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kaixinren雪仔的『軍事版』- 歡迎交流~[+左, BOY]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coolala2005 at 2006-4-9 14:08:, m1 q! e; ?6 S- e$ C

' h, V: G' s2 @; T: g呢o的咪叫做高科技o羅~~~~
/ d  j8 W. V1 ]& }$ C  g
- B, h% h/ v' [9 {% D- t1 M  ?只靠科技,軍人素質會不斷下降
.
Originally posted by coolala2005 at 2006/4/9 14:08:
, L# G4 r7 o' Y, c% g6 _' M7 ?* Y
呢o的咪叫做高科技o羅~~~~
% ?; Z( f- J2 I
d 人 very like to 插嘴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16 枚 入 夜 引 爆. x7 T, f9 |  k5 Q
深 水  發 現 588 炸 彈

, C7 p9 I. Y3 j  A" L2 g% x! W7 ?( I8 d
【 本 報 訊 】 深 水  東 京 街 一 個 渠 務 地 盤 , 昨 日 發 現 二 次 大 戰 英 軍 留 下 的 炸 彈 , 警 方 爆 炸 品 處 理 課 人 員 到 場 , 撿 獲 五 百 八 十 八 枚 各 式 炸 彈 , 由 於 部 份 並 不 穩 定 , 有 爆 炸 可 能 , 警 方 封 鎖 現 場 一 帶 道 路 , 到 晚 上 並 疏 散 附 近 大 廈 居 民 , 先 後 進 行 引 爆 及 燃 燒 , 將 十 六 枚 有 危 險性 的 炸 彈 銷 毀 , 事 件 擾 攘 十 二 小 時 。   記 者 : 梁 偉 權 、 梁 澤 岡 、 黃 曄 寧 、 陳 偉 良1 F3 ~' [% r4 O9 R  |9 l
4 b& B7 ~4 S1 {# s0 R) Y2 M3 Y
是 次 撿 獲 的 爆 炸 品 , 包括 手 榴 彈 、 迫 擊 炮 彈 、 榴 彈 炮 彈 、 高 射 炮 彈 及 信 管 等 , 數 量 之 大 近 數 十 年 罕 見 , 警方 爆 炸 品 處 理 課 人 員 , 將 部 份 已 失 效 的 炸 彈 運 走 ; 另 外 部 份 不 穩 定 的 、 仍 有 殺 傷 力的 炸 彈 , 則 在 場 引 爆 處 理 。+ _1 Q! o6 F! w& m
9 d3 f+ N; p! X6 G! F/ E# ^
殺 傷 範 圍 達 百 米
5 _7 V& ?, Q, J/ F# N7 i; k6 I8 p0 r" h
現 場 附 近 的 麗 閣  及 深 水  公 園 , 早 年 為 英 軍 深 水   軍 營 , 日 治 時 期 改 為 集 中 營 。 爆 炸 品 處 理 課 高 級 督 察 馬 偉 德 稱 , 撿 獲 的 五 百 八 十 八枚 爆 炸 品 , 是 英 軍 於 四 十 年 代 二 次 大 戰 時 留 下 , 其 中 一 百 八 十 八 枚 仍 有 火 藥 , 當 中十 六 枚 具 有 危 險 性 , 決 定 即 場 引 爆 。 該 課 人 員 先 用 信 管 將 之 引 爆 , 其 後 用 火 將 剩 下的 火 藥 燃 燒 。 他 又 稱 , 若 然 工 人 不 慎 將 炸 彈 挖 到 引 起 爆 炸 , 附 近 一 百 米 內 將 造 成 傷亡 。
& ^7 a+ K  P* g/ V2 Z' W% `
0 v' M  T4 u% U: _現 場 東 京 街 近 福 榮 街 西行 快 線 一 個 屬 於 渠 務 署 的 地 盤 , 面 積 約 三 十 米 乘 五 米 , 是 為 改 善 地 底 渠 道 的 旱 季 截流 工 程 , 於 上 月 中 開 始 施 工 , 預 計 本 年 八 月 完 成 , 鋪 設 一 條 約 四 十 米 長 、 直 徑 三 十厘 米 的 的 水 管 , 將 污 水 排 往 東 京 街 明 渠 , 再 輸 往 昂 船 洲 污 水 廠 處 理 。
$ x3 y0 g* q5 e9 J. ?! }* K+ R' g! L+ M3 N) C$ z) @4 _! T$ F( o
渠 務 署 高 級 工 程 師 劉 志強 指 出 , 現 場 地 盤 位 置 以 往 並 沒 有 進 行 過 翻 土 工 程 , 地 底 亦 無 電 纜 及 水 管 設 施 , 該項 鋪 設 水 管 工 程 , 將 會 挖 土 到 四 米 深 , 而 工 人 挖 到 一 米 便 發 現 爆 炸 品 , 所 以 日 後 施工 時 工 人 會 格 外 小 心 。" j  u7 ?8 c, a0 P# |2 A, ^

0 {5 v8 n% d: x5 X7 Y" \& l事 發 昨 晨 八 時 半 , 工 人 在 地 盤 用 挖 泥 機 翻 土 時 , 挖 出 八 個 可 疑 金 屬 物 品 , 這 些 物 品 最 長 有 三 十 厘 米 , 最 短 有 十 厘 米 , 由 於 它 們 已 經 生銹 , 從 形 狀 懷 疑 是 爆 炸 品 , 於 是 通 知 渠 務 署 向 警 方 報 案 。
' O  ~4 {5 ~0 x2 d( `" N' |7 {
8 d% D. v- w5 u8 `3 \& C警 方 接 報 大 為 緊 張 , 即時 將 青 山 道 至 長 沙 灣 道 一 段 東 京 街 封 閉 , 該 處 十 多 間 店 舖 要 拉 閘 關 門 , 警 方 並 疏 散附 近 長 沙 灣 工 業 大 廈 的 拆 卸 工 人 , 以 及 封 閉 長 沙 灣 地 鐵 站 A2 出 口 , 並 知 會 爆 炸 品處 理 課 人 員 到 場 。
5 l/ _+ W( m! T, J一 隊 爆 炸 品 處 理 課 人 員 用 手 在 場 小 心 挖 掘 , 發 現 被 挖 出 的炸 彈 愈 來 愈 多 , 於 是 通 知 兩 隊 同 袍 增 援 , 他 們 在 現 場 架 設 帳 篷 , 將 挖 出 的 炸 彈 放 在地 面 , 並 用 水 沖 洗 降 溫 防 止 發 生 爆 炸 。
" }/ y( v& L& }$ M/ c* M$ [+ K
) p: r$ G1 n5 }7 _* X塵 土 沖 天 十 多 米9 b5 f0 B: L0 E* s

" N; }( T. K  ~' e( A至晚 上 六 時 四 十 五 分 , 警 方 擴 大 封 鎖 範 圍 , 包 括 元 州 街 一 帶 亦 要 封 鎖 , 警 員 並 勸 喻 東京 街 現 場 兩 幢 舊 樓 的 居 民 離 開 , 結 果 有 一 百 人 願 意 疏 散 , 其 餘 不 願 離 開 的 居 民 , 警員 勸 告 他 們 不 要 站 近 窗 邊 , 以 免 在 引 爆 時 造 成 危 險 。$ B& e( B4 t6 |  s- W

0 [* F+ k6 u2 z8 k在 晚 上 七 時 四 十 七 分 ,爆 炸 品 處 理 課 人 員 在 現 場 堆 放 沙 包 後 , 即 時 引 爆 十 六 枚 有 危 險 性 及 不 穩 定 的 炸 彈 ,在 隆 然 一 聲 巨 響 後 , 塵 土 飛 揚 直 衝 十 多 米 高 。 爆 炸 品 處 理 課 人 員 檢 查 後 , 於 八 時 將炸 彈 剩 下 的 火 藥 燃 燒 , 附 近 舊 樓 沒 有 受 引 爆 影 響 , 到 晚 上 九 時 警 方 將 現 場 解 封 , 事件 擾 攘 十 二 小 時 後 終 告 一 段 落 。
$ P$ _7 j2 L) d, n  x& @& A2 Y5 s
2 A; Y- y( Y6 l9 c+ N, b4 X. b. K由 於 警 方 一 度 擴 大 封 路 , 市 民 要 繞 路 而 行 ,有 人 與 警 員 發 生 爭 執 , 至 於 被 迫 關 門 的 十 多 間 店 舖 , 店 主 亦 怨 聲 載 道 , 報 紙 檔 姓 杜女 檔 主 指 出 , 昨 日 賽 馬 日 報 紙 銷 量 應 該 不 錯 , 但 受 封 路 影 響 , 生 意 額 下 跌 三 成 ; 茶餐 廳 女 東 主 葉 太 亦 稱 , 整 日 被 迫 關 門 未 能 做 生 意 , 損 失 至 少 五 千 元 。 7 a' K/ v  a0 Y  l8 f3 m9 Z

! H+ d8 L$ |/ N$ u  S0 }9 Lhttp://www3.filehost.to/files/2006-04-09_02/100709_new_001.GIF" W9 h1 I& {$ o+ \- N
http://www3.filehost.to/files/2006-04-09_02/100754_new_002.GIFhttp://www3.filehost.to/files/2006-04-09_02/100823_new_003.GIF, Z' H2 P* X* E9 P2 W

* i* t7 m3 S& @- F; t8 U深水東京街一個渠務地盤,共挖出五百八十八枚戰時炸彈,包括高射炮彈、迫擊炮彈、榴彈炮彈、手榴彈及信管。   黎樹雄攝( W! z, M7 d7 E
http://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640pix/20060409/Article_news/09la1p5.jpg
$ ~( x0 T+ \4 K! _" F/ e& F/ K: ^5 h; f+ l2 @4 I1 X3 _
http://orientaldaily.orisun.com/photo/20060409/new/1144529648nhkm01b2.jpg http://orientaldaily.orisun.com/photo/20060409/new/1144533234nhko03b1.jpg, C" Y- [  b+ T+ f3 V/ E0 e
) |8 C+ ?% f  K( [! y, }& M
警方爆炸品處理課人員,昨晚將具危險性的炸彈引爆,塵土飛揚高達十多米 。 有線電視圖片
& @& P2 N" w, Q% V) f0 e8 n; Thttp://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640pix/20060409/Article_news/09la1p6.jpg http://orientaldaily.orisun.com/photo/20060409/new/1144529648nhkm01b1.jpg
2 b6 D' m5 o$ b" D4 `! u# n% k  p- D* [3 b% F
在引爆完成後,再用火將炸彈剩餘的炸藥燃燒。   黎樹雄攝
& H7 j. H- Q4 G' I6 B( Lhttp://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640pix/20060409/Article_news/09la1p7.jpg+ ]  _' \* R+ k
' `; }4 N5 C$ z! ?
[ Last edited by coolala2005 on 2006-4-9 at 04:22 PM ]
「 當 時 打 仗 咁 亂   邊 得 閒 慢 慢 掘 地 ? 」# P& q! E% ^) Z$ x; O5 e
彈 藥 埋 地 底 英 軍 動 機 成 謎

