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3802
- 精華
- 0
- 威望
- 150
- 魅力
- 0
- 讚好
- 0
|
1#
發表於 2005-12-14 01:55 AM
| 只看該作者
[轉貼] 農民給香港人上的通識教育第一課
很值得大家深思的一篇文章。
7 Z" v q, [- D8 Z+ e8 [. {6 Q8 @4 u$ F
0 O, A; \" k, c7 v) t" m |作者:文思慧- _' D& t& r. {7 R. _; A8 V6 a. d
* b: \, z9 K6 C# u, I; h飯桌跟前起革命,腳下無泥偽抗爭' A& ]9 I* y/ c2 h7 k5 g$ i, W% d
4 Y4 S4 Q" W+ K9 W2 N
H8 `3 B- M$ b$ `. I" k7 b, iQ1:第三世界的農民抗議些甚麼?5 n/ }! z; R1 M* A- b7 v0 z3 B
( o- L+ B4 p$ p' M! A0 c答:一. 生計艱難, d( R' h3 [% p) S, U1 }
二. 農耕文化--即植根於土地的文化--之喪失$ z" N. {. h7 a9 o: g1 q+ R
( `) t. R* f. ^9 v市面上通常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 E; Z4 ~ F6 |2 y # h6 I2 X6 \% N0 j. C
8 E! E# H9 B! [% W8 r
Q2:為甚麼農民會生計艱難?難道他們自養自種還不夠吃和用嗎?5 k! J2 a. B* J7 R. T
C* W+ h @4 m" _/ i$ M* A答:首先,現時世上很難保持農村自足,農民會被促使去接受教育或送子女到學校接受教育,有病要到醫院去求醫,又要向化工集團買農藥及肥料等等,又要購置各種現代化用品以防自己被現代社會淘汰出局......這些,在在都要金錢;於是,農民就要種植一些經濟作物以賺取金錢,但亦同時跌入國際貿易的羅網,錢是愈賺愈不夠,連生計也賠上了。另一方面,國家需要農民生產低價原料去支援工業,以讓工業產品進軍國際市場,又需要農作物去養城市人、公務員及軍隊等等,還要推動農產品本身去在國際貿易中賺取外匯。種種剝削,都是以農民為目標﹗
% Q$ g m8 X+ {
G8 _' y$ F; v故此,要抗議世貿,也不能忘記抗議明知犧牲農民也要入世的各國政府。
$ E, u1 @1 s5 m0 o/ g3 w
1 e6 u$ X; f. v: J! m% h! x: d' E
' E: M1 z0 {( b) FQ3:有句流行口號:「貿易可以脫貧」;國際貿易不是可以增加選擇--農產品可銷往全球各地,拓展市場,難道這不是個最有惠於農民的出路嗎?1 A4 r% r* N( G! h) i
6 E/ S! _2 d2 v6 @* I' `- }7 |1 x: z答:農業為天下本,自古皆然。這裏的「天下」,是指本土之內,這裏的「本」,是指生活所依,文化所繫。今將農產品轉作商品,「市場」更是國際市場,不單是以經濟強國及跨國企業的利益去決定產品價格,農民所得更經多重中間剝削。再者,農產品是為遙遠國度的消費者的需求而種,根本無須符合本土的人、土地、生態的需要:工業化、密集單一及污染浪費的農耕畜牧成為主流。這又算是甚麼出路?
) W2 l$ W! |: Q$ r5 | ; y: }: {. l0 l9 p; ~; D+ C( Q& ]$ P
說「貿易可以脫貧」的人,不是對社會、歷史及農業無知,就是有心整蠱。# E8 N- w, j, [9 u* F
- e/ I! V6 } {/ O' X
+ v" V/ I. ]$ E4 R2 N% C- dQ4:但有人說,真正的自由貿易之下,市場真正開放,貧國的農業便有機會發揮其競爭力,利用其比較優勢,進佔富國市場,又可引進富國的先進技術,這豈非「發展」的坦途?
( @1 ]" M' h" _/ E2 h 1 _2 j7 G9 F* p' m
答:首先,所謂貧國的比較優勢,往往就即廉價勞工,及環境生態大賤賣,結果是農民相殘,生靈塗炭。再者,所謂先進技術,往往不是適切技術,而只是跨國農業化工及機械廠企業等等的另一謀利陣地。可想而知,甚麼自由貿易、開放市場、發揮競爭力,都是叫農業與農民和人民的需要脫鉤,在商品化中自掘墳墓。譬如當需求改變或出現其他貧國提供更廉價產品時,出口市場便會消失,屆時這樣的農產品出口國便只能坐以待斃--其本土的傳統知識、水利設施、生態環境等都已遭到嚴重損耗,要回頭重新滿足自己人民的生活所需已變得舉步維艱。. w6 ^( s) S( A3 a( w: M& G7 O
