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8997
- 精華
- 3
- 威望
- 502
- 魅力
- 1780
- 讚好
- 0
- 性別
- 男
|
1#
發表於 2006-7-14 05:59 PM
| 只看該作者
姓氏來源~~看看自己的祖宗來源?
【姓氏來源】 1 g! W3 Q" u$ H% @
後世之姓,大約有以下幾種來源: ( d1 @3 k% f7 _% {9 W) ^/ y
1、以氏為姓。氏族社會晚期以至夏、商時代,分支氏族的標號有的也成為後起之姓,如:姬、姜、姒、風、己、子、任、伊、嬴、姚。 3 k( n3 l5 y8 [1 p8 N
2、以國名為姓氏。夏、商二代均封侯賜地,西周初年更是實行大封建,大大小小的諸侯國遍布九州,這些國名便成為其國子孫後代的。如程、房、杜、戈、雷、宋、鄭、吳、秦等。周文王封少子於狄域,其子孫便姓狄。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無極縣建立鼓國,後代便有姓鼓。有的姓是秦漢以後外邦人帶來的,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國,安姓出自安息。 2 j! w& k* P6 o! ?0 o/ b% N( u
3、以邑名為姓氏。如周武王時封司寇忿生採邑於蘇,忿生後代因此姓蘇。
$ }& f0 Q( t8 a7 i$ h 4、以鄉、亭名為氏。如嬴姓秦國的始祖非子的支孫封在邑鄉,得邑氏;至六世孫被周禧王封為邑侯,採食解州。 / v( w/ J5 n3 P& [; O! j6 `
5、以居住地為姓氏。如齊國公族大夫分別住在東郭、南郭、西郭、北郭,這四郭便成了姓氏。
$ n! q4 N: f$ a' u- e 6、以先人的字或名為姓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其後代姓林。又如齊國大夫童刁的孫子以刁氏傳世。 7 I% G6 w6 o) z6 S! `/ k
7、以排行為姓氏。如春秋魯國有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
, j: S- L/ K# d6 d, k' A 8、以官職為姓氏。如西周的職官司、司馬、司空後來均成為姓。又如漢代有治粟都尉,後代便姓粟。 ' u0 G2 {) e1 I
9、以技藝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創始者,後世便以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藝為氏。 5 R' Z6 y/ x% a" {; m# j( `
10、古代少數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 G* {/ J# f3 H" ?+ K% ]5 O 11、以謚號為氏。如莊氏原為楚莊王之後,康氏原為周武王之弟康叔之後。
& z0 s( j- n7 ^; C& i( Z. `$ x 12、因賜姓、避諱而改姓。如南朝隆武帝把國姓“朱”賜給了鄭成功,閩台百姓稱鄭成功為“國姓爺”。又如漢文帝名劉恆,恆氏因而改為常氏。
4 S, T& h8 ]* y2 r: z. q% f: U, u& l- Y8 |" s4 m/ y+ X0 a& @
2 o7 S# Z z+ u6 _" G' @【蔡】 " {/ }1 n. p, C/ ?* v. s9 v1 q
1、出自姞姓,乃黃帝之後。據《國語。晉語四》所載,"黃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是也。"又據《潛夫論。志氏姓》所載,"姞氏封於燕┄┄姞氏之別有闞、嚴、蔡、光、魯、雍、斷、須密氏。"古時燕地大致在今河北北部。 5 a& K2 v& [0 }$ E- j1 d
2、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得後裔。周滅商後,封文王第5子叔度於蔡,讓他與管叔、霍叔一起監管殷得遺民,稱為"三監"。武王死後,周成王年紀太小,周公旦(武王的弟弟,又稱周公)因此臨朝攝政。管叔、蔡叔、霍叔等都很嫉妒周公攝政,便聯合武庚反叛,周公討伐武庚,事後處死管叔,並將蔡叔放逐。後成王改封蔡叔度的兒子胡於蔡,稱蔡仲。春秋時,因受楚的逼迫,多次遷移。蔡平侯時遷新蔡(今屬河南),稱上蔡;昭侯遷州來(今安徽鳳台),稱為下蔡。蔡國傳23代,曆24君,立國600多年,公元前447年被楚國攻滅,子孫散居楚(今屬湖北)、秦(今屬陝西)、晉(今屬山西)、齊(今屬山東)等各國,以國為姓氏,稱蔡氏。
0 X e2 I2 M8 o$ \
