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前,來自亞洲的史前部落越過白令海峽來到這裡,而早於西元1000年,歐洲第一批移民維京人也嘗試在北紐芬蘭定居。其時加拿大的印第安部落已經發展了多種語言、風俗、宗教信仰、交易模式、藝術和手工藝、法律和政府。許多歐洲國家都對美州這片初生之地大感興趣,最後法國探險家卡特爾(Jacques Cartier)於1534年首先在聖勞倫斯河附近地區宣佈這片土地屬法國人所有。
17世紀初,另一位法國探險家尚普蘭(Samuel de Champlain)在美州建立了魁北克城。1663年的加拿大是當時法國的一個省份,有3千個法國人在該處定居。正當法國開始因皮裘貿易而興旺,英國人於1670年也踏上這塊土地,並建立哈得遜灣公司(Hudson's Bay Company)進行「友好」的競爭。兩種歐洲文化曾有一段時間的和平共處。其後,英國軍隊在1745年佔領了新斯科舍(Nova Scotia)的法國要塞,爭取新的土地的鬥爭一觸即發。七年戰爭(Seven Year's War)期間,英國於1759年在魁北克城大敗法國,成為雙方鬥爭的轉捩點。在1763年的《巴黎和約》中,法國將加拿大讓給英國。
美國革命後期(1775-83年),約5萬個英國愛國人士離開美國來到裡,平衡了法國與英國人口。1812年的戰爭是加拿大與美國之間的最後一場戰爭,加拿大贏得勝利。英國擔心在失去美國殖民地後又會丟掉加拿大,遂於1867年頒佈了<the British North America Act>。法令確立了加拿大的自治領,其效力相當於加拿大的憲法。1885年,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完工,連接加拿大的東西海岸,成為加拿大史上的佳話。到了1912年,除了紐芬蘭以外,其他各省都成了中央政府的一部分,紐芬蘭最後也於1949年加入了聯邦。
1999年,廣闊的西北領土再次劃分,加拿大一塊新領土努勒維特從始誕生,成為北極伊努伊特人(美洲愛斯基摩人)的聚居區。這裡荒蕪偏遠,從哈得孫灣(Hudson Bay)延伸至埃爾斯米爾島國家公園(Ellesmere Island National Park),與北極相距離甚近。首府是位於巴芬島(Baffin Island)以東的伊魁特(Iqaluit),以前稱做弗羅比舍灣(Frobisher Bay)。事實上這裡只可算是個中轉和補給站,而不算是一個旅遊勝地,附近有很多遠足徑。大多數遊客都經過這裡前往加拿大第三大國家公園奧伊特克國家公園(Auyuittuq National Park),那亦是世界上位於北極圈以北數個公園之一。對於遠足遊客和前往托爾山(Thor)的登山者來說,原始山野、峽谷、海灣和大草原合起來絕值得看,但只限有經驗的遠足士。托爾山(高1500米)是目前地球上尚未攀登過的最高峰。
作加拿大最小省份的首府(那就是讓人心曠神怡的愛德華太子島省(Prince Edward Island)),只有說夏洛特敦是一個古老而寧靜的小城才最恰當。加拿大統一的問題於1864年首次在這裡正式討論今天這個小城是人所共知的加拿大聯邦誕生地。生活節奏緩慢,帶著幾分殖民地色彩,樹木整齊排列的維多利亞式大街隨處可見。城市最古老的部分都位於碼頭區,還有一些經過重修的建築物和賺錢的娛樂設施。在60年代甚為注目的現代建築就是聯邦藝術中心(Confedration Centre of the Arts),藏品全是加拿大藝術家的作品精髓。然而,愛德太子島上最出名的卻是凱文迪許(Cavendish),因為著名女作家露西蒙哥馬利(Lucy Maud Montgomery)筆下的《紅髮安妮》(Anne of Green Gables)就是以這裡為背景,當然還有島上傳統的大龍蝦晚宴令這裡生色不少。
