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kaixinren雪仔的『軍事版』- 歡迎交流~[+左, BOY]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轉載:空軍珍貴史話─蝙蝠中隊$ _2 e  q7 E# \- n

; \" q$ n( E7 R) A2 I' E作者:楊傳華. F( j2 P# c; n$ V) n: u9 j* S
lov.vac.gov.tw/Memory/ Content.aspx?Para=195&Control=3
5 R- U$ l+ _( n* }7 c2 J2 b' B  K6 W3 f4 R  |
空軍珍貴史話─蝙蝠中隊
% E! I' l. s1 i* J0 O( U, ^# L0 j- \
自大陸淪陷,政府為對中共政權施行心戰及支援敵後抗暴行動任務,於民國41年6月成立34中隊。因為其晝伏夜出的習性與蝙蝠相同,於是該隊就以「蝙蝠中隊」命名,而執行此項任務的偵察機為安全考量,機身漆成黑色,故亦稱黑蝙蝠。該隊的標誌即為一隻展翅的蝙蝠,在北斗七星間飛翔,蝙蝠翅膀穿透週邊紅圈,象徵中隊遣潛入赤色鐵幕。
/ T# s- k5 Q' |/ }$ o* w& ~
0 ~& d) ~) q; ?0 c1 F6 u蝙蝠中隊係以無武裝自衛能力執行低空飛行偵查任務,每次出勤時間都在下午4時左右,黃昏以後進入大陸,遇敵機時,僅能憑藉先進的電子設備和精湛飛行技術,經常是利用夜幕掩護,按照「最低安全高度」準則,延著100米至200米低空飛行,躲避敵機追逐,有時為了躲避雷達,甚至在30米左右低空飛行於茫茫夜色中,任務驚險萬狀,每次出航,總像跟死神挑戰,沒人保證可以安全回航。
- V  R% D7 b1 \2 F+ J8 M8 ~8 q/ [0 ]4 T$ G; [
任務初期,蝙蝠中隊機上裝置美國提供最先進電子偵察設備,從事大陸腹地及沿海地區之兵力部署、戰術運用、工業設施分布等情資蒐集,行跡飛遍華東、華中、華南等地區。該隊並從51年底起,肩負偵察中共核子試爆等相關情資,協助美軍監控中共核武發展,任務至關重要。在那個時代,這是政府為維繫台美關係與獲得美援的一種方式。0 [5 U. W5 {, b2 u; W$ A

9 {' S- \6 Q3 K中隊的另一任務是空投心戰品包括:文告、傳單、號召起義來歸證、日用品、食物包、米袋、救災口糧、流動糧票、收音機、玩具、自由口哨及報紙等,藉以傳達台灣對大陸同胞殷切關懷,並堅定反共復國之決心。
% W' l3 [# d& u# Z; `) D; F% D1 m& y
蝙蝠中隊自41年到54年期間特種作戰(天鷹計劃及知更鳥計劃)中,執行任務達838架次,共損失14架機組員,先後殉職人員達148人,全是我空軍最能飛、技術好、又有戰功之菁英,蝙蝠中隊是政府遷台以來,空軍死傷最慘烈的一群無名英雄。因屬最高機密任務,蝙蝠中隊的事蹟始終置於空軍特戰史的檔案裏未能曝光,烈士們的衣冠塚,一個接著一個,長眠靜靜的俯視新店空軍公墓山腳下的碧潭河。直到1992年12月迎回罹難空軍成員遺骨安葬台灣,黑蝙蝠隊員終於在離家30多年後,回到了台灣,他們的事蹟也重獲天日,得到世人應有的尊崇。! D3 i+ K- r9 Q, C  J, u7 f

4 i& L1 {6 @. ~& t6 ?●勇士們的紀錄
/ r  E7 H9 c3 |「蝙蝠中隊」誕生(41年)( ]& T: ?) D3 J) _4 Y$ L
3 ]% j- u* ~+ w; Z
民國41年6月,韓釆生少校受命開始籌劃「蝙蝠中隊」,以純正的思想教育,培訓戰技精練的飛行小組,不斷攻防演練,以達到戰訓藝術化境界。兩年間,訓練出不少傑出的組員,訓練飛行時間近一千小時、執行任務計80餘架次,空投任務則以甘肅、青海、四川及海南島為主。" z4 H3 L% }) ]/ a

9 h1 v1 a9 h2 L" ~6 i訓練飛行的過程雖然艱苦,但在無垠的天際中,偶而輕鬆頑皮的展示飛行特技,藉此放鬆繃緊的神經,也許在遇到突發情境下,將可憑藉藝高人膽大的技術,化險為夷呢!% h. J( k3 a+ m3 H4 q; Y7 |
# f$ X& H' ]5 t6 C# S2 p( `
●遇上了,就來吧!(43年)
0 x: @6 S+ o- {1 v6 h& g每次假想敵情訓練實地飛行,當任務一來,相關的人員全部入闈,共同討論及虛擬情境,研商如何應變。然而,任務保密的程度,絕對地影響執行與安全,絕不能掉以輕心!命令一旦下達,每個機組人員照著既定計劃執行任務,心中充滿信心,並抱著視死如歸的心情,以達成任務為目的。( |6 I4 d6 i1 D: n1 p
' t5 H: r0 [. [, k5 w0 o4 b+ u
記憶中執行之任務:43年共執行任務126次、完成120次、作戰飛行時間共700小時。* Z" {. L$ Y9 J9 I
5月26日,任務機B-26一架,執行任務中,於當晚九時十五分失去連絡,研判已於福建惠安上空被高射砲擊落,是首批壯烈成仁者。全組4員(聶經淵、韋盛和、范聰傑及李必成)、及不明身份敵後工作站人員4員。) C; s$ l* t: s2 _% N: n$ [1 y

5 Z! h; [4 F8 w4 a. R●接戰、獵狐計劃(44年)
# e7 `& a. Q; L2 c) i; A$ X1 [: z" S- _. ?6 G+ l( |% c
每逢年節必定是出擊的時機,雖然環境益形艱鉅,然而憑著一顆赤忱的心,期望能為大陸同胞們傳遞自由的訊息,而勇往直前、毫不畏懼。為了任務需要,機種不斷增換,也持續積極徵選並加緊訓練新的戰鬥人員,充實並擴大成為完整地飛行戰術中隊。
% A# [( Z0 s; J2 g! o& K5 ]" x
+ p* n/ W7 O8 a& q9 K3 K/ j  Q4月14日,B-26型機執行任務中,於台灣海峽失事殉職,真是壯志未酬身先死。機上計有組員4人(劉貫霄、虞琨、李英琪、徐朋)、另有不知名敵後工作站2人。! ^4 J5 X3 V7 u

4 ^  i; G2 R. e1 H; j9 o/ |5 M  \全年執行任務28次、完成26次。作戰飛行時間170小時。獵狐計劃自本年開始,我機組實施全面電子偵測任務,獲致豐碩成果。2 }! ?: \* @' U6 Y

8 R. J3 l# w8 L- N# |●精準求勝、再接再厲(45年)
9 O% I- G9 T& H; i2 S: H. a: y
% n$ g7 t0 `/ [+ Q* e0 P& P由於敵方空中電子偵測技術的提昇,及全面堵截式空防機制與火力增強的壓力下,我方則提高警戒加強訓練,終能憑藉旺盛戰鬥力,穿梭其中以達使命。全年執行任務計52次,完成51次,作戰飛行時間330小時。
6 z% |( |3 @3 M; m- w7 ]( M
+ r3 f3 d0 H' V) I# G6月32日,我P-2V機一架任務中,在江西廣豐上空至上饒間,遭到LA-l1機目視攔截擊落,全組十一員均壯烈成仁。(葉拯民、楊頌文、林其榕、羅樸、周興國、錢端信、杜漢萍、高鵬飛、陳立仁、郝書勤、王茂森)
# E- v( J( T7 r3 q: w! F' }3 M0 R( Y( W# [1 Y# L4 m
●首次遠征北平(46年)
2 I2 j- z) T3 n  j& B$ V; S) O9 e5 w3 u0 L
中華民國四十六年元旦,全國同胞正歡欣鼓舞節慶聲中的同時,我們也正策劃地這一項遠征任務。任務機由福建進入大陸,航經江西、湖北、河南、河北及山東省,完成對十大目標區之空投傳單。飛行間雖於江西宜春、山東德縣地區兩次遭遇多批空中攔截,然皆能平安返航,達成任務。- o) L; d& V2 Y
* ?# d- F9 r/ o0 Y+ l( \
10月,受命赴泰境測航,由C-46,C-1l9機隊,自泰境接返滯留滇緬邊區反共忠貞義胞千餘人,順利完成「國雷計劃」。+ f7 _  ^& z8 S* I. J/ {9 G

7 [4 L1 d3 W, O2 {4 c+ O1 o7 H6 {) y11月15日,B-26機一架、於淅江沿海執行任務中、為砲擊低空迴避時撞及山樹失事。組員中兩人殉職(張鳴卿、陳廷斌)、另3人(王為鐸、孔祥○、李○權)輾轉返回。; C$ c" Y( Q# ~" x
全年執行任務百餘次,作戰飛行時間800小時。& [$ A% s0 \4 n; e; P6 N+ P

' ]5 A) h$ }: c3 v' J! b7 t●關鍵性地一年(47年)
' h2 V4 k, }$ R" l2 B4 O( f, ~' O
1 ?& }! E! C1 B3 a# |民國47年中共侵犯金門,開啟八二三戰役,由於軍民同胞同仇敵愾,固守金門,嚇阻再犯之企圖,更保衛了台海的安全。全年共執行任務64次,完成58次,作戰飛行時間540小時。
: G. J8 C# t8 e+ e8 X' X' h4月21日,任務機一架、奉命執行福建、江西、湖北、安徽、江蘇省空投傳單及電子偵察任務時,遭高射砲射擊,1小時後遭敵方自南昌起飛配有雷達之攔截機攔截,當時囿於地形限制,低飛困難,雖經多次迴避,但仍遭開槍擊中多發,煙硝瀰漫充斥機艙。最後憑藉機組員沉著續往前行、晨間方自江蘇省東海出口。因機身受創操縱困難速度降低,全程共飛行長達17小時,超過安全時限,所幸安全返防,人員及發動機均無損傷。4 r! A- n# ]9 g% h  U5 g1 X; x
  D  ~" G, ^# L2 ]
全年共執行任務64次、完成58次作戰飛行時間540小時。
& c& J2 ~' P- J( O: ?5 Y
/ [( O5 c$ T  k) U●空投元旦文告(48年)
* M  j* i5 v; [  Y8 N4 @( t
# b3 [' g* i+ e" z, k2 ^+ r% `( n以往都是單一的出襲任務,48年起任務大都為空投宣傳品、玩具、新年禮袋及電測等。全年共實施任務68次,完成56次,作戰飛行時間633小時。, _  U4 n8 C% X* U# s/ p1 Q' N

: Q9 c( x8 d( ^1 s3 ~5月29日,任務機一架,奉命深入大陸地區,任務返航途中(30日凌晨29分),於廣東恩平南方金雞山、大旺山山腰,遭中共米格十七D機擊落,全組14員陣亡(李暋、徐銀桂、韓彥、傅定昌、馬甦、葉震寰、黃福洲、趙成就、伏惠湘、陳駿聲、黃士文、宋迺洲、李德山、陳亞興,81年12月14日遷葬返國)。5 h! N; e) Y3 @& F

1 V; v$ m2 P& O" @: I' i( o●光榮的一年(49年)
8 z/ Z  h5 _2 a; K6 a全年執行任務29次、完成23次。作戰飛行時間共328小時。折損一全機組員。7 |  s; A$ ~: W+ \) H$ i* I
3月25日,我任務機一架,原奉命深入華北地區執行偵察並空投,途中不幸撞及韓國烏蘇山失事殉職。全組十四員,(殷延珊、朱玉銘、梁燕生、柳肇純、陳光宇、孫大陸、李澤林、劉抑強、夏福瀛、楊桂辰、李自民、邢漢章、黃勳、姚邦熹)壯志未酬身先死!
. v+ c# I3 H2 F' ]' \; F# c& R
7 J2 c2 p1 K: C/ b* M# R% I3 |●勇者無懼(50年)8 E! H6 ]" m/ l( j% O3 |

. O# N1 U: i0 e: w3 s全年任務23次、作戰時間253小時、損失一組機組員。
2 ]' F' K7 \# n: c# @. n- L5 p' n' e" t. F) P: q9 {
11月6日,我任務機一架、奉命執行大陸東北區偵察及空投任務。於遼東半島大連附近、遭高射砲擊中,全機十三組員壯烈犧牲(葉霖、尹金鼎、蔡文韜、南屏、岳昌孝、張桂圃、朱振三、陳昌文、李惠、陳昌惠、梁偉鵬、程度、周迺鵬)。: m( W) B8 e' W" y  a

7 h& j: p3 M! [$ ^●電戰兼負原子爆破(51年)( Z3 R$ Z2 w4 I/ K' \

$ W$ G7 X- }' d3 U# l$ {1月8日,奉命深入大陸偵察及空投任務,不幸於朝鮮灣、大連至安東沿海失蹤。全組十三員失事殉職(郭統德、崔傑石、梁如年、李滌塵、劉敬賢、鍾熾藩、喻經國、虞祖培、張漢生、楊文誠、薛洪吉、考振芬、高銓)。
" Y2 @& v" x# ~2 N! b6 d7 j' G  `1 R' I: H
全年任務18次,157小時35分鐘。並開始執行原子爆破偵察任務。: D+ z  D* K. w" w

