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不住酷熱,滾出廚房
[size=4]耐不住酷熱,滾出廚房[王竹語職場36計之1]
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名言:「耐不住酷熱,滾出廚房。」我願意改寫一下:「耐不住難過,滾出職場。」不要因為沒有人共患難,看到人性最醜陋的一面而忿忿不平。
別再氣了,這就是人生。
這就是人生,別再氣了。這裡是職場,不是天堂。我很喜歡一個猶太故事:
有個男人在玩具店買耶誕節禮物給兒子,他是個有名的數學家,所以店員推薦他益智拼圖。這個漂亮的拼圖令數學家躍躍欲試,但他試了又試、試了再試,汗流浹背,眉頭緊皺。一分一秒過去,他離完成似乎越來越遠。店裡所有的顧客和售貨員都圍觀著,他卻無法完成拼圖。最後他放棄了,並對店員大叫:「如果連我這個數學家都無法解出來,我的小孩又怎能辦得到?」
店員溫言道:「先生,你不了解,這個遊戲就是無解的,不管你是不是數學家。」
數學家奇道:「無解?設計一個無解的益智遊戲來給小孩做什麼?」
店員說:「因為這個設計,小孩在一開始就可以學習生命是無法解答的、無法了解的。」
人性無解。所以在職場你永遠會生氣。毛澤東說得好:「在溫室裡培養出來的東西,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吃不得苦,忍不得羞,禁不得辱,那你可以考慮不要踏入職場。你當然會難過、有挫折感,覺得天快塌了,但有時你覺得天快要塌下來了,其實是你站歪了;不要裝作堅強,要真的堅強,受人憐憫絕對會讓你失去力量。別怕失敗,每次的失敗中,都有成功的種子;被毛毛蟲認定的世界末日,大師們稱之為蝴蝶。
舉例來說,你一進公司沒得罪誰,但就有人看你不順眼,他就是不喜歡你,你怎麼辦?
怎麼辦?你可以離職,讓他稱心如意,也可以繼續留下,你每次出現對他來說都是折磨。分分秒秒,無時無刻。
當戰爭找上你,損失就不是你能估計的。但是,請記住:「這個社會不只是為好人存在的。」這是所有投入職場的人都應該知道的第一課。
===========
文章來源
[url]http://www.morningstar.com.tw/bookcomment-2.aspx?BOKNO=10[/url][/size]
你也許是個彬彬君子,但這並不是個彬彬有禮的時代
[size=4][王竹語職場36計之2] - 你也許是個彬彬君子,但這並不是個彬彬有禮的時代在職場我們一定都遇過這樣令人生氣的人:怎麼講都講不聽,好像耳朵灌了水泥似的。恨不得罵他豬,然後在他嘴裡塞顆橘子,叫他趴在地上。
這時候怎麼辦?對方不是聽得懂暗示的人,難不成我們還要租一架小飛機,掛上橫幅,上面寫「你得罪我了,而且我很不爽」,然後在辦公室外的天空盤旋?
如果好好的話對方聽不進去,建議不妨可以用諷刺的。對無禮的人有時真不能以常理對之。《戰國策.韓策一》裡的顏率就很擅長此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臣顏率想面見韓相公仲,公仲卻不願見他。顏率就對公仲的禮賓說:「公仲一定認為我撒謊,所以不願意見我。公仲喜好女色,我卻說他偏愛人才;公仲一毛不拔,我卻說他樂善好施;公仲品德不好,我卻說他可以做好人好事代表。從今以後,我將據實而言了。」禮賓轉告公仲,公仲立刻出來迎接顏率。
~韓策一.顏率見公仲
* * *
公仲對顏率不理不睬,這是最嚴重的輕蔑。逼得顏率說反話,既然好好說「正話」對方聽不進去,只好說「反話」加以諷刺。
老張有一天搭乘公車,那位司機先生一下子猛踩油門,一下子猛踩剎車。使全車的人東倒西歪,有些站著的人還摔在地上。
老張要下車時,輕聲對司機先生說道:「你這部車的剎車皮很銳利,它的離合器也很靈活。」
司機先生聽了先是楞了一下,然後對老張說:「我從來沒有被罵得這麼痛快過。」
說反話,表面上「讚美」你,其實挖苦你,要你改進。再看《戰國策.楚策三》裡的記載:
蘇秦到楚國去辦外交,三個月才見到楚威王。談完公務,蘇秦立刻告辭,要到趙國。威王說:「寡人聽到先生的大名,就像聽到古人那樣肅然起敬。現在先生既然千里迢迢來到這裡,卻不肯多逗留幾天,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蘇秦回答說:「楚國的食物比玉石還要貴,薪柴比桂樹還要貴,通報的人比鬼魂還要難見,大王比天帝更難見到。現在大王要叫我吃玉石、燒桂樹、透過鬼魂而見天帝嗎?」
「先生請先回去休息吧!寡人會改進的。」
~楚策三.蘇秦之楚三月
楚威王對蘇秦愛理不理,三個月才召見,惹火了蘇秦。對待他人,最壞的不是懷恨人家,而是冷淡人家,這是對人家最嚴厲的行為。我們自己的意見被批評、被否決、被嘲笑,我們都可以忍受,但是我們辛苦企畫的心血沒人理,無人聞問,那打擊就大了。
有位女士匆忙地跑去向警察說:「警察先生,街角那個男人惹惱了我。」
「我一直在監視,」那警察說:「那個男的甚至沒有在看你。」
「啊?」那女士說:「這還不夠惹惱我嗎?」
對一個人視而不見,是對他最大的打擊。漠然是最高境界的輕蔑;適時地顯出輕蔑,有時也是必須的。因為你也許是個彬彬君子,但這並不是個彬彬有禮的時代。對方無禮,只好以非常理態度對之。
人生的快樂不是得來的,是停止自我痛苦之後產生的。別把他人行為往自己身上攬,會累死,尤其是別人那些對自己莫名其妙的無理行為。
===========
文章來源
[url]http://www.morningstar.com.tw/bookcomment-2.aspx?BOKNO=1002051[/url][/size]
耍心機之必須
[size=4][王竹語職場36計之3] - 耍心機之必須美國五星上將馬歇爾(1880 - 1959)在他駐地的一次酒會後,請求一位小姐答應讓他送她回家。
這位小姐的家就在附近不遠,可是馬歇爾過了一個多小時的車才把她送到家門口。「你來這裡不很久吧,」她問,「你好像不太認識路似的。」
「我不敢那樣說,如果我對這地方不熟悉,我怎麼能夠開一個多小時的車,而一次也沒有經過你家的門口呢!」馬歇爾微笑著說。
