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朋友始清晰
【王竹語作品◎尋找一首詩】37. 遠距朋友始清晰
阿拉伯裔美國詩人紀伯倫(Khalil Gibran,一八八三〜一九三一)說:「和朋友分手時,不要悲傷。因為你最愛的那些美質,在他離開你時會更覺鮮明,就好像爬山的人在平地上遙望高山,那山顯得更清晰。」
來看南朝沈約(西元四四一〜五一三)為了一位被摧殘的卓越朋友而鳴不平的詩篇。這位朋友不止與他分手,而且是永永遠遠分離了。〈傷謝眺〉:
吏部信才傑;文鋒振奇響。
調與金石諧,思逐風雲上。
豈言陵霜質,忽隨人事往。
尺璧爾何冤,一旦同丘壤。
沈約少貧困,但苦讀自勵,博覽群書;他的朋友謝眺,才思超拔,想像飛動,文才與人品俱佳。
謝眺死在齊永元元年(西元四九九年)。當時明帝剛死,寶卷即帝位,江祐暗中策劃廢帝,立始安王蕭遙光。而謝眺拒絕參與其事,遂遭陷害,死時年僅三十六。
沈約寫詩感嘆惋惜:我親愛的朋友!不畏強權,盛年卻死於非命,教人無比沉痛,稀世珍寶被埋沒,一代奇才被犧牲,多冤枉!多令人扼腕!多令人痛心疾首!
難道真要等到朋友遠離,距離越遠,反而看得越清朋友的好?
叔本華給了很好的提點:「我們的生活風格,就像一幅油畫,從近看,看不出個所以然。要欣賞它的美,就得站遠一點不可。」
最美的特質,朋友遠離才得見;逆向思考:有時朋友遠離,你才認清他最卑鄙醜陋的一面;不過,那時可能你已損失很多。
「我決定不理你了。」
「好吧。」
「你不想知道為什麼嗎?」
「我相信你的判斷力。」
一定要等朋友不在身邊才看得清朋友的好或壞嗎?
未必。
《淮南子》裡提到非常好的觀人之法:
一個人富貴了,就看他行為舉止是不是趾高氣昂;
一個人有錢了,就看他能不能施捨財物;
一個窮困的人,看他不接受什麼;
一個地位卑下的人,看他不做些什麼;
看一個人經過磨難,才知道他勇敢與否;
在一個人狂喜的時候,看他的操守;
委託他看管財物,看他是否有仁德而不動心;
使他害怕,考驗他的節操;
從這幾個角度去觀察一個人,可以說是很完備了。心中有個譜,互動起來絕不難;然而,關於交友,永遠有個難處:值得思考的是,比你強太多的人,他不屑和你成為朋友;比你弱太多的人,你又不屑和他成為朋友;所以你的朋友都是和你差不多等級的。那試問:等級差不多,你如何進步?
想起上次去看一位朋友,他是退休教師,桌上有自製的座右銘:
不知己之無知,此乃蠢才,避開他。
知己之無知,此乃率真,教導他。
不知己已知,他睡著了,喚醒他。
知己之所知,聰明人,多與他互動。
朋友應是一個有同情心的傾聽者,一個可以哭著倚靠的肩膀。把你自己完完全全放開,把自己交給另一個人,如果你能學到這種深層信任,它會改變你。所以有人主張,與朋友在一起,不要忘記獨處時自己的想法;獨處時有了自己的想法,不要忘記與朋友分享。這種一起成長,就是齊白石說的「君無我不進,我無君則退」的完美境界。
「與其希望結交一個可靠的朋友,不如使已經結交的朋友可靠。」
「怎樣使已經結交的朋友可靠?」
「自己先可靠。」
【文章來源◎王竹語作品◎網路轉寄】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