- h% u( D9 o5 _$ \●進入高難度求解中(52年)
! s7 W" |6 I" S4 s4 D3 x0 q5 p% E0 g( f5 V- o- b: d
全年任務34次、作戰時間時間359小時,損失機組員十四員。# `: M% P/ X* c- @; N3 }

! w" X* Y0 a2 e6月19日,奉命深入大陸執行偵察及空投任務,在江西崇仁上空被圍攻,終被米格十七型機擊落,壯烈成仁(周以栗、陳元諱、黃繼鑫、馮成義、黃克成、薛登舉、李文駿、王守信、傅永練、汪洽、卞大存、彭家駒、程克勤、楊思隆,90年12月4日迎靈返國)。8 b0 T! P3 \( G. y
/ W2 n" V7 t4 L
●針對核武器發展偵蒐(53年)( u4 i  `- A6 O5 h: G% U

5 `- @2 a6 N* K4 x5 H( E% O全年任務54次、作戰時間611小時。損失一機組員13員。
3 b& g5 i& ]' b, y5 ~; n, O2 w9 N# N: A* R7 H
6月11日,任務機一架、進入山東境內偵測,同時蒐集新核武器有關事,孰料初登陸即被盯上,更以佈下全面照明圈套、無所遁形地被擊中墜毀。全組13員罹難殉職(孫以晨、葛光遼、蕭建高、邱玉鉉、何家卓、曾德成、古可模、歐陽可儉、徐啟信、汪鴻鈞、陶有幹、丁菊湘、彭才源、張治君)。
2 y+ y0 ?9 \6 h' B* u% ~" `" \! ^: }9 L- s5 T4 B
●任務艱危、仍努力以赴(54年)( Z1 {) o2 K: \4 c6 z1 t5 ^+ v
0 @, h& m' f. w) ]9 ]6 P" Z
12月30日,任務機一架、自廣東上川(山北)進入,經陽春、茂名、轉廣西博白、南寧、折返廣東欽縣。於廣州明江遭兩機攔截。空投傳單900磅。全航程十小時十分鐘。
0 n+ v8 d: M- ]5 m* u
& ?; W9 {( S$ p5 q* Z& @6 U1 g5 b全年任務70次、作戰時間606小時。0 D5 G5 [8 Q0 _7 e: Y
3 h. |5 `( Q+ |! D0 z: x
●55年經檢討評估認為我方犧牲甚鉅,未來恐將付出更大代價,遂於56年結束我空軍健兒深入敵後作戰的悲壯史頁。6 R/ f; v, j; C% y- b5 P" [

, O( y0 Z+ Y, {7 I2 a7 o主戰場轉移到中南半島上。, p* \) p. c$ K+ }/ S% v5 X) f$ ^

; E2 s: I8 v. ?. N3 V1 v3 m8 [7 M●南星計畫(SOUTH STAR FLY)
4 F  `  }6 X- N; a6 C* l/ v
8 K4 L4 z9 [7 ?為越戰僱傭合約制,擔任戰地運補並空投北越內陸及電子偵測等工作,歷經10餘年,300次任務中,也損失部分機組人員。) `4 i' ^: j6 @* _8 V4 @! s; g  [# {* T

. l/ N* f. ^8 S$ e( X9 H52年5月10日C123B型機於島內戰鬥戰術夜間飛行實戰訓練時,在屏東山區撞山,全機組員12人全部殉職。(沈裕立、劉緒光、林志培、周文淵、沈康侯、穆錫民、屈建勛、韓宗文、任樹奇、陳運龍、張積文、羅恩廣" @' b+ s/ j3 p+ n8 E- B$ I

; r3 k$ J& C, L* N* i' A' S' A54年8月31日C-123B型機自越南芽莊返台途中失蹤,研判失控墜海,機組人員9人全數罹難。(何亦棟、王川高、嚴中、石秉慈、狄鎮昌、毛國柱、杜慶讓、張銘生、呂志剛)
. d2 i4 [; q# z8 ?* w
+ p, g  M! T) v8 M, b54年6月27日C-123K型機自芽莊起飛疏散,於降落西貢新山嶧機場時,於場外被地面砲火擊中墜毀,全機組員10人殉職(楊存厚、周有壬、唐本華、臧宗賢、趙燕飛、段石、王繼序、曾國才、黃德萬、徐(不明))。# \9 g. [* \2 P) b- z
! u2 r5 z' b2 u
56年7月22日C123K型機ROBIN FLY於台灣海峽,因故障墜海,7人罹難(邵傑、孫祥麟、張清如、杜志龍、李元中、周榮林、王常德)、2人獲救。  [( a0 ?' K2 G$ E

% ]8 ~" ]1 d/ ^) C) ]58年C123K型機於新竹訓練中失事墜毀。機毀2人(趙懷壁、張鴻勳)殉職。
.
美國海軍母艦戰鬥群 Carrier Strike Group) _3 j4 V7 g; A* \

- C# L; K1 ]# r. _一個標準的母艦戰鬥群擁有一艘航空母艦,一至兩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二至三艘勃克級驅逐艦,一至兩艘洛杉機級核子攻擊潛艇。
* d$ w! Y6 ]0 ^4 u8 O9 W7 U8 A' j  K4 z% R
母艦戰鬥群擁有強大的戰鬥力,甚至超越一些小國的軍力,防空,反艦,反潛以及陸攻的火力十分強大,母艦上的飛行聯隊更擁有近八十架戰機執行各種任務。
7 S; x& @* A( P, N( {3 d2 Z" u/ b) B, F& U2 x6 R. J( F
母艦飛行聯隊 Carrier Air Wing, CAW
) r2 _! Y7 Y4 P/ |) }# U% n5 S+ K2 t# C' ?' T, a0 Y
美國海軍的母艦飛行聯隊正進入換裝的最後階段,由F-14雄貓換裝為F/A-18E/F超級大黃蜂;F/A-18C/D也預計將於2010年後由F-35C取代。 ) t% [+ {& T( S" S
) ], @1 a5 L" ]5 W; ^
一個標準的母艦飛行聯隊下轄八個中隊和一個分遣隊,四個戰鬥攻擊中隊,一個預警中隊,一個制海/加油中隊,一個電戰中隊,一個直升機中隊和一個運輸分遣隊。 0 N0 H. ~/ v5 j! {. |

, K& b; i5 y$ a* p# I戰鬥攻擊中隊負責防空、護航、反艦攻擊、陸攻等任務,各擁有十二架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或是F/A-18C/D大黃蜂戰機,預警中隊負責空中預警,擁有四架E-2C鷹眼預警機,制海/加油中隊負責海上巡邏、空中加油等任務,擁有八架S-3B巡邏機,電戰中隊負責電子作戰,擁有四架EA-6B入侵者電戰機,直升機中隊負責反潛、拯救、運輸等任務擁有六架SH-60及兩架HH-60海鷹直升機。
7 B' \: E" N1 A4 E8 j! ^2 m) P& J' _; ?; N% G$ _9 t  ~
艦載防空火力; M1 @  o7 C" n  |  i

8 H+ y# u; Z5 Z; S4 w美國海軍的艦載防空火力由1956年服役的梗犬飛彈,1963年服役的韃靼飛彈,更新為由1968年服役的標準飛彈。標準飛彈分成兩型,1970年服役的SM-1標準一型以半主動雷達導引,現役的已提升為SM-1 MR Block 6B增加其對付低空、低雷達截面目標的能力。1981年服役的SM-2標準二型則以中途慣性導引+指令修正+終端半主動雷達導引,射程比SM-1高出一倍。按射程則可分為MR和ER,MR是中程型,ER是增程型。現役的是SM-2 MR Block 3B。SM-2 MR Block 3B使用Mk-104火箭引擎,Mk-125破片彈頭及新式的紅外線/半主動雷達尋標器。! d. V! X3 y+ A' X8 w5 @- P

0 F6 F! ]. }3 q' G4 b標準飛彈使用以電池供電的全固態電子控制,飛彈備便的時間由梗犬飛彈的26秒減至1秒,而且,標準飛彈在照明雷達的視距內能作為反艦飛彈使用。
1 M0 p% c' G2 [0 g& Z9 x% v5 ?: D7 r; T! z4 x
中程型標準飛彈可由Mk-13單臂發射器,Mk-26雙臂發射器及Mk-41垂直發射系統發射,而增程型標準飛彈則只可由Mk-10雙臂發射器發射。全系列的標準飛彈一共生產了超過兩萬枚。 0 M/ F/ Z- t3 ]
在飛彈性能方面,SM-1 MR Block 6B的射程可達40公里,射高65000呎,飛行速度為2馬赫,SM-2 MR Block 3B的程可達170公里,射高80000呎,飛行速度為3馬赫。, T( n. w! n8 t; `
, F6 e% D% E/ W8 i+ {, t
SM-1MR Block 6B現佩備在派里級巡防艦上的Mk-13單臂發射器中,佩備36枚飛彈,射速為8秒一發,SM-2 MR Block 3B佩備在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上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中,佩備96枚飛彈或是勃克級驅逐艦上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中佩備74枚飛彈。! |7 S% H1 \: ]4 \" r. y, c7 k7 n

; X1 |. Q. w' R% Q5 b% a) ^/ z艦載反艦火力
$ C1 C/ O* Q' I5 ~" W
8 a/ i( h9 m3 N7 h9 c隨著反艦型戰斧飛彈的除役,美國海軍的艦載反艦火力只由RGM-84魚叉反艦飛彈,Mk-75 76mm速射砲及Mk-45 127mm艦砲來維持。魚叉反艦飛彈是一種中途慣性導引+終端主動雷達導引的掠海巡弋飛彈。
! z" H2 Q$ R& f
3 ~. H2 Y* `5 t2 PRGM-84魚叉反艦飛彈的設計是在開闊海面上攻擊敵艦,發射後,慣性導引系統導引飛彈飛向事先輸入的座標,然後打開尋標器鎖定目標,進而摧毀。自1970年代初期服役後,魚叉反艦飛彈不斷進行改良,最新的是具備陸攻能力的Block 1G。 ) j( m% l6 O4 m- o

- \! h0 r7 n' f9 XRGM-84魚叉反艦飛彈現佩備在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勃克級驅逐艦上的Mk-141四聯裝魚叉反艦飛彈發射架,每一艘佩備兩組Mk-141,共4枚飛彈,而派里級巡防艦上的魚叉反艦飛彈則佩備在Mk-13單臂發射器中,佩備4枚飛彈。
. b% A& x+ T, C7 T5 X9 p* `2 P4 t1 g  B0 I$ r! X
Mk-75 76mm速射砲佩備在派里級巡防艦上,以艦上的Mk-92作戰系統控制,射程可達18.3公里,每分鐘射速80發。每一艘派里級巡防艦佩備1門。
1 x! H8 K+ X0 N  k" S- K
! E9 W7 [8 z3 [1 r: W: TMk-45 127mm艦砲是一種54/64倍徑的艦砲,佩備在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勃克級驅逐艦上,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是以艦上的AN/SPQ-9雷達來控制,而勃克級驅逐艦則是以AN/SPS-64(V)9雷達來控制,54倍徑的射程可達24公里,而64倍徑的射程更可達115公里。射速為每分鐘20發,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及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佩備2門,而勃克級驅逐艦則佩備1門。
) @4 I; S* L7 g" a
3 s$ w) {( Z4 b( _5 C艦載反潛火力
' Y" W+ w7 i+ l
( B. M4 h! P) C1 r0 N" e6 s# U美國海軍的艦載反潛火力主要是由各護航艦上佩備的反潛火箭和魚雷,RUM-139垂直發射反潛火箭是設計用來進行中程反潛的,彈頭佩備一枚Mk-46輕型反潛魚雷,或是一枚W-44熱核彈頭(存於陸上),經反潛作戰系統確認潛艇位置後,以一條彈道的飛行軌跡射向目標,以降落傘空投反潛魚雷進攻敵潛艇。 6 x  Z  q! }$ Q

# q) h3 a4 C0 d5 Z; G6 G$ TRUM-139垂直發射反潛火箭佩備在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及勃克級驅逐艦上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中。 ! c& W( y  k( m6 I
8 q6 q$ c2 {* I! Q% D1 S
除RUM-139垂直發射反潛火箭外,每一艘護航艦皆佩備兩座Mk-32 Mod14三聯裝魚雷發射管,佩備6枚魚雷作短程反潛之用。
6 Y$ k4 d7 f3 c9 J' @
% {; `: d( p& N- [) u! u' f* w在水下的核子攻擊潛艇則佩備Mk-48 ADCAP 先進反潛魚雷,Mk-48 ADCAP的設計是令核子攻擊潛艇擁有攻擊快速,深潛的核子潛艇以及水面戰艦的能力,以線導+終端主動聲納歸向作為導向方式。射程為速度55節時21公里。最大攻擊深度為3000呎。於1988年服役。, R4 W7 a+ w( s
) o* P- t# Q/ H* t0 s2 S
P.S. 自1991年,美國海軍除執行戰略嚇阻巡邏的SSBN外,所有核子武器也不在存放於艦上 . o; o/ Q& x" Y2 b: u
  n* e: p) p7 w1 I
艦載陸攻火力
% Q' H7 f  ?, P: j0 r# S: a: L4 Z/ R% {
美國海軍的艦載陸攻火力主要是由各護航艦上佩備的陸攻型戰斧飛彈,以及Mk-75 76mm速射砲及Mk-45 127mm艦砲來維持。BGM-109戰斧飛彈於1983年服役,佩備三種彈頭,分別為W-80熱核彈頭(當量200000噸),1000磅高爆彈頭,以及佈雷彈頭。射程超過1200公里,導向方式為TERCOM及DSMAC兩種方式,後期加入GPS全球定位系統提高精確度。 * k1 b! ]7 x* h$ y# j# |
' \3 z6 q8 e, s* p# J
BGM-109戰斧飛彈佩備在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勃克級驅逐艦上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以及洛杉機級核子攻擊潛艇的垂直發射館中,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佩備20枚,勃克級驅逐艦佩備10枚,而洛杉機級核子攻擊潛艇則佩備12枚。 2 Y' T( H) P' b9 {/ i. S3 B, f0 ?- F" Q

