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kaixinren雪仔的『軍事版』- 歡迎交流~[+左, BOY]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海南打造中國關島     29/05/2006- l1 h' {3 F) G# W. K6 Q

/ q6 [/ g. t& F' x! q. |3 W( k, |- W8 ^5 X% Z- j1 C, r; r
加 拿 大 《 漢 和 防 務 評 論 》 最 新 報 道 稱 , 有 明 顯 的 跡 象 顯 示 中 國 海 軍 已 極 大 地 強 化 了 在 海 南 島 上 的 軍 事 設 施 建 設 , 不 斷 加 入 的 新 型 水 面 艦 艇 、 攻 擊 核 潛 艇 將 以 三 亞 正 在 擴 建 的 巨 大 軍 港 為 母 港 。 海 南 島 憑 藉 其 獨 特 的 戰 略 位 置 , 正 在 成 為 中 國 的 「 關 島 」 , 肩 負 監 視 南 海 , 威 懾 台 海 的 重 任 。
1 _5 n& ]5 X0 R' Y+ Z) H
$ H$ q0 t- i) {' N8 f# p) K6 d# D「 中 華 神 盾 」 核 潛 艇 進 駐
0 }& [- Y; i5 \) q& T. A0 A據 報 道 , 中 國 海 軍 的 發 展 重 心 繼 續 向 南 偏 移 , 有 明 顯 的 跡 象 顯 示 中 國 海 軍 極 大 地 強 化 了 在 海 南 島 上 的 軍 事 設 施 建 設 , 不 斷 加 入 的 新 型 水 面 艦 艇 、 攻 擊 核 潛 艇 將 以 三 亞 正 在 擴 建 的 巨 大 軍 港 為 母 港 。 在 三 亞 , 《 漢 和 》 稱 發 現 了 剛 剛 服 役 的 170 號 「 中 華 神 盾 」 艦168 號 國 產 新 型 導 彈 驅 逐 艦 。 目 前 西 方 情 報 界 證 實 已 發 現 至 少 一 艘 091G 「 漢 」 級 攻 擊 核 潛 艇 進 駐 三 亞 。 台 灣 軍 方 消 息 人 士 表 示, 大 陸 極 有 可 能 在 南 海 艦 隊 部 署 新 型 093 「 商 」 級 巡 航 導 彈 攻 擊 核 潛 艇 。 在 常 規 潛 艇 方 面 , 《 漢 和 》 認 為 在 南 海 艦 隊 榆 林 基 地 的 潛 艇 支 隊 部 署 了 至 少 兩 艘 「 基 洛 」 級 潛 艇 , 台 灣 軍 方 的 消 息 聲 稱 其 中 有 俄 羅 斯 最 新 交 付 的 一 艘 。 此 外 至 少 還 部 署 了 兩 艘 039A 「 宋 」 級 和 六 艘 以 上 的 035G 「 明 」 級 柴 電 潛 艇4 X' H! a0 w9 m$ v+ \

* h0 m7 k1 U5 H# c" {  r% j《 漢 和 》 的 結 論 是 , 海 南 島 正 在 成 為 中 國 的 「 關 島 」 , 這 是 南 海 艦 隊 戰 略 地 位 提 升 的 有 力 證 明 , 而三 亞 也 將 取 代 湛 江 和 廣 州 成 為 南 海 艦 隊 最 大 基 地 和 新 的 南 海 戰 略 中 心 。
1 S$ R+ `/ s4 a
! N* A3 c& ]5 A2 A. w4 Y, _% y8 B+ D+ d
海南島戰略位置
& m5 `8 p) ~' ?http://www2.filehost.to/files/2006-05-29_02/095316_1101ntwn01b1.jpg  Z0 f- r3 ?/ ^

0 N& ^: \8 l+ v( W6 s4 A9 Q3 g5 A170號中華神盾艦* E7 q! A) K5 Q, n: e
http://www2.filehost.to/files/2006-05-29_02/095637___20013___33775___31070___30462___33382_170__34399__001.jpg
. Z* d( k. j4 |. w  {4 Y* S7 u9 B6 H
  r9 V' ^/ L3 V+ f168號導彈驅逐艦% ^. l+ B/ C: Q
http://www2.filehost.to/files/2006-05-29_02/095743_168__23566___24392___39493___36880___33382__001.jpg
8 k0 L+ s: J$ |- `% z7 c! t2 y) f" ?: T( Z
091G漢級攻擊核潛艇
  a8 |& N" ~$ C: Qhttp://www2.filehost.to/files/2006-05-29_02/095853_091G__12300____28450____12301___32026___25915___25802___26680___28507___33351__001.jpg
$ r; k% r2 I# Z8 Y) S! d! x( v
) p4 j+ W& ~9 _0 `5 s* G- n基洛級潛艇
! u) k- m5 _5 _5 V1 J2 Q4 a! d7 j1 chttp://www2.filehost.to/files/2006-05-29_02/101025___22522___27931___32026___28507___33351__001__Medium_.jpg
, S* f5 ~# M: I  e( H9 k. `1 a$ ]& A) B; T
039A宋級潛艇
* U1 e3 @  O- j/ Nhttp://www2.filehost.to/files/2006-05-29_02/100155_039A__23435___32026__001.jpg
; P" O  h( s4 ?6 E" k
( r/ ^, Q/ ~& A  f  v035G明級潛艇
' U, u7 S& }% e0 D. ~2 D$ Fhttp://www2.filehost.to/files/2006-05-29_02/100330_035G__26126_.jpg
部隊精英 以暴易暴
! |$ ~* }0 ^( n殲滅扎卡維美英殺人軍團曝光
3 l/ E( Y" N3 |
7 F! a# Z2 c/ t- R: u伊拉克阿蓋德頭號人物扎卡維之死轟動全球,亦令美、英兩國聯合組成的秘密殺人機器— TF145(Task Force 145)特別行動部隊聲名大噪。這支部隊的成員不僅是「超級特種人」,而且不受軍法約制。他們在行動中不擇手段,對嫌疑犯嚴刑拷問,採用以暴易暴方式,成功擊殺扎卡維。
; [* F# P" Q. o% E; F- F
; v2 {# G  B5 B* T' V為打擊阿蓋德在伊拉克的勢力,美、英兩國○三年夏天抽調美軍三角洲部隊、海軍海豹特擊隊六隊、美國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及英軍空中特別行動團、特種部隊支援小組等特種部隊精英,秘密組成TF145部隊,目的只有一個—捕殺扎卡維。
) B) S( o6 O% @& t$ D6 x. ~) Q0 g% e7 V4 }% \% Q0 ?" M
訓練嚴格 不受軍法約制% ]4 j/ o4 D/ o' _) [* q( F
美軍特種部隊人員透露,當扎卡維在伊拉克斬殺人質的時候,TF145隊員則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布拉格堡波普空軍基地秘密「磨刀」。他們接受的強化訓練包括收集情報、解救人質、狙擊,而且不分晝夜訓練槍法。$ D, j" h. I' w/ L1 _* K/ r4 `, E
  p0 j( J  U. P/ t2 j. @9 T
美國海軍研究學院授羅恩坦(Col.Hy Rothstein)評價說:「TF145成員是『超級特種人』。我們擁有一班體能極頑強、頂級出色及非常主動的部隊成員。」「他們的體能、取得的情報及經過的嚴謹訓練,都足以令他們百戰百勝。」
2 g" c1 b' h9 c, `0 u. u/ e7 @1 Q5 b
TF145赴伊後一直秘密執行追捕任務,直至扎卡維上周三被擊殺的消息傳出後,部隊才正式曝光。美國媒體透露,TF145的行事手段,凸顯美英政府以暴易暴對付恐怖活動。
2 C! f/ ~/ h; D. z1 F! ^
, V0 A/ ~% W2 n" g( K作為一支隱形部隊,TF145完全不受軍法約制。除可穿平民衣服、留一把長長的鬍子及頭髮執行任務外,他們更採用暴力及攻擊性手段達到目的。8 w1 O% c& \9 f

9 V" [0 |1 r, k1 S* J: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曾引述軍方消息說,只要稍有扎卡維的蛛絲馬,TF145就會不擇手段套取情報。部隊曾於巴格達的納瑪軍營(Nama Camp)設立秘密監獄,是嚴刑拷問嫌疑犯的地獄,專門套取扎卡維行蹤,根本無法無天。直至美軍虐囚事件曝光,TF145才關閉這個秘密監獄。  |* H, z* R- A  }* m& Z/ `; F
5 P' H3 u: ]& P# w
雖然TF145行事狠辣,但要捕殺狡猾的扎卡維卻遲遲未能得手。直至今年四月,扎卡維為了展示他在伊拉克的領導地位而高調發放錄影帶,反而讓TF145鎖定了他的活動範圍。TF145自上月起展開連串搜捕行動,更在優素菲耶拘捕的阿蓋德成員口中,套出扎卡維去向。TF145利用嚴刑逼供等手段,取得了最終勝利,但亦為美軍操守再添灰色地帶。
愛情就像離境大堂,可喜可悲,帶你到另一個世界......
(轉貼)羅馬共和國陸軍評價9 g$ T1 e: y1 _7 m. X( B
( m* w0 O) V( n2 x6 J
羅馬共和國陸軍評價
4 Z; H& R* ?/ O4 r* |% F8 ~4 R! n- C" U0 J7 L6 x6 c
原載:軍事天地& n* d" t, R% j4 g
作者:布衣! G8 l- B: X+ u

) q8 |; [, `$ q羅馬陸軍是歷史上組建得最優秀的軍隊之一,是羅馬民族的驕傲,也是他們用以征服世界的強大工具。千百年來,史學家和軍事理論家們津津樂道,將它視為世界少有的精銳、 ! f2 r- b& F& {9 ^, b7 @$ u
強大的步兵。 7 H- ^2 J: C' E! U7 p: ^

