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石鏡泉 - 經濟與投資 31(樓價、肉價、股價)
周末,到北京走了一轉。北京朋友問股價。我反問之,如你是溫總,樓價、肉價、股價,哪一個價最不會理。三批朋友都謂︰股價。那麼哪一個價會最優先處理。他們都謂是肉價。這就是港人和內地人的分別。對港人言,香港政府可以全不理肉價,但一定要理樓價,股價就可理可不理。八萬五和負資產一役,處處反映出,原來政府要為業主樓價損失負責。原因是,不少業主只是因為有瓦遮頭,便買樓。買了樓後,竟遭政府政策打殘,這可以說是政府政策決策不同之結果。當年,炒家破產無人可憐,但用家燒炭就有兔死狐悲之痛。
這些年來,港人在98年大鱷炒港礇一役,有人有得,有人有失,但都未有罵過政府;2000年科網潮爆破,一些科網股友受創至今,亦未見對政府有怨言。
至於肉價、米價,向來都是港人自負。豬肉貴便吃貓魚,已是不少孤獨老人的「正常」生活。偶有社工、傳媒反映,也未見有政府政策去壓肉價。每年休魚期的魚貴,節前的雞貴,都是傳媒年復一年的話題,但政府都不會管。
對港人言,肉價,是市場調節,冇得話政策。股價,是炒家與投資者負責,冇人叫你要去買股,食得鹹魚就要抵得渴,亦是個人,而不是政府負責;唯獨樓價,則政府不能不負責,因為回歸前,回歸後,土地供應之多寡,拍賣底價之高低,都是由政府一手主導。樓貴,使人無立錐之地,惟政府是問;樓平,使一眾小業主成苦主,也是惟政府是問。此皆由於樓價是政策價。
國家政策左右樓價
在內地,到今時為止,樓價、肉價均為政策價,唯獨股價是市場價。而政府的趨向是將肉價也朝市價化,苟能如此,相信中國的市場自由化,應已有很大進展。
自周恩來以來,中國歷任總理,包括溫家寶的一個重要職責,是讓人民有溫飽。其實,每個政府都有責任,使人民有溫飽,在歐美社會,這是由就業職位多,失業率低去體現。只要人人有工做,月月有糧出,歐美政府就當你有溫飽。但在中國這樣的國家,就算月月有糧出,但因為人工低,也不能保證受糧者可得溫飽。內地城市中,技術專才、管理人才月薪可以上千逾萬元,而在同一城市裏,清潔的阿姨,工資可能只四、五百元,跟一些鄉下裏的農夫收入(一年有數千)差不多,但這五、六百元,就應付不了漲近25%的肉價、蛋價、糧價。不把糧價壓下來,就可能出現在社會主義為主的國度裏,資本家席上酒肉臭,工人階級桌上無點肉。在解放前才有的情況,如有這情況。你道對中央言,是有多嚴峻?
政府首務百姓溫飽
溫家寶總理在訪問陝西的豬農時,雖然講豬肉價格︰「不是你(豬農)來調節,不是我(溫總)來調節,而是由市場來調節,是由市場來調節。」在自由市場機制未完備前,糧農產品,以至鋼材水泥,是始終要由中央分配才可以分布較好。就以吃豬肉計,如每人每天要吃豬肉二⒂,又以每頭豬重三百斤宰後得回二百斤肉計,可知13億人,一餐要吃掉多少頭豬,約80萬頭,以每頭豬成長期要180天計,中國要養一億五千萬頭豬才可。
一億五千萬頭豬,始能應付13億人每餐二⒂豬肉時,又要多少個豬欄,飼料、屠房、豬血處理區?沒有政府去統籌,怎辦?
事實上,香港也不是不關顧港人的食糧問題。政府關心的是白米供應。直到今時為止米商向政府申領白米入口證時,是有條約言明,如有戰爭、暴動、天氣變壞,運輸白米到港有不繼時,港府是有權徵用這個入口商的米糧。而這個米牌是四個月為效的。可見港府也不是甚麼都市場化而不管。
土地是國家的,其價如漲得不合理,政府自然要管,但怎管?
五月一日,筆者已為文謂,各位不要小覷中央這次壓樓價的決心,是會透過徵收土地增值稅來管。昨天便傳出上海國土局會向二年內轉手的物業,徵土地增值稅。這個等如是炒樓稅。如董建華當年是徵炒樓稅,而不是推八萬五,相信只會死了炒家,不會累到用家。買樓自住,一日未轉讓,便一日不用交增值稅,用家不受影響,自然怨聲便少了,政府管理上也容易得多。
股價宜由市場決定
在豬肉供應上,中央政府在2005年前有構思,起碼在2006年時已實行所謂的「儲備肉」,就是由國家補貼每頭約36元。簽了合同的供應商,就要每四個月換轉另批豬,可見中央口裏講肉價由市場調節,但到目前為止,還是要靠儲備肉來紓緩問題。
大家看到這裏,相信應明白,股價在中央工作日程上,不是很高層次,反之肉價、樓價才是重中之重,價中之價。
明白這點,或可解釋,為何中央對股市,好像遲遲不出重手,無他,股價相對於樓價、肉價仍是低層次,只要在現水平不再太惡化,中央怕要留力處理肉價與樓價。至於股價,還是交由市場來調整好。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