* ?4 F9 L" r, i4 N' |2 p! y/ [7 C母艦飛行聯隊) J$ ]- l" \. E
$ p3 D3 q" W7 G
若沒有了駐在母艦上的母艦飛行聯隊,即是護航艦的火力多強,設備多好,美國海軍的母艦戰鬥群也會被空中進攻所摧毀,母艦飛行聯隊佩備的戰機皆比它們的對手強,最小也會與它們一樣好。一個標準的母艦飛行聯隊下轄八個中隊和一個分遣隊,四個戰鬥攻擊中隊,一個預警中隊,一個制海/加油中隊,一個電戰中隊,一個直升機中隊和一個運輸分遣隊。總數共有70架戰機,當中48架能執行防空任務。 5 ?, E: ?4 B+ b4 M1 p

/ n+ E- ~) R* b; f0 B2 Z7 k5 d戰鬥攻擊中隊 9 c8 h$ {( e& D' }5 C0 e

0 U& C* s3 F- v% L. ?隨著F-14雄貓式戰鬥機及A-6E入侵者式攻擊機的除役,母艦飛行聯隊中已沒有攻擊中隊的編制,全數改為戰鬥攻擊中隊,現時一般的母艦飛行聯隊中佩有四個戰鬥攻擊中隊,每一個中隊佩備12架F/A-18E/F超級大黃蜂或F/A-18C/D大黃蜂戰機(因中隊數目不足,故根據海軍部的指令,有四個海軍陸戰隊的戰鬥攻擊中隊佩屬在母艦飛行聯隊中,海軍陸戰隊的戰鬥攻擊中隊是操作F/A-18D的。)   @1 H% ?: ^3 E* A" r  E4 a

3 H/ i# _7 B6 W1 X9 |7 [F/A-18系列在執行空優任務時,負責在母艦戰鬥群的防禦上,設立了兩條防線,第一條是距離母艦350Km,戰機在此執行BARCAP(阻柵式空中戰鬥巡邏)阻擋飛向母艦的敵方空中目標。第二條距離母艦175Km,戰機在此執行TFCAP(特遣艦隊空中戰鬥巡邏)。穿越這兩條防線的敵方空中目標,將交由母艦戰鬥群中的防空艦對付。
4 _4 u+ ~( s- z) R' Q
  Y$ f! f$ v6 }F/A-18大黃蜂戰機是美國海軍航空隊中,主要的打擊戰鬥機,大黃蜂的多用途設計令它在不同任務中,皆具備出色的表現。F/A-18C/D機群在空優任務中,負責TFCAP的第二條防線。而在反艦攻擊任務中,F/A-18機群會佩備兩枚AGM-84魚叉反艦飛彈,反輻射任務中,佩備兩枚AGM-88高速反輻射飛彈執行任務,對地攻擊時,F/A-18亦能佩備雷射導引炸彈,進行精確打擊,甚至F/A-18能佩備B-61進行核子攻擊。
. F* Z* b4 z- f9 ?6 t; X
0 Y* {; Z$ C7 f2 D性能一覽:
' P9 M9 J4 s/ l# d+ }  i2 P
- X* O* e# K7 vF/A-18E/F:( U7 ]7 Q: k' S4 Y
機身長度:18.31公尺
7 |6 G* n) F' I- `4 r$ W5 _* d翼展:13.62公尺
: i9 f3 I# M! z; S機身高度:4.88公尺
) o5 L0 k2 x0 |  @1 B4 W8 k  E& a引擎:兩具GE F414-GE-400(每具22000磅推力)4 m" `/ ]! ^) S8 C" n# l/ @
最大起飛重量:66000磅
, f- L% Z" @% L3 W( O% y實用升限:46000呎4 b' w# f& y7 e! k
速度:最大航速1.6馬赫6 V- f) r1 p& e3 y  C
作戰半徑:410海浬
8 f3 Y$ g9 r  ~3 _9 S) _武器佩備:8枚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2枚AIM-9響尾蛇飛彈及一門M-61A1 20mm火神砲。
- n$ @9 o9 k" r) p2 `% S' Q6 z( r3 Z雷達系統:AN/APG-73 # ?% [% a# @! j/ y# s1 o, L8 @
# b1 r& D2 W  s  d; N

9 W  g! Z& e# i7 ~F/A-18C/D:
2 O0 c9 _( l/ ^  {- x4 p: Z% u7 Q機身長度:17.07公尺% K! n& W3 o, D1 y, l" ]
翼展:12.31公尺( c" j# w& z5 i; b2 Y+ c* N
機身高度:4.66公尺" G4 Q; _' ^# u
引擎:兩具F404-GE-402 (每具18000磅推力)( B! ?( {: ^4 D% {* ~# h9 B& {
最大起飛重量:56000磅
: j: {( W3 z1 P% n# P. `9 U- M, V  f實用升限:50000呎2 [9 k. k1 M" K% }  x# {
速度:最大航速1.8馬赫
4 Q# R3 D5 |0 D1 X  Y" p作戰半徑:300海浬5 O, T/ B2 e  X9 ~, o9 m, Y
武器佩備:6枚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2枚AIM-9響尾蛇飛彈及一門M-61A1 20mm火神砲。
7 D2 ?. \0 `; u& @. q1 }' Y5 b' ]8 G4 Z雷達系統:AN/APG-73 5 O: `* p0 Z+ N  X* i
( D% O* I$ r% s( A0 ]( k6 L' j
預警中隊
- w- W+ H7 b( I% }# q7 C! l1 M& b: Q" d3 Z/ z
預警中隊是母艦飛行聯隊中唯一沒有攻擊能力的中隊,但是它把母艦飛行聯隊的作戰能力大大提升,現時佩備在母艦飛行聯隊中的預警中隊佩有5架E-2C鷹眼預警機。鷹眼預警機是母艦戰鬥群的千里眼,順風耳,因為E-2C上佩備三種偵搜系統:預警雷達,敵我識別器及被動偵測系統,預警雷達能偵測400公里外的敵機,而被動偵測系統更可偵測800公里外的信號源。 ) l+ a1 b" E& V
8 J% k! Y% f8 U
性能一覽:
+ L; L3 ?7 f% w7 Y2 H. _  M
7 y9 I* e2 N1 d' e' J) O: T% dE-2C:
% M$ l# L/ m; \% U+ }機身長度:17.54公尺8 i" e3 w5 N* G- H+ _2 ?
翼展:24.56公尺, @1 R0 q- ?! v+ h! Q
機身高度:5.58公尺
) B) V& e* w  `2 f: z引擎:兩具Allison T56-A-427  (每具5100軸馬力)
" x% n6 O& I$ [  a- ?最大起飛重量:52000磅  S1 q) e; e+ V; V* j& o
實用升限:37000呎
# h+ y) B4 Q1 I  c* Q8 W1 w速度:最大航速338節8 q% e: b! A- c$ y( \3 l
作戰半徑:800海浬4 c5 F. c4 [% B/ @9 u
雷達系統:AN/APS-145
' ^0 H3 F8 z2 R6 w$ S9 z8 J) f
9 F$ A: [9 F" y制海/加油中隊 4 i+ |+ I- V* b, f6 @( B2 D2 J

7 v+ I) y3 P. Z: x- S- m6 P制海/加油中隊配備8架S-3B維京式巡邏機,執行多種任務,包括:空中加油,水面搜索,水面攻擊,甚至能攻擊陸上目標。現行的計畫是使用S-3B直至2015年才由後繼機種所取代。
3 X2 |6 n7 K) o: y, A* C5 ~
) w) R: d5 ^& |/ FS-3B維京式巡邏機於90年代初期是擁有反潛裝備,並為當時最佳的艦載反潛機,但在90年代中期,美國海軍決定拆除S-3B上的反潛裝備,令母艦戰鬥群的反潛主力集中在SH-60海鷹式反潛直升機及各護航艦上。而且,自A-6系列除役後,S-3B開始加裝夥伴夾艙式空中加油系統,取代原由KA-6D執行的空中加油任務。
3 X  N1 U  {; x9 w0 H
6 V- h% D. |' }7 X9 H性能一覽:8 Y$ d+ G/ o4 a& W' T+ j) U
6 m& C/ u7 s( h  I, u
S-3B:! U1 Q5 d2 Q5 A
機身長度:16公尺5 t# |, T4 `8 L* b% w+ `" l6 k
翼展:20.6公尺( s. n$ g; N0 J& o$ M, m- `7 o
機身高度:6.9公尺0 {% k8 q0 S0 T* o, P( O
引擎:兩具TF-34-GE-400B  (每具9275磅推力)
6 K2 M' s# H% e* I& c$ Z' m& n最大起飛重量:52,539磅
% O/ e" M' H  c" v實用升限:40000呎* C% ^# }: f1 _% ~. c
速度:最大航速450海浬( J( i7 j- @/ A$ w! ~
作戰半徑:2300海浬 0 V, M1 c+ z/ n; w4 Q
' t& I) f7 Z) K
電戰中隊
# c+ e9 M: ?& v$ \  [4 k6 C
! @- p; H, ]9 P3 Z- O每一個母艦戰鬥群皆佩屬一個電戰中隊,電戰中隊采用EA-6B徘徊者電子戰機,每一中隊佩屬5架。EA-6B是在EF-111除役後,美國唯一有能力執行伴隨干擾的電子作戰飛機。它是有A-6系列改裝而成,共有四名機員:一名飛行員及三名電子作戰官。按美國海軍的計劃,EA-6B將會最少服役之2010年。) S/ o! G( {* E7 `

' F. P# U; M- i3 M& nEA-6B能掛載5具AN/ALQ-99電戰夾艙,它是EA-6B的心臟,有後座的兩名電子作戰官負責操作攻勢電子作戰,前座的電子作戰官則負責協助導航,通信以及防禦性電子戰。除了軟殺之外,EA-6B也擁有硬殺的能力,佩上AGM-88高速反輻射飛彈,EA-6B能在80公里外發射飛彈,摧毀已知的防空飛彈陣地。一般的任務歷時約4小時,在經空中加油後,理論上受制如機員的狀態。 4 n, c. b, R5 |
9 V. }+ z" p# f5 p
性能一覽:0 G8 C+ h$ ~+ r+ N2 ?
$ ]6 f3 @) p# u! l7 T( f
EA-6B:9 T6 M; E- {1 s) c& R
機身長度:17.98公尺
1 Y  R- ]. A5 K翼展:16.15公尺3 k) E3 e$ E2 A  `
機身高度:4.57公尺
9 B$ p/ g% j# o# u+ C: o引擎:兩具J52-P408 (每具11200磅推力)  ]# @. A3 r+ @
最大起飛重量:61500磅
! M* Z* v0 L! b# q( ^實用升限:40000呎
4 u# U, j: K- O; k" \# s, o速度:最大航速0.99馬赫
# d* U) I2 U8 V% z作戰半徑:850海浬* b! w6 j- X' M' o" W
武器佩備:AGM-88
* z9 x: N5 i4 L. O" R0 ^" @3 k6 h電子作戰系統:AN/ALQ-99 6 y! j, Z9 T) ^4 |* H+ x. {* M

