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開普敦 非人設計 非人生活 [打印本頁]

作者: ellen520    時間: 2014-6-20 11:39 PM     標題: 開普敦 非人設計 非人生活

看今年巴西搞世界盃,想起四年前的南非。
當年今日,開普敦一樣被質疑治安和交通等問題。誰會想到2014年,會是南非如此重要的一年。
先是南非民主改革廿周年紀念、一代偉人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離世,還有開普敦(Cape Town)被選為今年「世界設計之都」(The World Design Capital,簡稱WDC)。
沒錯,一個非洲城市奪得這個榮譽。
要說設計,那絕不是一兩個篇章可了結的課題。開普敦以"Live Design,Transform Life"為口號,正好說明了設計不是站在藝術高地談生活,而是實實在在以設計改善生活。開普敦沒有鐵塔、沒有摩天輪、沒有科幻式建築、沒有瑰麗的地下鐵,就是欠奉所有設計城市應有的「元素」。今天我看不見耀眼的建築規劃,但在Table Mountain腳下正有股暗湧默默變革,讓我看得見南非的將來。

說開普敦的設計,似乎很離身。然而,當明白「世界設計之都」的真義,便知道獲選城市不是一份虛榮,而是「未來城市」的模範,展現設計如何成就未來好生活,甚至一個烏托邦。非洲藝術邁向國際化並非近年的事,在今年初Swarovski水晶公司已露出玄機,在最新的春夏設計注入非洲元素;而在2014紐約秋冬時裝展上亦有南非設計師David Tale登場;藝術收藏家的視野亦拓展至非洲藝術品。要說南非設計,我覺得是一個含苞待放的少女。

沒有地鐵的都會                                                                                                                                        從約翰內斯堡轉機到開普敦,在機場行李輸送帶前我遇到一個穿戴像英倫學院派的黑人,深藍色毛衣、白衣領粉紅格仔恤配卡其色西褲、亮麗的啡色復古皮鞋,還有那頂白色紳士帽,他是模特兒嗎?回頭一看,迎面而來的男男女女,各式人種都具有模特兒的身形和設計師的品味,言行舉止斯文有度,比各個大小強國的人民更文明。這要拜南非多種族文化的歷史所賜,有了見識才有氣質,開普敦便是這樣練成。
這麼看來,設計之行一定賞心悅目,正期待觀賞大型前衞基建,在機場往市中心的N2高速公路上,看到Table Mountain腳下的卻不是流線型建築,而是一望無際密密麻麻的鐵皮屋、貧民和偷渡客聚居的township,頓時一陣悲涼湧上心頭。即使來到市中心,也沒有甚麼大師級的標誌性建築,大家關注的除了Robben Island(曼德拉被監禁的小島),便是Waterfront V&A前的繽紛歐風建築,城中各處依然是殖民時期的老房子、六十年代的商廈、八十年代的購物中心,最新建築要數四年前建成的足球場館。景致優美,但平淡,不切合設計之都的地位。
我以為每個城市至少會有一條地鐵線,錯了,開普敦是例外的。遊客要到城中各處觀光,最方便是登上紅色觀光巴士,繞城一圈花兩小時,一天遊票價約$120;否則惟有坐的士,走11公里,一樣是$120。膽大的,可以坐白色泥鯭van,我怕死,冇坐過,幾平都係假。為甚麼一個連地鐵都沒有的城市能成為設計之都?在2010年南非世界盃之前,大家對開普敦的印象模糊,談不上為熱門旅遊勝地,加上當地人口只得374萬,地方卻比香港大一倍,塞車情況不嚴重。世界盃以後,南非國際形象提升,開普敦被形容為比歐洲更歐洲。2012年Table Mountain被選為世界新七大奇景後,遊客越來越多,使這本來非常laid back的開普敦,也難逃車患都市病。
於是,公共交通成為市內設計項目中重要一環,去年推出的MyCiTi巴士便是一大變革。導遊無奈笑說︰「市民習慣開私家車,塞車亦難免了。不過有了MyCiTi巴士後,至少可以減少那些跑近郊線的泥鯭van,少了瘋子開車,會比較安全。聽說設計單位還跟省政府商討於市中心提供像墨爾本、哥本哈根、斯德哥爾摩等地的出租觀光單車,不過,要解決的問題可真多,如何防盜就已經令人頭痕!」看過巴士系統路線圖,擺明車馬為照顧近郊居民而設,市中心的車站卻很疏落,對遊客而言,徒步應該更快。                                    

