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13154
- 精華
- 6
- 威望
- 4046
- 魅力
- 2119
- 讚好
- 1
|
1#
發表於 2008-2-16 01:01 PM
| 只看該作者
[文章轉貼]「艷照門」──網絡中的騷動
「艷照門」──網絡中的騷動 --阿藹: R: }7 h: I5 l6 O; }
# x0 E, s+ U4 J2 w c4 ]
這個新年真妖艷,藝人私房照的混戰沒完沒了。( p8 F$ r3 i# x2 A0 H
6 D9 _2 h7 x/ R$ I! @$ n
「艷照門」* o) {. i& x* b! u9 N6 [0 V
) D/ ?3 t- u* i% K! @" ]& \過去幾天,Facebook的朋友,分別加入了兩大陣營,一個是「停止發放侵權照片」(侵權組),另一個是「強烈要求鄧竟成去加拿大捉拿陳冠希」(捉拿組)。
5 S/ E+ ]1 n) m* X6 }6 a2 A+ i' b# [ I* D6 |0 F" f
「侵權組」迄今有73名成員,有14位朋友加入,組群宗旨是:「呼籲停止發放侵犯人權、私隱權、肖像權、性自主權、以及版權的照片」。有12個牆上討論,當中成員提出「不觀看、不轉發、不討論」的原則。
5 M/ H) C- z* }3 t6 d# x& s/ ~' k9 i& D. B1 j
「捉拿組」迄今一共有1,647名成員,有9位朋友加入,組群要求警方徹查陳冠希是否在當時人知情下拍攝照片,並要求鄧竟成澄清較早前的「釋法」。有頗多挖苦陳冠希的Photoshop,135個牆上討論。
9 E: w3 P* E" N9 V# B
; c% o' R4 D5 d從比例上看,我較多朋友加入了「侵權組」。我想了又想,覺得道德乃個人選擇,而當警方不理相片真假,以淫審之名處理案件,那些相片變成無主孤魂,公與私的界線變得模糊。但我亦覺得無必要把罪魁禍首鎖定為陳冠希,假如是你情我願,拍攝私房照沒有問題,最錯是沒有好好處理。最後我兩組都沒有加入。! s( y/ q V. \0 f6 H
( F# X' y" e% a
然而,作為 inmediahk.net的編輯,面對著專欄作家上載與事件相關的照片,在法律上沒有踩界的情況下,刪除與否,又是另一個選擇。若要落實保護相中人的私穩,大概連談論也變得不道德,何不像衍空法師所言,磊磊大方地面對因因果果?
% X) x' I( G, j+ o3 ~( e
! E7 _! N* B3 x) e起首,這可能是一宗盜竊事件,阿媽教落要路不拾遺,但沒有人承認東西屬於自己,網民袋袋平安。英皇集團不以民事禁制,要求警察介入,而警方亦以「真假不是問題」的態度,再以「淫褻及不雅品物管制條例」(淫管條例)之名來制止照片傳播,事件演化為公眾議題。
8 U1 u$ _6 F, e% X# g6 x; U0 T; W8 _9 v x5 \: {
若沒有警察的高調介入,我大概不會去搜尋那些照片。其後,網友把首批十多張的私房照傳送給我,讓我「研究研究」。這些照片到現在還留在我電腦的硬盤。這幾天曾認真考慮是否要刪除,但至今還未找到足夠的理由說服自己去消毀這些照片。等待著事件回歸正軌。$ J# f t" N2 H" b/ r e+ r
0 w. g* v8 x" R* v4 T) j( b' Z0 `「私處」不私- o% ^8 @9 E5 R7 a1 n: ?