這位小姐後來嫁給了馬歇爾。
你想要得到的東西,大多不會白白送上門。要得到想要的,要用心,要用心機。《戰國策.趙策四》裡的樓緩,用心機讓老闆相信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樓緩將出使他國,卻心事重重。辭行時他對趙惠文王說:「我雖然掏心掏肺,忠貞不二,也許今生不能再拜見大王了。」
趙惠文王說:「這是什麼話呢?我本來就要親筆寫信厚託賢卿去辦事哪!不用擔憂,出去會很順利的。」
樓緩說:「大王沒聽說過公子牟夷在宋國的遭遇嗎?公子牟夷位高權貴,後來文張在宋國愛到寵愛,中傷公子牟夷,宋國人也就信以為真。現在我跟大王的關係,還不如公子牟夷跟宋的關係。而討厭我的人數又遠超過文張,所以說我今生恐怕見不到大王了。」
「放心去吧!我保證絕不聽信毀謗賢卿的讒言。」
於是樓緩出使他國。不久樓緩在真的造反,逃往魏國。當樓緩剛有反叛的跡象時,就有諜報人員向趙王進言。趙王卻不採信:「我已經和樓緩談過這問題了。」
~趙策四.樓緩將使伏事辭行
* * *
樓緩的心機實在夠深的,對趙王先打預防針。也許你不喜歡耍心機,但很多事就是要技巧地處理。《戰國策.燕策一》又提到,耍心機之必須:
燕王對蘇代說:「寡人很討厭騙子的那一套兩面手法。」
蘇代回答說:「周地看不起媒人,因為媒人兩頭說好話:到男家說女方貌美,到女家說男方有錢。然而按周地的風俗,男子不能自行娶妻;年輕女子沒有沒人說媒,到老都不能出嫁;不靠媒人,自己出去推銷自己,說破了嘴皮也嫁不出去。順應風俗就不會壞事,想要出嫁又不費唇舌,只好找媒人了。況且參與政事,離開權術就不能成事,不靠權術就不能成功。讓人坐享成功,就是靠那些騙子。」
燕王說:「你說得太好了。」
~燕策一.燕王謂蘇代
再可笑的謊話也會有人信。如果一個人要說謊,他永遠不愁找不到一個不相信他的人。相信謊話的人永遠比相信真理的人多。
波蘭著名詩人米洛斯(Czesław Miłosz)說:「如果你非要遇見魔鬼不可,你便會遇見他們。」想找天使嗎?可以!但必須先和魔鬼打交道,因為魔鬼也住天堂,長伴天使。所以,如果沒有見過魔鬼,即使是遇到天使時也認不出來。
「和魔鬼打交道」,顯然是一種練習,一種必要之練習,一種免疫力之培養。我不鼓勵學壞,但知道對方如何使壞,不也是保護自己的方法之一嗎?對方使壞是他的事,但職場關係妙就妙在他的事會不知不覺演變成他跟你的事,然後莫名其妙地你們的事通常最後會變成你自己的事--離職。誰叫你沒他壞?活該。
所有地方都有不懷好意的人,所有好人都會不懷好意。
========================================================================
文章來源 [url]http://www.morningstar.com.tw/bookcomment-2.aspx?BOKNO=1002051[/url]
[/size]
溝通的創意
[size=4][王竹語職場36計之4] - 溝通的創意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政治家鄂爾隆曾說過關於溝通的層次:
‧可以打電話就不用寫信。
‧可以當面講清楚就不要打電話。
‧可以微笑就不必講話。
‧可以眨眼就不必微笑。
‧可以點頭連眨眼都不用眨了。
他把溝通的境界一層一層說得清楚極了,溝通的最高境界是點點頭,心有靈犀,一點就通。到了這種境界,繁文縟節都一概省略,虛情假意也煙消雲散。溝通(communication)在拉丁文中原涵「共享」(Share)之義,若彼此無法同享,就不是溝通的真諦。職場上,我們常常遇到:「這個人怎麼這麼難溝通?」其實,「難溝通」還算好的,有的是根本不讓你溝通,讓你莫可奈何,傷透腦筋。
一個人關閉了溝通之門,另一人別出心裁,來點創意。
關閉了溝通之門(我們在職場常常不經意這麼做,或是看到同事刻意這麼做)。這種人大概是想:「人越是相信別人可以改變自己的想法,改變就越慢發生。」所以乾脆關閉了溝通之門。
為什麼封閉了溝通之門?有幾種可能:一是因為覺得自己意見最好,不用再溝通。二是認為自己一定要做到,溝通只是妨礙進行、多此一舉。三是出在想溝通的另一方身上:方法用錯了。
有時要聰明,不能循規蹈矩。人家都已經蠻不講理,我只好別出心裁,來點創意。
結果是:創意贏了。總的來說,掌握職場溝通的藝術,原則有五:
第一,專心聽對方說話。讓說者覺得受到尊重,對別人的苦難要同情。對自己的苦難要忍耐。
第二,不要一直打斷他人的談話。你能理解別人,並不意味著別人也可以理解你。這不但是人之常情,更是神之常情。
第三,如果對方說錯話,不要當場指正。等他說完,再提出你的想法;很可能他對,你錯;他沒機會表達清楚,你有潛力誤解別人。
第四,如果自己說錯話,立即道歉。你以為無傷大雅的錯話正是大大傷了彼此感情的起因。有三個字雖然簡單,確有撫慰人心的力量:「對不起。」心存善意,釋出善意,你不會後悔的。
第五,不要表現出優越感。認為別人不如你,這種無聊的優越感只會令對方反感。傷人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傷他自尊,尤其在職場。
王爾德說:「當別人同意我的話時,我永遠感覺我的話一定是錯的。」看來他要不是信心不足,就是激發別人溝通創意的高手。有爭執才需要溝通,關於職場爭執,無論你站在爭論的哪一邊,你都會發現有一些你希望跟你站同一邊的人都站在另一邊。那好,辯論吧。可是,辯論又怎樣?辯贏只是代表你有理,但職場上有理不表示一定你贏。
很妙吧?
===================================================
文章來源 [url]http://www.morningstar.com.tw/bookcomment-2.aspx?BOKNO=1002051[/url]
[/size]
間接說服法
[size=4][王竹語職場36計之5] - 間接說服法‧戰爭只有兩種人:不在乎輸贏的人,認為自己對的人。如果自己都對自己沒信心,如何說服別人?
