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懺悔的方法與原理 [打印本頁]

作者: bengrace50    時間: 2005-6-14 01:35 AM     標題: 懺悔的方法與原理

懺悔的方法與原理(整理)
(以下內容節錄自智光法師著作、網上密乘文章及《懺悔的理論與方法》一文)

        三障礙聖道
        凡夫皆有三障:煩惱障、業障、報障。
        煩惱障即貪、瞋、癡三毒煩惱,此亦即指恆起之煩惱。
        業障即無始以來身口意所造作之不善業。
        報障是以煩惱、業為因,所招感之三惡趣等果報。
        此三障障礙凡夫辦道,令其不能轉凡入聖,而其中最障道者,就是業障!

        現在絕大多數的佛教徒,都覺得自己業障深重,而且難消難解。比方:身體上的病痛,看遍了多少的名醫,吃盡了無數的藥物,老是醫不好;心理上的障礙,一旦用功修行時,就會現前,也一直束手無策。

        為什麼現代的佛教徒會多諸業障呢?
        或許是福薄吧!又或許是往昔(前生)惡業造了太多,今生惡因成熟,報應來臨,這些“業障”,就會障礙學佛修行,令其不遂修行的目標。因此,修行要有所成就,必須先消除業障。

        業障要怎樣才能消除呢?
       (一)福能消業
        業障重的人,可能也是福德較差者。所以,要消除業障,必須先培福德,多做有益於人類社會,乃至一切眾生的善事功德,譬如:持戒、布施、供養三寶……等等。
業障就是由“業”――各人所造作的行為所引起;會形成障礙的業,必然是惡業。於是要消除業障,就不可以再造惡業了;而要不造惡業,必須多行善事功德。這不但可以培植本身的福德,也具有消除業障的功用。     
         
        (二)懺悔業障
        另外,就是要懺悔業障了。
        古來大修行人都先經過懺除業障,然後才修道。
        懺悔的方法在下面會一一道來。

        首先要知道何謂懺悔。
    “懺名陳露先惡,悔名改往修來。”
        若做了對不起他人的事,就要去向他懺悔,請他原諒;
        若對不起自己的良心時,就自己責備自己,以後不再犯錯了。    懺悔除了有改過向善的意義之外,還具有滅罪的功用。
        但要從懺悔中,達到滅罪的目的,依中國佛教律宗的說法,必須先知道自己犯了什麼罪,而這個罪必須用什麼方法,才可以滅除。

        
        懺悔法分為三種:作法懺、取相懺和無生懺。     
        一、作法懺:作法懺就是依靠著一定的方法,來發露自己所造的惡業,藉著方法的運作,而達到懺悔滅罪的目的。
        譬如:出家五眾――比丘、比丘尼、沙彌、式叉摩那、沙彌尼,如果犯了戒,就必須向僧中發露,陳說自己所犯的戒,然後經過僧中羯摩,也就是懺悔儀式的作業之後,犯戒的戒罪,便可以消除,犯戒者的內心也就重獲清淨,不會再為犯戒而懊惱。這便是經由作法懺而滅除了罪業。
        在律宗來說,懺悔時的作法是很重要的;所以作法懺特別為持戒的人所注重。
        從戒律的規定來看,犯戒的戒罪,也唯有經過如法的懺悔之後,才有可能滅除。     

        二、取相懺:取相懺就是在佛菩薩像前,發露過去所造的惡業,然後自責於心,不計困勞的禮拜佛菩薩,以求見到瑞相。見瑞相之後,身心就會清淨舒適,不再有懊惱,不再有罪惡感,於是過去所造的惡業便消除了。   
        如《梵網》菩薩戒四十八輕戒中第四十一條“為利作師戒”云:“若有犯十戒者,應教懺悔。在佛菩薩形像前,日夜六時,誦十重四十八輕戒,苦到禮三世千佛,得見好相;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見好相。好相者,佛來摩頂、見光、見華、種種異相,便得滅罪;若無好相,雖懺無益,是人現身亦不得戒。”這便是取相懺。     
        總之,取相懺必須經由懺悔者,在佛或菩薩像前,痛徹的懺悔與不斷的禮拜;然後,感應到佛菩薩的瑞相,由瑞相的現前而獲得滅罪。     

       三、無生懺:無生懺就是觀察惡業或罪業的由來,了知業性本空,只是凡夫的虛妄執著而已。追究惡業的由來,求之了不可得,無有生處。惡業既然是無生,也就沒有惡業的存在,那又何用懺悔呢?因此,經由無生之理的體會,而自然達到懺悔的目的。這就是無生懺。     

        三種懺法有不同所治。作法懺,按具體戒條的規定,按儀式來作,就完成了;取相懺雖功效比作法懺來得殊勝,但仍然不夠究竟。     
        取相懺與作法懺都是建立在有惡業(罪業)的前提下,來從事懺悔的。因為有惡業――承認自己造了惡業,所以,必須懺悔,以求消除惡業。這種觀念,似乎天經地義般,不覺得有什麼錯;然而,仔細探究起來,就會發現是有問題的。     
        既然有惡業――惡業是存在的,那麼又怎麼能夠滅除它呢?
        反過來說,如果惡業是可以經由懺悔而得滅除,那麼,這惡業就不是真正的惡業了;否則,在道理上是說不通的。因為,既是有惡業的存在,又說惡業可以經由懺悔而滅除,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存在的,就不可能滅除,它會永遠的存在,這才是真正的存在。惡業既然能夠由懺悔而滅除,那麼惡業的存在並非是真實,不是有自性的存在。如此惡業不過是個虛幻的東西,虛幻的才能夠加以滅除。     
        但是,惡業既然是虛幻的,也就是空的。空的還用懺悔嗎?因此,只要我們瞭解到惡業的真相,知道惡業的不實,無形中惡業就消失了,不必我們再去懺悔。所以,常被懺悔者引用的《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云:“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這段偈所表達的就是無生懺的道理。     

