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滿紛 26FUN's Archiver

abcde1918 發表於 2005-7-21 12:37 PM

[圖文] 英國(曼徹斯特)[+]

曼徹斯特簡介:
[color=Blue]曼徹斯特已經今非昔比。狄更斯時代那種貧困的煎熬早已是塵封於歷史的記憶,80年代獨立朋克樂隊所展示的黑暗與滅亡也隨同Joy Division那憂傷而悲觀的聲音一同遠去。過去15年來,這個城市已經發展出一種「早餐要飲香檳酒」的閒情逸致和注重享樂到幾近輕浮的人生態度。

曼徹斯特曾是工業革命的開路先鋒。如今,它早已遠離了那段「蒸汽和汗水」的歲月,反而跨進了打扮時髦、到處聚會尋歡的青春少年時。當然,曼徹斯特也不是只有瘋狂喊、嘴角起沫的足球賽和上等人聚會場所的喧鬧作樂,這也有很好的博物館,精美的食物和一流的購物環境。

到充滿波希米亞氣息的北區那些時尚酒吧和時裝店當中穿梭一番,再到莊重雅致,風格泰然自若的凱瑟菲爾德(Castlefield)區巡遊片刻,然後再去見識一下同志村「大聲說出來,什也不怕」的瀟灑態度。在這裡呆久了,你也禁不住要被這座再生的城市所散發出來的自信所感染。

這個靠棉花起家的城市所以活力不減,是因她爭取機會,樂於嘗試、鼓勵人們創業和革新的精神。1996年的爆炸事件摧毀了曼徹斯特市中心,但居民很快就從驚恐中恢復過來,並抓住那次機會重新建設市中心,建了新的公共活動場所,和充滿奇想但又非常實用的現代建築。[/color]

曼徹斯特歷史
[color=Purple]曼徹斯特與工業革命密不可分,但她存在相比紡紗機和珍尼機(早期的紡紗機)年代久遠得多。曼楚尼市(Mancunium) 是公元79年由阿格裡科拉將軍(General Agricola)修建的堡壘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在羅馬時期是個非常重要的城鎮。曼楚尼市沿著瓦特林街(Watling St)逐漸擴展到今天的規模,連接倫敦與北的切斯特。
曼徹斯特中世紀的歷史鮮人知,部分原因是城市的歷史記錄毀於1666年的倫敦大火。14世紀,法蘭德斯的羊毛和亞麻紡織工人在這裡定居下來,開創了最早的紡織傳統,並這個小鎮在18世紀加工從美洲殖民地來的棉花奠下良好的基礎。曼徹斯特有方便運輸的運河、充足的水和煤炭供應,加上進取和創新的文化傳統 (理查德克賴特Richard Arkwright發明的蒸汽紡紗機就是代表)。曼徹斯特孕育了全新的紡織工業,開創了工業革命的先河。
紡紗廠吸引了大批工人到城市:曼徹斯特的人口從1750年的17,000、1800年的70,400、增加到1835年的300,000。由於惡劣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激進主義慢慢在曼徹斯特醞釀和滋長。1819年,政府與被剝奪公民權的“暴民” 在聖彼得廣場發生衝突,釀成悲劇。當時有60,000名群在廣場集會,要求實行議會改革和自由貿易,反對導致物價暴漲的穀物法案。由於估計錯誤,政府命令騎兵衝擊人群,導致11人死亡,400受傷。事件在歷史上被稱「彼得盧」(Peterloo)意指窮人的滑鐵盧 (Waterloo)。
由於發生了流血事件,要求改革的呼聲演變成群運動,改革主義者遂於1832年創辦了曼徹斯特衛報 ,這就是今天《衛報》Guardian的前身。彼得盧事件還導致了1832年的改革法案和憲章運動。但在1840年以前,情況並沒有得到多少改善。當時一個名叫弗雷德裡克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的23歲德國遊客來到了這座城市,這樣描述曼徹斯特的工人階級:“如果有人想知道,一個人可以在多小的空間裡活動,可以在多稀薄的空氣(而且是混濁的空氣)中呼吸,只需要到這裡一次就夠了。”恩格斯同卡爾馬克斯(Karl Marx)在共產黨宣言中探討資本主義的罪惡時便引述了他在曼徹斯特的經歷。
今天,人們依舊可以從曼徹斯特看到工業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利弊;宏偉的公共建築對面是密密麻麻的矮房和工業時代留下的「黑暗陳腐的紡紗廠」。其中兩個極端就是:1830年修建的第一條連接曼徹斯特和利物浦(Liverpool)的客運鐵路,以及1894年開鑿的曼徹斯特運河;這樣輪船可直接駛入曼徹斯特,不再依靠利物浦作出口港了。

