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5165
- 精華
- 0
- 威望
- 1100
- 魅力
- 0
- 讚好
- 0
- 性別
- 男
|
21#
發表於 2008-5-28 11:31 AM
| 只看該作者
小強兄,這是最令我動容的一個報導,是一個現代愚公移山的故事。$ V1 y8 S4 ~- v5 r* v8 {
2 Q$ K e& p" p4 u: o. R" }" }* l% L十幾年責任感造就的1分36秒" O) D- I/ V0 c& ^1 e2 G) Q
% W" k. S$ M! \. F: Z1 Y
“我們學校,學生無一傷亡,老師無一傷亡。”這所學校名叫安縣桑棗中學,與汶川大地震傷亡最為慘烈的北川縣毗鄰。: S- I0 x, J- N. C
$ }2 f, D+ Y) n. J/ v6 j3 \4 v3 g 那天地震,學生們正是按著平時學校要求、他們也練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地震波一來,老師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學生們立即趴下去。" n; y# h' z- e7 x
$ [2 e5 I/ P% X" B: ?
老師們把教室的前后門都打開了,怕地震扭曲了房門。9 j7 ~1 |% c; a1 S; ?: C
- ?8 L% n$ J, W3 O
震波一過,學生們立即■出了教室,老師站在樓梯上,喊:“快一點,慢一點!”3 F0 |- ^7 [5 A" v& S9 c
& |, Q4 z6 C5 x+ |5 e7 T% E* X 老師們說,喊出的話自己事后想想,都覺得矛盾和可笑。但當時的心情,既怕學生跑得太慢,再遇到地震,又怕學生跑得太快,摔倒了———關鍵時候的摔倒,可不是玩的。
1 {+ d& f& x; x/ _2 N, k$ P
; r+ U, v! C- z4 G- |7 z' B) b 由于平時的多次演習,地震發生后,全校師生,2200多名學生,上百名老師,從不同的教學樓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到操場,以班級為組織站好,用時1分36秒。- @0 h, k/ p0 d4 O
, Y& Z' O7 \& w$ b 正在綿陽辦事的校長葉志平瘋了似的■回來,■進學校,看到的是這樣的情景:8棟教學樓部分坍塌,全部成為危樓。他的學生,11歲到15歲的娃娃們,都挨得緊緊地站在操場上,老師們站在最外圈,四周是教學樓。0 x9 F. I# S3 N# c: B
6 u! I' G& b0 y) {
他最為擔心的那棟他主持修理了多年的實驗教學樓,沒有塌,那座樓上的教室里,地震時坐著700多名學生和他們的老師。+ x1 Y2 g: _7 ^/ k- A* A& q9 A
% T' G8 F+ i F8 B+ |- ^
老師們迎著他報告:學生沒事,老師們都沒事。
6 @( Y! G" G. P, ^- K, B/ C, e, ?) {- n
從2005年開始,每學期組織一次的全校緊急疏散的演習;建築用了17萬元,而加固用了40多萬元的實驗教學樓;葉志平十幾年如一日的責任心,在這1分36秒中,得到了最珍貴的回報。
7 S2 i6 [, }: Y* Y. V4 x, Y9 e$ Y7 Q7 }, Q
==========================================
' S y4 X9 s) i# |8 E% G. w) G7 _: _- z
“我們學校,學生無一傷亡,老師無一傷亡。”這所學校名叫安縣桑棗中學(僅有初中),與汶川大地震傷亡最為慘烈的北川縣毗鄰。
4 Q% A5 z6 P2 Z- S) s: D
