古漢語!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轉貼)丟那媽, 粵語係傳承大量中古漢語!

以下這些字語在普通話中已經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或說漸行漸遠,它是我們的古漢語,現在反而被某些一知半解的人質疑成為粵語不是漢語的證據,而它大量存在於粵語的現用語中:
; g* g6 ]2 q* ~2 U! B5 m: s0 Y      + [" f' a) b$ r/ Z+ k
  
8 r. s3 k! R. |+ O    “佢”是“渠”的通假,“渠”字在古語第三人稱代詞。 # ~' ]2 s+ l7 o' {8 p9 v
    
                滕如期往,乃陽求索書,驚言失之,雲:“女婿昨來,必是渠所竊”。——西晉·陳壽《三國志·吳趙達傳》
" c0 H7 u* N/ V: y& y* Z; f. g    田不曾耕地不鋤,誰人閒散得如渠。 6 W; c$ X8 I+ H/ L3 I5 ]
    

1 ~! c% ]7 J- J$ P+ m$ }4 a' w                渠將底物為香餌,一度抬竿一個魚。——唐·杜荀鶴《釣叟》
2 ?3 I  K4 \$ H5 U4 u* \/ k    

% i- _0 o" e# M- r                莫掩夜窗扉,共渠相伴宿——唐·白居易《北窗竹石》 , _1 f/ a$ g: ?% {% X$ z8 n, g
    
% L5 O3 Y( M1 K8 e) m' \
                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鹿門攜不遂,雁足系難期。——唐·杜甫《遣興》 5 `) N1 F/ V, q0 C, h) \( F
    
- W7 m2 q& y  G* z% P' c+ }
                使我不成眠,為渠滴清淚。民膏日已瘠,民力日愈弊。——唐·唐彥謙《宿田家》
' M2 b- @+ |: k1 G+ O" r- |7 O6 {    

9 }$ K4 M9 `, ?( n6 W: D* n                澗水空山道,柴門老樹村。憶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軒。——唐·杜甫《憶幼子》 ' A) Y% ]7 ^, N$ ~, f7 M  r( m; Z
   8 u: }2 [1 W5 B! l/ V" h
  :“看”之意
$ S# u, S% f* e    依然谷口,覺子真之咫尺;靜睇岩灘,信子陵之非遠——南朝.王僧孺《與陳居士書》
& y; Q$ e5 E- j. p2 G    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唐·白居易<<長恨歌>> 5 t% j4 o* E% H$ @4 j
    睇視。——《禮記·內則》。注:“睇,傾視也。”
  a/ l+ `" m6 L) \    忽見水影中一女子面,年狀少麗,依時樣妝飾,以目仲躬。仲躬凝睇之,則紅袂半掩其面微笑——唐·谷神子《博異志·敬元穎》 2 [0 I3 {+ |. m
    話窮猶注睇,歌罷尚持頤——唐·溫庭筠《詠寒宵》
" P3 u* Y. E% H' ^4 j/ U  g; {    朕駐驆于野,有事岐陽,瞻睇風雲,徘徊以想——《宋書·武帝紀》
9 r. ]1 ?: b/ l$ \" u- E! C   ; a! e; v/ L9 V( o  `
  
' W& {1 i& ]9 k+ m, a    飲啖湯(喝口湯): 0 q- q* x  M! \7 G$ z9 A
    啖,噍啖也。——《說文》注:噍為嚼之意. # C- _" w8 [) C) d* j2 K3 |
    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史記·項羽本紀》
# Y0 ~, W6 g5 n/ M4 v- D7 z    與君啖肥馬,可使照地光。
* j: r0 {% l$ _0 E& q4 F' j    願易馬殘粟,救此苦饑腸。——唐·白居易《埰地黃者》 4 b  |# ^) j. K8 w2 b/ Q
    將炙啖朱亥。——唐·李白《俠客行》
" l$ r- P2 ]' X  L" `) }' b! J- @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惠州一絕>>北宋·蘇軾
5 b* I7 x7 s6 e; R( f. i- \  D    飄泊道途零落,疏慵鬢髮鬖。從來涉世戒三緘。只好隨時飲啖。
. f% r" c( O, w' l4 U) D    ——宋·高登《西江月》 3 _8 |( F3 H- Y) W$ H! R# M
   - ]! C; I4 R/ ]* d0 \3 ^3 Z; [' B
  
3 m$ w8 Q2 _0 U  : “的”之意 ' B# T( t7 G) k# t( {
    觀此圖也,可以茫然而思,粲然而笑,嘅然而歎矣。----宋·蘇軾《虔州八境圖》 : X/ Y: B: y  Y1 O
  
3 h6 }% b* R0 D- q+ F  :“尋覓、擦拭”之意。
6 x2 P7 }( z% J* X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辛棄疾
        罅〈縫): ; Q" w, D1 R; Q- P2 p4 P
      粵語常用字,如石罅、手指罅。 5 o" A5 F6 [8 a  @- Y4 j
      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宋.蘇軾《石鐘山記 》
' u* I+ X+ [6 ?  
1 h0 N0 b3 ?7 y8 _! y7 w  (晚,遲):
; b  P+ \$ ?( ^1 V, C' ^    
/ B6 }) C  A/ x1 _% O8 z; F; I6 p1 ?0 @    粵語常用字,晏晝(下午). : @; c3 A! E4 k
     1 h) ]( m% L5 b6 N+ P0 U- x2 o
    晏為通假字,其一種釋義為遲之意.
8 V, X5 F3 x8 n9 A# s    在戰國時就出現這字了. : J4 `+ {. A$ P/ ~
    
