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6372
- 精華
- 0
- 威望
- 0
- 魅力
- 0
- 讚好
- 0
- 性別
- 女
|
193#
發表於 2005-12-6 07:39 PM
| 只看該作者
王昭君千載琵琶作胡語- y7 u8 {2 v5 d, c
* u5 @; o* C/ g自古「和親」的人不少,獨王昭君的事跡,代代相傳,婦孺皆知,這是什麼原因呢?漢高祖時,婁敬提出和親的建議,但呂後只有一女,不忍心將她遠嫁番邦,因此和親的計劃並沒有付諸實際的行動。 1 J, K+ A' F+ D% q( d" i
這中間還鬧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由於當時的匈奴單于對和親大感興趣,漢高祖劉邦死後,冒頓單于居然向呂後求婚,說什麼「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城,數至邊境,願游中國。孤僨獨居,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這儘管* t! _) O# b: U- T/ f; b( T3 t
褻瀆得不成體統,可由於漢政權的力量還趕不上匈奴,呂後無奈,只好以宗室女喬裝成公主嫁給冒頓,正式走上和親之路。% u' M$ V% V6 d! Q: N0 B( I
' G! t& L8 W$ E) B2 m以後,西漢對匈奴和西域各國多漢和親,都以宗室郡主冒充公主下嫁番王,而王昭君卻是以民女的身份擔任和親的任務,事情便顯得非常突出,格外引起一般民眾的同情與關切,成為家喻戶曉的一件大事,文人墨客也便多對她進行描述、吟詠、讚歎,使王% e; n, h* ]" ~7 E, |; D/ \. \
昭君的事跡廣為流傳。3 y. K+ x- j0 o: b2 Q0 H
1 G" h. G9 ^$ r! x! W除了《漢書》、《琴操》、《西京雜記》、《樂府古題要解》等典籍,對王昭君的事跡有詳細的記載外,歷代詩人詞客為王昭君寫的詩詞,就有五百零三首之多,另外還有不計其數的小說、戲劇等等。
* m# m& F3 w7 \2 A! [; q- L/ m. Y' _3 h' o
王昭君出生在著名的長江三峽中,一個叫秭歸的地方,這裡江水湍急,日夜咆哮,兩岸懸崖峭壁,怪石磷峋.戰國時這裡曾出過一位著名人物,那就是屈原。
: |7 k, r9 S6 e- m1 K4 U( j" e4 _) X# ?6 d
王昭君出生時正值漢朝的輝煌盛世,百姓豐衣足食,但秭歸這裡比較荒僻,王昭君的父親,帶著兩子一女,和妻子一道,耕種小得可憐的幾塊山坡地,種些雜糧維持生計,仍然過著勉強溫飽的艱苦生活。有時還要替溯江而上的船隻拉縴貼補家用。
3 b8 ~. O- ] C0 s% f2 v! X6 |2 p1 ~$ z; H! R6 s2 L
生活雖然清苦,但全家和樂,與世無爭,更重要的是能夠始終保持先人的傳統,沒有忘記她們也曾是受人尊敬的詩禮門第。王昭君有一個哥哥叫王新,有一個弟弟叫王颯,出力的活兒輪不到她,她除了跟著母親嫻習女紅之外,更在父親的督促下讀書習字,雖然生長在窮鄉僻壤,卻饒有大家閨秀的風範。6 X2 K) C- o" J2 ~: |
g2 h4 a2 ~7 ^- l; W/ p5 h* O8 |' K0 r
漢元帝建昭元年,下詔徵集天下美女補充後宮,王昭君年當二八,仿如空谷幽蘭,自然被選入宮。
/ s7 _5 E1 E8 Q6 @
" I" ~& K. i+ O6 g( i從全國各地挑選人宮的美女數以千計,皇帝無法—一見面,首先由畫工毛延壽各畫肖像一幅呈奉御覽。出身富貴人家,或京城有親友支援的,莫不運用各種管道賄賂畫工,惟獨王昭君家境寒愫,更自恃美冠群芳,既無力賄賂,也不屑於欺瞞天子,使毛延壽心中十分不是滋味,不但把她畫得十分平庸,而且更在面頰上點了一顆碩大的黑德,等到漢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畫像時,嫌惡之餘,更以為她是個不實在的女人,因此,五年過去了,她仍是個待詔的宮女身份。