在新舊世紀交接之際,因受到1890年代大蕭條,以及來自美國和歐洲紡織業激烈競爭的影響,曼徹斯特的經濟增長放緩。但此刻,曼徹斯特的紡紗廠主並未伺機改善,進行現代化,而是繼續醉心於大英帝國看似龐大的市場,最終導致紡紗業在20世紀中期徹底凋敝。曼徹斯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嚴重的破壞,戰後的製造業大衰退進一步的打擊經濟。
在製造業萎縮、失業率上升的情況下,曼徹斯特仍然以旺盛的文化生命力保持其作重要金融中心的地位(雖然很難從當時城市的面貌上得到真實的反映)。在經歷了一個平淡的世紀後,於1996年,愛爾蘭共和軍策動了英國史上最嚴重的爆炸事件,炸毀了皇家交易所及阿戴爾中心周圍大部分商業建築。但奇怪的是,沒有人因爆炸死亡。

在1996年的爆炸事件摧毀了城市的中心地帶後,曼徹斯特借此機會重新改造重建市中心,修建了新的公共場所和一些富有創意且又實用的現代建築。城市的工業遺跡搖身一變成了最值錢的房,只需裝上地板,就能住在倉庫式的公寓天堂。2002年,曼徹斯特舉辦了一次英聯邦運動會,把舊城建築改建為戶外運動場。運動會非常成功,曼徹斯特城的修復工貢獻很大。[/color]

[[i] Last edited by william303 on 2005-7-22 at 06:42 PM [/i]]

abcde1918 發表於 2005-7-21 12:38 PM

文化特色
英格蘭對於藝術最大的貢獻來自劇院、文學和建築領域。英格蘭是藝術和雕塑的寶庫,藏品來自各時代及世界各地。

任何在學校學過英格蘭文學人都記得喬塞(Chaucer)、莎士比亞(Shakespeare)、狄更斯(Dickens)和莫里塞(Morrissey)等人的文學名作,當時閱讀他們作品的時候可能還極不情願。但沒人能否認英格蘭對西方文學的巨大貢獻。當代英格蘭小說的重量級作家是彼得艾克羅德(Peter Ackroyd)、馬汀艾彌斯(Martin Amis)、朱利安巴尼(Julian Barnes)、拜亞特(AS.Byatt)、瑪格麗特德拉布林(Margaret Drabble)、伊恩麥克伊溫(Ian McEwan)和詹涅特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

英格蘭雖然並不以烹飪美食而知名,但最近倫敦的美食格調有所昇華,當然亦影響到其他各郡。旅客會在這裡找到世界各地的美食。若你消費能力有限,謹記切勿過量享用大魚大肉,也不要多碰煙肉煎蛋以及香腸馬鈴薯泥等食物。

大多數遊客會深深折服於名門望族的華麗宮殿以及英格蘭精美絕倫的城堡和教堂。但英格蘭20世紀的建築風格則充滿時代感,高速公路、高樓大廈和俗麗的市郊建築。當代建築師,如諾曼弗斯特勳爵(Sir Norman Foster)和,理查羅傑斯(Richard Rodgers)創造了生動而新穎的建築,例如泰德現代美術館(the Tate Modern)、千禧橋(Millennium Bridge)和倫敦羅意德保險社大樓(Lloyds of London building)。

abcde1918 發表於 2005-7-21 12:51 PM

觀光娛樂

[color=Blue]大多數商業機構在公眾假期間會關門休息,如 新年, 耶穌受難日, 復活節, 五月節銀行假期 (五月的第一個星期一), 銀行春假 (五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 夏季銀行假期 (八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 聖誕節及聖誕節翌日 (12月26日)。曼徹斯特的重要慶祝活動主要是大型的同志活動。英國最大的同志藝術節 The Biennial It’s Queer Up North (IQUP)於2002年8月至9月在曼徹斯特舉行,好評如潮。另外,每年八月最後一個週末假舉行的 同志節遊行活動亦非常精彩。7月有一家大少都可參加的曼徹斯特聯歡節,有一整天的音樂、舞蹈和娛樂表演。

Public Holidays
1月1日 - 新年
3月/4月 - 復活節
5月第一個星期一 - 勞動節
5月最後一個星期一 - 銀行春假
8月最後一個星期一 - 銀行夏季假期
12月25日 - 聖誕節
12月26日 - 聖誕節翌日[/color]

Albert Square
[color=Red]艾伯特廣場(Albert Square)是城市心臟地帶,位於丁斯蓋特(Deansgate St)和莫斯利大街( Mosley St)之間,是了紀念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艾伯特命名的。廣場上最有特色的標誌是一座建於維多利亞時代的歌德式建築,設計者是著名的阿爾弗雷德沃特豪斯(Alfred Waterhouse),倫敦的新歌德式自然歷史博物館就是他的傑作。廣場南面是聖彼得廣場(St Peter's Square)和它的圓形圖書館,旁邊的自由工會會所就是1819年彼得羅屠殺(Peterloo massacre)發生的地方(剛賣出,改建為酒店)。再往南是前中央車站,現在成了G-Mex展覽會議中心。旁邊俯視著G-Mex的棱角分明的後現代建築物就是布裡奇沃特音樂大廳(Bridgewater Hall),著名的哈雷管弦樂團的成名地。