3 Y1 O7 ^  ?5 w羅馬陸軍的組織結構 羅馬國家的武裝產生於傳說中的第1代國王羅慕路時代。西元前8世紀中葉,羅慕路曾將全體羅馬居民分為3個部落(特裏布)和30個胞族(庫裏亞),這既是行政劃分, 同時也是徵兵單位。 和處於軍事民主制階段的其他民族一樣,王政時代的羅馬軍隊也是由每個部落或胞族各徵集一定數量的公民組成的。他們既沒有軍團組織,也未學會希臘人的方陣戰術,作戰時,國王率領由同一部落組成一個作戰單位的軍隊,由他全權處理有關戰爭的事務。當時羅馬的作戰單位是不分老幼,也不分武器的優劣和作戰經驗是否豐富,只要是同一部落的人就分在一起作戰,這樣的作戰方式帶有濃厚的氏族制的特色。一方面它由同一部落組成,每個戰士和他周圍的人都有近親或遠親的血緣關係,這就促使他們之間在戰鬥中相互配合,彼此援助,任何一個戰士的陣亡都會引起他同伴士兵的憤怒,這對於加強軍隊組織性和提高士兵的戰鬥力來說是有利的。
( i! F. L" ~6 v" A, F0 K, j8 b0 J: K8 n4 g
但另方面,由於把這些武器裝備、作戰經驗都不相同的人編在一起,不可避免地要造成許多漏洞。首先是這樣的軍隊在列陣時很容易造成一些薄弱環節,一當這些 薄弱環節被突破,整個軍隊就有被分割包圍,喪失戰鬥力的危險。其次,一個作戰單位中武 器裝備不同,在平時就不利對他們進行統一訓練,戰時也不利於發揮裝備上的優勢,還不利於整個軍隊武器裝備的更新和改進。這無疑對羅馬軍隊的戰鬥力是有影響的。 對羅馬這種原始的作戰方式進行徹底改革的是王政時代末期的第6代國王塞維•圖裏烏。塞維•圖裏烏在完成羅馬制度國家化的同時,一改過去從以血緣關係組織起來的部落中徵兵的制度。他首先將全體羅馬自由民按財產的不同劃分為5個等級,然後再根據各等級財產的具體情況從每個等級中徵集不同種類和不同數量的軍隊:第一等級的羅馬公民提供具有全套步兵裝備的重裝兵80個百人隊和18個騎兵百人隊。第二等級和第三等級分別出次重裝兵22 和20個百人隊。第四和第五等級則分別出輕裝兵22和30個百人隊。此外,不入級的無產者也要象徵性地提供一個輕裝步兵百人隊。這樣,整個羅馬軍隊就有175個能作戰的步兵百人隊和18個騎兵百人隊,這是早期羅馬國家的全部武裝力量。 羅馬軍隊一改過去以血緣關係來組建戰鬥單位的慣例,這首先是由羅馬從氏族社會轉變為真正的國家社會引起的。羅馬軍隊由不同等級所出的百人隊組成,而每一等級內部公民之間的財產狀況又基本相同,這就造成各個等級所出的百人隊裝備不同,但每個百人隊中各個戰士的裝備又基本相同的情況。這樣就基本消除了過去按血緣關係組建軍隊所帶來的弊端,使整個羅馬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極大加強。
$ c$ z4 {) P- Z1 i1 Z  ^5 {; l7 S! J  H: O: {; M5 E: |
羅馬軍隊最基本的作戰單位是軍團,羅馬軍團的創建大概不會晚於西元前5世紀。在西元前4世紀以前,羅馬由於人口少,勢力弱,軍團的數目一般保持為4個。這時羅馬對外戰爭的規模較小,主要是對鄰近部落的征服戰。戰爭爆發時4個軍團分別由兩個執政官率領,其中2個軍團是每遇戰事必須出戰的,這2個軍團由年輕的公民組成,他們年齡一般在17到45歲之間,這是屬於戰鬥力較強的進攻型軍團。另外兩個軍團則視戰爭的情況而決定是否出戰,他們的年齡為46到60歲。如果戰爭規模大到使前兩個軍團無力承擔,則他們也要直接參加戰鬥,如果前2個軍團已足以抵擋敵人的進攻,那末年老軍團則擔任駐防任務,保衛羅馬城或一些重要的關口城鎮,這是西元前4世紀初以前的情況。 西元前4世紀以後,隨著義大利的征服和對外擴張的開始,羅馬軍隊所面臨的敵人增多, 戰爭的規模擴大了,4個軍團已遠不足以應付戰爭的需要,而且這時羅馬公民的人數已經大為 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羅馬國家總是按照需要來徵召羅馬的軍團數目。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 羅馬軍隊同時在各處作戰,其軍團的數目達到10多個。而到共和末期,羅馬軍隊的戰爭進一步擴大,軍團的數目甚至達到數十個之多。 羅馬軍團的數目是隨著各個時期的不同而增加的。而每個軍團的人數則視每個時期具體戰爭的規模而有所不同。在一般情況下,各軍團由4500人組成。其中包括不同等級所出的重裝和輕裝步兵4200名以及騎兵300名。但有時一個軍團的總人數也可多達6000人, 這主要看羅馬即將進行的戰爭規模,羅馬徵兵的數目和戰後的損失情況。如果戰爭規模大、徵兵的數量多,則一個軍團的人數就有可能多於4500名。如果戰爭殘酷,羅馬軍隊損失較大,也可能造成軍團的不足額。此外,將軍個人的喜好也是決定軍團人數的重要因素,特是共和後期,經過馬略軍事改革,羅馬軍團的正規編制擴大到6000。但由於將軍們各行其是,軍團的人數很不固定。如凱撒由於喜歡小軍團作戰,故他的軍團編制一般僅約4000人。
( P3 u& N' R- C( o/ n( y  o5 k
) R# ^; g2 k$ s/ C' z% @共和中葉以前,羅馬軍團設有專職的軍團指揮官來負責整個軍團的戰鬥行動。一個軍團
8 f+ t  I/ E7 V共設有6個軍團指揮官,他們的權力是相等的。每個軍團指揮官輪流指揮軍團2個月,輪流順序可能由抽籤決定。共和初期的4個軍團,其軍團指揮官的人選和執政官的人選一樣,由森布裏亞會議選出,戰爭爆發後他們隨執政官外出作戰,並受執政官領導。執政官是整個軍隊的統帥,而軍團指揮官的許可權僅指揮本軍團。後來羅馬軍團的數目增加,除原先4個軍團的指揮官還按傳統由森布裏亞會議選出外,新增加的軍團指揮官都由執政官來任命。這樣,軍團指揮官和執 政官就能更好地配合,這對整個羅馬軍隊的一體化來說是極為有利的。共和中葉以後,由於大量無能的貴族子弟湧入軍隊,佔據了軍團指揮官的職位。他們沒有作戰經驗,完全憑門第和財富才當上軍團指揮官的,這樣或多或少地給羅馬軍團的指揮帶來不良影響。羅馬不得不限制軍團指揮官的權力,把軍團指揮官的軍事指揮權降為單純的行政權,由它處理軍團內部的一些行政事務,如士兵的薪餉、後勤等,而整個軍團在軍事上的指揮權則轉到了首席百夫長或統帥臨時委派的副將手裏。
1 D; f; w. ]! k4 k* V4 Q
( G( ~- F/ _. W: k# G, u羅馬軍團的標誌是鷹幟,其作用有如現代軍隊中的軍旗,只是它不用絲織物做成,而是一只用銅或銀鑄成的鷹,展翅欲飛,站在一根長杆頂上。鷹幟是整個軍團中最神聖的,是羅馬軍團榮譽和勝利的象徵,有專職的鷹幟手扛著。行軍、列隊時位於整個軍團的前面。在羅馬人看來,一個軍團如果丟失了鷹幟,那是莫大的恥辱,他們想方設法,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它從敵人手裏奪回,如果鷹幟被俘,那整個軍團就有被解散的危險。 7 u5 f. R8 K( P' w$ {0 l

! i& @! T. T. C4 W5 S羅馬軍團最基本的組織單位是百人隊,每個軍團由若干個不同武裝的百人隊組成。羅馬百 人隊這一組織最早產生於塞維•圖裏烏改革時期。羅馬各等級所出的百人隊人數是不相同的,低等級的人數眾多,裝備差,每一百人隊的人數也比較多,越往上百人隊的人數減少,但裝備和戰鬥力則越強。百人隊不是獨立的作戰單位,它只是被作為軍團的組成部分而編入軍團中,其行政因素遠多於戰術因素,整個軍團才是獨立的作戰單位,這樣的軍事組織是不夠靈活的,它只適合於在平原地區採用方陣的隊形作戰,而遇到丘陵和山地則轉動不靈,很容易造成混亂。
% q% h; E0 W  E* \" Q2 [# d4 D西元前4世紀初卡米盧時代,對羅馬轉動不靈的軍團進行了改組,他設立了介於百人隊和軍團之間的戰術單位——中隊。一個羅馬軍團由30個中隊組成,每個中隊又由2個百人隊組 成,這就大大改觀了羅馬軍團的面貌。羅馬的中隊是能獨立行動和單獨作戰的單位。以前的軍事行動,無論是否需要,都得整個軍團同時進行,而現在則可以由一個或數個中隊來完成。這就使整個羅馬軍團變得更加機動靈活了。 到西元前2世紀末1世紀初的馬略時代,為了適應羅馬軍事擴張所面臨的新情況,為了進一步加強羅馬軍隊的機動性和靈活性,馬略在對整個羅馬軍事制度進行改革的基礎之上,重新改組了軍團的編制,他在中隊之上,軍團之下設立了大隊的編制。羅馬軍團的1個大隊包括3個中隊,整個羅馬軍團由10個大隊組成,羅馬軍團的正規編制也從4500人擴大到6000人。 羅馬軍團的大隊和中隊一樣,都是能夠獨立執行軍事任務的戰術單位,然而大隊的設置卻使原來就比較靈活的軍團變得更加機動了,它適宜在任何地形作戰且能夠迅速變換隊形。 8 b6 k, `* {  o) h% w1 u