+ e& z/ Q; f' u
- S0 m" a' X6 S& Z& W0 \【許】 % H8 q: _+ O7 n% q! x' ^ {
1、出自姜姓,以國為氏,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許氏與齊氏同祖,為上古四岳伯夷之後。"四岳"(堯舜時四方部落首領)是由姜姓發展出來的四支胞族,他們和姬姓部落結成聯盟,跟"子姓"商族平行發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為主的盟軍打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姬姓國--西周。周成王時,大規模地分封諸侯,其中商的舊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諸侯國和姜姓諸侯國,許國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諸侯國之一,其始祖為文叔,也稱為許文叔。春秋時,許國稱為楚國的附庸,戰國初期被楚所滅。許國亡國後,子孫以國為氏,稱許氏,史稱許姓正宗。 " M7 V3 }, G4 b0 e7 I
2、傳說堯帝時許由的後代也稱許氏。許由相傳是堯舜時期的高士賢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後被葬在箕山,後人稱為許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動於穎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當年許國之地。 5 m( \" v, `/ ^1 i y- Z+ }5 U
6 w4 n* _$ X7 R
, k S9 v2 @$ U3 x【陳】
1 ~ U1 V* @. _: c1、出自媯姓,其始祖為媯滿,也為虞舜之後裔。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前代聖王的後人媯滿於陳,媯滿 為陳侯,稱胡公滿,胡公滿傳至10世孫媯完,陳國內亂,厲公的兒子出奔到齊國,以國為氏,稱陳氏。
( s0 q. d) B; V2、出於陳國公族後裔。陳國在媯滿死後,其子孫有以國為氏,就是陳氏。除胡公滿的子孫陳完這一支主系外,還有三支。一是陳哀 公之子留,避居陳留。二是陳泯公之長子陳衍。避居陽武戶牘鄉。三是陳泯公次子全溫之後陳孟璉,居於固始,其後因無子,便以穎川陳寔 為嗣子,遂融入穎川陳氏。 0 ?8 R1 R# K: y+ C
3、出自白永貴之後。隋初有白永貴改姓陳,其後裔也多改陳姓,是為萬年之陳氏。
/ A- G1 t0 K) B1 Q7 m4、劉矯的後裔也有改陳姓的。 ' {2 Q( G- r. z$ a
5、南北朝時,鮮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實行漢化政策,改復姓為中文字單姓,稱陳氏。
) W4 }% \6 \0 y1 E* c8 I
2 e! I5 j o. G! }; l9 _) j6 g5 I4 L9 Y
【黃】 2 L, V% z+ f# _! e7 P# [5 x
黃姓為中國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黃國(今河南信陽地區潢川縣),黃姓起源有三支。 % ?) M5 P9 f' Z( h
1、出自嬴姓。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是"帝顓頊之苗裔",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嬴氏。傳說伯益的後裔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合稱嬴姓十四氏。 7 o3 f: f# S6 Y9 R
其中的黃氏大約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因被周朝封為子爵,又稱黃子國。春秋時期,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於抗衡。公元前648年,黃被楚滅。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氏,就是黃氏。 4 S) _+ B( @, b3 o; \0 B: K: d
2、出自金天氏之後。台駘是上古時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為水官之長,顓頊時受封於汾川,後世尊為汾水之神。春秋時,台駘的後人曾建立沈、姒、蓐、黃諸國,後來都被晉國滅掉了。其中黃國公族子孫以國為姓,成為黃姓。 # R. E& Y1 G8 B# \' j/ I* R. @
