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旅遊區] [圖文] 印尼之旅 (西努沙登卡拉)[+] [打印本頁]

作者: hoho886    時間: 2005-7-28 11:59 AM     標題: [圖文] 印尼之旅 (西努沙登卡拉)[+]

西努沙登卡拉 

介紹



瓦倫斯線(Wallamce Line),乃依19世紀的自然學家Alfred Russell Wallancce而命名的,由他提出以此線作為東、西印尼動植物的分界線、此線也是西努沙登卡拉省的西部邊界,此省包括龍波島( Lomobok)和森巴瓦(Sumbawa)島。

龍波島的景觀和近鄰的巴里島大異其趣,島嶼北部是層山環繞,高聳雲宵的樹林和青蔥的洋木,而南部則是草木稀疏的大草原,看不見任何大型的亞洲動物。取而代之的是袋類動物、蜥蜴、鸚鵡。如果再往東移,那不同之處就更顯著了,乾季更長、土質較乾、草木較低、同時主食也由玉米和西米取代稻米。回教首度傳入這些島嶼是在16世紀,當時4個回教王國同時和平共住於西努沙登卡拉省,而現在回教仍深受龍波島西部的巴里人所信奉,龍波島在過去深受巴里文化的影響,現在卻擁有自己的獨特風格。

格,莎莎克斯族(Sasaks)是龍波島上的原住民,均為虔誠的回教徒,和鄰近的森巴瓦族一樣保有濃烈和獨樹一格的傳統文化。

柔和、潔淨、自然是龍波島上海溝的寫照,有句諺語說”你可以在龍波島欣賞到整個巴里島,但卻無法在巴里島上體會到完全的龍波反” ,龍波島更以精細的手工織品聞名,此島風景絕美,令人著迷,除珊基基(Senggigi)已開發為休閒波假區外,還有相當多的地方尚未開墾。

有定期空中巴士往返於巴里、泗水之間,此外亦有渡輪往返於各島嶼之間及提供對外完整的交通網。

龍波島(Lombok)



  龍波島屬西努莎登卡拉省(weast Nusa Tenggara),為蕾舍兒、孩達(Lesser Sunda)群島的一部份,範圍從巴里島東延伸至提床兒( Timor)島。本區最主要的兩個島嶼為龍波島和森巴瓦(Sumbawa)島。龍波島是印尼全國動植物區分野的過波教帶;本島北部的濃密翠綠的森林區力南部則是熱帶大草原,越向東部這樣南上景觀的變化越明顯,乾季也越長。所以在許多地方玉米和西谷米已經取代稻米成為主食。  




龍波島與巴土島只相隔一個海峽,直到最近才被有計劃地開發成為一個迷人的旅遊勝地,不但有潔白的美麗沙灘,同時也還保存著古老且充滿特色的傳統文化。這裡有一句諺語”你可以在龍波島欣賞到整個巴里島,卻無法在巴里島體會到完全的龍波島”這是一個事實,因為龍波島除了自己固有的文化以外,還受巴里島文化十分強烈的影響。大約在16世紀回教傳入的同時,有四個印度王國和平共處在這個西努莎登卡拉省。目前龍波島西部大部份的人們信奉印度教,而當地的莎撒喀(Sasaks)人則信奉回教。


























摩露寺(Pura Meru)















葛蘭亞森王國的另一項遺蹟是渣克拉尼卡拉的摩露寺,這座寺廟建於1720年,象徵著印度教當時在龍波島的統一。

庫塔海灘(Kuta Beach)



  也稱為普德券妮雅蕾海灘(Putri Nyable Beach)。庫塔海灘位於龍波島的中南部,是印尼風景最美,沙灘維持得最好的海邊勝景之一。
從庫塔海灘到唐容亞岸(Tanjung Ana)岬灣,這一段全長約5公里的完整白色沙灘,在印度洋沿岸風光中顯示出十分特別的景緻。這裡十分適合游泳和做日光浴,西邊遠一點的地方則適合衝浪和風帆運動。



根據莎撒喀人的曆法;在每年的第一個月的第19日,妮雅蕾( Nyale)魚會浮上海面,這時人們便會聚集在庫塔海灘舉行慶k兄儀式,漁人們便航行出海捕魚,同時年輕男女們也聚在沙灘上, 一起玩樂交誼,建立彼此更深厚的友誼。















[ Last edited by william303 on 2005-7-29 at 10:45 PM ]
作者: hoho886    時間: 2005-7-28 12:20 PM

納爾闖塔(NARMADA)



納爾瑪塔公園(Taman Narmada),位於瑪塔蘭東邊11公里。1727年由Anak Agung Gede Ngurah Karang Asem國王建造,是祭祀西瓦天神的地點。以前人們將位於琳佳尼(Rinjani)火山的火口湖瑟啁拉安那干(Segara Anakan)神為聖地,並將貴重物品投入湖中作為奉獻品。當Anak Agung 國王年紀太人而無法爬上3,726公尺高的山上朝聖詩,他便將納爾瑪塔代表山和湖成為祭祀西瓦天神的聖地,並開鑿了一全人工湖,象徵著原本的瑟喀拉安那干聖地,同時也依照祭祀的禮儀將奉獻品投入湖中。這座人工湖附近有一處水,傳說朝聖人的人們只要喝了這泉水便能長生不老。


