        無生懺和作法懺、取相懺不同的是:它要從根本上否定罪業的存在,以達到不見罪業,也不用懺悔的境界,而自然達成了懺悔的目的。這就需要智慧了,在智慧的觀照之下,才能夠照見諸法實相,了知罪業不可得,作者、受者更是不可得。所以,無生懺是依慧而設立的。     
        從戒定慧三學來說,慧的層次是高於定和戒的;慧也是持戒、修定所要達到的目的。同時,戒與定都不是究竟,唯有慧才是究竟的;戒與定只是修行上要達到慧的一種前方便。
        那麼,依戒而立的作法懺,和依定而立的取相懺,自然也就不如依慧而立的無生懺,來得究竟與圓滿了。     
        所以,作法懺只能懺除遮罪,取相懺則能懺除遮性雙罪,而無生懺除了能懺除遮性諸罪之外,連最重要的五逆罪:殺父、害母、殺害阿羅漢、破和合僧團、惡意出佛身血也都可以懺除。譬如:佛世有位“阿闍世王”,因為聽信提婆達多的教唆,便將父王殺害,奪取王位,然後自立為王。不久果報現前,身上長瘡,痛苦異常,雖有後悔之心,無奈惡業已成,無法挽救了,自認是地獄中人。但後來見了佛陀,在佛陀睿智分析之下,令他覺悟到:被殺者、乃至殺者本身都不可得,那裏有罪業呢?於是,本來必須墮入五無間地獄受報的五逆罪,就在無生理觀之下,重報輕受的過去了。

     
       懺的具體操作過程     
        現在,除了少許精持戒律的僧團外,作法懺悔久已不行於多數中國僧團了。作法懺,既然不能實行,那麼,就只有採用菩薩戒所建立的取相懺了。     
        所以,國內佛教徒,不管是出家、在家,禮佛懺悔是很普遍的事;也不管是犯了什麼戒,也唯有禮佛懺悔一法,最為方便了。     

        禮佛的懺悔功用     
        在佛門寺院的晚課中,有一篇“大懺悔文”。大懺悔文主要的內容,就是稱頌、禮拜八十八佛;然後,念上一篇懺悔文,以表示發露懺悔;最後是發願回向。經文是採自《華嚴經》的普賢行願品,也就是十大願王中的第八願。     

        為什麼這篇以“八十八佛”為主的功課,可以稱為“大懺悔文”,成為佛門住眾每天晚課時必念的功課之一呢?
        這篇大懺悔文是宋朝時代,西夏一位從西域來的法師,號“不動”者所編集;因為他是修密教金剛部的,所以又被人稱為“金剛”法師。大懺悔文裏面的八十八佛名,是引自《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和《佛說決定毗尼經》。前者有五十三佛名,後者有三十五佛名,加起來共八十八佛名;最後的“南無法界藏身阿彌陀佛”,則是另外加入的,不在前二經的佛名之內。     

        這五十三佛名和三十五佛名,真得具有那麼大的作用,使得依它們而組成的功課,被稱為“大懺悔文”嗎?我們來看經中怎樣說。     
        在(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中,有一段經文是:“時藥上菩薩說是過去五十三個名已,默然而住。爾時行者即于定中,得見過去七佛世尊毗婆尸佛而讚歎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宣說五十三佛,乃是過去久遠舊住娑婆世界、成熟眾生而般涅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餘一切眾生,得聞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於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不墮惡道。若復有人能稱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處常得值遇十方諸佛。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禮五十三佛者,除滅四重、五逆及謗方等,皆悉清淨,以懺悔是諸佛本誓願故,於念念中即得除滅如上諸罪。”     
        這段經文,對於想懺悔的人來說,相信是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因為只要恭敬的禮敬五十三佛,就是造了四重罪――殺、盜、淫、妄;或者造了五逆罪――殺父、害母、殺害阿羅漢、破和合僧團、惡意出佛身血,以及誹謗大乘經典等最重的罪業,都可以滅除,內心重獲清淨。既然四重五逆的大惡大罪,都可以因敬禮五十三佛而消滅了;其他無意間所犯的小罪,則只要敬禮五十三佛,便能獲得滅除,更是不用疑問了。     