3、起源於中國古代南方的蠻族。《新唐書》中有"邕管(在廣西境內)蠻有黃姓。唐黃少卿、少高、少溫是也。"其實,此支黃氏乃是黃國遺民的後裔。
) F1 y/ [2 e; `4 {
$ T, X5 p5 @, Z" o7 E' R1 m _ a, q$ z( n) i( M* @, i7 V
【李】 * N/ D- @: q7 \; B. @+ e, E8 b2 w {
1、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後裔。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後子孫曆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後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飢,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種說法是:據《姓氏考略》記載,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後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於李耳稱姓的。
0 W+ S1 t4 ]. ^7 b# g1 b* Z2、出自他族改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鮮卑氏有復姓叱李氏,漢化後,改為中文字單姓李氏。是為洛陽李氏。
0 E6 i* ^# y4 L3 o. C3、出自他姓改李氏。據有關資料所載,唐開國元勛有諸將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鮮於氏等16氏,因立功從唐國姓,賜予李氏。
2 O* A0 j% O! i! T L5 l
' ^1 O, d' |- Z" g0 }* j7 `- d" ~+ b) G- q1 D0 w) G6 _9 c
【林】
2 S) w( ~: X, p& U林姓是一個有著悠久曆史的姓氏,相傳由商朝末年的名臣比干而來。比干原是商朝王室成員,在商紂王時擔任少師之職,以忠正敢言知。紂王昏庸無道,他多次進言匡諫,後來因此獲罪,被剖心而死。夫人陳氏為躲避官兵追殺,逃難於長林石室,生子名堅,因生於林被周武王賜以林為姓,史稱林堅,被林姓人尊為受姓始祖。 * k: Q' j, \* }7 A+ X' l# O- e$ H
除上述一支外,林姓還有其他來源。相傳東周時,周平王有庶子名開,字林。子孫以他的字為姓,姓林。後來,他又生子英,英生茂、慶等。因周平王建都洛陽,這支林姓也起源於今洛陽所在的南郡,譜書也因此稱他們為河南林姓。另外,北魏時,鮮卑族中有丘林等姓,在孝文帝改姓運動中也改姓林,並注籍為河南洛陽人。以上三支林姓是當今林姓的主要血統所出。
, y) g7 J0 P; K) }2 E% _
% ?' Y# F! c U. l3 L; o
2 K( b0 D1 I0 Z【慕容】 0 q1 P8 Z+ F; v( x. \+ k9 D; s- B- a
1、出自漢代,以寺廟名稱命姓,稱慕容氏。 2 Q9 T: u) O3 G% p$ U0 f
2、慕容氏是鮮卑族主要部落之一。三國時,鮮卑族首領莫護跋率領族人遷居遼西,曾隨同司馬懿征討割據遼東的公孫淵,立下戰功,被封為率義王。莫護跋在荊城以北(今河北省昌黎縣境內)建立國家。據說當時北方的漢人流行戴步搖冠(一種帶有懸垂裝飾物的帽子),莫護跋見了也很喜歡,也做了一頂,整天戴在頭上。鮮卑人見了他這種打扮,都稱他為"步搖",因當地語言"步搖"同"慕容"讀音相近,所以傳到後來就成了"慕容"。莫護跋的後人便干脆以此作為部落的名稱。西晉時,慕容廆占領燕北、遼東一帶,自稱鮮卑大單於,他的兒子慕容皝後來建立前燕國,從此正式以慕容為姓。東晉十六國時,慕容氏在北方先後建立了前燕、後燕、西燕、南燕等國,前後曆時七十多年。 ( \4 e; L' g. E4 ^* \* @
- q7 e' C# U$ w6 M; B/ j1 p- i" X4 \8 w3 w
【南宮】 8 V, k2 ~* g- r5 }
1、周文王"八士"之一有南宮氏,其後以南宮為姓,稱南宮氏。
6 \1 A# \* {: P/ _* W4 `6 w @2、春秋時,魯國大夫孟僖子的兒子叫作仲孫閔,他居住在南宮,他的後代遂以其居住地命姓,稱南宮氏。 ; E- a) q" i. n3 d
3、春秋時,魯國有個叫闕的人,因居住在南宮,遂以"南宮"命姓,稱南宮闕,他的後人遂以南宮為姓。