世界設計之都,未來的規劃者                                                                                                                                        全球有半數人口居於城市,每個城市正面臨人口膨脹所帶來的商業及經濟發展問題,並延伸至生活之上,沒有人能獨善其身。城市的未來,操控於誰去規劃、設計及管理這些共同作業空間。設計因而成為各個層面在發展過程中最基本的工具。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ICSCID)按城市如何利用設計作為工具改善社會、文化及經濟發展作為評選準則,每兩年選出一個代表城市作為「世界設計之都」,予以表揚。然而,開普敦成功在一眾候選城市中脫穎以出,不是因為它已是知名的設計城市,反而因為它以「讓設計轉化生活」為目標,展示了設計的潛力,並利用整年的設計活動,積極喚起各界關注來改善生活。於是,這個銜頭有了不一樣的意義,再不是純粹以酷為先,而是以未來好生活為依歸,多了一份責任。
就開普敦成為「世界設計之都2014」,官方單位推出整年活動,按「非洲創意.與全球對話」、「彌合鴻溝」、「今天打造未來」、「美麗空間.美好事物」為四大主題,於教育、可持續發展、社區、生活、商業等範疇進行不同的項目。旅遊局更推出12個設計主題觀光團,較有趣的有In the footsteps of Mandela Tours、Coffeebeans Insider Tours、In-depth Design Tour Package等。還有與建築師、設計師、藝術家及企業家對談的座談會,以及印製多個藝術區的地圖。                                    

走運了,在南非建築師家中撐枱腳                                                                                                                                        南非人家庭觀念重,周日是全民家庭日,市中心幾乎所有店舖休息,形同死城。我卻走運,能約見南非知名建築師Stefan Antoni談設計,他是WDC計劃的參與者之一。他的建築師樓位於Company's Garden附近,是市中心邊陲一帶被稱為The Fringe的位置,是開普敦WDC推介的六個設計小區之一,其餘還包括Woodstock的Albert Road和Sir Lowry Road、Bo-Kaap至Greenmarket Square一帶、District Six和近郊釀酒區Wineland。
這個魅力型男Stefan劈頭第一句竟是向我討教中文,為了一個詞語,我們研究了廿分鐘。Stefan親切得教我面紅,後來才知道南非人都是性情中人,有話直說,願意花時間在人身上,非常樂於助人,不過要是讓他們感到不尊重時,怒火一撻即着,不留半點情面。                                    

以設計解決城市問題                                                                                                                                        言歸正傳,Stefan即一本正經︰「跟其他WDC不同,開普敦不是一個讓人驚嘆的建築城市,甚至可以說有點悶人,有點落伍,但只要看到Table Mountain、Devil's Peak、Lion Head等幾座壯麗山峯,便會明白根本沒有人會想與之爭鋒。」這叫我想起很多大城市內嶄新卻突兀的建築,破壞了本來和諧的景致;在Table Mountain與Devil's Peak之間腳根下的三棟住宅大廈,則被當地人怒嘲為三個廁紙筒,大殺風景,大廈居民雖然盡享背山面海的美景,但多少也有點羞愧。「城中最美的建築都位於Camps Bay(豪宅區),多個項目也由本地建築及室內設計師操刀,展示了南非的現代生活。」 Stefan雖然自豪,卻在眉宇間有絲愁緒︰「再說,我們更希望藉着這次成為WDC,能提出城市問題,並實踐所有解決方案。設計,對我們而言是所有東西,可以是公共交通系統、公眾設施、住屋設備等,凡是能改善人民生活、令城市更安全、減低貧富懸殊的項目,都是WDC計劃的一部份。以township為例,每逢冬天雨季來臨,該區都會出現水浸,而改善排污系統和住屋環境都是我們逼切進行的設計項目。」這要到後來造訪貧民區,見德國建築系交流生以禾稈草和貨櫃為貧民興建劇院,我才了解開普敦的設計不是只為富豪服務。
WDC官方單位還邀請了不同界別的創意人士作導賞員,在指定日期為有興趣人士導賞不同主題的設計觀光團,認識開普敦設計藝術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遊客可於網上報名。我走運,得Stefan私人導賞,還能走進建築師的家食午餐。他家在半山,樓房之間有花有樹做圍牆,告訴主人四時有序。大廳陳設線條簡約,火爐是與家人共聚的地方,飯廳那張長木桌像剛從樹上割下來般原始自然,睡房和大廳都裝有落地玻璃,一室通明,還看得見露天泳池,像雜誌裏的示範單位。南非的現代生活,就是簡約與自然。
飯後,Stefan帶我看城中建築演化,由District Six開始說到世界盃場館。的士司機曾說District Six是開普敦人的靈魂,但今天這裏卻是一片爛地與破樓。在Stefan眼中,那只是開普敦的過去︰「當年種族隔離制度,迫使很多黑人離開,看這片土地滿目瘡痍,雖然現在一些黑人回來住進祖父輩的房子,但那些翻新後的房子,不新不舊真的不像話。」雖然如此,區內的District Six Museum仍是重要的歷史博物館,周邊廉價工廈跟火炭柴灣一樣,成了設計師、公關、廣告創意人的工作室。變是變,但一幅巨形的孟德拉塗鴉,盡訴衷情。                                    

