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言論] 高盛:暴風雪突顯社會矛盾有待解決
高盛發表研究報告稱,近月由暴風雪引發中國能源短缺和運輸瓶頸問題的影響縱然是短暫的,但因事件而突顯的政經和社會矛盾,在嚴冬過後仍有待解決。高盛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梁紅在研究報告內指,無疑自然天災可能會對經濟帶來負面的影響,但事實上暫時性的供應短缺應不會對經濟帶來長久性的影響,亦不會打亂已開始了的經濟周期循環。
該行指出,短期而言天災會影響消費物價指數(CPI)中的食品價格飆升,及出現短期的生產損失,但暴風雪帶來的雨水,卻有助今年的莊稼收成。
不過,中國的深層經濟和社會問題不會因為暴風雪的過去而消失。梁紅認為,事件將促使有關方面作出相關的政策改變,以解決是次天然災害而浮現出的問題,當中包括中國的潛在經濟增長、物價管制、基建投資和城鄉矛盾等方面均值得關注。
梁紅指出,中國經濟增長面對運輸瓶頸和通脹的壓力,可能未必能達到預期的11%水平,換言之,在扣除通脹的情況下,中國的GDP可能僅為9-10%水平。考慮當局目標是要壓抑通脹,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可能需要在現有的水平下放慢速度。
該行又認為,暴風雪過後,中國需要面對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即是在控制物價的同時,要求商業化的企業承受經濟損失來保證能源供應充足。雖然決策者希望進一步擴大物價規管的範圍,但在暴風雪過後,惡劣的天氣將不再是物價管制的借口,而中國改革開放已30年,比較可能的是中國會繼續向前看,而不是走回頭路。
梁紅又認為,是次天災突顯中國交通運輸出現瓶頸,急需要進一步投資興建包括鐵路、高速公路、機場、電廠和電網等基礎建設。近期因為天災導至交通延誤,不少計劃回家鄉過春節的民工被迫滯留在火車和公車站,突顯中國的城市和鄉鎮的分化問題,當中涉及中國的戶口體制、耕地擁有權,以及包括教育在內的公共政策等問題,需要有關當局正視。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