9 U/ H8 m: B! s6 X) V0 F
6 Z2 x) W/ b" _4 S8 {* Y5 Z6 O/ b$ n
【孟】 1 Y0 j1 m4 r N& F' I9 m1 c
孟氏,發源於春秋的魯國公族。魯國的開國君主是周公旦的長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那麼孟氏應該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孫。 + R3 p* r$ | _" O3 ]+ U/ s0 K
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魯桓公的庶子慶父。慶父是個品行極坏的人,與其嫂、魯莊公夫人哀姜私通;因哀姜沒有子嗣,他與哀姜密謀,欲立哀姜妹妹叔姜所生之子子開為魯君繼承人。莊公死後,其小弟季友按照莊公的意願立莊公之子開,就是緡公。後來,慶父又派人殺死緡公,欲自立。因此,魯國人非常恨他,都說:"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慶父非常害怕,逃到莒國。季友用賄賂求莒送歸慶父,慶父在歸國途中自殺。這時任魯相的季友,讓慶父的兒子公孫敖繼承慶父的祿位。因慶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為避諱弒君之罪,所以,慶父的子孫改稱孟孫氏。後來,孟孫氏又簡化為孟氏。慶父欺君,其子孫改姓,都發生在魯國,魯國建都於曲阜(今屬山東),所以這支孟姓出自山東。
( e; ?9 e3 Z3 t; ? 另外,春秋時期的衛國,也曾出現過一支孟氏。衛國,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所建,位置大約在今天黃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一帶。這一支孟氏的始祖是衛靈公之兄孟縶,子孫以王父字為氏而姓了孟,這樣推溯起來,其始祖同樣是周文王。換句話說,這兩支孟氏分別起源於山東和河南兩地;魯國孟氏的始祖是周公,河南衛國孟氏的始祖是康叔,而周公與康叔是周文王之子,所以,天下的孟姓人士統統是一家。
2 Q6 q% t4 e# h4 | g5 {1 Y, ^- u- [' |* l$ r
. N/ G; n. K! N【彭】
8 F- [3 O! p. R- v7 {% o1、火神祝融之後,以國為氏。相傳陸終為古祝融之後,生有六子,三曰彭祖帝堯封彭祖於彭(今江蘇徐州市),為大彭氏國。大彭氏國於商朝被滅後,子孫以國為氏,就是彭氏。彭祖原姓篯名鏗。據說他年輕時做了一碗野雞肉羹獻給上帝,上帝吃得高興,就賜他長壽。他經曆夏商兩代,活了八百多歲,所以人們稱他彭祖。商朝時,商王派人向他討教長壽的祕訣,他卻回答說:"我幼年時父母雙亡,從小就身體不好。長大後,又碰上犬戎入侵,流落西域一百多年。我從年輕時到現在,已經死了四十九個妻子,失去了五十四個兒子,經曆的人生憂患實在太多,精神上大受影響。象我這樣的人,本來就先天不足,後天又保養不好,所以現在身體弄得如此干瘦枯槁,恐怕快要不久於人世了,哪里還談得上什麼延年益壽的方法呢?"說完就長嘆一聲,飄然而去。
2 ?3 c6 q2 l' S2、祝融之後有八姓己、董、彭、禿、妘、斟、曹、芊。周滅之。彭為八姓之一。 4 ~: [( E: D2 a) ?) q# S
, \, A; I' z K* _( G5 s: H
9 B* I9 \1 u, O# Z% ~" t! x【潘】
4 W0 j. p5 L3 ] _'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子畢公高後。畢公高封其子季孫於潘,附庸於畢國。據說其地在今陝西省北部,子孫以採邑命氏。
0 e0 p5 [3 L# r, j2 i/ y3 r$ B( X2.出自羋姓,春秋時楚國有潘氏,見於家傳者始租為潘崇。
1 _7 O6 D1 ?5 P' X( H7 I: j3。出自北方鮮卑族,後魏時,代北鮮卑有姓破多羅者,後改潘氏。 8 ?: |1 K0 G* b. m1 c9 o* X% a& m* f
* h+ V0 `, }, M! u& A. O, `0 U9 t
; S& a U# f0 B9 }4 Z, g, R' v% a
【歐】 3 J9 Z/ Z+ h& q- x5 M, K
1 出自歐冶氏,與區同出於一個源流。春秋的時候有匠人叫歐冶子,因為他居住在歐余山,又以冶煉鍛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歐冶為姓。歐冶子後來移居到福建的閩侯縣冶山,為越王鑄造過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鉤等五種利劍。名噪一時。後來又於徒弟為楚王鑄造了龍淵、太阿、工布三把利劍。歐冶子的後代以祖先的名字做為姓氏,形成了歐姓。有的去掉欠字為區姓。歐與區音同。 : j& ~6 v( P J; {* r