        再來看《佛說決定毗尼經》中,如何解說“三十五佛”的功用:“若有菩薩,成就五無間罪,犯于女人、或犯男子、或故犯塔犯僧,如是等餘犯,菩薩應于三十五佛前,所犯重罪,晝夜獨處,至心懺悔……。菩薩如是觀此三十五佛,如在目前;思惟如來所有功德,應作如是清淨懺悔。菩薩若能淨此罪已,爾時諸佛為其現身,為度眾生亦說種種諸行,成就愚惑諸眾生故。”     
        從這段經文可以看出,稱念(或觀想)、敬禮三十五佛,也可以滅除五無間的重罪,功用和五十三佛是一樣的;不動法師將它們排列在一起,加上普賢行願品的發願回向,稱之為“大懺悔文”,實在是無可厚非。因為,稱念、敬禮這八十八佛,可以懺除四重、五逆、五無間地獄的重罪,自然可以說是功用最大的懺悔文了。


        持咒的懺悔功用     
        咒語的懺悔功用,似乎跟禮佛不相上下,也有它不可思議的功效。     
        在佛門的早晚課中,咒語的誦念,佔了很大的比例。尤其是早課,從楞嚴咒到大悲咒、十小咒的持念,已經佔了一半的功課。晚課雖然咒語較少,但仍然安排有大悲咒。同時,蒙山施食,也多靠咒語的加持,就是念完了阿彌陀佛經,也要念上三遍的“往生咒”來消業障。大乘佛教似乎離不了咒語,有顯就要有密,顯密配合,已成了大乘佛教的特質之一。不僅中國祖師所編的早晚課有顯有密,就是印度大乘經典,也常常在經文之間,含有一篇或多篇的咒。     

        咒語究竟有什麼奧秘?持咒會予人怎樣的作用呢?我們單就懺悔方面來探討它,其他方面不談。     
        先來談“楞嚴咒”。
        在《楞嚴經》卷七中,佛說:“阿難,是善男子持此咒時,設犯禁戒,于未受時,持咒之後,眾破戒罪,無問輕重一時消滅。……若造五逆無間重罪,及諸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已,如是重業,猶如猛風吹散沙聚,悉皆滅除,更無毫髮。阿難,若有眾生,從無量無數劫來,所有一切輕重罪障。從前世來未及懺悔,若能讀誦書寫此咒身上帶持,或安住處、莊宅、園館,如是積業猶湯銷雪,不久皆得無生忍。”
        這就是楞嚴咒的滅罪功用。從經文中來看,它的功用之大,與敬禮五十三佛是不相上下的,同樣能滅五逆等五無間重罪,並且還能滅除被稱為斷頭罪的比丘四棄(四波羅夷)和比丘尼八棄罪,似乎已超過五十三佛了。至少對出家眾來說,楞嚴咒是比五十三佛來得有意義,因此,楞嚴咒被古代祖師安排在早課的第一篇誦念中,或許是含有特別的意義吧?大概也跟佛說此咒的因緣,也有關係。     

        楞嚴咒之外,大悲咒在中國佛教界,也是很受重視的。由於楞嚴咒長,持誦就比較不容易,尤其是背誦,因此除了早課時誦念外,其他的時間就少有人念。大悲咒便不同了,它比楞嚴咒短,背起來容易,念起來也方便。於是,大悲咒流傳的廣泛,就不是楞嚴咒所可以相比的了,而大悲咒受重視程度,也是在楞嚴咒之上。   
  
        大悲咒何以受到佛教徒如此的重視呢?我們仍然只從懺悔方面來探討。   
    《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說:   “若諸眾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縱懺亦不除滅;今誦大悲神咒,即得除滅。若侵損食用常住飲食財物,要對十方師懺悔,然始除滅。今誦大悲陀羅尼時,十方師來為作證明,一切罪障悉皆消滅,一切十惡五逆,謗人、謗法、破齋、破戒、破塔壞寺、偷僧伽物、汙淨梵行,如是等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滅盡;唯除一事――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能滅,何況重罪。雖不即滅重罪,猶能遠作菩提之因。”     
        這是大悲咒的滅罪功用,所滅的也是最重的十惡五逆等罪。佛門早晚課中,都安排有大悲咒的誦咒;拋開大悲咒在其他方面的功用不談,單就滅罪方面來說,無形中,誦念者己得了極大的利益。   
  
        幾乎大部份的咒語,都有滅罪、消業障的功用,譬如:廣為淨土宗信徒所持誦的“往生咒”,也有“於佛像前,胡跪合掌,日夜六時各誦三七遍,即滅四重五逆;十惡、謗方等罪,悉得滅除。”所滅的也是重罪。

        再如早課十小咒中的“准提咒”,也有滅罪的功用。《准提經》說:“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持讀誦此陀羅尼滿八十萬遍,無量劫來所造五無間等一切諸罪,皆悉消滅,所在生處皆得值遇諸佛菩薩。”此咒跟其他咒不同的是:規定要誦滿八十萬遍,一切重罪就能滅除。     

        另外,“七佛滅罪真言”更是為滅除佛教四眾所犯的四重、八重等罪而說。《大方等陀羅尼經》卷四載:   “爾時文殊師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而白佛言:‘世尊,若比丘於世尊去世之後,毀犯四重;若比丘尼毀犯八重;若菩薩,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毀犯如是下一一諸戒,所犯重罪,當云何滅?’佛言:‘善哉!文殊師利,乃能請問如是等事,汝慈悲勝故,能發是問;汝若不發是問,我終不說彼惡世比丘所犯之過。善哉!善哉!文殊師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我去世後,若有惡律儀比丘毀四重禁,默然而受檀越供養而不改悔,當知是比丘必受地獄苦而無疑也。我今當出良藥救彼比丘重病……,”     於是,佛陀說出了七佛滅罪真言。這真言乃是過去七佛所宣說的,它主要的功用,就是在滅犯禁戒的重罪。因此,叫做七佛滅罪真言。     