: }4 v% e/ A( i8 d. I
( t* l7 Z; r t# ~, d+ x* \五年的時間不算短,與現在讀一個大學本科的時間還要長一點。王昭君除了擔負一些宮中的輕便工作之外,有太多的餘暇來讀書寫字,唱歌跳舞,研習音律與繪畫,不斷充實自己,磨練自己。然而午夜夢迴,不免倍感淒清與孤寂,花樣的年華一寸一寸地消
+ g1 ?( ^8 W) J1 k: O) |) x! ~ a$ u逝,不知究竟何時才有出頭之日,又如何上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呢?; L/ k$ A2 K1 i: S. u
5 l7 ^5 s6 i U4 h5 c" ]8 [又是落葉迷徑,秋蟲哀鳴的深秋季節,冷雨敲窗,孤燈寒衾最易惹人遐思。想起西陵峽中的江水,更想起一家五日歡樂團聚的時光,愁思如麻。信手拿過琵琶,邊彈邊哼,唱不盡的是鄉愁:
1 t; ~) S8 A7 f- Q) d0 A% |" I. y |: W2 r
一更天,最心傷,爹娘愛我如珍寶,在家和樂世難尋;如今樣樣有,珍珠綺羅新,羊羔美酒享不盡,憶起家園淚滿襟。# g6 {3 M/ {, K! N5 V
二更裡,細思量,忍拋親思三千里,爹娘年邁靠何人?宮中無音訊,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進京見朝廷。' F2 {7 u3 u, R/ v- @
三更裡,夜半天。黃昏月夜苦憂煎,帳底孤單不成眠;相思情無已,薄命斷姻緣,春夏秋冬人虛度,癡心一片亦堪憐。$ o& p: J# b& g/ \4 |8 a
四更裡,苦難當,淒淒慘慘淚汪汪,妾身命苦人斷腸;可恨毛延壽,畫筆欺君王,未蒙召幸作鳳凰,冷落宮中受淒涼。
! G ?9 f4 i; e8 s' E: i
* G0 u1 o) }& m$ _1 d5 U9 j五更裡,夢難成,深宮內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虛拋擲,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親,命裡如此可奈何,自歎人生皆有定。& b+ o& W7 r( B
/ v% V& r0 E) D; Q. d5 Y% c9 c
這就是有名的《五更哀怨曲》。滿腔幽怨,無限感傷,混合著濃重的鄉愁與一絲絲的憧憬。$ N' j9 x. M6 X) P" ^
$ C9 | W. W4 P王昭君無聲無息地打發著漫漫的長夜和日復一日的白晝,意志消沉,「自歎人生皆有定。」然而,事實上命運總是在「有定」中包含著「無定」,漢元帝竟寧元年,南匈奴單于呼韓邪前來朝覲,王昭君的命運無意間起了突破性的變化。; ?4 l+ \( U1 N
( J3 [0 H2 n" n
匈奴與漢朝的關係時好時壞,這年匈奴內亂,分為兩支,那單于領導北匈奴,呼韓邪單于領導南匈奴。利用這個機會,漢朝西域都護甘延壽擊敗北匈奴,並將那支單于誅殺,南匈奴呼韓邪單于且喜且懼,連忙上書請求前來長安朝覲,以盡藩臣之禮。
/ W$ {5 L2 C7 m7 {% p; C/ N3 q a; L% U
呼韓邪攜帶大批皮毛及駿馬作為貢品來到長安,對漢元帝執禮甚恭,漢元帝大為高興,大排筵席,招待這位遠道而來的「貴賓」,席中呼韓邪提出「願為天朝之婿」的請求。漢元帝樂得以此羈系呼韓邪,更為高興,興之所至,決定在未把公主出嫁之前,先, L" w) s0 V3 o' Z5 `( }. \
讓他見見朝佳麗,唬一唬他,於是下旨由那些後宮未曾臨幸的美女前來侑酒。8 o' d0 w3 e- _1 ~2 x
6 [! Z: k$ I- ?* w# ?