加拿大的西部由草原三省之一的馬尼托巴省(Manitoba)開始,而溫尼伯就是她的首府。這個文化繁榮的城市並不僅是一個首府,而是充滿美國氣息與佈滿美國建築的地方。她經常與另一個糧食地暨運輸中心相提並論──芝加哥。兩者可相比的並不止於此。據說溫尼伯市有全球市區最常刮風的街角(繞過波特吉大街(Portage)和主街(Main St.)的交接處),與芝加哥「風城」的外號同領風騷。市區有很多歷史景點和博物館。人類與自然博物館(Museum of Man & Nature)是一個集影聲味於一身的立體陳列館,把遊牧印第安人和20年代溫尼伯人的生活活生生的給你觀賞。紅河(Red River)與阿西尼博因河(Assiniboine River)的交彙處在6百年已經有人居住,即是今天的福克斯(Forks),那裡的貨倉與工廠經過重修後成為一個河邊娛樂區。交易區(Exchange District)是這個城裡最有趣的地方,佈滿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商業建築,呈現出一種與不同的商業氣息。在紅河另一端的聖博尼費斯(St Boniface),那裡的居民區是加拿大最古老的法語社區,不妨到處漫步看看。
Gaspsie半島位於新不倫瑞克以北,伸入了聖勞倫斯灣(St Lawrence)內,經常被拿來與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的布列塔尼角(Cape Breton Island)相提並論,但卻不像布列塔尼角那樣擠擁。美麗的Gaspsie公園就位於半島的中央,是一個廣袤崎嶇的原始山區,有湖泊、樹林和高山。鹿和麋漫步於蠻荒林區,魚群也很豐富,但最吸引人的還是遠足旅行。小路穿插於奇妙的Chic Choc山脈,直通往這裡最高的山峰雅克卡爾捷峰(Mont Jacques Cartier),高海拔1千3百米。在前往頂峰的途中你可以欣賞到害羞的森林馴鹿,也能看到高山峻嶺,美不勝收。還想登山的可以試試攀爬嚴峻的芒特艾伯特(Mont Albert)和湖邊的Xalibu山,來回也只需用上半天的時間,便可欣賞到極佳的高山美景,瀑布和高山湖泊。公園的主要入口在聖安德斯山(Sainte Anne des Monts)附近的小鎮,位於魁北克市以北300公里處。
大草原(The Prairies)
從洛磯山脈的山腳一直向著艾伯塔省、薩斯喀徹溫省(Saskatchewan)和馬尼托巴省(Manitoba)進發,經過袤廣平坦的地方就是加拿大的中心草原。金黃色的麥田和太陽花田野永遠都是這裡的風景。你可能會聽到當地人埋怨著說﹕「洛磯山脈雖美,卻阻礙了我們看風景。」艾伯塔省最多人去的平原是近麥克勞德要塞(Fort Macleod)的黑腳印第安人的遺址,名字很有趣的,叫野牛碎頭崖(Head-Smashed-In Buffalo Jump)。賴丁山國家公園(Ridings Mountain National Park)是馬尼托巴草原中一塊廣闊的森林綠洲,你可以在這裡看見美洲野牛和單車互相穿插。進入了薩斯喀徹溫省後,草原分佈在各個國家公園中,而獨木舟的航道遠遠超過道路的數量。另類一點的驚喜是克魯克德湖省立公園(Crooked Lake Provincial Park)以北的約克頓(Yorkton),那裡有一個洋蔥型圓頂的教堂,反映出烏克蘭文化對當地的影響。把車子泊在約克頓的東南面羅坎威爾(Rocanville)鎮附近,然後走入加拿大最著名的麥田圈裡。
朗索梅多大草原(L'Anse-aux-Meadows)
朗索梅多大草原位於紐芬蘭北部半島的最北端,即是Cape Onion以北的地方,是歐洲人最早在北美洲聚居的地方。在紅毛艾利克(Eric the Red)的兒子埃里克森(Leif Eriksson)帶領下,斯堪的納維亞人在西元1000年越過北大西洋,成第一批到達北美洲的歐洲人。如今這個地方已是個受國家保護的公園,位於貝爾島海峽(Strait of Belle Isle)的邊緣,在拉布拉多(Labrador)的對面,岩石嶙峋的北部環境。這個迷人的地方總是默默耕耘地發展。北歐海盜以前的聚居點已變成飄散著香薰的草屋複製品和八間未發掘出的木屋和草房的舊址。這裡還有一個資料中心幫助你瞭解歷史,幸運的話還可能嚐到北歐海盜的小食,花兩小時在北歐海盜船上參觀一下也不錯。
洛磯山脈(Rocky Mountains)
洛磯山脈橫跨艾伯達省(Alberta)與不列顛哥倫比亞省(British Columbia)交界,給兩個龐大的國家公園重重包圍著。南面是班夫國家公園(Banff National Park),北面是賈斯柏國家公園(Jasper National Park)。班夫是加拿大首個官方野生動物保護區。其實公園的名字原本是一個小鎮的名字,是加拿大最捧的旅遊勝地。而賈斯柏國家公園面積更大更荒蕪,很多景點都尚未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