西面的丁斯蓋特街的約翰·賴蘭德圖書館(John Rylands Library)擁有維多利亞歌德式建築,是當地一位出名實業家用紡紗積蓄的財富修建的。圖書館收藏的早期印刷版藏書中包括古騰堡聖經(Gutenberg Bible)、一些卡克斯頓(Caxtons)印刷的書籍和公元前2,000年的手稿。再往西面走,就是坐落於艾威爾河(River Irwell)旁邊的Pumphouse人民歷史博物館,展覽的主題是社會歷史和工人運動。[/color]

凱瑟菲爾德城市遺公園(Castlefield Urban Heritage Park)
[color=Purple]建於西元79年的羅馬城堡可以說是曼徹斯特的先父。這座城堡就坐落在凱瑟菲爾德,後來工業革命的搖籃。凱瑟菲爾德至今仍保留著破舊的高架鐵路、鏽跡斑斑的鐵橋和巨型倉庫,觀之讓人震撼不已。到了80年代,這裡被改建成現在的城市遺公園。

科學和工業博物館是凱瑟菲爾德的一大特點,那裡有完好的蒸汽機和紡紗機,還保留了1830年代的火車站。重建後的羅馬堡壘值得一遊。[/color]

同志村(The Gay Village)

[color=Green]同志村裡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運河街和羅奇代爾運河(Rochdale Canal)旁的酒吧和和會所。那裡充滿生氣活力,而且從不打烊,仿佛到了舊金山!同志村的成名,多半要歸功於知名的電視節目 Queer as Folk。 這個同志的聚居地亦是曼徹斯特露天咖啡座的發源地。享樂主義者喜歡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聚集在咖啡座和酒吧,在運河邊的露天座位與友痛飲兩三杯。[/color]

唐人街(Chinatown)

[color=Purple]被夏洛特街(Charlotte St)、波特蘭街(Portland)、牛津街(Oxford St) 和莫斯利街(Mosley St)包圍的這個區域就是曼徹斯特的唐人街,是英國最大的唐人街,亦是英國北部地區最集中的華人社區。唐人街是70年代重新開發該地區的棉花倉庫時逐漸形成的。每當星期天,這裡的超市、中藥店和餐館異常的熱鬧,中國春節的舞獅表演是曼徹斯特每年一度的盛大節目。[/color]

洛利藝術中心(The Lowry )

[color=Green]曼徹斯特最美麗的城市風光竟然坐落在索爾福德碼頭(Salford Quays)。索爾福德碼頭曾是曼徹斯特的運河碼頭。這裡大膽的體現了當代建築對尖銳鋼鐵和玻璃殘片的熱衷。洛利藝術中心內有劇院、畫廊和商店,是現代人對工業建築的致意。

洛利藝術中心裡的劇院、畫廊、展廳、商店、餐館和酒吧豐富了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反映了曼徹斯特對於創作和藝術的不懈追求。洛利藝術中心距市中心10分鐘車程,可先乘電車然後再步行前往。

這座建築是獻給索爾福德的大兒子─以工業和勞動題材的著名畫家L.S. Lowry。這裡收藏的洛利作品堪稱世界之冠,也是中心的主要藏品;洛利在曼徹斯特主要作品以往收藏在索爾福德藝術博物館。[/color]

阿戴爾中心(Arndale Centre)

[color=Blue]愛爾蘭共和軍(IRA)挑選了曼徹斯特最醜陋的建築阿戴爾中心(Arndale Centre) 作他們的爆炸目標,實在是個大諷刺。阿戴爾中心是50/60年代城市規劃失誤的經典案例;在推倒了大量的小巷、商店和建築後,修建了這個毫無活力的超大型購物中心。中心外表瓷磚過於光亮,成設計的一大敗筆,建築有如經野獸派藝術改造的廁所。1996年的爆炸事件破壞了曼城一大片地區,遭到破壞的不僅是阿戴爾中心,還有穀物交易所、皇家交易所、隆裡奇大廈(Longridge House)和原來的馬沙大廈(Marks & Spencer)。

重建工作如火如荼,有些計劃則已完成:全世界最大的馬沙大廈取代了原來的大樓,皇家交易所和穀物交易所已整修一新,兩間具有歷史價值的酒吧被重新安置到了大教堂旁的新夏波斯廣場(Shambles Square)。大教堂和聖安妮廣場(St Anne's Square)改為了步行區。2002年,西夏波斯區開了一間Harvey Nicholes分店,“辣妹”維多利亞(Victoria)和碧咸(Beckham)再沒有藉口要留在西班牙了![/color]

Quarry Bank紡紗廠(Quarry Bank Mill)

[color=Maroon]對歷史感興趣者可往曼徹斯特南面10英里(16公里)的威爾姆斯洛(Wilmslow),那裡有座18世紀的紡紗廠。紡紗廠是早期工廠的實例,內有蒸汽機和完好的鐵製水車。紡紗廠現時仍生布匹,以便讓參觀者認識水車生動力驅動紡紗機的原理。學徒車間裡身穿工作服的導遊帶你時光倒流,一睹年輕工人的苦況,工人大都是從感化院來的孤兒。紡紗廠四周是田野、房屋和教堂,有足夠的空間讓你散散步,去想像這裡曾經發生的一切。[/color]

william303 發表於 2005-7-22 06:42 PM

多謝分享及支持!:lol::lol::lol: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