/ G; V0 J- o1 B/ p2 r: k% A直升機中隊 & P! ]  @/ U* t2 ^/ s0 \: u1 d

. v0 K9 O8 g/ m# H9 ^0 C8 g直升機中隊是母艦飛行聯隊中,唯一擁有反潛作戰能力的中隊,佩備4架SH-60F海鷹式多用途直升機及2架HH-60。SH-60F主要負責執行反潛,為第三代多用途直升機系統,能在水平面外獨自執行反潛任務。
; h9 M6 `9 j% ?+ e3 b! w: t8 k9 e$ A$ s, N' D
機上乘員共三名,分別是:機長,空中戰術官(Airborne Tactical Officer)及系統操作員,另外,由於 SH-60F需執行SAR任務,系統操作員根據美國海軍規定,他們必需保持拯救員(Rescue Swimmer)的資格。
& w3 u/ H( A1 \
' ]2 A" O2 {* f# X% Q( }SH-60F除了佩備聲納浮標外,還佩備一具AQS-13F浸沉聲納,增強偵測潛艇的能力。HH-60則替母艦飛行聯隊,增加了執行CSAR,醫療後送(MEDEVAC),垂直補給等能力。而且,HH-60的載運能力,令她成為母艦戰鬥群中佩備的海豹特遣隊執行任務的交通工具。 1 ?  A8 b1 a* r; I; F
( R% [/ U- ~! x+ G9 M& N# j9 \7 T
性能一覽:: l4 C+ i# K; u0 a
) n2 f, i5 C) p) Z! n% V1 g1 o# U
H-60系列:
  \7 q) H9 q  S$ }5 e  r機身長度:19.76公尺(旋翼張開)2 A% C: ^/ `) e& j
機身高度:5.18公尺
: k1 s0 T. ^( Y/ K* S. Y9 y* v引擎:兩具T700-GE-401C   (每具3400軸馬力); O; {4 x# V- J1 C/ d, x% C* I8 }$ `
作戰半徑:200海浬8 T& o3 r& c9 n
實用升限:13000呎
& s& z1 _3 E& O  h9 J5 @速度:最大航速160節' ^/ ~) ]9 c- X3 ]0 M' @% `
武器佩備:Mk-46魚雷
& e5 y" d* V3 Z: g7 \' {% r. Z, P2 `
運輸分遣隊
# Z5 ^/ _+ Y+ h' Z5 s
2 b0 ^' S" k0 ]9 R4 a3 E8 a$ D運輸分遣隊為母艦戰鬥群提供人員運送/物資補給的任務,美國海軍稱之為Carrier Onboard Delivery。每次能把10000公斤的物資送到母艦上。每一個母艦飛行聯隊皆佩屬一個運輸分遣隊,佩備2架C-2A運輸機。
3 Z$ J* Y! Z0 Y
  y6 w0 o! H$ ], q* \性能一覽:8 L+ R! I" b* c# H

5 y  G7 }" R0 @- q0 m8 U! |' MC-2A:
" t  h+ ^" S3 C, p+ |. N& n機身長度:17.3公尺& L6 H$ t! u5 K5 s3 r
翼展:24.56公尺
' d; `+ ~! O0 e* {% w% F* D! P機身高度:5公尺
0 U# m' D$ o& N+ Q7 N* j引擎:兩具Allison T56-A-425  (每具4600軸馬力)
* \3 y6 ^3 r& z3 h0 ?最大起飛重量:57000磅  F5 w2 b  R6 G: d/ d* O" t% V! N
實用升限:30000呎
6 p' r) L  T5 J7 K. N速度:最大航速300節. i3 w0 c$ t$ o
飛送距離:1300海浬
.
大量軍事影片!!
8 H- Y6 _( X8 z2 d+ R- l. ~" O9 X+ E/ T4 x0 e' t. j( U9 J
日本軍事廣告:http://www.youtube.com/watch?v=-ucPdCz2MFY
0 a/ w( K- z# x1 N( i; u' v$ _1 l1 \. ?. f$ [7 y
南韓軍事廣告:http://www.youtube.com/watch?v=R ... 0navy%20air%20force4 Q3 \  B5 k6 |5 p: v5 w" ]

2 p& w: W1 S8 t4 R- V" T中俄軍演:http://www.youtube.com/watch?v=s6V8W__KrIg9 e' l: M5 l( t* i. u3 F
3 U# ^$ ?# J* r6 Q
中俄軍演(和平使命):http://www.youtube.com/watch?v=M ... 0navy%20air%20force
( ]. t- s" L2 v# u' h" h5 s, t  r5 k  v
中國軍事影片:
: o# [6 G6 ?" M9 ~& K7 H; {1 O: v5 p" Q2 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 ... 0navy%20air%20force7 ~# B, a) ?+ k, [9 A

9 t9 X: j! `. V7 o, g, Shttp://www.youtube.com/watch?v=bkMEvk3nj2o
6 c; V9 f9 G. b: Q! m; B: s6 Y' K3 B& l2 k) O$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9i5zjMjNRA
.

軍階中英對照

以英國陸軍為例:
# H* j) e/ D! ^7 C' B9 ]
- F* ?: T; }# o3 o- u! J- _field marshal  元帥9 o4 M$ \3 @8 D+ E9 h0 W
General  將軍& c: z7 y3 ~: C" i
Lieutenant-General 中將
2 D; R) r8 l4 Y- qMajor-General 少將1 t$ k  y! i4 d8 ~/ @! w
Brigadier 准將+ C3 _( Q: U) s  \# d

( ?: k) m( y$ W1 Q8 Y, \) kColonel 上校
( ^. H" X1 {9 \4 MLieutenant-Colonel 中校
& e; D' \0 F6 W# Q0 \7 yMajor 少校
6 B- P: @7 q7 P0 w  c/ W! ZCaptain 上尉2 m/ m6 Q5 y& B+ [6 }5 J% k- H: _
Lieutenant 中尉! w9 N, Y+ z% [3 x: Z* R$ a- g
Second Lieutenant 少尉
7 x+ c9 v5 L$ K5 u  r% D! [7 V
5 P2 p0 Y: x2 P4 zStaff Sergeant/Colour Sergeant 上士% q4 S6 M' t4 Y. W. B: V* Z* y
Sergeant 中士" Q0 l* R9 ?  U- A" Y, u; w: y
Corporal 下士
8 J" t! s8 N5 n* S* S0 ^. uLance-Corporal 一等兵
+ q# s# X+ g" ?$ Q  K9 t1 y* V8 pPrivate 二等兵
0 ]" F: [6 s. D; W  v5 `4 ?1 b+ |US Navy:7 ^* E: Q5 `0 b

5 u2 l5 Z. m. V* A7 n( M; Z. NFleet Admiral  五星上將 (O-11,Wartime Only)
4 B8 e# q% x& w& `/ s+ K* TAdmiral  上將 (O-10)
3 v/ x# W3 ]; R* q; M! pVice Admiral  中將 (O-9)
! ?" h  f4 `5 p6 J( `+ j7 pRear Admiral (Upper Half)  少將 (O-8)6 R0 p" G1 p, C3 V5 i& c9 h
Rear Admiral (Lower Half)  准將 (O-7)
/ E; G; x& F  g) [. V
; I! ?! z4 r0 O4 MCaptain  上校 (O-6)9 ]/ d8 `+ Q3 T4 ]+ p
Commander  中校 (O-5)" l8 N3 ^/ P7 `6 k" k/ F2 }$ [
Lieutentant Commander  少校 (O-4)/ \. s* U, j2 q# Q

% w, y, ]2 |, P8 b- Q& Z& }, kLieutentant  上尉 (O-3)
8 p" \. o' U0 ]: B% D$ t- ?% aLieutentant Junior Grade 中尉 (O-2)
, I3 }& ?. D2 i$ H5 [- J( g; k3 WEnsign  少尉 (O-1)
$ D- |/ |3 L  C) x4 \
( ]& `2 {) l+ r  kMaster Chief Petty Officer 一級士官長 (E-9)
# C% V- j9 P* e" a* PSenior Chief Petty Officer 二級士官長 (E-8)
* _( }  h5 b9 vChief Petty Officer 三級士官長 (E-7)
4 c- a4 R6 `: u4 J& J$ N2 p9 U% M% J0 _3 D
Petty Officer First Class 一級士官 (E-6)6 U5 a% l' ]; j7 i! h
Petty Officer Second Class 二級士官 (E-5)
" h1 m/ o' B! X1 p! G' `* vPetty Officer Third Class 三級士官 (E-4)5 n! E, m  t# f0 ?* Y! P" `9 ^+ D

( }* v' @: P2 y% t1 f7 I$ E+ RSeaman  (E-3)/ W* i: b' \7 a2 ~# m8 L7 g
Seaman Apprentice (E-2)
4 u' x+ s4 X9 T1 V2 z# KSeaman Recruit (E-1)
.
轉貼:兩次世界大戰的加拿大軍4 }5 {  S1 H8 i( g& \) [0 y

5 r' ?8 J9 ]% k+ g1 K" k第一次世界大戰
+ g  \: |1 p, B  d& _) U! e% `" _% ~
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後,博登的親英政策受到嚴峻考驗。1914年10月,加拿大派出33,000名軍人赴歐參戰。其中許多人喪生疆場。
& z) E9 `4 z) `( x9 J8 r: c" ^8 e0 ?1 ~9 v! l4 \+ d& [
接著又有更多的加拿大師團奔赴歐洲戰場。很快加拿大軍隊成了協約國在西線的突擊力量。4 u+ M6 B* P' n4 V6 F/ X
4 d( O/ A' T! E/ O$ j
1917年4月,加拿大一個軍在英國名將朱里安•賓的指揮下攻克了德軍重兵把守的維米高地。協約國曾多次攻打這一軍事要地,但毫無進展,來自殖民地的一支軍隊卻創造了奇跡。為此加拿大在國際上的影響和聲譽大大提高。
3 O/ w3 m6 a2 S# @& }" \& ~' f- f: i6 O! c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雙方軍隊的傷亡都空前嚴重。僅僅在1916年的索姆戰役中,協約國方面就失掉了623,907人。其中24,029人為加拿大人。而在維米戰役中,有3,598名加拿大人陣亡。
$ i# j5 M7 l) C4 i* u# F7 L6 e2 \; @* g, ^; A
嚴重的傷亡使前往歐洲訪問的博登總理意識到,要使加拿大軍隊繼續戰鬥下去,只有實行強制徵兵制度。但1917年5月他回到加拿大時,發現國內許多人不能接受他的看法,而法裔群眾中,反對徵兵者尤為眾多。' x5 b* J$ b8 |# m# D' h8 J7 v
) C( u5 Y4 |1 a/ I- I
為避免人民的分裂,博登邀請自由黨領袖洛里埃參加他的聯合政府,但遭到後者的拒絕。雖然博登總算組成了有贊成徵兵的自由黨人參加的聯合政府,但總的說來這一政策疏遠了法裔人民。
% ~1 A. e( h2 f# D+ _) f% Y) n! x) V- a4 d' Y' l9 `1 e  j& F
博登在外交上堅持加拿大在英帝國的戰爭政策上必須有發言權。由於他的努力,1919年加拿大能夠以獨立城員的身份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這使加拿大在實現完全自治的方向上邁出了重大的一步。
  s# ]) u& @- e# p0 m5 y. X- M" C* O2 }4 e6 G/ m; K" F/ O9 x, d
第二次世界大戰+ s; @+ d% j; a  `
(一)浴血奮戰的陸軍7 a2 c' H7 _+ |: S
, [% g: q( e( L4 i. |, |
戰爭爆發時加拿大人口約為11,267,000人,到1945年戰爭結束時也不過12,072,000。然而在這期間有110萬人先後在軍中服役。在最高峰時加拿大陸軍有兵員495,804人。其中包括15,845名婦女。加拿大皇家海軍大約有92,000人;而空軍人數在1943年達到206,350,到1945年時加拿大空軍的規模在全世界名列第四。
; j' G0 W4 e8 B' s$ ?& N. Y8 R, X/ s
加拿大投入大量兵力,但是在加拿大政府的默許下,重大的軍事策略都由更重要的盟國決定。為此,在某些情況下加拿大軍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 H. \9 T+ j% F+ g( R2 s. t
9 Q1 H7 B+ `! l% N9 C  x. s8 x1942年8月19日,英軍當局命令加拿大的一個師強渡英倫海峽,攻打德軍重鎮迪耶普海港(位於法國諾曼地北部)。迪耶普沿岸岩石高陡,又是德軍重點防守之地。加拿大軍隊英勇奮戰,但是寡不敵眾,既缺乏英軍曾許諾的空海軍火力掩護,又沒有增援,結果慘遭失敗。5,000名登陸者中竟有3,367人傷亡或被俘。當時蘇聯及美國都批評英國遲遲不在歐洲大陸開闢第二戰場。英軍統帥部命令加拿大軍隊發動這次「偵察性」攻擊,顯然主要是為了堵住蘇聯和美國的批評。軍事史家普遍認為選擇這樣的地方來做登陸點是犯了顯而易見的錯誤。但是同盟國從這一戰役中汲取了教訓,更加意識到強行登陸必須有絕對優勢的空、海軍支持。1944年6月6日同盟國軍隊發動世界軍事史上空前規模的諾曼地登陸戰役時,就沒有再犯同樣的致命錯誤。從這一角度來說,加拿大人的鮮血並未白灑迪耶普灘頭。# Q* c5 @8 T+ W9 \* W2 l/ S5 X% `