! M4 ]' R# h) t5 t  n* ?5 a值得一提的是羅馬的百夫長,百夫長最初僅只是百人隊的隊長,管理百人隊的行政事務和軍事行動。後來由於軍團指揮官的權力下降,羅馬沒有再設新的官職來代替,所以百夫長的地位開始上升,羅馬設中隊和大隊,也沒有設專職的中隊長和大隊長,中隊和大隊的軍事行動都由百夫長負責,這樣百夫長的地位就變得更加顯赫了。一個羅馬軍團共有60個百人隊,也就是有60個百夫長。這60個百夫長的權力是按順序來排列的,第1大隊百夫長們的權力比第2大隊百夫長們的權力大,以此類推,最後一個大隊,即第10大隊百夫長們的權力最小,羅馬百夫長的升遷也是按這個順序由低級百夫長上升到高級百夫長的。每個大隊共有6個百夫長, 第1大隊的百夫長稱為“首列百夫長”,他們的權力比後面各大隊所有的百夫長都大。在首列夫長中,權力最大的稱為“首席百夫長”,他是第1大隊第1中隊的第1個百夫長。這是全軍團地位最高的百夫長,它一般都由最富有作戰經驗的老兵提任,有時他甚至可以指揮整個軍團的軍事行動。 和軍團一樣,在羅馬的每個百人隊、中隊和大隊中都有自己的標幟,即軍旗。它一般是1支長矛加上矛頭上的鐵或銅鑄成的動物,這些標幟都由專門的旗手扛著,並加以妥善保護,它們分別是百人隊、中隊和大隊榮譽的象徵。在羅馬軍隊中作戰的除羅馬公民兵外,還有同盟者所提供的輔助部隊。在征服義大利之前這種輔助部隊一般由除羅馬民族以外的其他義大利民族擔任,後來隨著義大利人獲得羅馬公民權,義大利人也加入了羅馬正規軍團,輔助部隊就改由行省居民擔負了。羅馬軍隊的輔助部隊雖然獨立編隊,但附屬於羅馬軍團,協助羅馬軍團作戰。通常每個羅馬軍團有輔助部隊的步兵5000名和騎兵900名以及一定數量的特種兵。輔助步兵在戰鬥中不起主導作用,作戰時一般配置在軍團方陣或三列陣的側翼。但同盟者提供的騎兵和特種兵有時卻決定整個戰役的勝 負。羅馬騎兵主要由西班牙人和北非努米底亞人等遊牧民族組成,這些民族都是能征善戰的騎手。在戰鬥中一般配置在步兵的兩側,以掩護羅馬主力步兵的側翼,並包抄敵軍的側翼和追逐逃散的敵兵。羅馬的特種兵包括克裏特和努米底亞的弓弩手,巴厘阿裏群島的投擲手等,他們都是為彌補羅馬軍隊的薄弱環節而被征招來的,這種特種兵在肉搏戰開始之前往往能給敵人造成很大殺傷。
3 Q1 I; r3 i0 }羅馬陸戰隊形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是按血緣關係的部落組織來編排軍隊,第二是 方陣時期,第三是三列陣時期,第四是新三列陣時期。羅馬人採用方陣戰術大概開始于王政時代末或共和時代初,也即塞維•圖裏烏改革前後,羅馬的這種方陣戰術是從伊達拉裏亞人那裏學來的。這種方陣跟希臘的方陣大致相似。羅馬軍隊的方陣全由重裝步兵組成。由於當時還沒有設置中隊和大隊的編制,故一個軍團就是一個大方陣。“軍團方陣的前排約五百人,縱深約六列”。排與排,列與列之間的間隔都比較緊密。作戰時整個軍團必須齊步前進並在戰鬥中不發生混亂,方陣才會有巨大的威力。所以羅馬人平時得 非常刻苦地訓練他們的士兵協同作戰的能力。羅馬的輕裝步兵不配置在方陣裏,而是和騎兵一樣配置在方陣的兩側,以掩護方陣不受敵人迂回包抄的突破。 0 ?% K/ X5 A3 Z  Z6 c. F' P0 `5 {: u5 B
羅馬人所採用的這種方陣戰術有兩大致命弱點,隨著戰爭藝術的發展必將越來越顯得笨重過時。首先,巨大的方陣行動時轉動不靈,變化不大,不能機動靈活地應付突發情況。當時羅馬軍團沒有中隊和大隊編制,而百人隊又不是能夠獨立行動的戰術單位,整個軍團編成一個密集的大方陣,方陣內任何一部分的小行動都會引起整個方陣的變動,方陣必須齊發前進,在平原地區才能發揮巨大的威力,如遇丘陵或山地或敵人的障礙物則易發生混亂。其次,方陣沒有 預備隊。全軍團編成一個大方陣,一當這個密集的方陣被敵軍突破就沒有後備力量來彌補突破口,那整個軍團就有被分割包圍的危險,整個軍隊就會潰不成軍,根本無法重新整頓再戰。
1 Z3 ^$ C. M( y" C羅馬從伊達拉裏亞人那裏學來的希臘方陣戰術在西元前4世紀初的卡米盧時代就被取消了。新的戰鬥陣形是根據年齡、裝備和士兵所受訓練的程度列為三列,這就是“三列陣”。羅馬中隊的編制極有可能是配合三列陣而設立的。所謂三列陣就是把1個羅馬軍團的全部步兵分為長矛 兵10個中隊,每中隊120人,共1200人;主力兵10個中隊,人數和長矛兵相同;後備兵10個中隊,每中隊60人,共600人;輕裝兵10個中隊,1200人。羅馬的輕裝兵和騎兵一樣不列入三列陣,他們被配置於三列陣的兩翼,其任務和方陣中的輕裝兵、騎兵一樣,保護軍團的側翼。短劍是每個羅馬士兵必備的武器,用於肉搏。長矛兵和主力兵還配有稱為Pilum的投標,用於衝刺。列於三列陣第1線的是長矛兵10個中隊,他們以中隊為單位列為10個縱深數列的橫隊,形同10個小方陣,中隊與中隊之間有一定距離,這一距離寬度一般等於1個中隊正面的寬度。長矛兵由年輕的新兵組成,把他們列於第1線是為了使他們有更多實戰訓練的機會。方陣的第2線是主力兵,他們列於和長矛兵有一定距離的後方,他們10個中隊的列陣方法和長矛兵相同,只是他們每個中隊所占的位置正好是第1線長矛兵每個中隊之間所留空隙的後方,他們都由軍團中年富力強的人組成。後備兵的10個中隊組成三列陣的第3線,他們在主力兵後面的列陣方法恰如主力兵在長矛兵後面的列陣方法一樣,他們是由羅馬軍團中最富有作戰經驗的老兵組成,是羅馬軍隊中最有力的後備力量。以上是羅馬三列陣的基本形式。必要時三列陣可隨時變換隊形。在需要比較緊密的正面時,第2線主力兵可上前彌補第1線長矛兵中隊之間的空隙,也可以向左或向右移動到長矛兵各中隊的正後面,這種方法在對付大象時往往很適用。 2 L4 k) ~) O" Z8 ]3 E. R
9 {# U: l* z) r
和方陣比較起來,三列陣就優越得多。首先由於三列陣中中隊的設置,使羅馬軍團的戰鬥單位縮小了,不論是丘陵、山地還是敵人設置的障礙,羅馬三列陣都可以中隊的形式很容易 地越過。其次羅馬軍團分為三列,後一列的力量總是比前一列的大,當前列士兵無法抵敵時, 就會有更強大的主力軍來支援,被擊潰的長矛兵則可從容地退到後排重新整頓隊形再戰。如果前兩支力量都無法擋住敵人的進攻,則有老練的後備軍投入戰鬥,這種情況在羅馬並非常見,在一般情況下,前兩支軍隊已足以擋住敵人的攻擊。由此還產生了古羅馬一句諺語:“事情發展到後備兵了。”意即事情發展到非常危險的地步了。 羅馬三列陣比方陣優越,在馬其頓戰爭中得到了很好的驗證。三列陣和方陣的較量共進行 過兩次,第一次是第二次馬其頓戰爭(西元前200—前197年)中的西諾塞法拉戰役,第 二次是第三次馬其頓戰爭(西元前171—前168年)期間的皮德那戰役。兩次戰役都以羅馬三列陣的勝利告終。在戰鬥中,羅馬三列陣的優勢得到充分顯示,而希臘的方陣則因其弱點被擊潰。 ( E; O  K0 H, U, S8 v8 {
羅馬的新三列陣則是隨著馬略的軍事改革而出現的。馬略軍事改革使羅馬傳統的徵兵變為募兵,公民兵變為常備軍,羅馬士兵的武器裝備全由國家統一發給,由於裝備得到統一,加上職業常備軍的訓練水平一樣,在這種情況下,舊三列陣就被馬略改革後的新三列陣取代 為了使新三列陣更加機動靈活,馬略對過去的軍團組織進行了大幅度調整。 ' p* Y2 w, b; t  ?, ~$ x
羅馬軍團的正規編制正式擴大到6000人,還設置了介於軍團和中隊之間的編制—大隊。一個羅馬大隊轄三個中隊,這樣,新三列陣就由大隊來組成了。 整個羅馬軍團共分為10個大隊,全是由國家提供裝備的重裝步兵。過去軍團中的羅馬騎兵現全部改由同盟者提供,不編入羅馬正規軍團。新三列陣的排列是這樣的:第一線為4個羅馬大隊(其中每一大隊轄3個中隊,每一中隊轄2個百人隊,每一百人隊100人),共24 00人。第二線和第三線都是三個大隊。各為1800人。整個三列陣由全軍團的6000重裝兵組成。新三列陣各列士兵的排列順序和位置與舊三列陣相同。 & x( Y6 m# ?+ ^/ L7 Q
' h: @/ _" c7 ], {+ m& p: y4 ?" F
新三列陣與舊三列陣相比,最顯著的區別是武器裝備的變化。舊三列陣將全軍團分為長矛兵、主力兵和後備兵,三列士兵使用不同的武器在不同的情況下發揮不同的作用。後列的力量往往比前列大,如遇強敵進攻或進攻強敵時能持久地將戰鬥進行下去。但新三列陣由於沒有武器裝備和戰鬥力強弱的差異,在進攻時第二列士兵並不比第一列士兵強,如果第一列士兵輕易被擊潰,那第二、三列士兵也不易把敵人擊退。可見,新三列陣不利持久戰,如果戰鬥持續下 去,羅馬就沒有更強有力的生力軍投入戰鬥了。當然,新三列陣中增設了大隊的編制。這樣,中隊和大隊都成為能夠獨立作戰的戰術單位,這比單純只能調動較小的中隊的舊三列陣來說,就更要機動得多了。 應該指出的是,羅馬軍隊的作戰隊形從來就不是固定不變的,其基本的隊形是三列陣或新三列陣,但每個帶兵將軍都可根據戰場上的具體情況對軍隊的部署作出不同的安排。如在防禦 敵人進攻時可將軍隊排為一列,佈置在防禦工事後面;還可將軍佇列成一個方形的隊形,其中 3個大隊面向正面,3個大隊面朝後方,其餘4個大隊則兩兩面朝兩個側面,這樣就形成一個長方形的方隊,這樣的隊形主要用以對付敵人行動迅速的騎兵和輕步兵的攻擊。此外,還可根據戰場上的具體情況將軍佇列為二列或四列等。如西元前358年,高盧部落中的波伊人進攻羅馬,羅馬任命獨裁官蓋約•薩爾皮喜阿前去抵抗他們時就曾使用過四列橫隊的戰法。他先命令第一列士兵投射他們的標槍,然後馬上蹲下去,又命令第二、第三和第四列的士兵依次投射 他們的標槍。當所有標槍投擲完之後,全體士兵一致大聲呼喊著向敵人猛撲過去,這樣很快就 將敵人徹底擊潰。
.
“龜盾戰法”也是羅馬人常用的接近敵人城牆和設防工事的作戰隊形之一。所謂“龜盾戰法”,即全體士兵排列成一個密集的方陣,前面的士兵將盾全部平舉,連成一堵沒有縫隙的堅固“城牆”。後面和中間的士兵則將盾高舉過頭,以防從上面落下來的矢石和標槍。用這樣的方法向敵陣移動,減少士兵的傷亡,也是很有效的。在被敵人分割包圍或遭到敵人密集 標槍投射的襲擊時,上述的“龜盾戰法”還可變成無數小的圓陣,即以中隊或大隊為單位組成一 個個小型“龜陣”。這樣可有效地使已被擊破的羅馬軍陣不致發生混亂和潰散。
- K# U# ]6 N2 l) Z- s
5 t+ Q( c" `- ^, _% p' g6 d/ g* r在古代地中海世界,羅馬的軍事裝備一直處於領先地位,這主要是因為羅馬人極善吸收和改進其他民族的優秀軍事成果。關於這一點著名史學家波里比阿曾說:“沒有哪種人比羅馬人更能毫不遲疑地採用新式樣,效法他們見到的別人的優點了,這也是他們的長處之一。”羅馬軍隊先進的軍事裝備正是在不斷適應新的作戰條件和吸收改進其他民族的優秀成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羅馬軍隊的裝備可以根據其用途大致分為兩類:即士兵的常備裝備和攻城器械。
