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滿紛 26FUN's Archiver

史艷文2 發表於 2005-6-30 04:17 PM

道教知多DD 不斷更新

[size=5]我不是叫人信,但以免有人亂貼亂說.
例如:符咒,術法,降頭..等等........
以免有誤導人之處,所以貼正宗的資料!
每次貼小小,希望大家耐心點看[/size]




中國道教歷史簡說

中國歷史上有獨立教團組織的大型宗教有五個: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後四個是從外地傳入而後具有了中國的特色,只有道教是源於中國古代文化和宗教的土生土長的宗教,它也吸收佛教的營養,但更多表現出來的是中華民族傳統信仰的特質。

道教特色:

從宗教發生學的角度看,道教既不是典型的原生型或典型的創生型宗教,而是介於兩者之間。其生成的特點是沒有統一的創教教主和集中創教時間,其孕育過程緩慢而分散,經過多種渠道,在不同地區發展,逐漸匯合在一起。

從宗教教義來看,道教是諸多宗教中最重現實生命的宗教。道教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口號,最講究養生修道,發展出一套健身長壽的養生之道和開發慧命潛能的仙學。

從宗教關係學上說,道教是諸宗教中較少排它性、較多包容性的宗教。它上溯遠古,兼綜百家,是多種文化融合的產物,在其後來的發展中,亦以開放的姿態,廣納博採,形成“包羅萬象,貫徹九流”﹝陳櫻寧語﹞的特點。道教自身力量不大,但道教能通於百家;道教不是道家,但道教始終依重道家,在理論上溝通兩家,使道家的影響成倍增長。道教又大量吸收佛學、儒學,並把自己的思想滲透到兩家中去。道教能匯合眾流而不失其主旨。道教表現了中國人多神共信的信仰特質。

道教教徒是五大宗教中最少的,但道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卻遠遠超出教徒 的範圍而達到各階層、各領域、各地區,是全局性的影響。中國基督教、伊斯蘭教人數雖多,其影響基本在教徒範圍內。道教仙話是文藝創作的重源泉,民間文藝更不乏道教內容,在治病養身方面,道教與中醫密不可分,內丹功法衍生出成百上千種氣功的功法流行於中國各地,由於道教與中國文化、民族性格有密切關係,故魯迅先生說“中國根底全在道教”也不無道理。

古代文化對道教的影響

一.古代宗教和民間巫術。

中國古代盛行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它們都是道教滋生的溫床。

《史記‧五帝本紀第一》說:“官名皆以雲命,為雲師。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

說,存亡之難。……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註:炎帝火,黃帝土代之。

《史記。五帝本紀第一》又說:“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

《尚書‧堯典》說:“肆類於上帝,禋於六宗,偏於群神”;《禮記‧祭法》說:“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另中國以農立國,農業祭祀佔重要地位,故有社稷之神。

《史記‧封禪書》說:“自禹興而修社祀,效社所從來尚矣。他如日神、月神、山神、河神、風神、雷神、戶神等諸神,皆起源於甚古而綿延不絕,形成普遍的民間信仰。

《史記‧封禪書》還說,漢初“擁有日、月、參、辰、南北斗、熒惑、太白、歲星、填星、二十八宿、風伯、雨師、四海、九臣、十四臣、諸布、諸嚴、諸逑之屬,百有餘廟”,上述百神,後來很多被道教所吸收,變為道教的尊神,如天帝演為玉皇大帝;天、地、水三神演為三官;北方七星宿神演為玄武…等等,都由民間信仰的神靈轉而成為道教共祭的偶像,這不僅在早期,至後來的發展過程中也沒有間斷過。

先民崇拜神靈,是為了祈福免禍。但神靈奧秘難識,祭神要講究方式,不是人人都能與神打交道,於是有巫祝出來以宗教為職業,專門負責官方或民間宗教祭祀活動,掌管神與人間的交通,探知神意,用種種手段調動鬼神之力為人求福消災。殷商卜文,“巫”字像兩手捧玉之形,為事神之狀。