‧說到說服力,你見過肥肥的健身教練嗎?或是你走進任一家百貨公司一樓專櫃,有看過蓬頭散髮、臉上無妝的專櫃小姐嗎?如果自己說服力都不夠,如何說服別人?
‧說服別人不容易,你唯一的方法就是想想你崇拜的人是怎麼說服你的。
有些話自己說不如別人說的效果好。換句話說,想說服你同事或主管,有時候不是直接去說服他,是說服第三者,讓第三者去說服你想說服的人,這種「間接說服法」的威力和功效,不下於自己親自說服。《戰國策.楚策二》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懷王拘留張儀,想要殺死他來洩被欺之恨。懷王的佞臣靳尚對懷王說:「拘留張儀,秦惠文王必定憤怒;天下諸侯一看楚國失去了秦國盟邦,楚國的國際地位就低落了。」
靳尚又去向懷王的寵妃鄭袖說:「妳可知道快要失寵於大王嗎?」
「為什麼?」鄭袖急著問。
靳尚慢慢地說:「張儀是秦王最忠信有功的臣子,現在被拘留在楚國,秦王想救他,一定會把美麗的公主要嫁到這,不只如此,陪嫁之女更是姿色動人,多才多藝。各種金銀財寶那是不用說的,我看還要再加上六縣的封地,經由張儀獻給大王。大王必定寵愛秦國公主,而秦國公主也將自抬身價;加上寶物與封地,她被冊立為后,指日可待。大王沉迷聲色,妳的地位不保,岌岌可危。」
「閣下幫個忙吧!我該怎麼辦呢?」鄭袖著急地說。
靳尚說:「妳趕快建議大王釋放張儀!張儀如果被釋放,對妳感激不盡,秦國的公主就不會來,秦國必定記妳這筆人情。妳在國內,地位提升,在國外又有秦國的交情,並且留個張儀可供驅遣,您的兒子必定成為楚國太子,這可不是一件普通的利益呀!」
鄭袖立刻去纏住楚懷王,懷王就把張儀釋放了。
~楚策二.楚懷王拘張儀
* * *
靳尚早有認知,楚懷王未必聽他的,所以勸了之後,鍥而不捨,深謀遠慮地找上了懷王的寵妃鄭袖,此計果然奏效,懷王釋放張儀。「間接說服法」很妙,有點像繞路,雖然費時,但目的照樣達到。再舉一例,齊景公的故事:
齊景公腎臟有病,一連十幾天臥床不起。這一天夜晚,他作了一個噩夢。夢見和兩個太陽爭鬥,最後被打敗了。
第二天,晏子上朝,景公對他說:「昨天晚上,我夢見和兩個太陽爭鬥,被打敗了。這是不是預兆我要死了?」
晏子想想,回答說:「請召見占夢官員,為您占卜吉凶吧。」說完,晏子出宮,派人用車接來占夢人。占夢人見到晏子,問:「您有什麼事召見我呢?」
晏子告訴他說:「昨天夜晚,大王夢見他和兩個太陽爭鬥,不能取勝。大王說:『是不是我要死了?』所以想請你去占卜一下。」
占夢人聽了,不加思索地說:「把這個夢解釋成相反的意思即可。」
晏子馬上說:「請不要那樣說。大王所患的疾病屬陰。夢中的日頭,是陽,一陰不勝二陽,所以預兆病將痊癒,請你這樣回答吧。」
占夢人進宮以后,景公問:「我夢見和兩個太陽相鬥,結果我輸了。這是不是預兆我要死了?」
「完全不是。」占夢人說:「夢中的兩個日頭屬陽,大王所患的疾病屬陰。一陰不勝二陽,所以那表示您的病快要好了。」
過了三天,齊景公的病就完全好了。
晏子知道自己說了也沒用,藉占夢人之口,信度與效度都是第一,當然立即見效。再看《戰國策》另一個故事:
趙國奪取周的祭地,周君為這件事而苦惱,找鄭朝來商量。鄭朝說:「君王不必為這件事憂心,請讓我憑三十金去收回來。」鄭朝拿了三十金去賄賂趙國的太卜,把趙國佔領祭地的事告訴他。不久趙王生了病,叫太卜來占卜病因。太卜趁機怪罪說:「都是周的那塊祭地,不乾淨,在作祟。」
趙王就趕緊把那塊祭地還給周君。
~東周策.趙取周之祭地
找第三人說服的時候可以掌握兩個要點:
第一,威之以赫。告訴第三人若不幫你,他自己會有什麼危險、什麼利益損失。《戰國策.楚策二》裡,靳尚找上了懷王的寵妃鄭袖,告訴她若不幫忙說服,自己會失寵。鄭袖當然不管張儀靳尚死活,但一想到失寵,那是比什麼都嚴重的事,當然願意幫靳尚說服懷王釋放張儀了。
第二,誘之以利。晏子和其後《戰國策》的故事,賄賂的第三者,而且這個第三者說的話正是你想說服的對象只聽的話。施以小利,以得大利,眼光放遠,不斤斤計較小得失,將使「間接說服法」更快、更容易成功。
========================================================================
文章來源 [url]http://www.morningstar.com.tw/bookcomment-2.aspx?BOKNO=1002051[/url]
[/size]
表情洩了底
[size=4][王竹語職場36計之6] - 表情洩了底「他在生氣嗎?」
「不知道,看不出來。」
「那他就是在生氣了。」
有人很會察言觀色,所以就像氣象台,預知下雨先帶傘,至少可以避免和大多數人一樣因雨被淋濕。
「他脾氣不好嗎?」
「我不想回答。」
「你已經回答了。」
有察言觀色的人,就有不動聲色的人。喜怒不行於色,一張臉行遍天下。完全看不出來他是高興還是生氣。
來看《戰國策.楚策一》的故事,它們說:得意忘形,功敗垂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都郢城有個人犯案,拖了三年沒有判決。按照當時的法律,判決有罪的話,住宅要充公。這個郢人就故意拜託一位有勢力的外客去向政府請求佔用他的住宅,藉此來試探自己是否有罪。外客替他去對昭奚恤說:「郢城某人的住宅,我想佔用。」
「某人不應該判罪,所以你不能得到他的住宅。」
外客一聽這話,就告辭走了。
過了一會兒,昭奚恤懊悔自己的失言,把外客找來,質問道:「我昭奚恤對待您還算盡心,您為什麼耍花招來刺探我?」
「我並沒有耍什麼花招來刺探呀!」外客否認
「哼!請求住宅沒得到。反而有喜色,不是刺探是什麼?」昭奚恤悻悻的說。
~楚策一.郢人有獄三年不決
贏的時候能自制,等於贏了兩次。再看《戰國策.宋衛策》的故事:
齊國進攻宋國,宋國派臧子向楚國求救。楚王很高興,表示全力相救。臧子返回宋國,神色鬱鬱。他的車夫問:「楚王都說會救了,您卻面帶憂色,為什麼?」
臧子說:「宋國是小國,而齊國卻是大國。援救弱小的宋國而得罪強大的齊國,這是任何國君都憂慮的事,而楚王表情卻高興得很,一定是想讓我們自己抵抗齊國。我們全力抵抗齊國,齊國就會因此疲敝,這對楚國大有好處。」
臧子回到宋國,齊王果然發動進攻,攻下宋國五座城池,而楚王根本沒有派兵救援。
~宋衛策.齊攻宋宋使臧子索救於荊
宋國向楚國求救,楚王允諾全力相救。但宋國使臣臧子認為,如果事情順利得不像真的,那就表示它不是真的。結果齊王攻下宋國五座城池,而楚王根本沒有派兵救援。
為何會得意忘形?洩漏本意?
