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5396
- 精華
- 1
- 威望
- 5051
- 魅力
- 68
- 讚好
- 0
- 性別
- 男
|
1#
發表於 2007-5-12 11:30 PM
| 只看該作者
道德 (轉載文章)
道德有兩條法則:基督宗教耶穌的金律和儒家孔子的銀律。
) D! @( R3 D) p4 U* l) K7 e0 C3 j% q; \+ C! B
金律說:「己所欲,施於人。」(「你們若要人怎樣待你,你們也要怎樣待人」)銀律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然,正如馮友蘭所言,孔子也說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其實與金律的精神相通。)2 ]1 n2 E7 K/ Q. }( p
$ \; s, K0 E. e2 i$ x$ W$ t8 L
兩條法則皆涉推己及人的機制,思考我與他人的關係,因此乃是對道德的最基本考量。兩條法則一般情況下是等價的,然而,在特別的個案上,卻表現了極不相同的價值取態,甚至衝突。
* D5 o3 \+ x+ j7 b" [ c) {) F1 N
3 p* E. t" O( @5 k$ N% t金律的例子是:「我想玩的遊戲,雖然你千萬個不想玩,但我還是不擇手段,想方設法的,迫你玩。」銀律說:「我不想玩的遊戲,因為你想玩,我縱是千萬個不想玩,還是讓你玩。」0 e( i }3 a v$ s L
1 A: b. Y9 @6 W
銀律的精神,一言以蔽之,在「恕」,恕道是儒家道德的核心,用現代的話語,「尊重」是勉勉強強,但境界還差很遠的對譯。
% U, W7 l5 k) Q6 a! n n- W: e/ i2 M' c& i1 @; Y1 W- H7 W# M! t1 ^
金律適用於人類的共相,銀律更適用於人類的殊相,如何處理金律和銀律的衝突,以及兩條法則的運用條件和限制,是整個道德論的根本問題。
! D1 D4 ?" U1 _, V% ^
0 J+ U& S4 y1 t+ n+ V7 f今天,我就在金律與銀律之間,像所羅門王判案故事中那個可憐的嬰兒一樣,遭撕裂了一整個中午,箇中磨折,很痛苦。 5 c1 O7 a9 r& s4 }$ B. K! C, Y& c# N
http://bcclam.blogspot.com/2006/09/blog-post_10.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