1 M$ E. L# y4 z3 E9 Y& b9 T
4 o6 Y+ F( V+ u1 N$ f7 N. M【 本 報 訊 】 英 軍 為 何 留 下 大 批 彈 藥 在 深 水  地 底 ? 歷 史 專 家 與 退 伍 軍 人 都 感 到 疑 惑 , 有 軍 事 專 家 更 以 「 不 可 思 議 」 來 形 容 這 次 重 大 發 現 。 一 名 曾 被 日 軍 押 在 深 水  集 中 營 的 退 伍 軍 人 估 計 , 彈 藥 可 能 是 英 軍 撤 退 時 倉 皇 埋 下 的 , 由 於 當 時 的 英 軍 大 部份 屬 志 願 軍 , 欠 缺 作 戰 經 驗 , 不 懂 銷 毀 這 些 彈 藥 , 又 不 想 「 益 了 」 日 軍 , 惟 有 出 此下 策 。   記 者 : 蔡 元 貴
6 ]8 J7 n4 E& U2 u
0 k3 d, V- _0 f8 Y( B- A. V7 ?二次 世 界 大 戰 退 役 軍 人 會 義 務 秘 書 馬 迺 光 說 , 正 常 情 況 下 , 英 軍 撤 離 時 應 該 把 所 有 不能 運 走 的 武 器 引 爆 , 不 會 埋 在 地 底 , 「 當 時 打 仗 咁 亂 , 邊 得 閒 慢 慢 掘 地 ? 況 且 收 埋 o的 彈 藥 o係 地 底 都 冇 用 。 」 他 對 昨 日 在 深 水 地 底 發 現 大 批 彈 藥 感 到 十 分 疑 惑 。
6 Z0 V+ A6 C" P( z" c& n" Z) U  c* d( x- F! Z
料 志 願 軍 不 懂 引 爆  i" g  b3 ]6 f/ ^3 ]6 k) _$ I. t- W
2 ~! ~6 y# y# `3 Z$ k
香 港 戰 俘 協 會 主 席 Arthur Gomez 則 說 , 日 軍 入 侵 前 , 英 軍 已 開 始 撤 退 , 本 來 駐 守 深 水  軍 營 的 部 隊 及 其 家 屬 都 在 日 軍 壓 境 前 離 開 。 昨 日 發 現 的 彈 藥 , 有 可 能 是 英 軍 倉 皇 逃離 時 , 無 法 運 走 太 多 武 器 , 惟 有 埋 在 地 底 , 「 當 時 日 軍 推 進 非 常 迅 速 , 我 們 撤 退 時, 都 沒 有 時 間 運 走 物 資 , 每 人 都 只 能 帶  槍 和 子 彈 離 開 軍 營 。 」 本 身 是 香 港 歷 史 博 物 館 顧 問 的 香 港 珠 海 學 院 中 文 系 系 主 任 蕭 國 健 說 , 深 水  曾 是 英 軍 軍 事 重 地 , 深 水  早 在 一 九 二 七 年 更 設 有 兩 個 軍 營 , 一 個 名 叫 南 京 軍 營 ,另 一 個 名 叫 銀 禧 軍 營 。 香 港 淪 陷 期 間 , 南 京 軍 營 及 租 庇 利 大 樓 被 日 軍 用 作 戰 俘 集 中營 。 軍 營 舊 址 在 一 九 八 三 年 建 成 深 水  公 園 , 公 園 內 仍 然 保 留 軍 營 界 石 。
2 \2 C1 c8 S; k" k
  o9 y5 f4 q4 t2 \2 m: J0 I8 v曾 被 關 押 在 深 水  集 中 營 的 Arthur Gomez 指 出 , 當 年 的 英 軍 , 大 部 份 都 是 志 願 軍 , 沒 有 作 戰 經 驗 ,「 他 們 沒 有 引 爆 炸 彈 , 一 方 面 可 能 是 數 量 太 多 , 引 爆 有 危 險 ; 另 一 個 可 能 則 是 , 他們 根 本 不 懂 引 爆 ! 」 英 軍 不 想 武 器 落 入 日 軍 手 中 , 有 在 倉 皇 中 掘 開 不 足 兩 米 深 的 土坑 , 把 彈 藥 埋 進 地 底 。
* T: O0 t4 s; S: v  h; I7 M* D
0 h! c, J7 {( Q  [+ U5 _  @日 軍 得 物 亦 無 所 用
7 i9 x3 u- J0 V6 a' w3 N7 O) u
2 e. m: S9 g' i! ~4 c- f8 z, Q澳 門 國 際 軍 事 學 會 會 長 黃 東 以 「 不 可 思 議 」 來 形 容 今 次 的重 大 發 現 , 最 奇 怪 的 是 , 彈 藥 不 過 埋 在 地 底 不 足 兩 米 深 , 數 十 年 來 竟 然 未 被 發 現 。不 過 他 說 , 即 使 其 後 駐 守 深 水  的 日 軍 起 獲 這 批 彈 藥 , 相 信 也 得 物 無 所 用 , 因 為 英 軍 與 日 軍 的 武 備 制 式 不 同 , 除 了 手 榴 彈 , 其 他 榴 彈 炮 與 迫 擊 炮 根 本 用 不 上 。$ I% b1 A- @) x: T' e5 a
! ?% y5 U' T) _" @! U5 H4 L
深 水  距 離 啟 德 機 場 只 有 三 、 四 哩 , 啟 德 是 日 軍 的 空 防 基 地 , 因 此 深 水  曾 經 是 日 軍 的 小 型 軍 火 庫 , Arthur Gomez 說 : 「 我 記 得 日 軍 有 次 要 我 們 搬 運 炸 彈 , 他 們 把 炸 彈 從 海 路 運 到 深 水  一 個 碼 頭 , 叫 戰 俘 幫 手 , 從 船 上 搬 到 陸 地 的 貨 車 。 」
3 i2 ]4 X, @. Z  F# x' c8 W8 e! i4 h6 P. s3 o) r
今日  R3 T2 {! I7 R0 H! E
長沙灣東京街發現大批彈藥的位置(箭嘴示),與前身是英軍軍營一部份的麗閣(虛線)相距僅百多米 。+ Q1 W3 n. r* R" v8 t
http://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640pix/20060409/Article_news/09la2p2aa1.jpg
- W. f( P/ \) U2 `$ ?( M* \5 B
9 o! X' N4 Q* }戰前
- e+ _7 j! a8 p5 N5 m深水長沙灣一帶,曾是當年英軍軍營重地。4 v9 Z7 m( }( L  Z2 [
http://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640pix/20060409/Article_news/09la2p7new.jpg
! G1 z# c9 H& D6 X: `0 y1 E$ n
2 U+ g) L8 k8 Z" m8 k* Fhttp://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640pix/20060409/Article_news/09la2p3new.jpg! ?$ h5 G* F, d! q
" B1 K, B) e" C* I
爆炸品處理組人員小心翼翼處理部份失去爆炸力的炸彈。- U3 l0 c0 v$ \, z- q& M# E; G7 s2 `
http://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640pix/20060409/Article_news/09la2p41.jpg
/ I; b0 G# ^/ M! P
% T/ x6 e) |) ~2 b! i9 P$ c3 W東京街一帶商戶接受警方勸喻關門停業。
! h* Q4 X" b! U/ X; K  Phttp://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640pix/20060409/Article_news/09la2p5new.jpg  D0 r# K  J- P$ F2 ?' n/ B  b
5 J5 V( |$ \8 X; V& z7 B0 T
警方封鎖發現彈藥地盤位置期間,大批市民不顧危險湊熱鬧圍觀。4 Q. B1 O7 z8 L  L/ h$ n
http://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640pix/20060409/Article_news/09la2p6.jpg
, t3 V8 E& l: ?* @1 R2 [# q
9 z0 X7 l2 u* M7 c$ B/ k. d[ Last edited by coolala2005 on 2006-4-9 at 04:42 PM ]
[轉貼]明末兩次抗日援朝八次主要陸戰的兵力對比和結果
/ C+ C  c2 ~; E7 p, z; s2 c. y(一)臨津江之戰:
" d5 _7 U% j* |; x# X1 x3 v" Q; S# ^) [9 ^5 L# G
  日軍:15萬 總督:宇喜多秀家 其他將領:小西行長,加騰清正等
5 _/ W% h7 ]" O/ l  北韓軍:20萬 主將:李溢 0 x7 g5 s" ~, K! V
+ r) t  C+ w2 B* |
  結果:北韓軍失利,20萬大軍幾乎被全殲。
" p/ M) b- I8 x7 y8 ^- T( f
" E3 `7 Z2 w7 r  北韓軍失利的原因:北韓已經有幾百年沒有戰爭了,"人皆不知兵",在這次戰役中朝軍雖然也很英勇但無奈的是無論在裝備,陣法和單兵格鬥各個方面都遠遠不如日軍。失敗再所難免。 * z8 b3 ?' {# r- O* S

0 O; O& n6 G/ m# T! \; h' k% s' p+ j+ Y" B% S* ?3 j! Y' j7 _% M
  (二)平壤大戰:
3 G- e& j: M/ l1 w) J( _    }- m, t  w9 U; q+ ^2 A8 Q
  明軍:4萬餘人5 ^4 h/ j8 H9 E) J" \& |
  主將:李如松
- z' n# I  t" G+ h  副將:楊元
/ R9 R4 Z, B! J+ d% y( H  偏將:吳惟忠,查大受,祖承訓等
" Q/ g3 F5 g- W
* L, @% c. \; {) I+ K  日軍:第一軍團2萬餘人(號稱3萬)
9 L; U2 P( ?$ W2 l: ~; w+ o  軍團長:小西行長
3 C# P: T3 N0 i4 P0 G/ y- Y6 `  偏副將:大村純忠,遠藤又次郎,如藤安等: B3 O3 d6 E# Q* z$ W+ O: u

6 N3 g9 h1 M" R; F) k3 X4 B5 D( @  結果:明軍大勝,斃傷俘日軍1萬餘人,而明軍傷亡僅僅是不到800人( C# U- Z& o  g. n: q
2 {% x2 X& z6 C: a6 c) N
  日軍陣亡將領:後藤加義
8 O; g1 g3 @! [* L8 j5 P7 p1 R- [3 E
  明軍勝利的原因:明軍充分發揮了大炮的巨大優勢,日軍在日本戰國時期基本上沒有見過大炮,他們的火器是以火槍為主,而明軍的火器則以大炮為主,射程遠,威力大,還有就是日軍將領和士兵缺乏躲避炮彈的經驗,他們往往是死了一批又上去一批,成為了明軍大炮的活靶子。& z/ l: J1 v% s6 V! n4 }
$ ^' m6 l7 A! [: E7 ?

" S3 E5 a* L0 S  (三)碧蹄館大戰:
& L$ h6 W* I5 g5 ~, S; \) a
# q; {8 A& t8 _/ n  明軍:騎兵3千人(後又增加了2千人,一共是5千人)
$ n1 ?8 w; Q7 ]0 y! o  主將:李如松
4 F  r0 x0 i5 b3 |  w2 {( ]5 _) y  副將:李如柏,李如梅,查大受,祖承訓,李有升等
/ C2 i, T8 _2 s% N. Z2 K6 ^6 @' B
  日軍:第3軍團和第6軍團和第9軍團共3萬6千餘人
% r1 ]* q+ S) C& j  軍團長:黑田長政,小早川隆景,羽柴秀勝
: _8 a- E- ?8 P4 D  副將:加藤光泰,久野重勝,小河信章,後藤基次,小野和泉,小野成幸,池邊永晟,小川成重,安東幸貞等 + s) ]7 O8 e8 M) ?, y) q' V

- R8 q! z1 l! i# U  結果:日軍失利,傷亡超過8000人,明軍傷亡2500餘人$ s( p1 Y2 P. K, t$ k5 P( K! }

2 f5 u6 b/ @4 e; C& ?( k! y  日軍陣亡將領:久野重勝(在亂軍中被祖承訓擊斃),池邊永晟(被祖承訓一刀擊斃),小川成重(死於李有升的刀下),小野成幸(被李如柏擊斃),十時連久(被李如梅擊斃),安東常久(被查大受斬落馬下),安東幸貞(被查大受擊斃)
4 i" L3 P$ K# f- K: L. _4 B
. y) |! f/ O4 _4 k) C  明軍陣亡將領:李有異(在殺死了小川成重後被日軍士兵用鉤子鉤落馬下,慘死於幾十名日軍士兵的亂矛下)  m  o  b2 P  f( @5 d
5 [' c, s& }4 {7 u
  明軍勝利的原因:其實這是一場遭遇戰,雙方都沒有做好準備,明軍在派出3千騎兵只是要搜索日軍的位置,3千騎兵在消滅了日軍的2千人的先頭部隊後與日軍大部隊遭遇。明軍是勝利最大的原因主要是發揮了騎兵的巨大的衝擊威力,日軍缺乏騎兵,自然也缺乏對付大批騎兵集團作戰的經驗,還有就是日本缺鐵,他們的士兵的盔甲基本是以竹制盔甲為主,只有少量的武士才可以穿鐵制盔甲,大部分的武士和足輕(輕裝步兵)是竹制盔甲甚至沒有盔甲,因此明軍一般一刀就可以擊斃一名日軍,而日軍則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打死打傷一名明軍士兵。所以在明軍的鐵騎兵面前日軍無論是在裝備上和單兵格鬥上都遠遠不是明軍士兵的對手,更何況這幾千明軍士兵很多都是常年和北方遊牧民族作戰的精銳士兵。
5 Z" Y) C1 l. l& Y/ [
1 ~0 M5 k6 X1 k( Y. A* s- H2 ~: }
7 C7 C4 ]' k3 t2 I4 v  F6 b, [  (四)王京(漢城)圍困戰:
& C9 n4 {1 F8 x. Q. Q9 P  z' b/ }7 q0 o
+ G& v+ z" y' U2 G  明軍:3萬餘人(加上北韓軍一共接近4萬)
/ i' U0 y/ _9 _  主將:李如松
/ N; P- C" t! o! E- S
' I, e2 O, V+ E  日軍:12萬餘人- b3 I! h/ b7 O( P$ `. {( b: [
  總督:宇喜多秀家
, J# f+ }( a4 z/ y* T* `" F3 W: v1 n( n4 |$ ^# k
  結果:日軍主要糧倉龍山倉庫被明軍敢死隊燒燬,日軍請求議和。日軍傷亡300餘人(大部分為日本忍者兵),明軍和北韓軍傷亡50餘人。* Q7 Y! E4 z! m% y, J( B

