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hk搞「正音」是歷史醜劇 !! [打印本頁]

作者: magic    時間: 2005-12-31 03:22 AM     標題: hk搞「正音」是歷史醜劇 !!

.[[[.轉貼]]]..& g. P3 \6 A! E2 o$ ~! x) @6 v
...[[[「正音」是歷史醜劇 ]]].....
. O! m( V2 @- g「正音」可以說是復古,而且只復宋代的古,除宋代外,其餘時代傳入廣府的音都不准讀。其橫蠻霸道,可謂無以尚之矣。
' u, v$ L9 I) e0 }* F3 M
2 ^0 \9 N) K8 Z5 t3 T王亭之那組《請勿謀殺廣府話》的文章發表後,反應不俗,即是因為王亭之根據音韻專家羅常培、趙元任等人的粵音研究,提出質疑──例如,廣府話有六個時代傳入的中原音,由秦漢至明末。如「盎」( 即是「罌」字),是奏漢音,要不要跟正音寡頭,依《廣韻》,讀為「央」呢?如果要,就要講「沙烋央罉」了。
9 `1 g$ e( E$ N+ s" J. p, P/ y6 w7 |+ K* s3 [* M& c: ^! G
有一個傳媒告訴王亭之的徒弟:我們實在不知道「正音」有那麼多問題,不過,近幾年已經出街了,點收返轉頭?5 e3 d$ W% T* k& X+ n3 C
/ s6 T" n1 p& v4 M1 H* Z& C+ j
此傳媒有點「知恥近乎勇」。比起本地一味「握太華」、「微敦道」的人,面皮已經薄許多。" V% {2 g; V1 \+ J" o& k- U9 O6 b

1 M% k. s# o" B6 h$ B7 R所以如今正音寡頭的成就,只在於當初有無知的傳媒頭頭跟風,其餘傳媒成員,在頭頭的壓力下盲從,於是一時成為風氣,至今雖有人悔不當初,但實在放不下那面子。既然如此,寡頭就謀殺廣府話成功。
, {$ @% ?3 z+ x3 t1 G3 e
3 Z& S- n5 v' `* ^) a+ r! H( t1 _不過歷史始終是邪不勝正者。目前香港教育部門施壓力於教師,將來歷史評價,無非只是醜劇而已。/ a; X# b8 w. p* X/ O" }. \
.......................................................................................................................
& A- p$ v; q1 Y' k[[[對粵語妖音有四問 ]]]* g: {. e7 s5 ]* o. X, L9 `
對於粵語妖音,王亭之公開向何文匯博士教授質詢四個問題──" M0 q5 A" o+ h, T% ]7 o9 W