2 出自姒姓。與歐陽姓同宗。夏朝帝王少康的兒子無余,被封於會稽,建立了越國,為諸侯國。到春秋的時候被吳國給滅掉了。十九年,鉤踐又復國。到鉤踐六世孫無疆為越王的時候。被楚國所滅,無疆的次子蹄被封於烏程歐余山的南部,以山南為陽,所以稱為歐陽亭侯,無疆的支庶子孫,於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為姓氏,形成了歐、歐陽、歐侯三個姓氏。後來雖然也有歐陽、歐侯省姓為歐,但是起源仍為這一支。8 D1 E6 m9 t4 ^# y9 }4 R
7 N2 A/ C/ L! Z- P
【馬】
3 Y# i2 i$ K# ]1、出自嬴姓,為帝顓頊裔孫伯益之後,其始祖為趙奢。相傳帝顓頊有個孫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懷孕生子大業。大業之子伯益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 ,帝舜賜他姓嬴。伯益之子大廉,傳至季勝有個曾孫叫造父,世周穆王的駕車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亂有功,被封在趙城(今山西洪洞縣北趙城),稱為趙氏。後建立趙國。戰國時趙王有子叫趙奢,以善於用兵著稱。因功卓著被趙惠文王封在馬服,稱為馬服君,死後便葬於封邑,其子孫最初以"馬服"兩字為其姓氏,後省去"服"字,遂有馬氏。世居邯鄲。史稱馬姓正宗。 , u8 x; {5 ^. Q* o) J
2、出自他姓改馬姓。如漢代有漢戚人馬宮,本姓馬矢,至馬宮以仕學顯,改姓馬。
- Y- K! y* x; B$ }3、出自他族改姓。西域人馬慶祥,人居臨洮狄道(今甘肅省境內),遂以馬為氏。蒙古人月乃和,因其祖在金末為鳳翔兵馬判官,遂改姓馬氏,取名祖常。馬祖常之後亦為馬氏。金元以後,為回族大姓。 1 ?9 }, k5 K5 |
J: ]( h" e. |) i# f
' }. ^9 u$ i B! E/ `1 y2 A
5 g1 m- ^. d$ H2 f【廖】 % w6 v! D; @$ D- |% @' X
1、出自己姓,為上古時期廖叔安之後裔。相傳帝顓頊有個後裔叫叔安,夏時,因封於廖國,故稱廖叔安,其後代以國為氏,稱廖氏。 " u' {# H! ^( |# o
2、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後裔。周文王有個兒子叫伯廖,因受封於廖,其後裔也有以廖為氏,稱廖氏。這支廖氏,望出巨鹿。
1 v5 L! e( A! a* E$ Z" J3、出自偃姓,堯、舜的賢臣皋陶的後裔夏時受封於蓼而得姓。楚穆王四年滅英、六二國,其後子孫有以國為氏;或以姓為氏,即廖氏。 6 i, v+ r: e* U' g9 N- o
4、為繆、顏二姓所改。繆、顏二姓皆皇帝所賜,殷紂王執政時,殘酷無道,繆、顏二姓有隱居於黃河西北,改姓為廖。 % o3 R. L" b# N t. r+ J* ?5 D
- J3 C2 V) | K, B4 g
* z/ U8 {" ]! X6 U3 o【蒲】 5 C& T2 n6 n P* J- u
1 來源於一種稱為蒲草的植物。東晉時期怔北大將軍、冀州刺史苻洪的家中有一個水池,里面長了茂盛的蒲草。很多人看到以後都感到奇異,於是人們就把他家稱為蒲家。得到蒲姓。 + C$ D9 ~) H, S: {8 N8 `
2 同樣源於蒲草。傳說古時西羌族的酋長的家中有一個池子,其中生長的蒲草長約五尺,節子象竹節一樣,人們於是把酋長一家稱為蒲家,後來他們家也以蒲為姓。
$ P# N3 s: t" a3 Q3 來源於封邑名。相傳夏朝時舜帝的子孫被封在蒲阪,於是他的子孫就把蒲作為自己的姓氏。 , V; F2 w4 t/ S' I6 L) R) C
$ ]: Z8 ]" m0 e; E3 ^2 Y0 C( e. Y+ M* \" K1 A9 f
【濮】
6 v% A, j; D' z6 R5 Y2 l% _" E1、出自有虞姓,是舜的後代。虞舜為炎黃部落首領時,其子孫散封於濮地,其後代遂以地名為姓,形成濮姓。 & Y; I- V7 w8 N" `8 O. o
2、出自高陽氏,是顓頊的後代。顓頊帝裔孫陸終之後,有另居於濮者,其後以地名為姓。 ! f: T, U1 C. o3 n5 x
3、出自姬姓,是衛國康叔的後代。春秋時,衛國有大夫封於濮(今河南濮陽市東濮城),其後以封地為姓,稱濮氏。