" @( K/ E6 Q" X- J  G7 A  U在1944年6月6日的諾曼地登陸之戰中,同盟國軍隊的5個師(加拿大一個師,英、美各兩個師)分別攻佔了5個海灘。加拿大師不但攻破了德軍的海防陣線,還朝內陸向喀安城推進了10英里。接著加拿大第1軍在數月連續苦戰之後,又於9月末進攻比利時謝爾特河港口安特衛普。同盟國迫切需要用這個港口來供應軍用品,而德軍則利用沿河沼澤頑強固守。加拿大軍隊從陸地推進有極大困難,又無法利用登陸艇從水路進攻,因此傷亡非常嚴重,但經過兩個月浴血奮戰,加軍終於攻克安特衛普。
% I0 M  @* U+ K' o  [6 [. T7 B2 }% P! a, P' {  U3 w2 n
這個勝利使同盟國船隻得以及時到達謝爾特港,為軍隊提供足夠的軍火及其他物資,為擊退那年冬天希特勒在比利時東部孤注一擲的大反撲奠定了基礎。以後加拿大軍隊一直推進到德國荷蘭邊境的萊茵河,並強渡成功。接著又橫掃北德平原,在1945年4月15日到達北海之濱,切斷了荷蘭德國佔領軍的後退之路,迫使該地區的德軍向英國的蒙哥馬利元帥投降。隨後加拿大部隊又奉命回師解放了荷蘭。當時荷蘭人民正受饑荒之苦,許多人竟用鬱金香球莖充饑。加拿大軍隊及時到達,才使許多人不至餓死。為感謝加拿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他們的幫助,許多荷蘭城鎮至今仍每年舉行解放日紀念儀式,表示對加拿大解放者的感激之情。荷蘭王室每年贈送加拿大首都渥太華10萬枚鬱金香球莖,為這座美麗城市的春天錦上添花。此外,加拿大還有一個軍於1943年參加了義大利戰役,在那裏與英軍並肩作戰直至1945年1月。
6 v3 y2 g3 \# r4 f# E$ Y5 n4 [& V  q0 K" }5 c4 \, s. `- K! U
(二)英勇獻身的空、海軍# L( R+ n) P+ S, S/ S) B9 A, p1 a8 R
) i) u$ N  k' r- w9 S/ ?
加拿大的空、海軍也為戰勝法西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和巨大的犧牲。加拿大的飛行學校為英聯邦各國空軍訓練了大批飛行員。在戰爭初期,有8,000餘名加拿大飛行員畢業後直接編入英國皇家空軍。後來加拿大空軍很快就發展到48個飛行中隊。其中大部分在歐洲上空作戰,其餘則擔任保護加拿大本土領空以及反潛艇巡邏等任務。- l( H8 a) H0 q
6 y- r3 Z4 G7 N# [; P& }8 p& l
在1939至1945年期間,加拿大共有17,100名飛行人員在戰爭中喪生。這些人捐軀的地方除了西歐之外還有緬甸、波蘭及冰島等地。此外還有2,300人在加拿大本土因訓練事故而身亡。空軍的陣亡比例遠遠超過陸軍。2 I1 Y  t9 f+ R! h5 ?/ j

0 l2 l( x1 u- [9 T4 ~加拿大海軍在戰時擔任北美至歐洲航道的大西洋西北部盟國貨船隊的護航任務,使大量的戰爭物資及生活必需品能夠運至英國甚至蘇聯。在1942年的大西洋反潛戰役中,加拿大海軍出動了13艘驅逐艦,68艘護衛艦,20艘掃雷艦及60艘小型艦艇。到1934年初,從北美前往歐洲的貨輪有48%是由加拿大海軍護航的。
.
[轉貼]中國只差一點點就可以擁有航空母艦了......
( T* T, L* R! l
; w+ T- E% u. z. g& }" Y9 O抗戰勝利後,中國作為戰勝國,獲得了日本海軍的部分軍艦。同時,英國、美國也贈與中國一部分軍艦。其中,英國贈送給國民党軍隊的“重慶”號巡洋艦,更是成為了民國海軍中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一艘戰艦。而重慶號的背後,掩蓋了一個驚人的秘密:中國曾經有機會得到一艘航空母艦。   ?( l5 _& D2 b( R; s; S
# _9 m  h  z& F5 h& H
 抗戰勝利後不久,英國決定想中國贈送一批海軍戰艦,其中包括了日後著名的“重慶號”和“靈甫號”。同時,英國還準備贈送給中國海軍一艘護航航母,使中國成為亞洲第一個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英軍贈送航母的計劃,是英國與美國協商的結果。
+ |/ B9 x2 j- Y% m0 H: K% F5 @3 g* h1 {% c' W% b) u
 美國政府認為,作為二戰戰勝國中亞洲的代表、四大國之一,中國有必要擁有一支有一定勢力的海軍顯示其戰勝國的地位,同時,基於向日本派遣佔領軍的原因,美國也希望中國能擁有一艘航空母艦,足以震懾日本人不服氣的心理,顯示中國戰勝國的地位。! u) g8 E8 @7 u* W7 K

( b. U5 q- m4 F/ D1 ~ 但是,美軍所使用的航空母艦設施先進且運營費用昂貴,中國當時也沒有可以與之相適應的港口,並不適合中國海軍使用,經過衡量,美國政府同英國政府商議,請英國政府在贈送國民黨政府一批戰艦的同時,向國民黨政府贈送一艘護航航母。英國人同意了美國的建議,但是,當英國向中國海軍提出饋贈航母的意見時,卻被時任中國海軍總司令的陳紹寬上將否定了。
3 I% K- x& y5 w* Z/ L
/ c  Z: _# G/ t# x 陳紹寬認為,中國並不需要航空母艦。如果英國政府希望中國建立一支現代化的海軍並樂意予以協助的話,希望英國能贈予中國幾艘潛艇,這樣更有利於中國海軍的建設和需要。但是陳紹寬的行為與蔣介石正好相反。蔣介石認為,相比潛艇,航母更能體現中國的大國地位。蔣介石對陳紹寬易航母為潛艇的行為非常震怒。最終導致了陳紹寬的下臺。 * f% C- N6 L7 S0 c
4 S; x: u' ~/ q9 j. n; ~1 T7 L
 在陳紹寬被罷免後,陳誠以參謀總長的身份兼任海軍總司令,繼續與英國人談判航母的問題。英國方面提出,中國應該準備有相應能力的官兵和相關的物資及海軍基地。鋻於當時中國剛從抗戰的廢墟前走出。陳誠與英方簽訂了五年的長期協定。  f5 F; I) [( x" e+ y9 s

, _; P& L5 S& ]6 l1 R9 f; H1 ~ 協定的內容是:中國在五年的時間內,人員方面,要積極培訓準備擔任航母人員的軍官和軍士,並選拔骨幹前往英國學習英方派出顧問進行指導;設備方面,要在旅順、煙臺、寧波、廈門、海南等地建設適合航母使用的基地,並配備足夠的物資。中國方面並應該在五年時間內訓練艦載機飛行員,具體飛機型號在五年後根據情況由中英商議,由中國向英國購買。
) ~2 W% m  }7 W: m( p$ X0 Z' J) v" ]2 x! l: x3 c# p( O
  英國提供的航空母艦,是輕型護航航母Centaur號,1943年下水,中方為這艘航母起名“伏威號”。雖然英國將要提供給中國的只是輕型的護航航母,但是蔣介石清醒的認識到它對體現中國國際地位的重要性。同時,英國也為中國提供了一批現役的艦船擔任航空母艦的護航任務,包括了日後著名的“重慶號”、“靈甫號”。
9 S% c, \6 L+ W$ l
! k$ n8 `/ s" {' a4 U- C# a; {6 B  但是整個計劃並沒有按預期發展。1946年內戰爆發。航母的準備工作被擱置。到1949年,重慶、靈甫等軍艦相繼起義投向了人民海軍,引起了英國的不滿。最終在1949年12月照會國民政府,單方面終止了贈給中國航空母艦的整個計劃。民國海軍就這樣與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擦身而過。
.
鴉片戰爭中的英國火槍与中國弩箭的比較
( p0 @# K$ ?. i
4 ]2 ]# c% y, u% m; e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鴉片戰爭的失敗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國的鳥銃長矛不敵英國的洋槍。但是實際上的差距是多少呢?就讓從火槍和弓弩的對比上看看其差別。$ v* T% K! l1 [5 r- g2 b1 H( @
+ o( w) y" Z2 W7 ~0 @
按照何立波《鴉片戰爭時中英雙方武器裝備之比較》一文,在鴉片戰爭中,英軍使用的火槍型號為兩种:Brown Bess前膛燧發火槍和Baker前裝滑膛燧發火槍。以下是兩种槍的參數:, q# J" a4 U) r7 H  r
" |" [  s. p, s( L- m
Brown Bess前膛燧發火槍
) j! N" J3 {  p2 l( l: Y' h3 G% w這是著名的印第安式Brown Bess前膛燧發火槍的照片。槍長1.42米,槍管口徑0.76英寸,子彈口徑0.71英寸。這种槍還有一种更早期的長型號(long land pattern)。該型槍曾經在拿破倫戰爭,美國獨立戰爭等戰爭中被大量使用,英國裝備過大約300萬支該种火槍。! y0 {' \5 x% g5 v5 Q7 r- D

6 {' j+ X+ i2 D9 pBaker前裝線膛燧發火槍  r: G5 P# p( Z0 v! f
這個是Baker前裝線膛燧發火槍,1.16米長,0.75英寸口徑,使用和Brown Bes相同口徑的子彈。滑膛式Baker的資料沒找到。照說Baker的滑膛槍衹在1800年和英國陸軍及東印度公司有合約,不該在1840年仍然有使用。而且做的規格應該就是Brown Bess前膛燧發火槍的規格。參考鴉片戰爭中兩种槍的射速,Baker的射速相當于Brown Bess的2/3。如果都是滑膛槍的話差別不該那么大。我認為在鴉片戰爭中使用的伯克式燧發槍應該就是上面這把線膛槍。6 Y5 y; b# A& Q; r

9 F! Z+ |% [1 y( n為了方便對比,我在這里引入中國一种著名的遠程武器──神臂弓的資料。大家可能認為我在冒傻气,拿宋代的弩箭和19世紀的火槍相提并論,哪有的比?別著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 P5 o) u9 e2 p" [1 i
- Q9 l& ~, F0 U) b* C神臂弓
, W* b# {! p; @# i2 g這是我國宋代大量使用的一种弩弓,式樣是從西夏流入的。弩身長三尺二寸(約一公尺),弩弓長四尺五寸八分(1.43公尺),兩弭各長九寸二分(0.29公尺),長四寸,兩閃(和弭之間)各長一尺一寸一分,弦長二尺五寸(0.78公尺)。箭長數寸。
: `7 G( ~% k- Y# Y$ C$ u1 V0 }3 e8 b
6 g5 r# ?: a+ E, Q0 `9 g但凡我們評价一樣遠程武器的优劣,不外呼考慮三點:射程,射速,殺傷力。如果從經濟上說,還要考慮造价和制造周期,以及訓練周期。5 b6 U. I6 U. G# I! c7 |3 N! `

: y3 f! s; p5 e' l# ?先說射程,按照記錄,Brown Bess前膛燧發火槍的最大射程是300碼左右,有效殺傷射程約80碼(約72米,一說50碼,即45米),超出這個距离被打中的人可說是運气极背。英國陸軍的漢格上校(Col. George Hanger)上校在1814年寫下這么一段話:5 ~' R3 N% h7 H' ?2 y; l+ }