  H) V" v! v. G) z8 j6 O/ G/ ~* |0 v8 Z第一,有六個時期的中原音傳入廣府,所以如今廣府話還保存著《詩經》時代的中原音,是則豈能專用宋代的《廣韻》來規範廣府話,其餘五個時期傳入來的語音怎麼辦?/ [* L0 _& ~% k* v3 k5 p0 t5 c
# f, R2 K. n3 ]- [' @2 O  ?" k1 K
第二,廣府話有九聲,《廣韻》只有五聲,那麼,其餘的四個聲調是否要作廢?(夾硬將「刊」字讀為「看」,看更的「看」便是取消廣府話的聲調變化。)+ K& s4 Q6 m$ z! J/ W  K% |
8 H! g# M  s' d4 F8 M
第三,如果要一律依《廣韻》發音,所以任劍輝的「任姐」(讀為「飲遮」),要改音為「淫者」,那麼,姓蘇的人為甚麼不依之改音為「衰」?此是否雙重標準?
  E& {9 i: y6 {% v% z5 I; R+ v6 q" ]; ?, @+ s! @3 Y/ m1 G( \
第四,過往研究粵音的音韻學家,是先承認既存的廣府音,然後才去研究它的音變規律。這工作,趙元任做過兩次粵音調查,有詳細報告。為甚麼現在卻可以反其道而行,認為傳統的粵音讀錯,要跟宋代的中原音來改正,那就是不承認方言音的存在,嚴重違背音韻學的原則。
, _; S" N& |( D: z+ ^
* N1 y1 V: v' a除此之外,王亭之還可以根據趙元任、羅常培、馬宗霍、王力等專家的研究,向何博士教授請教至少一百個問題。對於音韻學,王亭之可算不是個外行。
1 z* |7 S  k. \4 K$ N4 N% d+ e$ l, {; q" u7 V7 n+ L  Y2 e6 N0 O
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 l* C: E! N. _! @
2005年12月20日
& A* P5 L, \1 P" c& X5 L! h.....................................................................................................................
4 U8 d& Q' b2 V4 a[[[[[妖音開始受反擊 ]]]]]
: e5 p6 ]4 N. O" B看電視新聞的朋友,最近不知有沒有留意,在新聞中同一個字,無線電視記者的讀音,不同圖麟都新聞報告員的發音。
+ c6 G) @% N9 j6 T! C& h+ d; |3 H! k0 N7 [
例如報告煤礦大火,無線記者已講返人話,將礦字讀回「抗」音,可是我們本地,卻依然堅持要kwong,妖音依舊。
( r/ |; w8 b* [' g; l
. E- z. r, h! m5 ?0 t9 _& o$ y何以如此?只因為香港人對何文匯博士大教授的妖音已開始反擊,此事由學校而起,何博士大教授糾集港台的朱台長,連同十幾個中學校長,組織起來強銷妖音,企圖謀殺廣府話,要學校老師逼學生改姓,姓韋要改姓「圍」、姓任要改姓「淫」、姓樊要改姓「煩」……,於是招來學生家長的抗議,由此引起傳媒的注意,雖然低調反應,但一些明顯的妖音已然改邪歸正,例如姓「鄺」的人,已經恢復其「抗」音,「礦」字因此亦蒙特赦。
% A# B$ {/ o; w8 b* s' }+ k# \) L" D7 @/ {0 l+ F
一家報紙,轉載了王亭之一組反妖音的舊文;一家出版社,搜集了王亭之百餘篇談廣府音的文章,準備出書;另一家出版社,建議王亭之編一本粵音字典,報紙專欄亦開始有支持王亭之的聲音,不再像從前那樣,怪王亭之「理埋晒的閒事」,因為知道這已經不是閒事了。
, S( p3 N7 P% J. l( o, s6 B6 t4 f+ m* c$ s! f% J5 e
圖麟都眼看就有兩三家中文電視開台,王亭之希望他們不可跟用妖音,用人話來報新聞,便不致害人子弟,好過食長齋。7 Y3 e2 U% q- {7 w0 o$ W% k
+ W1 G+ E5 I: ~: ~
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 w- n- T* e: T( S1 ^; n) C
2005年12月19日' P0 P" X, `" m( i
...............................................................................................................................
; B* f. A1 e. d/ ^請勿謀殺廣府話 - 關於邪音充正音的討論
, Y0 f" x& E; b0 [8 E( }! t! x( I  x/ C; B2 o1 {: ]4 e; o- C' f
7 a/ f% r9 x. z% `
一 問題的提出4 ?- f/ H- O- D6 f+ }* q: Y