問題就出在人們對好運來時的好心情如何自制的問題。
成語「喜上眉梢」,生動地勾勒出一個人的心情很容易外顯。要害一個人,先想到他出糗時的畫面,逗得自己樂不可支,結果引來對方懷疑,警覺心拉高,反而害不到他了。
心情好時,警覺性一定降低,戰鬥力必然削弱,敏銳度也不如平時犀利,反應力沒有原來的快速。因為心情好,精神佳,鬆懈是必然,一定會怠惰,怠惰之下,結果有二:一是工作效率降低,如此一來只會更加速好運的消耗;二是警覺性、敏銳度變差,這樣損失更大,因為陶醉在這個好運的同時,另一個更大的好運可能已經悄悄從身邊溜走。
心情好的時候是一件最愉快的事,一個人心情好的時候,生命能量大概增強了百分之三十左右。這裡所指的生命能量,包括:智慧、判斷力、決心,都整個輕快起來,輕輕盈盈的,整個人不滯於物。所以心情好的時候,千萬別放鬆下來去休息,而是趕緊加倍去做一些事,保證事半功倍。但是心情好的時候,不要答應任何事,否則有很大的機率後悔。心情愉快,警戒心一定鬆懈下來,人在鬆懈狀態下,考慮就不周全,考慮一旦不周,後悔可能就大。
克制自己因狂喜而外顯的表情,在職場還是很重要的。
========================================================================
文章來源 [url]http://www.morningstar.com.tw/bookcomment-2.aspx?BOKNO=1002051[/url]
[/size]
沒有用的「誠實」
[size=4][王竹語職場36計之7] - 沒有用的「誠實」‧騙子從不介意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弱者往往是最狡猾的騙子。
‧那句關於香腸的名言是怎麼說來著?「如果你真的喜歡吃,就別管製造過程。」
‧我們大家都無止境的在感覺,我們誤以為那是思考。
《戰國策.東周策》告訴我們,適度誇大、說謊,有助達到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東周想要種稻,西周不肯放水,東周很苦惱。蘇子對東周君說:「請派我到西周去,我能夠讓他們無條件放水。」
蘇子到了西周。對西周君說:「君王失策!你們不放水,等於讓東周富足。現在他們都改種麥了。假如君王想害東周,不如馬上放水• 把東周所種的麥毀掉;如此,東周一定改種稻,等他種了稻再斷水。這樣一來,東周的百姓完全仰賴西周,那一切只有聽從君王的了。」
「真是好方法!」西周君說。西周果然放了水,蘇子也分別從東周、西周得到金錢的報酬。
~東周策.東周欲為稻
* * *
東周根本沒有種麥,蘇子胡謅的,故意放話說東周種麥,生活大好,讓西周恨得牙癢癢的。但故意放話不是沒有技巧,蘇子誇大了東周現況,巧妙的謊言的要訣在於:無中生有。西周越不想要東周強大,蘇子就越強調東周有多強大,西周越恨,越反其道而行,當然中計。
故意放話,誇大式說謊,就是讓對方以為他現在做的事,其結果必將跟他的預期相反,那他當然會改變現在的做事方式。對方期待什麼,你就說什麼,順水推舟,省力多多。
在《戰國策.西周策》裡還有一則故意放話的故事:
楚軍駐紮在伊闕山南邊,楚將吾得打算為楚王激怒周君。這時有人向周君建議:「不如用最隆重的外交禮節,先派太子率隊到邊境去迎接吾得,君王再出城親自歡迎,好讓天下人都以為君王很看得起吾得。接著,故意放話出去,讓楚王得到風聲:『周君送給吾得的寶貝,叫做什麼什麼的。』楚王一定會向吾得要這件寶貝,到時吾得一定拿不出來,那楚王一定會懲罰他。」
~西周策.楚兵在山南
人人都知道說謊不對,但這裡要傳達的概念絕不是鼓勵說謊。語言的功用,與其說是表達我們的優勢,不如說是隱藏我們的劣勢。表達優勢一不小心就誇大了,隱藏劣勢更要刻意而不留鑿斧之痕。沒必要的自我誠實就別在那自我誠實了,又沒人會頒獎給你,只是自我喪失良機罷了。
朋友是文科畢業,但才華洋溢,文筆奇佳(順便補充一條八卦:他是我認識唯一一位可以往自己脊椎骨吹氣的人),巧思不斷,創意連連。於是到一家知名外商公司應徵企畫。第一次面談時時,他意識到非商學院學生的弱勢,於是他打算回答一切問題都帶點創造性。
當經理問他是否學過行銷學時,他老實地回答說花了二年時間到企管系選修行銷相關課程。
朋友得到了那份工作。其後表現優異,外商公司重才華,他很快升到經理。
他當年面試沒有提到:那些行銷學課程他都是二修才過,有的甚至三修。
注意到了嗎?朋友的故事有三點最有趣:第一是使我想起馬克斯.舒斯特(Max Lincoln Schuster,美國Simon & Schuster出版社創辦人之一)曾經說過:「應徵一份工作最大的危險在於,你可能真的會被錄取。」第二是經理問的是「是否學過行銷學」,所以回答「是」或「不是」就好了,又沒問「幾修才過」,自己已經不是商學系畢業,不用再自暴其弱。第三是謊話只有當它被認知到不是真話時才算謊話。說謊高手有個特徵:說的話百分之九十是真話。
我想我們都知道:有時候「誠實」的毛病不在於違反人性,而是根本就不管用。真相不是絕對的,挑有用的說。勇氣可以培養,智慧卻不易養成,所以人應該常常有一種覺得比生命力、空泛的道德教條更可貴的東西,否則生命本身會使他感到厭煩與空虛。
=============================================
文章來源 [url]http://www.morningstar.com.tw/bookcomment-2.aspx?BOKNO=1002051[/url][/size]
說話的時機與自己的身份
[size=4][王竹語職場36計之8] - 說話的時機與自己的身份‧有時候,我們說了不該說的話,做了不該做的事,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該去說該說的話,做該做的事。
‧一個人一旦不知自己是老幾、忘了自己是誰的時候,也就是他誰也不是的時候。
‧愚人應該少開口,但如果他知道這點,他就不笨。每有一次妳後悔沒說出的話,就有一百次妳會後悔說過那些話。伏爾泰:「很多蠢話都出自那些原想說些聰明話的人之口。」
剛到一個新環境,職場的規矩、人事都很陌生。這時候最好還是低調一點。《戰國策.宋衛策》提到注意自己說話的時機與當時身份是多麼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個衛國人去迎娶新娘。新娘一上車就問道:「兩旁的馬是誰的?」車夫說:「是借來的。」
新娘對僕人說:「打兩旁的馬,不要打中間的。」
花車到了婆家,新娘剛被扶下車,又對陪嫁的喜娘說:「趕快回去,把爐竈的火熄滅,不然會失火的。」
新娘走進房間,看到石臼,又說:「把石臼搬到窗子底下,不要妨礙到人。」婆家的人聽了都笑了。
其實新娘子說的這三句話,都是很合宜的話,但還是被人嘲笑,那是因為說話的時間不合宜啊!
