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滿紛 26FUN's Archiver

wxj醉虎 發表於 2016-3-17 08:07 PM

  測試車的駕駛座可以電動調節座墊前/後/上/下移動,還有靠背角度。但是不可以調節腰部支撐。這車

的座椅靠背有壹定的包裹性,但由於缺乏腰部支撐調節,我坐上去的感覺是身體被靠背兩側的支撐往前頂,

但脊柱由於缺乏支撐調節又會向後陷進去,因此總體上有壹些“弓著腰”開車的感覺;另外由於靠背角度調

節的範圍不夠寬廣,我個人覺得假如能再往後仰壹點點就更好了。

wxj醉虎 發表於 2016-3-17 08:08 PM

這輛車座椅是織物材質,檔次感顯然不如皮質座椅好;並且科邁邏上用的織物材質還特別容易產生靜電;洛杉磯這幾天比較幹燥,我每次下車的時候都會被車門給“電”壹下,很惱人。所以我強烈建議您訂購科邁邏的時候,最好選配皮椅。

wxj醉虎 發表於 2016-3-17 08:08 PM

  對於後座,最大問題是車頂實在太矮了。看示意圖:我貓著腰坐,頭還是直接頂著天花板;並且我還沒

法靠著椅背,那洋頭就直接頂著更加矮的後窗玻璃,根本沒法坐。另外, 除非像拍前座示意圖那種坐姿,

後座腿部空間才恰好能容得下我的小腿;假如用我平常舒服的坐姿來開這車,那後座基本是沒法坐人的……

wxj醉虎 發表於 2016-3-17 08:10 PM

  總的來講我的體驗是:科邁邏的內部空間是為前排司機和乘客優化的。雖然這車前後有四個座位,但後

頭兩個座可以理解為偶爾應急的用途。

  雖然在乘坐空間上只照顧前排乘客,但它在儲物空間上卻考慮挺周到的。比如說,科邁邏的後座靠背可

以放下來,乘客艙跟後備廂直接連通,因此科邁邏裏面可以放得下比較長的物品(比如滑雪用具等等)。

wxj醉虎 發表於 2016-3-17 08:10 PM

  後備廂容積不大,並且開口還挺小,稍微大壹些的行李箱估計都進不去。所以假如您去機場接人,過大

的行李箱就只能放在後座上了。由於科邁邏流線型外形設計的需求,在車外沒有任何可以打開後備廂蓋的按

鈕或者把手,您只能通過遙控鑰匙、或者司機側車門內的壹個按鈕來開啟後備廂蓋。



  電子設備方面,我們這臺測試車可以說是比較樸素,只有最基本的功能。儀表盤有轉速、時速、油量、

水溫四個基本儀表,並且中間有壹塊小LCD顯示屏來顯示/操作裏程、油耗、擋位、駕駛模式這些信息。

wxj醉虎 發表於 2016-3-17 10:30 PM

  這壹代科邁邏方向盤直徑比較小,底部仿照賽車的風格,把圓弧的壹部分削平。方向盤粗細程度和包裹的皮革材質手感不錯。不過由於它內側縫線太過於凸出表面,導致手握方向盤較長時間之後,拇指和食指會覺得那些縫線有硌手的感覺。

wxj醉虎 發表於 2016-3-17 10:31 PM

  由於我們的車不帶導航功能,中控臺標配的是壹個7英寸的觸摸式顯示屏,可以操作音響、手機藍牙連接、車輛功能設置等等。顯示屏下方只有5個最基本的諸如音響開關、選曲等功能按鈕。這個顯示屏的安裝角度比較古怪,斜向下。

wxj醉虎 發表於 2016-3-17 10:31 PM

  我猜測是設計師認為很多司機都會坐得很矮來開這車,所以要擡頭向上看這個顯示屏。顯示質量不錯,比如說倒車影像看得很清楚;並且觸屏反應令人滿意,幾乎沒有延遲,也沒有“按了沒反應”的現象。

wxj醉虎 發表於 2016-3-17 10:32 PM

  科邁邏標配單區自動恒溫空調,它的調節控制方式挺有意思:中央出風口位於中控下方,您要設定溫度還有風量,需要分別擰那兩個出風口外面的金屬環;吹風角度的調節用手去掰出風口裏面那個圓形黑色百葉即可;開啟/關閉出風口需要去擰中間那個畫了箭頭的小疙瘩。空調其余控制按鈕則橫向排列在上方。

wxj醉虎 發表於 2016-3-17 10:32 PM

說到座艙內的隔音效果,科邁邏可以說並不太安靜。原因有多方面,這裏說壹下其中壹點。當前很多車(包括雙門轎跑)的車門都采取了至少兩層的橡膠密封條(車身門框開口有壹圈,車門上也有壹圈),但是科邁邏這裏只有壹層密封條(車身門框開口的那壹圈),因此很自然它的隔音效果會稍微差壹些了。尤其是在高速路上行駛的時候,我時不時能聽到外頭氣流刮在車體邊角位置產生的那種特殊嘯鳴聲,從座椅後B柱下方那裏傳過來。

wxj醉虎 發表於 2016-3-17 10:33 PM

  總的來講科邁邏的座艙設計以實用為主,精細程度則比較欠缺。這不算是缺點,而是由肌肉車這類產品的特質和市場規律所抉定的。


車體結構和底盤設計

  科邁邏的車體架構是它的最大亮點,也是最讓人刮目相看的地方。

  上代科邁邏是基於通用公司的Zeta平臺搭建的。這個平臺太古老了,是通用澳大利亞Holden品牌從1999年開始研發的並在2004年量產。此平臺無論從結構重量、安全性、還有操控的角度來看,目前都已明顯跟不上時代。