先民以為疾病是惡鬼附體所致,須用巫術加以解除,由此而有符咒驅鬼的法術。《論語‧子路》謂“南人有言: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呂氏春秋‧勿躬》謂“巫彭作醫”,可知古時巫與醫不可分。後來道教用符水治病,以及祈禳、禁咒等,皆源於此。

bengrace50 發表於 2005-6-30 04:24 P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史艷文2 發表於 2005-6-30 04:26 PM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bengrace50[/i] at 2005-6-30 04:24 PM:
[size=5][color=Red]史兄,

抄我個題目?! hehe...俾錢.....:[/color][/size]lol: [/quote]

好嘢大家學嘛:D

可否麻煩(左仔兄)幫我個標提轉做藍色,唔該:P

bengrace50 發表於 2005-6-30 04:30 P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史艷文2 發表於 2005-6-30 04:34 PM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bengrace50[/i] at 2005-6-30 04:30 PM:



支持支持:D:D [/quote]


多謝多謝:P

leeyanta 發表於 2005-6-30 05:53 PM

[url]http://www.taoism.org.hk/default.htm[/url]
道教文化資料庫:cool:......................

史艷文2 發表於 2005-6-30 05:59 PM

唔錯!

左輪仔 發表於 2005-6-30 10:53 PM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史艷文2[/i] at 2005-6-30 16:26:


好嘢大家學嘛:D

可否麻煩(左仔兄)幫我個標提轉做藍色,唔該:P [/quote]
um~轉用綠色可以嘛??;)

olaf 發表於 2005-7-1 01:05 AM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bengrace50 at 2005-6-30 04:24 PM:
#1  道教知多DD 不斷更新

從宗教教義來看........道教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口號,最講究養生修道,發展出一套健身長壽的養生之道和開發慧命潛能的仙學。

史兄:
小弟無才,有事請教:

如果道教則重說「我命在我不在天」,那麼「順應天命」的理論何否向小弟「賜教」。

這個問題我探討了很久,是「我命在我」,還是「順應天命」?

史艷文2 發表於 2005-7-1 02:47 AM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olaf[/i] at 2005-7-1 01:05 AM: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bengr... [/quote]


我命在我不在天,,因人的命數是寫好的,但因人的造化而有改寫的機會,
例:一些修道人到一定的地步,如道家所謂:跳出五行,逃離陰陽,三界之外的境界就是!

而順應天命要看時勢個人而論,
如(孔明)已知漢朝氣數將盡,已有一位人提佢:切勿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佢唔順應天命,以一己之力想改變命運!

二者字眼,用途甚廣,切勿讀死字而不懂變化!

史艷文2 發表於 2005-7-1 02:58 AM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bengrace50[/i] at 2005-6-30 04:24 PM:
[size=5][color=Red]史兄,

抄我個題目?! hehe...俾錢.....:[/color][/size]lol: [/quote]


Ben兄!我個題目亂過你果個,我都唔知仲貼唔貼落去好:(

bengrace50 發表於 2005-7-1 03:01 A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史艷文2 發表於 2005-7-1 03:03 AM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bengrace50[/i] at 2005-7-1 03:01 AM:



[size=5][color=Blue]無所謂啦(我講亂),有緣者,亂過亂世佳人佢都會睇而得益。無緣者,整整齊齊佢都會無心機睇[/color][/size];) [/quote]


我驚變咗問答貼呀,我又懶打字:(

bengrace50 發表於 2005-7-1 03:10 A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olaf 發表於 2005-7-1 03:20 AM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bengrace50 at 2005-7-1 03:10 AM
隨緣萬變,萬變隨緣。  當種褔囉

有意思.........
有緣在此向 史艷文2兄、bengrace50兄 兩位學習,人生一大樂事.........

bengrace50 發表於 2005-7-1 03:27 A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史艷文2 發表於 2005-7-2 11:12 AM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olaf[/i] at 2005-7-1 03:20 AM: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bengr... [/quote]


大家討論下,你教下我,我教下你:D

史艷文2 發表於 2005-7-2 11:13 AM

二.來源於戰國的神仙傳說與方士方術

道教的神仙不同於一般鬼神,不是生活在冥冥之中的精靈,而是活人個體生命的無限延伸和直接昇華。道教神仙的最大特點是:其一形如常人但卻能長生不死;其二是逍遙自在、神通廣大。

