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神話---毀滅之神濕婆(Shiva)
[size=12px][img]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96/3082036114_5038eff407.jpg?v=0[/img]濕婆像
[img]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040/2028659231_8c0a8d4f2d.jpg?v=0[/img]
濕婆廟
濕婆Shiva為印度教主神之一,與毗濕奴,大梵天齊名。由吠陀時代的天神樓陀羅演變而成。毗濕奴神,在佛教稱為那羅延天,溼婆神在佛教稱為大自在天,大梵天是佛教的稱呼,在印度神話中大都稱為婆羅門神或婆羅賀摩,即俗稱的四面佛。
濕婆神有三個眼睛,密宗有所謂性力派雙修瑜珈即從此神而來,印度教徒常用一外表像陽具的天然石柱,上面刻一個眼睛代表濕婆神而加以祭拜。而密宗許多明王金剛都有第三隻眼,以神話學觀點,都是由濕婆神的神格轉化而來,密宗明王、金剛有第三隻眼,其中一意義是指勝其法力勝過濕婆神之意。
濕婆是亞歷安文明前就存在的印度本地神祉,亞歷安人入印後,創造婆羅門教,濕婆變成重要的三大神之一。印度神話中,濕婆代表宇宙原始力量,以及清靜的宇宙意識,同時擁有破壞和再生的力量,故威力之大,使得保護神常常想盡辦法,讓濕婆的力量發揮至婆娑世界,因為濕婆是為出離者,非常不喜歡梵天所造的輪迴世界,認為其造成眾生之苦。
印度教毀滅之神濕婆,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呈現各種奇譎怪誕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溫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變相,林伽男根是濕婆的最基本的象徵。
在印度教造像中,濕婆通常是瑜伽苦行者打扮,遍身塗灰,纏發椎髻,頭戴一彎新月,頸繞一條長蛇,胸飾一申骷髏瓔珞,腰間圍著一張虎皮,四臂手持三叉戟、斧頭、手鼓、棍棒或母鹿。他額頭上長著第只眼睛,可以噴射神火把一切燒成灰燼。濕婆還富於自我犧牲精神。當恆河女神從雪山天國降凡之際,濕婆為了避免水勢過猛淹沒眾生,他親自以頭接水,讓恆河在他的發綹間流轉千年緩衝後再流到人間。
濕婆之舞
[b][float=left]CODE:[/float]
[align=right][float=right][url=http://www.mimip2p.net/bbs/viewthread.php?tid=512559&extra=page%3D1%26orderby%3Ddateline###][Copy to clipboard][/url][/float][/align]
[/b]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VrUaWhpVFs
[img]http://lh3.ggpht.com/_DBzhGP2DNVg/STWSirarrGI/AAAAAAAAATI/KKRvbu-kLbU/s512/P1017058%E6%8B%B7%E8%B2%9D.jpg[/img]
[img]http://lh5.ggpht.com/_DBzhGP2DNVg/STWSlPh3U4I/AAAAAAAAATQ/jFwL-SGj2zQ/s512/P1017238%E6%8B%B7%E8%B2%9D.jpg[/img]
濕婆之舞像:代表五個神性--創造、保護、毀滅、消除無知與束縛、使靈魂解脫。
印度是一個十分崇尚與風行舞蹈的國度。對一些古老的、原始的民族來說,人們常常通過舞蹈來表現他們對生活的熱愛,歡樂的情感以及對神的崇拜。對於這些古老的、原始的民族來說,生活的內容是簡單的,他們找到了食物,吃飽了,就手舞足蹈了;男女在性交中獲得高度的快樂,於是在舞蹈中也加入了許多性的內容。在古代中國、印度以及其他許多民族的遠古岩畫、文字記載和日常生活中,都有許多性的舞蹈的內容。
從西元7世紀到16世紀,印度教藝術進入了一個異常繁盛的時期。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他們和他們的化身大量出現在這一時期的印度雕像作品與舞蹈形象中,並以濕婆的形象為最常見,典型的濕婆形象有許多種典型而固定的姿勢,成為古代印度宗教和藝術傳統相結合的典範。
濕婆是創造力之神,也是性力之神,兩性合體的濕婆形象是印度人生殖崇拜觀點的代表,他被奉為“世界萬物之父母”。