1 C: x+ m2 N5 b7 b! Z% D  N古羅馬王政時代和馬略改革以前的共和時期,士兵都是從公民中徵集而來的。他們必須自備武器裝備。由於每個公民經濟條件不同,士兵在裝備方面的差異很大。騎兵和重裝步兵由於裝備昂貴,所以只有富裕階層才能承擔,而比較貧困的公民只能但任裝備較差的輕裝步兵。重裝步兵是羅馬軍隊的主力,備有全套的步兵裝備:短劍、標槍、橢圓形凸面盾和齊備的 護身器具。 短劍是羅馬士兵必備的作戰兵器。據波里比阿和李維的看法,古羅馬短劍是仿照西班牙雇 傭軍使用的劍改造而來的。這是一種多用途兵器,既可刺殺,也可砍殺。劍的長度一般為2英尺,寬約2英寸,殺傷力非常強,使用起來也較為靈便。重裝步兵的標槍分為兩種,一種是重標槍,另一種是輕標槍。
& m2 Z' S- U$ y# E$ W重標槍是與羅馬短劍同時出現的。其總長約7英尺左右,一半是金屬製成的,另一半則是木頭的.它具有穿透力強、容易投擲等特點。有時為了提高命中率還在標槍的木杆上繞根繩子,在投擲的霎那用力一拉,使標槍旋轉著飛出去。這樣的武器在短兵相接 的戰鬥發生之前,採用齊放的形式,對敵人來說是一巨大威脅。輕標槍是一種投擲距離較遠的進攻型武器。按波里比阿的話說它“像大小適中的獵矛。”橢圓形凸面盾是羅馬士兵最有力的防護器具。這種盾長約四英尺,寬有兩英尺,可以將身體的大部分遮蓋住。它由木頭製成,“外層表面先蒙以帆布,再蒙以小牛皮。它的上下部邊緣都包上了鐵邊,增加它的堅固,以保護它 受到從上而下的劈刺和擱在地上時受到的傷害。它上面還鑲釘著一塊鐵的浮雕花飾,這可以把 石塊、投槍、以及各式沉重的投擲武器極有力的打擊都擋到一旁去。”此外,羅馬重裝步兵的護身器具還有頭盔、胸甲、護脛等。頭盔一般用金屬製成,軍官的頭盔上插有羽毛作標誌和裝飾。胸甲和護脛均由皮革製成,也有用銅片或鐵片製成的鎖子甲。 輕裝步兵的裝備與重裝步兵相比少得多,也輕便得多。他們的頭盔不是用金屬而是用皮革製成的。他們的護身器具只有圓形的盾,這種盾直徑約三英尺,比重裝兵的要輕得多。他們的標槍也是輕型的,這種標槍“鋒口錘煉得那麼犀利,出手一擊中時就自然會彎過來,使敵人再 也不會把它還敬過來。”在輕裝兵的武器中只有短創是和重裝步兵相同的。輕裝兵的作用是迂回包抄敵人的側翼,故裝備較輕是比較適合的。 1 ]/ f/ z5 p- B0 _8 T) A0 B
. b  J6 I  s; h! w, y
西元前2世紀末1世紀初,經過馬略軍事改革,羅馬軍隊從組織形式到武器裝備都發生了變化,輕裝兵和騎兵完全由外族或行省居民擔任。羅馬公民只擔負重裝步兵。由於募兵制的實施,武器由國家統一發給,這樣羅馬三列陣各列士兵的武器得到統一:短劍和重標槍成為羅馬士兵必備的進攻型武器。他們的防護武器有橢圓形凸面盾、金屬頭盔、金屬或皮革的胸罩以及護脛等。羅馬士兵武器裝備的統一對羅馬士兵的統一訓練以及軍隊中新式武器的改進和普及是極為有利的。 在羅馬軍事史上,羅馬所進行的戰爭絕大多數屬進攻性的。這就要求羅馬不僅要有很強的野戰能力,而且還必須得有進攻設防城市的能力。 古羅馬早期的攻城術是比較落後的,在征服義大利之前幾乎沒有什麼攻城機械,採用得最為廣泛的攻城戰術是圍困消耗戰,即切斷敵方城市與外部的聯繫,使之斷絕一切外援,逼迫它投降。 皮洛士戰爭和第二次布匿戰爭使羅馬人學會了攻城和築城的先進技術。從此以後,設防營地和堅固城牆在羅馬軍隊面前再也不是堅不可摧的了。到凱撒時代,羅馬的攻城技術達到了更高的水平。凱撒是公認的繼馬其頓亞歷山大之後的最傑出的攻城專家。在他的時代,每個羅馬軍團都配備有一支工兵部隊專門從事攻城武器的安裝和使用,並擔任架橋、修路等後勤工作。
+ w; L: d" e) E/ O* ?1 N9 ]' r- {# S/ M' x+ q% E) I
共和時期,羅馬軍隊突破敵人設防城市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種是以撞城機擊破敵人的城牆或城門;第二種是用雲梯或特製的攻城木塔攻佔敵人的城牆。第三種是挖掘地道進入敵人城內。羅馬的撞城機械主要是攻城槌,它由一根樹幹做成,懸吊在一大型支架上,使用時將攻 城槌放在城牆或城門邊上,數百人先向後將樹幹拉到一定距離然後一齊向前推進,其力量是相 當大的,再加上攻城槌的頂部裝有金屬頭,很容易將城牆或城門擊破。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攻城武器,幾乎所有文明民族都曾使用過它來進攻設防的城市。羅馬軍隊的攻城木塔猶如一座活動碉堡,它由木板做成,正面和左右兩邊有木板做成的牆,頂部也由厚木板做成,木板上覆蓋有鐵皮或獸皮,用以防火。木塔裝有輪子可移動。這樣的機械酷似現代戰爭中的裝甲車。進攻時先用土填平或用木板搭在城牆外的濠溝上,然後將木塔移近城牆,木塔的高度一般和城牆一樣或比城牆稍高。士兵只要站在木塔上就可居高臨下向城牆上的敵人射箭、投擲標槍、石頭,並可憑藉木塔躍上敵人城牆。吊箱也是羅馬人常用的攻陷敵人城牆或運送士兵渡過敵人護城河的常用工具。這種工具是一巨大木箱,掛在一根長長的杠杆頂上,只要壓和移動杠杆的另一頭即可將士兵送到需要的地方。羅馬人很早就學會了通過挖掘地道的方法來攻陷敵人的設防城市 & h2 t4 I" \$ z& b& v6 G
在西元前396年,羅馬元老院任命卡米盧為獨裁官進攻圍困達10年之久的維愛城。卡米盧 採用挖掘地道的方法進行攻擊,為了使挖掘工作不致間斷,卡米盧把士兵分為6個分隊,每個分隊輪流工作,每次工作6小時,最後終於挖好了通往城內的地道,圍困10年之久的維愛城終於被攻克。 到凱撒時代,羅馬軍隊配備有專門從事挖掘地道的工兵。他們都經過特殊訓練,並配備有有效的挖掘工具。在遇到平原或大石頭較少的地區,羅馬軍隊都可以採用挖掘地道的方法進行攻擊。 為了掩護攻城、渡河或在野外戰鬥發生前遠距離殺傷敵人,羅馬軍隊還普遍使用拋石器和 彈射器。所謂拋石器就是依靠弓或木板彎曲時產生的張力發射石頭或鉛球的機械。而彈射器則是依靠扭絞繩索或纖維等產生的扭曲力來發射箭矢或標槍的機械。杜普依認為最早研製這種原始拋射機械的是敘拉古暴君迪奧爾修斯。到羅馬時代,這種機械經過改進,其性能已達到很高的水平。古羅馬普遍使用的是一種比較小型的彈射器,這種彈射器重約25磅,能夠發射長25英寸,重達1磅的標槍,彈射距離約為275碼。在凱撒時代,每個羅馬軍團均配備有約三十 架這樣的彈射器,每架由10人操縱。這樣使羅馬軍隊的野戰和攻城能力大大增強。 $ O: s  C9 g& z
森嚴的紀律、良好的秩序,這是衡量一支軍隊是否具有戰鬥力的重要標誌。瑞士人約米尼曾說:“行動的一致才能產生力量,秩序才能產生這種一致的情形,而紀律就是秩序的基礎,若是沒有紀律和秩序,則決不可能有戰勝的希望。” 為了保持良好的軍紀,羅馬實行嚴明的獎懲制度。對戰功卓著的士兵給予各種各樣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如在公民大會上給予表彰、增加薪餉、多分戰利品、提升官職、頒發榮譽獎章等。 對在戰鬥中第一個登上敵人城牆、壁壘、軍艦等的戰士,或是在激戰中拯救了戰友的戰士,則 獎以花冠,這是一項崇高的榮譽。另外,勝利的統帥如在一次戰役中殲敵5000以上,且有開疆拓土之功,則由元老院決定授予月桂冠,並舉行凱旋式,這是給予將軍的最高獎勵。與此相應,羅馬軍隊的懲罰手段卻是異常嚴酷的,其嚴酷程度有時令人咋舌。在羅馬軍隊中,任何違背命令的行動都是不允許的,不管這種行動的動機和結果如何,都要受到嚴厲的懲罰。如在西元前340年的拉丁戰爭中,羅馬執政官曼裏烏斯之子就是因為違反統帥的禁令, 在偵察中同敵軍指揮官單獨決鬥而被處死的。羅馬軍法規定,凡是違反軍令,臨陣脫逃和表現怯懦者,都要在戰士佇列前受到鞭撻,然後砍頭示眾。如果是整個部隊在戰鬥中膽怯潰逃,則採取嚴酷的所謂“什一抽殺律。”即將戰敗或潰逃的羅馬軍團士兵排成一排並從中抽出十分之一處死。此外,哨兵站崗時睡覺則要被押解到軍事法庭受審並用石頭或木棍毆打至死。對較輕微的過錯也要給予處罰,如鞭笞、降薪、降職、服苦役以及剝奪公民權等。
+ y' t$ m5 g, H6 j+ `合理的軍事組織,先進的作戰隊形,優良的軍事裝備和嚴明的紀律造就了一支強大的羅馬陸軍。正是依靠這支軍隊,羅馬國家東征西伐,征服了古代地中海世界所有國家和民族,並奠定了後來羅馬帝國繁榮和強盛的基礎。
* D0 k( a* p3 G3 J" o
5 T7 b7 q" U3 J7 V' Z' T9 Y6 Z: `" X4 Z7 D( K
Re:羅馬兵團
+ o, U' y2 j. y. m" N, t# i- q9 X: S) C# s% ~
>“龜盾戰法”也是羅馬人常用的接近敵人城牆和設防工事的作戰隊形之一。所謂“龜盾戰法”,即全體士兵排列成一個密集的方陣,前面的士兵將盾全部平舉,連成一堵沒有縫隙的堅固“城牆”。後面和中間的士兵則將盾高舉過頭,以防從上面落下來的矢石和標槍。用這樣的方法向敵陣移動,減少士兵的傷亡,也是很有效的。在被敵人分割包圍或遭到敵人密集 標槍投射的襲擊時,上述的“龜盾戰法”還可變成無數小的圓陣,即以中隊或大隊為單位組成一 個個小型“龜陣”。這樣可有效地使已被擊破的羅馬軍陣不致發生混亂和潰散。 & v' V+ w5 B1 u4 e! M5 i2 ?! H
龜盾戰法現在還常常能看見.....警方鎮暴
.
美國陸軍機動火砲系統首次公開亮相' W( B! V0 J5 _, o
5 A3 H3 S7 ~: B& S0 Z5 \
美國《國際展望》2006年5月15日報導,在諾克斯堡 (Fort Knox)的一場裝甲戰鬥學術研討會上,美國陸軍M1128機動火砲系統(MGS,Mobile Gun System)首次公開亮相。該套火砲由美國陸軍訓練司令部史崔克/布萊德雷部門(TSM Stryker/Bradley)統籌研製,可顯著提高史崔克旅(SBCT,Stryker Brigade Combat Team)的作戰效能,同時也爲步兵在複雜地形下進行近戰提供火力支援。 MGS的研製係用於滿足步兵對高機動支援車輛的需求,尤其是在近距離突擊期間,可提供快速補給和直瞄射擊。MGS最終將整合到SBCT中。其火力配置包括 1門105mm加農砲砲塔,1挺車載M240C型機槍和M2型12.7mm機槍。
' R; f2 a* i6 u2 TMGS具有火力猛,功能性強的特點。其彈藥裝填系統是整個MGS的特色之一,可預先填裝不同類型的彈藥,射手可透過中央控制面板顯示器瞭解彈藥類型,根據不同任務來選擇發射不同彈藥,然後彈藥裝填系統自動將彈藥裝填到火砲中。這個特點是其他美國陸軍車輛中所不具備的,其他的作戰車輛要裝填不同類型的彈藥,通常都需要4個人,利用手動裝填。該套裝填系統使MGS能更快速、有效地裝填和射擊目標。: u, h* e9 G( D/ B
MGS是最後裝備部隊的史崔克修改車型。預計到2006年7~8月,第2騎兵團將成爲首支裝備MGS的部隊,首次將接收27輛MGS。在陸軍亞伯丁 (Aberdeen)測試場、猶馬(Yuma)測試場及空軍白沙(White Sands)飛彈測試場,陸軍分別使用14輛MGS進行廣泛的測試。距離MGS服役還需要一段時間。美國國防部採購部門打算從2007年7月起,讓MGS 進入量産階段。