~宋衛策.衛人迎新婦
* * *
這個新娘很聰明,可是聰明要用對地方,更要用對時機。而她沒有用對聰明,原因就在太高調,不懂一開始到新環境,一定要放低身段的基本道理。換言之,不但要「入境問俗」,「入境問禁」也很重要,有些忌諱就是別碰,言行舉止都要很注意的。剛到一個新環境,人生地不熟,尤其職場,可能有很多自己想不到的禁忌,不能亂問的問題,尤其涉及薪資、升等、內部管理不公、辦公室尚未公開但連打掃的阿姨都可以發新聞稿的曖昧戀情。《國語.晉語九》有類似的故事,很值得一讀:
晉國大夫范獻子到魯國訪問,到具山、敖山旅遊。魯國人不說這兩座山的名字,只說山在某鄉某鄉。范獻子問:「這不是具山、敖山嗎?」回答說:「這是先君魯獻公、魯武公的名諱。」
范獻子回國後,對所有的親朋好友說:「一個人實在不能不努力學習。我到魯國去說了他們兩個名諱,有失禮儀,鬧了大笑話,就是因為沒有學習的緣故。」
新到一個職場,還是保持低調,多看、多學、多問。一旦熟悉了,該說話就要說話,該展現才華就展現才華。有個人在交際場合中一言不發。哲學家狄奧佛拉斯塔對他說:「如果你是一個傻瓜,那你的表現是最聰明的;如果你是一個聰明人,那你的表現便是最愚蠢的了。」
以前到鄉下,經過一間古厝,無意間看到二副對聯,第一副是:
有點本事的人,到處生事,生起事來,就是沒本事。
沒有本事的人,到處息事,事情息了,就是有本事。
到一個新的工作環境,有點本事,本領高強者,尚須低調;沒有本事,資質平庸者,豈可像半瓶水一樣唰啦啦的響不停?唯恐別人不知自己只有半瓶水嗎?即便自己對職務內容再有把握,更要謹慎行事。
古厝對聯的第二副是:
事到手,且莫急,必須緩緩想;
想到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
不用擔心自己剛開始的刻意低調會使自己不受人注目。只要有實力,不怕沒人注意。切記:即便是鳥在行走,人們還是會注意到它的翅膀。
還是邱吉爾說得好:「雖然我並非時時喜歡別人賜教,但是我卻長存學習的心。」所以,人生地不熟時,與其做愚蠢的智者,不如做聰明的傻子。
=============================================
文章來源 [url]http://www.morningstar.com.tw/bookcomment-2.aspx?BOKNO=1002051[/url]
[/size]
權衡輕重,當機立斷
[size=4][王竹語職場36計之9] - 權衡輕重,當機立斷‧「你要的幸福已經來了嗎?」
「等我找到才知道。」
「不,等你失去才知道。」
‧遲疑於「好」與「壞」的選擇時,壞的那一面已經悄悄擴大了。
‧職場經驗並不會帶給你更強的力量,它是使你發現運用力量的正確方法。猶疑不決的貽誤,更甚於判斷錯誤。
‧人們往往得等到機會不再時,才看出來它在哪裡。
《戰國策.趙策三》的故事告訴我們因地制宜,當機立斷的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辯士魏魀對趙國佞臣建信君說:「有一個人用繩子做圈套,套住了一隻老虎;可是老虎兇性大發,掙斷腳掌跑掉了。老虎並不是不愛牠的腳掌,但是卻不願為了一寸大小的腳掌而葬送整個七尺長的身軀。這就是權衡輕重後所採取的斷然措施,治理國家也是同樣的道理;不過,國家並不僅是一隻七尺長的老虎啊!您的身體對君王來說,還不止老虎那一寸大小的腳掌。希望閣下好好想想我的話。」
~趙策三.魏魀謂建信君
* * *
一九六三年,在香港市中心的商業區興建了第一家五星級旅館,擁有七百五十個房問。
一九九五年六月,這棟二十六層樓高的香港希爾頓,變成一堆瓦礫。而且夷為平地的花費比興建這家旅館時的花費還多。
為什麼旅館變瓦礫?因為不賺錢嗎?