! U6 C4 ~# F$ E _" f! s, _) p不論私隱也好、盜竊也好、版權也好,都要有主體去宣稱其權利,但相關人士、財團沒有這樣做,而是利用了公器去處理。
6 D: h6 Z9 c# W+ q8 \( g7 Z( k, H! j# z# i9 g5 w& |6 ~- D( n
公器出動了,以淫審之名捉了網民,要即時還押八個星期。接著,警務處處長鄧竟成再引用「淫管條例」說「管有以供發佈」、「電郵及點對點傳送」亦會觸犯相關法例,並要致力查出相片源頭等等。$ S- A8 V! z! @" \2 a. U. b
. c: O8 ~% }; g; w" H0 Z
潘朵拉的盒子打開了。; ]" {$ G! L, Q; X
, h" T* B; n0 u/ G! Z當政府權力要壓制「私處」的流通,這個「私處」再也不私。
5 T6 \1 N+ i9 k3 g
, _" w- S3 F4 ^/ O I當演藝界以「私處」為恥而不敢認領、傳媒以「私處」來爭銷量、警察以「私處」來顯雄風,很難怪網民不尊重私穩:這個「私處」已經使網民身陷囹圄、多個主要論壇要自我審查、成人討論區網主因管有可能是淫褻照片而人心惶惶。( Y: X% l/ \9 G; ?. r/ a9 B: U
+ M P3 a" R9 q) S5 P; }' O+ Y7 K
網絡暴民誓要判辨相片是真是假、是「不雅」是「淫褻」,要從種種蛛絲馬跡中了解被拍攝者是否知情等等──這些事情,本應由警隊來調查,然而,「相片真假並不重要」,警方如是說。
4 l0 F. Z+ P F7 @& B5 Q
# Q: f7 E# ?. f3 ]& c s" V# F「新貧友」的憤怒
3 q( h, I5 ?8 P+ i
4 P/ d# S' ?8 G" C& Z" j: B當真相被懸置,執法和司法者的「網路嚴打」行為究竟在為誰/甚麼服務呢?警方當然說是為了保護相中人和公眾利益,隨之而來的質問就是:在執法者眼中,藝人利益是否比一般人更重要?為什麼以往沒有以同樣手法處理網上流傳的艷照?未來警察是否會以同樣的方法去調查和處理相類似的事件呢?
) O' Q5 T( c* s' q' n5 H. D
2 _. f& u% m/ n+ x: X0 _一直以來,法律為富人服務已變成市民大眾的常識,對保時捷超速撞死人罰款了事等案,喧鬧一下又回復平靜。不服務窮人也罷,可是,從第一名被控網民鍾亦天的控方理據和裁判官的「評論」看,當「欠50萬卡數」、「自稱裝修工人沒有固定工作」和「一貧如洗」視為發佈其餘照片的意圖,更張顯執法和司法制度中「歧視」窮人的「行規」。% L, m3 G- b" Y# P5 S
5 a) C' c# y. r5 e2 b& F
香港每天上網超過四小時的網民,隨了學生外,大部份是「新貧友」(New Poor),亦即有點學歷、沒有很穩定工作、收入不穩定、擁有較多自由時間的一群。面對著鍾亦天案的公然歧視,這些「一貧如洗」、「沒有固定工作」的網民「新貧友」當然感同身受,對號入座,激起「法律面前、窮人含x」的憤怒。0 S: o4 |4 X5 g4 l7 a0 [
% B# x- G# `$ N3 N( _" |, ]這種對不公憤怒,化身為<死亡筆記>中的「奇拿」混戰。
/ N m$ Y+ ~- p
3 `( h% c/ L# W3 Y5 y Z奇拿與「色情異見者」6 E9 Y0 T- f l( x: J, K$ S8 n
+ s, c1 F3 x" D6 W
打從私房艷照公開的第一天,就有博客稱發放者為「奇拿」,透過發放照片,以毀滅某些藝人的形象。有的說,這次事件與娛樂圈中利益集團相關,而對著大財團恭恭敬敬、縮頭縮腦的政府和警隊,不顧現實利益瓜葛調查,鑽到互聯網中,實行麻鷹捉雞仔,先來個殺一儆百。) z7 R( F/ C) t) Y- p6 _: N
" H7 D6 ?: l' ?. y
當警方宣稱已找到照片的所謂「源頭」,才發覺在網絡世界發放源頭已經不重要。迄今,七個被捕者均為一般良民,無涉金錢勒索。更大量的私房照在網絡中繼續流動。4 g9 w3 ~- x" X# X
* a$ i4 @* G5 d3 [* @: c
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第一個奇拿」己消聲匿跡,他透過「照片」把身份傳送給「第二個奇拿」,後者的目的也轉移了,享受著與警察上演貓捉老鼠的歡愉。即使警察捉到這隻「老鼠」,大概也只是一個不涉及任何核心利益的小人物。
