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港男俱樂部 » [真‧頑童俱樂部] 延續篇2008 -- ∞ | 快啲入嚟繼續呱呱嘈啦 |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原帖由 自由神 於 2008-12-26 02:42 PM 發表
Boyd常說:人勝天
同意,,,
問題就出在個
世事有敢多野煩。。敢多野要憂
世上有幾多個可以確實做到個

[ 本帖最後由 Triangel 於 2008-12-26 02:50 PM 編輯 ]
原帖由 自由神 於 2008-12-26 02:51 PM 發表
剛剛相反
就係因為呢個定字
我地就唔需要顧慮太多,做就可以
講你就易。。
原帖由 ktwu2007 於 2008-12-26 02:54 PM 發表


tri, 指的會不會是外在因素, 影響左自身的決定
Right... 係外來的,人不可以理解的因素
原帖由 自由神 於 2008-12-26 03:08 PM 發表
呢個係我近來明既一個道理
我自己都未知做唔做得到

不過我真係發現...你無論幾幾幾聰明都好。
你都係會有uncertainty
當然考慮得到既就要顧及,但不要為控制不了的勞心勞力了
做好當前,活在當下!那才是生命 ...
講你就易。。
原帖由 Lee3 於 2008-12-26 03:48 PM 發表


心憂? 心+憂=懮

君子無懮
子路問於孔子曰:「君子亦有懮乎?」子曰:「無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則樂其意;既得之,又樂其治。是以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懮。小人則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懮,無一日 ...

讀後感

古代的仁人君子為什麼能夠做到「無一日之懮」呢?難道他們沒有生老病苦,沒有學業、事業和家庭的煩惱嗎?從文中可以看出君子能夠做到這一點,首先有個前提,先要做個「修行」人,修養自己德行的人。

我們都聽過「君子懮道不懮貧」,所以君子不是無懮,而是不為自己懮。或者說志在天下,無私無我,所以無懮。

所謂學貴立志,志在有恆。因為明白自己所追求的境界,定下目標,矢志不移,所以能夠在修學的過程中,沿著目標努力精進,雖未達到,但也是心中有定,正如《大學》所說:「知止而後有定」。能夠「其未得之,則樂其意」,「既得之,又樂其治」就是達到了所求的境界後,能夠用自己的所得利益自己,也利益自己身邊的人,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試想,一個人把國家、民族的未來,時時放在心上,抱有「當今之世,捨我其誰?」的氣概,「先天下之懮而懮,後天下之樂而樂」,懮國懮民,為天下而懮,提起的是一份責任,這種「懮」其實也是一種「樂」,一種找到人生目標而終生不移、不悔的君子之「樂」,所以孔夫子說「君子無懮」。

棲身的房子破了,堪「懮」;被罷官了也堪「懮」。試想,當我們的房子在秋風中破了,我們還能想到其他飢寒的人嗎?還能夠寫出來傳頌後世的詩歌嗎?當我們被領導重用時,能夠忠心為國,可是我們被貶謫戍邊時還有忠君報國的心境嗎?

我們都知道唐代詩聖杜甫,他有一首著名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自己的家裡面是那樣的窮困潦倒,他心中想到的是什麼呢?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想到的是有更多好房子讓所有人都住上。由自己的處境想到和自己一樣的人,人飢己飢,人溺己溺,這是何等仁厚的胸懷。所以君子不是「無懮」,是有懮而能夠做到「不懮」,因為他心中無我,不把自己的苦難放在心上,始終想到的是別人。

再比如說范仲淹,他「居廟堂之高,則懮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懮其君」。可見,不論何種處境,他仍然是「先天下之懮而懮,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的情懷都是君子之志。看似進退都「懮」,實則進退都「樂」,因為始終都想到的是別人,甚至國家民族,「是以有終身之樂」。所以,「懮」「樂」是人的一種心境而已。

小人則反其道而行之,一定會抱怨社會的不公,抱怨自己的懷才不遇,甚至呼天搶地都有可能……所以這就是君子與小人的區別。《論語》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歸根結底是因為患得患失。

《中庸》裡說:「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幸」。既不抱怨說上天不給我機會,也不抱怨這個世界沒有人瞭解我,君子能夠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君子不僅不會抱怨、呼天搶地,甚至還會「反求諸己」,更加修養自己的德行。所以君子這種坦蕩情懷是一種由內而外洋溢出來的人格力量。