wxj醉虎 發表於 2016-3-17 10:33 PM

Zeta平臺原先的設計用途是大型後驅轎車,基本上是全鋼結構,重量過沈。這壹直都是上代科邁邏無法回避的硬傷之壹;另外它體形偏大。通用使勁壓縮尺寸,上代科邁邏的軸距最終仍然有2852mm,比中型後驅轎車 雷克薩斯GS還要長。重量和尺寸過大會影響性能和操控。我之前試開過幾次舊款的科邁邏也親身體會到這壹點。

wxj醉虎 發表於 2016-3-17 10:34 PM

最新的這壹代的科邁邏則完全不同了。它采用了通用公司全新的Alpha平臺。這個平臺跟之前的Zeta平臺是兩碼事,是按照緊湊型/中型轎車的尺寸來設計的,無論是從輕量化還是結構剛度等各方面來考察都要比之前的Zeta平臺先進得多。得益於Alpha平臺,2016款科邁邏外型尺寸長/寬/高都全面縮小,軸距也減成2810mm。目前采用Alpha平臺的車型還有凱迪拉克ATS和CTS。

wxj醉虎 發表於 2016-3-17 10:34 PM

  除了外形尺 寸較少之外,2016款科邁邏還有壹點更重要的改變:減重。按照官方數據,2016款科邁邏V6車型的凈重比2015款減輕了133公斤,這是非常可觀的。顯然,上面提到的尺寸變化不足以解釋這減少的壹百多公斤。為了讓大家能更加直觀的了解這臺車子,我們這次找來舉升機把這輛測試車擡起來,給科邁邏來壹次全面檢視。

wxj醉虎 發表於 2016-3-17 10:35 PM

  之所以說2016款科邁邏用的Alpha平臺很先進,是因為它采取了很先進的設計理念。最關鍵的地方是:它有相當壹部分承力結構件采用了鋁合金材料。

  科邁邏采用雙球節型麥弗遜前懸架,因此前懸支柱塔是受力的大護,直接影響結構剛度和操控質感。這個部件,目前市面上很多車子都是用若幹塊鋼板沖壓塑形之後焊接而成(比如說科邁邏的老對手福特Mustang就是這種構造)。但Alpha平臺則是采用壹體鑄造成型的鋁合金,強度不可同日而語,質量也更輕。這種設計目前多見於類如奧迪A6/A8、寶馬五系/七系這類豪華車型。科邁邏這種價位的車型之所以能得到這麼高的待遇,是因為這個Alpha平臺也要用在凱迪拉克的主力車型上。

wxj醉虎 發表於 2016-3-17 10:35 PM

 把車子升起來之後察看車底結構,科邁邏采用的Alpha平臺特征壹覽無遺。事實上假如察看凱迪拉克ATS或者CTS的車底,您就會發現它們跟科邁邏的布局和結構大同小異。

  通用對Alpha平臺的前後重量分配下了壹番功夫。除了前懸支柱塔之外,科邁邏的前副車架也采用了輕質的鋁和金材料。往後看,科邁邏的變速箱托架也是壹整塊鑄造而成的鋁合金。這些鋁合金部件都能省下不少重量。

wxj醉虎 發表於 2016-3-17 10:36 PM

  總結壹下,科邁邏車頭部分有不少結構件采用了鋁合金材料:比如說前懸支柱塔、前副車架/橫構件、前保險杠、發動機艙蓋、變速箱托架、乘客艙中控臺支架等等;發動機腳則采用了鋁鎂合金材料。總體待遇對於這個價位的車子來講是比較慷慨的了。

wxj醉虎 發表於 2016-3-17 10:36 PM

  過了車身中線之後,結構材質馬上有轉變:油箱附近的那個橫構件是鋼鐵件,後副車架也是鑄鐵的。之所以如此設計的原因之壹是,對於前置發動機後驅(FR)平臺,要達到50:50的理想前後配重,車頭輕質化很重要,但車身後半部分相對來講壓力並不大。

wxj醉虎 發表於 2016-3-17 10:36 PM

  這壹代科邁邏對於前後配重的考慮還體現在前懸架和後懸架上面:前懸架大多數部件采用輕質的鋁合金;但後懸架基本上是鋼鐵。因此可見工程師在給定成本範圍內,盡力給車頭減重,以便讓整車達到更優良的重量分配。值得壹提的是對於配備了V8發動機的科邁邏SS車型,它的懸架還可以選配電磁減振器(Magnetic Ride Control Active Suspension)。我們這款V6型號配備的只是傳統的液壓減振器。

wxj醉虎 發表於 2016-3-17 10:37 PM

  對於科邁邏的前懸架,雪佛蘭官方給它起個名稱叫做“多連桿麥弗遜懸架” (multi-link MacPherson strut)。我們不要被這個名字所迷惑,這個“多連桿麥弗遜”原理其實很間單:它把經典麥弗遜懸架底下的那個A臂,分解成兩根獨立的連桿,從而使得前輪轉向銷的軸線,可以跟那兩根獨立連桿的延長線交叉點盡可能靠近;用專業術語說就是“減少主銷偏移距”。這種設計對車輛的操控有很明顯提升,很多大家熟悉的車型都在采用,比如說寶馬三系、還有福特Mustang等等。

頁: 1 [2] 3 4 5 6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