1.jpg

1.jpg (89.8 KB)
360 x 244 PIXEL下載

MGSFiring02.jpg

MGSFiring02.jpg (67.9 KB)
900 x 597 PIXEL下載

stryker-MGSinSand.jpg

stryker-MGSinSand.jpg (90 KB)
800 x 600 PIXEL下載

愛情就像離境大堂,可喜可悲,帶你到另一個世界......
艦艇篇]解放軍-北海艦隊 (詳敘)!
! O& [7 P$ v3 r( {+ ^0 |4 {" U* L* M' `$ d3 H9 M
北海艦隊
0 Z7 \( J. u& w9 }8 i% P) j; {& M+ u% p' z/ V. r# y" z, B1 B0 w) g
北海艦隊的海上防區為:連雲港以北的黃海海域和渤海灣。* X* q0 D. O+ A% S! N8 g/ Z
主要任務:
- d% O& v+ l, L
* U+ J. V' m8 R" `4 T) g7 y) k①保衛首都的海上門戶;
5 J+ \# Y# B! P) V! ?
. ]3 F% R2 m  C1 L. n②警戒美日韓軍事聯盟對中國的海上威脅。
# l% ~1 o$ c2 A" z! ~1 }' V
. B. [' H+ X7 O4 K1 X; F" c驅逐艦6 E0 R& Y3 x* p
5 Z1 V- V+ W5 H, c2 y
⑴“旅滬”級導彈驅逐艦
# ]2 r5 `. P; u0 @6 {# q6 m. Y. f' I! d8 d8 a6 e, l7 Y
標準排水量4200噸,柴燃動力55000/8840馬力,航速31節。4座雙聯C801反艦導彈發射架,1座8聯法制“海響尾蛇”防空導彈發射架,1座 100毫米雙管法制緊湊主炮,4座37毫米雙管自動防空炮,2座3聯324毫米義大利“白頭”魚雷發射管,2座12聯反潛火箭和深水炸彈。可搭載和停放2 架Z-9直升機。" j2 y& g" D( V1 F% h/ r
112艦(哈爾濱號) 113艦(青島號)
; p9 U; E  @: A: B( t& m) y2 B& Q/ F$ d0 o) N5 y
113艦採用的燃氣輪機(烏克蘭制)與112艦不同,這可從煙囪的不同看出;113艦的防空導彈應是仿“海響尾蛇”的海紅-7。8 H% Q1 L9 T9 p5 `+ c6 P9 |
% I! b/ i# x* Q( a0 _) A9 T" g
⑵“051C”大型導彈驅逐艦
: Z) b4 q4 ~9 m9 e' P' v2 g$ V0 |! y
國外傳媒稱之為“中華俄式神盾”,排水量7000~8000噸,配備SA-N-6(裏夫)艦空導彈系統,能為艦隊提供90千米以外的區域防空保護。  H6 l3 t2 x$ X2 k8 M: e6 k

: `+ P* d8 z2 z1 r6 R9 bPS:115 還將有一艘姊妹艦(116)。北海艦隊擔負著保衛首都的重任,115艦、116艦的職責應該是陸基防空火力的延伸。9 m, O& o( x% K" U' H
( d7 R! |" O# Y5 y2 A0 P: r. ?
⑶“旅大”級導彈驅逐艦, a* W4 v% X( v& d; z8 T
  A. p! s$ N4 e' O+ q, k! N% g. q
105艦(濟南號)3 |& p' P# p! \3 b, M$ e

- Z: E7 l! G8 ^' t2 J  q  P105艦拆除了後甲板的主炮和防空炮,加裝了直升飛機平臺和機庫,可搭載2架直九反潛直升機。這是“旅大”級導彈驅逐艦中唯一一艘能夠搭載直升機的。4 P* ^* D  }( `2 F/ Y: a. X
4 [2 T5 x0 E# A" n! `% _7 d2 X) X
109艦(開封號)
% }$ Y' }0 J4 a, v8 v& Y" p" f& T  a( u+ t" P: ~
109艦首先改裝8聯“海響尾蛇”(或HHQ-7)防空導彈;此後又改裝4座4聯C802艦艦導彈和新37毫米近防炮。其反艦、防空能力大大提高。
9 R, _7 n9 \2 w$ ~3 ]/ d
; E0 s+ v. D' _4 `110艦(大連號)
( O7 c4 l. r$ Y" R2 K0 `% p& H9 [3 G$ N
自109艦改裝後,110艦也進行了類似的改裝。
: Y" j) f/ T+ K& t" W- L4 o" K+ t4 l; x& C- m
% D2 g% k% M* n6 j
護衛艦+ x) a6 _: A" }1 x+ u5 s* J3 t
) Z& _8 y1 k4 e4 s6 G
⑴“江衛Ⅱ”級護衛艦: x6 z2 \: M4 R: W( Z3 l1 n

/ w5 d& i0 t' x! N6 m$ u“江衛Ⅱ”級護衛艦是我海軍現役護衛艦中較現代化的艦艇,仍在不斷地改進。3 S3 U- M% k: N7 \4 G

0 z- ~6 X3 E: c/ {524艦(艦名不詳)
2 y0 j: W( q  Q
3 @" i) t  y* H2 |( Q7 f, r, `⑵“江衛Ⅴ”級護衛艦
# y' V/ L% h  @# |# A2 t0 e- a3 i% U+ |+ |
“江湖Ⅳ”級護衛艦是“江湖Ⅱ”級大幅改良的帶有試驗性的反潛型護衛艦。該艦取消了後主炮、2號反艦導彈發射架和尾部的兩座防空高炮,增設直升機機庫和起降平臺,可搭載一架直-9多用途直升機。前主炮更換為1座法國T100C緊湊型100毫米單管自動艦炮;加裝2座義大利A244/S三聯魚雷發射裝置。
9 f8 T8 C' W+ o8 D( O
3 p5 q7 D6 v0 F+ ~; H544艦(四平號)9 }1 l0 p3 p' }* y2 O

5 r$ T3 R$ O6 Z* i+ G( M# E: {5 h# q, @! a
其他
- e! [9 }. e: S: P7 Q* Y( v! }/ [6 O' v6 p) r# A' p8 D6 `. Z
92年以前,我國的全部核潛艇均部署在北海艦隊。此後,陸續調走了幾艘核潛艇給東海和南海艦隊。但北海艦隊仍擁有我國最強大的的核潛艇編隊,據估計目前仍有6艘在役,有一艘093第二代新型核攻擊性潛艇在北海艦隊進行各種試驗,尚未進入現役,將來該新艇是否會配置給北海艦隊,還不好說。5 m% D; Y* b6 e0 c! |
* |+ ], P+ p' j. J+ B
北海艦隊擁有的最好的常規潛艇是035型“明級”,共有I型和改進型13艘。
9 p& N% s# \. F& c0 ~9 H& Y, k4 B
/ t% h& \7 v4 y6 [6 ?' ?我國目前唯一的1艘國防動員船“世昌號”(舷號82)和綜合實驗船970號均在北海艦隊,大型遠洋綜合補給船北運575(太倉號),遠洋打撈救生船北救121(長興島號)。
愛情就像離境大堂,可喜可悲,帶你到另一個世界......
[艦艇篇]解放軍-東海艦隊 (詳敘)!8 ?# \" a. z1 a, @/ v6 S3 d* h$ q; U
  u  h% i, G* k% d% q8 a. J' ]  S/ ^
東海艦隊
) w) G9 @% @. ^/ H2 t% h7 W" C/ ?5 b; @& I2 i  X
東海艦隊的海上防區為:臺灣海峽南端(廣東省南澳島至臺灣省貓鼻頭連線)以北、連雲港以南的東海和黃海海域。
% i6 E  m- U, y; E
5 J3 }2 U& {: @7 P0 l該區域恰好涵蓋臺灣海峽,所以在軍事上遏制***,戰時從海上封鎖或進攻臺灣、金門、澎湖等應該是東海艦隊的主要作戰目標。
5 L% J  {. c& d" `, E1 {
( `% l3 P6 b5 \/ H驅逐艦
5 X, n7 |7 Y1 ?1 j& w) ~5 }# U' v* N7 R% }9 v. Q# f
⑴“現代”級導彈驅逐艦
, c, v, C" K/ i( K" c
7 R' {0 I6 T& _, K% T標準排水量6500噸,2台蒸氣輪機/10000馬力,最高航速32節。2座四聯反艦導彈發射架(8枚SS-N-22“日炙”反艦導彈),2座9M38 (SA-N-7“牛虻”)防空導彈發射架,2座130毫米AK130雙管主炮,4座30毫米AK630六管防空炮,4座533毫米魚雷發射管,2座RBU -1000反潛火箭發射器,搭載卡-28反潛直升機1架。3 S9 b" k: H) s& R8 A, U3 b$ K: J
% B& q0 n* l8 v0 J! J" n* B+ z- @
136艦(杭州號) 137艦(福州號) 138艦(正在俄羅斯建造) 139艦(正在俄羅斯建造)
$ w- A" g9 F) t; R- w/ S, `- M0 b' y0 T% U3 k4 a, j" b2 E2 |7 r
護衛艦
$ E2 z, H9 L2 u/ ?4 A- ^  A% E" ^' }- o' d( t4 M0 ?  m7 k
⑴“054”型隱身護衛艦# }5 Y6 ~. _8 X7 Z& Q; S9 O. e' }
; S' z( ?) H  _
配備1座仿法國T100C緊湊型100毫米單管自動艦炮,4座俄制AK-630近程防禦炮;2座4聯裝C-803導彈發射架,1座8聯裝HQ-7(或FM-90N)對空導彈發射架;2座三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
6 J, m$ D6 Z, p- G# L- ], L$ s- H+ V- J# N% v; I  q
525艦(馬鞍山號) 526艦(艦名不詳)
& S4 K+ K8 k9 F1 `5 W  g7 V3 I6 ^+ _
, T  o  l8 l$ {4 W- Z⑵“江衛Ⅱ”級導彈護衛艦
, E) M2 M* L  R7 Q! M/ H* L
% u6 W, a- J$ F521艦(嘉興號) 522艦(連雲港號) 527艦(艦名不詳) 528艦(艦名不詳). {9 N8 u  A" {& u3 E0 ?