鑽入波希米亞風舊工廈                                                                                                                                        除了District Six,Woodstock是另一個新興的藝術創意區,同樣是變革中的老區。Stefan叮囑我一個人別在區內亂走,只好沿Albert Road行。似乎好危險,但吸引我來的是Old Biscuit Mill和The Woodstock Exchange,是住宿網airbnb上認識的屋主朋友Hans介紹我來,說那裏有很多藝術家的工作室和獨立小店。
區內建築實在靡爛,舊工廈、舊餅廠、舊貨倉,閒日街上來往的都是工人,一般遊客是不會來的。我矮妹丁一名,難怪Stefan這麼擔心。不過,周末光景可不一樣,因為置身其中的創意市集和藝廊吸引城中年輕潮人來探秘,像早年墨爾本的Brunswick Street和Smith Street,看似品流複雜,感覺其實很波希米亞。

自殘留紋身 藝術品見民族精神                                                                                                                                        相約Hans在十九世紀興建的紅磚建築Old Biscuit Mill見面。舊餅廠依然故我,只是那個磚爐已被全球最佳50餐廳之一的The Test Kitchen徵用來烤肉,大樓其餘單位是陶藝店、家品設計師小店、古董店及設計師事務所,還有城中另一間食府Pot Luck Club,聽說是那種要三個月前預訂的創意fine dining餐廳。看似雜亂成軍,其實進駐的都是不同範疇的創意單位。趁Hans人未到,先遊陶藝店IMISO,店員Calvin是大學藝術系的畢業生。非洲藝術是甚麼?Calvin沒有被我這條論文問題嚇倒,指着其中一個由藝術家Andile Dyalvane創作名為"Scarified"系列的陶瓷說︰「上面的刻紋浮雕,概念源自非洲傳統以自殘造成的疤痕做『紋身』,土著以此來抵禦精神和肉體上的外來負面侵襲,那是藝術家對非洲人的傳統文化和勇氣予以的崇高致敬。他亦受畢加索啟發,設計出"AFICasso"系列,陶瓷表面有非洲簡單原始的質感,同時畫有抽象斑斕的圖案,呈現非洲當代藝術的風格。另一位藝術家Zizipho Poswa喜愛以手掐出花瓣形狀做陶器的邊緣,畫上圓點及線條做圖案設計,靈感源自非洲動物身上的圖紋及自然界繽紛的色彩。可以看到,非洲設計多取材於自然界,用色大膽豐富,線條簡約原始。」
話畢,便見Hans出現眼前。Hans是西班牙人,從事電視製作,亦在西班牙開設三間餐廳,滿腦子天馬行空的意念。Han移居開普敦,就是愛上這片廣闊自由的創意天空,讓他任意去追夢。今天他專誠來Woodstock,不是捨命陪君子,倒是要我陪他揀傢俬,為他在區內舊工廈的studio flat佈置。從話語間和Hans的家居佈置可知道,他貪靚奄尖,是典型的處女座。就算多忙,他也會動手設計牆身,而且不是掛幅畫便算,是真正的勞作藝術,還會每月更換一次以求生活上有新鮮感︰「我好鍾意逛Albert Road,有好幾家傢俬店我都好鍾意,尤其Katie這間Recreate。歐洲家品很美,甚至有點高不可攀,相反南非的設計親民得多,好似Katie回收好多舊物重做新家品。」店主Katie是那種不修邊幅的藝術家,有點回收癖,收藏零零星星的古物和大量懷舊行李箱。對我們而言一個懷舊行李箱,只是一件裝酷的擺設,但Katie用舊布料改裝設計成梳化座,重新賦予生命,與其多一件裝飾不用的廢物,不如多一件實用有型的家品,這才是態度。

最美的都在山上                                                                                                                                        那個周末Stefan提議我到Mount Nelson Hotel吃下午茶,那是開普敦的經典,好比闊太上半島high tea。踏進酒店的後花園,草地上正舉行婚禮,駐足觀看之際,遇上賓客之一的當地大學教授,說起WDC,他說最美的都在山上,還二話不說車我到纜車站。
那個黃昏,剛下完一場雨,天空特別藍,特別多色彩。坐在頂峯的那片刻,沒人想多言,任由雲霧包裹着身軀,只想默默伴着夕陽慢慢落入地平線,天空變成一片紫紅色的魚鱗,入夜後繁燈點點,才明白Stefan和大學教授的話。
開普敦沒有為着WDC的身份而以光速打造夢幻基建取悅遊客,也沒有走火入魔犧牲自己的文化和性格去生產仿北歐的設計品。反而實實在在利用設計改善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以人為本,保持非洲藝術的核心靈魂,逐步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美好生活。
南非的設計是做給人用,不是做給人看;顯露的是生活大智慧,並非只作生活花巧的點綴。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travel/art/20140618/18762264




歡迎光臨 娛樂滿紛 26FUN (http://26f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