2 _$ k7 q3 O: ?! f  k  日軍陣亡將領:本多重葵(龍山倉庫指揮官,自殺)
6 J7 c1 C) O  d. }! ]6 n  北韓軍陣亡將領:高彥伯(亂戰中為救明軍將領查大受而被日軍擊斃)
: g1 ~" L, @5 Z  s/ J3 b4 q+ g" w, @" P
8 J2 b+ I% e$ \+ E6 U( M7 y0 e  原因:經過碧蹄館大戰,日軍對明軍的戰鬥力的強大感到了極大的驚恐,12萬人面對僅僅3萬多明軍竟然不敢出戰,以至於明軍僅僅百人的敢死隊就可以深入日軍腹地燒燬龍山倉庫。
/ M7 s3 L! W3 {8 X4 p# z' O$ N3 G' r! e& ~5 R1 S
4 y; I& W% h  W" a! B$ \% w' f
 以上就是明末第一次抗日援朝戰爭的幾次陸戰,其實還有很多戰役,它們主要是海戰 。" l, [( O2 O6 ~+ m+ \3 ]

" X* u9 ^1 R- P: p( d* ~$ W  下面開始簡單介紹一下明末第二次抗日援朝戰爭的幾次比較慘烈的戰役
# n$ M6 v$ [0 ?2 A
2 o* \  O' B% @  |8 n+ v: _+ t3 a4 a' U1 T& t0 _5 q+ Z8 r* Q
  (五)南原保衛戰:( I1 {8 D8 f1 y% c4 U# [

. O* P1 V/ ~/ B  明軍3千人,北韓軍3千人, w( s" d" g7 f' Q% d

, i4 r' S" ?- m( L0 d! ]  主將:楊元, ]# @% L6 O/ x2 E
  副將:方時輝,鄭文圖等
' `- U' O/ X$ j. p5 m- @' a6 j2 ~9 {. {
  日軍:日軍第一軍團和第八軍團一共將近5萬5千人4 S$ I6 S. g5 W' f1 ^% s
  軍團長:小西行長,宇喜多秀家 4 {+ f' N9 x$ B  J
+ }  i, ]. f% [0 O, n1 m
  結果:南原失守,中朝聯軍除了2千人最後突圍出去以外,其餘4千餘人全部陣亡。日軍損失7000餘人2 z. t) P" I( u1 B* X) c% ^

- t- Z/ L, ]  a* N2 t, |  原因:這是個戰略上的失誤,明軍的兵力過於分散(本來總兵力就不到日軍的一半),其他地方的明軍無法也沒有能力增援南原。當然明軍和北韓軍在這次戰役中的表現可以用可歌可泣來形容,明軍和北韓軍在大炮沒有彈藥,箭石全部用完,糧食也消耗完的情況下沒有一個投降,全部戰死,其勇猛精神使日軍深為震撼。
6 i5 O; B, f  D8 b, E. A4 n
1 T4 E8 X6 }; f2 O) c# ~( d. N, N8 {: b
  (六)稷山戰役:1 n8 i9 r4 n$ B; a
" Q- f$ Y  C4 |1 f9 X3 `. x
  明軍:5千人& V- M+ T. s+ j1 b; T3 v4 e; K
  北韓政府軍:2千人" G: ^2 x$ ^1 n- _* C
  北韓僧兵:1千人
% L: g5 v: B# I# |: l5 c0 P4 w+ ?  O  中朝聯軍總指揮官:解生(明軍將領)1 t; |; N( @. r0 C; e, c$ |
  副將:楊登山。塞擺等( }# S0 y- g# a4 Q% [/ k

6 ^" [" Z# E+ E# ]/ o  日軍:第3軍團1萬4千人4 l, g# _6 K$ e8 J% W
  軍團長:黑田長政
9 c5 I- H- H! u  副將:伊達政宗,後藤基次,林道利等 , b2 I9 K  h# z$ d, {* S7 [5 e0 m$ d3 @

/ F) d, ]7 A- N/ J  q  結果:中朝聯軍勝利,擊斃日軍6千餘人,聯軍傷亡2千5百餘人6 N; w( |- ~0 O  E" \9 N5 C
7 x0 J$ o, C8 X! s
  原因:5千明軍大部分都的當年戚繼光在北方練兵留下了骨血,使用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3次連發火槍,這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出現的連發火槍,這是日軍的裝備所不能比的。8 v( I$ ?1 w) v# V  q

  }5 q& M% @3 p  還有就是明軍將領解生採取了避開日軍正面而從後面打擊日軍的戰法也令日軍措手不及。
# }0 i0 g4 C8 s5 P8 d( M
6 f3 Y5 c; e) E
% ?# d( [  N! E$ A( y  (七)蔚山大會戰:4 F. p6 M$ Y! F. d- G! T
. ?9 f# r, w1 j- w
  明軍:3萬6千人/ k1 a5 |. T9 k
  北韓軍:近1萬人
. R' p0 K, W. ]4 J/ v) W  中朝聯軍指揮官:楊鎬(明軍將領)- ]' E- U! {- t
  中朝聯軍副指揮官:麻貴(明軍將領)2 {" o5 Z2 `4 c. t! b7 Q  h3 b
  明軍副將:高策,李芳春,李如梅,盧繼忠,董正誼,王問,許國威等。
$ f1 x" m$ E- p. P8 {' b7 X  北韓軍指揮官:柳如龍$ u& n3 g# q9 d9 Y
$ C( _% e" l7 c9 a
  日軍:第2軍團,第3軍團,第6軍團,第9軍團,總共6萬4千餘人
7 b& b$ A/ V- A1 F  軍團長:加藤清正,黑田長政,小早川秀秋(小早川隆景之子),羽柴秀勝
# v  }5 A% u8 |' j! P  r8 W( @  副將:淺野長政,淺野幸長,竹森義盛,飯田角,森本儀太夫,九鬼四郎等。 " m' W6 k7 J. V2 k7 {1 d

, [) H9 @* z8 z; c  結果:中朝聯軍苦戰失利,明軍傷亡1萬1千餘人,其中陣亡7千餘人,傷4千餘人,北韓軍傷亡近4千人,日軍傷亡1萬2千餘人。
9 f5 k# c- z9 w$ X
2 D; C3 V( v+ i7 n+ k  明軍陣亡將領:盧繼忠, s0 a2 T& U" K, o
  日軍陣亡將領:竹森義盛,森本儀太夫0 P' K, K4 P/ Q! B0 |
8 h! ]1 t. B+ I: [; {5 F+ |
  戰役過程:開始的時候明軍在戰場上佔據優勢,日軍在野戰能力上比明軍騎兵差,在遭到了重大傷亡後日將加藤清正放棄了與明軍打野戰的打法,而採取了堅守城池的做法,日軍邊打邊撤,撤退到最後一個也是最堅固的陣地:島山,明軍缺少大炮,所以久攻不下,傷亡慘重,最後連續10幾天下雨,明軍彈盡糧絕,被迫撤退,日軍追擊過程中被明軍後衛部隊阻擊,也無法擴大戰果,雙方又恢復了戰前的態勢。
' q# O7 W) U7 c1 u% v/ j2 Z; S% I  k- \$ l" G3 u
  聯軍失利的原因:首先一開始這次決戰的時機就不成熟,當時明朝水軍沒有到達北韓,無法從海面上切斷日軍的補給線,而日軍的援兵,糧食則源源不斷的支援蔚山戰場,而且當時北韓已經進入雨季,道路淤泥,明軍的大炮沒有辦法運到蔚山前線戰場,使得本來在兵力上已經不佔優勢的明軍在火力上也不佔絕對優勢。還有就是在島山進攻戰中,明軍久攻不下,將領們要求撤退到週邊採取"圍點打援"的戰術,而指揮官楊鎬卻一意孤行集中兵力強攻島山,致使傷亡慘重,打援部隊兵力不足,被日軍援兵襲擊了後方,致使全軍敗退,幸虧後衛部隊十分英勇,要不後果不堪設想。
% u: o/ ]/ ]0 V- U1 v9 K
; ^" u* P2 F) H: H. `' N0 i: e" i' d- f2 F4 a* f7 Y
  (八)順天郡戰役:
% g& F; i( D& ~0 E
# ~- D6 {# K  q) A  明軍:2萬餘人
$ X+ M, ~3 _. ?6 @" y  將領:劉鋌
- W- A1 o, j, B! n  副將:李應軾,吳宗道,吳廣,王士琦等 . o( O  B+ z+ x4 i& a6 ^. q: v  ~
0 N) D" j2 }& k
  日軍:第1軍團 1萬4千人左右" y6 M8 o) |+ x8 R
  軍團長:小西行長
0 Z: k$ b1 R- Q& M  副將:馬晴信,松浦鎮信,遠藤又次郎,內藤如安,大村喜前,後藤信康
5 U  o! l3 ]# G+ U, u/ K5 C
. n1 l0 p( T( q8 J2 d* v  結果:明軍勝利,斃傷日軍7千餘人,明軍傷亡3千5百餘人。! P4 b: x; G2 a3 k; {
; b+ b7 L5 l% z( G* u+ i
  日軍陣亡將領:大村喜前 7 R& @- R3 U- ^  Z4 z
0 o5 s/ C+ z2 v) D/ C8 m& ]% }0 k
  戰役過程:開始明將劉鋌採取了假和談的方法誘使小西行長出城,後事情敗露。日軍開始想以騎兵衝擊明軍左翼,結果出擊的日軍反被明軍包圍,全軍覆沒。日軍在防守了5天后從海上撤退回國。 5 }9 O$ W! L5 S' s2 X( O

' j2 X8 ]1 v; M  m7 M  明軍勝利的原因:這次戰役其實沒有什麼過多的精彩之處,只是一次普通的攻防作戰而已。倒是日軍在撤退的時候巧妙地躲過了明軍的水軍的攔截倒是值得研究。
' W6 f" J8 J( b% ]/ ~
6 x& o1 }1 _. Q4 c( N1 m; g" n
1 l/ h4 h# V# F5 B! ]1 l: m: ~  @3 d. o; c
  《明史》有些記載是失實的,過分誇大了明軍的損失,懂點政治的就知道是什麼原因。象什麼"尉山之敗亡卒兩萬",“喪師數十萬,糜餉數百萬”,當時明朝實際才派了多少軍隊?除掉運送糧草的之類的輔助人員,真正的戰鬥部隊一共才多少?《明史》上失實的記載也成了現代日本一些所謂的歷史學者意淫的依據。倒是英國人可能是事不關己倒說了幾句客觀的,詳見《康橋世界史》(書店就能找到),該書認為明軍數量低於日軍。
6 @7 L9 W7 E- ^5 R# f' Q) b2 E& C, p& e8 M8 D6 b( X
明朝對付日軍既主要火器:佛郎機火炮) }  l( |# ^+ Y0 |# ?5 A6 E5 u

! P* K( B$ f9 B/ t  佛郎機大炮與紅夷大炮一樣,是16世紀初從葡萄牙人處傳來的,在明代,“佛郎機”即指當時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最初,葡人的一艘戰艦在澳門外海與明朝水師發生衝突,後被明軍俘虜,戰鬥中,明軍吃了佛郎機大炮的虧,因此一上岸就向朝廷請旨倣造。明朝稱倣造的佛郎機大炮為“子母炮”。
7 C" O+ W8 K! h  : Z) o, t* w  I1 @$ F& a/ m( ^
, Q1 p% N0 T9 W+ }  r3 W
  佛郎機,是前裝式火器向現代炮過渡的後裝式火器。明嘉靖二十四年造。分母銃和子銃。子銃數量多,戰時將子銃裝入母銃後槽,點燃印信即可發射,更換子銃,再次發射。
/ F0 R, w: x" i  b  
( A  j9 `! c0 G- r  佛郎機大炮是一種鐵制後裝滑膛加農炮,整炮由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開炮時先將火藥彈丸填入子炮中,然後把子炮裝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門進行射擊。相對紅夷大炮而言,佛郎機大炮的炮管較薄,口徑小(最大的一種也在85毫米以下),重量輕許多。佛郎機大炮獨有的炮腹相當粗大,一般在炮尾設有轉向用的舵桿炮管上有準星和照門。對於子母炮這種火炮的概念,大家可以想像成槍與子彈的關係,以現代的定裝藥槍彈為對照,空的子炮相當於彈殼,火門相當於底火,當子炮內裝入火藥與彈丸後就和子彈的功能一樣了,此外炮腹可視為槍支的彈膛。佛郎機大炮的結構可以概括為兩點:1.後裝炮 2.定裝彈藥。我們可以認為:佛郎機大炮不僅是後裝炮的祖先,而且是近代金屬定裝彈藥的原型。* 1 B% m: P" P# `9 h- d% E, p
  8 d! g' }; i/ o4 b+ q) _