不。一九九四年,香港希爾頓的營收有五千八百萬美元,盈餘有兩千五百萬美元。在決定摧毀之前,還花了一千六百萬美元整修大廳。
為什麼要把一棟賺錢的旅館摧毀?關鍵就在:香港辦公大樓空間的租金價格,有如天文數字般的高。依據不動產顧問推估,如果把旅館拆掉,把這塊地用來蓋辦公大樓,每年的租金收入可達七千萬美元!再依市值推算,新建的辦公大樓價值十四億美元,而原來的香港希爾頓呢,則只值五億美元。
摧毀香港希爾頓旅館改建辦公大樓的這個故事,和老虎斷掌全身的故事對職場的啟示是一樣的,那就是:仔細權衡輕重,當機立斷,不要猶疑不定。如果你是主管,能用多少人就把多少人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如果你是職員,能幫你的同事就是你的最佳資源。因為身邊資源有限,所以任何一種有限資源,都應該被用在使用率最高、被用在價值最高的用途上。
水井之桶有何啟示?滿了之後倒空,才可以有空間再滿一次。如果只有半桶,又捨不得倒掉,不知權衡保留舊水好,還是再舀新水佳,搖擺不定,左右為難,一定沒有機會再盛滿新的滿滿一桶水。
仔細說來,職場自我評估有三項要點:
第一,自己的現況。包括自我目前之優勢、此優勢可保持多久、短期自我再充電、進修、學習後而形成的優勢。
第二,如果保留現況不動,多久之後現況會更好。是一種持平求穩定之後自動趨向好局勢?還是人為因素?如果是自動趨向好的局勢,可以持續多久?可以走到多好?如果是人為因素,要付出的時間與精力,其消耗與效益比為何?
第三,如果不保留而立刻改變,有什麼效果。風險何在?風險多大?改變後的效益是否大於維持現況?(甚至大於保留現況一段時間之後再改變的效益)
舉例來說,許多人轉換跑道,所考量不外乎:待遇、工作環境、願景、自身專業等。若想跳槽又怕將來不如現在,左右遲疑,搖擺不定,則機會流失,資源變少。
真正阻撓人的並不是失敗,而是停止不動。不畏路遠,只怕行路之人原地站立。權衡輕重,當機立斷;運用資源,事半功倍。
=============================================
文章來源 [url]http://www.morningstar.com.tw/bookcomment-2.aspx?BOKNO=1002051[/url][/size] 係唔係, 我係咁post[b] 王竹語作品[/b] 就有分+????
佢開既post咁耐以泥得一個人回過
咁不如人人都post[b] 王竹語作品[/b] 啦:agree:
你是鳥?飛給我看!
[size=4][王竹語職場36計之10] - 你是鳥?飛給我看!一個人想在一個舞台劇中找份工作。
「你能幹什麼呢?」負責人問。
「模仿鳥兒,」那人說。
「你在開玩笑吧?」負責人答道,「那樣的人我隨便找都可以找得到。」
「噢,那就算了。」那名演員說著,展開翅膀,飛出了窗口。
看似笑話,但真說出了職場現象:你不用我,我只好走人。公司會在無意間失去人才,《戰國策.趙策三》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信君憑著姿色貴寵於趙國。公子魏牟路過趙國時,趙孝成王接待他。那時孝成王座位前擺一塊絲錦,正準備叫工人製一頂王冠;那工人看到有貴客來,暫時避開。魏牟致意後,邊走邊看絲錦,退回自己的座位。孝成王就向他說:「公子的車駕路過敝國,寡人才有榮幸能夠接待公子,很想聽聽公子對治理天下的高見。」
「如果你花在國家的心思像花在這塊絲錦一樣,那國家就很安康了。」
趙王聽了很不高興,繃著臉說:「先王不知寡人不肖,使寡人繼承王位,哪敢這樣輕忽國家呢?」
「別生氣,請聽我說。」魏牟繼續:「大王有這麼好的絲錦,為什麼不叫宿衛的郎中來製王寇呢?」
「郎中不懂得做王冠。」孝成王說。
魏牟說:「那有什麼關係呢?王冠做壞了,對國家又有什麼虧損?可是大王卻一定要等帽工,才叫他製作。現在大王聘來治理天下的人,反而被冷凍不用,這就怪了。社稷快變成廢墟,先王的祭祀也將斷絕,大王不交給工人來修理,竟然交給姿色美好的人。況且大王的先帝。以犀首駕車,趙奢為將,和秦國相爭,那時秦國都不能擋住他的鋒芒;如今大王拉著建信君想跟強秦競爭,我怕秦王就要拆散大王的車箱啦!」
~趙策三.建信君貴於趙
* * *
魏牟指出趙孝成王三個應注意的地方:
第一,不要讓優秀的人才去做工讀生就可以做的事。
第二,不要冷凍禮聘來的人才。
第三,專業的事一定要給專業的人做,不要給話說得漂亮或相貌出眾而無真才實學的人來做。
人才不該只做工讀生做的事,人才也不該被冷凍,人才更不該不受重用,反而是虛有其表的人得寵。當然,這是從老闆角度去看,是魏牟提醒趙孝成王當好主管的角色。反推回去,上面這個故事更重要的意義在於:人才的才華不表現出來,誰知道你是人才?露一手,給人瞧瞧。如果你是鳥,別人不信,那很簡單:飛給他看。
人才自己不成材,別說別人不知其才,連自家人都看不起呢。《左傳.昭公二十八年》的故事:
從前有位賈大夫,模樣長得很醜,卻娶了一位很美的妻子,結婚三年.她從不說一句話,不笑一笑。
一天,賈大夫帶上妻子驅車到沼澤地打獵,他搭箭拉弓,一箭射中野雞,妻子才開口說話,有了笑臉。
賈大夫感慨地說:「一個人不可能一點本事也沒有。我要是不能射野雞,難道你就一輩子不言不笑嗎?」
張愛玲曾說:「一個人一旦學會了一樣本事,總捨不得放著不用。」你要是不及時動手,就是在等別人動手;你不支配人生,人生就會來支配你。我們暗中相信--或希望別人相信--自己其實在某些方面很特別。
人生如夢,惡夢美夢都是自己做的。你捨得埋沒自己嗎?告訴你,幸運之神比較喜歡眷顧勇者。
=============================================
文章來源 [url]http://www.morningstar.com.tw/bookcomment-2.aspx?BOKNO=1002051[/url]
[/size]
可以做的先做,不能做的,等時機
[size=4][王竹語職場36計之11] - 可以做的先做,不能做的,等時機「你有想過未來嗎?」
「沒有。」
「為什麼?你從來不想未來嗎?」
「我從來不想未來,它已經來得夠快的了。」
職場裡充滿了等待:等下班,等週五;等發薪日,等升職時;等年終獎金,等一夜情;等老闆退休,等討厭的人離職。
所有的等待,都與時機有關。《戰國策.趙策三》裡,希寫勸建信君的話很值得深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趙人希寫拜見趙國佞臣建信君,建信君對他發牢騷說:「文信侯對我太沒禮貌了。當秦國派人來我們趙國做官時,我還任用他們為丞相的官屬,授予五大夫的爵位呢!文信侯對我,真可說太沒禮貌了。」
「我認為當今掌權的官員,還不如商人。」希寫說。
建信君聽了勃然大怒:「你看輕掌權的要員,反而敬重營利的商人嗎?」
「不是!不是!」希寫回答:「一個好商人不和人討價還價,只在那裡靜待時機:物價下跌就進貨,物價上漲才拋售。古時周文王彼囚禁在牖里,周武王也被囚禁在玉門,終能砍下紂王的頭而掛在太白旗桿上,這就是靜侯良機的效果。如今閣下不能在權力上和文信侯相抗,卻斤斤計較文信侯對閣下沒有禮貌,我認為不太妥當。」
~趙策三.希寫見建信君
* * *
時機未到,乾著急也沒用。希寫勸建信君說:連商人都懂得等待時機,你怎麼不懂這個道理呢?