* w2 q. |: |& m0 i/ T- x; a9 _ y7 G
6 W# t) u- R! l8 ^& y" BQ5:現時一個討論世貿與農業的焦點是反對富國補貼其國內農業所造成的傾銷,那麼是否沒有補貼、讓農業在自由市場中浮沉,就是我們對農業與農民的期望?
( \- K. n& O. A9 s9 P& [- A9 J) l
2 F7 v1 `8 i* g8 w9 M. ]* g" _- h答:首先,傾銷不一定是富國補貼所造成的,就例如加入世貿後的南韓,豆市場就充斥著中國進口的廉價豆,令本土出產的豆無法競爭--這就是無須補貼也會造成的自由貿易下對農業與農民的傷害。
, S* y7 X9 R0 y# [, n9 R( B& r |* Z$ q" N 3 A3 o' D( u$ o7 o. n0 E1 c
其實,即使是補貼,農民又是否真正受益?現代農業生產極度依賴化工與機械,農民每每須借債來生產,所以補貼實際上是補貼各種大企業。歸根結柢,讓農業在自由市場中浮沉,是不會真正俾益於農業與農民,因為自由市場反映的是一些抽象的、普遍的、可以被金錢量度的價值,對於農業和農民生計與尊嚴所繫的本土文化及生態的傳承,只會淘空抽走。而當醫療、教育、科學技術、知識、文化、環保、永續性及生活的種種都被金錢及為金錢服務的「現代認証」騎劫去時,這一切都會與土地脫離,農業和農民在這些方面的價值不再被承認,是當然的結果--農民被逼要去賺取金錢去換取這些被認証了的醫療、教育等等,正是自由貿易這個錢幣的另一面。( e* U# L0 o9 T- O- y7 K+ P$ c9 Z3 B
0 i9 w d% i; G: X所以,農業與農民的問題不是要去賺取更多金錢,更不是讓他們參與自由貿易去賺多一些錢,或者是補不補貼農民的問題;育養本土土壤讓永續農業與農民有所發揮,重新發現及尊重農業生產對本土的人的需要和對生態維繫的貢獻,才是問題的結癥,也是就著農業來質疑世貿的關鍵所在。% b9 F8 i5 i+ e+ }; k
^4 m! \ z5 D' ?如果世貿自稱代表自由貿易,愛護農民與農業者,就不是要向世貿提出名實相符、要搞好自由貿易的要求,而是指出自由貿易就是反農民、反農業,所以世貿就是反農民、反農業﹗4 s2 o, D+ K% Z3 L$ x$ n2 E+ ?
9 r$ N w$ V* r" s8 d% b
2 V2 ?+ K3 `8 N
Q6:香港人要做些甚麼?: R8 q' z! M6 T3 ]
- P5 N+ M# ]7 ?" Z
答:在世貿來香港開會的當兒,我們聽到很多關於農民與世貿的資料、分析和意見,當中有些對世貿似批判實支持,有些對農民深表同情,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要在實際生活上作出改變,才可以真正惠及農民,可謂口惠而實不至。前者叫出「貿易可以脫貧」、多買公平產品的口號,其實正是將農業推向進一步的商品化,並美化消費主義的行為,這些說話令本來已經沉緬於「自由貿易」的暴力論述中的香港人,更加泥足深陷,難於自拔,可謂不說也罷。, U6 W& E, b# u H. g$ V& b
8 j! ^2 a$ F* R至於只講不做,則是不去揭穿香港人是如何在農產品及食物市場中佔盡便宜、作為既得利益者的角色,而作出改變。香港人在農業上不事生產,對長期依靠大陸及世界各地剝削農民與環境之下生產出來的廉價食物視為理所當然;大家對毒菜毒魚運入香港怕得要死,卻從不關心在大陸菜場魚場天天接觸這些毒物的生產者及被污染的周遭環境;對於在香港本地逆流而上的漁農畜牧生產者,大家將他們身陷重重困難的處境,視為他們仍然留在這夕陽行業的必然代價,卻完全忘記留守大地為價值之本,背棄大地正是商品化的共謀。
% `. A$ z' l/ J/ t; N# C 5 ^# O1 ^# x Z) C
如果我們不去重建依繫著本地土壤、知所節制的生活觀,不去質疑現代化社會所定下的衣食住行消費的單一標準,那麼,要拉近貧富懸殊就等如追求人人都有高消費力,要高就業率就是讓大家一齊去從事將大地與人對立、又對兩者同加剝削的工種。這些以物質富裕為目標的全球化意識型態,不但無助於公平的達致(因為這種富裕是不可能達到的,資本主義下的財富壟斷及地球的有限承載力,已經保證了只有部份人能夠這樣消耗),反而是參與摧毀所謂未/低發展地方過自主生活的力量。所以,筆者建議,趁著現時「外地農業與農民」在香港忽然被炒作為一個熱門話題之時,我們的社運界好應和其他市民一樣,把握這個機會好好學習:不單只空喊口號支持第三世界農民,而是去反省一下自己其實對於資本主義蔑視人在本土生活中所孕育的尊嚴與智慧,都未有真正的批判,更無超越這個單一視野與樊籬的決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