5 }, _8 V0 ?# F: f4 z3 c& q( f如果一個士兵的槍膛不是制造得很糟的話(許多都很糟),可以打中80碼外的人形靶、甚至是100碼﹔但是如果一個士兵在150碼外被敵人用一支平常的槍瞄准并打傷的話,那么他真的就是非常倒霉了﹔至于想用一支平常的槍射擊200碼外的人的話,你不如改為射擊月亮,兩者打中目標的机會都是一樣的。
* b2 U; c7 p* O, H4 g4 P' h大家可記得電影《与狼共舞》的幵頭,一心想死的男主人公策馬在南軍陣前來回跑了兩趟,竟然毫發無傷,其實是相當寫實的。當時美國南方工業不發達,南軍武器几乎全部依賴進口。一支Whitworth線膛槍要价美金500大元,可以買20頭牛。所以南軍沒多少支線膛槍。滑膛槍的准确性又那么的差,打不中策馬狂奔的人一點都不奇怪。但是南軍如果想依樣畫瓢那一定會死的相當難看,北方軍的武器全部在大陸制造,一支sharpes線膛步槍衹賣43元。所以多數是線膛槍。扯遠了,赶緊兜回來^_^; g3 q2 m& ]: r3 k. z( U
Baker線膛槍的最大射程因為膛線的緣故射程有所下降。但是得益于膛線的穩定作用,其有效射程有200米以上。不過由于射速很低,英軍并未大量裝備線膛槍。原因在后面祥述。
) f& G( q4 d+ B* E1 {古代弓弩的普遍最大射程為300米左右,而神臂弓的最大射程更是達到了500余米,而且准确率很高,可以精确瞄准。歐洲到現代也還有弓弩射擊比賽。一個訓練有素的弩手可以准确地命中200碼外。一個瑞典著名的神射手威廉.泰爾射中自己兒子頭上的苹果用的就是弩弓而不是弓箭。如果那個總督使壞讓他用滑膛槍去射,估計小泰的腦袋就要幵花了。而瑞士的泰爾父子銅像,眼力好的朋友可以看到泰爾肩上扛著的弩弓,兒子手上捧著被木羽箭(英文叫bolt,有別于弓箭arrow)洞穿的苹果。
  f8 G* M& O- Y: g3 [/ U5 e" z# y% \
然后再來看射速,英國在18世紀已經采取紙包彈葯以利裝填,整個程序還是快不起來。按照官方訓練手冊的記錄,Brown Bess前膛燧發火槍發射一次需要經過12個步驟,1834年時英國陸軍測試使用雷管的前膛槍時的記錄顯示,即使是技術純熟的士兵每分鐘射速也不過三發﹔這還是在沒有戰斗壓力下的成績。在實戰時,由于种种因素影響,能夠維持每分鐘兩發就算不錯了。而且士兵在戰場上慌亂之際非常容易出錯。最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在裝填后忘了將通條抽出槍管,一扣扳机,通條就不知道飛到那里去了,自然無法再裝填。
+ P0 a$ n& W0 d" g4 R. W
9 w2 S6 l  S. A另外常見的錯誤是在忙亂之間誤將彈頭而非火葯先塞入槍口,造成不發彈,士兵衹能退出行列到后面慢慢把彈頭挖出來。大家不難想象用通條去挖裝填了火葯和子彈的槍管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就這還算是先知先覺,要知道當時火槍是隊列齊發的,那么多槍一起發射的情況下許多士兵在戰斗時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幵槍,有沒有啞火,往往多次裝彈。% ^5 p- m$ g/ S8 i; \: v
在1863年美國內戰的蓋茲堡戰役后北軍清理戰場,發現雙方士兵遺留在戰場上的 37,574支步槍中,槍管中還有子彈的有24,000支,其中有一顆彈頭的有6,000支,誤塞了兩顆彈頭的有12,000支,塞了3到10顆彈頭的有6,000支,最高記錄是一支槍中塞了23顆彈頭,怎一個強字了得。
% f6 D& v% v; U# o- T' \3 ~" q
" C+ _* v' m' v9 Q$ l9 K比較起滑膛槍,Baker線膛槍就更麻煩了,由于使用線膛槍的時候彈頭与膛線必須緊密咬合,無法像滑膛槍一樣使用直徑較槍管內徑還小的彈丸,因此前膛來复槍的裝彈十分困難而耗時。射速一分鐘有一發就算不錯了。為求維持大量火力,當時各國的正規部隊仍然配備滑膛槍,衹有少數前衛部隊(skirmisher)才配備線膛槍。直到1849年,法國陸軍上尉Claude-Etienne Minie發明了彈底有凹孔的彈頭,子彈發射時的气体會經由這個凹孔將彈頭底部撐大,跟槍管的膛線咬合﹔這么一來,彈頭直徑可以做得比槍膛內徑小,才解決了前膛來复槍裝填困難的問題。
$ F) f6 t3 X8 d! e8 o. ?
- N- Y: m# y  `+ o* S0 U再來看神臂弓,這東西的射速大約是3-4發每分鐘,而且操作十分簡便,簡單到大家很難想象竟會有人能裝錯。在裝填過程裡,唯一的問題是神臂弓需要人手拉弦,發射次數太多容易疲勞,速度會減低。可是火槍連續發射以后一樣會因槍管發熱造成炸膛或者子彈威力減弱的情況。! S6 l" c4 V2 v) o
- ^7 g5 ^7 g& q- t
最后說說破壞力,不論是Brown Bess還是Baker火槍,用的子彈口徑都一樣,威力相當不錯,因為鉛彈体積小,力量集中,常常嵌入骨頭里面無法取出。而且子彈在体內的彈道通常都不是直線,造成的傷害是普通冷兵器不及的。
3 y$ a) c7 [' J  S  N
' O+ o+ ?0 o9 L- g- I神臂弓的穿透力甚至比火槍子彈更強,按照記錄它發出的弩箭可以穿透兩層鐵甲,連普通火槍子彈都未必能做到。但是破壞力卻不如槍彈,傷口也比較容易處理。但是弩箭也有优點:可以涂毒或者加裝炸葯。% D9 ]+ O( b3 W  q0 L( w5 P& U
# ?* Q) N1 O5 _6 m8 [
再說造价,神臂弓的材料是山桑木做的弩身,檀木做的弩梢,銅制的扳机,麻繩做的弦。照說造价也還是神臂弓便宜。在中國不會找不到木匠做這個吧?
5 Y% R1 o* [1 {) Q+ R# |) P7 l
+ O! A# }# i% Y- X/ `按照這樣推斷,如果當時中國以神臂弓作武器,使用同樣的陣列和英軍對抗,失敗的很可能是英軍。可惜清朝不但不重視火器,連弓弩都不重視,這樣的戰斗衹能在帝國時代里面去体驗了。
3 F6 ~& X2 j% l
- u+ I# [+ h" [9 F; S& g# u6 t順便說說英軍的火炮當時使用的是葡萄彈,用一個很薄的容器內裝大量的鐵彈丸,發射后容器爆裂,里面的鐵彈丸將形成大面積的散射,威力极大,在鴉片戰爭中一次能殺傷几十人。但是比這种炮彈更先進的幵花蛋在明清時代已經在中國生產并使用過了。
  u4 k9 h! N' s  `3 [- V" {, W2 |' Y: m5 \
說了這么多,大家不難發現其實直到1840年,火槍仍然沒能完全超越中國13世紀使用的弩箭。中國當時別說創新,衹需將以前所掌握的拿出來,也不難取得胜利。清朝的失敗,首先是制度上的失敗,然后才是技術上的失敗。
.
(轉貼)羅馬共和國陸軍評價
  m& |1 y7 L) M7 d
9 N2 t- D* r. e% b* ?* k/ Z/ h% X% Y羅馬共和國陸軍評價
. }( b+ p0 z/ J6 j! F( a+ T9 j. m
% H; U8 q( z" O  }# W, Z( O2 M原載:軍事天地
3 h$ d# S! E: [" S作者:布衣2 w, \: q3 _8 o

, `# U* F2 a% C/ y  @羅馬陸軍是歷史上組建得最優秀的軍隊之一,是羅馬民族的驕傲,也是他們用以征服世界的強大工具。千百年來,史學家和軍事理論家們津津樂道,將它視為世界少有的精銳、
6 I3 c1 t( Q$ p; }5 I# ?強大的步兵。 & x; a2 w3 g; y# @8 M5 U/ [

5 {/ j4 m( @$ ?& H羅馬陸軍的組織結構 羅馬國家的武裝產生於傳說中的第1代國王羅慕路時代。西元前8世紀中葉,羅慕路曾將全體羅馬居民分為3個部落(特裏布)和30個胞族(庫裏亞),這既是行政劃分, 同時也是徵兵單位。 和處於軍事民主制階段的其他民族一樣,王政時代的羅馬軍隊也是由每個部落或胞族各徵集一定數量的公民組成的。他們既沒有軍團組織,也未學會希臘人的方陣戰術,作戰時,國王率領由同一部落組成一個作戰單位的軍隊,由他全權處理有關戰爭的事務。當時羅馬的作戰單位是不分老幼,也不分武器的優劣和作戰經驗是否豐富,只要是同一部落的人就分在一起作戰,這樣的作戰方式帶有濃厚的氏族制的特色。一方面它由同一部落組成,每個戰士和他周圍的人都有近親或遠親的血緣關係,這就促使他們之間在戰鬥中相互配合,彼此援助,任何一個戰士的陣亡都會引起他同伴士兵的憤怒,這對於加強軍隊組織性和提高士兵的戰鬥力來說是有利的。 $ l  g' l9 m$ J3 e5 Z

" C( ^* _, i1 H" J* z. j, k! y& b但另方面,由於把這些武器裝備、作戰經驗都不相同的人編在一起,不可避免地要造成許多漏洞。首先是這樣的軍隊在列陣時很容易造成一些薄弱環節,一當這些 薄弱環節被突破,整個軍隊就有被分割包圍,喪失戰鬥力的危險。其次,一個作戰單位中武 器裝備不同,在平時就不利對他們進行統一訓練,戰時也不利於發揮裝備上的優勢,還不利於整個軍隊武器裝備的更新和改進。這無疑對羅馬軍隊的戰鬥力是有影響的。 對羅馬這種原始的作戰方式進行徹底改革的是王政時代末期的第6代國王塞維•圖裏烏。塞維•圖裏烏在完成羅馬制度國家化的同時,一改過去從以血緣關係組織起來的部落中徵兵的制度。他首先將全體羅馬自由民按財產的不同劃分為5個等級,然後再根據各等級財產的具體情況從每個等級中徵集不同種類和不同數量的軍隊:第一等級的羅馬公民提供具有全套步兵裝備的重裝兵80個百人隊和18個騎兵百人隊。第二等級和第三等級分別出次重裝兵22 和20個百人隊。第四和第五等級則分別出輕裝兵22和30個百人隊。此外,不入級的無產者也要象徵性地提供一個輕裝步兵百人隊。這樣,整個羅馬軍隊就有175個能作戰的步兵百人隊和18個騎兵百人隊,這是早期羅馬國家的全部武裝力量。 羅馬軍隊一改過去以血緣關係來組建戰鬥單位的慣例,這首先是由羅馬從氏族社會轉變為真正的國家社會引起的。羅馬軍隊由不同等級所出的百人隊組成,而每一等級內部公民之間的財產狀況又基本相同,這就造成各個等級所出的百人隊裝備不同,但每個百人隊中各個戰士的裝備又基本相同的情況。這樣就基本消除了過去按血緣關係組建軍隊所帶來的弊端,使整個羅馬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極大加強。 4 S8 D1 J* r2 A) l1 Y

" {  m) N: R4 m! {羅馬軍隊最基本的作戰單位是軍團,羅馬軍團的創建大概不會晚於西元前5世紀。在西元前4世紀以前,羅馬由於人口少,勢力弱,軍團的數目一般保持為4個。這時羅馬對外戰爭的規模較小,主要是對鄰近部落的征服戰。戰爭爆發時4個軍團分別由兩個執政官率領,其中2個軍團是每遇戰事必須出戰的,這2個軍團由年輕的公民組成,他們年齡一般在17到45歲之間,這是屬於戰鬥力較強的進攻型軍團。另外兩個軍團則視戰爭的情況而決定是否出戰,他們的年齡為46到60歲。如果戰爭規模大到使前兩個軍團無力承擔,則他們也要直接參加戰鬥,如果前2個軍團已足以抵擋敵人的進攻,那末年老軍團則擔任駐防任務,保衛羅馬城或一些重要的關口城鎮,這是西元前4世紀初以前的情況。 西元前4世紀以後,隨著義大利的征服和對外擴張的開始,羅馬軍隊所面臨的敵人增多, 戰爭的規模擴大了,4個軍團已遠不足以應付戰爭的需要,而且這時羅馬公民的人數已經大為 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羅馬國家總是按照需要來徵召羅馬的軍團數目。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 羅馬軍隊同時在各處作戰,其軍團的數目達到10多個。而到共和末期,羅馬軍隊的戰爭進一步擴大,軍團的數目甚至達到數十個之多。 羅馬軍團的數目是隨著各個時期的不同而增加的。而每個軍團的人數則視每個時期具體戰爭的規模而有所不同。在一般情況下,各軍團由4500人組成。其中包括不同等級所出的重裝和輕裝步兵4200名以及騎兵300名。但有時一個軍團的總人數也可多達6000人, 這主要看羅馬即將進行的戰爭規模,羅馬徵兵的數目和戰後的損失情況。如果戰爭規模大、徵兵的數量多,則一個軍團的人數就有可能多於4500名。如果戰爭殘酷,羅馬軍隊損失較大,也可能造成軍團的不足額。此外,將軍個人的喜好也是決定軍團人數的重要因素,特是共和後期,經過馬略軍事改革,羅馬軍團的正規編制擴大到6000。但由於將軍們各行其是,軍團的人數很不固定。如凱撒由於喜歡小軍團作戰,故他的軍團編制一般僅約4000人。
* s3 u( k: d! H6 L( \0 c2 A0 j5 H6 [$ G/ x8 }& O: h$ n) z1 P
共和中葉以前,羅馬軍團設有專職的軍團指揮官來負責整個軍團的戰鬥行動。一個軍團
! r- Y7 z0 V; O, l( ]- z共設有6個軍團指揮官,他們的權力是相等的。每個軍團指揮官輪流指揮軍團2個月,輪流順序可能由抽籤決定。共和初期的4個軍團,其軍團指揮官的人選和執政官的人選一樣,由森布裏亞會議選出,戰爭爆發後他們隨執政官外出作戰,並受執政官領導。執政官是整個軍隊的統帥,而軍團指揮官的許可權僅指揮本軍團。後來羅馬軍團的數目增加,除原先4個軍團的指揮官還按傳統由森布裏亞會議選出外,新增加的軍團指揮官都由執政官來任命。這樣,軍團指揮官和執 政官就能更好地配合,這對整個羅馬軍隊的一體化來說是極為有利的。共和中葉以後,由於大量無能的貴族子弟湧入軍隊,佔據了軍團指揮官的職位。他們沒有作戰經驗,完全憑門第和財富才當上軍團指揮官的,這樣或多或少地給羅馬軍團的指揮帶來不良影響。羅馬不得不限制軍團指揮官的權力,把軍團指揮官的軍事指揮權降為單純的行政權,由它處理軍團內部的一些行政事務,如士兵的薪餉、後勤等,而整個軍團在軍事上的指揮權則轉到了首席百夫長或統帥臨時委派的副將手裏。 . r3 v$ @. n  E
1 f$ _; a; h3 m+ L( t! W
羅馬軍團的標誌是鷹幟,其作用有如現代軍隊中的軍旗,只是它不用絲織物做成,而是一只用銅或銀鑄成的鷹,展翅欲飛,站在一根長杆頂上。鷹幟是整個軍團中最神聖的,是羅馬軍團榮譽和勝利的象徵,有專職的鷹幟手扛著。行軍、列隊時位於整個軍團的前面。在羅馬人看來,一個軍團如果丟失了鷹幟,那是莫大的恥辱,他們想方設法,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它從敵人手裏奪回,如果鷹幟被俘,那整個軍團就有被解散的危險。
! R$ z% j4 k+ E- a1 G. O/ U7 n/ B- X2 }
羅馬軍團最基本的組織單位是百人隊,每個軍團由若干個不同武裝的百人隊組成。羅馬百 人隊這一組織最早產生於塞維•圖裏烏改革時期。羅馬各等級所出的百人隊人數是不相同的,低等級的人數眾多,裝備差,每一百人隊的人數也比較多,越往上百人隊的人數減少,但裝備和戰鬥力則越強。百人隊不是獨立的作戰單位,它只是被作為軍團的組成部分而編入軍團中,其行政因素遠多於戰術因素,整個軍團才是獨立的作戰單位,這樣的軍事組織是不夠靈活的,它只適合於在平原地區採用方陣的隊形作戰,而遇到丘陵和山地則轉動不靈,很容易造成混亂。 8 b) }4 U" w! W& S- K" H# U
西元前4世紀初卡米盧時代,對羅馬轉動不靈的軍團進行了改組,他設立了介於百人隊和軍團之間的戰術單位——中隊。一個羅馬軍團由30個中隊組成,每個中隊又由2個百人隊組 成,這就大大改觀了羅馬軍團的面貌。羅馬的中隊是能獨立行動和單獨作戰的單位。以前的軍事行動,無論是否需要,都得整個軍團同時進行,而現在則可以由一個或數個中隊來完成。這就使整個羅馬軍團變得更加機動靈活了。 到西元前2世紀末1世紀初的馬略時代,為了適應羅馬軍事擴張所面臨的新情況,為了進一步加強羅馬軍隊的機動性和靈活性,馬略在對整個羅馬軍事制度進行改革的基礎之上,重新改組了軍團的編制,他在中隊之上,軍團之下設立了大隊的編制。羅馬軍團的1個大隊包括3個中隊,整個羅馬軍團由10個大隊組成,羅馬軍團的正規編制也從4500人擴大到6000人。 羅馬軍團的大隊和中隊一樣,都是能夠獨立執行軍事任務的戰術單位,然而大隊的設置卻使原來就比較靈活的軍團變得更加機動了,它適宜在任何地形作戰且能夠迅速變換隊形。 . [: I! g6 J+ F; w; Q& |2 i9 u& b