那麼,不著急的話,時機未到,自己是不是什麼事都別做,等時機就好?
牛頓說:「我不知道世人對我會有什麼觀感,我總覺得自己像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小孩子,只注意著撿拾岸灘上美麗的卵石和貝殼,卻無視於橫在眼前浩瀚的真理之海。」
這段話也許大家解讀為是牛頓的謙虛。我確認為他展示了一種很重要的人生境界:人生事,可以做的先做,不能做的等時機。
有貝殼可以撿,就撿。大海再怎麼美麗,沒有船,不能去一覽海景;沒有潛水衣,不能一觀海底奇景。沒有就沒有,有貝殼可以撿就好,可以做的先做,也許等一下有船經過,可以搭船;說不定待會有人潛水,等他潛完可以跟他借裝備。但一切還沒出現之前,可以做的先做,有貝殼可以撿,就撿。
人生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人生更多的時候是我們想做什麼就偏偏做不成什麼。這時候,可以做的先做,就非常重要了。走一步,是一步;做一點,算一點。總比站在原地什麼都不做好。
可以做的先做,不能做的等時機,有三要點:
第一,不要別人告訴你做什麼你才做什麼。(老闆雇你的原因應該是期待你會想到他沒想到的吧?)
第二,不要看別人做了什麼就一下子跟著做什麼。(有沒有考慮過很可能是一窩峰跟著錯?)
第三,不要因為其它人都沒做什麼自己也什麼都不做。來看《墨子.公孟》的故事:
有個人來到墨子門下,墨子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為什麼不學習大義呢?」
此人回答說:「我家族中沒有人在學。」
墨子說:「不是這樣。愛美的人,難道說我家族中沒有人愛美,所以我也不應該愛美嗎?嚮往富貴的人,難道說目前我家族中沒有人富貴,所以我也不該嚮往?愛美、嚮往富貴的人,不看他人行事,自己拼命去做。大義是天下最可貴的,為什麼要看他人行事而不努力去做呢?」
職場的「等待時機」是很奧妙的。最後以《呂氏春秋.孝行覽.首時》的故事來做結論:
墨家有個叫田鳩的人,想要見秦惠王,在秦國待了三年還沒見到。有個客人把這個情況告訴楚王。楚王很喜歡他,給了他將軍的符節出使秦國。他到了秦國,憑藉這個身份見到了秦惠王。田鳩告訴別人說:「到秦國見惠王的道,竟然是先去楚國啊!」
《呂氏春秋》對以上故事的結論是:「事情本來就是離得近反而疏遠,離得遠反而靠近的道理,時機也是這樣的。」
可以做的先做,不能做的,等時機。
老天,請賜給我耐心……但我現在就要!
=============================================
文章來源 [url]http://www.morningstar.com.tw/bookcomment-2.aspx?BOKNO=1002051[/url]
[/size]
人才要成材才能發揮才能
[size=4][王竹語職場36計之12] - 人才要成材才能發揮才能‧英雄並非都要天翻地覆。
‧對自己懷抱的信念充滿熱情當然很好,但也要有開放與接受批評的心態,來確定你的熱情是否有依據。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好得過份一點才能比較好。
你的專業再強,也要認識同領域裡面第一流人才。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需要求他們幫你。《戰國策.齊策三》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淳于髡在一天內連續介紹七個人給齊宣王。齊宣王叫道:「賢卿請過來!寡人聽說:『在千里之內如果有一個賢士出現,就好像賢士排排站那樣多;在百世之間如果有一個聖人出現,就好像聖人一個接一個來那樣多。』現在您一天內就介紹了七個人,豈不是顯得賢士太多了嗎?」
「大王的話不對。」淳于髡說:「俗語說:物以類聚。羽毛相同的飛鳥才停在一起,腳爪相同的野獸才走在一塊。在低窪地找柴葫和桔梗這種藥材,一輩子也找不到,到睪黍山或梁父山的北面,就多到需要用車來載。我既然是屬於賢人的一類,君王向我求賢士,奸像到河裡打水、用火石打火那樣簡單。我還要陸續引見,又何止七位呢!」
~齊策三.淳于髡一日而見七人於宣王
* * *
淳于髡的話顯示兩點:第一,他對自己很有自信,自以為第一流人才。第二,他算是很了解「物以類聚」深意的人。
但淳于髡忘了說一點:不是賢人聚在一起,力量就相加相乘,說不定還會互相嫉妒、猜疑、勾心鬥角,弄到最後,人才相聚,力量反而相減削弱,不如不聚。
齊宣王認為沒有那麼多人才。這樣的態度也不對,雖然人才相聚可能有利有弊,但整體而言,人才當然是越多越好,這點無須懷疑。中國歷代領導者,很多都有此認知。韓嬰的《韓詩外傳》記載齊宣王和魏惠王在郊外一起打獵。魏王問齊王:「你也有珍寶嗎?」齊王說:「沒有。」魏王說:「像我這樣一個小小的國家,尚有直徑一寸那麼大的寶珠,其光輝能夠前後照亮十二乘車的就有十顆,像你們那樣擁有萬乘兵車的大國怎麼會沒有珍寶呢?」
齊王說:「我所看重的珍寶跟你不同。我有個臣子叫檀子,派他出守南城,楚國人就不敢來騷擾;泗水一帶所分封的十二個諸侯國都來朝見;我有個臣子叫盼子,派他出守高唐,趙國人就不敢在河東邊捕魚;我有個臣子叫黔夫,派他出守徐州,燕國人從北門來歸順以及趙國人從西門來歸順的就有一萬多家;我有個臣子叫種首,派他防備盜賊,就路不拾遺。我因有他們而能照千里之外,又何止十二乘啊!」魏王聽了很是慚愧,不高興地走了。
