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360度看法國聖母院[+]
在巴黎市中心有兩個小島,名為西堤島(Cite)及聖路易島(St Louis),從高空向下望時,兩島就如塞納河上的方舟,牢牢地停泊在河中央,由開始到現在,也沒有離去的念頭。小島與河堤兩岸有橋樑相連,所以,當人們沿河遊覽或走在堤道時,也未必會察覺到這是兩個島嶼,驟眼看來,它們好像已和兩岸連成一體。不過,小島雖小,卻是舉世聞名,尤其是西堤島,只因這島上有一座法國最著名的哥德式大教堂-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始建於1163年,歷經180多年才建成,其後二百年仍繼續進行增建工程,可說是法國建築史上年期最長的建築之一。
法國大文豪雨果在1831年完成了他的小說《巴黎聖母院》 Notre Dame de Paris(或稱為《鐘樓駝俠》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這書出版後,引起很大的迴響,許多人都希望修建當時殘舊不堪的聖母院,並且發起募捐計劃,結果,聖母院亦得以重整起來。
與此同時,雨果這本小說不但暢銷全球,更令聖母院聞名於世,而書中描述的景物有些還跟現在差不多,如鐘樓、滴水嘴石獸等,有很多人也慕名而來,為尋找鐘樓上隱居的駝俠。
聖母院位處巴黎的核心,市內發展均環繞著西堤島,並以此為焦點向外作同心圓式開展,加上,聖母院融合了古典及現代巴黎的建築特色,更漸漸成為法國的宗教、藝術及旅遊中心,於是,法國人便把聖母院的入口位置設為原點,然後將法國其他城市的座標以此起算,所以,當人們站在聖母院前,也即是處於法國的中心點,可想而知,聖母院在法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除了優越的地理位置外,聖母院更是哥德式建築的表表者,教堂的外型莊嚴恢宏,雕刻細緻,結構對稱而秀麗,無論是近看抑或遠眺,也別具美感。要欣賞其尖塔及飛壁樑柱的壯麗外貌,最宜於塞納河左岸的堤道觀看,所以,當我前往聖母院時,也選擇沿著塞納河漫步,由遠至近,由外至內,感受這大教堂獨特的建築美。
寧靜的早晨,我經過巴黎最古老的新橋,陣陣清風拂過,吹醒了正在熟睡的塞納河,泛起無數細細的水紋。走在西堤島的堤道上,已看見高高矗立的聖母院,沒多久,我已來到聖母院旁邊的花園,這時只有三數個人匆匆走過,當中有拿著法國長棒麵包的女士,正回家準備今天的早餐,也有穿著整齊的行政人員,趕著上班去,而園內一張張長木椅就像雕塑般擺放著,默默地等待其他休閒的人來安坐。
我趁著園內沒有太多人,便拿照相機出來拍照,正想取景之際,發覺鏡頭前多了一對黑人父子,小童叫父親在聖母院的背景下站好,父親卻叫兒子先等一會,然後向我說道:「你先來,請先拍吧!」
我告訴他:「不要緊!你們拍吧!」
小童馬上叫父親站回原處,等了一會,他還在轉動鏡頭,父親有點不好意思,兩手相交在胸前,催促著兒子說:「快些吧,別人在等著呢!」
「好了!一,二,笑!」小童一派專業攝影師口吻,然後很自信地按下相機。
在鏡頭前的黑人父親立刻掛著笑臉,露出整齊而潔白的牙齒,令照片記下難忘的時刻。我想下次要替別人拍照時,也該說聲:「一,二,笑啊!」
拍完後,兩父子開開心心的朝聖母院走去,而我也跟在他們後面,不一會,我便來到這座大教堂跟前。