5 V5 ]9 P0 w0 c0 I* c0 ]& ^3 E4 j6 |' Y4 U! G7 k4 y" u
文章上網兩年,頗有一些反應,唯反應者無拳無勇,無非只是退休的老教師退休的廣播人,王亭之深感「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之道,是故心灰意冷,即使邪音橫行也就由得它罷,在網頁上已將這些文章收回。
0 o' O  V( ^. k; {9 O8 s( F" s. B: P  C" U* r8 V0 D( e
碰巧,即忽地得到一個消息,香港電台居然利用電視來搞「正音問題比賽」。這個電台,頗多王亭之的相識,竟然無知一至於此,未免有些傷感,為他們受人蠱惑而不自覺而感到失望,譯事既暫時告一段落,因此索性重新積極面對邪音,決定較系統地寫幾篇文章上網,以求能正香港人的視聽,當然更希望電台電視有關人士,給點耐心,細讀這些文章,對問題重新思考,以免廣府話受到侮辱。/ {" s% F4 V+ S7 ?, }% E
2 {$ w% B( k7 Y
對邪音推波助瀾,亦顯示出特區政府的處事作風不當,官員只重視一兩個所謂權威的意見,根本不從大原則去考慮問題,由是一度變成跛腳鴨政府。最近,由於自由行帶活香港的經濟,窮怕了的香港人鬆一口氣,民怨稍減,但即使董建華下台,亦不等如政府已懂得處事要看原則。倘若這種處事作風不改,遊行上街示威,一定依然是社會現象。說老實話,王亭之如果在香港,必定參加七一示威,不是為了爭取普選,而是為了不忿邪音可以充正音來強姦廣府話。$ \. l/ v/ E4 t( I- x
$ [" I$ D' y- L/ L  t  k% h, ]
表態已畢,下來即入正題。
& G1 a1 z0 O& P" ^7 J! ?" ?" c- b% D, `9 }# V+ W" _8 J7 h5 b
- d4 H# o7 e5 }$ L/ g
二  限用《廣韻》不合理# |$ C/ S8 T( m7 M2 e# ]. U
5 m7 Y7 }2 {& A8 t! N

# {/ X9 k* x8 ?) A根據羅常培先生的意見,古今音韻變遷可以分為六個時期:周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現代。這個分期雖未必可以成為定論,例如清代學者即有認為漢末的音韻不同西漢,但就音韻變遷應該分期來認識這一點來說,實已更不能爭論。0 X; A7 L, k* ^1 q$ W6 P

5 i8 H6 W7 G* A4 p1 o廣府話音韻複雜,原因就是,六個時期的音韻變遷,對廣府話都有影響。因為六個時期都有中原移民來到嶺南。
* B; O* d' M# j( W! U: w' s% i3 ], \6 R+ ~
於秦代,曾徙五十萬人入南越,其後,南越要求秦始皇徙三萬女子來「縫紉」,秦始皇答應徙一萬五千人。這即是說,於秦代,以廣州為中心,即接納了五十多萬中原移民。所以有些廣府話實由秦代傳來,只不過稍為變讀。
  Z# H' U% y6 V9 r$ ?" m, R4 j. \) p, W
例如「缹」字,後代都讀為「缶」,只廣府人讀之為「煲」── 這「煲」字,實是廣府人後來創製的字,不見於唐宋韻書,亦不見於字書(例如《康熙字典》),創製這個字,即是用來代替「缹」字,這即是秦代音韻傳入廣府的一例。
% Z% Z2 ]5 O; r2 b; J4 A" g8 F8 G5 V. L9 ^5 w1 `9 w) `
又如李白的《俠客行》,有句云「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用廣府話讀,「人」、「行」叶韻,假如用國語來讀,就不叶韻了。這即是因為廣府話吸取了唐代的音韻,「行」字讀為「胡庚切」(畧如「恆」hung。本文無法排出音韻符號,只好用英文拼音勉強代替,讀者只須意會)。- r% b$ W: @; L9 e
" c1 p9 I4 T1 a( W' y
可是同一個「行」字,廣府話又有「戶剛切」(畧如吭hang,即是「行街」的「行」)。所以《樂府》:「行行重行行」,用廣府話即應讀為「吭吭仲吭吭」。這應該是魏晉時傳入廣府的音韻,甚至可能是漢代。4 p% u# ~, l! b+ p( _9 O
: ^* b+ u* h& T  `% A9 }, O! K
舉這些例,只畧明廣府話音韻的複雜。這些例子,還只涉及音與韻,完全未涉及音韻學家之所謂「頭頸腹尾神」。如果涉及,讀者可能悶死,但只須談及音(如hang字的h,即稱為音),韻(如hang 字的ang ,即稱為韻),已經知道,研究廣府話,絕不可能限定一個時期來研究。
: [/ k* B, K7 s( g/ O8 x  x% C
' C1 R5 t9 Y, |  I( D2 v0 O可是,如今的邪音冒充正音,卻限定用宋代的《廣韻》來轉讀廣府音。這樣一來,廣府人便只能「缶」飯,不能「煲」飯,真的豈有此理。
7 d* `; R" O* k
7 w) y  A/ d) T4 e% H9 [8 G# O# y
4 H$ B) {4 ^+ w+ |% c三 違反音韻原則. t- ~; ~9 C! F