4 i5 H- t& n! i  佛郎機大炮有4大優點:
4 T+ X3 v+ ^! ^) S: x: @  9 }8 i1 f; J$ C0 j* D
  一.射速快。以重型佛郎機大炮“無敵大將軍”為例“每炮母炮載以炮車,配子炮3門,射時子炮裝入母炮,射畢取出。再裝填第二個子炮。”根據實際操演,前三炮射擊總共費時不到20秒,這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
& U  E# N8 F! {/ o5 B  5 N  Y  {1 J2 v9 @& a8 U: }( `
  二.散熱快。由於後裝炮前後相通,空氣流通,且炮管較薄,易於散熱。散熱快可以使火炮增加持續射擊的能力,也減少了火藥自燃的可能性。   d1 s5 k4 T8 e; t& {# z9 B
  * n' U5 H+ X% J* k: @! ~% D
  三.子炮的容量確定。容量決定了火藥的裝填量,因此不會發生因過填裝而導致的炸膛事故。 . b' z( b  V* f# h6 c
  
% q: F& ~6 I: T# h; ?8 s  四.子炮是鐵鑄的,可以承擔一部分火藥壓力,使炮腹的壽命增長,此外子炮損壞了(多是出現裂縫)一個,不影響火炮的射擊性能。
; r- Z; H, n1 ]" J# t  
# O' y0 d, O* }& C; x2 `  限於當時的技術水準,佛郎機大炮也有一個無法克服的缺點:子炮與炮腹間縫隙公差大,造成火藥氣體泄漏,因此不具備紅夷大炮的遠射程。 8 K7 w7 p# p( ]# d% [
  4 o% _1 c5 y. _, @9 J% U' z
) M3 V, J9 ?6 t4 Q; M, u
  裝在炮架上的佛郎機, Q; C: P6 Q1 b; `: a9 E
( k2 I- p0 j6 J9 N2 A
  應該說明朝是對佛郎機大炮十分重視的,但是進口的少,仿製的多,且仿製的火炮各種規格齊全,從千餘斤的多用途重型(要塞、野戰、戰艦)火炮“無敵大將軍”到百餘斤的大“佛郎機”,再到幾十斤的“小佛郎機”(可馱在馬上點放,自行火炮?),連士卒手中都有幾斤重“萬勝佛郎機銃”(配九個子銃)。明長城出土的各型佛郎機數量很大,是軍隊火器的主力。究其原因有三:1.佛郎機型火炮口徑小,發射開花彈威力不大,以發射霰彈為主,射速又快,近距離殺傷力極大,殺傷面積廣,是守城的利器。“無敵大將軍”炮可“每個子炮內有500鉛彈,散佈可達20餘丈”。2.佛郎機型火炮對內膛的要求底,工藝簡便(三個部分是分開鑄造),用料少可以大量鑄造。3.由於不易炸膛,對放炮士卒的技術要求低,不必長時間的訓練(各種資料上顯示當時的火炮炸膛事故頻繁,惟獨少見佛郎機型火炮的相關記載)。 ' G9 i* m4 L& J9 P9 n; K
  # g. b* {" S; C  ^( T6 i  g
  總的來說,佛郎機大炮的性能是超前的,與紅衣大炮相輔相成,但是到了清朝,軍中對火器一味求其射程,重紅夷而輕佛郎機,以至於到了十八世紀清朝的軍隊裏已經完全沒有佛郎機的蹤跡了。佛郎機大炮和紅夷大炮同樣是明朝中後期引進的西方先進武器,它們的命運差別竟然如此之大,令人唏噓。
.
POST CHECKED ON 11-APRIL-2006
蘇軍米格-25戰機叛逃日本內幕
0 F+ S5 P0 W& c3 D0 `5 I. B
3 @: A5 e  @1 U7 ^/ d& r0 `來源:星島環球網 www.singtaonet.com
7 @- e4 i6 D( y9 T6 y! [6 v4 B- G
( W7 ~( a1 w4 D% r, S! k$ u! _+ o5 q$ [     此前未曾透露的最新解密檔表明,1976年9月6日,蘇聯防空軍第11獨立集團軍第23軍第513殲擊航空兵團軍事飛行員維克多•別連科上尉,駕駛當時最先進的米格-25殲擊機,從索科洛夫卡機場起飛,在執行計畫飛行任務期間叛逃日本,原計劃在日本北海道軍事機場著陸,與事先等候的西方間諜秘密交接,因躲避不明真相的日本殲擊機攔截導致迷航及飛機燃油即將耗盡等原因,被迫在日本函館民用機場著陸(見下圖)。
( B& z, A3 S$ s$ e- s( N7 t' x8 B4 B% O* {5 I/ U
     蘇軍事後調查證明,這是西方間諜機關蓄謀已久、精心策劃的事件,蘇軍高層事先對此一無所知,非常尷尬。事實上,早在1973年,防空軍邊防兵團、軍團指揮官在收到一份密電警告稱西方間諜機關正在準備策劃米格-25殲擊機叛逃國外的特別行動後,就下達了明確而具體的任務: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和手段防止先進飛機叛逃。但沒過幾年,警惕性就已降低,這份電報被遺忘了。) E+ C: Z. Q: Q6 f
0 D/ J  s) H( p5 k. B
     1976年,第11獨立防空集團軍機場網路狀況非常糟糕,許多機場多年來一直沒有進行任何大修和中修,對殲擊航空兵飛行安全構成了現實威脅,集團軍司令部以書面形式向防空軍總司令帕維爾-巴季茨基元帥彙報了這一情況。總司令隨後派防空軍後勤副總司令葉夫根尼-薩維茨基元帥,帶上工作組到遠東實地考察軍事機場狀況,第11集團軍司令陪同元帥視察所有航空兵團。% l3 m, v* B# |2 F' F7 X  k! I
7 m6 _6 u% H. O, S
     1976年9月6日,防空軍副總司令和第11集團軍司令一行乘坐的安-26飛機在中烏格拉瓦亞機場著陸,飛機已安穩降落到停機坪上,還沒見到本應前往迎接的第23防空軍(軍部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軍長的身影。按照軍營禮儀,這種現像是絕對不應該的。當元帥一行走出飛機時,第23軍軍長終於出現了,在跑道上一路奔跑。這種情況在蘇軍中絕對不多見,即使是在和平時期,奔跑的將軍也會使部下恐慌。0 `# T5 i. C0 T0 L  C- V& A4 V5 f

; t4 Y6 c8 H4 b( A- A8 ?     軍長跑到元帥和集團軍司令面前,用顫抖的聲音彙報說:「元帥同志,索科洛夫卡一架米格-25失蹤了。」元帥立即追問:「怎麼失蹤的?」軍長回答說:「起飛執行區域巡邏時,無線電和雷達聯繫突然中斷了。」在場所有高級將領立即想到了空難或事故,飛行員可能已彈射逃生了。元帥問道:「採取了什麼措施?」「直升機起飛了,正在尋找墜機地點,但還沒有找到。」軍長說。
( b0 n8 I- x0 K$ w9 k
/ z# W* O+ G& D- k) a' u; }     薩維茨基元帥非常著急,米格-25可是當時最神秘最先進的戰機,任何一次事故都非同小可。元帥立即前往第23軍指揮所,觀察遠方空情狀況,察看飛行事故(暫時定性為「失蹤」)後的空情變化,聽取值班員彙報情況,向索科洛夫卡機場打電話詢問細節,要求出動所有力量立即搜救。此前,第23軍指揮所已迅速向防空軍總司令巴季茨基元帥彙報了索科洛夫卡機場米格-25失蹤的事件,薩維茨基元帥隨後親自向總司令詳細彙報搜救情況。
.
軍史縱橫:日本海軍I-52潛艇和兩噸黃金的沉沒
& l/ l" ?# s% _% ~
" I) ]! |. ~7 }" k1 }3 h& M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 17:11 中國國防報; m& v5 A5 t4 D( r+ J$ |) `
梁林竹
0 ~1 x, T1 T  F" G; q0 d; }
: ]5 }- j% U7 w% J  「二戰中載有整整兩噸黃金的日本I-52潛艇驚現大西洋底!」《紐約時報》的這條爆炸新聞剛一出籠,便引起了軒然大波。這是怎麼回事?為了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人們把鏡頭聚焦在了50多年前的大西洋。 ) u* L/ v3 ^% j$ r+ s
1 s9 k5 ]3 j. w, f" a9 b
  1944年1月20日,日本海軍副參謀長電告日本駐柏林海軍武官:I-52潛艇將於3月16日從日本佐世保起航,途經臺灣海峽,在新加坡作短暫停留後,將於下旬趕往最後的目的地———法國洛林。潛艇中載有大量德國急需的戰略物資,其中錫、鉬、鎢等貴重金屬228噸,鴉片288噸,奎寧3噸,生橡膠54噸。此外,海軍副參謀長還在電報中特別強調了艇上還載有146根金條,重達兩噸,分裝在49個金屬密封箱內,要求德國必須作好護衛和接收準備,確保萬無一失。 ( [/ R( ^0 |. G7 h
# B' _5 `. z3 x! e- k3 p
  I-52是日本研製的新型潛艇,航速11節,續航能力特別強,不需中途加油,航程就可達1.9萬公里,並可攜帶3個月的生活給養。然而,由於I-52僅有一艘且是第一次遠航,德國海軍及日本駐德海軍武官對它都很不熟悉,於是便頻頻請求東京電示I-52的外型特徵,以便接收。1月29日,東京海軍總部電告柏林:「艇外部特徵極為特殊,未設停機坪,艇身前甲板裝有一門140毫米火炮。」
6 N3 r7 a. {' c7 S8 e  H" F# G( V% w3 w0 I, I
  德軍與日本駐德海軍武官終於弄清了I-52的特徵細節,不過,他們沒有想到,盟軍幾乎是與此同時搞清了潛艇的相關情況。原來,日德之間的無線電報全都被盟軍情報部門截獲了。 6 _, F0 s- |0 ~0 O" T/ T

' L1 ?8 @7 r% u6 C6 L  I-52從新加坡起航後,穿過麻六甲海峽,橫渡印度洋,繞過好望角,航行在南大西洋上時,它的通信聯絡一直處於盟國情報部門的監視之下,並且盟軍在其於5月10日到馬達加斯加南部之後,還對它進行了精確跟蹤。而這一切,日本與德國一無所知。5月23日,德國按計劃派出了U-530潛艇從洛林出發,接應I-52。6月9日,U-530接到命令:「6月22日日落之後,到北緯15度、西經40度與I-52會合。」I-52也得到同樣的指令。然而,極其戲劇性的是,自以為萬無一失因而得意忘形的德日法西斯為了準備迎接I-52的慶典儀式,竟然要求東京回答I-52海員數量和職務姓名,而東京方面仗著I-52的先進性能則是有問必答。這樣,盟軍情報人員不僅知道了I-52的行程,而且也掌握了潛艇的人員編制。 ) {' j- Z- }. N; a$ O4 _& R' R

8 B2 Y* D. i' F# y: Z% E/ \  6月23日19時30分,U-530到達會合點。23時15分,聲呐接收到了I-52螺旋槳攪拌的聲音。5分鐘後,德國潛艇浮出海面,雙方都立刻發現了對方。經過兩小時的緊張忙碌,U-530潛艇上的3名德國海員和轟炸瞄準儀及無線電定位儀等器材被送上I-52。任務的初步完成使德日雙方都沉浸在極度的興奮之中。
! r6 Q5 H% ]( _! c3 X. x: e! |
& F2 k. [* ^7 M9 V5 X; V2 f& V$ M  德日法西斯顯然高興得太早了。6月24日2時45分,一架盟軍偵察機突然出現在海域上空,並用探照燈搜尋海面。U-530匆忙潛入深水。6時4分,當它再次浮出海面時,在18~20海裏的可視範圍內,海面已被盟軍密密麻麻的探照燈照得如同白晝。6時34分,U-530潛到了安全海域。然而,I-52可沒有那麼幸運,在不到一小時內,就遭到了盟軍轟炸機投擲的數百枚魚雷的致命打擊。此後,U-530就再也沒有收到過來自I-52的信號。
' D# y# j$ i4 J5 z
  O/ S4 H- N, a: b& b  開始,德國人還執著地相信I-52並沒有沉沒,只是為了保證安全而保持靜默,於是一直努力爭取與I-52取得聯繫,日本駐柏林海軍武官也抱著一絲希望,期望能夠舉行一個隆重的慶祝儀式。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I-52生還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德國護衛艦在洛林港徒勞地等了整整40天。8月30日,德國海軍正式宣佈:I-52失蹤,可能被盟軍擊沉。
0 k; U. O" T6 X( r  e2 P6 `2 q: p
7 b2 o6 C4 ?* j$ P2 [  I-52的沉沒是二戰中盟軍無線電情報戰成功的範例。在此之前,日德已經有18艘物資運輸潛艇被盟軍擊沉,而I-52的沉沒無疑是對日德最沉重的打擊。
.
有史以來最血腥最殘酷的高地爭奪戰- g  p. J- i  l, X$ h$ v+ A1 O