5 x7 x1 K- Q/ M. u  f. Z值得一提的是羅馬的百夫長,百夫長最初僅只是百人隊的隊長,管理百人隊的行政事務和軍事行動。後來由於軍團指揮官的權力下降,羅馬沒有再設新的官職來代替,所以百夫長的地位開始上升,羅馬設中隊和大隊,也沒有設專職的中隊長和大隊長,中隊和大隊的軍事行動都由百夫長負責,這樣百夫長的地位就變得更加顯赫了。一個羅馬軍團共有60個百人隊,也就是有60個百夫長。這60個百夫長的權力是按順序來排列的,第1大隊百夫長們的權力比第2大隊百夫長們的權力大,以此類推,最後一個大隊,即第10大隊百夫長們的權力最小,羅馬百夫長的升遷也是按這個順序由低級百夫長上升到高級百夫長的。每個大隊共有6個百夫長, 第1大隊的百夫長稱為“首列百夫長”,他們的權力比後面各大隊所有的百夫長都大。在首列夫長中,權力最大的稱為“首席百夫長”,他是第1大隊第1中隊的第1個百夫長。這是全軍團地位最高的百夫長,它一般都由最富有作戰經驗的老兵提任,有時他甚至可以指揮整個軍團的軍事行動。 和軍團一樣,在羅馬的每個百人隊、中隊和大隊中都有自己的標幟,即軍旗。它一般是1支長矛加上矛頭上的鐵或銅鑄成的動物,這些標幟都由專門的旗手扛著,並加以妥善保護,它們分別是百人隊、中隊和大隊榮譽的象徵。在羅馬軍隊中作戰的除羅馬公民兵外,還有同盟者所提供的輔助部隊。在征服義大利之前這種輔助部隊一般由除羅馬民族以外的其他義大利民族擔任,後來隨著義大利人獲得羅馬公民權,義大利人也加入了羅馬正規軍團,輔助部隊就改由行省居民擔負了。羅馬軍隊的輔助部隊雖然獨立編隊,但附屬於羅馬軍團,協助羅馬軍團作戰。通常每個羅馬軍團有輔助部隊的步兵5000名和騎兵900名以及一定數量的特種兵。輔助步兵在戰鬥中不起主導作用,作戰時一般配置在軍團方陣或三列陣的側翼。但同盟者提供的騎兵和特種兵有時卻決定整個戰役的勝 負。羅馬騎兵主要由西班牙人和北非努米底亞人等遊牧民族組成,這些民族都是能征善戰的騎手。在戰鬥中一般配置在步兵的兩側,以掩護羅馬主力步兵的側翼,並包抄敵軍的側翼和追逐逃散的敵兵。羅馬的特種兵包括克裏特和努米底亞的弓弩手,巴厘阿裏群島的投擲手等,他們都是為彌補羅馬軍隊的薄弱環節而被征招來的,這種特種兵在肉搏戰開始之前往往能給敵人造成很大殺傷。
# T+ H5 }( t% Z8 J羅馬陸戰隊形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是按血緣關係的部落組織來編排軍隊,第二是 方陣時期,第三是三列陣時期,第四是新三列陣時期。羅馬人採用方陣戰術大概開始于王政時代末或共和時代初,也即塞維•圖裏烏改革前後,羅馬的這種方陣戰術是從伊達拉裏亞人那裏學來的。這種方陣跟希臘的方陣大致相似。羅馬軍隊的方陣全由重裝步兵組成。由於當時還沒有設置中隊和大隊的編制,故一個軍團就是一個大方陣。“軍團方陣的前排約五百人,縱深約六列”。排與排,列與列之間的間隔都比較緊密。作戰時整個軍團必須齊步前進並在戰鬥中不發生混亂,方陣才會有巨大的威力。所以羅馬人平時得 非常刻苦地訓練他們的士兵協同作戰的能力。羅馬的輕裝步兵不配置在方陣裏,而是和騎兵一樣配置在方陣的兩側,以掩護方陣不受敵人迂回包抄的突破。
7 Z1 g" L  k1 ~) m羅馬人所採用的這種方陣戰術有兩大致命弱點,隨著戰爭藝術的發展必將越來越顯得笨重過時。首先,巨大的方陣行動時轉動不靈,變化不大,不能機動靈活地應付突發情況。當時羅馬軍團沒有中隊和大隊編制,而百人隊又不是能夠獨立行動的戰術單位,整個軍團編成一個密集的大方陣,方陣內任何一部分的小行動都會引起整個方陣的變動,方陣必須齊發前進,在平原地區才能發揮巨大的威力,如遇丘陵或山地或敵人的障礙物則易發生混亂。其次,方陣沒有 預備隊。全軍團編成一個大方陣,一當這個密集的方陣被敵軍突破就沒有後備力量來彌補突破口,那整個軍團就有被分割包圍的危險,整個軍隊就會潰不成軍,根本無法重新整頓再戰。
. |4 Y/ L" K% l2 C羅馬從伊達拉裏亞人那裏學來的希臘方陣戰術在西元前4世紀初的卡米盧時代就被取消了。新的戰鬥陣形是根據年齡、裝備和士兵所受訓練的程度列為三列,這就是“三列陣”。羅馬中隊的編制極有可能是配合三列陣而設立的。所謂三列陣就是把1個羅馬軍團的全部步兵分為長矛 兵10個中隊,每中隊120人,共1200人;主力兵10個中隊,人數和長矛兵相同;後備兵10個中隊,每中隊60人,共600人;輕裝兵10個中隊,1200人。羅馬的輕裝兵和騎兵一樣不列入三列陣,他們被配置於三列陣的兩翼,其任務和方陣中的輕裝兵、騎兵一樣,保護軍團的側翼。短劍是每個羅馬士兵必備的武器,用於肉搏。長矛兵和主力兵還配有稱為Pilum的投標,用於衝刺。列於三列陣第1線的是長矛兵10個中隊,他們以中隊為單位列為10個縱深數列的橫隊,形同10個小方陣,中隊與中隊之間有一定距離,這一距離寬度一般等於1個中隊正面的寬度。長矛兵由年輕的新兵組成,把他們列於第1線是為了使他們有更多實戰訓練的機會。方陣的第2線是主力兵,他們列於和長矛兵有一定距離的後方,他們10個中隊的列陣方法和長矛兵相同,只是他們每個中隊所占的位置正好是第1線長矛兵每個中隊之間所留空隙的後方,他們都由軍團中年富力強的人組成。後備兵的10個中隊組成三列陣的第3線,他們在主力兵後面的列陣方法恰如主力兵在長矛兵後面的列陣方法一樣,他們是由羅馬軍團中最富有作戰經驗的老兵組成,是羅馬軍隊中最有力的後備力量。以上是羅馬三列陣的基本形式。必要時三列陣可隨時變換隊形。在需要比較緊密的正面時,第2線主力兵可上前彌補第1線長矛兵中隊之間的空隙,也可以向左或向右移動到長矛兵各中隊的正後面,這種方法在對付大象時往往很適用。 , d, R' N- K6 d* ~! d
  Q' B% x  G6 }7 I2 z$ c( L
和方陣比較起來,三列陣就優越得多。首先由於三列陣中中隊的設置,使羅馬軍團的戰鬥單位縮小了,不論是丘陵、山地還是敵人設置的障礙,羅馬三列陣都可以中隊的形式很容易 地越過。其次羅馬軍團分為三列,後一列的力量總是比前一列的大,當前列士兵無法抵敵時, 就會有更強大的主力軍來支援,被擊潰的長矛兵則可從容地退到後排重新整頓隊形再戰。如果前兩支力量都無法擋住敵人的進攻,則有老練的後備軍投入戰鬥,這種情況在羅馬並非常見,在一般情況下,前兩支軍隊已足以擋住敵人的攻擊。由此還產生了古羅馬一句諺語:“事情發展到後備兵了。”意即事情發展到非常危險的地步了。 羅馬三列陣比方陣優越,在馬其頓戰爭中得到了很好的驗證。三列陣和方陣的較量共進行 過兩次,第一次是第二次馬其頓戰爭(西元前200—前197年)中的西諾塞法拉戰役,第 二次是第三次馬其頓戰爭(西元前171—前168年)期間的皮德那戰役。兩次戰役都以羅馬三列陣的勝利告終。在戰鬥中,羅馬三列陣的優勢得到充分顯示,而希臘的方陣則因其弱點被擊潰。
, Z  ^+ m8 C' v* O( r羅馬的新三列陣則是隨著馬略的軍事改革而出現的。馬略軍事改革使羅馬傳統的徵兵變為募兵,公民兵變為常備軍,羅馬士兵的武器裝備全由國家統一發給,由於裝備得到統一,加上職業常備軍的訓練水平一樣,在這種情況下,舊三列陣就被馬略改革後的新三列陣取代 為了使新三列陣更加機動靈活,馬略對過去的軍團組織進行了大幅度調整。
  H6 I4 l, w* W: c2 f' A羅馬軍團的正規編制正式擴大到6000人,還設置了介於軍團和中隊之間的編制—大隊。一個羅馬大隊轄三個中隊,這樣,新三列陣就由大隊來組成了。 整個羅馬軍團共分為10個大隊,全是由國家提供裝備的重裝步兵。過去軍團中的羅馬騎兵現全部改由同盟者提供,不編入羅馬正規軍團。新三列陣的排列是這樣的:第一線為4個羅馬大隊(其中每一大隊轄3個中隊,每一中隊轄2個百人隊,每一百人隊100人),共24 00人。第二線和第三線都是三個大隊。各為1800人。整個三列陣由全軍團的6000重裝兵組成。新三列陣各列士兵的排列順序和位置與舊三列陣相同。
4 V: P+ e: {) c9 @
! e# n. m5 p5 ]1 r7 ~3 c- d3 s新三列陣與舊三列陣相比,最顯著的區別是武器裝備的變化。舊三列陣將全軍團分為長矛兵、主力兵和後備兵,三列士兵使用不同的武器在不同的情況下發揮不同的作用。後列的力量往往比前列大,如遇強敵進攻或進攻強敵時能持久地將戰鬥進行下去。但新三列陣由於沒有武器裝備和戰鬥力強弱的差異,在進攻時第二列士兵並不比第一列士兵強,如果第一列士兵輕易被擊潰,那第二、三列士兵也不易把敵人擊退。可見,新三列陣不利持久戰,如果戰鬥持續下 去,羅馬就沒有更強有力的生力軍投入戰鬥了。當然,新三列陣中增設了大隊的編制。這樣,中隊和大隊都成為能夠獨立作戰的戰術單位,這比單純只能調動較小的中隊的舊三列陣來說,就更要機動得多了。 應該指出的是,羅馬軍隊的作戰隊形從來就不是固定不變的,其基本的隊形是三列陣或新三列陣,但每個帶兵將軍都可根據戰場上的具體情況對軍隊的部署作出不同的安排。如在防禦 敵人進攻時可將軍隊排為一列,佈置在防禦工事後面;還可將軍佇列成一個方形的隊形,其中 3個大隊面向正面,3個大隊面朝後方,其餘4個大隊則兩兩面朝兩個側面,這樣就形成一個長方形的方隊,這樣的隊形主要用以對付敵人行動迅速的騎兵和輕步兵的攻擊。此外,還可根據戰場上的具體情況將軍佇列為二列或四列等。如西元前358年,高盧部落中的波伊人進攻羅馬,羅馬任命獨裁官蓋約•薩爾皮喜阿前去抵抗他們時就曾使用過四列橫隊的戰法。他先命令第一列士兵投射他們的標槍,然後馬上蹲下去,又命令第二、第三和第四列的士兵依次投射 他們的標槍。當所有標槍投擲完之後,全體士兵一致大聲呼喊著向敵人猛撲過去,這樣很快就 將敵人徹底擊潰。
.
“龜盾戰法”也是羅馬人常用的接近敵人城牆和設防工事的作戰隊形之一。所謂“龜盾戰法”,即全體士兵排列成一個密集的方陣,前面的士兵將盾全部平舉,連成一堵沒有縫隙的堅固“城牆”。後面和中間的士兵則將盾高舉過頭,以防從上面落下來的矢石和標槍。用這樣的方法向敵陣移動,減少士兵的傷亡,也是很有效的。在被敵人分割包圍或遭到敵人密集 標槍投射的襲擊時,上述的“龜盾戰法”還可變成無數小的圓陣,即以中隊或大隊為單位組成一 個個小型“龜陣”。這樣可有效地使已被擊破的羅馬軍陣不致發生混亂和潰散。 + J4 b$ D; c& t, T. t4 x2 \& u
+ m6 o2 s  ], B3 o
在古代地中海世界,羅馬的軍事裝備一直處於領先地位,這主要是因為羅馬人極善吸收和改進其他民族的優秀軍事成果。關於這一點著名史學家波里比阿曾說:“沒有哪種人比羅馬人更能毫不遲疑地採用新式樣,效法他們見到的別人的優點了,這也是他們的長處之一。”羅馬軍隊先進的軍事裝備正是在不斷適應新的作戰條件和吸收改進其他民族的優秀成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羅馬軍隊的裝備可以根據其用途大致分為兩類:即士兵的常備裝備和攻城器械。
4 s1 |" D- L8 G& I0 H古羅馬王政時代和馬略改革以前的共和時期,士兵都是從公民中徵集而來的。他們必須自備武器裝備。由於每個公民經濟條件不同,士兵在裝備方面的差異很大。騎兵和重裝步兵由於裝備昂貴,所以只有富裕階層才能承擔,而比較貧困的公民只能但任裝備較差的輕裝步兵。重裝步兵是羅馬軍隊的主力,備有全套的步兵裝備:短劍、標槍、橢圓形凸面盾和齊備的 護身器具。 短劍是羅馬士兵必備的作戰兵器。據波里比阿和李維的看法,古羅馬短劍是仿照西班牙雇 傭軍使用的劍改造而來的。這是一種多用途兵器,既可刺殺,也可砍殺。劍的長度一般為2英尺,寬約2英寸,殺傷力非常強,使用起來也較為靈便。重裝步兵的標槍分為兩種,一種是重標槍,另一種是輕標槍。 9 a- b5 R! W! K# t- Y
重標槍是與羅馬短劍同時出現的。其總長約7英尺左右,一半是金屬製成的,另一半則是木頭的.它具有穿透力強、容易投擲等特點。有時為了提高命中率還在標槍的木杆上繞根繩子,在投擲的霎那用力一拉,使標槍旋轉著飛出去。這樣的武器在短兵相接 的戰鬥發生之前,採用齊放的形式,對敵人來說是一巨大威脅。輕標槍是一種投擲距離較遠的進攻型武器。按波里比阿的話說它“像大小適中的獵矛。”橢圓形凸面盾是羅馬士兵最有力的防護器具。這種盾長約四英尺,寬有兩英尺,可以將身體的大部分遮蓋住。它由木頭製成,“外層表面先蒙以帆布,再蒙以小牛皮。它的上下部邊緣都包上了鐵邊,增加它的堅固,以保護它 受到從上而下的劈刺和擱在地上時受到的傷害。它上面還鑲釘著一塊鐵的浮雕花飾,這可以把 石塊、投槍、以及各式沉重的投擲武器極有力的打擊都擋到一旁去。”此外,羅馬重裝步兵的護身器具還有頭盔、胸甲、護脛等。頭盔一般用金屬製成,軍官的頭盔上插有羽毛作標誌和裝飾。胸甲和護脛均由皮革製成,也有用銅片或鐵片製成的鎖子甲。 輕裝步兵的裝備與重裝步兵相比少得多,也輕便得多。他們的頭盔不是用金屬而是用皮革製成的。他們的護身器具只有圓形的盾,這種盾直徑約三英尺,比重裝兵的要輕得多。他們的標槍也是輕型的,這種標槍“鋒口錘煉得那麼犀利,出手一擊中時就自然會彎過來,使敵人再 也不會把它還敬過來。”在輕裝兵的武器中只有短創是和重裝步兵相同的。輕裝兵的作用是迂回包抄敵人的側翼,故裝備較輕是比較適合的。   b) y2 V9 I1 Q& F. ]- `* D( W% D! T