“濕婆之舞”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古典舞蹈之一。創作於西元11世紀,現收藏于新德里國立博物館的《舞王濕婆》被認為是印度濕婆雕像藝術中最富有神秘主義哲學藝術的藝術品之一。濕婆集創造與毀滅等神靈於一身,集生和死的神靈於一身,他既會跳男舞,也會跳女舞,那座四隻手的銅雕濕婆,右腳踩著侏儒阿修羅,左腳抬起,提臀扭腰,身體略微前傾;前面兩隻手圈起,右手手掌向外、向上,左手手掌向內、向下,兩手相疊以祝福眾生;後面的兩手向兩側呈45度張開,連接一圈光環,右手晃動著小手鼓,左手拈一朵蓮花。濕婆的手腳套著珠鏈,腰部系絲巾,頭戴珠寶冠,造型飄逸靈動。在印度教徒看來,濕婆的舞蹈具有降伏妖魔、轉世輪回的神力。
印度的舞蹈和性愛有密切的關係。
根據印度教的傳說,本來人間沒有舞蹈,傳說有一天,雷雨神因陀羅在天上叫仙女烏爾沃西跳舞,她人雖然在跳,但是心中卻翻騰著對男仙賈因得的情愛,情不自禁地向賈因得暗送了一個秋波,這一下可不得了,她觸犯了天條,被罰到塵世托生,賈因得也因株連而遭貶,被趕到塵世變成了一根竹子。但是天神最後給了他們一個機會,如果他們在塵世相會,就可以再回到天上。烏爾沃西來到人間,把舞蹈也帶到凡人百姓之中,她仙舞翩翩,名震人間,使民眾生活大為豐富,更加快樂,男女情人也有了更多的表達自己感情的機會。在一個盛大的節日上,人們為了表達對她的感謝,就送她一根竹竿,而這根竹竿正好就是她心愛的情人賈因得變的。於是天神的懲罰結束,二人雙雙重返天庭,而舞蹈從此也在人間傳開了。
濕婆銅像的額上有第三只眼睛,右腳踏在“無知”的人格化身-阿帕斯馬拉的身上。上面兩臂伸向兩側,右手拿著代表宇宙之舞節奏的銅鼓,左手持象徵毀滅的火焰。下面右手作無畏勢,賜予平安,也代表了他維護宇宙的能力,左手作象手勢,指向左腳,左腳抬起作舞蹈動作,是賜予靈魂解脫之標誌。(與上述「濕婆之舞」描述吻合)。
因此,濕婆之舞除了是一種古代留傳的舞蹈藝術外,也是印度教對人性的綜合,同時也是男女的性文化的充份反映。另一方面,神像代表了一個時代結束時的毀減並對新生的迎接準備。是一種高度的宗教哲學觀。
與濕婆信仰相近的哲學流派
印度人崇拜的三大神創造、維持、毀滅中,毀滅之神是其中一個。印度人認為毀滅往往是一件好事,我亦認同毀滅往往是件好事,歷史上很多事物經過無數次的興衰變化,才能演進為一個更強大更穩定的結構,正如物種在多次的競爭中,演進出人類這種一物種一樣,當中有很多物種都會被大自然所淘汰,即亦毀滅,那些被毀滅的事物,對促進整個系統的進化有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我們喜歡將「毀滅」視為一是壞事,然而歷史在漫長的「正、反、合」之演化中,「毀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只有我們往往忽略了它的重要性。我們更著重推進的力量,更著重合成的佳效,更沒有著重毀滅的潛在價值。新的範式,有時來自原有模式的緩慢轉移或突然的新發現,例如量子革命或進化論,有時則是因為舊模式的毀滅及消亡,例如蘇聯解體,柏林圍牆倒塌。毀滅有時是好的開始,正如一個人想要改變自己,他往往需要洗心革面,壞的習慣不經毀壞,好的習慣也不可能建立起來。
在中國的太極原理中,陽陰是相生相克、相輔相成的,事物的此消彼長、此盈彼殆是自然之道,沒有一種事物是永恆不變的,除了「變」這個事物本身。毀滅的價值正如哲學上的批判思維,只有不斷對現有的事物提出反證,理論才會臻於完美。正如人類的知識發現一樣,只有當哥白尼批評當時的地心說理論,提出日心說後,才會帶來新的理論革新。歷史上腐敗的制度何嘗不是如此,那些起義、革命,都標誌著毀滅的重要性。
每一次經濟大衰退,總會帶來新的結構轉變,今時今日的金融海嘯,或多或少也會帶來的結構重整。當然這是一句多餘的話,歷史總是要進步的,事物總是會變化的。遺憾的是,我們永遠都傾向避免毀滅,卻一心渴望建立。我對對毀滅從潛意識上感到恐懼,千方萬計逃避這種恐懼,看看時下的暢銷書,有哪一本不是教人要天天正面思考的,但是那樣便有效嗎?有一個主張東方陰陽之道的日本情緒專家指出,人不能永遠都朝著一個情緒,而將其他情緒壓抑下來。她認為人的情緒起伏是自然之事,正如日出日落、潮漲潮落那樣平常,但是現今很多人都選擇將某種負面情緒壓抑下來,同時不斷進行安慰性的正面思考,道德上進行掙扎,精神上自相矛盾,最後黑暗面不斷長大而不自知,直到有一天情緒無法壓抑而爆發出來,但那時往往是悲劇的開始...
尼釆認為,要進行自我超越,首先有必要對一切原有的價值進行重估,甚至反對,或經歷一段必要的迷失階段,然後才能找到自己的新方向。然而不先經歷必要的價值重估,甚至毀滅,又何來進行更高的跳躍,實踐更大的進步創造-維持-毀滅,正-反-合,變易-簡易-不易,周而復始,循環不息。反者,道之動,有時只有向反面探索,才會找到新的出路。今天你想要改掉壞的心理習慣,你必先要面對它,親近它,了解它,然後打敗它。正如你想要去掉心理恐懼,你不是要逃避它,逃逸它只會令它逐漸壯大,最後吞噬你。反之,你要向它走近,面對它,了解它,直至打敗它,你才能真正建立自信,否則你永遠都會受到恐懼的束縛。
毀滅並不是一件壞事舊的不去,新的也不會來到,不破舊焉能立新?毀滅,往往是一個新的開始,毀滅,往往是一次好的變化...[/size]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