聰明的姑娘馬上意識到這事的重要性,這是個引起皇帝注意的好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一個個濃裝淡抹,希望借此獲得皇帝的青睞。* r. x! d& Q- j4 u
8 b: N, O0 U8 x0 S v% D
來了,宮女們一隊隊魚貫而入,果然是花枝招展,嬌嬈婀娜,彩袖在桌上來去,香氣在席間飄散。匈奴番王哪裡見過如此多彩多姿的場面,不禁心醉神馳,渾然忘我。突然他看到了出牆紅杏,猶如那萬綠叢中的一點紅,是那麼突出,他震驚於她的美艷。聰
3 m' p% y8 d$ [ z$ q4 J5 F明的呼韓邪立即向漢元帝提出:「願為天朝之婿,不一定硬要公主,就在這些美女中選一名可以。」漢元帝心想:原本要物色一位宗室郡主,如今要在待詔宮女中挑選,豈不是省卻了許多麻煩。於是漫不經意地答:「你看中了那一位,那一位就歸你。」呼韓邪太高興了啦,喊道:「就是她!」漢元帝順著他的手看去,但見一個風華絕代的美女盈盈為禮。漢元帝眼前的這位待詔宮女,雲鬟霧鬢,光彩照人,兩道黛眉輕顰微蹙,微露一絲幽怨。太美了.但皇帝金口玉牙,不能反悔。$ W5 f5 J$ k( z# T- i0 g' w# B# K
) m, }$ d+ I9 y: j K$ \+ ]
筵席結束了,呼韓邪意興遄飛地回到驛館。準備擇吉迎娶漢宮美人,漢元帝卻心中快快地回到後宮,找出了待詔宮女圖冊,翻到王昭君的畫像,只見畫像與本人有天壤之別,而粉頰秀靨上,何曾有什麼黑痣。剎那間,漢元帝把失去王昭君的懊悔心理,轉化 z, c$ o. a; O
成對畫工毛延壽的憤怒,當即傳命有司徹底追查,才知道都是毛延壽的索賄不成,故意將王昭君的花容月貌,繪成泥塑木雕的平庸女人,於是將毛延壽以欺君之罪斬首,對這件事,後人自有評說。' n3 u; p: Q2 p# t
0 s! i3 o! C: D" @9 p* F, s" i曾聞漢主斬畫師,何由畫師定妍媸?% K X$ D3 b! s/ Q6 K+ Q
宮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單于君不知。/ l/ w9 V4 ?* n. m
1 U) X6 G! D6 L z! H7 x, _意思是毛延壽雖然胡作非為,而漢元帝也太過糊塗。正像王安石所講:「耳目聽見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
* B% d9 \2 P# F b! g+ ~& x+ \
" T1 P% q3 v8 n無論如何,漢元帝心中對王昭君的歉疚、悔恨、憐惜與不忍割捨的情緒一齊湧上心頭,他要設法加以彌補,於是誆稱:「妝奩尚未齊備,後三日即行。」他既然已無法留住王昭君,他必須好好利用這寶貴的三天時間來享受王昭君,這就是才智平庸的漢元帝7 P' m b e6 Z$ }
的想法自然與歷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之間有顯著區別。
: }- w, F$ A/ N
( n# k, N F( n0 P; ^6 {% X2 H! ?漢元帝在未夫殿中召見王昭君,目睹一個冠絕古今的絕色美女,即將落入他人懷抱.心中那份窩囊勁就甭提了。他假惺惺地先說了許多安慰和鼓勵的話,等到王昭君飽孕淚光的大眼睛,含情脈脈地向漢元帝凝視時,漢元帝終於無法自恃,瘋狂般地離開御座,餓虎撲羊般地抱住王昭君,踉踉蹌蹌地走向殿角的暖閣,像一個虐待狂一樣地把王昭君折磨了三天三夜。+ y7 \2 F9 G2 } |# P2 G. j
. G ]' o% O% `$ M
臨行之日,王昭君戎裝打扮,嫵媚中更見英爽之氣,面向未央宮拜別了天子,帶著一種異樣的感情,看了最後一眼長安,懷抱著琵琶上馬而去。匈奴人馬和朝廷派出的衛護組成的隊伍,浩浩蕩蕩地經過長安大街,沿途萬人空巷,爭睹昭君風采;眼看如此風& \" Z3 o3 W1 Z. D o
情萬種的美人兒,離開繁華的帝京,前往荒涼的胡地,陪伴一個垂垂老矣的匈奴單于,無不為之嗟歎不已。
: N$ S, Z0 Q }6 Z9 j# j& P7 r: N4 L$ [7 r; I5 S9 a
王昭君出了長安北門,一路曉行夜宿,漸行漸遠,黯然神傷,隨行的樂師們,一路上彈奏著琵琶,以慰王昭君的離愁別恨,聲聲令人肝腸寸斷,回望長安已經了無蹤影,王昭君手彈琵琶,吟出一首「怨詞」。* L$ o; a2 N% J* k) w/ Q# r
+ ?: H- n4 e0 G1 ?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芭桑。4 u8 ^3 i4 P6 ?) u1 m) }/ T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游曲房。( V( u: u. z! G9 U8 O$ V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1 w3 h9 m# E2 I
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 J9 b3 a. ^% G, A- O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8 U# ]( Q9 w. B& U' B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9 {' l' t. r; D/ A0 C
$ }2 v. W7 O& m6 e6 ~( k. o中原正是春暖花開的三月,塞外猶是寒風凜冽的季節,真個是「馬後桃花馬前雪,教人如何不回頭。」王昭君終於在漫漫長路中病倒了,只得暫時停止前進,養病期間,她想起了父母兄弟,也想到了曾和她纏綿三天三夜的大漢皇帝,於是挑燈披衣,儒淚和7 Q$ |2 h$ e" Y c/ |
墨,向漢元帝寫信:
5 l% U5 G# [ Y" G3 A
: H& b. b0 H1 Z+ s- x5 P臣妾有幸得備禁臠,謂身依日月,死有餘芳,而失意丹青,遠適異域。誠得捐軀報主,何敢自憐?惟惜國家黜陟,移於賤工.南望漢闕,徒增愴絕耳。有父母有兄弟,惟陛下少憐之!