/ K' O0 I: b& z) f5 ?無疑1941-1945年東線戰場是人類有史以來最血腥最殘酷的戰爭。而在這場漫長的戰爭中最為血腥的是那個高地?澤洛?馬馬耶夫?塞瓦斯托波爾?不,拉多加河岸的Siniavino高地才是最血腥的。從1941年9月7日被德軍第20摩托化師攻佔起一直到1943年9月15日蘇軍列寧格勒方面軍重新奪回此地為止。蘇德兩軍為了爭奪這片土地的控制權流盡了鮮血。本文獻給那些英勇奮戰的人們。 & o' ]% U$ v9 x) x) T7 F

$ D" q9 @: D% M) h1 @背景 * P# f  s4 a2 v* o
# ~: h1 Z" o, V  X% k  f+ a
1941年德軍開始巴巴羅薩計劃,北線由Leeb的北方集團軍群以第四裝甲集群為先鋒進攻蘇聯西北方面軍一路勢如破竹。7月初即進抵Chud Lake-Poskov一線。蘇聯的Stavka緊急調用北方方面軍佔領Luga一線建立防禦(按計劃北方方面軍原先不需要考慮對西作戰,衹要防備北方芬蘭人的進攻)。此外組織西北方面軍進行了2次大規模反擊,反擊雖然被逐退,而且西北方面軍遭到了慘重的損失(平均30%的人員和60%的裝備)。但是蘇軍成功的阻滯了德軍一個月,使得Shilssel’burg直到9月8日才陷落。蘇聯250萬居民和45萬軍人和外界的聯繫衹能通過Ladoga Lake的水上通道和空中來進行。由於德軍戰略重心的轉移和蘇軍自9月9日由朱可夫接替指揮後列寧格勒方面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北方方面軍分拆成Karelian Front和Leningrad Front),Leeb沒有能夠拿下列寧格勒。9月15日德軍第41、56、57裝甲軍,第8航空軍開始撤出戰鬥。雖然Leeb的部隊攻勢持續的9月底,但是由於他的兵力大大削弱,所以很明顯的,直接攻佔列寧格勒已經不可能。
7 f( c6 O! d0 n& k
% t( Q$ @2 ~3 p$ a( G在開始本文之前,按照慣例,我要先介紹一下兩軍的戰鬥部署。在10月1日,列寧格勒方面軍的指揮官是Voronov將軍,一名炮兵軍官,作為朱可夫的繼任者由莫斯科史達林的指派而來。他的首要任務就是打破列寧格勒的陸上封鎖,如果有可能擊潰Leeb的一部分兵力,並且減輕莫斯科方向上蘇軍受到的強大壓力,因為當時德軍的台風已經開始了。
) A+ c! l) o4 H% m$ }; x  f! H' k8 w+ j
到10月1日為止,列寧格勒方面軍下轄第8、23、42、54、55集團軍和Neva戰役集群。其中Cherepanov將軍的第23集團軍防守著30公里長的列寧格勒北部戰線面對Karelian地峽的芬蘭人的進攻,共有6個步兵師,1個NKVD步兵旅,1個築壘地域和2個獨立坦克營。Shevaldin的第8集團軍被隔離在Oranienbaum半島上被德軍第18集團軍緊緊的從3面包圍,形勢十分危急,當時共有1個步兵軍指揮下的3個步兵師,4個獨立步兵師,1個海軍獨立陸戰隊旅, 坦克和步兵團各一,以及1個裝甲車營。事實上這個集團軍的實力最弱,因為長時間的戰鬥使得這個集團軍的情況缺編嚴重,而且由於低級軍官損失嚴重使得其指揮上出現了嚴重困難, 在一份該集團軍在8月份提交的報告中提到他已經損失了所有的連營團的指揮官,熟悉軍隊情況的朋友可以想像這是多麼可怕的一種情況。但是就是在這種極端艱難的條件下蘇軍依然把這個橋頭堡監守到了1944年蘇軍大反攻。
$ d! y9 c1 v  ]/ k# p
  K9 H+ V4 a6 m3 H. i2 B在列寧格勒市南翼,第42和55集團軍肩並肩擔負著最重要的防禦列寧格勒接近地的重任。在剛剛結束的激烈的9月攻防戰中就是他們擋住了德軍第4裝甲集群萊茵哈特的第41裝甲軍已經第18集團軍步兵的進攻。特別令人驚訝的是他們中有很大部分是列寧格勒倉促在8月份建立的人民志願兵師(Peole’s Militia Division),幾乎沒有任何訓練,缺乏良好的領導和重武器支援。第42集團軍司令Fediuminsky將軍,在我看來是蘇聯在北部戰線最有能力的一名集團軍級戰地指揮官。在開戰時是蘇聯基輔軍區第15軍軍長,後調任蘇軍中央方向上,在朱可夫的葉利尼亞反擊中嶄露頭角,被朱可夫賞識而帶到列寧格勒方面軍的2名將軍中的一個。 由於得到朱可夫的信任而被派到當時受到德軍主攻的Ivanov將軍的第42集團軍上,發現Ivanov將軍兩手抱著頭坐在椅子上已經完全垮掉了,無法說明他的部隊在哪裡,實力如何,在幹什麼(一句話,完全失去了對部隊的控制和指揮),而且居然要求將他的司令部撤向縱深(當時第42集團軍的前線距離列寧格勒不超過10公里)。Fediuminsky立即拒絕並且向朱可夫做了匯報,朱可夫以他特有的果斷處理了這件事(“Take over the 42d Army─and quickly”)。在9月最艱難的日子裏,雖然德軍最終到達了芬蘭灣,切斷了第8集團軍和列寧格勒的聯繫,Fediuninsky卻完成了防守城市接近地,阻止德軍主攻的任務。他做到了,同時付出了相當代價。到10月1日時,第42集團軍防守自海邊的Ligovo到著名的Pulkovo高地一線17公里長的戰線。他把2個步兵師安排在第一線,3個步兵師,1個海軍陸戰旅和1個步兵旅在第2線,呈縱深配置,而且得到了蘇聯波羅的海艦隊的艦炮火力支援。
0 r* J* G# z! J2 i$ p
- ?" J3 C3 O" G5 Y# ~在第42集團軍左翼,Lazarov的第55集團軍防守Pulkovo高地到Neva河一線30公里長的戰線。第55集團軍將5個步兵師放在第一線,縱深有1個步兵師,1個築壘地域。此外Neva戰役集群下轄1個步兵師,1個NKVD師,1個海軍陸戰旅,3個殲擊營,1個獨立坦克營防守Neva河到Lake Ladoga一段。第55集團軍和Neva戰役集群應該將在即將到來的戰役中起到重要作用。
5 W, j# ]2 \2 r  n' _
  o$ M2 i9 G+ `( L% C, D在德軍封鎖線以東,Ladoga Lake南岸是Khozin指揮的第54集團軍。Khozin即為朱可夫帶到列寧格勒的2個將軍的另一個,由於對他的信任,他原先的職位是列寧格勒方面軍的參謀長。第54集團軍是德軍8月攻勢時由蘇軍最高統帥部預備隊中調出的,原先的指揮官是蘇聯「著名」的元帥庫里克。在9月中下旬蘇軍最早對Siniavino高地試行攻擊時,由於他的猶豫,第54集團軍的進攻的非常拖拉。朱可夫不能容忍這種情況出現,於是向史達林提出請求,史達林結束了請求召回了庫里克,Khozin接任了指揮,第54集團軍由原先蘇聯最高統帥部直接指揮改為列寧格勒方面軍指揮。 % L6 U. e" v/ T/ O1 Z) y

# p( |1 \$ r2 v1 ^8 O+ l) `當時第54集團軍負責自Lipka至Maluksinskii沼澤一線35公里長的戰線。這個集團軍將在即將到來的戰鬥中起主要作用。共有6個步兵師(2個是近衛的),1個山地步兵旅,1個坦克師,2個坦克旅。
2 K2 p" Q7 Y% u  D) F7 ?7 w  E* A( D+ H& H' {6 e7 `1 y) ^8 q2 K
在54集團軍南翼,分別是Iakovlev的第4集團軍和Klykov的第52集團軍。這兩個集團軍實力很弱,防守的戰線卻很漫長(50-80公里)。他們不知道,德軍即將對他們發動一次強大進攻。 * X  _3 X. y$ |$ m6 d( s- o

4 _) ?- c- A8 z在正式開始我的文章之前,我先介紹一下Siniavino高地的地理情況。Siniavino高地位Ladoga Lake以南約5公里。 蘇德兩軍長時間在此地的戰線有兩條,東部隔著沃爾霍夫河,西邊隔著Neva河。Siniavino高地恰好在二河中央。而且當地多沼澤森林,地形及其不利於部隊行動。Siniavino高地卻比周圍高出5-8米,比較乾燥,利於防守。由於Siniavino高地在周圍地區有獨一無二的條件,成為蘇德兩軍爭奪的焦點。蘇軍為了奪取他,發動了6次直接和間接的大規模攻勢,卻直到1943年才成功。德軍為了保住這個高地同樣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可以說是流盡了鮮血。 # l9 F# h" G9 [: @  \$ \( G
  @; _1 s, ~! h8 I+ A
第一次Siniavino攻勢
" b3 B3 X) X3 h- L& }6 u- U  I1 O- {) F6 r' k& x
在史達林的命令下,Voronov將於10月20日進行一次聯合攻勢,由第54集團軍和第55集團軍進行相向進攻,消除Shlissel’burg走廊,佔領Siniavino高地,建立列寧格勒到外界的陸上聯繫。為了進行這次戰役,Voronov以第55集團軍為基礎建立了東部戰役集群。下轄第265、86、20、191和177步兵師,第123和124坦克旅,第107獨立坦克營以及其他的支援部隊。Voronov把東部戰役集群交給了Fediuninsky指揮。此外Neva戰役集群在東部戰役集群的左翼進行輔助突擊。Fediuninsky把他的部隊集中在Neva河畔5公里長的一段戰線上,準備向東突向Sinaiavino連接東部進攻的第54集團軍的部隊。 / X4 O: T* h. [! \# V
' n: e4 K5 e  h6 Q8 o
而在東部,Khozin的第54集團軍和Fediuninsky的任務類似,衹是方向相反。他的兵力略強於Fediuninsky,以近衛第3、4師,步兵第310步兵師,第16和122坦克旅組成突擊部隊。 另外第128步兵師,第1山地步兵旅以及第21坦克師將視情況投入戰鬥以加強攻勢。總共蘇軍投入戰鬥的部隊共有9個步兵師,4個坦克旅,1個步兵旅和其他的支援部隊,共有71,270人,97輛坦克(其中59輛KV),475門火炮(這個數量很少,而且炮彈不足)。不過蘇軍將可以得到波羅的海艦隊的海軍炮火和空中支援。蘇軍將要面對的是德軍第18集團軍第28步兵軍的54,000名士兵。蘇軍大約有1.3:1的優勢,在我的文章裏面,我要說在這個比例下,蘇軍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而且此次進攻中德軍的火力還有一定優勢。在當地的防禦,德軍自9月10日後即開始進行防禦作業。到蘇軍進攻的10月中旬,德軍的防禦已經相當堅固。此外,蘇軍東部戰役集群的進攻需要從Neva河畔的橋頭堡發起,但是如何把重武器運進橋頭堡卻成了Fediuninsky的一大難題,由於德軍的火力封鎖,Neva上封凍但是冰層很薄,無法承受很大的重量,使得蘇軍很有危脅的Kv重型坦克無法渡河。但是蘇軍最大的麻煩卻在Khozin的第54集團軍南面,由最高統帥部直接領導的第4集團軍和第52集團軍地段上。在這個地段上,Leeb集結了他手頭所有的裝甲部隊,轄有第8、12裝甲師,第18和20摩托化師?gt;<0輛坦克的第39裝甲軍。在第一步兵軍的支援下,以超過蘇軍2.5:1的人員優勢,10:1的坦克優勢向蘇軍發動攻勢。目標是列寧格勒外圍最主要的鐵路樞紐Tikhvin,而蘇軍對這次攻勢毫無準備。對於蘇軍來說,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蘇聯北部地區的沼澤和森林地區如此之多使得德軍的機械化部隊根本無法發揮其機動力和火力的優勢,事實上德軍應該早就從6-8月的的戰鬥中體會到這一點。這也是最後一次德軍在北部的進攻戰役投入整建制的師級機械化部隊。在這麼惡劣的地理環境中加強突擊炮的步兵部隊戰鬥力絲毫不比機械化部隊遜色。很快的德軍機械化部隊將退出北部戰場。 ) |+ ^/ I+ D2 T% X

