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Q正式開幕至今短短兩個月,店舖多了,人流也增多,文化人、潮人、遊客、學生、師奶、一家大小,形形色色的人也雲集於此,是PMQ已成“Talk of the Town”的最佳指標。而我在各間餐廳只聞樓梯響之時,早已仰首等待食物傳來的裊裊幽香,出擊「捕食」。
拆解PMQ 搵食要識門路,先來簡單說說PMQ的結構。PMQ有兩幢主建築,分別以相鄰街道命名,靠近荷李活道的叫Hollywood,另一幢叫Staunton,兩幢建築之間的中庭就是Night Market的場地。除此以外,Hollywood旁邊還有一幢樓高兩層的小建築物,它曾是警察子弟學校及中區少年警訊會所,現在則由餐廳Aberdeen Street Social佔據。
「社交飲食」 拒絕Fine Dining 佔地兩層的Aberdeen Street Social,是PMQ中最讓我期待的新店。早在餐廳仍在裝修之時,我就與從倫敦特意來港視察的總廚Jason Atherton碰過面。Jason在4年間於歐亞各地開了12間餐廳,其中倫敦旗艦餐廳Pollen Street Social掛着米芝蓮一星,名人粉絲如雲。他獨創了「社交飲食」的概念,想法來自英國工人階級的Working Men's Club,就是讓任何階層的人,下班後鬆開領呔,放下身份,一心品嚐美食與social,故餐廳縱開設在倫敦最名貴的地段Mayfair,卻不賣fine dining。概念這東西,用筆墨言詞去陳述不免虛無,所以移植了「社交飲食」的Aberdeen Street Social,不只要用味蕾細嚐,還要用身體去感受。
Nose to Tail 鵪鶉寸寸香 餐廳的地面一層是cocktail bar以及餅店Sweet Social,推開從舊建築保留下來的綠色鐵框門,酒吧在盡頭處的黑白磚牆之前,左面是一個由髮廊轉筒燈組成的裝置藝術,這個以前髮廊門口必有的標誌,不知何時開始已經退隱,有時候反而是外國人更懂珍惜香港的老味道。我隨意找了個窗邊位置坐下,與鄰座來自加拿大的情侶遊客由一個噴嚏打開話匣子,搭訕在這裏是自然不過的事。我走到酒吧前點了客flatbread佐酒,其實大可揚一揚手着侍應過來點餐,但這裏的氣氛有本事讓你不甘困在小桌的範圍內。室外座位又是另一種氣氛,這裏與荷李活道只相隔一個小花園,卻能把繁囂盡隔在外邊,令人有在此呆上一整個下午的衝動。
至於餐廳的2樓,從餐牌、酒牌來看說得上是fine dining規格,豐富的藏酒量盡攬新世界及舊世界酒,其中不乏明星酒如Gaja的Barolo,不過進餐氣氛卻是平易近人的casual dining。Jason並不長駐香港,在此掌廚的是曾跟隨Gordon Ramsay、與Jason已共事9年的大廚Chris Whitmore。“Nose to Tail”是其中一種流行的英國菜烹調法,意即用盡動物的每一部份來做菜。一道烤鵪鶉,胸肉用高溫快煎鎖住肉汁;腿肉油浸慢煮,濃香入味;微微煎香的肝臟油香豐腴,就是醬汁也是用上鵪鶉骨熬成,還有個小小竅妙,就是採用了南北杏及桃子酸辣醬融入食材。小小鵪鶉,卻能送出一波又一波的美味,令味蕾高潮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