  [- C) W7 D% ?; Z% Z1 |    冉子退潮,子曰:“何晏也?”。——《論語·子路》。皇疏:晏,晚也。
6 l0 _* h, v; O/ @2 ?* h7 i    二子待君,曰晏。——《呂氏春秋·慎小》。高誘注:晏,暮也。 ) j2 t! [  v0 U4 V- P
    欲容與以俟時兮,懼年歲之既晏。——先秦·楚辭《怨思》 ! C2 c7 d9 M0 m& M* m; ~* w. r9 I
    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末秧.——《楚辭·離騷》
5 t3 t. n2 n4 y( H5 W2 i    昧旦多紛喧,日晏未遑舍。——南北朝·謝朓《落日悵望》
; K6 o0 z* u$ k4 g3 B, U" T9 _- S    惜哉瑤池飲,日晏昆侖丘。——唐·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2 g7 k& y/ I. r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唐·白居易《觀刈麥》 / n$ x' ?2 L; p% e
  
# z0 O4 I! {2 {0 V9 o% O; }  
# \$ Y, L& \# z% s    靚妝刻蝕。——司馬相如《上林賦》 / e+ s' J% D5 F7 s
    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後漢書》
/ v1 {0 d+ T; O7 ?; K* _   8 w$ h$ X- Z% I- H" X5 d
  :累
+ Z% ~3 A5 A7 t) M& |# z% p    【集韻】疲極也。【正韻】弊也,力乏也。【魏志·蔣濟傳】彫攰之民。
  ?6 |; V; w9 N$ }: A    《三國志》有:弊攰之民,儻有水旱,百萬之眾,不為國用。
細孥(幼兒) :
* v. C# C+ }2 N8 l" t0 v    而家很多人寫成了細路,正字實為細孥.    孥為通假字:古時字典裡是指兒子還有指妻子和兒女之意. / P. Z0 @0 i' q; V
    粵語的細孥是指幼兒.
) A5 I( j, i1 b! @7 F0 C    妻孥親稼穡,老稚效漁畋。 紅樹青林外,黃蘆白鳥邊。——唐·殷堯藩《郊行逢社日》
/ j% |% G9 m. p* m" ^# J    獨攜三尺琴,笑別妻與孥。——宋· 秦觀《贈張潛道》
( b4 u0 ~9 q: H! f' s' M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 ?: ?* A& O5 a7 w8 h* j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唐·杜甫《羌村三首 》( G5 V3 s$ C! S
- ^" y- }( b, q# d4 _
% L$ ^+ F+ A" S. k

8 o+ l' R7 e) Z
  O7 Q2 u2 ~" q* _! d% Y" ^: W後生(年青人) :6 F$ i$ b/ J) u4 ^5 D) m
    粵語常用後生仔,後生女來指年青人. ! R0 e& o# t, `) M
    後生一詞為通假多義,在唐詩裡用得很多的後生其釋義是年青人之意. , @: S. z1 L& a, ]+ u% L2 r9 o
    庾信文章老更成,淩雲健筆意縱橫。 . Y3 c  |% v0 }1 |+ G! E" P
    今人嗤點流傳賦,不絕前賢畏後生。——唐·杜甫《戲為六絕句》 , x4 x9 r& A  m' g# c* z/ \4 b- |
    近來時世輕先輩, % }1 L/ U8 N- e; g
    好染髭須事後生。——唐·劉禹錫《與歌者米嘉榮》 # L7 i/ _) _  R% j
    長老思養壽,後生笑寂寞。五穀非長年,四氣乃靈藥。——唐·張彪《神仙》
* F, O: k! y, T4 W/ x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唐·李白《上李邕 》
4 b' O0 t- @# p/ ?- }: G; n    低顏下色地,故人知善誘。後生血氣豪,舉動見老醜。——唐·杜甫《上水遣懷 》
9 |# D: {" y& r( B1 |/ B6 |4 [2 G

2 }# N5 s) u( S' t% ~) h3 [
7 @" ?1 e$ y6 o9 B6 x2 ]- y犀利(厲害) :! N! D8 D3 y6 T( g! o# y# b6 O+ L
    粵語常用形容詞之一.“犀利”是形容某人的能力很強,如:你就犀利啦。佢好犀利.等
2 Y+ Y& A. v" U+ g3 u1 D6 J( _    古語裡犀利拆來解是:堅硬和鋒利。犀利指兵器堅硬鋒利和和指能力強大的形容詞。
/ B+ V& U/ \: M& w, r4 a* W* X0 ?    例句:
: o8 n( W2 p* {+ Y! a2 i    然羌戎弓矛之兵耳,器不犀利,可用四萬人,一月足以決——《漢書·馮奉世傳》
$ B. E' G* f7 z1 W) P$ P    鐵衣今正澀,寶刃猶可試。倘遇拂拭恩,應知剸犀利。——唐·劉長卿《古劍》 ' V- L* _/ u4 L# G  ?
    吳兵甚犀利,太白光突兀。日已費千金,廑聞侵一撥——唐·陸龜蒙《雜諷九首》 6 v; v/ S' {9 `5 o: ?/ a, {% s
    未幾改職方知制誥,詞鋒犀利,絕人遠甚——唐· 劉禹錫 《唐故相國贈司空令狐公集記》
http://cantoneseculture.com/page_Headline/index.aspx
7 j2 \: o# W8 K廣府話有過千年歷史, 豈是滿帶胡人色彩的所謂「煲冬瓜」可比?
+ Q. E7 U* o* b, S" c大家有興趣可以遊覽上列網站, 一同捍衛廣府話(廣東話), 不能讓廣府話像繁體字般被不學無術、土匪出身的共 產黨消滅!!!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轉貼)丟那媽, 粵語係傳承大量中古漢語!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