那麼君子與小人如何界定呢?在我們儒家的很多經典裡,尤其是《論語》中找到答案。那就是君子不去過多的要求外在世界,而把更多有限的時間、精力用來修養內心,這就是孔老夫子所說的「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克己復禮」,其實就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我們今天常說做人要厚道,是講要包容和悲憫別人的過錯,這種源自內心的厚道,是一種寬恕仁厚的品格。具有這種品格的人,就是君子,所謂「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論語》關於學習的論述中,孔老夫子認為學習者有兩個目的,一種是為君子學,一種是為小人學,所以在學習的問題上也有君子與小人之分。

孔老夫子也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古之學者為己,說真正尊崇學問的人,是為了提陞自己的道德學問,最大限度地服務於社會和他人。「為人之學」,就是學了一點知識和技能以後,把它當工具,為自己謀得一份福利。所以孔老夫子曾經直截了當跟他的學生說:「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就是教誨弟子們所學的一切,要重在修養自己的德性。所以君子不會有那樣起起伏伏的歡喜或者沮喪,君子永遠著眼於當下,做一個完善自己內心的人。只有時時內求、內觀自省,纔會不斷提陞自己,在這個提陞的過程中體會修學的樂趣,所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現在我們來體會一下《論語》一書中有關「樂」的字句。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學習,人生一樂;

「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懮,回也不改其樂」,「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這三句說的是安貧樂道的人生之樂;

「發憤忘食,樂以忘懮,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志學求道,自得其樂……

所有這些,都是指的君子之「樂」,是君子在修道立學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性德之「樂」。

君子之「樂」並不難,做好自己的事,先做一個如法善良的好人。這是《論語》對於君子的基本界定,也就是說君子的基礎,首先是一個善良的人,然後是一個偉大和高尚的人。孔子的學生曾子曾經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一個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他自己住的房子怎麼樣,自己過的日子怎麼樣,那麼這個人很難成為真正的君子,君子應該是胸懷天下的。這份擔當,就是中國儒家傳統文化中所說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君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一個人在發達的時候就要想到天下己任,而一個人在窮途末路困窘不堪的時候,也決不放棄個人修養,這就是君子了。一個君子只有在困境中不斷完善、磨礪自己,真正提陞到一定境界的時候,他纔有可能去幫助別人。

夫子說:「君子懷德,小人懷土。」這是說君子和小人每天想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在牽掛的就是自己的道德;而小人每天就惦記自家的房子,他不會想到大庇天下寒士,每天都在算計著自己的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在小私、小我裡面打轉,所以是小人。所謂「小人」,就是沒有大眼界,自私自利的人,「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而沒有一天是快樂的。

孟夫子說「上下交爭利,而國危矣」。如果大家都是「小人」心,我們的社會發展就不堪設想了。

所以君子是明瞭人生真諦的人,「樂」在道中。古人云:「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他們於學業、事業、家業、道業中都會堅守自己的節操。

「社會國家者,互助之體也」。我們修養自己,不僅自己「無懮」,有「終身之樂」,還會利國利民利家,何樂而不為?

原帖由 Lee3 於 2008-12-26 04:27 PM 發表


你遺留了“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我post的是孔子,是沒有版權的
你 係 南 海 神 尼 條 仔: 南 海 神 棍
原帖由 Lee3 於 2008-12-27 05:21 AM 發表


我們也是靠神靈吃飯的,沒有你們就沒有我們,感恩啦!
你未過你的七七四十九生日你都吾可以靠神靈吃飯




[ 本帖最後由 Triangel 於 2008-12-29 10:05 AM 編輯 ]
原帖由 Tu-160 於 2008-12-29 09:50 AM 發表


啱啱無驚無險回航飛返黎
機場多人嗎?
原帖由 Tu-160 於 2008-12-29 09:56 AM 發表



軍用機場邊多人.......放低kt致愛後又要飛走


好似昨晚有人找你
kt <- 係乜水 ?
kt致愛 <-- 係邊位 ?
有人找我 <-- 揾我追債?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港男俱樂部 » [真‧頑童俱樂部] 延續篇2008 -- ∞ | 快啲入嚟繼續呱呱嘈啦 |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