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280
- 精華
- 0
- 威望
- 16
- 魅力
- 371
- 讚好
- 0
|
1#
發表於 2010-2-7 10:01 PM
| 只看該作者
窮國債務 考驗歐羅區兄弟情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205/3/ghai.html
) Q8 f3 a2 [) ~. [. w繼中東[url=]杜拜
5 z+ N. f, L8 z- `6 u4 H[/url]之後,歐洲幾個負債國家償還能力再惹關注,令到歐洲憂慮情緒加深,觸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在歐洲有相當業務的公司如滙控股價昨日亦受累下跌,令恒生指數二萬點的心[url=]理大8 f! T( `. ^; C9 h& P9 M S# v. Z
[/url]關失守。早有分析指出,歐洲經濟內傷未瘉,今次隱患浮面,自然令人擔心,會不會又有新一輪的震撼,以至另一波的金融海嘯?& N& n7 b/ s/ }* ?* Q+ a. H6 V
當中東債務危機在月前爆發時,市場目光已落在歐洲高負債國家之上,焦點之一是不久前舉辦過[url=]世界盃
3 Z1 L9 J: a: v9 O" g% J5 n[/url]的[url=]希臘/ q. }7 f3 C/ h1 A# `% L U
[/url]。到了今個月,希臘的龐大預算赤字惹起關注,為了籌措資金,希臘政府要借貸伸手,但在還債能力備受質疑之下,希臘唯有要求身屬的[url=]歐盟6 y& s$ Q: K& \, t$ F
[/url]協助,同時承諾削減預算,不過,政府的削赤計畫一出,希臘最大的工會已出聲反對,揚言要罷工抵制。工會認為,新政府去年上台時,曾承諾要帶頭提高工資,如今要削減預算赤字,等如放棄承諾,故此大力反對,希臘能否削赤成疑。) q, ~; m( ?8 O; {2 |+ z- N
想保宏圖 富國逼出手相助- G: I. y; \2 Y4 {6 Q0 O6 I0 o
希臘危機未解,歐洲另外兩個債務沉重的國家[url=]葡萄牙1 A) X" O; C) i0 g1 @2 V
[/url]和[url=]西班牙1 u& a: K7 E* n0 U) {0 r& J! z
[/url],同樣有機會「火燒連環船」,由於葡萄牙無法發行所需的國債,外界估計支援擔子可能又落在歐盟之上。消息傳出,令到[url=]歐羅$ {/ |- Q9 T; g: p/ b, y! @) ]
[/url]匯價急挫,黃金和石油亦在衰退威脅轉強下回落,整個震盪隨之擴散至[url=]美國
3 s4 K4 `: G& w1 f[/url]華爾街,然後再在昨日觸發包括香港在內的亞洲股市急跌。2 Q# s* O, G$ O! L
歐盟窮國可能出事,市場有兩派不同意見,悲觀者認為,幾個窮國底子薄弱,而且拖欠金額龐大,根本無力償還,而且他們涉及的債務比杜拜為高,危機殺傷力相應增加;樂觀派則認為,歐洲債務危機潛在已久,各國早有留意,情況一如杜拜最後獲富兄弟出手相助,歐盟成員中的強國如不想解體,最後亦要出手相助,正因為擔心歐盟要負起財政包袱,歐羅才會應聲倒地。
- |5 X/ Q* Z; \1 T# p* w- i 歐羅區成員國爆發債務危機「累街坊」,成為盟國一大考驗,這個情況出現,既有金融海嘯帶來的衝擊,也有歐羅體制上的因素。歐盟和歐羅的成立,是歐洲各國間的經濟聯盟,這種聯盟沒有像美國洲份和聯邦政府的堅實政治關係;甚至沒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在政策上的協調,要保持歐盟運作和歐羅匯價,有賴成員國之間保持高度的金融和財政紀律。由於天然資源和經濟條件不同,加上政治上互不從屬,各國要同心同德執行嚴格的財金政策,難度非常之高,所以歐羅尚未面世,已有大批經濟學者不予看好,即使歐羅通行多年,預言這種區域貨幣最終解體者仍大不乏人,今次希臘以至「雙牙」出現的困境,也可以說是預期之內會出現的考驗,金融海嘯只是扮演了藥引的角色而已。4 h1 g% i0 C$ D9 k4 r5 `/ h
暫無大礙 執平股須防反覆' c- y% U7 O/ V% G4 {3 T- s K) q
成員國債務危機考驗嚴峻,對歐洲各國來說,合組貨幣抗衡[url=]美元
, _0 ~/ B5 p! r6 v. }$ o) r T[/url],是得來不易的成果,償了心願之後,是否就讓一次震盪令宏圖落空呢?假如成員國中的強國不想出現這個結果,出手相助似乎是唯一方法,關鍵只是如何減低要付出的代價。由於歐洲[url=]央行
$ K+ X9 @ ~* N9 b1 y[/url]對金融有豐富認識,相信會盡快研究出應對今次危機的方案。
) K5 s+ t5 D6 V/ ]2 t; ^ 歐羅區的債務危機會否擴散,相信不會拖延太長時間,答案就會揭盅。對香港來說,歐洲市場波動的影響,沒有美國市場波動直接,如果美中兩國能夠在危機中穩住陣腳,港股的壓力就會紓減;至於實體經濟,由於本地基建陸續展開,內需逐步增加,只要情況不是嚴重惡化,受到的即時影響相對有限。不過,經過接近一個月的跌市,市場情緒開始變得審慎,加上中國逐步退市,炒賣資金減少,短期港股仍然會相當反覆,投資者想趁低吸納,適宜戒急用忍,並以閒資投入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