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自己放對位置) @& a1 V5 u e1 d- c p2 l. ~
- n E; P, j2 L( E$ x1 \2 C
作家王文華發現,工作會變成負擔、壓力,原因之一是:很多人在做「別人」認為我們應該做的工作,而不是自己真心喜歡、適合的工作。 % x! J9 V2 N1 A3 ]7 G+ y! Y; h1 p
他坦言,頂著美國史丹福大學企管碩士的學歷,他也曾去做別人期望中的工作,但捫心自問,他做得很痛苦。直到現在他還是會自問:「我把自己放對位置了嗎?」不斷探索、修正。, I2 w) r. |2 B) f+ ~2 n
) U& U# N8 B# Y; ]怎樣才算「自己喜歡的工作」?他形容,事半功倍(別人需一小時,你只需半小時就做得好)、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的工作,就是適合自己的。他認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觀念未必適用,即使要拚工作,也應該在揮灑自如中拚,能達到「忙而不勞」的境界是最理想的:雖然忙,但心裡不苦,也沒有無奈。! t! A% l. ]5 ]0 Q' N& e& g6 N
2 A, N k0 E& @% f7 B5 X! W' @
聯合心理諮商所院長邱永林說,有些人工作得很累,每天都要掙扎再三,很難起床,上班變成折磨。他觀察,他們是被自己困住了: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又不嘗試改變;試都沒試,就告訴自己「不可能」。「其實換部門、留職停薪、換工作都是選項,不要把自己框住了。」 % j9 b9 |, j/ f& ?. }' F+ d" I8 J/ x# k5 y8 d( W' }0 o" C: U2 A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主治醫師施嫈瑜擔任家醫科醫師多年,工作駕輕就熟,甚至覺得有些一成不變,幾月做老人健檢、幾月開始打疫苗都變成例行公事,後來她主動請調支援急診,面對形形色色的病人、千奇百怪的疾病,挑戰很多。歸零再出發,她樂在其中。3 f2 h* C+ R; ~& R+ P. {
" w4 o( `( ^; F) ~$ s, j/ p& g* a
●解決之道:# w/ ~5 i7 [: l
2 C& C& f, J. l1 K- X
尋找能激發熱情的工作: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在《工作DNA》中提到如何尋找一份心愛的工作:傾聽內心的聲音,看看哪個工作才能激起我們的熱情,或者值得我們構思一個未來十年的夢想。 % m/ N1 P6 m. T & T. R- E, V1 R, y! C- I! F7 \發揮優點,改進缺點:亞都麗緻集團總裁嚴長壽在《總裁獅子心》中指出,找工作、發展自己的能力之前,一定要先認清自己,注視著自己的優點,同時也注視著缺點,因為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 0 U6 b% r Q! E$ I. r" H5 V- {) H' R9 u' e1 J) W
2.尋找鬆緊適中的韻律 . u- x3 j: H3 u9 K P$ q% d; Z& Y% N7 p4 W j" ^
很多人以為最好過著「英英美代子」(閒閒沒事)的生活才不會有壓力、不會過勞,但施嫈瑜說,她在診間看到不少退休族群、不需忙家事的家庭主婦能量無處發揮,一樣有疲勞症狀。「零壓力不一定是好事,找到鬆緊、忙閒適中的律動最重要。」比如清朝的乾隆皇,處理政務之餘也愛賞玩藝術品、舞文弄墨,還三不五時下江南,一樣能創造盛世。6 n( \0 {& u2 a5 d
9 R' t; E* u& \( a: {