        最後要介紹密宗諸咒中滅罪最快最力之“金剛薩埵心咒”。
        金剛薩埵就是普賢菩薩的報身,十方諸佛融其力量于其中。所以在密乘中金剛薩埵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總集體。金剛薩埵佛尊所發的誓願是替眾生鏟除業障,在《應成續》中普賢如來授記,末法時代是金剛薩埵佛尊普度眾生的時代。
        阿底峽尊者曾說:“修學小乘、大乘、密乘最重要的是懺除業障,在八萬四千法門中,在懺除罪障上最有加持的就是密乘中金剛薩埵的修法。”此金剛薩埵修法無須灌頂,人人可修。這是佛菩薩的加持,應時、對機的大法,總而言之,欲以密咒滅罪,誦金剛薩埵心咒,消除業障最快,智者宜善知之。詳情可參閱附檔word file。

        從上面的引例,持咒所能產生的懺悔功用,就不難瞭解了。《金剛經》中,佛說:“如來是真語者、如語者、不誑語、不異語者。”佛經都源於佛說,經中既然說咒語和禮佛能夠滅罪,自然是真實不虛,無可懷疑的了。     

        站在大乘佛教的觀點來看,犯了戒的人,無論他犯的是輕戒或重戒,只要誠心懺悔,沒有不可滅除的。     
        例如:前章曾提到禮五十三佛、三十五佛都可以滅除四(八)波羅夷罪;持楞嚴咒、大悲咒、往生咒、准提咒、七佛滅罪真言、金剛薩埵心咒……等等都可以滅除最重要的性罪與戒罪。另外,大乘佛教還有“無生懺”,專治犯了不通懺悔的五逆等重罪。如此的重罪,都可以除滅了,其他較輕的罪,自然不用說了。     

        那麼,這是否會顯得很矛盾呢?在比丘(尼)律儀來說,戒罪必須經由“作法懺”才能滅除;要不然,也要有特殊因緣,才能用“心念法”或“對首法”出罪。但在大乘佛教,卻加以否認,戒罪也可以由禮佛、持咒以及“無生懺,”來懺除。依比丘(尼)戒律來說,犯了波羅夷是不通懺悔的,雖然有“與學比丘”的處置,仍可在僧團中,不失比丘(尼)身份。但竟終身奪其三十五事、雖有比丘(尼)身份,卻不能行比丘事,這也等於是不許懺悔。不禁讓人覺得:一旦失足犯了重罪,要再回頭,己是百年身了。真是殘酷!   
    《重治毘尼事義集要》卷十三中,曾經對此加以解釋,但內容涉及僧人戒相,於此不作贅述矣。

        持咒滅罪,這或許也是大乘佛教圓融與究竟的地方。因此,在不行“作法懺”的中國僧團中,出家眾仍然可以依照大乘教理來懺除犯戒的戒罪,乃至在比丘(尼)律中不通懺悔的重罪,也可以依大乘的諸佛威德和經咒而得到懺悔。     
        但是,卻不可以為一切惡業重罪,在大乘佛教中都可以懺除,就不在意的去犯戒造惡。必須知道,大乘雖然許可一切罪都可以滅除,但要真正的懺除罪業,尤其是重罪,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這就要談到“取相懺”了……   
            
       禮佛與持咒罪滅的徵象     
       在國內,可能有不少的佛教徒,以為只要禮佛、持咒,就可以消除業障、滅除罪業。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它,這是有經典可作根據的。然而,各人的罪業有輕有重,懺悔者的用心也不能一樣。試問:從事禮佛、持咒以懺悔的人,如何知道自己的罪業已消除了?有什麼可以證明呢?罪滅必然有罪滅的徵象,不見徵象,就自以為罪己滅了,有時候,可能是被自己所欺騙了。這未免危險!所以,有不少的經典都記載:懺悔必須懺至到見好相,才可以說罪已滅;不論是以禮佛懺悔,或以持咒懺悔,都是一樣的。     

        首先,是梵網菩薩戒明文規定:“若無好相,雖懺無益。”
        佛門晚課“大懺悔文”中五十三佛名的來源――《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中亦載有:“若有眾生,欲得除滅四重禁罪;欲得懺悔五逆十惡;欲得除滅無根謗法極重之罪,當勤誦藥王藥上二菩薩咒。亦當敬禮十方佛,復當敬禮過去七佛,復當敬禮五十三佛,亦當敬禮賢劫千佛;復當敬禮三十五佛然後遍禮十方無量一切諸佛。晝夜六時,心想明利,猶如流水,行懺悔法。……以本善根力莊嚴故,一念中得見東方無數諸佛。是時東方一切諸佛,即皆同入普現色身三昧;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皆悉同入普現色身三昧。即時十方一切諸佛,皆悉現身往行者前,為說甚深六波羅密。是時行者見諸佛已心生歡喜,于諸佛前,即得甚深觀佛三昧海。
        我們再來看三十五佛名方面。在《佛說決定毗尼經》中載有:“菩薩如是觀此三十五佛,如在目前;思惟如來所有功德,應作如是清淨懺悔。菩薩若能淨此罪已,爾時諸佛為其現身。”     
        從這兩段經文來看,敬禮八十八佛,也必須見到瑞相,才能證明本身的罪業已經滅除;尤其是重罪,更非如此不可了。     
        可見敬佛、禮佛雖然具有懺悔滅罪的功用,但要得知本身罪業,是否滅了,就須靠有沒有見到好相來證明了。這不僅在禮八十八佛方面如此,就是禮拜其他諸佛以求懺悔的,也有相同的記載。因為文例太多,難以一一舉出。