6 h* P8 k. a2 E6 x: w1 ^, K; ~7 q! b5 `7 d* b
語言是生動的,因為它有生命力。廣府話明明是方言,方言每多變讀,亦正由於變讀,才能顯出它的生動。; z" ?. v' ?. m. A* D* n* o2 Y9 ~
& d8 c* E4 M1 q/ T
因此,音韻學家才要做方言調查。趙元任先生於一九二七年即曾調查兩廣方言。所謂調查,即是先承認方言的音韻,然後根據這些音韻來模索出它的規律。所以羅常培、馬宗霍、王力等音韻學家,於研究廣府話音韻時,都是先承認這些音韻,然後研究其與古代音韻的開合。從來沒有一個專家會拿著一本韻書,來批評廣府話的音韻。6 ^' ~) Y9 n. K) S0 f* d

0 j2 j5 t3 Y! e9 z6 n  V9 Z可是,如今提倡邪音的人,卻拿著一千年前的《廣韻》,來訂正廣府話。這真是一件違背音韻學原則的大笑話。如果照這樣來「訂正」,不只廣府話,其實潮州話、閩南話的音韻,都要給他們弄到翻天覆地。/ u! j: n" U: m1 e: a, x5 b

1 a" Z4 F' |9 c/ Z+ `這些人的辯解是:凡轉讀都有規律,因此由《廣韻》變讀為廣府話,亦應該根據規律來正音。
- _7 `( ?  [& F
0 i9 _9 ?* |- U" X  Q. L0 q& I這個辯解犯了三點錯誤:第一、沒有一位專家可以確定轉讀的規律,因為轉讀時有音變,音變即超出規律以外(下文將就此情形舉一些例)。
4 ?& I: B3 \( y- o; A0 F" \) W, [$ r8 ?$ Q% |- ]& }' u0 X- p
第二;廣府話的轉讀,受到六個時期中原音韻的影響,若只根據《廣韻》,那麼,許多不同時期音韻的轉讀就要作廢。
. k( P% o, R7 t* Q  _* m2 i, m# Q3 g; E0 H* e2 n3 G; Q3 e* t; Q
第三,先否定方言的音韻,然後將《廣韻》依自定的規律,依未受音韻學家共同認可的規律來轉讀,那是對方言最大的侮辱。' v' r' ~! D7 X9 A- [

9 U. Q) F6 v1 d1 {7 `* d現在,許多廣府人世代口口相傳的音韻,遭到「訂正」,即是說,廣府人世世代代都讀錯音,這不是侮辱是甚麼?, [7 x6 V, Q! R1 M: N9 ]# T

, x+ ]7 b( f1 F' d而且,生動的語言,每隨時代而變化(要不然,古今音韻變遷就不會有六個時期了),那麼,有甚麼理由要廣府話千年不變,一定要依著一本《廣韻》來轉讀。, ~6 q! z) e0 _8 A4 W* D* n5 T