齊王可說是真懂職場「適才適所」的基本鐵則了。至於淳于髡,他對自己很有自信,這點為何特別值得一提?不要因為自己一時不被重用就有懷才不遇的不平衡。人才,一定會被用到,要有自信。舉兩個故事:宋太祖平定蜀國之後,將蜀國的宮妃們帶回自己的宮中。太祖見其中一人攜一面鏡子,鏡背刻有「乾德四年鑄」的字樣,便向宰相竇儀詢問。竇儀答道:「這面鏡子肯定是蜀國的物品。蜀國皇帝王衍曾用過這個字號。」太祖聽後十分高興,說:「還是得用讀書人當宰相。」
另一個故事是明太祖的。明太祖即位初期想發行紙幣,但籌備過程中屢次遭遇困難,有一天夜晚夢見有人告訴他說:「此事若想成功,必須取秀才心肝。」
太祖醒後,想到夢中人話,不由說道:「難道是要我殺書生取心肝嗎?」
一旁的馬皇后提醒太祖說:「依臣妾的想法,所謂心肝,就是秀才們所寫的文章。」
太祖聽了大為讚賞,立即命有關官員呈上學者對發行紙幣的研究心血,終使紙幣得以順利發行。
這兩個故事對於現代職場最大的啟示和意義是:不怕別人不用你,怕的是你沒東西給人用;沒人用時充實自己,有人需要用時才能拿得出東西給人用。
如果自認是人才,有兩點認知很重要:第一,人才間的互相競爭更激烈;第二,人才成材後,要有「人才再怎麼多也不為過」的遠見,和包容一切日後明爭暗鬥的胸襟。
=============================================
文章來源 [url]http://www.morningstar.com.tw/bookcomment-2.aspx?BOKNO=1002051[/url]
[/size]
如何推銷自己的才華,讓別人印象深刻?
[size=4][王竹語職場36計之13] - 如何推銷自己的才華,讓別人印象深刻?希特勒的宣傳「理論」特別強調「集中」與「重覆」這兩個觀念。他說:「廣大群眾的感受性極為有限,他們的才智極微,但又極為健忘。因此,有效的宣傳都必須集中在特別重要的某兩三點上,而且要將這兩三點反反覆覆表現在標語口號之中,務使廣大群眾中的最後一人也能瞭解你在標語口號中所要傳達的訊息。如果你不用簡單明瞭的標語口號而要求面面俱到,宣傳效果就無法達成,因為群眾既不能消化亦不能記憶你所提供的資訊。如果用這種方法去宣傳,效果必趨減弱,最後是一事無成。」
你有沒有看廣告看到會「背」出廣告詞?你從來沒有刻意去記,卻不知何時,不知不覺中,記住了廣告詞和畫面。一直重複出現,你不想記也不行。職場上,你如何讓別人對你印象深刻?《戰國策.魏策二》提供了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魏臣龐蔥陪太子到趙都邯鄲做人質,臨行時對魏惠王說:「假使有一個人說街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嗎?」
「不信。」惠王說。
「如果又有第二個人來說街上有老虎,那麼大王會相信嗎?」
「寡人將半信半疑了。」
「再有第三個人來說街上有老虎,大王覺得呢?」
「那寡人就相信了。」
「街上沒有老虎,人所共知。但一個人、二個人、三個人來說,沒老虎也變成有老虎了。」龐蔥接著說:「如今邯鄲距離大梁比王宮到市街還遠得多,而批評我的人又何只三個哪!願大王明察。」
「放心吧!寡人會記得的。」惠王向他保證。
於是龐蔥就向魏王告辭上路;可是還沒到達邯鄲,誹謗他的話已經傳進惠王的耳朵。後來太子不當人質回國,魏惠王就沒再召見過龐蔥。
~魏策二.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
* * *
龐蔥若不是聰明過人,就是樹敵太多,竟然預知自己會被誹謗。但是,他所做的預防工作還是白做,因為訊息一直重複出現,會讓人加深印象,信以為真。
一人對你說謊十次,和十人向你說同樣的謊,你比較容易信哪一個?
重複出現訊息,加深對方印象。連老虎都深諳行銷學最基本的概念,我們難到不如老虎?如果從這個角度去想職場:如何讓別人對自己有好印象?
你沒有第二次機會給人第一印象。但是,最重要的行動,通常是不能立刻看到結果的。職場上一鳴驚人,短期之內屢出代表之作,技驚全場,那是少之又少。通常一個人必須適時地重複表現,這次未受矚目,下次繼續,持平前進,切忌急躁。這樣不斷讓人加深印象,一定會受到矚目與肯定。
有了這樣的認知,還要革新一下心中傳統的概念。傳統認為「深藏不露」似乎是值得稱許的美德,但事實上,職場是最不宜「深藏不露」的地方。「深藏不露」好像是一句讚美的話,但時代變了,有些作法可能也要調整一下。
第一,不要深藏。不要深藏的原因是如果你藏得太深,別人看不出來。如果又遇到眼力差的,這樣自己少了很多機會
第二,不要不露。如果沒人嫉妒你,表示你還不夠好。該露則露,當露不讓,不必客氣。保守過頭,壓抑太過,白白錯過好機會。
不要深藏不露,那麼,應該如何?
第一,「淺藏」即可。淺藏是為了將來的大鳴大放作準備。淺藏其實包含一份謙虛;淺藏的淺應該是「淺而易見」的「淺」,供識千里馬的伯樂辨認。
第二,要「待露」。不要不露,而是待露。待不是呆呆等待的意思,呆呆等待,等一百年機會也不會來。「待」是充實自己的意思,實力有了,機會才會來。
職場裡,大多數人們都是力爭上流的,如果他們有機會的話。人通常是可以舉起比自己更重的東西。具有才華是不夠的,你得徹底發揮才行。生活不會給你太多機會提昇自己,即便你是最優秀的。
你沒有第二次機會給人第一印象。為了錦鏽前程,趕快打起精神!
=============================================
文章來源 [url]http://www.morningstar.com.tw/bookcomment-2.aspx?BOKNO=1002051[/url]
[/size] 上面五個層次愈來愈模糊,出事的時候就大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