        現在我們再來看持咒方面。     
        先前曾談到,以持咒求懺悔,也必須見到好相,才能證明罪已滅。
        這在《大悲心陀羅尼經》中就有記載:   “若侵損食用常住飲食財物,要對十方師懺悔,然始除滅。今誦大悲心陀羅尼時,十方師即來為作證明,一切罪障悉皆消滅。”     
        由此可見,大悲咒雖然不可思議,但持誦它用來滅罪,有些還是要有所證明,才能確知已滅。     

        再來看“準提咒”,也是一樣的。
    《大準提陀羅尼經》中載:   “若有誦此咒滿十萬遍,夢中得見諸佛、菩薩、聲聞、緣覺,自見口中吐出黑物;若有重罪,誦滿二十萬遍,夢中亦見諸佛、菩薩、亦復自見吐出黑物;若有五逆罪,不得如是善夢之者,宜應更誦七十萬遍。是時還得如前之相,乃至夢見吐出白色如酪飯等,當知此人即是罪滅、清淨之相。”     
        從這段經文來看,要以誦準提咒來滅重罪,實在不是只誦幾遍或一天、兩天的事了,至少也要有幾個月的時間,專精持誦,才能達到一定的遍數,而得罪滅。     

        那麼,“七佛滅罪真言”呢:?《大方等陀羅尼經》卷四說:   “善男子、若有比丘毀四重禁,至心憶念此陀羅尼經,誦一千四百遍。誦一千四百遍已,乃一懺悔,請一比丘為作證人,自陳其罪,向形像前。如是次第經八十七日勤懺悔已,是諸戒根若不還生,終無是處;彼人能於八十七日勤懺悔已,若不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亦無是處。又,文殊師利,云何當知得清淨戒?善男子,若其夢中,見有師長手摩其頭,――若父母、婆羅門、耆舊、有德如是等人;若與飲食、衣服、臥具、湯藥,當知是人住清淨戒。若見如是一一相者,應向師說,如法除滅如是罪咎。”   

        無生懺滅罪的原理
    “理懺”原來稱做“無生懺”。因為無生的通達,必須依賴道理的瞭解與信入,然後才能達到不生不滅的諸法實相,並從此消除一切惡業罪障。所以,中國過去的祖師又稱無生懺為理懺。     那麼,要如何來從事理觀呢?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懺除重罪的實例     
        在《經律異相》第十八卷中,載有一個殺害親生母親的人,後來為菩薩和佛陀所化度而出家,並且證得阿羅漢果――
    “路有一人,害所生母,止住樹下,啼哭懊惱,稱叫‘奈何!’自責無狀而造大逆,自害我母當墮地獄……。
        溥首菩薩,見其現在應當得度,(便)化作異人,攜其父母詣害母人所,去之不遠中道而止。父母謂子:‘此是正路。’子言‘非正。’遂共爭計,子(便)瞋怒殺化父母,殺已啼哭(不能止)。(即)往殺母(者處),謂言:‘我殺父母當墮地獄。’哭言‘奈何!當設何計?’
        害母者自念言:‘今此來人乃害二親,我但害母;其人癡冥罪莫大焉,我之為逆尚差於彼。知彼受罪,吾猶覺輕。’
        其人悲哀(啼哭),口(自)言:“吾當往詣能仁佛所,其無救者,佛為設救;其恐懼者,佛能慰除,如佛(有)教,我當奉(行)。”
        于時化人啼哭進路前行。此害母者尋隨其後,(心念):‘如彼悔過,吾亦當爾;吾罪微薄,彼人甚重。’
        化人詣佛(所)稽首于地而白佛言:‘唯然世尊,吾造大逆而害二親,犯斯大罪。’
        佛告化人:‘善哉善哉,子為至誠而無所欺言,言行相副詣如來前,口不兩舌,亦不自侵。當自察觀心之法:以何所心,危(害)二親?用過去心?當來心?現在心耶?其過去心即已滅;現在心即以別去,無有處所,亦無方面,不知安住;當來心者,此則未至,無集聚處,未見遊返,亦無往還。子當知之,心亦不立於身之內,亦不由外,亦無境界,不處兩間,不得中止……。     
        化人歎曰:‘未曾有!如來成最正覺,了知法界無人無有作者,亦無有受;無有生者,無滅度者,無所依倚。願得出家,因佛世尊得作沙門,受具足戒。’
        佛言:‘比丘,善來。’
        于時,化人(即)作沙門,白佛言:‘唯然世尊,吾獲神通令欲滅度。’
        佛之威神使彼化人去地四丈九尺,於虛空中而滅度;身中出火還自燒體。     
        逆子(害母者)見之,心自念言:”彼作沙門,便得滅度,吾(當)效此人。’
     (於是)往詣佛所,稽首聖足,言:‘我亦造逆自害母命。’
         佛言:‘善哉,至誠而無所欺,言行相副。’
         于時,逆子地獄之火從毛孔出,其痛甚劇而無救護,(乃)白佛言:‘我今被燒,唯天中天而見救濟。’
        世尊出金色臂,著逆子頭上,火時即滅,見如來身,若干相好,身痛休息而得安穩。又前白佛,欲作沙門,佛尋聽之。即為出家,說四諦法,其人聞之,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修行法教,速得不還,證得羅漢。又白佛言:‘欲般泥洹。’佛言隨意。時比丘踴在虛空,去地四丈九尺,身自出火,還燒己體,百千天人於虛空中,而來供養……。”     