! ?4 s! T1 y# U3 g⑶“江衛Ⅰ”級導彈護衛艦
) W: m8 Z: W! x# w' D4 ^% `) h9 Y! \3 G; s8 c+ S/ z1 Y8 `/ e/ j
滿載排水量2250噸,2台改進的18E390VA柴油機,最高航速26節。2座三聯裝C801導彈發射架,1座6聯裝HQ-61艦空導彈發射架,1座 79A式100毫米雙管主炮,4座76A式37毫米雙管全自動防空火炮,2座六聯裝反潛火箭發射裝置。有直升機機庫和起降平臺。4 d+ N. o7 K9 q% \
( A' l% T5 ~+ m* j7 H
539艦(安慶號) 540艦(淮南號) 541艦(淮北號) 542艦(銅陵號)
6 |% ~9 v6 P- Z" E3 O. d: V# H) t7 h# _1 O
PS:東海艦隊另有“江湖”級護衛艦7艘,“江湖Ⅱ”級護衛艦2艘。護衛艦是東海艦隊的主力艦種,擁有我國現役的自行設計的各個型號,品種最為齊全。
* \% A, R2 j+ [2 ~
; R$ C2 o8 e4 w; C* J1 _其他
; K1 I3 [2 D6 [3 a6 O: q  z4 }3 w3 v
東海艦隊擁有兩艘“漢”級攻擊型核潛艇,四艘kilo級常規動力潛艇,兩艘“宋”級常規動力潛艇,12艘“明”級艇。就常規潛艇而言,東海艦隊是三大艦隊中潛艇實力最強的艦隊。
愛情就像離境大堂,可喜可悲,帶你到另一個世界......
[艦艇篇]解放軍-南海艦隊 (詳敘)!
- k% h9 c6 k/ D: s7 q' m7 x* Q5 S
5 G* l- f1 _+ r南海艦隊
* \' @5 C% ~5 U) Y3 N; \  i
7 V; R3 r" A) u! i) Z, K南海艦隊的海上防區為:廣東省南澳島以南直達曾母暗沙的廣闊南中國海水域,地理上包括北部灣以及東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等中國的島嶼和海洋領土。
8 r5 {2 v5 t3 k9 {7 j南海艦隊是三大艦隊中防禦海區面積最大的艦隊。. a% A1 A- d7 s' L0 w1 n+ U% f! Q. `

! i' S5 R7 Y9 S7 [% E; t驅逐艦
7 U, k1 E' S- T" L- c
+ ^; T6 Y" g) s/ K! T⑴“旅海”級導彈驅逐艦
5 g+ T- u. X$ f/ V4 b
) T2 K1 T$ v8 R7 l& I: q標準排水量5000噸,最高航速30節。4座雙聯C-803反艦導彈發射架,1座8聯紅旗-7防空導彈發射架,1座雙管100毫米隱形主炮,4座37毫米雙管自動防空炮,2座3聯324毫米魚雷發射管,可搭載和停放2架Z-9直升機。
! F" O8 g% j& |) T1 z1 w+ C& b6 p% u) O! u6 a1 f* ?' \
167艦(深圳號)" p. p2 @4 ]" u" F, k
  U, d( G6 T" C, [' M* s1 x  ?6 s
⑵“052B”多用途驅逐艦
( j% ?" N( l* r; |+ V% f
/ r5 z" o. h6 O, z8 z' r1 ^標準排量約7000噸,柴燃動力,航速<30節。4座4聯C803反艦導彈發射架,2座9M317單臂防空導彈發射架,1座100毫米單管隱身主炮,2座國產7管30毫米近防炮,4座3×6多用途發射器,2座3聯324毫米魚雷發射管,搭載1架卡-28反潛直升機。! L# n' u8 {6 H0 {& Y

0 g4 g8 h3 k& O( ~) c! r$ p$ e168艦(廣州號) 169艦(艦名不詳)+ V# x# L- @- W+ G$ a' E

: K* Z9 J) Q! A& z9 ^⑶“052C”防空型驅逐艦
5 D9 ^' w4 y1 S  @, A, Q% g: X
, \2 k* ]0 A/ {! x' E: [) X3 H! a6 F標準排量約7000噸,柴燃動力,航速<30節。2座4聯新型反艦導彈發射架,2組“海紅-9”VLS垂直發射系統,1座100毫米單管隱身主炮,2座國產7管30毫米近防炮,4座3×6多用途發射器,2座3聯324毫米魚雷發射管,搭載1架卡-28反潛直升機。6 s5 Z7 r$ H. o5 P( W+ c* S
170艦(艦名不詳) 171艦(艦名不詳)) R" I2 y6 M& L) B6 w
3 K, T8 i( }8 r. }* e
⑷“旅大(改)”導彈驅逐艦
) }; ^8 T  d2 o
2 N* |& M  G  _' r/ f: b6 h% ?165、166艦都換裝了雙管100毫米隱身主炮。165艦(湛江號) 166艦(珠海號)0 z' [, |) J! v
: m4 E: m! O* J
護衛艦
- t0 \  }& V1 G% U+ k) l! k( z" T0 M2 M; P
⑴“江衛Ⅱ”級導彈護衛艦# k  p: x/ r4 ~. V* d9 [

3 q+ Q2 \, d4 I: m, d- Q* o, s+ v564艦(宜昌號) 565艦(玉林號) 566艦(玉溪號) 567艦(襄樊號)' S! k5 g6 D/ `) X# X
  T. l5 g8 o2 C9 ]; k
PS:南海艦隊另有15艘“江湖”級護衛艦,可充當巡防艦使用,完全可以應付東南亞國家的海軍艦艇。; n: g, p3 D5 P$ E# \( q' V3 W
8 p8 j2 r0 \- U! i0 o1 ^
其他
/ F) n4 T1 j) C9 R  M( u& a$ ]3 [6 j6 n3 o) |. R- c
南海艦隊擁有“漢”級攻擊型核潛艇2艘,“夏”級彈道導彈核潛艇1艘,“明”級常規動力潛艇6艘,“宋”級1艘(039型潛艇能水下發射反艦導彈C802和反潛導彈CY-1,有消息說潛射的可能還包括對空導彈,總體性能達到90年代國際先進水準)
5 a  Z2 m, p# C5 H, c2 Y
! J  u! m/ u0 e1 U1 d# L遠洋綜合補給船:南運953(南倉號),遠洋打撈救生船:南救506(橫沙島號),以及072型“玉康級”和072II型“玉亭級”大型坦克登陸艦。
愛情就像離境大堂,可喜可悲,帶你到另一個世界......
中國研製的幾款履帶式裝甲指揮車+ @4 U8 Y( k! V4 q1 F8 H

8 P9 ?. Q2 e7 A, Z  坦克裝甲車輛/ s9 s# E( Y0 t7 |; i
: Q9 C* O, `% w' j* _
  2006年年初中央電視臺熱播的反映我軍新時期軍隊建設風采的《沙場點兵》,可謂好評如潮。劇中生動鮮活的人物塑造、壯觀激烈的“戰場”全景、眾多國產新裝備的頻頻亮相,無疑給廣大電視觀眾特別是軍事愛好者獻上了一份豐富的新年“精神大餐”。在對抗演習中,劇中核心人物猛虎旅旅長康凱和野狼團團長龐成功,乘坐國產新型裝甲指揮車,或號令千軍,或動中示假,或隱蔽待機,充分展現了新時代我軍指揮員運籌帷幄、指揮若定、鬥智鬥勇、決勝沙場的風采。精彩的畫面、動人的搏擊,不僅給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也使不少觀眾對國產履帶式裝甲指揮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此,本刊特介紹幾款國產履帶式裝甲指揮車。6 `& ^; \. _8 C7 I* f  S
! i- s8 H3 g) o7 i6 C# C
  一、裝甲兵動中指揮的作戰需求,催生履帶式裝甲指揮車/ t# T: ]2 u1 X

3 A* {3 X" s- \! E* @* M  裝甲兵部隊主要遂行機動作戰任務,並主要用於進攻,是陸軍的主要突擊力量。裝甲兵部隊的作戰使命,決定了裝甲兵部隊的作戰行動具有機動性強、作戰節奏快等顯著特點。正如本刊曾開辦的“裝甲兵戰術ABC”和正在刊出的“戰術講堂”中不少文章所介紹的那樣,裝甲兵部隊只有在高速流動的戰場上,才能最有效地發揮其作戰效能。與之相適應,裝甲兵部隊的作戰指揮也帶有明顯的流動性的特點,要求其各級指揮機構與部隊同步機動、同步展開,實現動中謀、動中通、動中令。這是它與摩托化步兵部隊的顯著區別之一。摩托化步兵部隊在實施攻擊時,受其機動能力、突擊能力和防護能力的制約,通常採用短停頓間發起進攻的方式,即部隊機動到進攻出發地域後,步兵要徒步佔領衝擊出發陣地,進行攻擊前的最後準備;指揮機構則利用工兵分隊構築的工事“安營紮寨”,並展開各種指揮器材(包括架設電話線等),爾後在穩定和安全的環境下指揮員再指揮部隊實施攻擊,步兵部隊的作戰“韻律”,就在這緩慢的機動一展開一準備一行動節奏中流淌著。而裝甲兵部隊則在行進間一氣呵成地完成機動一展開一調整一攻擊的戰術動作,謂之行進間發起進攻。在這種情況下,裝甲兵部隊沒有挖壕掘坑建指揮所的時間,也不允許四平八穩地架電話線,指揮員要跟著部隊走、跟著部隊動,部隊走到哪,指揮員就在哪“發號施令”。因此,具備與部隊同步機動能力、同等防護能力,能夠實現動中通、動中謀、動中令的裝甲指揮車,就成為裝甲兵部隊不可或缺的重要配套裝甲裝備。
( m7 y6 E3 _0 Q, f& J
9 J  ^3 {+ b+ J; z7 M  上世紀60年代,我軍裝甲兵部隊先後裝備了59式中型坦克、63式裝甲輸送車,但缺乏配套的履帶式裝甲指揮車,部隊的動中指揮只能通過指揮員乘坐指揮坦克(比普通坦克多裝一部電臺)、或乘坐63式裝甲輸送車(代號為WZA531。本刊於2005年第10、11期曾詳細介紹)等車輛實施。師、團指揮員乘坐指揮坦克和普通裝甲車實施指揮,存在觀察不便,通信設備數量少(每車至多只有2部電臺)、電臺種類不全(沒有調幅電臺、兵種協同通信電臺等.無法進行兵種間的協同通信,無法接收上級的核生化報警、氣象預報等戰場公共資訊),指揮作業不方便(坦克內空間小,照明條件差,看圖困難,標圖更難;普通裝甲車畢竟是戰鬥車輛,車內也沒有專用的指揮作業設備)等諸多問題,動中指揮很不方便,部隊強烈呼籲及時研製和裝備專用的裝甲指揮車輛。因此,儘早研製配套的裝甲指揮車即成為我軍裝甲裝備發展的當務之急。6 F7 R, i5 o1 K3 `7 R+ y8 L2 a( i