% j! k3 I5 H% C1 M, l2 D \- r/ x) ]6 D2 A
出了雁門關,匈奴大隊騎士、氈車、胡姬前來迎迓,抵達王庭之日,但見平沙雁落,黃塵滾滾,牛羊遍地,無邊青草。一座座帳蓬中,張燈結綵,歡騰達旦,呼韓邪單于封她為寧胡閼氏(亦即安寧胡地的皇后),百般遷就,以博取她的歡心。然而胡笳悲鳴,
( }2 b8 p$ U* L8 O9 a- ~! A( ?8 }
; f' a' I- ]+ K8 Q: p. s) S駿馬奔馳,飲腥食膻,異邦風月,使王昭君總是對故國充滿思念之情。所謂:
* |8 M: ]* x+ w- [9 ?: s& y/ p( _- W) d- d# U% _7 |0 F; E6 i
漢使回朝頻寄語,黃金何日贖娥眉?1 `: C4 l$ {/ S6 |
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裡時。
F& l7 A. B6 \0 b X; B' I4 l) D7 I# O4 [4 ]4 h. _6 |4 p
王昭君出塞以後,漢元帝依照她的意思,把她的父母兄弟一齊接到長安,賜宅賜田,妥善安置。而呼韓邪自得漢廷絕色美人之後,心中大為高興,整天置酒作樂.並遣使致送大批玉器,珠寶及駿馬,以報答漢天子的特別恩遇,甚至上書願保境安民,請罷邊卒,以休天子之民。漢宣帝在看了郎中侯應上奏的「十不可」之後,謝絕了他的這一好意。就在王昭君抵達匈奴王庭三個月後,漢元帝在思念與懊惱的前提下,懨懨病榻,拖到初夏時節,竟在榴花耀眼中崩逝。
1 T# v& u- f+ c, q' _4 j
) M. J H* J: R6 ?! ^' Z8 ]第二年,即漢成帝建始元年,王昭君為呼韓邪單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師,封為右日逐王,又過了一年,老邁的呼韓邪去世,這年王昭君二十四歲。
7 h9 c! p1 ~9 j" d
" W) t8 F2 |! P0 Q7 R一個美艷的少婦,三年的異地生活,逐漸習慣了喝羊奶,住氈帳,騎馬射豬,也學會了一些胡語。
3 r2 w u/ y: l. h
: W: h: M( ~( ^3 P5 z2 z, |8 k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于的職位,依照匈奴的禮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輕的單于對王昭君更加憐愛,夫妻生活十分恩愛甜蜜,接連生下兩個女兒,長女叫雲,次女叫當,後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
9 O# ~, ~% O$ d; E3 k% l9 f; r+ v) n: F! V* k+ E
雕陶莫皋與王昭君過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這時是漢成帝鴻嘉元年,王昭君已經三十五歲,正是絢爛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絆系,好整以暇地參予匈奴的政治活動,對於匈奴與漢廷的友好關係,著實產生了不少溝通與調和的作用!! A) ^; S' W& V0 H
3 ]# Q8 f4 P$ W: q$ n! V: B a2 Y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與妹妹見面,王昭君的兩個女兒也曾到長安還入宮侍候過太皇太后,這位太皇太后就是漢元帝的皇后,她有個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謙躬下士博取虛名,後玩了一套所謂堯、舜、禹時代的「禪讓制」,奪取6 Q+ ]& [+ i2 R5 y
西漢政權,建立「新」。可惜匈奴單于認為「不是劉氏子孫,何以可為中國皇帝?」於是邊疆迭起,禍亂無窮。# M+ [7 ^7 ^" q. g: s
: P8 f& J2 @5 j6 N4 ~7 U2 u' W5 ^6 W2 E眼看自己創造的和平歲月毀於一旦,王昭君在幽怨淒清絕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內蒙古包頭西南五十里的黃河岸邊,據說入秋以後塞外草色枯黃,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蔥一片,所以叫「青家」。
0 n1 b ^9 ~& h, |" L9 Y+ t0 h( b
3 _# b/ c3 e2 A; S3 k e& n關於「青家」也另有解釋:《筠廓偶筆》:「王昭君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濛作青色,故雲青家。」《塞北紀游》上也說:「塞外多白沙,空氣映之,凡山林村阜,無不黛色橫空,若潑濃墨,昭君墓煙垓朦朧,遠見數十里外,故曰青家。」
% }: ^6 u) X) C! @3 Q
3 _ }" y$ m# C- P6 t- `4 ?歷來提到「青家」的詩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見青家上,行人為澆酒。」杜牧的「青家前頭隴水流,燕支山下暮雲秋。」) U2 I' b5 V5 {' z& h# H% N