        這是以觀心的方法,了知害母之心無有,而懺除重罪的方法。正如《金剛經》所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三心都不可得:那麼,是何人何心在造業?不過是如溥首菩薩所化――幻化之人,還殺於幻化之人,毫無實義可言。所殺非實,罪業也就不實,所以,就是再重的罪,也都可以滅除。

        無生懺罪滅的徵象    
        在作法懺、取相懺和無生懺等三種懺法中,以無生懺的滅罪功用最大,智者大師說它能“破除無明一切煩惱習因之罪”、“此則究竟除罪源本。”換句話說:無生懺不僅是滅罪,連罪的本源:煩惱、貪瞋癡等無明,都可以來除。所以,無生懺是一種究竟的懺悔方法,也是大乘佛教特有的懺悔法。

        那麼,在我們從事無生懺時,如何知道自己罪已滅了?
        這在《釋禪羅密》卷二中,智者大師曾加以解釋――   
    “問:觀無生懺悔,云何知罪滅相?”  
    “答曰:如是用心,於念念中,即諸罪業念念自滅。若欲知障道法轉者,精勤不已,諸相亦當自現,觀此可知――如前觀相中所說:善夢、靈瑞、定慧開發等相。復次,若行者觀心與理相應,即是罪滅之本,不勞餘求。故《普賢觀經》中言:‘令此空慧與心相應,當知於一念中能滅百萬億阿僧祇劫生死重罪’,以此為證。若得無生忍慧,則便究盡罪源。”

        從這段文可知,從事無生懺的人,自三種情況下,可以知道罪已滅――   
        ㈠就如取相懺的見到瑞相。瑞相並非只是出現於取相滅中,它是通於無生懺的。以無生理觀懺悔的人,當懺至內心清淨時,往往也會有瑞相的出現。由此可以得知自己罪已滅。     
        ㈡是以無生理觀轉化妄心罪障。只要瞭解到罪業虛妄,妄心不再執著,不會有罪惡感時,無形中,罪業便已滅除。     
        ㈢進一步,契入無生――不生不滅的實際理地,則諸罪自然消除。能夠得無生法忍,不但究竟的懺除了罪業,在修行上,也已超凡入聖,不同俗輩了。
--------------------------------------------------------------------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罪亡心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普願各位業障蠲除,身心清淨,輕安吉祥!(還有重要一點,因為佛教的方法都是講皈依自性三寶、三寶加持等等。  如果依法修持但又不如法去皈依,即是只皈依佛、法二寶,故不能得到最好效果,所以最好是去有機會就皈依,會令你修持過程更順利)
作者: bengrace50    時間: 2005-6-14 02:06 AM     標題: 誠意推薦修習金剛薩埵心咒法門以除業

各位同修法安:

        介紹多一個最好的除障法門給大家,尤其是曾墮胎的那位師兄。
      
        除障法門在顯宗有多種行法,如:1) 禮佛拜懺,2) 念佛,3) 誦大乘經(如金剛經、普賢行願品、地藏經、法華經……)4) 持咒(如楞嚴咒、大悲咒、七佛滅罪真言、準提咒……),5) 修福消障(如供養福田、布施悲田、塑佛像、印佛書、持戒放生、服務大眾……)。而顯宗修懺悔法總以大行普賢菩薩以為部主也。
        至於密宗的除障法門則以作大禮拜及修金剛薩埵百字明咒(或心咒)為主,而金剛薩埵就是密宗之懺悔部主。其實金剛薩埵即是普賢菩薩之報身,祂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總集體。
        為何顯密皆以金剛薩埵(普賢菩薩)作為懺悔部主呢?因為祂往昔曾發誓願:“若有人祈禱祂而不能清淨罪障的話,祂就誓不成佛。”現在金剛薩埵早已於東方現喜世界究竟成佛,故祂所發誓願也早已成功。佛弟子若持念其心咒以求除障,只要具備四種對治力(即依止力、破惡力、恢復力、對治力)及菩提心,如理如法持咒,定能與金剛薩埵佛尊的本願(即鏟除一切眾生之業障)相應,而得到淨除業障之效果。因此金剛薩埵除障法實是八萬四千法門中最快最力的一個懺罪法,以普賢菩薩大願王之願力故。佛弟子若有緣值遇此法,應當信解受持,如法行之。

附檔:金剛薩埵心咒修法資料彙集之zip檔案。
          請您下載zip檔案至硬碟後,以winzip解壓之,然後參閱使用提示。
金剛薩埵心咒 :嗡 班扎爾薩埵吽
下載網址:http://www.fodian.net/media/jgsdxz.mp3