霖薩爾寺(Pura Lingsar)

霖薩爾寺位於瑪塔蘭西邊7公里處,建於1714年並於1878年重建,這座寺廟象徵著信奉印度教的巴里人和信奉回教的莎撒喀人之間的和平與統一。巴里人的寺廟建於高地上,位於回教區的後方,到此地的朝聖著常在廟庭裡演出印度教徒和回教徒之間,相互以米餅投擲對方的諷刺鬧劇,來表現彼此和平共處的情況。這裡大概是全世界唯一印度教徒和回教徒都會共同來膜拜的印度寺廟,尤其對唯一回教學校維喀圖德魯(Wektu Telu)十分支持的人而言,意義更是重大。

蘇卡拉勒(sukarare)



位於渣克拉尼卡拉南邊,以鮮明亮麗的Songket布聞名,完全手工製作。在蘇卡拉勒這種手工紡織的技巧代代相傳,至今仍十分著名。





瑪悠拉公園(Taman Mayura)

瑪悠拉公園是1744時巴里島的葛蘭亞森(Karang Asam )王國的遺跡。公園裡的池塘中間有一棟建築物巴萊千邦(Balai Kambang ),曾經是法院及重要的會議場所。令人感到好奇的是這棟建築物的形式混合了印度教及回教風格,然而這附近的雕像卻都只雕刻著回教朝聖者。

聖吉吉海灘(Senggigi Beach)



聖吉吉海灘,位於邦薩爾(Bangsal)北部,是龍波島最受人們喜歡的海灘遊樂區之一,食宿設備齊全完善,珊瑚花園遍佈在四周岸邊,景觀十分奇美。



薩力山亞貢寺(Pura Agung Gunung Sari)

這座寺廟位於薩力山(Gunung Sari)山丘上,距瑪塔蘭約4公里,是普普鄲(Puputan)戰役斑斑血跡的歷史見證。這場戰役發生於1894年的11月22日,是當時龍波島的最後一任統治者,為了對抗來侵擾的荷蘭軍隊而發動的保衛戰。

芭杜菠瓏海灘(Batu Bolong Beach)



  距離瑪塔蘭市區約及公里,這個地方有一塊巨大的石頭,石頭上有一座印度寺廟,隔著龍波海峽,面對巴里島的亞貢山。在這個沙灘上您可以享受日光浴,從事各種海上活動,盡情享受到海邊嬉戲的樂趣。黃昏時您更丁以欣賞到日落時的壯麗美景–夕陽緩緩的沒入亞貢山,並在海面上輝映出火燄般的艷麗色彩,十分浪漫迷人。  



琳佳尼活火山(Rinjani)



琳佳尼是一座海拔3,726公尺的活火山,位於火山口的則是一座鐮刀形的火口湖瑟喀拉安那干(Segara Anakan), 湖邊盡是陡峭的山壁,一直廣受全世徒步旅行者的喜愛,攀爬這座山,十足充滿冒險與挑戰的樂趣。

















瑪塔蘭和渣克拉尼卡拉(Mataram and Cakranegara)



瑪塔蘭是本省首吧,早在數十年前已經結合安裴南(Ampenan)港和渣克拉尼卡拉而成為本省最大的都會 區。18世紀初瑪塔蘭是亞聖(As -em)王朝所在地,這個王國位於巴里島南部,而統治者則居於渣克拉尼卡手。目前皇宮已不復存在,但許多廟宇和美麗的花園則仍維持得相當完好。

這裡最大的巴里寺廟是位於渣克拉尼卡拉摩露(Pura Meru)寺。這座寺廟建於1720年,廟中主祀印度三位一體的神西瓦(Siwa)/毀滅者、布拉瑪(Brahma)/創造者和維斯奴(Wisnu )/維護者。廟裡有三個中庭最內部的中庭裡有三座塔,呈南北向排列,最北的一座塔是供俸維斯奴,屋頂有11層階;中間一座是供俸西瓦,最南一座是供俸布拉瑪,屋頂有七層階。附近的瑪悠拉(Taman Mayura)公園曾經是皇宮的一部份,裡頭有一座人工湖,湖中央有一座亭台建築,過去宗教儀式大部分在此舉行。

珊谷、普株特及蘭比鄲(sengkol,Pujut & Rambitan)

在龍波島南邊,位於瑪塔蘭到庫塔海溝的路上。這三座村莊裡的農舍殼倉,都仍然保持著古老印尼的建築風味,生活步調也停留在如往昔般的時光裡。這麼一幅原始的熱帶草原風光,十足讓人朝置身古印尼浪漫文化的深刻印象。

艾爾島、美偎島和德拉娜安島(Gili Air,Gili Meno and Gili Tranagan)

Gili在莎撒喀人的俚語裡是”島嶼”的意思,這三座島嶼位於龍波島西北海岸,這些島出的四周散佈著十分美麗的珊瑚花園。其中,艾爾島是離龍波島最近的島嶼,搭乘遊艇祗需10─15分鐘使可以到達。
作者: william303    時間: 2005-7-29 10:45 PM

多謝分享!




歡迎光臨 娛樂滿紛 26FUN (http://26f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