& H& n% f/ N2 l d- m/ w9 |) o; j2 D1 Z 桑棗中學的校舍決非“銅墻鐵壁”,地震襲來時,該校八棟教學樓部分坍塌,全部成為危房。可在1分36秒內,全校2200餘名學生、百餘名老師都人挨人地撤到了操場上,老師們圍在最外圈,像母雞護衛小雞一樣守護著從11歲到15歲的娃娃們。4 B* r9 K g$ F# w( ?- H: o6 @2 P
# k4 X8 f; ?! Q/ B 桑棗中學的奇跡不但為該校2200餘學生家長、百餘名老師的親朋所慶倖、感懷,也在當地社會、教育系統乃至全中國口口相傳。
# g% y# o1 Q( e: f# _! Z* O# B8 S% Y( F0 E* Z% T
桑棗奇跡源自大寫的責任。倡導並堅持落實責任的領頭羊是該校校長葉志平。此人乃四川省優秀校長,經歷大地震考驗可謂名不虛傳。7 C% t! T# t d) i& `) o+ ]& Z4 _
) s3 x/ R, K$ h7 t3 E! {% n) \" Y 從新華社的報道中,我們可以知道兩千多名師生無一死傷的原因:- n, K7 D& X; a3 G5 n+ s0 e" {4 u
" C( J- b/ D' d, P( q 其一,葉志平擔責任不玩虛活注重實幹。桑棗中學實驗教學樓,蓋樓花費17萬元,固樓耗資40萬元。樓是前任之前任校長蓋的(那時葉志平只是個普通任課老師),葉志平當了校長,那樓好不好使與他何干?其後用來固樓的40萬元,若用於建新樓,那可是葉校長的“政績”,但葉校長似乎很不聰明,偏偏十幾年來一直想盡一切辦法進行加固……萬幸啊!地震發生時,若沒有葉校長堅持擦乾凈前任留下的“爛污”,七百多名正上教學實驗課的師生將面臨一場怎樣的劫難?!
# h8 A$ v7 W- v8 y& j: N I
9 V8 n$ x& A2 ^4 t9 X 其二,自從葉志平當上校長,桑棗中學每學期都要組織一次全校師生緊急疏散演練。演練時每個班級的疏散路線都是劃定好的,在每個班級內,前四排學生走教室前門、後四排學生走後門也是規定好的……這事有學生覺得好玩,有老師覺得小題大做,可是葉志平不為所動把演練堅持至今。終於,在誰也沒有思想準備的5月 12日14時28分,這種緊急疏散演練保祐了全校師生的性命。這麼多年間,人們不是沒有聽聞過出事的學校:有的學校圍墻沒弄結實砸了學生,有的學校僅僅因為校內集會組織不當釀出學生互相踩踏事故。人們不妨想像,倘若桑棗中學的應急預案(疏散演練正係應急的重要組成部分)平時只挂於墻壁、鎖於抽屜,當災難突然而至,何談創造出一項桑棗奇跡,哪能有那個閃耀著“責任光輝”的1分36秒?' U+ a _& M! C3 [; I1 ]
9 Y! }4 b8 P: k2 S- B1 R+ ] 我們天天講責任,但許多時候,一些人往往在紙上寫責任,在嘴上講責任,在會上喊責任,而不能把責任落到實處。人們都說習慣貴在養成。葉志平十幾年如一日,執著詮釋的就是“責任在於養成”!
4 z+ f# o/ Q: n# V* I4 @& t$ f' e8 g& @& V) y% [0 w
責任是一面旗幟、一根標桿。葉志平堅持實施疏散演練時,老師們都有統一的站位,這是教學樓各層的樓梯拐彎處。這個地方學生最易摔跤,老師是成人,可以一把將孩子從人流中提起來,以避免踩踏悲劇的發生。這一次,除一名懷孕老師被幾名男生護送撤離,所有的老師都“釘”在各樓層的拐彎處。
4 K; N! {' w+ ^2 k# H
8 O/ g; D0 a: W- J% ]2 F1 ^ 桑棗奇跡是由葉校長和該校全體老師創造的,也是2200餘名學生共同書寫的。人們在嘖嘖稱奇和讚嘆的同時,是否從中真正悟出了責任的含義?所謂責任重於泰山,原來全靠平時的養成。如果平時就講責任養成,無數因人為原因製造的礦難、火災、列車出軌、輪船翻沉、鋼包傾覆之類事故其實都可以避免,至少可把損失降至最低。
2 s# e0 }* e* a' ^1 k- C2 e7 P7 @* A5 b1 B
[ Last edited by QuiGonJinn on 2008-5-28 at 11:39 A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