7 {% Y' r3 q+ F4 M3 p( o' V8 @德軍部隊自10月16日開始進攻,恰好比蘇軍的進攻早了3天,頓時給蘇聯最高統帥部出了個難題。是按照原計劃不變,還是停止計劃加強南翼。如果Tikhvin失陷,那麼列寧格勒地區的補給將不可能完成。經過考慮,蘇聯人準備冒險。按照蘇聯人樂觀的想法,戰役將在2天內成功,畢竟兩支部隊的距離不到20公里。
+ T( t" C' e1 l* [1 s, d3 B4 p
10月19日,蘇軍發起了進攻。東部戰役集群從Neva口袋向西進攻,但是由於實力的不足,蘇軍卻衹取得了微小的進展。雖然蘇軍的步兵部隊(第86步兵師)以很小的代價進入橋頭堡,重武器卻無法運過河。經過激烈的戰鬥幾乎是一無所獲,戰鬥經常呈現出膠著狀態。而第54集團軍的進展雖然稍大一些,但是依然離目標Siniavino遙遙無期。10月22、23日史達林2次親自打電話斥責方面軍行動不力,因為此時德軍已經在南部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到了23日,蘇聯最高統帥部的忍耐力終於到了極限。命令停止向Siniavino的直接攻擊而將第54集團軍的攻擊方向轉向南方支援第4集團軍。此外從第55、54集團軍各抽調了2個步兵師南下。這宣佈了第一次Siniavino的攻勢的失敗。
- T0 I8 f/ F' T
) [, B+ W0 M  U" Z從人員上來說,第一次Siniavino攻勢的損失不太大,雖然我沒有詳細的數字。但是蘇聯人明顯低估了進攻這樣一個堅固防禦地區所要做出的努力。蘇聯人還將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
: `. i, D/ E0 |# X7 t0 t
8 x' W0 }* ]2 @' y6 t% [' e( |第二次Siniavino攻勢
9 x# ]% T$ Z' Q  D8 Z6 ?! A  ^
$ M+ Q. t5 P' d) P( _5 O1941年冬季,蘇軍西北戰略方向上的部隊成功的進行了Tikhvin反擊,作為莫斯科反擊的一部分,Tikhvin反擊成功的打消了德軍希望在列寧格勒速勝的希望,經過蘇聯人驚人的努力, Ladoga Lake上的冰上運輸線終於成功開啟。列寧格勒人將堅持下去。 ! v: `7 c7 K* k5 F

" z6 H" l; I5 t. [- q1 V  q蘇聯最高統帥部並不滿足這種情況,打通陸上交通線是其一直追求的目標。為此在1941年冬季反攻中Stvka給列寧格勒周邊地域加強了其所有9個戰略預備隊集團軍的兩個(突擊第2集團軍和第59集團軍),可見對此地域的重視。並且加上原來在Volhov和畔作戰的第4和第52集團軍組建了Volkhov方面軍。
0 Z& t1 U% ^4 B4 ~; M
/ u, C5 E. B1 P! I2 T7 X! B; g( t) N* k此次攻勢蘇聯人沒有直接指向Siniavino高地,而是採取了在南部進行一次大迂回,指向了德軍縱深的Liuban地域。但是蘇聯人無疑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力量,經過6個月的奮戰,不但沒有達成目標,而且突擊的主力突擊第2集團軍被合圍消滅。集團軍司令Vlasov投降。蘇聯人至少損失了6萬人。
' p, l6 M! A- L+ Z
, K! b% m& A8 x: ]% [  T無論蘇德兩軍哪方面,都不甘心這種結局。對於德軍來說,列寧格勒拖住了其大量兵力,對於東部戰線其他地方緊缺的兵力來說,如果早日解決列寧格勒問題,就可以把這些兵力投入到南方戰場。而對於蘇聯人來說,打破列寧格勒的陸上封鎖一直是他們奮鬥的目標,他們將繼續努力下去,這直接導致了第二次Siniavino高地爭奪戰。 & w1 Z* k% K# F+ u

% G/ q9 K5 q# i" W) [德國人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列寧格勒問題,把剛剛結束賽瓦斯托波爾的曼施坦因的第11集團軍司令部和下轄的4個步兵師北調。當時北方集團軍群的司令已經由Kuechler接替。依靠第11集團軍兵力的增援,他制訂了北極光「Nordlight」計劃,準備由第11集團軍和第18集團軍在列寧格勒南部發動攻勢,突破蘇軍防線以後向東旋轉,切斷列寧格勒到Ladoga Lake水道,徹底完成合圍。這樣做可以避免部隊陷入損失巨大而且危險的城市巷戰中。作戰將在9月初進行。
9 l2 b9 H. h0 P7 d3 v# U4 m$ g% W8 l6 ^
德國人向列寧格勒地段集中兵力的行動被蘇聯Stvka察覺。由於擔心德國人攻克列寧格勒同時也是希望早日打破德軍的封鎖,Stvka命令列寧格勒方面軍和Volkhov方面軍發動一次聯合攻勢建立陸上聯繫。攻擊的矛頭再次指向了Siniavino高地。 1 Y6 s% [$ h! g6 x) u

+ V! H  ^7 \$ ^  X% a) A# _6 sVolkhov方面軍的司令當時是Meretskov,蘇軍前總參謀長。由於曾經被NKVD審查過,使得他的內心充滿了對史達林的恐懼。被人形容為將會執行史達林的任何命令,不管其有多不合理。雖然他並非沒有能力,但是我對他的評價很低。為了避免我的主觀影響大家的判斷,在我的文章中將不對他做過多評論。
- u! t: E9 y9 I0 }
# F% ~$ k6 w& H4 ]& s! p# A當時Volkhov方面軍轄第8,突擊第2、第54、52、4,和第59集團軍。 第8集團軍從Oranienbaum半島上撤出後劃歸Volkhov方面軍指揮的,而第54集團軍也從列寧格勒方面軍劃歸Volkhov方面軍名下(liuban戰役時作為同一戰略目的的第54集團軍居然屬於列寧格勒方面軍指揮, 極大的干擾了蘇軍的指揮協同,看來這一次蘇軍吸取了教訓,將Volkhov河畔的所有部隊納入一個指揮之下)。Meretskov計劃以第8集團軍作為主攻。主攻方向放在Siniavino高地以南。Starikov將軍指揮的第8集團軍,將以近衛第6步兵軍(近衛第3、19、24步兵師,第265步兵師)作為主攻,攻擊目標是Siniavino以南的Mga車站,並且摧毀德軍在Siniavino高地上的德軍。在蘇軍第二線,Meretskov準備了Gagen的近衛第4步兵軍。他負有擴大戰果,增強突擊,完成整個突破並且達成聯結列寧格勒方面部隊的任務。在第8集團軍後有蘇軍突擊第2集團軍。由於在剛結束的liuban戰役中損失慘重,突擊第2集團軍當時正在重建, 其編制內衹有1個步兵師和1個步兵旅。按計劃衹有打掃戰場的任務。事實上它根本不能作為有戰鬥力的部隊來依靠。此外,由於liuban戰役中的教訓,Meretskov準備了一支很強的預備隊以應對不測, 這支預備隊由5個步兵師和1個步兵旅組成,集結在第8集團軍和南側的第54集團軍結合部。這次進攻和之前的進攻不同是Meretskov在物質力量上極大的加強了部隊。特別是炮火和坦克。由於快速機械化兵團在北部幾乎無用武之地(德軍在整個防禦地區都構築了攻勢,沒有什麼戰役縱深可言),所以坦克主要用來支援步兵。第8集團軍共有2個坦克旅,5個獨立坦克營。並且坦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Kv,這種緩慢的重型坦克在這種攻堅作戰中卻有著最適合的舞臺。此外,在炮兵上面,Meretskov提供了12個炮兵團和9個迫擊炮團,4個獨立迫擊炮營,3個M-13型Katiusha炮兵營,7個M-30型Katiusha炮兵營,從而建立了每公里100門火炮的密度。看來蘇軍已經意識到在這種形式的作戰中炮兵支援是最有效的武器。 9 R. H0 |$ m5 q/ h& r

8 R' n, p& j- `按照原先的計劃,列寧格勒以第55集團軍和Neva戰役集群同時發動相向進攻要好的多,但是史達林擔心渡過Neva河是一個艱難的任務而取消了這一計劃,列寧格勒方面軍衹用炮兵火力支援Meretskov的進攻,直到Meretskov的部隊接近Neva河時才渡河接應。這就意味著Meretskov的部隊要獨立突穿整個德軍的防禦(大約20公里)。這決不是一個輕鬆的任務。在德軍方面,在狹窄的咽喉地帶是德軍的重兵把守地帶,在這裏,第18集團軍第26步兵軍以第227步兵師在左翼,第223步兵師在右翼把守Volkhov河西岸面對蘇軍第8集團軍的主要攻勢。而在另一面,第5步兵軍的SS警察師負責防禦Neva河面對列寧格勒方面軍的第55集團軍。並且第1步兵軍的右翼第96步兵師也在此地防守。在預備隊方面,德軍十分強大, 因為不僅第18集團軍的戰術預備隊第12裝甲師和第5山地步兵師就在Mga集結,蘇軍不可避免的將和其交戰, 此外曼施坦因的部隊也已經到了Mga以南,可以很快的投入戰鬥。此時第18集團軍的指揮是Lindemann。 * L8 a; r! A# k+ |% ]7 E' q# ?

2 m2 O! f& X" u: ?& {1 o8月27日凌晨2點10分,蘇軍開始了進攻,主攻的近衛第6步兵軍4個步兵師在集團軍左右兩翼支援下進攻正好打擊在第227和223步兵師的結合部上。第24近衛步兵師在右,第265步兵師在右,第一天很順利奪取了第一線的Tortolove,打開了一個寬度約5公里的口子,並前進了越3公里。第二天,跟進的近衛第19師更是利用了第一天的戰果成功的想起突進,到第一天日終時,蘇軍已經前進了5-6公里,達到了至關重要的Siniavino高地南緣。應該說蘇軍頭兩天的進攻還是相當不錯的。 2 h5 F! C; B$ Q& w2 @. q

7 n/ E! \5 @0 n4 F! f0 I蘇軍的進攻打了德軍一個措手不及,因為德軍主要精力被蘇軍第42集團軍南側的佯動所吸引,而且德軍在緊張的準備即將到來的北極光攻勢,當得知蘇軍在Volkhov河畔開始大規模進攻時,Kuechler將軍立即停下了所有的工作並把手頭可以派出的所有部隊派向Mga地域。28日,Kuechler命令他的準備進行北極光攻勢的第5山地步兵師和第28獵步兵師前往Mga地區準備對蘇軍第8集團軍的右翼進行反擊。此外,第12裝甲師前往Neva準備提防列寧格勒方面軍可能的進攻。 另外第170步兵師以及第96步兵師的部分派往Siniavino高地,最後,Kuechler把4輛新式的虎式坦克投入在Siniavino高地,雖然,其中的2輛進入了戰鬥後馬上損失了。 % H  i: k$ [7 [( U

5 s$ a, ]6 ?$ h+ p$ m由於德軍縱深有著數量眾多的部隊,所有蘇軍自29日開始進展速度開始明顯緩慢,幾乎是裹足不前,第170步兵師監守在Siniavino高地上處於第8集團軍的左翼。蘇軍反復的攻擊沒有取得任何成績。倒是右邊的第11、268步兵師有所進展,但是從整體而言,蘇軍正在迅速的失去進攻銳勢,很明顯的,沒有有力的增援,蘇軍第一梯隊的戰鬥能力已經耗盡了。
* a3 U* h/ Z; @, T$ T2 v' C0 Z/ G! d1 v0 T
Meretskov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判斷,投入第二梯隊的時機已經到來。29日,他命令Gagen的近衛步兵第4軍(第259步兵師,第22、23、32、33、53、137和140步兵旅,第98和122坦克旅)投入戰鬥,大大早於原先的計劃。29日,第259步兵師在第122坦克旅的支援下投入了戰鬥,其餘部隊也在第二天投入了戰鬥。然而可惜的是部隊投入作戰已經有些晚了。 更糟糕的是近衛第4 步兵軍的進攻組織很差,Gagen將軍有些玩忽職守,而且由於Meretskov把大部分炮兵都加強給了第8集團軍,近衛步兵第4軍和炮兵的協同很差。雖然4日Meretskov把Gagen撤職,但是近衛步兵第4軍的進攻能量已經耗盡了,蘇軍經過很大傷亡又向前推進了2-3公里,使得突破縱深達到10公里,這也是蘇軍所能達到的突破最大極限,Neva河衹要5公里之遙了,但是德軍第170步兵師和第28獵兵師聯手把蘇軍阻止了下來,蘇軍受到相當大的損失。而由於Siniavino高地始終在德軍手中,所以蘇軍的一切向北進攻的努力都不成功,蘇軍的進攻部隊陷在了森林沼澤地帶。 8 ~$ z: d' Y+ Q

