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滿紛 26FUN's Archiver

killman 發表於 2007-7-9 01:41 AM

香港50樣經典小食 (續)

[img]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41a.jpg[/img]41勁滑白雪雪 - 豬腸粉

因為似豬腸,光滑的卷狀腸粉便叫豬腸粉。早於60年前,街邊豬腸粉已經十分流行作早點。

豬腸粉多是蒸熟而食,做得好的入口滑溜,帶淡淡的米香。合益泰十幾年前開始經營豬腸粉工場,專營腸粉批發,他們的豬腸粉就曾批發到大酒店如香格里拉、香港酒店等。

六年前合益泰更自己做埋粥檔腸粉生意,以自家工場製腸粉作號召。坊間的腸粉大多加入石膏粉以助凝固。這店則以較健康的澄麵取代之。另外,捲腸粉一定要快,否則疊埋幾幅既不靚仔又厚身會韌。



[img]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42a.jpg[/img]42一千年歷史 - 蛋散

蛋散的散字正寫為「餚」,此字在一千年前的中國便有,證明歷史源遠流長。

傳統的糖蛋散是以麵粉、筋粉、雞蛋和豬油搓成,扭成蛋散狀落油鑊炸,攤凍蘸開過水的麥糖便可吃。在滿屋發現這個糖蛋散,外形與傳統的完全相同,但做法則有點分別,蛋散蘸的是麥芽糖混合蜜糖,不太甜又無咁油膩,蛋散鬆化香口,別有風味。



 

[img]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43a.jpg[/img]43吹水必吃 - 客家茶果

茶果的誕生是由於客家人喜歡聚在一起閒話家常,但嫌品茗太過單調,於是以糯米粉製作成鹹甜糕點,邊吃邊談。由於它配茶吃最適合,所以命名為「茶果」。到現在於大埔舊墟仍有些客家老人叫賣這種家鄉小食。

要在市區食正宗茶果,可到有十一年歷史的旺角真知味。老闆娘和師傅都是客家人,做法傳統。茶果有鹹甜兩味,分別有蝦米肉鬆、眉豆和花生、豆沙,咬下去又軟又煙韌,餡料很惹味。



[img]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44a.jpg[/img]44中山特產 - 杏仁餅

源於中山的杏仁餅已有百年歷史。傳統的杏仁餅大多是有「肉心」的,即外層有綠豆溝杏仁碎,內層則有甜甜又油膩的肥豬膏,現在「肉心餡」已很少見,多改以芝麻、花生等餡料代替。

要食鬆化又熱辣辣的杏仁餅,非到有六十年歷史的培園餅家不可。它是香港絕無僅有自家手製的杏仁餅家,創辦人李先生曾在荔園宋城、尖東好時中心等地方擺賣。

培園的杏仁餅之所以與別不同,一,遠遠已聞到杏仁餅焙焗時發出的香味;二,人手現場炮製,看到一敲一打的動作,娛樂成分豐富;三,餅入口脆而鬆化,沒有機製的硬掘掘,吃完不覺漿住喉嚨,而且內雖沒有餡料,但明顯落重了花生和杏仁,吃完滿口都有杏仁餅的香味。



[img]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45a.jpg[/img]45橋底尋 - 鹽焗鵪鶉蛋

鹽焗鵪鶉蛋也是冬日的街邊小吃,有些更伴炒栗子同賣。栗子華在鵝頸橋底一擺已經十多年。每到傍晚時分,行過的人總會禁不住其車上傳來的香味而幫襯。

此小吃其實沒甚麼難度,純粹講是火候和時間。選取大隻的鵪鶉蛋,用炒過的粗鹽住烘焗,約大半個鐘,鵪鶉蛋便入味,吃起來軟滑帶蛋香,滲淡淡鹽香。


[img]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46a.jpg[/img]46港式窩夫 - 格仔餅

看來沒啥難度,做得鬆軟、香甜原來也有幾番功夫。「甜甜勁辣派」的格仔餅即叫即整,咬下去有點吃蛋糕的感覺,每一口都充滿濃郁的蛋香。

由於格仔餅主要的用料是蛋漿,檔主為了增加蛋香,特別用上蛋味重的北京蛋,特別分量也增多,平均一「底」便有大半隻蛋。焗的時間也有規定,約焗4分鐘便會「起」出來,否則會變得硬繃繃。吃時加上牛油、花生醬、煉奶和砂糖,是傳統70年代的食法。



[img]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47a.jpg[/img]47脆皮多汁 - 豬大腸

豬大腸是著名的客家菜,因三四十年代客家人很窮,便把動物的內臟也炮製成美食。

大腸炮製工夫很多,首先要以水清洗多次去掉異味,再以層層疊疊的以「腸包腸」而成,風乾8小時才能炸出來拍得住乳豬皮的脆皮。廟街近「興」記那一檔(現搬至雅打街)是極力推介,除炮製依照以上方法外,就是從不翻炸,腸亦是日日新鮮返貨。吃落外皮脆卜卜,內有汁又嫩。



[img]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48a.jpg[/img]48超彈牙 - 煎釀三寶

「煎釀三寶」通常是在魚肉釀茄子、尖椒、圓椒或豆腐中任選三種。一般人以為魚肉愈多愈好,其實做得好吃也講比例,一分魚肉三分菜的比例口感便最佳。魚肉以要手打、入口彈牙為之正。

牛頭角下有一傍晚才開檔的小販檔就做得頗有水準。煎釀三寶是檔的主打,途人行過無不買五蚊篤篤下,因此流量快,次次買都是新鮮熱辣的。魚肉頗為彈牙,而且入口還十分juicy。小店每日只做四五小時,一般都在放了工時間開檔。



[img]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49a.jpg[/img]49   80年代經典 - 齋滷味

數十年前,人們把齋滷味當小食,行過幾蚊幾毫的即買即食。

齋滷味種類名稱多多,有酸齋、豉油齋,又有齋雞、齋鮑魚,其實全部都是用麵筋做成。用麵筋溝水造成不同形態、質感,加上自家製的特調醬汁才是要訣。

東方小祇園以80多年經驗調配不同的汁醬,每隻汁醬準用上三、四種材料調配,因此味道就是做得比別人好一點。

齋滷味入口特別軟滑好吃,保持「常暖」也是原因之一。「我賣得多,每日賣一半又整一兜,齋自然保持新鮮。」此店每日用上100斤麵筋做齋,以甜酸齋和齋鴨腎最搶手。



[img]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50a.jpg[/img]50鹹濕佳品 - 酸木瓜

酸木瓜是香港四五十年代非常普通的「口立濕」,在街邊的推車仔檔可以買到。

老香港的酸木瓜全部自家以白醋和白糖醃的,賣過兩日的就棄掉。以保留蔬菜的鮮甜味。除酸木瓜外,這還有蕎頭、芥菜、蘿蔔、青瓜、蓮藕、椰菜、梨子和芒果,記得食芥菜的蘿蔔或芥菜時,加點芝麻和芥辣,零舍香口。[img]http://www.tcstreet.com/Book/daily/50/50b.jpg[/img]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