; [+ c/ N# k% w/ J2 x+ O* Y4、以國為姓,周朝時,有百濮國(在今湖北石首縣南),國人以濮為姓,亦稱濮氏。這支濮姓,也出自熊姓。 4 P/ e( q2 P" B
2 M9 v, X' _0 K1 k2 o7 M7 \
8 G6 h; c. b1 {; k9 h$ B【仇】
, z7 ^. }9 V1 P) n( O$ c1、出自九吾氏。夏代時,九吾氏為諸侯,商代立國號九,商末,紂王殺九侯。其族人避居各地,不少人加入人字為仇姓。 , R# U3 @$ t; n4 _& ^3 m4 p
2、為春秋時宋國大夫仇牧之後。仇牧為在蒙澤(在今河南商丘東北)被殺的宋緡公報仇而討伐宋萬。宋萬在自家宅門外與仇牧展開一場惡斗,仇牧被宋萬摔死。仇牧的後代便以他的名字仇為姓,稱仇氏。 - y4 i' d' o8 a7 K% Y0 k
3、出自侯姓。後魏時有中山人侯洛齊,本為侯姓,後為仇氏養子,故改仇姓。太武帝時,他以平涼州功高,拜為內都大官,其後漸成望族,成為中原仇姓一支。 % d6 B5 U8 B+ v: w1 v6 t, O
f: y& j% T. y! p
% h# E1 x% u; N5 L
【孔】 : Z3 J# v# O* N$ k
孔氏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曆史傳說時期。遠古皇帝時代已經有孔姓,因當時有個史官,叫孔甲,曾經作《盤盂》一書,但是因為孔甲之後沒有孔姓世系資料,所以一般認為孔姓源於子姓,而源於子姓之孔又有三種說法: " H8 z+ ]0 u' W( ]$ P T
第一、 跟據宋代的《廣韻》記載,契是商族的始祖,為子姓,曆經十四代,傳到成湯,滅下桀,建都於亳。成湯是一個聖明的君主,其子孫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他字中的"乙"組合起來定為姓氏就是孔氏。 5 v9 a) A: G x
第二、 據唐人林寶《元和姓篡》所說,西周初期,由殷縐王的哥哥微子啟建立的宋國,為子姓。微子啟死後,其弟衍繼位。其曾孫的玄孫正考父,是宋國上卿。其子名嘉,字孔父,史稱孔父嘉。春秋時期孔父嘉的後代,以孔為氏,就形成了這支孔氏。 ( B3 z' A! a( Z: O+ [
第三、 另據《姓考》等書的記載,春秋時期鄭國(今河南新鄭)有出自姬姓的孔氏,衛國(今河南滑縣東)有出自古佶姓的孔氏,陳國(今河南淮陽)有出自媯姓的孔氏。
# @/ F1 E) h) n( y1 [* F# R2 r i2 D6 E5 C0 n
# g# U1 i- O# g* t
【姜】
5 E! T6 G9 C) O7 S: m 1、姜姓來源於遠古的炎帝神農氏。關於這種說法,在許多文獻如《元和姓氏》、《說文解字》、《新唐書》中都有記載。《水經注》:“岐水,又東逕姜氏城南,為姜水。”身為我國最古老的“三皇”之一的神農氏,出生於陝西岐山西南方的姜水河畔,於是他就於是以姜作為自己的姓,子孫世代相傳。姜姓與姬、媙等20個古姓均起源於公元前兩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會,是我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8 w2 A- P6 V( t與姜同為神農氏後裔的還有以“齊、甫申、呂、紀、許、向”等8氏為姓的。而作為神農氏嫡系的姜氏後裔,國七雄之一。
C" m9 Y: |+ p 2、 出自亙氏改姓。據《通志·氏族略》所載:“亙庭昌唐上元中準制改為姜氏。”
/ V1 \5 }5 u+ ^1 Z4 H" P5 Q( m0 N
1 d& G' S9 y$ ?7 t( W) w( z( M/ n
7 {* K+ Q- p$ z【錢】
0 c+ \4 q. Q0 z. l/ X2 O/ q宋人鄭樵《通志。氏族略》將錢氏列入"以官為氏"類,說:顓帝曾孫陸終生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焉。據《史記。楚世家 》記載,陸終是顓頊的曾孫,他的妻子懷孕三年,剖腹產,生出6個兒子,"三曰彭祖"。彭祖是有名的大壽星,《世本》說他"姓箋,名鏗,在商為守藏史,在周為柱下史,年八百歲。"他的後裔彭孚,在西周任錢府上士(錢府,掌管錢財的官署;上士,官名,周代士有上士、中士、下士)彭孚以官職為姓氏,就是錢氏。 . Z' T. G5 ` q' L/ _
因西周建都於鎬京(今陝西西安),彭孚必在京為官,故錢姓形成於陝西。 , D9 _# f$ V _ W+ b
: X3 n9 e3 d' |
' u u2 o# R2 I0 w9 t8 D$ ]
【孫】
. H# ` e% A" d+ }: E0 Y& v4 h1、出自姬姓,為衛國國君康叔的後代。拒《元和姓篡》所載,周文王弟8子康叔為衛國國君,其九世孫叫惠孫,惠孫有個孫子乙,字伍仲,伍仲以祖父的字命氏,就是孫氏。因此他又叫孫仲。孫仲的子孫世居汲郡,是為河南孫氏。 1 F C, H8 V' V! v