聖母院前面有一個大廣場,這廣闊空間正好讓前來者欣賞教堂的宏偉建築,或將整座教堂的外貌拍攝下來。在正面中央處共有三座並排的尖拱門,巨大的門已佔據著整層建築的闊度,環繞門的四周有很多雕刻精細的石像,門圈兒越往裡頭越小,一層接著一層,感覺門圈很厚很重,而每層都滿佈身形瘦長的雕像,據說這跟哥德式建築有關,同樣著重高而尖的外形及垂直的線條,而這種設計特色感覺上更接近天空,也更接近天上的神。大門上的雕刻精巧無比,皆以聖經為題,左面大門刻著聖母瑪利亞的事績,右面是聖母之母-聖安娜的故事,中間則是描述最後的審判。
位於正面第二層中央有著名的玫瑰窗,可讓陽光透進教堂內,不過,當我踏進裡頭,那扇彩繪玻璃窗卻沒有帶來許多光線,反而到處都是灰灰暗暗的,抬頭望去,玫瑰窗彩色斑斕,在漆黑的環境下觀賞,更顯華麗奪目,尤如仰望閃爍的星空,令人心靈靜寂。周圍還有方形及長形的玻璃窗,上面繪畫了一個個舊約聖經的故事,鑲嵌細緻精巧,不但是裝飾,更有教育意義,從前的神職人員便是通過這些圖像來作傳道之用。
沿著教堂的右邊有一排排燭台,數十枝白燭素輝清瑩,一滴滴蠟淚徐徐流瀉,洋溢著柔美而平和的宗教氣氛。一對男女正點燃著白色的蠟燭,眼看一支剛點盡,另一支即在旁邊亮起來,令堂內燭火相傳。在主殿內可以看到尖尖的屋頂,雖只有三層樓高,但感覺很深很遠。兩旁建有圓石柱,柱與柱之間以尖拱廊相連,並在迴廊下裝設水晶吊燈,照亮大廳中間的坐席。在坐席前設有講台,後面放置了三座雕像,兩邊是穿上皇服的路易十三及路易十四像,兩人的目光也向著中央的「聖母哀子像」(Pieta),耶穌基督橫臥於聖母的膝上,身體微微向外傾斜,讓人看到祂的面容,而聖母則兩手張開,神情哀傷。塑像的雕刻精細,尤其是衣裙的縐褶看起來順滑自然,栩栩如生,把原先硬生生的石頭變成柔軟的身軀和衣飾。
離開主殿,我轉往聖母院第三層的鐘樓,亦即是最頂層,不過,要上塔頂,便得走上狹窄的旋轉樓梯,共238級台階,跟聖心教堂一樣,樓梯只容一人通過,遇到有人下來時,往往要雙方側著身子,並且讓對方先下去。我循著樓梯不停打轉,直到樓頂時,才發覺由這裡俯瞰巴黎的景色是那麼美,近處正好欣賞塞納河上風光,載著遊客的觀光船不停穿梭往來,穿越一道道古老橋樑。
當我眺望市內景物時,眼前所見大多是四、五層高的樓房,彼此密密麻麻地並排起來,在樓房的天台上滿佈一支支紅色的小柱子,細看之下,原來是家家戶戶的煙囪,相信在做飯的時候,這兒想必是炊煙處處。
之後,我繞著鐘樓的圍欄而行,從不同角度去欣賞遠處風光,除了高高矗立的艾菲爾鐵塔可以輕易見到外,其他著名的建築物如聖心教堂、龐比度中心等也要仔細尋覓出來,這些名勝就像寶石般鑲嵌在高高低低的建築裡,令城市灰沉的色調塗上閃亮的光彩。
一群遊客隨著導遊進入鐘樓內參觀,我也跟在後面。踏進《鐘樓駝俠》裡的主要場景,發覺內裡簡陋的陳設,跟小說中所描述的很相像。導遊帶各人走近大鐘,述說它的歷史和建構,原來這大鐘並不如我想像般大,卻見很厚重。當他們專注在此鐘時,我好奇地四處瀏覽,只覺這裡很陰暗,不過,即使我拿著手電筒,也沒法找到小說裡的主角-醜陋而善良的駝俠。
從鐘樓走出來,赫然發現圍欄上放置了一排並列著的滴水嘴石獸(gargoyles),這些雕塑的外貌猙獰可怖,有長著翅膀的,有尖嘴獠牙的,也有獨角的奇獸,全都俯視著下方,就像聖母院的守護者。
離開聖母院後,我再經過旁邊的花園,這時候,長木椅上已坐滿了人,在中央的表演台上,一隊由年青人組成的管弦樂團剛在演奏,吸引不少觀眾圍坐著欣賞。面對著聖母院作背景的戶外場地,即使所奏的樂曲沒有宗教意識,也令人聯想起教堂內的聖詩和音樂。
[[i] Last edited by william303 on 2005-9-12 at 04:15 PM [/i]] :o:mad: ;):cool: :o:mad:
頁:
[1]