4 f4 @% p% o: }( z西元前2世紀末1世紀初,經過馬略軍事改革,羅馬軍隊從組織形式到武器裝備都發生了變化,輕裝兵和騎兵完全由外族或行省居民擔任。羅馬公民只擔負重裝步兵。由於募兵制的實施,武器由國家統一發給,這樣羅馬三列陣各列士兵的武器得到統一:短劍和重標槍成為羅馬士兵必備的進攻型武器。他們的防護武器有橢圓形凸面盾、金屬頭盔、金屬或皮革的胸罩以及護脛等。羅馬士兵武器裝備的統一對羅馬士兵的統一訓練以及軍隊中新式武器的改進和普及是極為有利的。 在羅馬軍事史上,羅馬所進行的戰爭絕大多數屬進攻性的。這就要求羅馬不僅要有很強的野戰能力,而且還必須得有進攻設防城市的能力。 古羅馬早期的攻城術是比較落後的,在征服義大利之前幾乎沒有什麼攻城機械,採用得最為廣泛的攻城戰術是圍困消耗戰,即切斷敵方城市與外部的聯繫,使之斷絕一切外援,逼迫它投降。 皮洛士戰爭和第二次布匿戰爭使羅馬人學會了攻城和築城的先進技術。從此以後,設防營地和堅固城牆在羅馬軍隊面前再也不是堅不可摧的了。到凱撒時代,羅馬的攻城技術達到了更高的水平。凱撒是公認的繼馬其頓亞歷山大之後的最傑出的攻城專家。在他的時代,每個羅馬軍團都配備有一支工兵部隊專門從事攻城武器的安裝和使用,並擔任架橋、修路等後勤工作。 , L1 v5 R7 S' X+ h3 l7 V3 _3 X% W
8 B9 D( v7 R7 _
共和時期,羅馬軍隊突破敵人設防城市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種是以撞城機擊破敵人的城牆或城門;第二種是用雲梯或特製的攻城木塔攻佔敵人的城牆。第三種是挖掘地道進入敵人城內。羅馬的撞城機械主要是攻城槌,它由一根樹幹做成,懸吊在一大型支架上,使用時將攻 城槌放在城牆或城門邊上,數百人先向後將樹幹拉到一定距離然後一齊向前推進,其力量是相 當大的,再加上攻城槌的頂部裝有金屬頭,很容易將城牆或城門擊破。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攻城武器,幾乎所有文明民族都曾使用過它來進攻設防的城市。羅馬軍隊的攻城木塔猶如一座活動碉堡,它由木板做成,正面和左右兩邊有木板做成的牆,頂部也由厚木板做成,木板上覆蓋有鐵皮或獸皮,用以防火。木塔裝有輪子可移動。這樣的機械酷似現代戰爭中的裝甲車。進攻時先用土填平或用木板搭在城牆外的濠溝上,然後將木塔移近城牆,木塔的高度一般和城牆一樣或比城牆稍高。士兵只要站在木塔上就可居高臨下向城牆上的敵人射箭、投擲標槍、石頭,並可憑藉木塔躍上敵人城牆。吊箱也是羅馬人常用的攻陷敵人城牆或運送士兵渡過敵人護城河的常用工具。這種工具是一巨大木箱,掛在一根長長的杠杆頂上,只要壓和移動杠杆的另一頭即可將士兵送到需要的地方。羅馬人很早就學會了通過挖掘地道的方法來攻陷敵人的設防城市 3 E# v: L* V$ H( p9 I6 g
在西元前396年,羅馬元老院任命卡米盧為獨裁官進攻圍困達10年之久的維愛城。卡米盧 採用挖掘地道的方法進行攻擊,為了使挖掘工作不致間斷,卡米盧把士兵分為6個分隊,每個分隊輪流工作,每次工作6小時,最後終於挖好了通往城內的地道,圍困10年之久的維愛城終於被攻克。 到凱撒時代,羅馬軍隊配備有專門從事挖掘地道的工兵。他們都經過特殊訓練,並配備有有效的挖掘工具。在遇到平原或大石頭較少的地區,羅馬軍隊都可以採用挖掘地道的方法進行攻擊。 為了掩護攻城、渡河或在野外戰鬥發生前遠距離殺傷敵人,羅馬軍隊還普遍使用拋石器和 彈射器。所謂拋石器就是依靠弓或木板彎曲時產生的張力發射石頭或鉛球的機械。而彈射器則是依靠扭絞繩索或纖維等產生的扭曲力來發射箭矢或標槍的機械。杜普依認為最早研製這種原始拋射機械的是敘拉古暴君迪奧爾修斯。到羅馬時代,這種機械經過改進,其性能已達到很高的水平。古羅馬普遍使用的是一種比較小型的彈射器,這種彈射器重約25磅,能夠發射長25英寸,重達1磅的標槍,彈射距離約為275碼。在凱撒時代,每個羅馬軍團均配備有約三十 架這樣的彈射器,每架由10人操縱。這樣使羅馬軍隊的野戰和攻城能力大大增強。   [1 V4 K8 ~' S
森嚴的紀律、良好的秩序,這是衡量一支軍隊是否具有戰鬥力的重要標誌。瑞士人約米尼曾說:“行動的一致才能產生力量,秩序才能產生這種一致的情形,而紀律就是秩序的基礎,若是沒有紀律和秩序,則決不可能有戰勝的希望。” 為了保持良好的軍紀,羅馬實行嚴明的獎懲制度。對戰功卓著的士兵給予各種各樣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如在公民大會上給予表彰、增加薪餉、多分戰利品、提升官職、頒發榮譽獎章等。 對在戰鬥中第一個登上敵人城牆、壁壘、軍艦等的戰士,或是在激戰中拯救了戰友的戰士,則 獎以花冠,這是一項崇高的榮譽。另外,勝利的統帥如在一次戰役中殲敵5000以上,且有開疆拓土之功,則由元老院決定授予月桂冠,並舉行凱旋式,這是給予將軍的最高獎勵。與此相應,羅馬軍隊的懲罰手段卻是異常嚴酷的,其嚴酷程度有時令人咋舌。在羅馬軍隊中,任何違背命令的行動都是不允許的,不管這種行動的動機和結果如何,都要受到嚴厲的懲罰。如在西元前340年的拉丁戰爭中,羅馬執政官曼裏烏斯之子就是因為違反統帥的禁令, 在偵察中同敵軍指揮官單獨決鬥而被處死的。羅馬軍法規定,凡是違反軍令,臨陣脫逃和表現怯懦者,都要在戰士佇列前受到鞭撻,然後砍頭示眾。如果是整個部隊在戰鬥中膽怯潰逃,則採取嚴酷的所謂“什一抽殺律。”即將戰敗或潰逃的羅馬軍團士兵排成一排並從中抽出十分之一處死。此外,哨兵站崗時睡覺則要被押解到軍事法庭受審並用石頭或木棍毆打至死。對較輕微的過錯也要給予處罰,如鞭笞、降薪、降職、服苦役以及剝奪公民權等。 2 Z9 t$ ?  p# i
合理的軍事組織,先進的作戰隊形,優良的軍事裝備和嚴明的紀律造就了一支強大的羅馬陸軍。正是依靠這支軍隊,羅馬國家東征西伐,征服了古代地中海世界所有國家和民族,並奠定了後來羅馬帝國繁榮和強盛的基礎。
# {, O& a# l' ~- K+ }0 E5 K6 `4 q8 W! X5 A

0 S  F& K: J2 L; JRe:羅馬兵團 ( b! H( k! A: _- P/ W, C6 o/ s

0 k0 T6 q: D* r' }$ j) l>“龜盾戰法”也是羅馬人常用的接近敵人城牆和設防工事的作戰隊形之一。所謂“龜盾戰法”,即全體士兵排列成一個密集的方陣,前面的士兵將盾全部平舉,連成一堵沒有縫隙的堅固“城牆”。後面和中間的士兵則將盾高舉過頭,以防從上面落下來的矢石和標槍。用這樣的方法向敵陣移動,減少士兵的傷亡,也是很有效的。在被敵人分割包圍或遭到敵人密集 標槍投射的襲擊時,上述的“龜盾戰法”還可變成無數小的圓陣,即以中隊或大隊為單位組成一 個個小型“龜陣”。這樣可有效地使已被擊破的羅馬軍陣不致發生混亂和潰散。
) e6 ^/ A! [" b+ O8 B1 ], Y7 v/ o( F龜盾戰法現在還常常能看見.....警方鎮暴
.
有無人可以響度同我傾傾軍事?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kaixinren雪仔的『軍事版』- 歡迎交流~[+左, BOY]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