2、出自羋姓,為春秋時楚國令尹孫叔敖之後。孫叔敖時楚國 期思人,字孫叔,在他任楚令尹時,因教化民眾,曾在期思開發水利有功,而深得楚人的擁護,其子孫便以他的字命氏,也稱孫氏。 8 x# d( X/ {4 C% x9 d U u2 Y6 T
3、出自媯姓。春秋時,陳(為周武王滅商後所封的媯姓國)厲公的兒子叫陳完,因事逃到齊國後,改姓田,田完的5世孫無宇次子田書,為齊國大夫,因有功被齊景公賜姓孫氏。後來齊國內亂,孫書的後人出奔吳國。吳將孫武,其後也。是為山東孫氏。
: n" g3 g8 s T" e6 Y' [$ A# I+ u' G, M
8 D5 v+ A. U7 K' O7 w% @- V2 {. \$ }" V
【周】
* F: _, _8 R9 I/ Q9 Q) f1 l0 _' i# M1、周姓的最早出現,可追溯到遠古的黃帝軒轅氏。據《姓氏考略》所載,相傳黃帝時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個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
; ~5 `; z1 V4 L( W2、出自姬姓,其始祖為周文王。黃帝的兒子後稷,姓姬。後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東征勝利後,大規模分封諸侯,其中姬姓國就有53個。這些姬姓國的後人大多改以國名、地名及祖父名號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國所滅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周宗室子孫及周朝遺民以周為氏。如周平王之後,這一支通常被認為是我國周姓來源的主要部分。周赧王之後。周公旦之後。
7 S) G; v8 X7 o1 ~& n" W! A3、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為周的。如唐玄宗時,有姬氏因避帝名諱,故而改姓周。元時,有蘇氏改姓周的。唐末有叫成納的,後梁時賜姓周。北魏時有鮮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時,代北復姓賀魯氏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改中文字單姓周氏。
' q+ }" a3 z1 n( A
x$ D) H. k1 J$ ]6 u2 B& f
% X5 Q+ _8 } Y( Q! |; |【王】
9 i, y. J0 @/ d 1、出自姬姓。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言進諫,使王上大怒,被廢為庶民,遷居到琅琊(今山東省膠南一帶),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為王族,世人稱其“王家”,就延用成姓。還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畢公高,其後代子孫因故散居京兆、河間一帶,以本為王族之故,自稱為王姓。後世沿襲未改,漸成大姓。 % p7 n7 q$ r1 K0 v- k8 I T
2、出自媯姓,為古帝王虞舜之後,居於北海、陳留一帶,因源出古君王後裔,世為王姓。 " c+ H: A9 A, E
3、出自子姓,是成湯的後人。殷末,王子比干,為紂王的兄長,因勸諫紂王被殺,葬於汲郡,其子孫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改姓王氏。
: Z2 _ B# w- q" M ?" P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為齊國君主,史稱“田氏代齊”,傳八王,被秦所滅,其子孫被廢為庶民,其中一支自認為齊國王族,遂以王為姓。 " Q7 ?) a C7 I
5、出自春秋時魏獻子之後。韓、趙、魏三家分晉,各自為王。後業魏亡於秦,其王族避難於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孫為魏國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無忌,避難於泰山,至西漢入朝,被封為蘭陵君。其後自謂出自王公顯貴之家,易姓王氏。 7 S+ K& \9 n6 ~0 I2 V8 K$ i/ U1 L+ H) W