' ^6 K. Q% i9 q9 |4 f( t1 g T8 I. f) z5 J. ~& ~, q- x
譯評博客宋以朗先生,於網誌裡預見會有更多相類似的「奇拿」出現,他稱他們為「色情異見者」(pornography dissents)。正如宋先生指出,在西方,言論自由包含了色情資訊的流通,可是香港的淫審制度和警察,以壓制色情資訊為目的,色情異見者亦應運而生,潛伏於互聯網中,實踐裡應外合的資訊攻防戰。
4 @, K0 f: h7 F
" d5 w* w1 x8 l* X6 R; Q# i這些「色情異見者」的道路,要比「政治異見者」寬闊、順暢。色情的資訊,在世界90%以上的搜尋器(包括國內的百度搜孤),高踞榜首,市場需求反映著人的食色本性。資訊科技的發展,點對點的聊天傳訊極速進行,把整個「發佈」的概念翻轉,再加上網絡之內「皆兄弟」的朋友互惠分享精神,任何壓制性的規管,不單徒勞無功,更是自找麻煩。
: ] Q9 c( e _+ }, t7 B
: h/ D* Y3 F( Z. Y( F% k1 I$ _0 j! O5 l事主,回頭是岸!. O5 [( r0 n9 A4 y
8 z3 O7 }8 F5 H/ `, W: A
要捉大賊,請回到現實利益瓜葛與關係中調查;要防止侵犯私隱,請加強市民保護私隱意識和能力,政府更不應帶頭侵犯市民私隱(如把市民上網的IP排除在私隱資料之列)。
5 s& z$ k2 D& @+ c6 s: ]
& w+ K$ K$ E0 {. B$ s在紛擾之中,「艷照門」也有一些貢獻,大家開始搞清楚淫審制度中的「三類淫褻」與電影的「三級」是兩碼事,亦使「淫管條例」中,界定「不雅」與「淫褻」界線的「社會整體道德水平」拉闊。
! N: P6 G% _' A4 T5 u' R/ Y0 t% B' w4 l# L
大躍進+ N) f, b& D6 @" z2 h$ ~
1 U* k; T' L! D6 y* t t鄧竟成引用「淫管條例」的三類淫褻物管制條款,說相關照片「不能管有以供發佈」,把很多人驚醒:為什麼我們不能在成人之間分享、發佈一般正常性行為的訊息?這些正常性行為,如何「超越社會道德底線」?這條線由誰來劃?( o, f9 A6 V; C; |% G& {' l
x R/ `3 F; U1 U d. ~自私房照流出後,全港半數網民、媒體工作者到處搜尋,對相片細緻分析評論;連續十多天,頭版繪聲繪影地描述,馬賽格閃耀著,遐想比現實更迷離;學校裡,朋友間攬頭攬頸地傳閱分享,笑聲浪語中帶著開悟;鮑魚、香蕉隱喻處處;全港一眾以純情學生妹形象示人的女星,在一夜間,紛紛長大,展露魚水之歡的秘技……7 d# f% C1 S1 S& G% x5 B+ |. H6 k. I
4 f6 K. ?) k( P q/ R4 ~. t假若我們的社會有一條道德界線,大概在過去幾天,社會整體道德水平已出現大躍進。
9 y) h% \% D. E i+ x1 ^) M3 n( f0 U
衞道之士,也許會繼續掩耳盜鈴,以「淫褻」、「敗壞」、「有傷風化」來形容這些私房照,希望女事主能「汲取教訓」,甚至向公眾道歉,日後「守身如玉」,再施壓要政府多加管制互聯網色情資訊。可是,把正常成年人的性行為污名化為「淫褻」,只會對人帶來更多傷害、壓抑與虛偽造作,脫離現實和經驗的道德審查,亦只會激起民憤、產生更多社會矛盾,何不開放胸懷,回到現實中去談情說性?再從中建立自己能認同和實踐的倫理道德。) ~, d$ \) n' T2 x4 F9 a. |
9 s" u9 K1 r' f3 O L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若當初不以性為恥,不以壓制相關資訊為手段,亦不會帶來那麼大的騷動。
+ a6 o& i0 @5 M! S5 W/ R. U( X$ _: V
1 C; g3 L0 c" C, I* w) C$ j0 ~- m/ {本來無一物,又何處惹塵埃呢?( }6 _+ w% m1 Y4 x, z
# K$ J: p! d0 O5 m2 G
原文刊於二月十日星期日明報.3 O6 f3 B8 y1 w0 m) n4 ?
) m3 U2 k% `) y# p4 s[ Last edited by kinz on 2008-2-16 at 01:05 P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