7 |" N7 I% @! q3 V所以,提倡邪音的人,打著「正音」的招牌來嚇人,實際上只顯出他們對音韻的無知。不幸的是,香港的傳媒居然給此一二人嚇倒,那就造成邪音泛濫的社會現象。特區政府又給這社會現象嚇倒,居然以官方身份來提倡,甚至要政務官考拼音,足見其無能、無知,而且可以說是出賣廣府方言。
7 ^  ?5 \6 e' q, q3 ]( d0 ]$ {7 X' k' ^: I3 C# o4 N9 J

8 [  [! }& U& y" y. S四 舉一些變讀為例3 w1 f5 E  n. a# }

; F% R' ]. L7 r& B! r- s" m廣府音韻有九聲,《廣韻》只有五聲,是故若完全依《廣韻》來轉讀,那麼,廣府話有四個聲調就要作廢。# D4 o: p8 G  a) ~
2 Q* E# x- t8 E9 I) K
所謂聲調,即是平、上、去、入,各分陰陽(粵曲界稱為「尖沈」),是即八聲,加上一個中入聲(或稱「中陰入聲」),是即廣府話的九聲。要由五聲轉讀為九聲,其中自然就少不了變讀的因素。
6 N6 o6 X0 {: R! I% U8 [. M: H+ ]% B, V7 O" K1 V. f, D& T8 Y; c
所以「刊」字,《廣韻》讀陰平聲,如看更的「看」,廣府話就可以變讀為「罕」,陰上聲。不過廣府話的變讀並非沒有作用,「刊登」、「刊載」,帶動詞意味者讀如「看」,可是「刊物」、「周刊」等名詞則讀為「罕」。此如「在刊物刊登一段廣告」,就成「在罕物看登一段廣告」,你看多生動、多清楚。
+ w+ ^! S/ C% @1 ^4 J* s: F+ q
% z4 F$ T8 L- N7 \" g/ ^同樣是「間」字。邪音領袖一定就將之讀為「奸」音,是根據《廣韻》上平二十八山韻,廣府音韻多一個「諫」音,是將上平(陰平)讀為陰去聲,因此,時間讀為「時諫」,空間讀為「空奸」,這亦即是聲調的變讀,可以諫,何必一定奸。
  [& _+ R8 j; r6 n! |" f
# b) E$ i2 O; ?# d! ~「間一間房」,說成「諫一奸房」,多清楚。一定要「奸」,那就是「奸一奸房」,看有那一個人會接受這句話。
, Y% G, }! M3 Z5 p+ \4 e: Y7 M5 D, c- U' T; u; X
此外,邪音領袖又失學者風範,他只提「奸」音,卻故意不提《廣韻》一句話:「又、閑、澗二音」,即是說,《廣韻》其實亦承認有一個「澗」音,澗與諫,在廣府話二字同音,然則「時諫」倒底有何不可?明明已依《廣韻》的「又音」,為甚麼偏偏要將這資訊隱瞞,堅持一味「奸」。
; ?% @. H3 d- a! t4 A
* o1 S' t5 e* ?" r+ e/ l' z7 z又如「綜」字,廣府音韻有兩音,一為「宗」,一為「眾」。綜合讀為「宗合」;「錯綜」別讀為「錯眾」,這兩個字音,一為平聲,一為去聲,只是聲調的變化。如今一定要依《廣韻》讀為去聲,不准平聲,那就令廣府音韻頓時變得死板。因此將「綜援」讀作「眾援」,簡直是謀殺廣府話,弄到它毫無生氣。
! `, o3 d9 \$ e: U% m' W- R# S6 G
3 k1 c9 c/ }2 Z( \7 I3 y+ M若是連聲調的變讀都不許可(姑勿論這些變讀於古音韻尚有根據),那麼「閩南」就要依《廣韻》讀為「蚊南」或「文南」,其可乎?「生」字就只能讀為小生的生,不准讀為先生的生、生死的生,其又烏可乎?
9 {) B0 K; @+ ~# w  g! v; J* Q- |% X" y
6 ^6 u5 ^9 W! y6 A) o' i) O/ k/ R) u. `8 H+ s: l& b9 f
五 「規律」云乎哉
% r4 O' N3 b0 n( \0 X! a, ]
) G1 ^6 l0 U5 |/ Y9 Y# G/ Q7 v好吧,就算我們退一萬步,要廣府音韻依《廣韻》變讀,那麼,我們就要請教,這些變讀,真的已釐訂出一套規律出來了嗎?2 J% c9 k) |, {1 a4 }) k