8 `8 N7 z1 I  ]2 y  \2 E  根據裝甲兵部隊指揮的特點和部隊的需求,解放軍總部機關於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醞釀為部隊研製和裝備專用裝甲指揮車的問題,並於1975年左右定下研製我國第一代履帶式裝甲指揮車的決心,同時向研製和生產63裝的北方某裝甲車輛製造廠等單位正式下達了研製任務。1976年,承擔研製任務的工廠根據總部機關下達的裝甲指揮車主要戰術技術指標要求,開始進行我國第一代裝甲指揮車的總體方案論證、圖紙設計和生產試製。
) o! E6 K9 ^: f; d4 f3 Y' z
4 x2 D3 S: z: W( S, l, ^2 Z  設計伊始,有關部門要求裝甲指揮車應當選用我國已研製成功並裝備部隊的現役履帶式裝甲輸送車作為指揮車的基礎底盤,而當時較為理想的備選車型就是63 裝。它具有良好的防彈外形,優良的陸上和水上機動性能及較好的裝甲防護能力,特別是其後部設有寬敞的載員室,為設置寬敞高大的指揮室提供了有利條件,而且以該底盤為基礎研製裝甲指揮車,不僅可以大量節省底盤研製經費,大大縮短研製週期,而且也提高了指揮車的通用化程度,便於部隊實施保障。為此,工廠決定直接選用部隊已經大量裝備、性能穩定、價廉物美的63裝為基型車,並在該底盤基礎上進行指揮車的變型改進。方案上報後很快得到有關部門的認可。
- |9 h7 S$ J+ o, v" K( }4 ?& X  k' H5 N1 v  Y
  經過廣大科研人員的艱苦努力,工廠於1978年初試製出3N履帶式裝甲指揮車的樣車,並進行了工廠摸底試驗。通過摸底試驗,樣車基本達到了軍方提出的裝甲指揮車的主要戰技指標要求。摸底試驗合格後,工廠及時將樣車移交給裝甲兵某研究所進行設計定型試驗。1978年11月至1979年6月,裝甲兵某研究所的試驗人員,在北京和黑龍江等地對指揮車進行了嚴格和高強度的綜合性試驗,3輛樣車累計行駛里程達到了5 086千米。通過試驗,軍方試驗人員認為,該型裝甲指揮車在基型車63裝的基礎上進行專用指揮車的變型後,其機動性能、防護性能和可靠性等戰術技術指標與基型車相當,專用指揮和通信設備佈局合理,性能符合要求。
' R6 t/ g, L3 n# U# ?6 `$ j8 N- v" X) L, D4 _' X. F8 I5 f) J
  1980年4月,裝甲兵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批准該型裝甲指揮車(除車內通話器外)設計定型,命名為81式履帶式裝甲指揮車,產品代號為Z701。同年 5f]至6月,有關部門對車內通話器進行了設計定型的補充試驗,車內通話器順利通過驗收。1981年1月20日,裝甲兵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正式批准裝甲指揮車車內通話器設計定型,命名為ZYY一81型多用戶車內通話器。( j$ I" g" m3 }% a
& |$ c- [5 \: M/ c, x. C
  1980年7月,領導機關正式批准工廠生產和製造我國第一代履帶式裝甲指揮車。工廠的科研人員再接再厲,加班加點,於當年生產出我國第一批裝甲指揮車,部隊官兵盼望已久的專用履帶式裝甲指揮車,終於在我軍裝甲兵部隊“安家落戶”。% X1 v7 X/ q; Z2 j: M0 Y
3 H9 T2 {! x' ?' Q
  二、車體後部高大寬敞的指揮方艙,是其顯著的結構特點. ~- x7 h+ m' C, n) ?& z

+ M  u5 `2 C0 |: f  81式履帶式裝甲指揮車(以下簡稱81指),在外形上繼承了63裝清秀和簡潔的特點,車首仍呈楔形,車體細長,車體前上部兩側裝甲板稍向內收攏,顯得十分幹練。與63裝的最顯著區別是車體後部改為高大垂直的方艙結構,以便於安裝較多的通信設備和觀察設備。這一特徵使其與裝甲救護車在外形上“如出一轍”。其實,我國第一代履帶式裝甲救護車就是在81指基礎上派生出來的變型車。區別裝甲指揮車與裝甲救護車,除了抓住裝甲救護車那醒目的紅十字這一特徵外,還有一個竅門就是看天線,凡是天線林立的,就是指揮車,只有一根天線的,自然就是裝甲救護車。當然,隨著資訊技術的發展,共用天線問題得到根本解決後,裝甲指揮車只有一根天線也不足為奇。
* Q6 M+ o3 B- F( u+ `0 p% o, O
  81}旨的總體結構與63裝大同小異,由前到後分別是乘員室(該處還裝有傳動裝置)、動力室和指揮室(63裝為載員室)。乘員室內有車長、駕駛員和副駕駛員,駕駛員和副駕駛員分別位於傳動裝置的左右兩側,車長位於駕駛員後面。3名乘員的分工是這樣的:駕駛員負責駕駛車輛;副駕駛員(兼機槍射手)負責觀察道路和敵情,遇敵情威脅時,根據車長指示或自行使用副駕駛員窗口前面安裝的1挺帶活動防盾的7.62毫米步兵班用輕機槍(平時機槍固定在車內右側斜甲板上,水準甲板上的彈夾艙內可存放1 000發機槍彈,戰時將其裝在窗口上,戰鬥中也可拆下當普通輕機槍使用)進行自衛;車長負責根據指揮員的命令指揮車輛行動。當指揮車停下實施指揮時,3名乘員還可能負責擔任安全警戒任務,防止敵人偷襲;負責使用車上的移動式發電機給車輛供電;在指揮員遠離指揮車(不超過 1千米距離)使用遙控裝置進行指揮時,負責操作電臺等通信設備。此外,還可能執行指揮員賦予的其他勤務,如充當通信員送文件、充當衛生員實施救護等。總之,與63裝相比,81指的乘員可能遂行的任務更多、更雜,專業技能要求也更高,而且要一專多能。
6 v8 `4 h8 i+ k1 a; H+ w
5 ]  N0 R4 b: B/ ?  為便於3名乘員之間的勤務通話,在乘員室的左側甲板內裝有駕駛員通話盒和車長通話盒,副駕駛員右側甲板上也裝有1個通話盒。
$ R, r& \9 I% F/ e' Y
& @3 n& [# I6 X( l( v  乘員室往後就是動力室。動力室裝有發動機、空氣濾清器、機油箱、水散熱器、機油散熱器和冷風加熱器等裝置;動力室的大部分裝置與63裝相同,不同的是在動力室的右側水準甲板上加裝了1台冷風加熱器,用於在嚴寒條件下向指揮室供暖。乘員室沒有專用的供暖設備,只能靠傳動裝置、發動機等產生的餘熱取暖。9 `( O) _3 u9 e! d# A8 y) N8 Y
8 |* a$ r6 ^2 {4 |# |4 g
  緊挨著動力室的就是後部的指揮室。為了形成高大垂直的方艙結構,8l指在原63裝的基礎上將車體後頂甲板加高了306毫米,兩側斜甲板的傾角由65度增大為87度,使原來較為狹小、低矮的載員室變為高大和寬敞的大方艙,為指揮員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指揮活動空間。另外,原63裝的載員室與前面的乘員室、動力室是直接相通的,以便於乘員和載員在車內機動,這樣載員室的噪聲就相當大。為使指揮室保持相對安靜的人機環境,該車用較厚的隔板將乘員室、動力室與指揮室隔開,並在隔板上的左右兩側各裝一個通道門,這樣既大大降低了指揮室的噪聲,也不影響乘員室與指揮室之問的人員機動。 指揮室主要由五大部分構成,即指揮員和參謀人員席位,電臺和車內通話設備,觀察設備,指揮器材以及電源和通風裝置等。其主要特點:& O% P  U" J- b% }2 q' Y$ T

7 v; N/ L- ^6 {. |6 P+ @; ~6 h6 D  首先是指揮室可乘坐較多的指參人員,並能搭載一定數量的載員。81指提供了2個指揮員席位、3個參謀席位,以及2名載員席位(可搭載首長的通信員或警衛員等),並相應地安裝有指參人員的指揮桌和座位。具體席位是這樣分佈的:正前方左為一號指揮員席,供師、旅(團)長、參謀長等部隊主要指揮員使用;正前方右為二號指揮員席,供部隊政治指揮員和副職指揮員等使用;指揮室左側第一個席位為一號參謀席,指揮室左側第二個席位為二號參謀席,指揮室右側第一個席位為三號參謀席;指揮室右側第二個席位為備用席位,另一個備用座位設在後門上,由2名搭載人員使用。0 C- T3 d" p" j- j

0 l' y+ L5 W% j1 l- z- Z2 [- \  其次是指揮室內的“喉舌”,性能好壞直接關係到指揮員的政令能否暢通的問題,因此,指揮車的電臺和通信設備,不僅要求數量多,而且要求性能好。為此, 81指在車內安裝廠5部A~220A型短波調頻坦克電臺(其中3部為常用電臺、2部為備用電臺),一部用於步坦協同通信的714B型背負式電臺,l部 339型調幅收信機,以及5個車內通話盒。電臺和車內通話盒的分佈是這樣的:一、二號指揮員席裝有控制電臺的面板(含信號燈、揚聲器等設備)和2個通話盒;一號參謀席裝一部A一220A電臺(編號為A1)和一個通話盒,放置一部714電臺;二號參謀席裝2部A一220A電臺(編號分別為A2、A5,其中 A5為備用電臺)和一個通話盒;三號參謀席裝一部339收信機和一個通話盒,其右側的備用席裝2部A一220A電臺(編號分別為A3、A4,其中A4為備用電臺)。5 l( G- ~8 @5 C1 o3 v) J

+ q& @6 c0 X) R) M, c- w  電臺的使用分配是這樣的:一、二號指揮員可使用3部常用電臺的任意一部進行指揮;一參可使用A1電臺,二參可使用A2和A5電臺,三參可使用339收信機和A3、A4電臺。3部常用電臺各用自己的天線,3根天線成等腰三角形分別安裝在指揮室頂裝甲板上。7 g( D8 q! x1 Y5 d4 d% `
8 v/ u# _# ]; E$ [$ t
  第三是指揮室內四面均裝有觀察鏡。指揮室共裝有12塊具有自動除霜功能的防彈玻璃展望鏡,其中,指揮室的正前方安裝了6塊,指揮室左右兩則裝甲板各安裝了2塊,指揮室後面的垂直裝甲板上安裝了2塊。作戰中,指參人員可以通過這12塊展望鏡觀察戰場,必要時,也可打開指揮室的頂窗門,露身向外觀察。另外,為便於指參人員在車下對遠方目標觀察,該車還配備了1具63式8倍炮隊鏡。  ?- N* u. q- L+ l* Y% c4 o  J

, c# j! t5 |5 L8 _  第四是機動指揮器材種類繁多,一應俱全。為方便指參人員在車外實施指揮和作業,該車專門配備了有線遙控通信裝置,可以滿足指參人員在1千米距離以內遙控使用車內電臺進行指揮和通信。遙控裝置包括遙控轉接盒、手提式遙控箱及2對各長2千米的輕型野戰電話被覆線。遙控轉接盒安裝在後門內左側的後甲板上;手提式遙控箱平時存放在A1電臺的下方,與背負式714B電臺放在一起。另外,參謀人員還可使用背負式的714B電臺,進行車內外協同通信(該型電臺可與A一 220A電臺通信)。
5 N+ e) l1 Y4 e  X
3 s; _5 M$ ~7 u8 \  第五是多套電源裝置供電,確保供電安全和穩定。81指的電源裝置,除了已有的安裝在發動機上的直流發電機和四塊蓄電池外,還增加了一移動式輔助電源裝置。發動機上的直流發電機為ZFC一1500型直流發電機,配用FT一3Q型調壓器和L一108Q型濾波器。四塊65式蓄電池(串並聯使用,總容量為 280安時)安裝在一、二號指揮員座椅下面(63裝安裝在載員座位下)。值得一提的是,該車根據指揮車電臺多、耗電量大、對供電的穩定性要求高的特點,為滿足指揮車在停止間實施指揮時長時間穩定供電,該車還專門配備了l臺移動式交流發電機作為輔助電源。輔助電源裝置由702A型汽油發電機組、整流器和50 米長的電纜等組成。702A型汽油發電機組包括2.2千瓦單缸汽油機和1千瓦單相自激交流發電機等,可提供230伏、50赫茲的單相交流電,額定功率為1 千瓦;整流器由變壓器和單相橋式全波硅整流器等組成。使用時,將移動式發電機安放在車外平坦和隱蔽的地點上,接上整流器並用電纜連接到車內的蓄電池上,發電機起動後,發電機輸出的交流電經整流器整流後,向車內電臺等用電設備提供26伏、30安的直流電,並向電瓶充電。
) A* h8 L( p  ^$ ]9 l4 |  J/ R8 o/ F; t: k2 i
  第六是排風裝置大小結合、強弱任選。為改善車內的通風條件,該車在後頂甲板上安裝了1個強力排氣風扇,對指揮室進行強制通風。另外,該車還在指揮室內安裝T3個橡皮扇葉的小電風扇,由指參人員根據需要使用,以改善指揮室局部工作條件。為改善乘員室的通風條件,該車在乘員室的車長窗口後面也安裝了1個排氣風扇。
' a7 d$ O( U7 L4 `
5 k2 e; X+ [' x, ^( ?" u  由於81指是63裝的變型車,因此,該車的推進系統、防護系統等的結構與性能與其基型車相同。為減少目標特徵,該車採用了與基型車相同的軍綠色進行偽裝。
. |" A+ ]1 A  a/ i0 f
" X0 k5 _, y7 o9 S/ ?  三.裝甲部隊有了移動指揮所,裝甲兵指揮員有了活動“中軍帳”* ]" V0 y7 L% {1 h4 h2 v" ~

