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的方向重於努力的程度
[size=4][王竹語職場36計之20] - 努力的方向重於努力的程度公元前六世紀的希臘先哲泰利斯(Thales),西方科學之祖,後世許多科學的源頭都可追溯到他,他在當時已非常有名,是七大智者之首。他喜歡在晚間散步,望著蒼穹星辰,想著宇宙真理,忽然一腳踏空,掉進井裡。慧黠的女奴把溼淋淋的哲人從井中撈出來時,對他說:「主人,你想太多天上的事,卻忘了腳下事了。你每天想著天上的星星,卻忘了地下的洞洞,要知道地下的洞洞比天上的星星對你重要得多。」
《戰國策.魏策四》有「看遠方目標卻沒看到腳下」的故事,就是有名的成語「南轅北轍」。來看對職場有何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魏惠王想要攻打趙都邯鄲,魏臣季梁本來要到楚國,一聽到這個消息,趕緊從路上折回來,衣服皺皺的也不拉一拉,頭上沾滿塵土也不洗一洗,匆匆忙忙跑去見惠王說:「剛才我回來的時候,在十字路口遇到一個人,駕車朝北,卻對我說:『我要到楚國去。』我說:『您要到楚國去,為什麼把車朝北?』那個人回答說:『我馬快。』我說:『馬快雖好,可是這並不是去楚國的路啊!』那個人又說:『我錢多。』我說:『錢多有用,可是這並不是去楚國的路啊!』那個人又說:『我的車夫技術一流。』馬匹呀!錢財呀!車夫呀!這幾樣越精良,只是使那個人離楚國越遠罷了。如今大王一舉一動都想成為霸王,伸張威信。假如大王仗恃著地廣兵精,就想進攻邯鄲,擴張領土、建立威權,像這樣用兵,次數越多,那離霸王之業只不過越遠罷了,就好像要到南方的楚國去,卻把車朝向北開一般。」
~魏策四.魏王欲攻邯鄲
* * *
努力的方向永遠重於努力的程度,不管個人團體都一樣,否則再怎麼努力,只是消耗自己內部資源。
方向錯了,本身擁有再好的條件都沒用。方向錯了,條件越好,離目標越遠。自己不用心,再好的機會或條件也沒用;就像《論衡.書虛篇》裡的故事:
夏朝君主孔甲,到東冀山打獵,忽然下大雨,天色陰暗,便進到百姓家躲雨。那家正好生下一個孩子。有人說:「君主來臨,這孩子將來一定大富大貴。有人卻說:「這孩子承受不了這種幸運,沒有這種命格。」孔甲說:「讓我把這孩子帶進宮,讓他做我兒子吧!做我兒子,誰能使他低賤?」於是用車把孩子載進皇宮。後來,那孩子長大,劈柴時被斧頭斬斷了腳,終生只能做守門人。
孔甲想使那孩子富貴,憑他的權力,當然綽綽有餘。但是,那孩子不用心,斷了腳,不適宜擔任重要職務,所以到最後只好做守門人。
想想看:多少人終其一生在追求不是自己的夢想,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為什麼會發生南轅北轍的浪費?因為不相信專業。現在分工越來越精密,專業越來越細膩,用自己的方法硬幹可以嗎?《呂氏春秋.別類》的故事:
高陽應準備建造一所房屋。施工匠人好心地對他說:「這不能動工啊!因為木頭還是濕的,水分未乾,如果抹上泥,木頭一定會彎曲。用溼木料蓋成的房子,當時看起來不錯,但一段時間之後會倒的。」
高陽應聽了卻說:「照你所說,我房子一定不會倒。你看,我現在用濕木料,日後會越來越乾,越來越硬;抹上的泥,越乾越輕,用越來越硬的木頭去承受越來越輕的泥土,所以我房子一定不會倒。」
工匠被他說得無言以對,只好照他的意思去辦。
這房子剛蓋好的時候看起來似乎還滿像的樣子,可是後來,果然塌了。
高陽應這個人愛耍小聰明,卻不明白大道理。
或許有人會說:走錯又怎樣?雖然付出代價,回頭之後,還是可以達到目的。所謂的「第二次機會」,來的機會比我們想像的更多:每天、每一小時、每分鐘,我們都獲得重新出發的機會。據說世界男高音帕華落帝首次登台演唱「賽維亞的理髮師」的時候還忘詞了,現在還不是一樣出名。
上面這段話好像不容易反駁。但解答就在《莊子.讓王》裡的故事,告訴人們「代價太大,成果太小」的浪費:
隨珠,隨候之珠,古代傳說隨國國君救活一條大蛇,後來大蛇啣大珠相報,由此得名。
現在如果有這樣一個人,用名貴的隨珠做彈丸,去射擊飛翔在千仞高空中的一隻麻雀,人們必定會嘲笑他。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用的東西太貴重,而所追求的東西太輕微了。
兩千年前的書,還能這麼有力、這麼虎虎生風地作為後人借鏡,古書的力量與智慧,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
小船應該永遠沿岸行駛。我們都是無知的,只是個人所不知的對象不同而已。
=============================================
文章來源 [url]http://www.morningstar.com.tw/bookcomment-2.aspx?BOKNO=1002051[/url]
[/size]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