6、出自燕太子丹之後。西漢末年,王莽篡漢自立,建立新朝稱帝。燕太子丹玄孫名嘉,上獻符命,為王莽所寵,賜姓王氏,與帝王同姓。曆史上因封賜姓王的人還多,其子孫也以王為氏。 ; Z) C' z' w# y
7、出自少數民族。據《通志.氏族略》稱:王姓“出河南者,為可頻氏;出馮詡者,為鉗耳族;出營州者,本高麗;出安東者,本柯史布。此皆虜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後,號曰王氏。” 0 L( s( m7 p, G ~
8、出於自改姓為王氏的。舉如南朝梁將王僧辯,本為鮮卑族,姓烏丸氏,後自改姓王;隋代有個王世充,本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後,也自改姓王;五代時人劉去非,自己改名換姓叫王保義,其子孫延襲姓王;滿族完顏氏,有的改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為王姓。
b1 A' j* h6 k7 T* \1 c$ j6 X
$ ?1 ]. u$ i7 ], s$ g1 r+ m# f6 u' ^5 k* b. x, {9 ]) s
【趙】 . L A2 O4 t7 w
1、出自嬴姓,形成於西周,祖先是伯益,具體始祖是造父。伯益為顓頊帝裔孫,被舜賜姓嬴。造父為伯益的9世孫,是西周時著名的駕馭馬車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帶得到8匹駿馬,調訓好後獻給周穆王。周穆王配備了上好的馬車,讓造父為他駕駛,經常外出打獵、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侖山,見到西王母,樂而忘歸,而正在這時聽到徐國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著急,在此關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鎬京,及時發兵打敗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亂。由於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趙城賜給他,自此以後,造父族就稱為趙氏。周穆王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7世孫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到戰國初年,叔帶的12世孫趙襄自聯合魏氏、韓氏三家分晉,建立趙國。至他的孫子趙籍時,正式獲得了周烈王的承認,與韓、魏兩家並列為諸侯。公元前 】2年,趙國為秦國所滅,其王室貴族和平民百姓紛紛以國名為姓,稱趙氏。
) C$ }( {3 x0 w, U1 g7 b, f4 R2、出自他族改姓。 d& ?! [, C" B
; @, R) ^/ R+ e+ C
: w5 D! ^ a6 L【白】
7 [4 _/ o+ R' l1、出自顓頊帝羋姓後裔。相傳顓頊帝的後裔陸終娶鬼方氏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賜姓羋。季連的後裔熊繹在荊山一帶建諸侯國,定都丹陽。公元740年,荊君熊通自封為武王。他的兒子於公元689年遷都郢,改國號楚。楚平王時,太子建因做晉軍襲鄭國的內應而被殺,太子建的兒子熊勝便逃到吳,投奔伍子胥。楚平工的孫子惠王即位後,楚令子西把熊勝招回國,任巢大夫,封在白邑,稱為白公勝。可晉國伐鄭,子西出兵救鄭,白公勝因子西言而無信,發動政變,殺死子西,囚禁惠王,並著手改革朝政以爭取民心,但以失敗告終。他自殺後,其子孫便以祖輩封邑為氏,稱白氏,也有以"白公"、"白侯"為氏的。 : h' E# o* }& n9 t
2、出自姬姓。周太王5世孫虞仲的後人百里奚,生子孟明視。他有二子,一曰西乞術,一曰白乙丙。白乙丙官拜秦國大夫,其後人以字為氏,就是秦國的白氏。
; ^9 H2 U: @- _9 V2 J7 j9 J5 e3、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
. \$ c, @+ _# S B& N* m# p7 A4、遠古時期,我國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領炎帝有一個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脈,為疏通水道做出了貢獻。其子孫便以"白"為姓,稱白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