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建築 法式田園 在當地人眼中,這個豪華優靜的農莊,是懂生活有品味的人才會入住的,今年4月《Monocle》雜誌曾特別介紹過這裏,連著名南非建築師Stefan Antoni,也認為Babylonstoren是個設計獨特和具歷史意義的農莊。有何歷史意義?那要由一場發生在法國的宗教糾紛說起──話說這裏最初是游牧民族Khoisan的原居地,1572年巴黎發生聖巴托洛繆大屠殺(St. Bartholomew's Day Massacre),大批法國新教徒逃到南非,開始在Franshhoek、Paarl和Stellenbosch等開普敦邊陲地區落戶。
至1650年代,荷蘭人在開普敦成立東印度公司,開普敦遂成商船補及站,果園與農田陸續出現。1692年,東印度公司重要成員Simon van der Stel成為開普敦的殖民地統治者,這荷蘭人把Babylonstoren撥歸居住在釀酒區Stellenbosch的同鄉Pieter van der Byl管治,碰巧當時有大批法國新教徒帶着釀酒技術來到Drakenstein Valley一帶,於是Pieter便利用他們的釀酒技術,開始在Babylonstoren種植葡萄和建立果園,成為這裏第一所農莊。
Babylonstoren屬17至18世紀的典型開普荷蘭建築(Cape Dutch architecture),石灰水粉刷的白色牆身、用禾稈草鋪蓋的屋頂、近屋頂的牆身呈山形或三角形是其建築特色。當時越富有的人家,牆壁越多雕花刻紋作裝飾。由於牆身用厚磚建成,加上有壁爐,故冬暖夏涼。現在,小舍已經換上現代化室內設計,如我入住的小舍,便加建了現代化廚房,客廳雖經翻新,但仍保留了古老壁爐,晚上聽着噼噼啪啪的燒柴聲,暖烘烘的,人很容易便朦朦朧朧睡去。
Babylonstoren農莊面積大得誇張,那天在溫室餐廳Green House吃午飯,飯後到田間散步,這一行,行了我個半小時才走了一圈,怪不得我的管家說應該借用單車遊莊園,兩個轆代替兩隻腳,確實可省回不少氣力,不致剛吃過飯又肚餓。其實我只行了莊園的冰山一角,不過這一角已包括了15個田區,蘭花園、玫塊花園、蔬菜田、梨樹園、香草園、仙人掌迷宮、養蜂場、家禽欄等等等等,沿路不時有松鼠探頭窺探我,神情蠻趣致的,想遊盡農莊二百公頃的果園和葡萄園,沒酒店導賞員引路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