! S+ h% E) A+ ~+ e' Z看到Meretskov的進攻已經明顯失去了動力,Stavka顯然不甘心進攻就此結束,既然Volkhov方面軍沒有能力打到Neva河,那麼該是列寧格勒方面軍的第55集團軍和Neva戰役集群行動的時候了,衹要前進5公里,那麼在蘇軍突擊集群以北的部隊(包括駐守在Shilssel’burg的德軍SS警察師,第12裝甲師一部,第227步兵師和第170步兵師的一個戰鬥群)都將被切斷。9月3日,第55集團軍開始了進攻。第43步兵師和第268步兵師一左一右,從第55集團軍右翼Neva河畔小小的橋頭堡Iam-Izhora發起了進攻。事實証明,從橋頭堡發起進攻是一個大錯誤,對於橋頭堡德軍的防守是最嚴密的,在這裏SS警察師的部隊嚴陣以待,這樣堅固的防禦使得蘇軍在戰報中形容撞上了一堵火牆 最終經過2天激戰而一無所獲。在第55集團軍左翼,第86步兵師,第11步兵旅準備渡過Neva河進攻Moskovskaia Dubrovak地域,正好撞上了8月29日感到這里加強防守的第12裝甲師,對比德軍,蘇軍的火力、組織、協同都佔劣勢,這裏的進攻衹前進了幾百碼就停止不前了。到9日,Stavka終於承認進攻失敗,部隊撤回了原地。
9 t) T4 C+ J3 l+ O0 W# \' j
1 U. Z. Z' H0 Y- Z% ^4 z與此同時,希特勒也對北方集團軍群的情況不滿,蘇軍的進攻嚴重的打亂了德軍原定的計劃,北極光行動已經不可避免的延期了,為此他對北方集團軍群的司令Kuechler十分不滿,認為是他防守不利才會使得Mga-Siniavino地域的德軍陷入如此危險的境地。為了改善當地的指揮,他命令Mga-Siniavino地域的所有德軍都歸曼施坦因元帥指揮,曼施坦因還將指揮自己原來的第11集團軍,他由於剛剛獲得了克里米亞半島的成功而獲得了希特勒極大的信任,其實將曼的部隊交給Lindemann指揮更好一些,因為Lindeman在當地作戰,瞭解情況,而曼卻是遠道而來。曼接到命令,立即反擊以恢復原先的Volkhov戰線。
0 j) I0 s; e, Z  D4 O8 |+ C: g/ k7 Z) m  k* Q' H4 [
Stavka並不肯放棄,史達林還在不停地向Meretskov施加壓力,Meretskov衹好將突擊第2集團軍投入了戰鬥,我在前面已經說過了他的實力,很明顯,這是杯水車薪,雖然經過努力,突擊第2集團軍攻佔了幾個支撐點,但離蘇軍的目標還是可望不可及。對蘇軍來說,更糟糕的是,德軍28軍的第121、223步兵師,第28獵兵師,第5山地步兵師從9月6日開始到9日發起了反擊,一步步奪回失去的陣地。這次反擊正好打在蘇軍進攻部隊的右翼上,當地的近衛第4步兵軍和近衛步兵第6軍分屬兩個不同的指揮系統,相互間的協調很差,使得德軍迅速的奪取了北側的要點Kruglaia Grove。Meretskov意識到了自己部隊的弱點,為了改善指揮,將這2個軍改由突擊第2集團軍的Klykov將軍指揮。 : }! L) h1 N8 T" A
* E8 T8 ], j/ J4 c4 C( o$ t+ {! M+ l8 m
由於發現蘇軍向Siniavino高地進攻已經逐漸無力,曼施坦因決定集中兵力開始反擊,他把自己的第24、170步兵師和第12裝甲師集結在一起,向蘇軍進攻部隊的南側朝西南方向發動進攻,目標是Volkhov河。這次進攻的時間定在9月10日。由於蘇軍改善了指揮和優勢的炮兵,這次進攻一開始就立即失敗了,而且損失相當嚴重。曼施坦因意識到蘇軍的防禦相當堅強,向他一貫的那樣,他停止了進攻,一翼的突擊無法奏效。
) F8 X3 Q2 m* N$ f0 ^
) ^, K! P1 \* w* G從9月10日開始,德軍主要依靠自己的炮兵和航空兵(德軍當時已經取得完全的制空權)向3面包圍的蘇軍傾斜火力。此外,第121步兵師和第5山地師在北面,第28獵兵師從西面,第170步兵師在南面3面把蘇軍牢牢的困住。然而蘇軍依然不肯認輸。
( W) K  \2 b  V3 [0 k" {$ {0 z1 y! f! F! p" |" h- j
在蘇軍猶豫不決中,曼施坦因完成了自己的反攻準備。由於3天的大雨,曼施坦因把自己反攻的日子定在了9月21日。經過近10天的準備,曼成功的在蘇軍進攻部隊所形成的突出部南北兩翼根部組成了2個突擊集團。北集團由26步兵軍的第112步兵師組成,第30步兵軍(曼施坦因的第11集團軍的部隊,也是預定發動北極光的主力)的第24、132和170步兵師發動突擊。此外,第3山地步兵師和第28獵兵師拖住蘇軍第8和突擊第2集團軍的主力。德軍的突擊指向了突出部的根部Gaitolovo,正好處在Volkhov河畔。 % K. w' f2 |. q( \; t5 {/ r

8 L! y0 n! J! j3 u蘇軍沒有預料的此次攻擊,Meretskov對進攻還是撤退拿不定主意,蘇軍的抵抗零散而沒有掌法,所有德軍的前進出乎意料的順利,到25日,南集團到達Gaitolovo,26日,北集團也到了,完成了對蘇軍第8集團軍和突擊第2集團軍的合圍。 & Q3 V; f; |6 W6 F

6 \, b, `5 R7 }' m1 H) bMeretskov對這次進攻反應遲鈍,事實上在21日他還在向Stavka提出建議,由Volkhov方面軍和列寧格勒方面軍聯合發動一次攻勢。為此,他準備將在Sinivino高地作戰的第314、256步兵師和第73步兵旅撤出戰鬥,調往突擊部隊的中央向Neva河進攻,和Govorov的列寧格勒方面軍發動對進突擊。然而曼施坦因的進攻打亂了計劃,使得Meretskov的部隊衹能疲於應付,這個進攻衹能讓Govorov的部隊獨立完成了。
.
拿破崙時期騎兵和騎兵的戰術運用
. s8 @6 L8 P) b7 p( E( d# @: F% Z$ e; b2 D" f) o: Z- H
(一)騎兵的組成和類型 ; k7 l3 R; z7 ~/ W8 f6 {6 L  M

6 U6 X  |; p5 v2 y3 O5 M; i+ ~隨著拿破崙時代軍隊的規模越來越大,騎兵的比例是呈下降趨勢的。馬爾伯勒公爵(17世紀末18世紀初的英軍將領)的軍隊裏騎兵的比率在20%到40%之間。威廉大帝的騎兵也占到總兵力的23%到42%。相比之下,在拿破崙的大軍團中,高峰時的騎兵只占總兵力的23%。遠征俄國後期,由於缺乏補給,騎兵只有可憐的5.2%。在西班牙的歷次戰役中,威靈頓的英軍騎兵只保持在平均12%的水準。
! c. ~2 @0 ^) }1 _1 L% s9 e' k! l0 _! A: `
當時的騎兵可以粗略的分為:輕騎兵和重騎兵兩大類。進一步細分則包括:胸甲騎兵(Cuirassier);火槍騎兵(Carabinier:這個詞直譯應該是「卡賓槍手」,早期騎兵中只有此類騎兵裝備火槍,因此得名。可是,到了拿破崙時期,騎兵基本都有火槍,並非此類騎兵獨有,所以我不知這麼翻譯是否恰當,還請大家幫忙!);龍騎兵(Dragoon);驃騎兵(Hussar);獵騎兵(Chasseur);槍騎兵(Lancer);俄國哥薩克(Cossack)等等,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下面讓我們逐一看看這些類型的騎兵。
* ?$ R, b% e) @, ]0 }3 n" a. I% B6 Z
重騎兵:
, w9 V8 w) c6 K' I
5 H/ S4 s  Y* I顧名思義重騎兵的騎手和馬匹較之於輕騎兵都要高大強壯一些。早期的拿破崙胸甲騎兵甚至要求身高在1.8米之上,而其所用馬匹只限於諾曼第地區的某一強壯品種(具體情況不祥)!重騎兵是戰場上的重要突擊力量,用於突破敵方陣線弱點;給已經動搖的敵方以毀滅性打擊。有鑒於此,當時各國軍隊都很少委派重騎兵從事戰場衝殺以外的任務。重騎兵包括:胸甲騎兵、火槍騎兵,以及英軍的龍騎兵。
9 F1 L8 B  E( I( ?/ I; f. ?" S! t' [( [, m' Y6 G# s+ S
胸甲騎兵:
5 x, r9 j  \/ C" g# _1 a5 L; p1 H" y4 V" S5 A* v! S$ w
明顯特徵是騎手配有胸甲。胸甲由前後兩片甲板組成,主要材料是鐵,搭扣和鉚釘為黃銅(法軍),由皮帶連接,表面拋光。胸甲重量約為8公斤。當時歐洲大陸各國都有胸甲騎兵的建制,只有英國直到滑鐵盧戰役之後才引入胸甲騎兵。關於是否使用胸甲,一直存在爭議。毫無疑問,胸甲的主要優點是對於步槍槍彈有一定的防護作用,提高了騎兵的生存能力。此外,拋光的胸甲可以起到一定的心裏震懾作用。缺點是厚重的胸甲對於人員和馬匹都有了較高的要求,因此供給胸甲騎兵的開銷也就遠大於其他類型的騎兵。而且一旦失去坐騎,笨重的胸甲騎兵就會變得寸步難行。除了胸甲,胸甲騎兵還配備頭盔。法軍頭盔也是鐵質,下部環繞毛皮,頂部配以黃銅的隆起頭飾,輔以馬的鬃毛。
+ |- N- p& O9 f( Z+ j8 q  }2 w% ?
龍騎兵:4 V. [0 Y) y7 {' K/ ~- E2 U

" k8 l5 h! A& Y! W1 o早期的龍騎兵是一種騎馬的步兵(mounted infantry),逐漸演變為騎兵的一種。拿破崙時代,龍騎兵的情況較為複雜。由於沒有胸甲騎兵,龍騎兵在英軍中便是重騎兵的一種(另兩種都是近衛部隊:Life Guard和近衛龍騎兵)。除了龍騎兵,英軍還有「輕龍騎兵」(Light Dragoon),作為輕騎兵的一種。而在俄、奧、普等國,龍騎兵都被認為是輕騎兵。法國就更難說清楚,手頭的幾本書有的認為法國龍騎兵是重騎兵,有的認為是輕騎兵。但是,比較權威的幾個作者認為法軍的龍騎兵是單獨的一類。我也比較傾向於這種說法。毫不誇張地說,龍騎兵就是法軍中的「多用途兵種」。除了輕、重騎兵慣常的追擊、偵察、掩護交通線、衝擊敵陣等任務以外,拿破崙復古地利用龍騎兵下馬作戰。這就綜合了騎兵的機動力和步兵的火力,頗有點「摩托化步兵」的味道。更為誇張的是,1805年法軍竟然編組了若干「徒步龍騎兵」(Foot Dragoon)團,目的是渡海登陸英國後利用英國的馬匹!各國龍騎兵的使用方法不盡相同,裝束也有差別。法、奧、俄等國的大部分龍騎兵都裝備頭盔,盔頂或為鬃毛或為冠。英國龍騎兵或配備頭盔或配熊皮帽,輕龍騎兵為普通筒式軍帽。普魯士和一些小國的龍騎兵則配備普通軍帽。, [! N1 a5 K, W% X/ X+ o/ r0 M- S$ s
& S8 U) M+ a3 ]! X/ n8 n& {
輕騎兵:   P8 u7 x, O& `! I- i
1 y' b$ K9 S' n( U0 K% B
對人員馬匹的要求相對低一些。比如,奧軍中的匈牙利驃騎兵要求騎手身高1.68米以上,馬高1.48米左右。輕騎兵由於沒有厚重的護甲,加之騎手較輕,機動力要高於重騎兵。因此,除了戰場任務以外,輕騎兵更多地從事偵察、追擊、掩護交通線等任務。輕騎兵主要包括:驃騎兵、獵騎兵、槍騎兵和哥薩克。/ P2 ]/ c8 m  ~1 R- B6 e& m: o