註:(都是那句,因為佛教的方法都是講皈依自性三寶、三寶加持等等。  如果依法修持但又不如法去皈依,即是只皈依佛、法二寶,故不能得到最好效果,所以最好是去有機會就皈依,會令你修持過程更順利)

金剛薩埵簡介
金剛薩埵,印度梵語為「班雜薩埵」,又叫作「金剛心菩薩」,與中國佛教的「普賢菩薩」是同一位,只是翻譯名稱不同。
        金剛薩埵代表著每一個人自己本來就有的菩提心的具體表現,這一個菩提心的性質堅固如金剛,無法摧毀破壞。

        金剛薩埵身體潔白,表示每一個眾生本具佛性的清淨無染;皎月色更代表功德圓滿、加持圓滿、修法圓滿。右手拿著五股金剛杵放置在心窩, 代表金剛薩埵擁有著一切諸佛如來金剛法印,表示佛的教導可以幫助眾生,能夠摧毀十種煩惱; 左手持鈴表示以諸佛的般若清淨智慧去驚醒教化一切有情眾所周生及沒有發大菩薩心腸的二乘修行人。

        普賢菩薩代表諸佛用無量的方便與行持來利益一切眾生,所以在在華嚴經中為諸佛法身佛性的長子。

        金剛薩埵的心咒叫作「百字明」,是藏傳佛法四大教派都要求完成的學佛歷程中的基本功課「四加行」之一,其內容是帶領眾生發大菩提心。所以可以幫助大家消除無始劫以來所積累的惡業罪障,可以幫助大家生出無量福德智慧。修習任何法門之後,如果加誦此咒語數遍,作為懺罪,修法時即使偶有過失、錯誤、遺漏之處,諸天護法也不會怪我們。

        密咒的本體,即是本尊的究竟智慧,它具有外、內、密、極密等無量功德和含義,在準確地念誦咒音時,外、內、密、極密的一切功德都已同時獲得。
        金剛薩埵本尊的六字心咒 "嗡  班札爾薩埵吽" 是 "百字明" 的精華歸納,在它的外義上,意為 "祈請金剛薩埵加持",但念時仍應念誦咒音。

        金剛薩埵懺罪法,是密乘行者四加行之一,人人必修,以依止力、破惡力、恢復力、對治力等四力具足,消滅眾生之諸惡業罪障得令清淨;止一切惡念令不增長,散破一切煩惱增長無量無邊的福智。

        欲懺悔罪障,必修具備四種對治力,即依止力、破惡力、恢復力、對治力,同時對大乘弟子來說,必須具足菩提心。《入菩薩行論》在讚嘆菩提心的功德時說:“何人雖犯極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若有速令解脫者,畏罪之人何不依?菩提心如劫末火,剎那能毀諸重罪。”菩提心的功德依此便可以想見。

        依止力又分二種:內依止力和外依止力,內依止力是相續中的皈依、發心,外依止力是如理觀想本尊金剛薩埵。猶如文殊、觀音與金剛手三大怙主融合在一體而能成辦一切事業一樣,這內外依止力(皈依、發心、觀想)結合在一起後便為迅速懺除業障、獲得本尊加持打下了堅固不摧的基礎。

        誦金剛薩埵心咒要符合三個要求,方能如理產生功德。

        一、具足四對治力。

        二、每個咒語在念誦中間不能中斷,也不能夾雜閑談,如密宗《本續》中說:"如是淨穢為千倍",淨即專一誦持,穢即念誦時夾雜閑聊,兩者的效果有千倍之差。
        蓮花生大師也說:"一年精進雜誦持,不如一月專誦佳。"  蓮師意為一年中夾雜言談,泛泛而念,尚不如專心致志念誦一月的功德大。

        三、念誦以出聲念為主,上師法王如意寶教誡:對初學者來說,出聲念最易與本尊相應。在出聲念誦時,應斷除六種過失:1、聲音太高(特殊情況下除外);2、聲音太低;3、速度太快;4、速度太慢;5、吞音;6、加音。在相續上應斷除昏沉、掉舉。並且應注意念誦時要句句念得很踏實,念一句有一句的收獲,在此基礎上,再追求更多的數量,如此將獲得很大的法益。

        有人問:祈禱阿彌陀佛同樣也可以淨除罪障,為何還要再去祈禱金剛薩埵佛呢?在實相上,諸佛菩薩本是一個,因此祈禱阿彌陀佛肯定可以淨除罪障,祈禱金剛薩埵肯定可以往生,但在世俗顯現上,諸佛菩薩的願力不盡相同,在我們還未達到現量感知諸佛菩薩本是一體的較高修法之前,應先祈禱金剛薩埵懺除罪障,待業障較輕後,再祈禱阿彌陀佛加持自己往生極樂淨土,這是一條相對合理的修法之路。

        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懺除業障,懺除業障最有針對性、最有效、最殊勝的方法即是祈禱金剛薩埵佛尊,這是金剛薩埵特殊的誓願力的緣故。待我們的業障漸薄後,人心就會向善,生活挫折就會消失,修法就容易產生出功德。到時祈禱阿彌陀佛等本尊,就能迅速與本尊的願力相應,獲得往生極樂世界等的殊勝果報。