: \; _: n" h# f: j+ ?王昭君在歷史上又被稱為「明妃」,系西晉時,為避司馬昭的諱,改稱「昭君」為「明君」,後漸漸有「明妃」一說。
& P1 N$ N( v( u7 L9 q9 x; r$ ]. R+ C2 [* ]
對昭君出塞歷來評價頗多,評價各異,如:
$ r) m; Y! }9 y0 a+ k% k+ w" R' k
杜甫:
& n: e3 m6 m4 X, x9 W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 \2 L. r+ M6 E$ }$ h5 w5 O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家向黃昏。
3 i. D2 k) m& v6 u9 h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
: x0 t# h `$ R" Z. U1 b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t# m# g! q6 s" `6 L- N7 I
) V- X* P/ w- r) v李白:4 k( S. d. l( [) H, {6 S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n" b3 K5 w N. ?2 {9 h8 J. X/ O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5 g) z2 Q( P6 T; W& e6 |9 d7 t5 |1 ?7 q1 F4 `: {( ?
兩人都對昭君出塞,牆予無限的憐惜與感歎。另外還有:3 t# ]9 v1 P/ f- N, [. Z, V/ J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 t; ]* [: S+ z _8 p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j4 H) t" @. A. w5 w N/ L9 K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家使人嗟。
8 v0 O3 Z$ h- W' B4 s4 _* I2 K) u0 m6 _
王安石也有吟詠王昭君的詩,他另創新意,不落俗套,認為王昭君未必就是一件壞事,如:
: n, ^1 f& ^( L0 k9 T( { ?
& k& _& f2 S, B, }% b) `2 u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1 j( [2 D: a- b2 m- J
含情慾說無語處,傳與琵琶心自知。9 I8 E6 p& ^2 t1 B6 A% x2 s9 L
黃金植拔春風手,彈著飛鴻勸胡酒;# b, I! S% {( N: z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T& m) l, H6 c. K1 M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1 _4 k9 a* e) O可憐青家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 }, Q7 |# X8 j* ?
?9 Q2 e8 Q$ ^9 P' d, V8 s此外歐陽修的「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也與王安石的意思相同,前後輝映,以理度情,從人性角度著墨,使人更能瞭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後的悲苦之余,也未嘗沒有另一種迷離心情,也未嘗不是人生價值的另一種實現。「青家」墓碑上2 x* _1 b+ w. b
也刻有:8 O" v: p- z/ y- h" d% d
. `% n q4 f! F! V, ~# T( |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 D5 I( J3 b: ~ I; X
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
; j+ z' O. m: C% e! m9 N8 }6 s; M; ~" r N# L5 w
這首詩,包括「和親果使邊烽消,鹿閣何人許共論。」總算對王昭君出塞和親,有了公允的論斷。
% ]& h4 `. F- ^; C$ G& L' z
2 V4 M2 Z. _4 h; t8 x; `王昭君的兒子右逐日王一系後來日益強盛,與東漢交惡,被竇憲追擊,一路西竄,越過蔥嶺進入歐洲,佔領哥特人的地盤引起羅馬帝國的崩潰,在歐洲大陸建立了強大的匈奴帝國,也就是後來的匈牙利和塞爾維亞等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