, o) f( h" g; D$ ^4 y* ~驃騎兵:
2 t! A2 o3 L" i! h8 r% E2 ^# J" G8 m$ Y. d% a/ `3 @8 f
是當時歐洲各國騎兵共有的一個輕騎兵類型。Hussar這個詞源於拉丁文cursarius,意為入侵者或襲擊者(Raider),尤指巴爾幹北部地方出現的強盜。後來被匈牙利的馬扎兒人(Magyar)借用來稱呼輕騎兵。驃騎兵以服飾華麗著稱,他們喜歡通過讓人眼花繚亂的制服顏色、編織方法、花紋、頭飾、花邊等等方式區別於其他騎兵。明顯的標誌是左肩垂下的斗篷式短外衣,這種服飾源自馬扎兒地區的突厥部落。另外由於驃騎兵的服飾緊身,沒有口袋,存放貼身物品的儲物袋就成了驃騎兵的另一特徵。儲物袋系於武裝帶上,自然下垂,通常配有各種裝飾圖案。華麗的外表加上騎兵原本放蕩不羈的遊俠作風使得驃騎兵在私生活上往往風流成性,不拘小節。0 [$ D& F% \4 U

, d: h3 i2 x3 t4 I- h2 |獵騎兵:
. a% m, c" Q2 O: I
6 j  s8 g- S: Z3 _$ f又是法國獨有。1779年,法軍中第一次有了獵騎兵的建制。拿破崙時期,獵騎兵成為法軍輕騎兵的主力。相比驃騎兵,獵騎兵的服飾較為簡單,價格便宜,所以也就利於擴編和補充。即便如此,到1815年法國獵騎兵仍有至少18種軍帽在不同的騎兵團中使用。值得一提的是,一套近衛獵騎兵的上校軍裝是拿破崙最為鍾愛的服飾之一。  
' O2 Y: |& V/ B% [; }- f# k  h$ ^& L
槍騎兵:
( T/ k" K8 v9 Q* K( i9 Q4 O8 q0 U
4 [8 }) m/ l% k7 {一度被法軍認為是過時的騎兵類型。英國也一直沒有槍騎兵的建制。而奧軍1792年時保有6個團的槍騎兵,1805年時仍有3個團。普、俄兩國在整個拿破崙時代也都一直有槍騎兵存在。上述三個國家稱槍騎兵為Uhlan,而非Lancer。拿破崙在1807年波蘭戰役期間被波蘭槍騎兵的戰鬥力所吸引,遂招募4個中隊的波蘭自願人員編入近衛騎兵。1809年改編為近衛軍波蘭槍騎兵團(近衛第一槍騎兵團)。1810年又組建近衛軍荷蘭槍騎兵團(Dutch Lancer:近衛第二槍騎兵團)。因為其制服上衣顏色純紅,又名「紅色槍騎兵」(Red Lancer)。1811年,因槍騎兵的表現出色,又進一步將6個團的龍騎兵轉型為槍騎兵。關於槍騎兵的作用也一直存在爭議。其最大的優點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抗步兵方陣。法軍槍騎兵所用長矛長2.7米,長於任何上刺刀的步槍,因此如果不被子彈擊中,槍騎兵能夠先攻擊到方陣內的步兵。缺點是:槍騎兵不適於樹林等複雜地形上的偵察、警戒任務,失去了部分輕騎兵應有的功能。而且,槍騎兵需要進行更多的訓練。由於與對方騎兵近戰時長矛過於笨拙,槍騎兵須換用馬刀,所以除了掌握長矛的使用技巧,槍騎兵還要熟練使用馬刀。曾有回憶錄記載槍騎兵要進行55種不同的訓練項目,22種對付騎兵,18種對付步兵,還有15種基本訓練!6 u! I. g: f4 H  G2 Q! R/ f" S- l
* }' i: |% J3 C6 ]* j7 f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各國騎兵的組成情況。由於各國騎兵編制一直在變化,在這裏我只考察某一時間段的大概情況,主要是讓大家對各類騎兵的比率有一個大致的概念,並不求全。騎兵「中隊」(Squadron,不知直譯是否恰當?)是拿破崙時期各國騎兵的基本單位,相當於步兵的「營」。中隊通常下設兩個連,每連約有72~120人。法軍騎兵團通常由3、4個中隊組成,個別龍騎兵或輕騎兵團會有5個甚至8個中隊。理論上,法國重騎兵團大概有官兵800~960人,龍騎兵和輕騎兵團約為1,000~1,200人。但是實際上,很少有部隊達到這個上限。在滑鐵盧,法軍騎兵團平均只有400多人!通常兩個法軍騎兵團組成一個騎兵旅,旅上面為騎兵師,進而組成騎兵軍。除了獨立的騎兵軍,各步兵軍會配有一個師(或旅)的龍騎兵或輕騎兵。拿破崙騎兵的鼎盛時期(1809~1812年)共有:14個團的胸甲騎兵;兩個團的火槍騎兵;30個團的龍騎兵(後有6個轉為槍騎兵);13個團的驃騎兵;30個團的獵騎兵;9個團的槍騎兵。英軍騎兵團通常由三個中隊組成,每團人數在450人左右。三個團組成一個騎兵旅,有的騎兵旅歸屬於某個騎兵師,有的作為獨立單位,自由配備,臨時編組。英軍騎兵規模較小只有20個團,其中有7個團的重騎兵和13團的輕騎兵,通常與幾個小盟國的騎兵混編。奧軍騎兵團的編制較大,通常有6到8個中隊,每中隊130~150人。奧軍胸甲騎兵和龍騎兵團基本保持在1,000人左右,驃騎兵和槍騎兵團有1,300到1,500人,所以儘管騎兵團數量較少,奧軍的騎兵規模並不小。1805年,奧軍共有8個團的胸甲騎兵;6個團的龍騎兵;6個團的Chevauxleger(奧軍特有,但實際上與龍騎兵並無明顯區別);12個團的驃騎兵;3個團的槍騎兵,加上匈牙利驃騎兵,總人數達58,000人。普軍騎兵團由2到4個中隊組成,每個中隊100到150人。1813年普軍有正規騎兵36個團,其中4個團的近衛騎兵;4個團的胸甲騎兵;8個團的龍騎兵;12個團的驃騎兵;8個團的槍騎兵,共12800人。除此之外,普軍還有18,000人的非正規輕騎兵(Landwehr)。手頭沒有俄軍騎兵編制的細節,只知道1812年俄軍共有:6個團的近衛騎兵;8個團的胸甲騎兵;36個團的龍騎兵;11個團的驃騎兵,5個團的槍騎兵。此外還有近3萬人的哥薩克。  
2 I/ I0 n6 W9 Z/ i$ p1 e   
; j  J/ B4 O7 M" z! I2 `9 p7 n(二)騎兵的裝備和戰術0 m4 N2 N* w# z
, v' b' r. H+ E( C; I. b# M6 \
拿破崙時代,冷兵器(直劍、馬刀和長矛)是騎兵的主要武器。各國的重騎兵裝備的直劍長約1米,或兩面開刃或單面開刃。龍騎兵的情況又相對複雜一些,法國龍騎兵有些團裝備直劍,有些團裝備的雖說也是直劍不過劍身略有彎曲(沒有馬刀彎曲的程度大)。其他國家的龍騎兵也是有的裝備直劍,有的裝備馬刀。輕騎兵則一概裝備彎曲的馬刀。無論是直劍還是馬刀基本使用動作包括:刺和劈砍兩種。槍騎兵使用的長矛前面已經介紹過,法軍騎兵所用長矛長2.7米,普、奧等國的槍騎兵長矛更長一些,約為3.7米左右。0 ^4 J. h' I) O; a
* s6 |  q& S, k: s0 s& |9 L7 A
除了冷兵器,當時各國騎兵基本也都配有火器。一個騎兵裝備的火器通常包括:一支短款燧發槍,一到兩支手槍。短款燧發槍基本是各國步兵燧發槍的改進版,根據騎兵種類的不同,長度和個別細節略有調整。由於種類較多,在這裏就不一一介紹了。騎兵衝鋒時候基本處在高速奔跑狀態,根本無法正常瞄準開火。即使開火,也只能發射一發而已,沒有時間再裝填。所以,短款燧發槍對於衝鋒的騎兵無疑是一個累贅。有時騎兵嫌火槍礙事,乾脆在衝鋒前將其丟棄。儘管事後要為丟掉火槍而受到經濟處罰,騎兵仍認為這是值得的。手槍在短兵相接時能起到一點作用,但一支手槍也只能打一發而已。(參看:上一部分最後圖中的哥薩克)騎兵防禦或者下馬作戰時,火槍還是很必要的武器。這時,騎兵基本上已經等同於步兵了。
( H' A7 @3 @  B7 f. A! M5 k
0 {& G" K7 A* W1 V& A# c- z0 g8 T( T騎兵的戰術隊形相對簡單,沒有步兵那麼多的變化。衝鋒時,兩列橫隊的形式基本為當時各國所接受(匈牙利驃騎兵好像是3列橫隊,不過拿破崙時代後期也改為兩列橫隊)。不過,戰場上一個中隊的一、兩百人有時無法形成足夠的衝擊力。所以,騎兵通常以團為單位發動衝鋒。這時,團裏各中隊一字排開,形成更大規模的兩列橫隊。有時依照敵方情況,會發動整旅,甚至整師的騎兵衝鋒,場面巍為壯觀。行軍或待機時,需要縮小正面。中隊裏的每個連都會改為四排甚至更多排的小縱隊,前後依次排開,形成隊形較長的縱隊。
' R$ L4 z9 B( u; d- e% O6 ]6 O! D
+ ~. C( H- ^4 ^) Q5 k騎兵衝鋒的全過程是呈加速度進行的。在距敵方200到300碼(1碼約為0.914米,下同)的距離上,指揮官會命令:「準備衝鋒!劍出鞘!小步前進!」(Prepare to charge! Draw saber! At the trot – March!)。距敵150碼時,命令「快步前進!」(Gallop!)。50碼時,命令「衝鋒!」(Charge!)。此時,所有號手吹衝鋒號,騎手將自己的馬匹驅至最高速度。前排騎手將劍尖向前作刺殺狀,後排騎手保持高舉狀態。加速度衝鋒使得騎兵在接敵之前保持了隊形的相對完整,給敵方陣線造成瞬間的最大衝力。如此衝鋒是針對陣容齊整的敵方步兵或騎兵進行的。當對方陣腳不穩或潰散時,騎兵的速度就更為重要。此時,便可以放開了衝鋒。  G8 \& V  S8 w% O

/ x% Q; ?0 Y7 R! S( h: K( E0 h: c* K對於步兵方陣,一次衝鋒基本難以奏效。所以,在騎兵充足時,會採用多個波次的方法。一個騎兵旅的兩個團前後間隔一定距離,先後發動衝鋒。第一波吸引敵方火力,並造成一定的混亂,隨即穿過敵方方陣間的空隙改變方向返回。此時,敵方步兵消耗了彈藥正在裝填,方陣上出現的個別「弱點」也沒有恢復,拍馬趕到的第二波騎兵往往能夠形成突破。不過,這需要兩波騎兵密切的配合。而且,在堅定、訓練有素的步兵面前多波次衝鋒也不太容易達到預期效果。所以說,大多數情況下突破步兵方陣都絕非易事。
! L+ G. U+ T6 B3 U, `0 g6 |7 V0 S8 H! |
騎兵對騎兵往往會形成混戰的局面。兩方騎兵相遇,交錯穿入對方佇列,放慢速度後與就近的敵方騎兵短兵相接。這時,騎手對馬匹的控制;馬刀的使用技巧決定了近戰的勝負。統計顯示,真正面對面的騎兵近戰傷亡並是決定性的。反倒是一方不支潰退時,會被背後的追兵盡情砍殺。所以,騎兵旅或者騎兵師通常會保有一定的兵力,一旦己方騎兵被迫後撤,用來掩護撤退。
0 K5 t2 A2 V' q5 j8 d. B
. \" K/ u, B0 S8 N( ^8 t- S0 u騎兵對炮兵的衝擊時,在較平坦開闊的地帶會儘量散開隊形,減少「葡萄彈」的殺傷。在較崎嶇地帶,騎兵應儘量發揮機動力強的長處,利用地形,以一部正面吸引,其餘側後包抄。攻入炮兵陣地後,將炮手悉數砍殺,儘量保留炮車的馭手,利用其將繳獲火炮運至己方。如果遇敵方優勢騎兵反擊,則破壞裝填用具,掀翻火炮,後撤。
  M# c  S+ ~* v& |$ ~( i% V' D
關於輕騎兵的戰場偵察和掩護交通線的任務,並沒有太突出的地方可寫。這裏只想舉一個拿破崙對龍騎兵使用的實例,讓大家看看「多面手」的情況。烏爾姆戰役之後,奧皇退出維也納向北與俄皇亞歷山大匯合,法軍尾隨追擊。在此期間,一個師的龍騎兵被派往西北方向的Pilsen偵察;一個師協同達武的第三軍留在維也納維持秩序保障交通線;一個師在維也納東南監視波西米亞方向;一個師在確保Augsburg的補給基地安全後,正星夜趕往維也納。其餘的龍騎兵師配合兩個師的胸甲騎兵構成一股足夠強大的打擊力量,對聯軍後衛部隊不斷施加壓力,使其不得安生。
.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kaixinren雪仔的『軍事版』- 歡迎交流~[+左, BOY]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