附件: 金剛薩埵心咒修法資料彙集.zip (2005-6-14 02:06 AM, 1.8 MB) / 下載次數 0
http://26fun.com/bbs/attachment.php?aid=370008&k=f82e65af64d00a22617268ecbb7d448c&t=1732593517&sid=DpdBR5
作者: 聖里斯    時間: 2005-6-22 11:16 AM

我有金剛薩埵心咒的經文,但不知道是否你說的那個。

嗡  班 雜  沙 埵  吽     (咒首---即是"金剛薩埵心咒)
  --    ------    ------    --
  Om    Ban Ja    Sa  Do    Hum
─────────────────────────────────────
  嗡    別  炸  薩  多    沙  嘛  牙    嘛  奴    巴  拉  雅
  嗡  班 雜 沙 埵  沙  嘛  雅  嘛 奴  巴 拉 雅   
  --    --------------    ----------    ------    ----------
  Om    Ban Ja  Sa  Do    Sa  Ma  Ya    Ma  Nu    Ba  La  Ya
─────────────────────────────────────
  別  炸  薩  多    爹  奴  巴    的  叉  遮  左    咩      巴  哇
  班 雜 沙 埵  得 裸 巴  底 查 知 卓  麥(美) 巴 哇
  --  ----------    ----------    --------------    --------------

  Ban Ja  Sa  Do    De  Lo  Ba    Di  Tsa Ds  Dso     Me    Ba  Wa
─────────────────────────────────────
  蘇  多  卡  欲    咩      巴  哇    蘇  甫  卡  玉    咩      巴  哇
  蘇 埵 卡 喲  麥(美) 巴 哇  蘇 波 卡 喲  麥(美)  巴  哇
  --------------    --------------    --------------    --------------
  Su  Do  Ka  Yo      Me    Ba  Wa    Su  Bo  Ka  Yo      Me    Ba  Wa
─────────────────────────────────────
  晏  奴  囉  多    咩      巴  哇
  阿 奴 囉 埵  麥(美)  巴  哇
  --------------    --------------
  Ah  Nu  Ro  Do      Me    Ba  Wa
─────────────────────────────────────
  沙爾哇  司  底    咩  不  囉  也  叉    沙爾瓦  加爾麻    蘇  渣  咩
  沙 哇 司 底  麥(美)  札  雅  查  沙 哇 嘎 嘛  蘇 雜 咩(美)
  --------------    ------------------    --------------    --------------
  Sa  Wa  S   Di      Me    Ja  Ya  Tsa   Sa  Wa  Ga  Ma    Su  Ja    Me
─────────────────────────────────────
  即打木    司    里  任    古  魯  吽    哈  哈  哈  哈  呵
  資  檔  司(洗)里 養  古 魯 吽  哈 哈 哈 哈 火
  ------    ------------    ----------    ------------------
  Ds Dang      Sri   Yang   Gu  Lu Hum    Ha  Ha  Ha  Ha  Ho
─────────────────────────────────────
  巴  加  問    沙爾瓦  打  他  架  打
  班 嘎 溫  沙 哇 打  他 嘎 打
  ----------    ----------------------
  Ba  Ga Wen    Sa  Wa  Da  Ta  Ga  Da
─────────────────────────────────────
  別  炸  嘛  咩  門  渣    別  至  巴  哇
  班  雜  嘛  美  姆  雜    班  雜  巴  哇
  ----------------------    --------------
  Ban Ja  Ma  Me  Mu  Ja    Ban Ja  Ba  Wa
─────────────────────────────────────
  嘛  哈  沙  嘛  啞    薩  埵  阿
  嘛  哈  沙  嘛  雅    沙  埵  阿  
  ------------------    ----------
  Ma  Ha  Sa  Ma  Ya    Sa  Do  Ah
─────────────────────────────────────
  吽  呸
  吽  帕(拍)
  ----------
  Hum  Pa
作者: bengrace50    時間: 2005-6-22 11:39 AM

Originally posted by 聖里斯 at 2005-6-22 11:16:
我有金剛薩埵心咒的經文,但不知道是...
嗡  班 雜  沙 埵  吽     (咒首---即是"金剛薩埵心咒)
  --    ------    ------    --
  Om    Ban Ja    Sa  Do    Hum
作者: 聖里斯    時間: 2005-6-22 05:14 PM

因為我有兩個版本,不知道那個才是對的。

百字咒
彭達煙.薩犘拉哆.耕上師

金剛薩埵心咒

但兩個所唱出來的歌詞是不一樣的,音就非常像。

另外,我不懂看拼音,只是跟著他唱,一邊聽一邊唱,這樣唱出來的音會準確嗎?不準確會否沒有效用?
作者: bengrace50    時間: 2005-6-22 05:30 PM

Originally posted by 聖里斯 at 2005-6-22 17:14:
因為我有兩個版本,不知道那個才是對...
嗡  班 雜  沙 埵  吽     (咒首---即是"金剛薩埵心咒)
  --    ------    ------    --
  Om    Ban Ja    Sa  Do    Hum
作者: 聖里斯    時間: 2005-6-22 10:51 PM

不明白,為何你都是重覆剛才那句的?因為我有下載到去聽,但金剛薩埵心咒及百字咒唱的內容有所不同啊。




歡迎光臨 娛樂滿紛 26FUN (http://26f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