邱永林說,疲勞、過勞與對壓力的感受有關,而「壓力感受=壓力源÷活力源」,想辦法控制壓力源,同時增加活力源,就不會覺得壓力那麼大。 / b0 l0 W5 j/ D5 B$ e 6 d) f2 f) c2 l8 K1 ?4 M* M以他為例,當諮商所擴張時,工作量增加,他一度感到倦怠。有一天,他腦中突然閃現老子的話「治大國若烹小鮮」,靈機一動,他去報名了半天的麵包烘焙課,沒想到這個學習經驗竟完全可以運用在工作上,比如要有明確的目標(要做麵包還是做吐司);而最後無論成品做出來如何,都要接受,就像工作,有時已經盡力,但結果並不令人滿意,就告訴自己「享受那個努力的過程」也很棒。 * A8 e8 _1 C+ |, H# [& O+ j* g 6 ]& R3 I5 z2 e# _. ?●解決之道:4 U$ Y& F9 \, _7 n! u( c. J0 f
W% }/ ^+ k% I5 q
活力源也來自從工作中創造小小的幸福:邱永林有個個案在銀行界工作,金融海嘯期間,高層要他負責裁員,他做得十分痛苦,常哭得比被裁的同仁還傷心,愈來愈抗拒上班。 " Q0 w; R: i P: P6 P' y4 m I6 J8 w( X
接受幾個月的心理諮商後,他發現諮商對人很有幫助,所以他去「張老師」學習助人技巧,並在公司成立社團,關心同事生活或工作上有沒有困難,還邀大家去運動,也建議公司給主管開課,教他們如何發布裁員等類的壞消息。他藉助人找到工作的另一層意義,也為自己灌注新的動力。 ( W5 W, w& u" I0 P6 L5 b) o5 s& ?1 E2 z. g
3.找槓桿,別爆肝, N6 X" |/ J. o- |8 M
% u0 ?" z" S# H4 y: k8 S" @& d作家王文華妙喻:假設他有一天急著要買一本《康健雜誌》,第一家書店賣完了、第二家也賣完了,他可以繼續一家一家找下去,但如果他停下來想想,可能會想出更有效率的方式,比如:他以前接受過《康健雜誌》記者的採訪,何不打個電話給她,請她寄一本給我? 9 z& D2 k: S# Y1 D; W' C 9 Y, Y% }1 [5 ~' G& B7 S4 g他看到很多上班族花很多時間「做」,卻花太少時間「想」,所以會忙到爆肝,建議找槓桿,先花些時間思考怎麼做最有效率,work smart(聰明工作)比盲目埋頭苦幹重要。: Y, o* y! z6 z4 s7 W# @+ T
; [. X3 ]3 u- a+ D1 ^0 O/ s6 J6 c
對主管階層來說,「充分授權」是重要的槓桿,也是避免過勞的方法。 ! \9 D" l l+ X' ~8 n/ g _0 ?7 _+ [2 l# N
王文華認為,主管應該多花時間在管理上,包括找人才、激勵同仁、規劃大方向,而不是花時間在做部屬該做的事。 ; l' F. w7 T. ~1 r: t4 j. H3 s0 Z" ~( @$ D* R
邱永林說,很多主管在做「緊急卻不重要的事」,忙到沒有時間去做真正重要的事。他以前也是如此,他的手機曾經每小時響三、四次,同仁大大小小的事都要問他。有一天,同仁又來電問:「我們要去企業開課,休息時間要排在9:50~10:00還是10:00~10:10?」邱永林突然覺得不對,同仁的問題愈來愈瑣碎,明明可以自行處理的事也要問他,不但沒有效率,同仁也沒有成長。而且公司如果要靠少數幾個「強人」才能運作,沒有培養一個隊伍的接班人,恐怕很難長久。 & U0 V. x/ ]5 h' l8 N' ~2 o" f6 k* p( J! C2 l! E6 v. r
他從兩歲兒子得到啟發。兒子剛學自己吃飯,弄得滿桌子都是飯菜、衣服也弄髒了,父母實在很想衝上去餵他吃,但必須忍耐下來,讓孩子練習自己吃飯,否則要餵他到幾歲?如果不給他機會練習、犯錯,他就永遠學不會。所以,後來同仁再來電,如果他認為這是同仁可以自行解決的事,他會反問:「你覺得怎麼做比較好?」自此之後,邱永林的手機響的次數愈來愈少,「現在常常一整天一次都沒響,」他笑說。 3 S) b/ c$ ]. X% ?0 ^# L. B ; p9 i2 k8 q) j3 u: `/ c; H●解決之道: \7 Z0 s% J F
5 g7 ~8 d3 [7 q6 u& A
判斷重點,按部就班:每天開始工作前,可列出今天的工作重點,依輕重緩急一一完成。不過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的經驗發現,每人每天大概只能做7件重要的事,超過7件就不必列了;而且也不是每件事都一定要「今天」完成。" T9 F3 r% `4 P8 o% x3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