- K& J9 D3 V! k" }, U提倡邪音的人說有規律,那麼,《廣韻》下平十三耕,將罌、鶯、嚶、櫻、鸚、莖等字,列為同音同韻,請問,「罌粟」是否要讀「櫻粟」、「黃鶯」是否要讀「黃櫻」?抑或「櫻花」要讀「鶯花」、「鸚鵡」要讀「鶯鵡」。7 R$ M# K0 i# t- U+ z, \
# |/ D6 V' |9 V) H' b' [/ U
十三耕的字,廣府音韻變讀甚為複雜,根本不可能定出一個統一的規律。「丁」,《廣韻》音為「登」,我們已不採此音,但同音的「」字,我們卻依足《廣韻》,「將幅布直」,根本不作任何變讀。
0 C! v2 C9 i6 g% i! j
3 v, w3 ~5 e/ N) `, J可是「莖」字,變讀為「敬」;「櫻」變讀如「英」,但「鶯」、「罌」二字又不變讀。怎能說有一個規律呢?9 q3 U, `, u' @$ u2 b, S

; S: O& h+ X1 M4 F其實,他們根本不講規律。例如「擴」字,廣府話明明是依《廣韻》來變讀,《廣韻》作「乎曠切」,可是,如今要讀「廓」,那就是依《正韻》的「苦郭切」了。影響之下,姓鄺的人要改姓,寃哉枉也。9 [+ C6 E) u2 Y5 J8 u) f- g" z

. ]" h- C  b0 j( T2 @: i5 n談到「規律」,就姑且舉這一些字為例,邪音派不知何以自圓其說。
0 a. ~* k4 Q: o  ]; N
! i! e' j4 l) A7 q  T2 h
9 N! G& D3 z7 T* B' N5 Z9 H8 k六  小結- Q1 K- a. S0 @1 d' I  P3 i

  Z! M" S2 ~9 S! P暫時小結,王亭之的意見如下─* A. Z- m' U9 W1 g5 V

$ G6 y( g1 k2 `* V1. 為甚麼只能依《廣韻》來轉讀廣府音?其他時期傳入廣府的音韻,是否完全要廢掉?
8 O. h4 T0 {! ?
0 j. f3 U/ |, |) g8 H( b& U. I. x2. 根據甚麼規律來轉讀廣府音韻?這些規律由誰釐訂?意見是否已經統一?, A. N2 ^! V+ }* b& ^3 p

  g' l5 s# S3 u3 K3. 是否廣府音韻一定要依據一千年前的古音韻,連聲調都不許改變?例如平聲的「刊」(看)不能變為仄聲的「刊」(罕)* {; V8 @( v6 @( r% u

0 c# x2 ^$ j: G' g* E4. 是否應該先否定傳統的廣府音韻,然後根據一千年前的古音韻來重新釐訂其音韻與聲調?抑或是像從前的音韻學家那樣,先承認傳統的廣府音韻,然後找尋其與古音韻的流變關係?1 T, ?. L) K( n, e4 l