9 H, E, ^' W8 Y! n' E5 t0 {  81指研製成功並裝備部隊的最大功勞在於,使擅長於機動作戰的鐵甲騎兵有了專用裝甲指揮車,使裝甲兵部隊有了與部隊能同進、同動、同駐、同防的移動指揮所,讓裝甲兵指揮員有了機動性強、防護力好、通信設備多、觀察條件好的活動“中軍帳”,從此開啟了裝甲兵部隊的作戰指揮以裝甲指揮車為骨幹、以裝甲通信車等為中樞、以裝甲偵察車輛和情報資訊處理車輛等為支撐的動中指揮裝備體系的新紀元,實現了裝甲兵部隊作戰指揮的歷史性跨越。# T( @+ d. ~+ r  {" w. Q* a5 `1 S

) `8 m. E2 s1 U儘管該車還存在這樣和那樣的不足及問題,但是,畢竟解決了裝甲兵部隊動中指揮裝甲裝備有無的問題。該車與指揮坦克和代用的裝甲輸送車相比,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的特點:
8 U' Y. Y! X+ w
4 D; o. Q8 v/ m  一是通信手段明顯增多,基本滿足了指揮員在裝甲兵部隊主要通信網路中實施指揮的需求。現代條件下作戰,裝甲兵部隊要以車載電臺、背負式電臺、野戰有線通信設備等組成至少十幾個有線、無線通信網路,其中,以無線電通信為主的戰鬥指揮網、戰鬥支援和保障網、協同作戰網、偵察情報網等是部隊的關鍵通信網路。指揮員乘坐指揮坦克實施指揮時,車上只有2部電臺,聽了這個網就顧不上別的網,要轉網就得轉換電臺頻率(A一220A電臺換頻率還得調天線調諧器,特別麻煩),遇到緊急情況,指揮員是幹著急沒辦法。81指裝了6部固定電臺、1部移動電臺,可同時加入3~5個主要指揮通信網路,而且可以保證指揮員在3個主要網路中實施指揮,比指揮坦克方便多了。另外,81指還專門裝了用於接收核生化警報、天氣預報以及友鄰部隊作戰行動通報等的戰場公共和協同資訊的調幅收信機,大大擴展了指揮員的資訊渠道,使指揮員能夠“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了。% Y4 h6 x6 n# R1 k8 ~9 \9 s

7 I# P% m1 S- y% I' b  二是觀察環境明顯改善,基本滿足了指揮員在各種條件下全面觀察戰場的需要。在坦克和裝甲車輛內指揮和戰鬥最頭疼的問題是觀察。為解決這一問題,81指在指揮室裝了12塊展望鏡,展望鏡安裝的位置也高低適中,能讓中等身材的指參人員,坐在各自的座位上就可以直接向外一目了然地觀察,而且觀察的盲區很小(正面盲區為60米、兩側為8米),與指揮坦克和63裝相比,觀察條件大為改善。再者,這12塊展望鏡全部採用了防彈玻璃結構,能有效抗擊二三百米左右距離上發射的7.62毫米穿甲彈的直接打擊,以確保指參人員的安全。另外,這些展望鏡不僅能夠滿足指參人員在正常氣溫和濕度條件下觀察戰場,在嚴寒、風雪和高濕條件下也能讓他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原來,這些展望鏡加裝了電除霜裝置,能在低溫和高濕條件下自動對展望鏡加熱除霜。該裝置由防彈玻璃、電加溫除霜玻璃、熱敏電阻、加熱電阻、溫度控制盒等組成。在嚴寒等條件下指揮時,可分別用開關控制正面、側面和後面的展望鏡進行自動除霜,並通過熱敏電路控制加熱電阻間斷加溫,保持鏡面恒溫。這項技術在其他裝甲車輛中還很少採用,算是對指揮員特殊的“人文關懷”吧。# }( u0 E: q9 u7 }5 ]6 \& E/ i
- x; i' ^& `3 S+ A' [- E0 ^, @
  三是指揮和作業環境明顯改善,滿足了指揮員在寒冬酷暑條件下實施長時間指揮的需要。首先是指揮室高大、寬敞、明亮,中等身材的指參人員在艙內活動自如,用不著彎腰低頭,比在指揮坦克和63裝裏舒適多了,要不然《沙場點兵》中的康旅長在“被俘”之前,還和龐團長在他的指揮“坐騎”裏喝了杯啤酒。可不,在坦克裏怎麼坐都彆扭,所以,龐團長在部隊改編後卸任之前,只好把啤酒一桶一桶地擺在自己難捨難分的坦克的翼子板上,對酒當歌呢!其次是指揮室“冬暖夏涼”。讀者們都知道,坦克和裝甲車輛就像個“鐵籠子”,冬天冷、夏天熱,工作環境惡劣、操作條件艱苦。為使指參人員在炎熱酷暑和寒冬臘月時也能在車內待得住、坐得穩、寫得成、標得快,81指採取了一系列的降溫和保暖措施。一個是用隔板將動力室與指揮室隔開,既隔音也隔熱,再加上指揮室的大風扇強力排風,指揮室還是比較涼爽的(效果當然不如空調);另一個是在車內專門安裝了一台“油暖氣”,對指揮室進行加溫。該裝置為一台燃油式冷風加熱器,使用本車攜行的燃料進行加溫。該裝置的開關安裝在指揮室右側A3電臺側上方的隔板上,由三號參謀(或其他人員)操作。這臺冷風加熱器的發熱量達到1萬大卡/小時,制熱效果相當明顯:車輛停於背風處時,車外溫度為零下35攝氏度時,使用冷風加熱器加熱1小時,指揮室內的溫度可達到零下5攝氏度左右,經過長時間的加熱,可使車內外的溫差達到45攝氏度左右,可為指揮員提供一個舒適的指揮環境。
/ L, Z! I/ [( ?
+ U" l1 X. t+ N( |" x: q, }  有讀者可能會問,對指揮室加溫為什麼不像86式步兵戰車那樣,用發動機冷卻的餘熱對其加溫,而要單獨裝一個燃油加熱器呢?筆者認為,這正是其設計的獨到之處。86步是戰鬥車輛,在戰鬥中,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戰鬥,大多數情況下發動機是不允許熄火的,以便能隨時進行戰場機動和為全車的武器系統提供充足的電力。從滿足戰場機動和保證火力系統用電安全的角度分析,步兵戰車多耗點柴油根本不是什麼問題。
' a( j1 Z2 }- }7 n6 `& x7 D2 r4 Q* M$ Y( Z4 ~+ l) H
  但是,裝甲指揮車就不同了,有時為實施長時間的隱蔽指揮,發動機需要熄火,這樣供熱就難以保持穩定。有了單獨的燃油加熱器,就可不受發動機工作的影響,連續供熱,而且該裝置耗油量也不大(每小時不到2升),對指揮車燃油供應的影響也很小。電加熱器雖然簡單方便,但指揮車供電本身就已十分緊張,就別再添個 “電娃”搶電用了。2 `' F% z( Q- W
+ D! M9 e* W6 l9 C( f; H8 O8 i
  四是萬事開頭難,尚有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需改進。雖然81指讓裝甲兵指揮員有了專用指揮“坐騎”,但受當時的技術環境和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筆者認為,該車還有些不盡如人意之處。首先是該車所裝的A一220A電臺性能比較落後,存在通信距離近、波道少、頻帶窄、抗干擾能力弱等一系列問題。該車設計伊始,科研人員就準備上889、892等國產第二代車載戰術電臺,但指揮車定型時這些電臺尚未定型,無奈之下只好裝老電臺。這個問題隨即在改進型的81—2 指揮車得到了較好解決。
+ ]6 e; ?1 A7 O+ x# Y0 ~! L' U* Z3 S8 A8 R1 d& G4 B
  其次是電臺等通信工具操作不便。2個無線電網之間由於距離遠等原因,經常需要指揮車充當轉信臺,轉信操作由人工完成(A網發話時,參謀手動將對B網的電臺轉為發;反之,B網發話時,參謀手動將對A網的電臺轉為發),既麻煩又複雜,連不少老坦克兵在操作時,三轉兩轉也常被弄蒙了。另外,該車的遙控通信裝置也同樣存在使用和操作不便的問題,不僅接線複雜,而且操作時需要車內外人員密切配合。第三是移動式發電機使用汽油和機油的混合燃料,不僅要專門帶燃料,還要按照規定的比例進行汽油與機油的人工混合,很不方便。最後是多根天線林立,指揮車的特徵十分明顯。由於電磁相容性問題是個世界難題,所以對這個問題的確不能求全責備。美軍的指揮車也是天線林立,為解決指揮車的隱蔽性問題,無奈之下只好採取所有車都裝兩根天線的方法,來它個“魚目混珠”。這倒也是個辦法。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在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是有深刻教訓的。 0 o! E! X& |$ }6 Z5 _. C

. t3 P7 T) T- m* V. z0 x  M作者:孔凡清 將言轉+ N& Q  |  F+ X- o: K- a
4 A0 l+ m% f" W- R
http://big5.china.com/gate/big5/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images/1013/2006/7/10/7.jpg2 _. d/ W$ z; H, P. ]. |

5 ]) A8 R8 T# N- ^6 Thttp://big5.china.com/gate/big5/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images/1013/2006/7/10/8.jpg+ L' z  z9 g( x  Q3 l% C) f/ W

+ [8 s* c" k; u, ]3 g0 ?7 _: mhttp://big5.china.com/gate/big5/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images/1013/2006/7/10/9.jpg
6 U5 v" R3 u# G) [+ q8 B* h! }" L- N' e
http://big5.china.com/gate/big5/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staticFile/images/1013/2006/7/10/10.jpg

在汽槍街賣的軍服來源?

昨晚行過汽槍街,參觀過d 軍服店,咁有d 寫原裝,那麼是否二手呢?如果是故衣,又是軍服,咁會否買了死人東西(如越戰)(請見諒,我無知)。
+ E, r! p: i( n' {有次在深水步夜冷連鋼盔都有得買,但無了內膽。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kaixinren雪仔的『軍事版』- 歡迎交流~[+左, BOY]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