神仙的傳說可追溯至戰國時期,一出自荊楚文化,一出自燕齊文化。

《戰國策‧楚策》記載有人獻不死之藥於荊王。

《莊子》書中關於神人、至人、真人、聖人的文字,是對神仙形象最生動描述。《逍遙遊》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齊物論》說:“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飄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於己,而況利害之端乎。”這種神人、聖人不食人間煙火,不怕水火侵害,騰雲駕霧,來去自由。

《離騷》想像自己升天,“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鸞皇為餘先 戒兮,雷師告餘以未具,吾令鳳凰飛騰兮,又繼之以日夜”。

《九章》吟道:“駕青 兮驂白螭,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登崑崙兮食玉英,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後來道教描繪的神仙生活, 大體上不離乎此。

[[i] Last edited by 史艷文2 on 2005-7-2 at 11:14 AM [/i]]

史艷文2 發表於 2005-7-3 06:04 PM

三.先秦老莊哲學和秦漢道家學說

老莊與秦漢道家都是術派別,不是宗教。《老子》、《莊子》、《列子》、《淮南子》等書都是學術著作,不是神學經典。但道教在理論上卻緊緊依托於道家,打起道家的旗幟,造成道家與道教非即非離的關係。無論《老子》還是《莊子》,都不講煉丹和符籙科教,亦不追求長生不死,羽化成仙。老子只承認“天長地久”(《七章》”,認為人體是禍患之源,主張“無身”(《十三章》”。莊子認為“生也有涯”(《養生主》),他所追求的主要是精神上的解脫與自由。

老子謂“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故能長生”。莊子說神人“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淮南子》中有“食氣者神而壽,食谷者智慧而夭,不食者不死而神”。這些都是道教可以直接吸收的思想資料。儒家是積極入世的,道家是冷眼旁觀的,道教是飄逸出世的。道教正好利用道家作為通向宗教的橋樑,所以道教始終依道家,兩者長期糾合在一起。

秦漢巫術與神方術只能算世俗迷信,只有在它們依附道家理論,形成一套獨特的道教體系以後,才使自己一躍而成為與儒、佛並列的大型宗教。老子既是道家創始人,道教在發揮道家的過程中也很自然地抬高老子,把他奉為本教教主和尊神。於是神化老子,奉習《老子》書,便成為早期道教產生的重要標誌。

道教對道家的利用不止在初期,以後仍在持續不斷地進行。漢末道教以神化《老子》為主,漢以後又神化《莊子》。唐代尊《老子》為《道德真經》、《莊子》為《華南真經》、《列子》為《虛真經》,宋以編纂的《道藏》,幾乎把先秦以來的道家著作網羅無遺,統統算作道教經典,而《老子》始終居於首位,

史艷文2 發表於 2005-7-7 12:31 AM

四.來源於陰陽五行思想

《史記‧宋微子世家第八》說:“周武王既克殷,訪問箕子(商討親戚)。武王曰:「於乎!維天陰定下民,相和其居,我不知其常倫所序。」箕子對曰:「在昔鯀隉源鴻水,汨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從鴻範九等,常倫所斁。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源範九等,常倫所序。」

《史記‧宋微子世家第八》又說:“五行:一日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宋)微子開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紂之庶兄也。

五.來源於古代占卜之說

《史記‧宋微子世家第八》說:「稽疑:擇建立蔔筮人。乃命蔔筮,曰雨,曰濟,曰涕,曰霧,曰克,曰貞,曰悔,凡七。蔔五,佔用之二,衍貣。立時人為蔔筮,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女則有大疑,謀及女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蔔筮。女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而其身康彊,而子孫其逢吉。女則從,龜從,筮從,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從,龜從,筮從,女則逆,庶民逆,吉。庶民從,龜從,筮從,女則逆,卿士逆,吉。女則從,龜從,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內吉,作外凶。龜筮共違於人,用靜吉,用作凶。」

頁: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