; i* _5 Y+ ]9 [. I6 `/ Z8 W. q傳媒人士最好能思考這幾個問題。一經思考,就當發覺自己已受人愚。9 t+ w* R  Y4 M0 H6 b
* X% e% C' m9 D' l
傳媒有面子問題,此關難過。像在多倫多,有一位蘇先生帶頭讀邪音,還說「聲音五十年一變」,所以王亭之反對這些邪音,就是反對聲音隨時而變。+ `( \  U" X0 @. h/ q
) D' X0 b" `* T- W8 m! r% l0 f
王亭之哭笑不得,明明是他老人家提倡讀一千年前的古音韻,卻反而說自己是「五十年一變」的新事物。王亭之於是據古音韻,指出「蘇」古音「須」,據「新事物」是否可以稱他老人家為「須先生」?他老人家當然很生氣,叫王亭之「正面的好」,即是千祈不可反諷,一反諷就是罵人。: R3 {) S& I9 Q/ @0 S! b& E

1 i0 j/ t# G/ k( }9 {, ?這件事,證明傳媒人面子第一,第一到可以不分青紅皂白。但香港的傳媒人應該比較持平,因為不是兩三個人就掌握了天下。
  @# m( ?4 j3 y" H7 E7 H( w* n# Q8 V
[ Last edited by magic on 2005-12-31 at 04:01 AM ]
作者: 阿感    時間: 2006-1-1 04:07 PM

除了發音外,字詞上也很多時會矯枉過正;好像"跳蝨市場"這個名詞,我記得小時所有人都是叫""跳蝨市場"的,不過不知何時,無端端有人改口叫做"跳蚤市場",明明"跳蝨市場"的"蝨"字是存在的,而且廣東人一般都是用個"蝨"字,但是扁扁有些人要跟從北方的叫法,他們跟本不知道什麼是方言
作者: 金魚佬    時間: 2006-1-3 03:34 AM

好讚成這篇文。' m/ a+ u8 d- Y5 Y  v* `' g
作為一個學者,是否應該在影響多數人及下一代教育上,先向大部份同科學者取得共識,當大部份學者都認同時,才可以權威性地發表。佢這種做法,豈非間接影響這幾年的學生,對某些詞語發音都學壞了。好像中國的蝮蛇科,各地專家都有些不同見解,用了廿年才去將蝮蛇定義下來。何況教育下一代更要謹慎。怎可以輕率。
作者: lv123    時間: 2006-1-3 11:57 AM

問題正宗漢語無了,現在所謂普通話,都不是正宗的,所以用普通話讀古詩有時個韻不對。
作者: magic    時間: 2006-1-6 01:47 AM

Originally posted by 金魚佬 at 2006-1-3 03:34 AM:
  N6 P. F" N3 e# L- q) L好讚成這篇文。+ V3 ~; ^, w# R" x! i
作為一個學者,是否...
# F; F% [9 c8 {6 M....輕率...是因可以快快向政府爭支助搞活動...從中掠水!!!!
作者: magic    時間: 2006-1-6 02:00 AM

Originally posted by lv123 at 2006-1-3 11:57 AM:
7 P' i6 \, {1 m' ]問題正宗漢語無了,現在所謂普通話,都不是正宗的,所以用普通話讀古詩有時個韻不對。
古詩用廣東話讀會準些..因現在的國語其實是古代再北方的方言..6 ^* l5 {. G$ K( ]- _: P  t8 h
後來北人南下,而中原人又南下..( e- p3 o/ F( m6 `6 m
本來在北方關外的人大量搬入才形成現[明清到民國]的北京話..
8 }* V/ W+ d( p2 V$ y3 c0 {# i! I9 H, \所以要找最近似的漢語..就在廣東了..0 a+ V; s7 R4 a$ Q
古詩詞[[明代以前的作品]]用廣東話讀..會合韻得多
2 Q, k# U4 m3 g1 c1 k; ]
: {& m* T. @, S[ Last edited by magic on 2006-1-6 at 02:02 AM ]




歡迎光臨 娛樂滿紛 26FUN (http://26f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